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清洁生产

合集下载

石油行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石油行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石油行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其勘探、开采、加工、运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与石油行业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在石油勘探与开采方面,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矿产资源法》明确了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必须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并遵循相关的环境保护要求。

在开采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例如,要求企业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地下水的水质,一旦发现污染,要立即采取治理措施。

石油加工环节同样受到法律的严格监管。

《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在进行石油加工时,必须安装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染防治设备,确保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达到规定的标准。

《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进行了严格限制,要求企业采取有效的收集和处理措施,以减少这些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同时,《水污染防治法》要求石油加工企业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对于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废水,更是有着严格的处理标准和监测要求。

在石油运输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容忽视。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对石油等危险货物的运输车辆、驾驶员、运输路线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运输车辆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安装必要的防护设备,驾驶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

运输路线也必须经过规划和审批,避开人口密集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此外,对于石油的管道运输,《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规定了管道的建设、运营、维护和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以防止管道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

石油储存方面也有相应的法律规范。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石油储存设施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具备防火、防爆、防泄漏等安全措施。

储存场所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

同时,要定期对储存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doc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doc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公告2012年第18号2012-03-07实施)一、总则(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合理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促进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供各有关单位在管理、设计、建设、生产、科研等工作中参照采用;本技术政策适用于陆域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

(三)到2015年末,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工业废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要遏制重大、杜绝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发生。

要逐步实现对行业排放的石油类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

(四)石油天然气开采要坚持油气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油气田整体开发与优化布局相结合,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末端治理,注重环境风险防范,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恢复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五)在环境敏感区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的,要在开发前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充分论证,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积极采取缓解生态、环境破坏的措施。

二、清洁生产(一)油气田建设应总体规划,优化布局,整体开发,减少占地和油气损失,实现油气和废物的集中收集、处理处置。

(二)油气田开发不得使用含有国际公约禁用化学物质的油气田化学剂,逐步淘汰微毒及以上油气田化学剂,鼓励使用无毒油气田化学剂。

(三)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应防止产生落地原油。

其中井下作业过程中应配备泄油器、刮油器等。

落地原油应及时回收,落地原油回收率应达到100%。

(四)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宜使用环保型炸药和可控震源,应采取防渗等措施预防燃料泄漏对环境的污染。

(五)在钻井过程中,鼓励采用环境友好的钻井液体系;配备完善的固控设备,钻井液循环率达到95%以上;钻井过程产生的废水应回用。

(六)在井下作业过程中,酸化液和压裂液宜集中配制,酸化残液、压裂残液和返排液应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置,压裂放喷返排入罐率应达到100%。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附件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1总则1.1.为合理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本技术政策,本技术政策将随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适时修订。

1.2.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一切活动。

1.3.本技术政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末端治理、促进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可持续发展。

1.4.本技术政策坚持油气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污染防治与生—5—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积极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使用环境友好的油气田化学剂,提高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强化污染治理;合理规划钻井与地面工程设施布局,减少占地,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恢复与建设;鼓励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实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5.控制目标到“十二五”末,全行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遏制重大、杜绝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发生,工业污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新建油田油气集输损耗率不大于0.5%、老油田油气集输损耗率不大于0.8%。

2一般要求2.1.鼓励油气田整体开发,以减少油气损失,实现油气和废物的集中收集、处理处置。

2.2.淘汰环境污染严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工艺和产品。

2.3.禁止使用含有国际公约禁用化学物质的油气田化学剂,逐步淘汰微毒及以上的油气田化学剂,鼓励使用无毒油气田化学剂。

HJ 612-201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石油天然气开采

HJ 612-201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石油天然气开采

HJ 612-201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612-<20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开采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il &amp; natural gasexploitation Development for Check and Accept Completed Project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1-02-11 发布 <2011-06-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HJ 612-<2011目次前言 .................................................................. ..................................................................... (II)1. 适用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总则................................................................... ..................................................................... . (2)5. 技术规定................................................................... .. (4)6.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 . (15)附录A(规范性附录)调查报告编排结构及内容 .................................................................. . (16)I?? .bzfxw4>#ff66ff'> ?.bzfxw#ff66ff'>HJ 612-<2011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和指导石油天然气开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制定本标准。

天然气的清洁利用策略

天然气的清洁利用策略

天然气的清洁利用策略1. 引言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燃料资源,其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实现天然气的清洁利用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探讨天然气的清洁利用策略。

2. 技术策略2.1 清洁生产天然气的清洁利用首先需要从生产环节入手。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天然气开采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天然气田,优化开采过程,减少并控制甲烷泄漏量;在气井喷放过程中采取封闭式喷放技术,使大部分甲烷被收集和利用;在气化和净化过程中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清洁转化率。

2.2 高效利用天然气的高效利用是实现清洁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高天然气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等排放物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联合发电、余热回收等技术手段,提高天然气能量利用效率。

同时,发展先进天然气利用技术,如燃料电池、液化天然气汽车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 绿色转化为了实现更为清洁和可持续的天然气利用,推广和开发绿色转化技术至关重要。

通过将天然气转化为液体或固体燃料以替代传统石油和煤炭,可以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物产生。

如将天然气转化为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等替代传统燃料使用。

同时,发展生物质制气、合成甲醇等技术也是实现可持续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3. 政策策略3.1 立法和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框架和监管机制是保障天然气清洁利用的前提条件。

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监督执行情况,加强对污染物排放、资源使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

加强对天然气企业和相关设施的审批和监管,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按照规定进行可行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

3.2 经济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激励机制对于推动天然气清洁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出台补贴政策或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贷款优惠活动,鼓励企业购买先进设备、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并推动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等新兴市场的发展。

石油天然气开采中的清洁生产指标及方法研究

石油天然气开采中的清洁生产指标及方法研究

石油天然气开采中的清洁生产指标及方法研究摘要: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对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虽然存在完整的清洁生产体系,本文通过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研究,为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依据,并探讨了实现指标的方法,意在提高清洁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为其他行业的清洁生产提高典范,共同保护环境。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清洁生产指标方法一、引言为了促进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大气和环境,要进一步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战略方法,石油天然气生产清洁指标的确立,可以在生产全过程中进行污染控制。

清洁生产值得鼓励。

国家相关政策提出,要把节约放在第一位。

石油工业为了改善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研究和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减少高耗能设备的应用,加大节油型产品的开发力度,并通过清洁生产的审核来确保节能环保。

为了更好地评价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必须建立合理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并采用科学方法达到这些指标的要求。

二、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构成石油天然气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确定是审核清洁生产是否到位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环境影响的依据。

清洁生产指标必须以减少能源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为最终目的,并针对钻井、井下作业、采油等生产步骤设立。

清洁生产指标主要应该包括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废物产生、污染物回收、废物回收利用等组成部分。

清洁生产指标有三级,一级指标是与国际石油开采行业的水平一致;二级指标是要求达到国内清洁生产水平;三级指标是要求达到国内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即要达到一般的清洁生产水平。

1.生产工艺与装备指标对生产工艺和装备的要求属于定性指标,是防止污染的一项重要预防技术。

较好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越小。

在钻井液的选择上,较差的钻井液难以进行生物降解且毒性较大,应该选用更加有利于环境的钻井液,从而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

油气集输中,整个过程采用封闭化集输,进行轻烃回收,减少轻烃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石油炼制行业清洁生产方案

石油炼制行业清洁生产方案

石油炼制行业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具体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分析各个生产环节污染物的产生和效率低下的原因时,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来针对性的提出清洁生产方案:·技术改进;·过程优化;·设备更换和维修保养;·加强管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以及激励机制;·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

4.2.1技术改进在分析生产环节污染物产生和效率低下的原因时,应首先分析一下工艺技术的选择是否最佳,选择一个好的工艺,可从根本上做到节能、降耗、减污、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清洁生产方案1:采用加氢脱硫工艺,改善原料质量①废物产生部位及原因因催化裂化原料多采用重质馏分油,其中含有较多的硫化合物。

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硫化物,将转移到产品和催化剂中,部分硫化物在催化剂再生烧焦时,随烟气和催化剂粉尘排放到环境中,污染大气。

②清洁生产方案为催化裂化装置提供低硫原料。

加工高硫含量的催化裂化原料油容易引起设备腐蚀和再生烟气对大气的污染。

而且产品含硫高,需进一步精制。

若采用减压馏分油加氢脱硫工艺,在催化原料进入装置之前,先对其进行加氢脱硫预处理,使原料油中硫、氮大幅度降低。

从而为催化裂化装置提供了低含硫量的催化原料油。

催含量,而且对减少设备的腐蚀,提高产化原料的改善不仅可降低再生烟气中的SO2品质量也大有好处。

清洁生产方案2:采用加氢精制,替代电化学精制•废物产生部位及原因常压蒸馏和二次加工得到的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程度不同地含有硫和氮的化合物以及有机酸、酚和烯烃等,致使油品性质不安定,质量差,需要进行精制。

无加氢精制的企业一般采用电化学精制方法中的碱精制,必要时也用酸碱精制,其机理为酸碱与油品接触,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导致电微粒在油品中的运动,酸或碱与油品中的不饱和烃和硫、氮等化合物反应,形成废酸或废碱液而聚集沉降,与油品分离。

酸碱液循环使用一定次数后排放。

这样就产生了含有硫化物且CODcr 浓度很高的废酸或废碱液(炼油企业称其为酸渣或碱渣),因其有较强的腐蚀性,很高的COD,给处理造成一定的困难,是炼油企业的重要污染源。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一批)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一批)

附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一批)行业名称 序号 制修(订)项目名称 负责部门 编制单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 石油炼制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3 芳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4 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5 丁二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石油炼制业6 苯酚丙酮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7 聚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8 聚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9 聚酯(PET)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化学纤维协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有机)10 环氧乙烷/乙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改委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1行业名称 序号 制修(订)项目名称 负责部门 编制单位11 丙烯腈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12 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13 己内酰胺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14 顺丁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15 ADC发泡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合成材料制造业16 环氧树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7 活性染料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18 无机颜料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工信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有机)19 1,4-丁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有机硅行业20 有机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改委中国化工信息中心21 锑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2 镍钴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有色金属业23 锌冶炼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再生铅冶炼业24 再生铅冶炼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垃圾焚烧行业25 垃圾焚烧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改委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环境审核中心)、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行业名称 序号 制修(订)项目名称 负责部门 编制单位污水处理业26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环境审核中心)、北京正丰易科环保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涂装行业27 涂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中国表面工程协会涂装分会、南昌航空大学、北京正丰易科环保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热浸镀专业委员会医药制造业28 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工信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农药制造业(有机磷农药)29 有机磷农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农药协会电解锰行业30 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电池工业31 电池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制革行业32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皮革协会合成革行业33 合成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光伏行业34 光伏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工信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英利集团荧光灯行业35 荧光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工信部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稀有金属行业36 稀土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工信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行业名称 序号 制修(订)项目名称 负责部门 编制单位37 黄金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改委长春黄金研究院38 钨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江西理工大学39 锗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工信部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煤炭行业40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清洁生产管理41 企业清洁生产管理体系环保部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清洁生产研究中心)印刷业42 印刷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环保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3)4 技术内容 (5)5 数据采集 (9)6 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 (9)7 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13)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先进生产企业的主要依据,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工程技术中心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试行)1 适用范围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主要包括钻井、修井、采油(气)等油气勘探开发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958 井场布置原则及技术要求SY/T 5431 井身结构设计方法SY/T 5729 稠油热采井固井作业规程SY/T 5678 钻井完井交接验收规则SY/T 6366-1998 油田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计算方法SY/T 6170—1995 气田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计算方法SY/T 5440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SY/T 0004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SY/T 0010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SY/T 0011 气田天然气净化厂设计规范SY/T 0005 油田注水设计规范SY/T 5329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0006 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1:2004,IDT)SY/T 6276-1997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 6361 采油采气注水矿场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南SY/T6219-1996 油田开发水平分级SY/T6275-1997 石油企业节能监测综合评价方法SY/T5264-1996 原油集输系统效率测试和单耗计算方法SY/T5265-1996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效率测试和单耗计算方法SY/T5171-1999 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T5927-2000 石油物探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Y/T5330-1995 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5455-1997 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6052-2000 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现场处理技术规范。

GB/T 15441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7488 水质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注: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2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assessment indicator of cleaner production用于衡量清洁生产绩效的指标。

3.3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assessment indicator frame of cleaner production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清洁生产绩效的指标集合。

3.4一级评价指标 first grade assessment indicator指标体系中具有普适性、概括性的指标。

3.5二级评价指标 second grade assessment indicator一级评价指标之下,可代表行业清洁生产特点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验证的指标。

3.6评价指标基准值 baseline of assessment indicator衡量各定量评价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

3.7权重值 weight of assessment indicator衡量各评价指标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3.8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Oil & natural gas exploitation指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生产及油气田服务业,包括油气田的勘探、钻井、井下作业(包括试油气、酸化、压裂、修井等)、采油(气)、油气集输等作业过程。

3.9标准油气当量根据原油和天然气的热值统一折算而成的油气产量。

天然气按1074m3折合1石油当量t计。

3.10钻井液循环率在钻井正常工况(不含井漏等非正常工况)下,同一口井某一开过程中,钻井液循环量占钻井液总用量(补充量与循环量之和)的份额。

3.11标准钻井进尺根据不同钻井深度下污染物产生量的不同,对实际钻井进尺按照规定系数折算而成的钻井进尺。

标准钻井进尺=实际钻井进尺×A,其中折算系数A按表1取值。

表1 标准钻井进尺折算系数(A)3.12可生物降解钻井液BOD5/CODCr≥15%的钻井液。

3.13微毒钻井液EC50值>1000ppm,但≤25000的钻井液。

3.14无毒钻井液EC50值>25000ppm的钻井液。

3.15落地原油指直接落于无防护措施地面的原油。

3.16稠油在20℃时密度大于0.9200g/cm3,且在50℃时的动力粘度大于400mPa·s的原油。

3.17本标准根据不同陆地地貌环境容量的差异,将石油天然气开采生产作业所处地区分为甲、乙两种类型:甲类区:水库、湖泊、江河、水灌溉地、河滩、湖滨、沼泽湿地;乙类区:其他地貌。

4 技术内容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为普遍性、概括性的指标,二级指标为反映油气勘探开发企业清洁生产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易于评价考核的指标。

考虑到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不同作业环节,其作业工序和工艺过程的不同,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各自的实际生产特点,对其二级指标的内容及其评价基准值、权重值的设置有一定差异,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不同类型油气勘探开发企业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分别见图1~图3。

5 数据采集5.1 本标准各项指标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定执行。

5.2 个别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 钻井液循环率100%⨯井液量补充钻井液量+循环钻循环钻井液量)=钻井液循环率((2) 落地原油回收率100%⨯落地原油产生量落地原油回收量)=落地原油回收率((3) 废水回用率100%⨯废水产生量回用废水量)=废水回用率(6 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在定量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

本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的依据是:凡国家或行业在有关政策、规划等文件中对该项指标已有明确要求的就执行国家要求的数值;凡国家或行业对该项指标尚无明确要求的,则选用国内重点大中型油气勘探开发企业近年来清洁生产所实际达到的中上等以上水平的指标值。

因此,本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基准值代表了行业清洁生产的平均先进水平。

在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衡量该项指标是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情况,按“是”或“否”两种选择来评定。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反映了该指标在整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它原则上是根据该项指标对油气勘探开发企业清洁生产实际效益和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及其实施的难易程度来确定的。

不同类型油气勘探开发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各评价指标、评价基准值和权重值见表1~3。

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完善,达到新的更高、更先进水平,因此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及指标的基准值,也应视行业技术进步趋势进行不定期调整,其调整周期一般为3年,最长不应超过5年。

表3 采油(气)作业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7 考核评分计算方法7.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企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以企业在考核年度(一般以一个生产年度为一个考核周期,并与生产年度同步)各项二级指标实际达到的数值为基础进行计算,综合得出该企业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总分值。

定量评价的二级指标从其数值情况来看,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该指标的数值越低(小)越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如常用纤维原料消耗量、取水量、综合能耗、污染物产生量等指标);另一类是该指标的数值越高(大)越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如水的循环利用率、碱回收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

因此,对二级指标的考核评分,根据其类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式。

7.1.1 定量评价二级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计算对指标数值越高(大)越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Si=Sxi/Soi (公式4-1)对指标数值越低(小)越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Si=Soi/Sxi (公式4-2)式中:Si—第i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

如采用手工计算时,其值取小数点后两位;Sxi—第i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考核年度实际达到值);Soi—第i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

本评价指标体系各二级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的正常值一般在1.0左右,但当其实际数值远小于(或远大于)评价基准值时,计算得出的Si值就会较大,计算结果就会偏离实际,对其他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产生较大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