国外科学城发展情况研究

合集下载

01英国科学园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01英国科学园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英国科学园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姓名:耿艳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王文铭;张永宁2006100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论文第3章英国科学园区的发展概况分析(1)政府英国政府推动建立科学园区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扶植中小企业、地区重建和创造就业机会。

其中,扶植中小企业的目的占第一位。

图3-l来自官方的调查数据:图:3-1英国政府建立秽学医区的目的数据来源:日本科学技术厅《以新产业创立基地为目标》大藏省印刷局1996。

(2)大学建立科学园区是大学多样化策略的组成部分。

英国政府越来越强调将公共研究资金配置到杰出的中心中去,它对于大学经费的新的安排是逐步把大学分为三类:研究型大学、混合大学(包括研究和教学功能)、教学式的大学(极少有研究工作)。

当时,英国还要建立30个全国性的专家研究中心,这个建议与经费安排的变化一起,将给英国大学对他们的技术部门的策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是大学积极参与科学园区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

大学作为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产生地,可以通过科学园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大学为应用研究筹集资金的能力。

大学在每一个领域的能力,取决于在特殊领域的研究团队的质量、优越性和大小,而这又受到与产业部门的研究团队的合作程度的影响。

将产业部门的资源投入进去,可以超越仅仅依靠大学自己的力量所产生的效果。

一些大学就意识到合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论文第3章英国科学园区的发展概况分析3.2英国科学园区的发展现状在过去的3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的科学园区发展得很快,充分展示出了其活力。

根据英国科学园区协会2005年的统计资料。

…,到2004年底,英国共有6j个科学园区,2388个园内企业。

创造了58171个就业机会,50%的企业的雇佣人员的数量少于j人,60%以上的企业占地面积小于i50m。

园内企业主要从事计算机、通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开发研究,此外,园内的咨询公司也较多。

科学城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科学城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科学城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科学城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科学城建设背景科学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它是指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并侧重于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城市。

科学城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家在科学城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此类城市的建设。

例如,鼓励高科技企业入驻科学城,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人才激励措施等。

三、科学城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影响1.提升城市科技水平科学城中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这些企业和机构集中了城市中的科技人才和经验,提高了城市的科技水平,推动了城市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促进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城市经济往往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科学城的建设将重点放在高科技产业上,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使得城市经济更加健康和稳定。

3.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科学城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外部效应。

一方面,它吸引了国际上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到城市中,加强了城市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另一方面,它也提高了城市的品牌和国际形象,增强了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4.增加城市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科学城建设使得城市中的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增加。

增加的企业和机构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此外,科学城带来的财政收入也有助于城市财政的发展。

5.改善城市的生活品质科学城建设也会带来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使得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面貌变得更加现代化,城市设施得到了改善,城市交通得到了优化,城市绿化也得到了加强。

这些改善有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科学城建设存在的问题科学城建设有其存在的问题。

科学城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发展。

世界科技城发展模式研究及其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世界科技城发展模式研究及其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发和 产业化 中 心之 一 。 因为 黑 龙 江省 处 于 这样 一 个 特 殊 的低 温带 , 们 的科 学探 索 、 术 开发 、 业 集 聚 , 至 人 我 技 产 乃 们 的生产 生活 方式 都 脱 离 不 开这 一 特 定 的地 理 条 件 。在 黑龙 江省具 有发 展潜 力 的某 些 产业 领 域 , L D产 业 , 如 E 如 果我 们研发 和产业 化 的 L D产 品 能够 适 应我 们 省寒 冷 的 E 气候 条件 , 么完全 有可 能进 入到 俄罗 斯 、 拿 大 、 国等 那 加 美 高纬 度寒冷 地 区 , 成 为 我们 省 独具 特 色 的产 业 ; 生 物 会 在
第 五 , 险投 资 的催 化 。风 险投 资在科 技 园的发 展过 风 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硅谷 , 优秀 的风险投资公 司
21 0 1年 第 9期 ( 总第 24期 ) 2

世纪桥
No 9, 0 1 . 2 1
Sii i h J Qa o
( e ea N .2 ) G n r o24 l
经济研 究 ・
世 界 科 技 城 发 展 模 式 研 究 及 其 对 黑 龙 江 省 的 、 由- 口: = ;
发展 。
交通便 利 , 然 资 源 丰 富 , 技 气氛 浓 郁 的地 区 。丰 富 的 自 科 物产 和四通 八达 的交 通 , 为科技 城 的发展 提 供 了最基 础 的
借 鉴世 界其 他 国家 和 我 国其 他 地 区建设 科 技 城 的成
第二, 政府 政 策导 向。政 府 的引 导策 略在科 技城 的顺 利发展 中起 着 重 要 的宏 观调 控 作 用 , 别 是 基 础 设 施 建 特 设 、 规和 优惠 政策 的制定 、 场形 成 方 面 , 法 市 政府 的作 用尤 其 不 可忽略 。 第三, 产业集聚的拉动 。世界一流科技城的经济产出 贡献 能 力 、 要素 集聚 能力和 产业 发展 能力 是 推动 科技 园 发 展 的 主要 动 力要 素 。立 足 于 高端 产 业 的 高新 技 术产 业 集 群的发 展是 科技 城 最 显 著 的特 征 。通 过 不 断引 入 高新 技 术 企业 、 善科 技城 管理 、 完 健全 中介 服 务等 推 动集 群效 应 ,

案例研究-科技园区-日本筑波科学城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案例研究-科技园区-日本筑波科学城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通过博览会、科学周等活动以不同形式对外传播科学成果。
日本筑波模式和美国硅谷模式的比较
项目 体制模式 形成机制 组织机构机制 动力机制 科研开发机制 投融资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 筑波 政府主导 完全依靠政府指令 硅谷 市场主导 依靠内在的创新环境
政府垂直领导,科研机构相 以市场为纽带,形成相互联 互独立,缺乏沟通 系的产业带 个人意志受政府计划的束缚 鼓励和提倡个人奋域核心价值支撑点
价值1:政府的统一规划,资金和法律的支撑
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 ; 1970年出台的《筑波研究学园城市建设法》; 1971年制定的《筑波研究学园城市建设计划大纲》; 1983年颁布的《高技术工业聚集地区开发促进法》
价值2:以高等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为基础,吸引国家级重要研究 机构
新兴的综合性国立大学——筑波大学城; 200多家的私人研究机构和服务公司; 全国30%的国家研究机构和40%的科研人员,比如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机构、 日本农林水产省(MAFF)等 ;
价值3: 中心城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配套设施
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国际会议中心、商业街、宾馆、科技楼
日本筑波科学城区域核心价值支撑点
以基础科研为主,新技术开 快、新、优 发慢 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主要 风险投资体系完善 靠政府拨款及大公司投资 封闭型人才培养方式 宽松的创业环境
2019/1/6
二、缓解东京人口压力
为了应付和减轻东京过度拥挤的环境,把那些没有必要留在东京的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与教育机构迁入筑波科学城,就是以一个有序的 方式减轻首都密集地区的人口过度集中的压力,同时适当提高闲置土地的使用率,为首都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规划理念
一、科学城的建设应该尽可能的使各种活动达到相互有机的联系,与此同时,通过保护自然还击和历史遗产使科学城的建设能使居民保 持健康和文明的生活; 二、科学城的建设中分为两个区域:研究教育区和周边开发区,讲在尽可能保留它们各自特色的基础上,是整个科学城达到综合和统一 的风格;在研究教育区 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布置上,将根据研究教育不同领域的特征进行功能和区域划分和安排,要考虑它们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功能互补;对于那些与国家级实验性的研究机构具有同等水平,与政府研究活动具有紧密和不可分离的关系,并且以研究功 能为立足点的私人研究机构,应该积极地引进,同样,对于私立大学也应该努力引进;科学城的公共设施工程应该提前建设,以便使科 学城的设施有效运作并发挥其功能;周边区域应该与研究与教育区发展相协调。

科学城_俄罗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科学城_俄罗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d o i : 10. 3969 / j . i ss n . 1000 - 7695. 2013. 10. 003科学城: 俄罗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曾晓娟,宋兆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 066004)摘要: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社会转型的艰难时期,奥伯宁斯克和杜布纳等科学城逐渐兴起,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文件,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科学城的发展并使 国 家、科 学、教 育、企 业 有 效 互 动,使 科 学 城 面 向 市 场、面 向世界,成为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阵地。

关键词: 俄罗斯科学城; 科技创新; 俄罗斯科技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0 - 7695 ( 2013) 10 - 0009 - 04G30 ASc i e n c e City: F o r w a r d P o s iti o n of t h e Ru ss i a n Sc i e n ti fi c and T e c hn o l og i c a l I nn o v a ti o nZENG X i ao j u a n ,S ONG Zh ao ji e( Q i nhu a n g d ao Branch ,Northeastern Un i v e r s i ty ,Q i nhu a n g d ao 066004,Ch i n a )Ab s tr ac t : R u ss i a n sc i e n c e c i t i es such a s Obn i n s k and Dubna g r a du a ll y r i se d du r i n g a d i ff i c u l t soc i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p e r i o d in R u ss i a after the co ll a p se of So v i e t Un i o n . The government p r o mu l ga t e d r e l a t e d l a w s and r eg u l a t i o n s and a d opte d r e l e v a nt mea sure s t o pr o mote t he d e v e l o pm e nt of sc i e n ce c i t i es . A s the s t a t e ,sc i e n ce ,e du ca t i o n and e nt e r p r i ses were e ff ec t i v e l y co mb i n e d with each o th e r ,sc i e n ce c i t i e s were d e v e l o p i n g i nt o un i qu e t ec hn o l og i ca l i nn o v a t i o n p os i t i o n s that faced the w o r l d market .K e y w o r d s : R u ss i a sc i e n ce c i ty ; sc i e nt i f i c and t ec hn o l og i ca l i nn o v a t i o n ; R u ss i a n sc i e n ce and t ec hn o l og y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国家的改革对科学城科学 生产体系产 生 严 重 影 响,当 时,科学城处于动荡和 混乱之中, 保 存 科 技力量是当时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国外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一、国外工业园区发展概况人类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不同的发展时期。

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漫长历史中,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及自然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些活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环境,并对全球环境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扰动。

特别是进入18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人类逐步建立了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作为工业集中地的工业园区也逐渐发展起来。

工业园区起源于二战后的西方发达国家。

在战后的经济复兴和城市重建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依靠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理论来指导城市建设,强调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特别是高速公路和先进运输设备的发展,使适度远离城市的工业园区得到了发展。

1、起步阶段(1950年代——l970年代)1950年代末,出口加工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兴起,工业园区作为一种发展手段被广泛采用。

1959年爱尔兰兴建香农国际机场自由贸易区,贸易区既可进行转口贸易、储存,又可进行加工,区企业享受财政上的优惠政策,这种产业区形式的出现标志着出口加工区的正式诞生。

是亚洲最早兴办出口加工区的,而且在1965年制定了《出口加工区设置管理条例》,高雄、新竹、台中等分别建立了出口加工区,而且均业绩斐然,成为早期工业园区的典。

国、新加坡等国纷纷效仿,广泛通过工业园区(又称工业团地)的形式发展各类制造业。

随着欧美日等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和处于成熟期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被逐渐转移到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进一步带动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园区的建设,从而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完成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转型阶段(1970年代——1980年代)到1970年代后期,随着能源危机和全球竞争局势的影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一些经过精心规划、环境优美、区位良好、以充分的绿色空间为特征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城市郊区发展起来。

科学城:俄罗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科学城:俄罗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S c i e nc e Ci t y: Fo r wa r d Po s i t i o n of t he Rus s i a n Sc i e nt i ic f a n d Te c h no l o g i c a l I nn ov a t i o n
ma r k e t. Ke y wor d s: Ru s s i a s c i e nc e c i t y; s c i e n t i f i c a nd t e c hn o l o g i c a l i nn o v a t i o n; Rus s i a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n o l o g y
i n Ru s s i a a f t e r t h e c o l l a p s e o f S o v i e t U n i o n .T h e g o v e r n me n t p r o mu l g a t e d r e l a t e d l a ws a n d r e g u l a t i o n s a n d a d o p t e d r e l e v a n t
1 俄 罗斯 科 学城 的 由来
俄 罗斯 科 学 城 的历 史 可 以 追 溯 到 苏 联 时 期 。第 二 次世 界 大 战刚 刚 结 束 ,在 苏 联 摩 尔 多 维 亚 共 和 国 的萨罗 沃村 组建 专 门生 产 “ 喀 秋 莎 ” 喷气 式 火 箭 炮 炮 弹 的基地 。1 9 4 6年 ,苏 联政 府 作 出决 定 ,在 这 个 基地 建立 苏 联 科 学 院 2号 实 验 室 ( 苏联 原 子 弹 研 制 机 构 ) 下属 的设 计 局 。从 此 ,苏 联 的原 子 弹 研 发 实 验工 作 就在 萨 罗 沃进 行 ,萨 罗 沃 由此 成 了一 座 具 有 神秘 色彩 的封 闭 性 小 镇 。此 后 ,苏 联 在其 他 一 些 地 方相 继划 分 出一 些 封 闭 区 ,进 行 军 工 和 国 防建 设 密 切相 关 的研 究 开 发 ,这 些 封 闭 区被 称 为 科 学 城 ,但 是这 些科 学城 是 约定 俗 成 的说 法 ,并 非 由 国 家 出 台 法 律 文件 正式 规 定 。苏 联 时 期 ,科 学 城 的研 发 活动 完 全依 靠 国家 拨 款 ,具 有 封 闭 性 。科 学 城 为苏 联 成 为一 个军 事 、科技 强 国起到 了重 要作 用 。 2 0世 纪 8 0~9 0年代 ,随 着 苏 联 经 济 形 势 的恶 化 ,国家对 科 学城产 品 的订 单 明显 减少 ,投入 锐 减 , 科学 城设 备 无 法 及 时 更 新 ,科 技力 量遭 到 破 坏 。苏 联 解体 后 ,这些 封 闭 区部 分或 者 全部对 外 “ 开放” 。

世界高新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研究

世界高新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研究

象 还 未 gJ 世 界 的 关 注 , 是 小 荷 露 类 。 - 起 只 2.6 、7 0 0年 代 为 引 体 上 升 时 期 。 这 一 时 期 世 界 各 国经 济 正 处 于 迅 速 发 展 , 一 进

世 界 高 新 科 技 园 区 经 济 发 展 简 述
步 推 动 了 高 新 技 术 的 产 业 化 , 成 科 研 和 生 产 过 程 形 的 紧 密 一 体 , 新 科 技 园 区 经 济 有 了 较 大 的 发 展 高
名 的 有 : 国 斯 坦 福 研 究 园 区( 称 硅 谷 ) 美 国 北 美 俗 、
亚 州 和 马 萨 诸 塞 州 ,到 1 8 - 美 国 设 立 了 2 个 9 0 ̄ 全 4
科 学 园 区 1 6 9 8年 ,日本 开 始 从 “贸 易 立 国 ” 向 转
卡 三 角 带 、美 国 l 8公 路 两 侧 高 科 技 企 业 密 集 带 、 2 日本 筑 波 科 学 城 、日本 九 州 硅 岛 、 联 体 西 ' ¥1 独 f J ! 亚 a 高 科 技 区 、 拿 大 卡 尔 顿 高 科 技 区 、 国幕 尼 黑 高 加 德
的高 技术 开 发 区 , 为世 人 瞩 目 正
体 或 名 存 实 亡 的 情 况 。 亚 洲 的 一 些 新 兴 工 业 化 国 而
家 和 地 区 的 科 技 园 区 经 济 也 出 现 效 仿 现 象 到 1 8 90
年 ,全 世 界 约 有 5 O个 科 技 园 区 ,数 量 不 多 ,但 少
代 , 世 界 石 油危 机使 西 方 经济 遭 到 沉重 打 击 , 因 美 国 科 技 园 区经 济 也 受 到 严 重 影 响 , 些 园 区 出 现 解 有
Hale Waihona Puke 法 国 诺 布 尔 高 科 技 产 业 区 、 国 索 菲 亚 ・ 蒂 波 利 法 安 斯 科 学 城 、 大 利 国 家 高 科 技 区 、 典 希 斯 达 电 子 意 瑞 城 、 加 坡 国 家 高 科 技 园 区 等 。 国 也 建 立 了 不 少 新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科学城发展情况研究【摘要】国际上对”科学城”还没有一个完全确切的定义,有许多如”科学技术园”、”高新技术园区”、”科学公园”以及”硅谷”、”硅岛”等类似的提法。

但所有科学城都有以下共同点:科教与工业相结合,作为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聚集地,主要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并通过技术开发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形式。

国外科学城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批业绩突出、具有广泛影响的典型园区。

这些科学城促进了国家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高科技企业成长,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研究国外科学城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和促进我国科学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外;科学城;发展情况;研究至今,国际上对”科学城”还没有一个完全确切的定义,有许多如”科学技术园”、”高新技术园区”、”科学公园”以及”硅谷”、”硅岛”等类似的提法。

但所有科学城都有以下共同点:科教与工业相结合,作为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聚集地,主要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并通过技术开发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

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园区--美国的斯坦福研究园诞生于1951年,后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工业基地--”硅谷”;前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始建于1957年,是最早冠以”科学城”名称的科学园区,是前苏联乃至世界最大的综合科研基地之一。

继斯坦福研究园和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竞相仿效,纷纷兴建各种类型的科学城。

据有关文献统计,目前世界上科学城数量已超过500个,比较著名的还有美国的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北卡三角研究园,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法兰西岛科学城,英国的剑桥科学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关西科学城,韩国的大德研究团地,新加坡的新加坡科学园,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等。

科学城的类型科学城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科学城,如前苏联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日本筑波科学城、德国海德堡基因研究中心等。

二是以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为主的科学城,如美国的斯坦福研究园以及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北卡三角研究园,英国的剑桥科学园、苏格兰硅谷,法国的法兰西岛科学城、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新加坡科学园等。

科学城的主要功能:一是通过聚集效应提高科技研究开发能力。

除斯坦福研究园、剑桥科学园等少数科学城是在一个综合研究能力极强的大学基础上建立以外,多数科学城都是由若干个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组成。

法兰西岛科学城集中了法国60%的大学和43%的科研机构,共有3万多名科研人员和8000多家高技术企业,在科学城中进行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机器人、办公室自动化、医药、食品、交通和能源等高技术的研究开发;筑波科学城集中了日本国立科教机构46所,占全国总数的30%,其专业人员约占总数的40%,年度科研经费约占总数的50%;韩国的大德研究团地集中了忠南大学、忠南经商专科大学、产业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大学4所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院、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等2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多数是国立科研院所),研究范围涉及造船、海洋、机电、通讯、农业等技术领域,近几年向航天卫星、生物工程、核能等尖端技术领域发展的趋势亦在日益加强。

二是通过辐射效应发展高技术产业。

科学城的研究开发成果可在广阔的技术前沿上促进高技术产品的诞生,从而对高技术企业起到强烈的辐射作用。

高技术产业的一个特点是风险大、发展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

而小公司投资少、转向灵、见效快,是发展高技术的重要力量。

科学城内的高技术小公司不但能吸取科学城的研究开发成果,而且由于知识和创业精神的集聚,会加快成果产业化的速度。

三是发挥带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科学城可以通过带动高技术产业而有力地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5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的形成,马萨诸塞州的高技术产业一直在迅速创造就业职位,其中仅1976至1981的六年间就增加了7.2万个就业岗位,增长率为42.4%。

高技术对传统产业还具有改造作用。

有功能替代,如工程塑料替代部分钢材;有提升科技含量,如对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

科学城还能加速当地的城市化,从而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学城的运作科学城的运作一般由国家-地方或国家-地方-大学共同承担。

科学城的管理一般也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政府机构管理、民间组织(如协会、基金会)管理、专门公司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大学、企业的联合机构管理等多种形式。

一是国家规划和管理的运作模式。

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研究团地、前苏联新西伯利亚科学城都是由国家采规划和管理的典型范例。

这些新建的科学城全部由国家拨款。

日本的筑波科学城,30年间政府共拨款18713亿日元,为世界上建设费用最高的科学城;韩国的大德研究团地,10年间国家拨款3亿美元;前苏联政府5年间对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拨款2.19亿卢布。

二是地方规划和管理的运作模式。

科学城对地区经济振兴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在条件许可下也积极规划和管理科学城。

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1955年,以北卡大学、北卡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大学为基础,建立北卡三角研究园。

随着大型研究设施和政府研究机构的迁入,使包括三所大学在内的三角研究园区集中了近300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三角研究园逐渐发展成熟。

三是国家和地方联合规划和管理的运作模式。

多数科学城是国家和地方联合规划和管理的,这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日本的关西科学城建设采取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协力、产业界与学术界合作的办法。

创立关西科学城的建议是1978年由大阪大学等一些关西学者首先提出的,1986年开始动工,1987年列为国家重点项目,规划建设50个现代化的研究和教学机构,目标是建设21世纪新城,并成为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

德国的西柏林革新与创业者中心也是政府和地方联合创办的典型。

1983年,根据联邦政府的”创建技术密集型产业计划”,西柏林革新与创业者中心应运而生。

该中心由西柏林市经济交通局、科技局和西柏林工业大学共同规划建设,西柏林工业大学承担了革新与创业者中心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中央和地方合建的科学城,国家只负担部分费用。

如西柏林革新与创业者中心,联邦政府拨款400万马克,西柏林市政府拨款270万马克;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总投资为6亿法郎,其中1.8亿由法国领土整治部和地方政府资助,其余4.2亿通过出售地产得到。

四是大学规划和管理的运作模式。

对于大学来说,单独规划和管理科学城的条件要求很高。

首先,要有极强的理工科研究力量,其次要有广阔的校园或土地。

世界上只有少数大学有能力规划和建设科学城。

目前,做得比较成功的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占地面积达36平方公里,建在该大学内的斯坦福研究园面积为2.67平方公里。

剑桥大学的31个院系都是行政自主、财政独立的团体。

院系松散的联合,加之教学、行政管理方面采取的诸如教师可以自由兼职、教师知识产权归教师个人所有等自由灵活政策,客观上为剑桥大学教师进入企业、或兴办高技术公司创造。

了条件。

因此,剑桥大学自然成为剑桥地区高技术公司、人才、风险投资及房地产的主要来源。

主要促进措施为建设和发展科学城,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从法律和政策上积极予以扶持,科学城管理部门也大力引进企业投资和风险资金,加速推动科技产业化。

(1)制定法律法规。

许多国家在建设科学城的进程中,都十分重视制定有关法律法规。

例如,日本政府于1970年公布了”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1971年制定了”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计划大纲”,1983年颁布了”高技术工业积集地区开发促进法”;韩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高技术工业都市开发促进法案”,以保证大德研究团地有关规划的落实。

(2)出台优惠政策。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科学城中的科技转化和产业发展。

一是税收和房地产租售优惠。

新加坡肯特岗科学园的税收优惠为:凡属新兴工业可豁免40%的所得税;凡属投资于高技术工业的企业如连续3年亏损,可获50%的投资津贴;对用于研究开发的全部设备和机器,给予3年累积折旧;凡为制造业提供研究开发服务的公司或利用研究开发成果从事产品生产、材料改进和生产过程革新的企业均予以奖励和减税;在科学园投资进行研究开发者,还可获得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

韩国的大德研究团地,为了防止地价上涨而影响企业入驻,从1984年开始,由土地开发公社统筹建设研究中心或厂区,再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出售给进入大德研究团地的单位使用。

德国西柏林科学园区对园内高技术创新企业的研究项目给予以最长期限为3年的补贴。

凡获准补贴的项目,第一年可得其研究成本80%的财政补贴,第二年补贴率为50%,第三年为20%。

二是吸引外资优惠。

我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对吸引外资作出了一系列优惠规定,例如:投资者可享有本岛投资者相同之优惠条件及权利;投资者可享有100%企业股权,亦可寻找当局及本地企业为其共同投资者;台湾地区以外投资的利润可申请汇出;高科技企业经相关管理局核准后可兼营进出口贸易业务,等等。

三是提供启动资金。

美国是政府干预市场最少的国家之一,但即使是这样,在硅谷兴起的初期,政府还是扮演了研究工作和系统早期开发资助者的角色。

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科学城建设过程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3)积极发挥政府采购的作用。

政府作为科学城公司产品的购买者可以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同时为在企业关键的成长期提供部分稳定的销售市场。

美国硅谷在发展初期,政府的这种角色就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大力引进风险投资。

在科学城建设中,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都是新事物,属于创业性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能否得到资金支持至关紧要。

成功的科学城多数采取民间或者半官方的形式,大力引进风险投资。

早在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康普顿就建立了美国研究和发展公司,为波士顿地区早期的高技术公司提供资金,该公司被公认为美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著名的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IBM公司都是靠风险投资发展起来高技术企业,同时它们也向高技术中小企业投入风险资金。

20世纪80年代正是美国电子信息行业研发创业的高潮阶段,而仅1983年,美国的风险投资就达120.76亿美元,其中投向各科学城电子信息行业的占了67%。

(5)积极争取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支持。

科学城建设离不开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支持。

日本企业中的一些大公司,如住友、松下等都在关西科学城投资,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松下电器公司的中心研究实验室就设在关西科学城。

在美国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企业出科研经费、研究成果双方共享,是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常见合作方式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