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大赛初赛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大赛初赛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大赛初赛设计原理:利用加筋条与土之间的摩擦和作用在挡墙上的土压力之间平衡从而实现挡墙挡土的效果。
加筋土挡墙在墙后土体内埋设筋带,使土体与筋带组成复合土体共同作用,以增强其自身稳定性,能够弥补土的抗剪强度低和没有抗拉强度的弱点。
需要计算的几个内容:一、应力计算应力计算主要是计算土体的竖向应力、横向应力二、配筋计算主要是确定配筋深度、配筋的长度和宽度、锚固端的长度加筋土挡墙的具体破坏模式(1)筋带拉断引起的破坏,如图所示;筋带的抗拉强度验证(2)筋带拔出引起的破坏,如图所示;筋带的抗拔(有效摩擦力)强度验证(3)挡土墙倾覆破坏,如图所示;整个墙体的抗倾覆强度验证破裂面的确定现行设计理论对破裂面的类型和位置的假定只要有以下四种,即直线型、对数螺旋线型、折线型和复合型。
设计计算中破裂面通常选用折线型的0.3H 法。
a )直线型b )对数螺旋线型c )折线型d )复合型图 破裂面形式现行加筋土相关设计规范的0.3H 折线法确定破裂面有两种:《公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 )所推荐的确定方法如图a )所示,破裂面上部2H 取墙后0.3H 处的竖直面,下部2H 取墙脚与0.3H 的连线[1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0.3H 折线法竖直部分取在墙后0.3H 处,破裂面下部的斜面为和水平面成45/2ϕ︒+的斜面[17],如图 b )所示。
破裂面将墙后的土体分为活动区(非锚固区)和稳定区(锚固区)两部分。
a) b)图 0.3H折线法确定破裂面加筋挡土墙的基本假定通过前面所述的设计原理,加筋土挡墙在设计计算时可做以下几点基本假定[18]:(1)墙面板承受填料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且每块面板承受各自相应范围内的土压力,并由连接在墙面板上的拉筋的有效摩擦阻力即抗拔力来平衡;(2)挡土墙内部加筋体分为活动区(非锚固区)和稳定区(锚固区),这两区分界面L为即为土体的破裂面。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G W1 W2 W3 2249.54(kN/ m)
(1)滑动稳定方程
1.1 (M1 +M 2 +M3)-1.4M E =1.1 2249.54 0.4 1.4 449.810=360.06kN / m 0
(2)抗滑动稳定系数
Kc
0.4 2249.54 2.00 1.3 449.81
i K 0 - K a) K i=K 0 (
z 6
计算结果见表 2。
-2-
道路与交通工程 1004 班 2.内部稳定计算 1)筋带设计断面计算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已知筋带断裂强度标准值 f k 为 220MPa ,筋带厚度 1.0mm,查细则表 12.3.17,取筋带抗拉计算调节系数 R 2 =2.8 ,筋带抗拉性能分项系数
0.8 (M1 +M 2 +M 3)-1.4M E =0.8 11324.84-1.4 1781.25=6566.12kNm/m 0
(3)倾覆稳定系数
K0 =
M M
y 0
=
M1 +M 2 +M 3 11324.84 = =6.36 1.5 ME 1781.25
由上(1) 、 (2)验算结果显示:加筋体的抗倾覆稳定性符合细则第 5.3.4 条的规定。
f =1.25 ,按公式 0
2)筋带长度计算
Af k 计算,计算结果见表 2。 1000 f R 2
按细则计算各层筋带在活动区、锚固区的长度及总长。设各层筋带长度均为 10.0m。 (1)计算加筋体简化破裂面的尺寸(图 2) 简化破裂面的垂直部分距面板背部的水平距离为:
b H =0.3H=0.3 11=3.3m
加筋挡土墙方案

加筋挡土墙方案1. 引言挡土墙是一种常见的土木工程结构,用于控制土壤的侧向位移,以防止土壤坡体的坍塌。
为提高挡土墙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可以使用加筋挡土墙方案。
本文将介绍加筋挡土墙的设计原理、施工步骤和常用材料。
2. 设计原理加筋挡土墙的设计原理是在挡土墙前方设置水平或倾斜的加筋筋杆,通过加筋筋杆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挡土墙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提高抗侧倾能力和承载能力。
设计加筋挡土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需要选择适当的挡土墙类型和加筋筋杆布置方案。
地质勘察和荷载分析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确保挡土墙可以满足稳定性和承载力的要求。
2.2 挡土墙结构和形式加筋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包括重力式和挠性式。
重力式挡土墙通常采用混凝土、砖块等材料进行施工,而挠性式挡土墙则采用较灵活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板等。
2.3 加筋筋杆的选择和布置加筋筋杆的选择需考虑筋杆受力情况和周围土体的支抗条件。
筋杆通常选用钢筋或钢材制成,其布置方式有水平布置和倾斜布置两种。
水平布置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挡土墙,而倾斜布置则适用于高差较大的情况。
3. 施工步骤加筋挡土墙的施工步骤如下:3.1 基础处理清理挡土墙基底,确保基础表面平整,并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以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条件。
3.2 前后加筋筋杆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在挡土墙前后设置水平或倾斜的加筋筋杆。
根据筋杆的长度和直径,确定筋杆的埋设深度和间距。
3.3 挡土墙结构施工根据挡土墙的类型和结构形式,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施工。
对于重力式挡土墙,采用砌筑方式进行,而对于挠性式挡土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板等材料进行施工。
3.4 筋杆的固定和连接将加筋筋杆固定在挡土墙的结构中,并确保筋杆与挡土墙之间有良好的连接性,以增强整体的受力性能。
3.5 防护措施完成挡土墙的施工后,应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设置排水系统、防水层等,以保护挡土墙不受外界因素的侵害。
首届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加筋土挡墙参赛作品设计方案

首届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参赛作品设计方案参赛学校:组长:电话:电子邮件:组员:组员:指导教师:电话:二〇一五年月日表2-1 基本条件图2-1 挡墙结构平面简化示意图 图2-2 挡墙各构件受力分析-从上至图2-3 挡墙底板竖向应力Visual Basic 程序计算结果 图2-4 挡墙底板竖向应力Matlab 软件拟合应力云图图2-5 挡墙底板竖向应力线荷载简化结果 图2-6 挡墙面板侧应力Visual Basic 程序计算结果 2-7 挡墙面板侧应力Matlab 软件拟合应力云图 图2-8 挡墙面板侧应力线荷载简化结果 图2-9 格室摩擦力增幅测试方法示意图 表2-2 格室摩擦力增幅测试结果图2-11 挡墙底板竖向应力线荷载简化结果图2-10 挡墙各结构受力分析图图2-12 挡墙面板侧应力线荷载简化结果表2-3 挡墙各结构受力分析结果图2-13 挡墙整体示意图图2-14 挡墙单元示意图 砂土重度取组委会所提供的最大干密度换算得 墙背(灰面)与砂土摩擦角 由“格室摩擦力增幅测试实验”得砂土黏聚力C由级配较差的粗砂性质估计 因数μ由有机玻璃直尺与纸板白面等材料实验得三、模型剪切方案与材料用量:模型材料剪切方案如下,其中网格区为粘贴区。
本方案共耗0.44206m2纸板、0.0712 m2双面胶。
按纸板711g/m2(实测),双面胶170g/m2(实测)计,本方案耗材共计326.4g图2-16 模型剪切方案示意图四、工作总结:本小组在此次竞赛的准备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和结论:1 土体实际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经验或理论结论会有所差异,尤其是在条件不那么适用的情况下。
例如本设计方案中所采用的附加荷载在土中应力扩散明德林解,其实并不严格适用于箱体内受侧限影响严重的砂土体。
故如要应用这样的计算结果,需要根据实验情况,设置一定的安全系数和构造措施。
2 挡墙结构的受力分析的前提是合理的模型简化。
简化得不够“简化”,则会使计算量过大,不能够准确体现实际受力情况的简化,则会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
昆钢某小区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关键词 : 加筋土挡 土墙 ; 设计计算 ; 工程运用
中图 分 类 号 : T U 4 7 6  ̄ .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1 6 7 3 — 0 0 3 8 ( 2 0 1 3 ) 2 9 — 0 0 1 8 — 0 3
1 工 程 简 介
加筋土挡土墙是由填土 、 填土 中的拉筋经碾压夯实后组成 的
整体 复合结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土和拉筋之 间的摩擦 改善加 筋土 的物理力学性质 , 使土 与拉筋 结合为一个 整体, 钢筋混凝土
面板 在 加 筋 土 表面 起 围护 作 用 。加 筋 土挡 土 墙 结 构 新 颖可 靠 , 经
济效益显著 , 上世纪 8 0年代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 。 昆钢 生 活 区路 网改 造 拟建 一 条 道 路 穿过 某 小 区 , 结 合 建 设场 地 的 工 程 条 件 , 采 用 路 堤 式 加 筋 土 挡 土 墙 方 案 , 挡 土 墙 高 度 8 . 8 m, 全长约 1 0 0 m, 沉 降缝 间距 2 0 m。该方案实施后在保证结构 安全的前提下取得 了显 著的经济 效益 ,图 1为当时正在施工的
强度 等级 C 2 0 :
层厚度 h m ) I 按现 行 《 公 路 加 筋 土 工 程 设 计 规 范》( J T J 0 1 5 — 9 1 ) 公 式( 2 . 3 . 3 . 1 . 1 计算荷载布置长度 B
根据 《 公路桥涵 设计通用规范》 ( J T G D 6 0 — 2 0 0 4 ) 公式 ( 4 _ 3 . 4 — ( 3 ) 筋 带 采 用 聚 丙烯 土 工 带 , 带 宽为 2 0 m m, 厚1 . 2 m m, 容 许 2 ) 进 行 计 算 , 但 不 应 超 过 挡 土 墙 分 段 长 度 。B = 1 3 + Ht a n 3 0 。 = 1 3 + 拉 应 力 1 = 5 0 M P a , 拟 摩擦 系 数 f = 0 . 4 ; 8 . 8 t a n 3 0 o 一 - 1 8 . 0 8 m 式 中 : 1 3为 车 辆 前 后 轴 距 与 车 轮 接 地 长 度 之 ( 4 ) 筋 带结 点的 水 平 间距 S x = 0 . 5 0 m, 垂 直 间距 S 0 . 6 0 m;
某新型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设计方法

(. i guPoic l o u i t n l nn n einIstt C .Ld, aj g2 0 0 , hn; . ol eo tr 1 J n s rvni mm nc i s a iga dD s tue o, t.N ni 10 5 C ia 2 C l g f a aC ao P n o ni n e Wae C ne a c n yrp w r nier g H h i nvr t N nig20 9 , hn ) osr n yadH do o e g ei , o a U iesy aj 10 8 C i v E n n i, n a
wa t f r s u c s se o e o r e ,he e t pp o ra e te t n n p lc to f i a a to t c u e o n y s v s nc he a r p it r ame ta d a p i ai n o t s a p r f sr t r s n t o l a e u i v sme ,b t a s s h l f lt h n io me t l p o e to n e t nt u lo i e p u o t e e v r n n a r t ci n.Ba e n e g i e n o c d r t i i l n s d o g o rd r i fr e e an ng wal a d f i e mo e o en o c me tt e r , u o wa d a n w de n t e d sg fr i f r e a h r ti ng wa lo al d fr i f r e n h o y we p tf r r e i a i h e in o en o c d e r e ani l f ur t
土力学-大学生加筋土挡墙及砌块面板设计比赛

加筋土挡墙技术要求与比赛细则1.初赛阶段在初赛阶段,参赛队应按照决赛阶段的模型箱尺寸、加筋材料和填料等要求,进行加筋土挡墙设计,提交设计方案报告。
所提交的报告应满足如下要求:1.1报告最多长3页(不包括封面及参考文献页面在内),最小为5号字,1倍行距。
报告封面要包括:组委会确认的参赛编号,学校及学院名称,指导教师姓名与邮箱,每个队员的电子邮箱和身份(本科生、研究生),并注明组长。
1.2报告应提供加筋土挡墙模型的工程设计与模型建造的相关信息。
并提交所用加筋材料式样(形状及尺寸)。
1.3报告中应列出设计计算公式、材料特性和安全系数,所选用的验算公式、材料参数和安全系数应具有合理性。
1.4报告应简要介绍加筋材料、填土性质以及筋土相互作用性质参数的获取方法。
1.5设计方案报告的电子版(PDF和Word两种格式,文件名称均应为参赛编号)必须在2011年12月31日前提交至比赛专用信箱:*****************.com。
同时,需要将报告的纸质打印版于2011年12月31日前(已邮戳为准,信封注明“加筋土挡墙参赛作品及参赛编号”)寄至如下地址。
提交纸质报告时,应同时提供参赛队员的学生证复印件。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20009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徐超老师收1.6组委会采用匿名评审的办法,确定获得决赛资格的参赛组名单,并及时在组委会网站公告。
每所高校入围决赛阶段的参赛组不应超过2组。
1.7组委会将通过email告知入围决赛的参赛组,并邮寄决赛阶段使用的面板、加筋材料、胶带的样品及比赛用填料(砂)的特征参数。
2.决赛阶段2.1砂箱:砂箱尺寸(长 宽 高)为75cm 50cm 50cm,由有1个底板和3个固定立面板构成,第4个立面板是可移动板,用于挡墙构筑时提供临时的支撑力(见图1)。
砂箱材料为15mm胶合板,由各参赛队自行准备。
鼓励对砂箱外表面进行装饰(如油漆,加学校校徽等)。
砂箱还应满足如下要求:2.1.1砂箱内部尺寸为模型箱尺寸减去胶合板厚度,误差不得超过5mm,内表面须平整。
XX工业大学岩土工程设计大赛加筋挡墙设计竞赛活动策划方案

南京工业大学2011第一届岩土工程设计大赛“加筋挡墙”设计与制作交通学院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大学生科协一、竞赛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相关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由交通学院承办第一届岩土工程设计大赛。
二、竞赛题目与内容“加筋挡墙”设计与制作竞赛:以指定的纸张作为加筋材料和挡墙面板,设计砂土挡墙后加筋体的布置与尺寸,填筑制作加筋挡墙,在规定荷载作用下校核挡墙的稳定性,检验加筋土挡墙的设计计算。
三、竞赛组织本次竞赛由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资产处、校团委与交通学院联合发起,交通学院承办。
交通学院与学院大学生科协具体组织。
四、实施方案1 竞赛对象南京工业大学全体全日制在校二至四年级本科生,每四人自由组队参赛,各队独立设计制作。
参赛各队自行联系一名指导教师(或根据报名情况由交通学院学办协调确定指导教师)2 竞赛要求(1)、各参赛队应独立设计制作,每人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现场比赛期间不得换人,若有参赛队员退出,则该队退出比赛。
(2)、每个参赛队只能提交一份设计计算书。
(3)、各参赛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参加竞赛活动,迟到或缺席者作为自动弃权处理。
3 竞赛时间安排1、10月25日,发布竞赛公告与比赛题目、内容,召开指导教师会议,分析比赛题目和协调学生指导内容与方式。
安排竞赛内容诠释、宣讲报告。
2、11月初完成竞赛用材料采购和竞赛模型箱制作、砂料等准备。
3、交通学院大学生科协负责安排好创新实践基地值班,保证学生的计算、模型预制作试验。
4、参赛队伍进行模型设计和计算,并联系指导教师对设计方案作指导,在此基础上完成模型计算和设计报告;5、11月30日前上交设计报告和计算书,由交通学院组织教师评审,并确定最后现场参赛培训队伍。
学院大学生科协安排各参赛队伍的挡墙制作练习,并联系指导教师指导。
6、12月初校内竞赛现场决赛、颁奖。
7、总结。
五、报名请将报名表交到交通学院大学生科协,报名表电子稿发送到邮箱:njutjtk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大赛初赛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大赛初赛设计原理:利用加筋条与土之间的摩擦和作用在挡墙上的土压力之间平衡从而实现挡墙挡土的效果。
加筋土挡墙在墙后土体内埋设筋带,使土体与筋带组成复合土体共同作用,以增强其自身稳定性,能够弥补土的抗剪强度低和没有抗拉强度的弱点。
需要计算的几个内容:一、应力计算应力计算主要是计算土体的竖向应力、横向应力二、配筋计算主要是确定配筋深度、配筋的长度和宽度、锚固端的长度加筋土挡墙的具体破坏模式(1)筋带拉断引起的破坏,如图所示;筋带的抗拉强度验证(2)筋带拔出引起的破坏,如图所示;筋带的抗拔(有效摩擦力)强度验证(3)挡土墙倾覆破坏,如图所示;整个墙体的抗倾覆强度验证破裂面的确定现行设计理论对破裂面的类型和位置的假定只要有以下四种,即直线型、对数螺旋线型、折线型和复合型。
设计计算中破裂面通常选用折线型的法。
a )直线型b )对数螺旋线型c )折线型d )复合型图 破裂面形式现行加筋土相关设计规范的折线法确定破裂面有两种:《公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 )所推荐的确定方法如图a )所示,破裂面上部2H 取墙后处的竖直面,下部2H 取墙脚与的连线[1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折线法竖直部分取在墙后处,破裂面下部的斜面为和水平面成45/2ϕ︒+的斜面[17],如图 b )所示。
破裂面将墙后的土体分为活动区(非锚固区)和稳定区(锚固区)两部分。
a) b)图 折线法确定破裂面加筋挡土墙的基本假定通过前面所述的设计原理,加筋土挡墙在设计计算时可做以下几点基本假定[18]:(1)墙面板承受填料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且每块面板承受各自相应范围内的土压力,并由连接在墙面板上的拉筋的有效摩擦阻力即抗拔力来平衡;(2)挡土墙内部加筋体分为活动区(非锚固区)和稳定区(锚固区),这两区分界面即为土体的破裂面。
破裂面通常按折线法来确定。
靠近面板活动区内的拉筋长度a L 为无效长度;作用于面板上的土压力由稳定区与填料之间的摩擦阻力平衡,在稳定区内拉筋长度b L 为有效长度;(3)拉筋与填料之间摩擦系数在拉筋全范围内相同;(4)压在拉筋有效长度上的填料自重及荷载对拉筋均可产生有效的摩擦阻力。
挡土墙的稳定性分析加筋挡土墙失稳破坏主要包括外部失稳破坏、内部失稳破坏。
由于加筋土的特性,外部失稳一般在加筋挡土墙不会发生,主要是内部失稳破坏是挡墙失稳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
内部稳定性分析包括:拉筋拉力计算、拉筋强度验证算,以及拉筋长度(包括锚固长度b L 和非锚固长度a L )的确定,以确保拉筋在最大拉力作用下不被拉断或拔出。
内部稳定性分析土压力计算作用在加筋土挡墙面板上的水平土压力hi σ,为墙后填料和墙顶荷载产生的水平土压力i h 1σ与i h 2σ之和,即i h i h hi 21σσσ+=。
墙后填料产生的土压力墙后填土产生的土压应力,其分布曲线如图所示,根据下式计算:i i i h h γλσ=1 (1-1) 当m 6≤i h 时 ;6)61(0i a i i h h λλλ+-= 当m 6>i h 时 a i λλ=式中 i h 1σ—填土产生的水平压应力(KPa );γ—填土重度(KN/3m );i h —墙顶填土距第i 层墙面板中心的高度(m );i λ—挡土墙内深i h 处的土压力系数;0λ—静止土压力系数;a λ—主动土压力系数;0ϕ—填土综合内摩擦角(°)。
s H —墙顶以上填土高度(m );H —墙高与s H 之和图 由填土产生的水平压应力分布墙顶荷载产生的土压力墙顶荷载产生的水平压应力,根据规范推荐的方法,采用弹性理论采用下式计算[16]: ]arctan arctan )()([02020220h2i ii i i i i h b h l b l b h l b h h b bh h -++++-+=πγσ (1-2) 式中 i h2σ—荷载产生水平土压应力(KPa );b —荷载边缘至墙背的距离(m );0h —荷载换算土柱高(m );0l —荷载换算宽度(m )。
因此,对于路肩挡土墙,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应力为:i h i h hi 21σσσ+= (1-3)作用在拉筋上的竖向应力计算填料与拉筋之间的摩擦阻力时,需确定该处的竖向压应力vi σ,则填料和拉筋之间单位面积上的摩擦阻力为f vi ⋅σ。
vi σ等于填料自重和墙顶填土自重竖向压应力与荷载引起的竖向压应力之和。
即按下式计算:(1-4)式中 vi σ—第i 层面板所对应拉筋上的垂直压应力(KPa );x —计算点至荷载中线的距离(m );如图3-3所示。
由于x 是随距离变化的值,所以根据上式计算出的竖向土压力沿拉筋长度分布是不同的。
在实际设计计算时,可取线路中心线下、拉筋末端和墙背三点应力得的平均值作为计算值。
图 荷载引起的竖向压应力拉筋拉力拉筋拉力由水平土压力乘以系数K 计算,如式:)(Fi xi i E E K T += (1-5)y x hi xi S S E σ= (1-6)式中 i T —第i 层面板所对应拉筋的计算拉力(KN );xi E —第i 层面板所承受的侧向压力(KN );Fi E —第i 层面板所承受的地震侧向压力(KN );K —拉筋拉力峰值附加系数,可采用~;x S 、y S —拉筋之间的水平和垂直间距(m )。
拉筋抗拔力拉筋抗拔力计算中,由于拉筋厚度远小于其宽度和长度,故可以忽略拉筋侧面产生的摩擦力,只可根据拉筋上、下两面所产生的摩擦力按下式计算:f aL S bi vi fi σ2= (1-7) 式中 fi S —拉筋抗拔力(KN );a —拉筋宽度(m );bi L —拉筋有效锚固长度(m );f —拉筋与填料之间的摩擦系数,根据抗拔试验确定;当没有试验据 时,可采用~。
拉筋长度的确定拉筋总长度包括无效长度a L (非锚固长度)和有效长度b L (锚固长度)。
设计计算根据折线法来确定拉筋的长度。
拉筋的无效长度时当2H h i > )(6.0i ai h H L -= (1-8) 拉筋有效长度 af T L vi ibi σ2= (1-9)拉筋总长度 bi ai i L L L += (1-10)拉筋抗拔稳定性验算对于路肩墙,计算拉筋的抗拔稳定性时,拉筋锚固区和非锚固区的分界采用分界线,如图所示。
拉筋的抗拔稳定性包括全墙和单板的抗拔稳定性。
墙顶的荷载在一定填土深度处,既有水平作用力,也有竖向作用力,两者对拉筋的抗拔稳定性效果正好相反。
因此,计算拉筋抗拔稳定性时应包括有荷载和无荷载两种情况。
单板抗拔稳定系数不应小于,困难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
拉筋抗拔稳定性由拉筋抗拔稳定系数s K 来评价,其值计算式如下:全墙抗拔稳定系数 0.2>∑∑=xifis E S K (1-11) 单板抗拔稳定系数 0.2>=xi fisi E S K (1-12)拉筋抗拉强度验算在拉筋抗拉强度检算时,应满足拉筋最大拉力max i T 不大于拉筋抗拉强度,拉筋拉应力不大于拉筋容许拉应力。
拉筋容许抗拉强度 max i ia T F T T >= (1-13) 拉筋拉应力 ][max σσK A T i i ≤'= (1-14) 式中 T —拉筋极限抗拉强度(KN );i F —拉筋考虑铺设时机械损伤、材料蠕变、化学及生物破坏等因素时的 影响系数;此处可取最大值;max i T —各分墙段拉筋层的最大拉力(KN );σ—拉筋拉应力(KPa );'i A —扣除预留锈蚀量后的各分墙段拉筋截面面积(2m );K —拉筋容许应力提高系数;][σ—拉筋容许拉应力(KPa )。
墙面板内力计算在墙面板内力检算时,视板内侧土压力强度为均布荷载i q ,墙面板为简支梁或悬臂梁,进行竖向轴心受压、横向和竖向截面弯矩和剪力检算,然后根据求解的内力情况进行配筋计算。
换算均布荷载根据《公路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7],当墙面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2时,按短边为跨度计算板的内力,否则应按双向板计算。
按下式将面板内侧土压力换算成均布荷载: yx i i S S T q 75.0= (1-15) 式中 i T —面板内侧土压力(KN );x S —拉筋水平方向间距(m );y S —拉筋竖直方向间距(m )。
轴心受压一般地,如果挡土墙不是太高,墙面板采用合适等级的混凝土预制时,面板不会发生轴心受压破坏。
在必要的检算时,只可检算最底层面板的截面压应力,确保其不超过面板轴心抗压强度][c σ。
弯矩和剪力假设面板在中心位置连接一根拉筋,板的跨度为l ,把面板视为拉筋连接处固定的悬臂梁,计算截面弯矩和剪力。
弯矩和剪力的最大值均发生面板中间截面,分别为42ql 和2ql ,如图3-4所示。
如果一个面板连接多根拉筋,则依实际情况计算面板内力。
a )均布荷载b )弯矩图c)剪力图图 面板受力图面板计算截面弯拉应力bl σ和剪应力τ应分别满足式(1-16)、(1-17)的条件。
][bl bl K A Mσσ<'=(1-16) ][ττK A Q<'=(1-17) 式中 M —计算截面处的弯矩(KNm );Q —计算截面处的剪力(KN );A '—计算截面净面积(2m );K —材料容许应力提高系数;][bl σ—混凝土容许弯拉应力(MPa );][τ—混凝土容许剪应力(MPa )。
外部稳定性分析基底抗滑稳定性加筋土挡墙抗滑稳定性计算的原理是,验证基底抗滑力是否大于作用在挡土墙上的总水平力。
若基底抗滑力大于总水平力,则挡土墙不会发生基底滑动破坏。
对于加筋土挡墙,在计算基底抗滑稳定性时,同样将加筋体视为实体墙。
对非浸水条件: ][tan ]tan )([00c x x x x c K N E E αE E N f K ≥⋅-+⋅-+⋅=∑∑∑∑''α (1-18式中 c K —抗滑稳定系数;铁路规范规定不应小于;∑N —作用在基地上的竖向力总和(KN );∑x E —墙后主动土压力的水平力总和(KN );x E '—墙前土压力的水平分力(KN );0α—基底倾斜角(°);f —基底与地层间的摩擦系数;铁路规范规定取值在~之间。
地震力作用下,挡土墙的受力如图所示,此时挡土墙的抗滑稳定系数为: ∑∑∑∑∑∑⋅-+⋅++=00tan ]tan )([ααN F E fF E N K ihE x ihE x c (1-19)式中 ∑x E —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总水平分力(KN );∑y E —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总竖向分力(KN );∑ihE F —挡土墙墙身的总水平地震力(KN );图 加筋土挡墙抗滑稳定性验算示意图倾覆稳定性同样,加筋土挡墙在计算倾覆稳定性时,将加筋体视为实体墙,其横向宽度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