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1

合集下载

投入产出习题答案

投入产出习题答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答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分为中间流量、最终使用、增加值三个象限。

第一, 象限采用复式记帐的矩阵形式,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经济技术联系;第二、第三象限分别反映最终使用和增加值的构成。

三个象限实际上表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答2:(1) 行平衡关系: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1i=1,2,,n niji i j xY X =+=∑ ()该平衡关系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二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的分配使用去向,即反映产品的实物运动; (2) 列平衡关系: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nijj j j j j i=1x+D +V +T +M =X (j=1,2,,n)∑该平衡式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三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的价值构成,即反映了产品的价值运动; (3) 其他平衡关系A. 同一部门的平衡关系――各部门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相等,也就是同一部门的生产方程与分配方程相等:11nnkjk ik k j i xY x N ==+=+∑∑B. 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关系――全社会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相等,也就是全社会的生产总值与使用总值相等。

11n ni ji j Y N===∑∑答3:基本的投入产出参数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引进投入产出参数的目的是在投入产出平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最主要的投入产出参数是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求系数、增加值构成系数等。

其中直接消耗系数是最基本的系数,不仅是因为它可以直接由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而且通过它才能计算出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

解8:直接消耗系数0.0345 0.0367 0.0000 0.0103 0.3563 0.4301 0.3033 0.1554 0.0115 0.0047 0.0205 0.0183 0.1034 0.1147 0.1311 0.2287完全消耗系数0.0669 0.0749 0.0272 0.02990.7485 0.8898 0.6395 0.40600.0210 0.0155 0.0294 0.02790.2580 0.2938 0.2738 0.3657投入矩阵0.9655 -0.0367 0.0000 -0.0103 -0.3563 0.5699 -0.3033 -0.1554 -0.0115 -0.0047 0.9795 -0.0183 -0.1034 -0.1147 -0.1311 0.7713完全需求系数矩阵1.0669 0.0749 0.0272 0.0299 0.7485 1.8898 0.6395 0.4060 0.0210 0.0155 1.0294 0.0279 0.2580 0.2938 0.2738 1.3657 解9步骤1:由ij ij jx a X =得X 1=600步骤2:由ij ij j x a X =算出x i1和x i2 步骤3:由()1c X I A N -=-,得X 3=1200步骤4:由(30+60+16)+0.1X 4+164=X 4 ,解出X 4 。

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一、概论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 Leontief )于1936年发明的一种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部分之间在生产数量上的互相依存关系,用于预测及平衡再生产的综合比例,有时称为部门联系平衡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是把自然环境资源、能源和生产排出的废弃物作为经济活动的投入物和产出物,并利用能量与物质恒定律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分析改善环境质量带来的效益与支付的费用以及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迅速发展,已成为目前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基本原理1、概述(1)投入产出分析是对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进行研究,以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在生产的重要比例关系的方法和技术。

其中: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产出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结果及产品的分配去向,使用方式和数量。

(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是投入产出模型或投入产出表,其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模型,模拟了某地区或某企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部门对社会最终需要量变化的反映。

(3)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各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并且整个经济系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

其中经济系统中任一部门发生变化,都将引起其它部门的供求变化,这种连锁反应,结果是破坏原有的平衡。

投入产出分析就是依照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描述经济系统中各部门的平衡关系。

(4)里昂惕夫(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了投入产出模型,其将各种经济流归结在一个表中,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整个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简明而又系统的结构关系—投入产出表,奠定了投入产出模型的方法论基础。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投入产出表主要是中间产品交流表,后来发展为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完全消耗系数表。

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第三章

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第三章

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第三章第三章: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在经济学中,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用于衡量经济活动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来评估经济的发展和效益。

本文将对投入产出法习题的答案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济学工具。

1. 习题一:某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显示,农业部门的总产出为1000亿元,其中农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为200亿元。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农业部门的直接需求系数和总需求系数。

答案:直接需求系数等于农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产出,即200/1000=0.2。

总需求系数等于农业部门的总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产出,即(200+1000)/1000=1.2。

2. 习题二:某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显示,农业部门的总需求为400亿元,其中对农业部门的直接需求为100亿元。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农业部门的直接供给系数和总供给系数。

答案:直接供给系数等于对农业部门的直接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400=0.25。

总供给系数等于农业部门的总供给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400)/400=1.25。

3. 习题三:某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显示,农业部门的总需求为500亿元,其中对其他部门的需求为100亿元。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农业部门的直接供给系数和总供给系数。

答案:直接供给系数等于农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500=0.2。

总供给系数等于农业部门的总供给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500)/500=1.2。

通过以上习题的答案计算,我们可以看出直接需求系数和直接供给系数反映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直接需求系数越高,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越大,反之则越小。

直接供给系数越高,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供给越多,反之则越少。

总需求系数和总供给系数则反映了整个经济系统的需求和供给情况。

总需求系数大于1表示总需求超过了总产出,说明经济处于扩张状态;总需求系数小于1表示总需求不足,说明经济处于萎缩状态。

投入产出分析 (2)

投入产出分析 (2)

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用于评估和衡量一项经济活动或项目的效益和效果。

该分析方法主要关注投入(如资金、人力资源、物资等)与产出(如生产、利润、收益等)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时,首先需要明确所研究的经济活动或项目的投入要素和产出结果。

然后,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计算和比较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和价值。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经济活动或项目的效益,确定其是否值得投入。

投入产出分析通常可以用来评估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包括企业的生产活动、政府的投资项目、产业发展计划等。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经济活动的效益和风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此外,投入产出分析还可以用来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分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指导政策制定和调整。

总之,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有助于评估经济活动和项目效益的方法,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投入产出简答题

投入产出简答题

试举例说明为什么说直接消耗系数是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最基本的系数?1.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a ij(i,j=1,2,…,n),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将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

2.直接消耗系数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格列名产品之间的直接数量依存关系。

3.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要系数,中间投入系数等基本系数依靠直接消耗系数得出。

简要说明投入产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并写出必要的计算或系数。

1.从总量上研究国民经济的规模、水平和速度,如投资规模、生产发展速度等。

2 .研究各种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等。

3.研究各种比例关系,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农、轻、重比例关系,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等。

4.研究社会资金的来源、分配、流向和使用,如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所得等。

5.研究国民经济效益.如单位总产出对能源、原材料、劳动量的消耗与占用等。

6.政策研究,如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工资政策等。

7.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如沿海发展战略、内地发展战略、能源产品出口战略等。

8.经济预测、计划和规划论证,如用经济计量模型与投入产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造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国民经济进行中、长期预测:利用投入产出去提供的各部门间经济技术联系,对年度计划进行合理性论证,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利用投入产出最优规划方法,对国民经济计划和规划进行论证;9.国家、地区、部门、企业对自然资源、劳动力产、流动资金占用研究 10.环境保护等研究。

环境投入产出表的诞生,进一步拓宽了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的领域。

利用环境投入产出表,可以分析环境状况,计算消除污染的费用,即产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以及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

产业经济学(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分析)单元测验习题与答案

产业经济学(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分析)单元测验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当乙产业在经济活动中要吸收甲产业的产出时,对于甲产业来说,与乙产业的关联就是()。

A.后向关联B.直接关联C.间接关联D.前向关联正确答案:D2、A、B、C、D等一系列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供以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叫做()。

A.多向联系B.双向联系C.单向联系D.环向联系正确答案:D3、产业关联分析又叫投入产出分析,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

A.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B.华西里•列昂惕夫C.霍利斯•钱纳里D.配第•克拉克正确答案:B4、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是()的经济含义。

A.直接折旧系数B.劳动报酬系数C.国民收入系数D.完全消耗系数正确答案:D5、()反映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

A.中间需求部分B.毛附加值部分C.外生部分D.最终需求部分正确答案:A6、根据产业之间依托方式的分类包括()。

A.价格联系B.供给一需求联系C.以上都不是D.储蓄联系正确答案:A7、当乙产业在经济活动中要吸收甲产业的产出时,对于乙产业,与甲产业的关联就是()。

A.后向关联B.间接关联C.前向关联D.直接关联正确答案:A8、A、B、C、D等一系列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供以直接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叫做()。

A.多向联系B.单向联系C.环向联系D.双向联系正确答案:B9、石油开采业与炼油业之间存在着()。

A.储蓄联系B.直接联系C.间接联系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0、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提取的直接折旧费用的数额是()的经济含义。

A.劳动报酬系数B.直接折旧系数C.完全消耗系数D.国民收入系数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投入产出表的假设前提条件包括()。

A.规模报酬的可变性B.产业产出的单一性C.产业活动的独立性D.产业产出的多样性正确答案:B、C2、依据投入产出表可以通过()来进行经济分析。

第四章 投入产出核算练习题

第四章  投入产出核算练习题

第四章投入产出核算一、简答题1.试述投入产出表中四个象限各自所包含的内容。

2. 在投入产出表中,如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体现在哪里?3.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二、单项选择题1.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上看表示( ),从列向上看表示( )。

A. 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B. 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C. 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D. 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2.一家企业主要生产钢铁,同时从事小规模的煤炭开采和炼焦,则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该企业创造的总产出应该计入( )。

A. 钢铁业B. 炼焦业C. 煤炭开采业D. 分别计入以上三个产业部门3.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21的数值为0.2864,则它所代表的含义是( )。

A. 第一产业生产1 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B. 第二产业生产1 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C. 第一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二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D. 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4.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

A.反映最终产品的实物构成和最终使用B.反映各部门之间的物质技术联系C.反映各产品部门增加值的形成过程和构成情况D.反映最终产值通过分配再分配形成的最终使用情况5.下列系数中,哪一个可能是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

A.-2.31 B.2.31 C.1.01 D.0.89三、多项选择题1.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 )。

A.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B.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C.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总产出D. 总投入=总产出+进口E. 总投入=总产出2. 在居民最终使用部分,被称为虚拟消费支出的是( )。

A. 所在单位提供的实物报酬B. 实物转移C. 自有住房服务D. 金融保险服务E. 自产自用的货物3. 应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一般都是各类投入产出系数,而非各种流量,其原因是各种系数( )。

【精品】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习题答案

【精品】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习题答案

【精品】第三章_投入产出核算习题_答案)1. 假设某国有以下产业结构:计算该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平均价值产品。

解答:平均劳动生产率 = 产值 / 就业人数平均价值产品 = 产值 / (就业人数 * 平均劳动生产率)农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100 / 200 = 0.5工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300 / 400 = 0.75服务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600 / 800 = 0.75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加权平均 = (0.5 * 200 + 0.75 * 400 + 0.75 * 800) / (200 + 400 + 800) = 0.7农业的平均价值产品= 100 / (200 * 0.7) ≈ 0.714工业的平均价值产品= 300 / (400 * 0.7) ≈ 1.071服务业的平均价值产品= 600 / (800 * 0.7) ≈ 1.071平均价值产品的加权平均 = (0.714 * 200 + 1.071 * 400 + 1.071 * 800) / (200 + 400 + 800) ≈ 0.929所以,该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为0.7,平均价值产品为0.929。

2. 某国的投入产出表如下:计算该国的总产出、总需求和产业结构指数。

解答:总产出 = 农业产出 + 工业产出 + 服务业产出 = 500 + 200 + 100 + 300 + 600 + 400 + 200 + 400 + 500 = 3100总需求 = 最终需求 + 内部需求 = 600 + 800 + 900 + 800 + 900 = 4000 产业结构指数 = 产业产出 / 总产出 * 100农业的产业结构指数= 500 / 3100 * 100 ≈ 16.13工业的产业结构指数= 200 / 3100 * 100 ≈ 6.45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指数= 100 / 3100 * 100 ≈ 3.23所以,该国的总产出为3100,总需求为4000,农业的产业结构指数为16.13,工业的产业结构指数为6.45,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指数为3.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1.抽入产出分析是由经济学家( B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A.瓦尔拉斯 B.列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索洛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其来源B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使用去向C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D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总产品3 .下面哪个不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D )A同质性假定B比例性假定C相加性假定D消耗系数绝对稳定性假定4. 投入产出按资料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下列不属于宏观模型的是(C )A国家模型B地区模型 C 企业模型D部门模型5. 下列不属于经济要素的是( A )A企业B原料C价格D劳动力6. 下列说确的是( B )A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量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B费兰索。

魁奈提出“全部均衡理论”,把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考察C物质生产部门指那些能创造物质产品以及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

D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7.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社会产品中,两大部类各自的总量及其价值构成。

其具体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B )(a)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b)计算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量(c)计算各部门的部门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和社会纯收入系数(d)计算第一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它们的正确排序为:A.abcdB.bcadC.cbadD.abdc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D )A.分析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的比例关系B.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C.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D.分析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9.投入产出模型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作用为:(B )(a)为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b)能够成为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A.(a)B.(a)(b)C.(b)D.一个都不是n n n10.∑(vj+mj)/∑∑Xij是分析:(A )j=1 i=1 j=1A. 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的比例B.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化成本的比例C. 消费数量与劳动报酬的比例D. 消费数量与社会总成本的比例11.下列不属于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家计划的过程的是:(B )A. 确定计划期所需要达到的消费总量B. 根据报告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投资C. 利用公式计算计划期各部门的总产量D.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费系数12.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B)个部门左右A、50B、100C、150D、20013.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D)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

A、50B、100C、150D、20014.目前,最为流行的实物——价值投入产出模型是:联合国推荐使用的(A)。

A、U·V表B、U·C表C、U·K表D、U·N表15、我们知道,直接消耗系数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B)的变化A、人员流动B、生产技术C、时间D、设备折旧16.R·A·S法是(C)年同样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通等人发展起来的,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改进,现在已得到十分广泛地普及。

A、1858B、1859C、1960D、186117.在做任何宏观经济分析时,按一定的口径将宏观经济分类是必须的。

而分类的方法往往是由宏观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所决定的,因而投入产出表的分类方法是由投入产出法的(A)所决定的。

A、特点和假设B、特点和要求C、要求和假设D、以上都不正确18.地区投入产出型模型是有(B)组平衡等式组成。

A、一B、二C、三D、四19.按照行政区(省、市、自治区)划为标准而编制的各种投入产出模型的是(B)。

A、企业投入产出模型B、地区投入产出模型C、全国投入产出模D、世界投入产出模型20.(B)不是编制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意义。

A、了解地区生产的全貌B、反映企业状况C、了解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D、能丰富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容21.较详细的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组成部分主要有(A)。

A、反映本地区生产产品共本地区分配使用及用于调查与进口的情况B、为建立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或模型打下基础C、了解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D、了解地区生产的全貌22.下列反映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产品与分配使用的平衡方程是(B)。

A、iinjdijxya=+∑=1B、iidinjdijxfyx=++∑=1C、A+Y=XD、Y+X=A23.在地区列模型中物资消耗系数是由(B)个部分组成的。

A、一B、二C、三D、四多选题:1.最终使用指(ABC )A用于最终消费的产品B用于资本形成的产品C用于净出口的产品D用于中间消耗的产品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假定有(ABD )A同质性假定B相加性假定C静态性假定D消耗系数相对稳定性假定3.现行统计中的部门分类有(AD )A管理部门B产品部门C纯部门D企业部门4.列昂惕夫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有(BCD )A投入产出调查B编制投入产出表C计算各种投入产出系数D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用逆矩阵求解5.下面什么因素变化会对直接消耗系数有影响(ABC)A.技术进步B。

价格变化 C.部门构成D。

“纯”部门假设6.实物模型和价值模型可以从以下什么方面进行对比分析(ABCD)A.投入产出数学模型B.直接消耗系数 C.完全消耗系数 D.价格因素7.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ABC )A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方式进行生产,即所谓“纯部门假设”。

B假设直接消耗系数(技术系数)在一定时期是固定不变的,即抽象了技术进步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

C假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它部门产品的消耗(投入)越多,它的产量就越大。

8.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时,利用到的系数有:(ABC )n vi mj yilA.acj=∑aijB.avj=-C.amj=-D.dil=-i=1 Xj Xj Yl(i.j=1.2.……n,l=1.2.…….r)9.在分析某些部门工资提高或利润.税金提高对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过程中,可利用到的公式有:(ABC )A.Bv=Av(B+I)或Bv=Av(I-A)-1B.Bv+Bm=(1.1.…….1)C. △P =((I-A)-1)T(△avj+△amj)D. X=(I-A)-1 DYl10.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ABD )A.深入分析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例关系B.分析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形成和各种产品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C.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D.分析国民经济的宏观效果11.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在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方面表现在(BCD )A.利用数据,可以更好地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B.可以检验国民经济计划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情况C.检验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关系D.进行某些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分析12.一般来说,在设计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的大小时,主要考虑下面的元素:(ABCD)A、目前实际中宏观管理和统计指标划分的粗细程度;B、目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水平;C、目前实际中经济管理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D、编制投入产出表工作量的大小。

13.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部门分类原则为(ABC)A、产品的中间投入结构相同B、工艺技术相同C、经济用途相同D、以上全部错误14.一般来说,从企业产品购进来源情况看,大致可分为三个渠道:(ABD)A、从产品生产单位直接购进;B、从其它单位调剂进来;C、自己生产D、通过中间环节,即从物质批发部门或商业部门购进。

15.建立实物——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意义主要有以下(BCD)方面A、如何使实物价值最大化B、如何使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能够更多地利用现成的统计资料。

C、如何使实物投入产出表与价值投入产出表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D、如何使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与现行的实际部门(或管理部门)直接相联系。

16.编制投入产出模型的意义有(ABCD)。

A、了解地区生产的全貌B、了解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C、能丰富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容D、可以反映某种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变化的影响17.较详细的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组成部分主要有(AC)。

A、反映本地区生产产品共本地区分配使用及用于调查与进口的情况B 、为建立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或模型打下基础C 、反映从外地调入产品在本地的具体使用情况D 、了解地区生产的全貌18.下面那些事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AD )。

A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调入.调出的数量所占的比重较大,亦即调入,调出数量的变化将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增大B 、能丰富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容C 、为加强地区综合平衡提供一种分析的工具D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部门或产品的分类应该比全国标更详细19.下列反映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产品与分配使用的平衡方程是(BD )。

A 、i i n j d ij x y a =+∑=1B 、ii d i n j d ij x f y x =++∑=1C 、A+Y=XD 、X A I F Y d d )(-=+名词解释:1. 投入: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起来源2. 完全消耗系数:单位最终产品的生产中对其他部门提供的总产品或中间产品的全部消耗3. 非物质性部门:指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及不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4.相加性假定:或称无交互作用假定,即几个部门的产出合计等于对这几个部门分别投入量的合计5.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

一般只研究某一年度的再生产过程,模型中的变量只涉及一年的横断面资料,而不反映时间因素的变化。

6.直接消耗系数:每生产单位j产品需要消耗i产品的数量7.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的经济活动(经济流量)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经济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8.固定消耗: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的消耗称之为固定消耗9.生产者价格:等于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10.直接分解法:也称直接编表法,是一种传统的编表方法,特点是以产品部门分类为依据,通过直接分解基层企业和单位的核算资料,调整其产出和投入,然后通过层层汇总来编制产品部门表或纯部门表11.部门技术假定:也称部门工艺假定,即同一混部门中各类产品具有相同的消耗结构,即副产品依附于主产品的消耗结构,不同混部门生产相同产品的消耗结构不同12.重点系数:主要是直接消耗系数或分配系数中的较大者,或是编表年份有明显变化者13.消费者价格:消费者价格又称购买者价格或最终消费价格,通常是指销售价格或零售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