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火电机组灵活性分析及控制策略优化

火电机组灵活性分析及控制策略优化

火电机组灵活性分析及控制策略优化摘要:火力发电是现阶段我国最主要的电力生产手段,火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是保证火电生产的基础。

由于机组工艺的复杂性,无疑增加了对其进行控制的困难。

实际操作中必须根据火力发电的机组特征、装机功率、所处环境,对机组进行控制。

本文通过对火电汽轮机优化控制和机组灵活性的分析,从机组运行操作管理方法、操作管理技术路径、灵活性运行操作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火电机组灵活性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火电机组;灵活性分析;控制策略优化引言: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火电作为我国电力生产的主要形式,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火电多为燃煤燃气,锅炉温度对机组的正常运行影响极大。

日常生产实践中必须加强对锅炉温度的严格控制,及时发现并妥善分析处理机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平稳性。

1汽轮机参数辨识的控制优化及灵活性运行分析当前在汽轮机相关参数辨识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参数辨识方法的正确性,为了获得质量较高的参数辨识结果就需要利用仿真软件来对辨识过程进行模拟,那较为常用的模拟工具比如psd-bpa,利用这款工具进行参数辨识模拟的过程中关于参数所包含的数据来源以及处理方法并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考虑,因为在实际模拟的过程中这些数据会受到多种不同外部因素的影响。

除此之外因为汽轮机本身的工艺具备较高的复杂性,也可能导致辨识结果无法客观反映汽轮机组的相关参数,所以为了保证辨识结果就需要依据汽轮机自身工艺以及对干扰影响参数的控制来形成更好的辨识结果。

这也是当前不少辨识方式所产生的辨识结果无法应用于发电机组对效率提升优化以及故障诊断等具体应用层面。

能够将辨识结果应用于实际优化过程以及设备建模修正的领域较小,不少汽轮机组是将其已经存在的故障诊断结果应用于诊断方法和策略调整的研究过程中。

因为数据的可靠性以及精确度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验证,导致这种辨识结果无法正确应用于故障诊断以及优化过程。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难点分析和运行优化建议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难点分析和运行优化建议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难点分析和运行优化建议摘要:由于特高压输送电量逐年增加、新能源占比逐渐加大,造成电网峰谷差加大,火电机组需成为电网调峰的重要力量。

但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普遍存在机组调峰能力不足、负荷响应速率较低、系统自动投入率低、人员手动操作量大等问题。

为深挖火电机组调峰能力,提高调峰安全性,本文就火电机组深度调峰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运行优化建议。

关键词:火电机组;深度调峰;难点分析;运行优化建议一、难点分析1、机组不投油稳燃负荷高,不能满足调峰至30%需求某电力集团有30万等级以上机组70台,只有4台机组能达到调峰至30%额定负荷,剔除因供热制约未进行调峰运行的8台机组外,58台机组稳定调峰运行负荷不能满足调峰至30%额定负荷需求,占比82.8%。

其中32台机组需投油稳燃。

2、调峰期间自动投入率低某电力集团46台机组提出需对调峰负荷段的协调控制系统开展优化,以适应快速调峰的要求。

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1)协调控制只能控制40%负荷以上工况;2)给水泵汽源自动切换;3)自动转态;4)减温水自动;5)给水泵自动切除、自动并泵;6)给水主、旁路自动切换。

3、深度调峰影响经济性梳理某电力集团70台煤电机组,截至目前参与深度调峰共52台煤电机组,其中百万机组11台,60万等级机组20台,30万等级机组21台。

依据这52台煤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期间的DCS数据,计算机组的锅炉效率、汽轮机热耗率、厂用电率影响如下:(1)锅炉效率表1:50%调峰至40%额定负荷工况下锅炉效率变化表1为参考深度调峰的52台机组锅炉效率变化结果,百万机组从50%调峰到40%额定负荷,锅炉效率下降0.15~2.33%,平均下降1.02%。

60万机组从50%调峰到40%额定负荷,锅炉效率下降0.0~1.0%,平均下降0.39%。

30万机组从50%调峰到40%额定负荷,锅炉效率下降0.4~0.9%,平均下降0.48%。

(2)汽轮机热耗率表2:50%调峰至40%额定负荷工况下汽轮机热耗率变化表2为参考深度调峰的52台机组汽轮机热耗率变化结果,百万机组从50%调峰到40%额定负荷,汽轮机热耗率上升137~343kJ/kWh,平均上升213kJ/kWh;60万机组从50%调峰到40%额定负荷,汽轮机热耗率上升82~390kJ/kWh,平均上升256kJ/kWh;30万机组从50%调峰到40%额定负荷,汽轮机热耗率上升80~368kJ/kWh,平均上升198kJ/kWh。

火电厂汽机热力系统运行优化探析

火电厂汽机热力系统运行优化探析

火电厂汽机热力系统运行优化探析发布时间:2021-11-05T05:13:11.298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1年第13期作者:王隆[导读] 通过对工作状态下的汽机热力系统加以研究,运用各种优化措施,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能量的损耗,促使汽机及其相关系统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力系统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进行优化。

基于此,本文展开在相关的分析,期望能够带来一定的借鉴。

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哈密 839000摘要:通过对工作状态下的汽机热力系统加以研究,运用各种优化措施,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能量的损耗,促使汽机及其相关系统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力系统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进行优化。

基于此,本文展开在相关的分析,期望能够带来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火电厂;汽机热力系统;运行优化1绪论优化工作应当基于实际状况来实施分析,确定优化原则之后开展工作。

在优化工作的过程中,汽机热力体系的能量转换效率是其核心内容,其影响因素主要有3点,分别为外界、运行及能效。

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能效,可以作为主要的方向来开展优化。

另外,根据相应的原则来开展优化工作,例如关注优化阶段中主设备及辅助设备的能耗、重视优化阶段中设备的维修、重视优化机组的相关参数等。

优化工作中应当关注原则,以确保汽机的正常运行,基于现有的条件来开展有效的预测及分析。

优化的原则及核心如下:外部因素。

应当注意培养检修人员的职业道德,重视检修工作中的各种标准,防止因人为因素对其造成二次破坏。

能效因素。

重视优化过程中主设备及辅助设备的能源损耗,以达到优化的目的。

运行因素。

重视检修及优化工作的质量,根据实际状况来开展优化工作之前的检测工作[1]。

2热力系统参数对热经济性的影响分析 2.1主汽/排汽参数就发电热力循环而言,蒸汽初压与初温是影响热力机组性能的2个主要参数。

通过提高初压与初温可使蒸汽动力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升高,进而让循环热效率提高。

分析火电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优化

分析火电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优化

分析火电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优化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火电厂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作为火电厂的重要设备,脱硝装置在降低废气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脱硝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火电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火电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意义脱硝装置主要是通过将氨气喷入燃烧过程中的烟气,与硝酸气体进行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从而达到减排的效果。

脱硝反应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自动控制系统就是为了在不同的工况和环境条件下实现脱硝装置的最佳操作效果。

优化脱硝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益处:可以提高脱硝效率,降低废气排放,保护环境;可以降低氨气和催化剂的消耗,节约运行成本;优化后的控制系统可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优化火电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对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火电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与技术为了实现火电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和方法应用。

1. 控制策略优化控制策略是影响脱硝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脱硝控制策略多是基于经验和简单的模型设计的,难以适应不同燃料、负荷和气象等因素的变化。

基于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对脱硝装置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是提高脱硝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先进的控制算法,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脱硝装置的智能控制,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最佳控制策略。

通过优化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脱硝效率,减少氨气和催化剂的消耗,降低排放浓度。

2. 参数优化调整脱硝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参数设置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参数设置多是基于试验和经验,往往无法充分发挥装置的性能。

采用先进的参数优化调整技术,对脱硝装置的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通过采用基于模型的参数优化方法,结合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实现对脱硝装置参数的智能优化调整。

1000MW火力发电机组热机系统节能优化分析

1000MW火力发电机组热机系统节能优化分析

1000MW火力发电机组热机系统节能优化分析摘要节能降耗是工业企业的永恒主题,火力发电厂降低厂用电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上网电价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合理选定系统和选择辅机设备,将节能的总体思想贯彻到电厂的整个设计和运营过程中。

本文根据工程特点,针对百万机组就热机专业设备选型结果,从节能角度论述了各设备模块推荐方案的节能效益。

关键词火力发电机;节能降耗;火力发电厂国电浙能宁东发电有限公司2×1000MW国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为世界首台百万间接空冷机组,为贯彻落实项目的节能具体要求,在以经济适用、系统简单、备用减少、安全可靠、高效环保、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的同时,突出节能降耗的整体设计原则,设计过程中对热力系统优化、设备选择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工作。

对机组以后的长期高效环保运行意义重大。

1 主机选择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用电负荷的紧张局面,大力发展电力建设迫在眉睫,同时,由于世界能源价格的日益高涨及SOx ﹑NOx﹑CO2排放对人类及环境的损害与破坏不断加重,持续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比例及大力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成为我国电力管理部门及发电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超超临界技术是国际上成熟、先进的发电技术,在机组的可靠性、可用率、热机动性、机组寿命等方面已经可以和亚临界机组媲美,并有着广泛的商业运行经验。

2 汽轮机组机组回热级数选型1000MW直接空冷机组采用的就是七级回热抽气,主要是因为考虑八级回热比七级回热的热耗值节省不多;八级回热抽气可能存在高背压下条件下疏水不畅和大直径抽气管难以布置等问题;增加一个低压加热器及相关管道系统,可能会得不偿失。

按热力循环可知,给水温度越高,则热效率越高,但给水温度提高不可避免出现以下问题:(1)给水温度的提高,使排烟温度升高,锅炉效率降低,或需增大锅炉尾部受热面,使锅炉投资增加;(2)由于回热使得锅炉的蒸发量和汽轮机高压端的通流量都要增加,而汽轮机的低压端的通流量和蒸汽流量相应减少,因而不同程度地影响锅炉、汽轮机以及各相关辅助系统的投资、折旧费和厂用电。

火电机组运行中的节能优化措施分析

火电机组运行中的节能优化措施分析
指 导价 值 。
1 . 运行参数的科学控制 火 电机 组的能耗是 由多个组成部分产 生的 ,在运行过程 中必须对 主要设备 的主 要参数进行科 学的控制 ,以实现机组 的节 能运行 ,通过笔者 的总结,为 了达到节能 的 目的,需要做好 以下主要运行参数 的控 制。 ‘ ( 1 ) 主、再热汽温及汽压的上线运行 汽温 、汽压是火 电机组 的重要参数 , 这些参数 的变化 直接影响着机组 的能耗 。 笔者在 日常 工作 中的经验得 出 ,3 0 0 M W 机 组主汽 温度每 下 降1 ℃,煤耗上 升0 . 0 9 g /
的。 ( 2 ) 再热器减温水量 的减少 再 热器设计为烟气 侧调温 ,减少 再热 器减温水量 是机组节能 的有效途径之 一。 正常运行 时不用减温水 ,只有再 热汽 温不
能控制时 ,才 使用减温水 。因为再 热器使 用 喷水 后 , 喷入 的减 温 水要 全 部变 为 蒸 汽 。使 再 热蒸 汽 流量 增 加 ,在 负荷 不变 时 ,再热 器加 热 出来 的中压蒸汽进入 汽轮 机 中 压缸 做 功 ,将会 导 致 中压 缸做 功增 加 ,其效 率会降低 。为此 ,应尽 量保 证用 高温高压 的蒸汽去多做功 ,减少 再热器减 温水用量,来保证机组节 能运行。 ( 3 ) 锅炉燃烧的调整 锅 炉燃烧率越 高,相同做功所 需的煤





……Leabharlann ……….
皇王研霍一 J
火电机 组运行中的节能优化措施 分析
神 华准格 尔有 限责任公 司矸石发 电公 司发 电部
经验 ,从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实施火 电机组的节 能运行优化 ,具有较高的实践借鉴价值
【 关键词1火 电机组 ;节能 ;运行
王奉霆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存在问题分析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存在问题分析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存在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推进,风电、光伏建设如火如荼,火电机组逐渐沦为保供电源。

为满足电网公司能源结构优化的要求,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提上日程。

关键词:深度调峰;水动力差;脱硝效率低;空气预热器堵塞;烟气流场不畅;0引言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火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不断降低,灵活调节能力要继续提升。

当前电力需求刚性增长、能源结构优化难度增大、国际形势变化都给电力行业带来新的挑战。

对于很多火电机组来说,机组深调将成为今后的常态,未来火电机组的一大部分收入将来源于调峰和辅助服务。

随着大量火电机组深调的推进,机组深调运行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1锅炉侧问题锅炉深度调峰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锅炉燃烧不稳、水冷壁水动力差、局部受热面超温、设备可靠性下降、烟道积灰、脱硝入口烟温低等。

1)锅炉燃烧不稳煤电机组在进行深度调峰时,锅炉总给煤量小,炉膛温度下降,燃烧状况恶化,燃烧稳定性变差。

受限于风机最低出力,为保证粉管最低风速(防止堵粉),低负荷下煤粉浓度下降,加剧了燃烧状况的恶化。

各大电厂为降低成本,入厂煤种杂,煤质掺烧导致燃烧着火特性差,加大了低负荷炉膛稳燃难度。

2)水冷壁水动力差当机组负荷低于30%额定工况时,锅炉水冷壁流量接近最低流量,水循环出现恶化,管内工质流量偏差增大,低负荷下二次风压较低,射流刚性差,致使烟气侧燃烧热负荷均匀性变差,水冷壁换热失去平衡,造成水冷壁局部超温或壁温偏差增大,热应力增加,导致水冷壁开裂。

尾部受热面通常不装壁温测点,无法监视壁温差,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对于超超临界机组,深调还存在锅炉干、湿态转换问题。

通常机组在负荷30%左右锅炉干、湿态转换,当深调至额定负荷30%以下时,锅炉有可能转入湿态运行。

锅炉因频繁干、湿态转换,水冷壁应力将会增加,受热面使用寿命进一步缩短,爆管风险也会增加。

3)爆磨、风机喘振风险增加机组深调时,给煤量偏低,受最低一次风量限制,磨煤机煤粉浓度有所下降,进入爆炸浓度范围,显著增加了磨煤机的爆磨风险。

火电厂运行精细化管理优化探讨

火电厂运行精细化管理优化探讨

火电厂运行精细化管理优化探讨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人们的生活中,电力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能源,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的电力体系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对电力系统的生产也更为重视,现在我国的电力生产主要是依靠火电厂,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所以在火电厂的运行中,对于运行管理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精细化管理,对火电厂的经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针对火电厂的运行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怎样进行火电厂的运行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火电厂;精细化;运行管理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速度就极快,能源资源的消耗也很巨大,给生态和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煤炭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现代电力产业发展,火电厂的作用逐渐加强的时期,对火电厂的运行进行精细化管理就成为了我国的火电厂运行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工作一、火电厂运行管理的作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资源短缺问题很严峻,我国的能源资源问题由于人口众多的原因显得更加严峻,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初始时期,我国的煤炭资源消耗量十分巨大,我国近几年的煤炭资源利用率和新能源的开发问题始终是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已经越来越快,火电厂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电能生产组织,随着我国的煤炭资源的数量减少和国家能源资源的相关政策制定,我国的发电厂的成本逐渐上升,已经对其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经济科技发展也给火电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尤其是新型发电设备的应用,更是给火电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困难,火电厂在经营的过程中受到其他发电设备和煤炭价格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经营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以在这个时刻,更是要加强对火电厂运行的管理,要将火电厂的运行管理进行优化,对其运行、机构和工作人员等都进行相应的优化,这样在提升整个机构的运行效率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火电厂的健康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电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的现状分析摘要:本文笔者根据国内电站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国内运行优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的运行创造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火电厂;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power station unit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n china, this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ystem, and on the unit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to create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power plant; the unit operation; optimization system;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一、国内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的应用现状
国内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的自主研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通过参考国外成熟产品和应用经验,避免了大量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所需要的先期投入,加上直接运用先进的软件技术,使得产品具有后发优势。

同时,国内运行优化系统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升级维护方面也具有国外产品无法比拟的本土优势。

二、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的关键问题
机组运行优化系统已经在国内电站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
系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技术难题一直困扰着研究开发人员和电站
运行管理人员,至今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1、机组运行参数指标的有效获取
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的准确性有赖于参数指标的有效获取,同时,系统的实时性也为重要参数的实时获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171前对于机组运行参数指标的有效获取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重要参数指标的实时获取还存在技术障碍。

2)现场测量值的数据检验工作还存在很大不足。

电站的运行环境使得测量数据经常由于传感器故障、漂移和各种干扰而产生不良值。

3)电站复杂的信息环境不利于指标获取。

2、机组运行目标工况的确定
机组运行171标工况的确定是电站运行优化的核心问题。

但是,171前对于机组运行171标工况的定位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不同的开发商往往根据各自的技术优势采用不同的实现方案,在电站运行管理人员中引起一定的分歧和争议。

机组的运行机理和特性相当复杂,呈现出高度的耦合性和非线性。

由于按照目前掌握的领域知识建立整体机理模型十分困难,分解优化成为研究的主流方案。

分解优化将机组划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分别进行研究,确定各自的最优运行工况,再通过协调手段达到机组的整体优化,针对具体系统和具体指标的标值确定问题,在实现时出现了设计值、试验值、计算值、经验值和统计值等多种方案。

三、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的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电力行业对运行优化技术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部分运行优化系统已经为实施电站机组优化运行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1、运用先进技术设备解决存在难题
近年来,测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将其引入到机组的运行优化领域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随着先进测量元件和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3 ,燃料和飞灰特性等基础数据逐渐从离线化验过渡到在线测量,针对烟气连续监测、排烟n 和关键流量温度点的测量也出现了不少新装置,这些装备的投入使用都将对提高运行优化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起到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集合、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站运行的应用研究也已起步。

为数据校验、动态寻优、故障诊断、操作指导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技术手段。

人工智能技术与领域先验知识的互相推动将使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的内涵获得本质提升。

2、机组运行优化系统实施平台的转变
电站信息平台是实施运行优化系统的主要环境,为机组优化运行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因此,信息平台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机组运行优化系统。

机组运行优化系统向sis平台的迁移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目前70%以上新实施的sis都集成了机组运行优化功能。

3、软件系统与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融合
机组运行优化系统服务于电站的运行管理和生产管理,在目前操作指导还不能实现智能化的情况下,需要运行人员建立经济运行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系统反馈信息进行操作调整,而管理人员则要在系统的支持下对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考核。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配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应用效果。

四、结语
随着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的逐步贯彻,国内电站正向着现代化企业的战略框架迈进,从而为机组运行优化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虽然目前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从长远利益看,在广大研究人员和电站运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与密切配合下,机组运行优化系统将会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电力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游,李巍,张晓波等.应用运行优化软件(optipro)进行运行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内蒙古电力技术,2004
[2]张昭辉.赵玉国.火电厂机组运行优化技术现状及发展.中国科技导刊,2011
[3]李晓立.孙晓敏.浅析我国火电厂机组运行优化技术应用现状.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