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市旅游发展的SWOT
徐州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徐州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摘要所谓SWOT分析,就是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而对于城市的旅游开发而言就是将与研究对象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时机和挑战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个因素叠加在一起进展分析,从而得到所期望的结果,结果的产生对整体有很大影响。
使用各种调查来进展决策结果,结果一定会有我们预想的外部和内部方面的原因和结果。
外部所影响的原因有机遇因素和挑战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研究对象开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客观存在,我们无法直接去改变。
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也是客观存在无法直接改变,属主动因素。
所以当我们在研究内外因素是要考虑整体开展态势,更要有远见,设想未来所能发生的一切问题。
徐州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近十年,随着经济市场的快速开展,我国的旅游行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开展,长时间在工作的人们也有了想放松放松的心态,旅游人数增加推动了旅游开展。
但是,我国国内旅游业开展的水平还不能够跟上国人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证明,旅游业的开展对于城市经济开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而徐州,作为一个知名的城市,虽然工业经济很是强劲,但是在其他发面就不尽如意了。
所以近年来一直在倡导“生态助徐州,绿色好家园〞。
优势分析〔一〕地域优越交通条件是开展旅游的命脉。
徐州交通十分便利,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长江三角洲的北大门,紧靠北方第一大淡水湖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作为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因为有这个地位所以具有独特的商贸区位优势,是人流、物流的重要的聚散地,从而也引发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
旅游需求个性化与旅游产品多元化产生。
自驾游方面更是一年比一年多增多,旅游时间逐渐拉长;中产阶级总量迅速扩大,拥有私家车的家庭逐年增长,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
同时,区域需求旺盛,江浙沪富庶的居民具有较高的出游能力,而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奖继续扩大旅游需求。
“舞动汉风”品牌下的徐州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舞动汉风”品牌下的徐州旅游开发策略研究近年来,徐州市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借助“舞动汉风”品牌,不断提升徐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本文旨在探讨“舞动汉风”品牌下的徐州旅游开发策略。
一、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从“天赐良机”的徐州渠晋会战到“舞动汉风”的建设,徐州一直在不断整合资源,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徐州旅游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1.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徐州市不仅有国家级风景区狮子山、睢宁禅景宫等,还有十大旅游品牌景区,如鹤壁旅游度假区、韩城古城遗址公园等。
此外,徐州还拥有“汉文化故里”、“竹编之乡”、“枸杞之乡”等多个文化特色产业,这些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形成旅游“大循环”。
2.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徐州市要着重发挥旅游服务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旅游产品创新,推动旅游业的品质提升,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旅游消费能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整合城乡旅游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徐州市的汉风文化是很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要在此基础上展开。
此外,还应整合城乡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1.发挥汉文化带动作用徐州市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未来,徐州旅游可打造“金戈铁马、汉风文化”主题旅游,如民俗文化节、汉乐府主题园等。
2.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掘丰富的历史遗迹,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如徐州古城、汉画主题园等。
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推出“农家乐”、民俗剪纸等乡村旅游产品。
三、深化文化体验式旅游,提升旅游品质徐州市的旅游特色并不在于数字多少,而在于文化的体验,要深化文化体验式旅游,实现旅游品质的全面提升。
1.推广各类文化体验型旅游武术表演、文化课堂、汉服体验、书法绘画,都是徐州的文化体验类旅游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特色打造。
2.增强旅游安全感提高旅游安全知识普及率,定期开展旅游安全应急演练,建立旅游纠纷调解机制,加强旅游质量监管,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安全感。
徐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徐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徐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其旅游业也在日益发展壮大。
徐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徐州的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宣传和推广不足。
对于徐州这样一个非常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城市来说,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并不容易。
现有的宣传手段和渠道相对有限,很难将徐州的旅游资源全面地展示给外部游客。
因此,徐州需要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提高知名度和形象。
其次是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待加强。
虽然徐州有一些知名的旅游景点,如云龙湖、庙会等,但在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一些景点的设施陈旧,管理混乱,服务态度不佳,可能会给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此,徐州需要加强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
徐州位于苏北地区,与南京、扬州等旅游热门城市相邻,有很好的旅游资源互补性和合作机会。
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总体来说,虽然徐州的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以及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徐州
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徐州的独特魅力。
徐州市旅游策划

寻两汉文化之源,探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市旅游策划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班级:电力营销101姓名:郭昭洁学号:209100308指导教师:杜斌2013年5月寻两汉文化之源,探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市旅游策划书内容提要:徐州古称彭城,是彭祖文化和两汉文化的发源地。
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
其中尤其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
而且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有九里山古战场,今有淮海战役新遗迹。
而以云龙山、云龙湖、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使徐州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优秀的风景旅游胜地。
这份旅游策划主要结合徐州市的旅游资源以及它的实际情况来进行SWOT分析,深刻剖析其优势、弱势以及它面临的机遇和潜在的威胁,并且制定出适宜的STP战略和4P战略。
根据徐州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徐州市旅游策划的总体思路是:以两汉文化和战争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导,树立”寻两汉文化之源,探兵家必争之地”的品牌形象;逐步发展商务、会展、修学、体育、产业、购物、美食、祭祖、度假、军事等专题旅游产品;深入挖掘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积极培养特色旅游产品和拳头旅游产品。
旅游策划的战略和对策是: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实施精品战略;注重客源市场的多层次性;加强宣传促销,提升旅游形象。
最后再根据策划思路和战略对策策划出一条适宜而且相对比较完善的旅游路线,从而达到促进徐州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徐州传统文化的保护、形成徐州独特的文化特色、树立徐州独特的文化形象、丰富徐州文化的内涵、树立徐州良好的主体形象、改善徐州城市环境的目的。
1目录主体内容: (3)一、前言 (3)二、徐州旅游资源的概括 (3)三、旅游策划的意义 (3)四、SWOT分析 (4)五、STP战略 (5)六、4P战略 (5)七、旅游策划的思路与战略对策 (5)八、旅游路线的策划 (6)预算 (7)实施进度表 (8)策划所需要的物品和场地 (9)预测与评估 (9)主体内容:一、前言徐州是江苏省最古老的城市,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并且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以徐州市为例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以徐州市为例时吉光【摘要】环保意识增强促进生态旅游深入发展,生态旅游定义也加入新内涵,其特征也更加明显.本文以徐州为例对其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针对威胁和劣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2)021【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生态旅游;SWOT;旅游产业【作者】时吉光【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旅游活动也向着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生态旅游日益受到关注.生态旅游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提供有效的途径.徐州市富含深厚的两汉文化和自然山水景观,生态环境良好,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徐州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人们回归自然意识的深化,也是徐州市经济增长和环保护境相结合的完美之举.由此可见,生态旅游对徐州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产业向深层次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有特色的生态资源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依托于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旅游者通过采取生态友好方式,以获取生态认知、生态教育的和生态体验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方式.其有区别与传统旅游的三个显著特征:自然性、参考体验性与商品味性.1.1 优势(Strengths)1.1.1 资源优势徐州因其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社会发展历史,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旅游资源,并且农副产品品种众多、特色鲜明,银杏、富士苹果、牛蒡等20多种农副产品享誉海内外,十分有利于其生态旅游的开展.除了这些,徐州最有名是汉文化资源.文化中与生态旅游最为贴合的属于彭祖文化,丰富而富有内涵,影响力巨大.在徐州生态旅游资源最有代表性是潘安湖湿地公园、丰县大沙河果都大观园和邳州银杏博览园.1.1.2 区位交通优势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五省通衢.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又是陇兰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之一.此外,徐州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徐州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徐州火车站是中国第七大火车站,而2011年,京沪高铁高铁开通,让徐州进入“高铁时代”,同时进入长三角和环渤海3小时经济圈,有效了缩短出行时间.徐州市有22条主干,4环线和90条县乡公路.境内国道5条,省道也有14条,近年来,又开通京沪、徐连、京福、高速公路.徐州观音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广州、曼谷、首尔、高雄、济州岛等地的航班.优越的交通条件也是徐州市开展生态旅游的前提.1.1.3 客源优势徐州市作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旅游业虽然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前来徐州旅游的人数保持上升状态,所创造的旅游收入也不断提高,旅游增长显著.国内旅游者主要来自于周边的省区,即华东、华北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上海等16座城市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区不断发展,2014年16个核心区城市GDP总量逼近10亿万元,占全国17.2%.华东、华北地区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的沿海经济地带,经济发展迅速,人均收入高,成为徐州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客源地. 1.2 劣势(Weakness)1.2.1 生态教育缺乏,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徐州市旅游业虽然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但是其人才储备依旧不足,本身所拥有的从业人员也有部分素质偏低,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国内含有旅游管理学科的高校较少,加之大众对旅游管理认知较少,多数学生不会选择这一专业.导致人才缺乏,有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此外,真正的专业人才会更向往去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比如南京、苏州、上海等地,而徐州虽然在苏北地区发展的较好,但是相对而言,人才更愿意去苏南地区.1.2.2 产品知名度低,旅游城市形象不突出徐州市旅游景区规模相对较小,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非观光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缺乏参与性.新兴旅游产品如度假、休闲等的发展由于起步晚,导致其产品的缺乏特色,吸引力不强.徐州市旅游品牌形象依赖于市场宣传,媒体的相关报道大多局限与市级,网络上的宣传几近于无.徐州是优秀的旅游城市,在2016年更是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徐州市的对外形象依旧是“煤炭工业基地”等,没有完全改变旅游者对徐州的传统认知.1.3 机遇(Opportunity)1.3.1 政府政策支持2012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旅游渐成趋势趋势.徐州政府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力度,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对旅游业税费提供优惠的政策.大力实施了“露采矿山生态治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打造城市新形象,促进生态旅游发展.1.3.2 宏观旅游趋势据世界旅游组织的估计,全球每年生态旅游消费量增长率达2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享受外出旅行所带来的愉悦,并乐意去消费.而都市圈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使得人们更乐意去接近大自然,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渐渐不再满足于传统观光旅游,追求更高层次的旅游.旅游市场需求的改变,带动的是生态旅游受到重视,而这些为徐州市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强大的社会背景.1.4 威胁(Threats)1.4.1 邻近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激烈虽然徐州有一个适中优越的地理位置,但是在周围的知名景区的包围.徐州虽然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在旅游发展上,依然和周边城市存在激烈的竞争.在历史文化上,相比两汉文化,人们可以选择河南开封、商丘等知名古都.由于同属一个经济区内,客源市场却有着交互叠加的部分,对客源市场的争夺也极为激烈. 1.4.2 生态环境破坏威胁旅游开发不可避免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比如建设游乐设施,为了道路易于行走,对地表的一些植被需要大范围的迁移.在开发过程中,一些对于自然生态的损害是不可避免地.除此外,还可能因为规划不合理导致不必要的伤害,或者游客素质差,没有环境保护意识等原因,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1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意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强化人才建设是关键之举.徐州市应制订生态旅游指南并建立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级人才.徐州市依托高校建立人才储备库,通过各类专题培训、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生态旅游知识;通过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升学术氛围,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水平;通过与旅游科研机构的合作,利用他们提高徐州生态旅游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和相关的操作技能.当然,当人才培养足够时,还需提高相关的待遇,避免人才的流失.其次,要加强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素质,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比如说景区导游,在对景区各个景点文化了解,导游词熟练的基础上,还能对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有所掌握.确保能够通过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将生态保护的常识传达给旅游者,使他们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能够自觉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2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强化监督管理生态旅游开展,需要优越的自然生物资源作为依托,但是生物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容易受到破坏.因此,需要加强生态教育,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避免因为人为的原因导致的“意外”.徐州通过大众的广泛参与,将生态环保意识做到最大范围的普及.比如说“徐州市守望家园”,招募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通过巡查,保护美好的环境.守望家园对徐州生态旅游等各方面大力宣传的同时,使景区管理更加井井有条,公正化、透明化.当然,徐州不仅应该将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市民群众有机组织起来,还应加强法制管理,认真执行各种保护条例,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强化旅游资源生态保护的法律责任.2.3 增强产品参与性,打造特色产品针对打造特色产品这一点,徐州应该将其特色生态游与徐州战争文化、民俗文化结合起来.然后通过相对的整合,合理的设计,推出其特色产品.首先,徐州可以开发战争古迹一日游等路线,深刻挖掘汉文化,并对徐州地理人文进行阐述,让游客了解徐州人骨子里好“斗”的原因.其次,徐州可以开展养身文化生态旅游,展示一个地方古老的文化,探寻历史踪迹,徐州有着浓厚的“彭祖”文化,深入解读彭祖养生文化的内涵,通过课程指导,向大众展示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提供健康、独特的文化娱乐产品.由此,还可以扩展徐州饮食文化.同时可以结合养生文化,开发食疗保健的功能,提高产品层次.最后,徐州可以设计农业生态旅游路线,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将农业与自然、文化景观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2.4 拓宽宣传渠道,坚持区域合作徐州市要广开宣传渠道,加大知名度.在信息化时代,宣传手段自然也需要多元化发展,可以在利用电视、杂志等主流媒体向广泛大众宣传,也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讨论会等吸引关注生态人士的目光.而由于网络的发达,还可以通过微电影吸引青年群体,或是找知名博主进行宣传.当然,也可以通过各种文化节让人们了解徐州旅游,比如彭园樱花艺术节,丰县苹果节等.总之,利用一切渠道进行宣传,重点放在绿色营销和形象营销上,提高徐州生态旅游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徐州应同周边城市相互宣传旅游资源、产品和路线,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名牌,借助外力带动徐州旅游的发展.〔1〕卢宏升,卢云亭,吴殿廷.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82-85.〔2〕李洁.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J].城市旅游规划,2016 (01):153-154. 〔3〕李文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评价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2(12):80-87. 〔4〕刘晓英,陈国生,陈晓亮.湘黔渝川边缘地区民俗生态旅游合作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13(02):189-192.〔5〕杨喜鹏.关于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J].生态经济,2014(01):148-149.〔6〕张灿,魏晓平.河北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 2014(02):206-208.。
从专业角度为徐州旅游业发展献策

从专业角度为徐州旅游业发展献策1、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发展旅游,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
我们将依托徐州市历史文化。
山水园林、规模特色农业等资源,着力打造三大系列旅游品牌产品。
一是依托历史文化,打造大型精品亮点景区。
在现有的汉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突破以观光为主的产品格局,拓展文化旅游载体面,打造新的高档载休和旅游兴奋点。
其中汉文化景区二期的演艺中心、竹林寺、观景阁等在规划建设上着重突出汉代标志,凸现汉代人文特色,通过增加大型仿汉文娱表演,体现汉代风情风貌,使之成为区域内集聚汉代文化的精品:军事文化方面以淮海战役纪念馆为依托,通过增加军事娱乐参与和高科技展示等项目,打造区域内红色旅游龙头产品。
围绕省“十一五”旅游规划重点的古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通过邳州运河风光带、新沂窑湾古镇保护与开发等项目,恢复运河沿线景观设施,使之成为串连徐州市历史文化的轴线。
二是依托山水园林,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区。
休闲度假产品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中高端旅游产品形态,丰富的山水园林资源,使徐州具备了打造全省文化生态休闲旅游新目的地的条件。
其中基础较好的云龙山水及小南湖,通过加强规划统筹,完善会议、度假、疗养等基础设施,增加休闲娱乐项目,结合正在建设的玉带河景观带,打造成为区域内大型山水生态休闲度假区;新沂马陵山、骆马湖在4A级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施丰富内涵,形成马陵山、骆马湖、窑湾旅游休闲度假区。
沛县微山湖通过总体规划设计,找准开发突破口,以生态、休闲、农渔家乐等形式吸引城市游客。
同时加快新城区大龙湖,吕梁山风景区、邳州九龙山等产品的开发,以产业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应对日趋旺盛的休闲度假旅游要求。
三是依托规模特色农业,打造农业生态旅游品牌。
列入省“十一五”重占旅游项日的主具百里生态观光带。
通过高标准的规划依托万亩苹里和梨园,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区域知名农业旅游产品,发挥邳州银杏资源的独特性和区域垄断性,依托银杏生产、加工、销售、观赏,发展特色农业旅游。
徐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徐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徐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重要文化城市之一。
近年来,徐州旅游业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徐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徐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如联云寺、红峰寺、五明佛寺等,这些古迹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徐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徐州位于淮海平原,自然环境优美,拥有许多湖泊、河流和山峦。
其中,湖泊是徐州的一个亮点,如云龙湖、铜山湖等,清澈的湖水和美丽的湖畔景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此外,徐州还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内有许多高品质的酒店和度假村,提供舒适的住宿条件。
同时,徐州也加强了旅游交通的建设,市内的公交系统发达,没有私家车的游客也能方便地游览各个景点。
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徐州还积极开展各类旅游活动和项目,吸引游客。
如举办徐州国际旅游节、龙泉山蓝莓采摘节等,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提升了徐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徐州旅游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很多人对徐州旅游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导致游客数量相对较少。
其次,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滞后,有待提升。
再次,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徐州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通过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徐州的旅游业发展会更加繁荣,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徐州旅游资源SWOT分析

S(Strengths)优势分析
3.政策优势 国家和政府加大发展力度,鼓励各产业的发展,特 别是对城市整体发展给以大力支持,提出了徐州都市 圈这一概念,出台多种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 4.资源优势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 华东地区的电力基 地,拥有煤炭、井盐、铁、钛、大理石、石灰石等 30多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徐 州市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T(Threats)----威胁分析
1.国内竞争全球化,国际竞争区域化 徐州靠近中部,较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是徐州市最 为强劲竞争对手。珠三角凭借政策优势、经济特区带 动以及香港回归的动力占据了先发优势,;长三角城 市圈已具备了国际化的竞争优势,被誉为第六大世界 城市圈。在中西部地区则受到中原等城市圈的竞争压 力。同时,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7年将取消更多行 业的外资进入壁垒,众多行业都要面临与外资企业的 正面交锋;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深 化,徐州市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SWOT分析
S(Strengths)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徐州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 东临黄海, 西 靠中原,南襟江淮,北接齐鲁,是新亚欧大陆 桥中国段和淮海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具有独特的商贸区位优势,是人流、物流的重 要的聚散地,从而也引发商流、资金流和信息 流的聚集。
S(Strengths)优势分析
W(Weakness)--- 劣势分析
1.带动性差 城市经济发展不够理想,造成吸引辐射力差。周 围大型城市较少,大部分是小城市,不能够刺激市 场经济的扩大,从而会影响各行业的增长速度。 2.规划不完善 城市建设盲目性大,造成对历史与环境的破坏, 使城市特色风貌逐步消失。没有形成明确的区域分 工,效率较低。城市道路不完善,交通压力大,停 车场所匮乏。这也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城市旅游发展的 SWOT 分析
□苏 飞
【内容摘要】文章采用 SWOT 分析法对影响徐州城市旅游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诊断,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发 展策略,旨在对徐州城市旅游发展进行全面和准确定位,为徐州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 城市旅游; SWOT 分析 【作者简介】苏飞( 1982 ~ ) ,男,江苏徐州人;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 旅游经济,城市经济
宁、沪、杭、闽等大 城 市 航 班[5]。 徐 州 立 体 交 通 的 发 展,为 发 展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 二) 不利因素。 1. 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徐州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 资源,但与国内其 他 旅 游 城 市 相 比,徐 州 市 在 旅 游 资 源 的 开 发规模、管理方式、质量档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游资源的分散和管理体制的 不顺,给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带来了难度; 二是旅游景区规 模小,缺乏在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三是景区( 点) 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项目特色有待丰富和完善。 2. 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虽然徐州市近年来在拓展旅 游市场,加大旅游 宣 传 力 度 方 面 做 了 大 量 工 作,但 是 徐 州 现 有的旅游资源与徐州现实的旅游知名度之间仍然存在着一 定的差距。徐州作 为 一 个 新 兴 的 旅 游 城 市,休 闲 购 物 中 心、 特色步行街区、城市开放公园等新兴城市旅游资源还没有被 广大外地游客所熟知和认同。 3. 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徐州旅游经济呈现不均衡发展 态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发 展不均衡,尤其是对拉动旅游消费有较大作用的“购、娱”两 个环节比较薄弱。二是旅游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高档次高 星级饭店比较少,旅行社规模普遍偏小,缺少旅游咨询、中介 服务机构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大。 ( 三) 发展机遇。 1. 江苏省建设旅游强省战略。当前江苏省旅游业正在进 入加快发展的新 阶 段,随 着 经 济 的 持 续 快 速 发 展,人 民 生 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为 旅 游 业 发 展 创 造 了 良 好 的 条 件,提 供 了 强大动力。江苏省加快旅游业发展工作会议确立了到 2010 年建成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并将徐州市列为江苏省三大旅 游都市圈和“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应建成的九大旅游强市之 一,这为徐州市城 市 旅 游 业 加 快 发 展 提 供 了 新 的 机 遇 ,注 入 了新的动力。 2. 徐州 城 市 经 济 快 速 发 展。《江 苏 省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 1998 ~ 2020 年) 中将徐州列入“三大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 ,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振 兴的措施与沿东陇海线开发的战略,将进一步推动徐州市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 年徐州成功实现“双超”( GDP 超 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 的目标[6]。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发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2( . 12012 年第 11 卷第 14 期
展、开发度的扩大、现 代 商 贸 的 繁 荣、服 务 业 地 位 的 提 升,对 徐州发展城市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徐州是江苏省重要的资源型 城 市 和 老 工 业 基 地 ,现 在 因 为 资 源 逐 渐 枯 竭 ,面 临 着 产 业 结 构调整、城市 功 能 转 型 的 繁 重 任 务 。 因 此,江 苏 省 委、省 政 府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徐州要打 造“四大产业”: 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和商贸 物流旅游业。由 此 可 以 看 出,旅 游 业 发 展 开 始 深 受 政 府 的 重视,徐州市政 府 以 及 相 关 部 门 也 对 徐 州 城 市 旅 游 发 展 及 时作出相应的 规 划 和 调 整 ,为 徐 州 城 市 旅 游 的 发 展 指 明 了 方向。
一、徐州发展城市旅游的 SWOT 分析 ( 一) 发展优势。 1. 丰富的城市旅游资源。徐州的城市旅游资源种类非常 丰富: 有以“汉代三绝( 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 ”和彭祖文 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有以云龙山和云龙湖风景区 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旅游资源; 有以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为代 表的红色旅游资源; 有以彭城欢乐谷为代表的体验式主题公 园; 以及彭祖园、滨湖公园、云龙公园等开放公园构成的城市 游憩区和户部山、彭城一号等步行街区构成的休闲购物区等 各种类型。 2. 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徐州的旅游配套设 施发展迅速: 截至 2009 年,徐州市旅游星级饭店 49 家,成为 苏北地区拥有高星级饭店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中五星级饭店 3 家,四星级饭店 10 家,三星级饭店 16 家。旅行社 143 家, 在江苏省内数量仅次于南京和苏州; 旅游车船公司 8 家,为 淮海经济区内拥有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车辆数量最多的城 市。 3. 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城镇居民是城市旅游的最主要 客源。徐州市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据 2010 年《江苏统计年 鉴》资料显示,截至 2009 年底,总人口已达 868. 19 万,其中城 镇人口有 425. 85 万[4],为城市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客源 基础。另外,徐州处 于 淮 海 经 济 区 的 核 心 位 置,核 心 城 市 的 辐射与带动作用逐步吸引了周边地区城市的民众前来徐州 观光休闲; 随着徐州铁路系统并入上海铁路局,徐州的知名 度在长三角地区逐渐提高,徐州的客源市场正稳步地向外扩 展。 4. 良好的交通条件。徐州对外交通十分发达: 有京沪、陇 海两大铁路干线相交汇,也是京沪高铁的重要中间站; 在公 路方面,境内有五条国道、十四条省道组成的公路干线网,可 与邻省各市县以至全国各地相通; 徐州航空港已开通至京、
城市旅游是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对旅 游产业来说,指 旅 游 者 在 城 市 中 所 有 的 物 质 与 精 神 消 费 活 动[1]。作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近年来城市旅游 发展比较迅速,然而由于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原因, 和苏南一些城市相比较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徐 州的城市旅游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以更好地促进徐州城 市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