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名称的演变
风物:中国银杏之乡邳州银杏发展史(作者:崔学法)

风物:中国银杏之乡邳州银杏发展史(作者:崔学法)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
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至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地球进入冰河时期,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只有中国的浙江天目山、贵州西部等地有少量银杏以野生状态的树木保存了下来。
2016年12月21日《新浪新闻》介绍了,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栋领衔的研究小组,在辽宁西部北票地区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1.6亿年前的银杏木化石,命名为“辽宁银杏木”。
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银杏木化石。
进一步佐证了中国是银杏的古老的故乡。
据统计,在中国5000年以上的银杏树大约有12棵,其中贵州省就占了9棵古老的野生银杏,它们主要分布紧靠贵阳周边200公里的范围内,分别是:福泉1棵、长顺2棵、都匀2棵、遵义2棵、安顺1棵、麻江1棵。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栽植银杏的记录。
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城西9公里处的浮来山有座“定林寺”。
定林寺中的老银杏树,据称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在春秋时代(公元前536年),孔子的学生—阂子赛在其出生的地方,即今安徽省宿县阂祠内,种下I棵银杏和I棵柏树,后人称这银杏树为“阂公孙”,柏树为“阂柏”。
从春秋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东晋公元259一334年陶侃在湘西南的山城武岗任县令时,在武岗的中南正街旧文庙内,亲手种植两株银杏树,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到了宋朝记载栽培和食用银杏的农书、医书已很普遍,如南宋吴铎的《种艺必用》,陈景沂的《全芳备祖》等。
元朝由司农司编撰的(农桑辑要)一书中,对银杏的栽植时间、栽植方法阐述得十分详细:“春分前后移栽,先掘深坑,下水成稀泥,然后下栽子,连土封用草或麻绳缚之,则不致破碎土封”。
此时,鲁明善在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一书中述及“于肥地用灰种子,候长成小树,连土用草包或麻绳缚之,则易活”。
这些造林方法至今仍有应用价值。
明朝著名的植物学家、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银杏的形态、种实特征、嫁接方法及中草药利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说明:“树高二三丈,叶薄纵理,俨如鸭掌形,有缺刻,面绿背淡”等形态特征,并指出“须雌雄同种,其树相望,乃结实”。
银杏名称的演变

银杏名称的演变(请设计师根据文中提到的著作等配图)银杏在我国的发展,年代久远,名称也因年代的变迁而变更,从名称的变更中可看到我国银杏栽培历史的悠久。
银杏的记载最早见之于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有“沙棠栎储,华枫枰栌"之句,东晋训诂学家郭璞为“枰”注释称:“枰,平仲木也。
”唐朝学者李善也引用郭璞的注释肯定“枰”就是“平仲木”,并明确注解:“平仲之木,实白如银。
”自晋朝封唐朝,称银杏为“平仲”,唐朝初年诗人沈佺期诗中有“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之句,可见唐代还叫银杏为平仲,唐朝以后也有称银杏为“鸭脚"的,概因银杏的叶子似鸭掌,因名鸭脚。
宋朝初年,臣民用平仲进贡皇帝,宋帝大加赞赏,因其形似杏,种壳白如银,遂赐名“银杏”。
从此平仲改称为“银杏”。
但据日本仁木繁作称:日本所以叫“银杏”是沿用唐朝的叫法,这就是说,从唐朝起,我国已有称“平仲”为银杏了。
至于日本称银杏为“鸭脚”或“鸭掌”的叫法,仁木繁作认为是南宋时期日本学问僧从中国传去的。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鸭脚》诗,就有“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浮,绛囊因人贡,银杏贵中州”。
诗中“鹎脚”与“银杏”的称谓同时出现。
可见日本仁木繁作的说法不无根据。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中写道:“白果,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杏而核色白也。
今名白果。
”可见,明朝已有称银杏为“白果”的。
清朝顺治年间山东莒守陈全国对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古银杏曾赋诗云:“骞看银杏树参天,阅尽沧桑不计年,汉柏秦槐皆后辈,根蟠古佛未生前。
”这说明明、清时期也有“银杏”的叫法,不过民间多称“白果”,并沿用至今。
银杏的名字不仅因时代变迁而变更,即使同时代各地方的叫法也不尽相同。
除了称之为“枰” 、“平仲”、“鸭脚”、“鸭掌子”、“白果”之外,也有称之为“公孙树”、"灵眼"、"佛指甲"、"佛手柑"、"凤果"、"飞娥叶"。
银杏

12/9/2011
黄豆白果枸杞炖鹌鹑 健脾润燥, 健脾润燥,温肾助阳 山药白果养颜汤
白果冬瓜汤 维生素、 维生素、去除体内积滞的水分与油脂 桂圆白果糖水
腐竹白果猪肚汤 有健脾开胃丶滋阴补肾丶去湿消肿的作用
12/9/2011
食用注意事项
1.去胚和子叶,再加水煮熟或用于烹饪。
2.银杏与阿斯匹林勿同时服用。 3.食银杏种仁时切忌同时吃鱼。 4.不能食用已发芽的银杏种仁。 5.生食或熟食过量会引起中毒。
银杏叶系干燥叶,在我国作药已有5000多年历 史。
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多烯醇类、
烃基酚类等。其中黄酮类和萜内酯是银杏叶发挥 多方面独特药理活性的主要药用成分,而且是银 杏叶及其提取物和植物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依 据。
12/9/2011
银杏叶
功能主治: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 功能主治:
12/9/2011
栽在工地
银杏嫁接苗工地效果图/9/2011
银杏古树移栽
秋天银杏树景色,叶子都是黄色 的
12/9/2011
盆栽
12/9/2011
12/9/2011
12/9/2011
12/9/2011
五、银杏的开发与加工利用
银杏仁营养丰富,含淀粉62.4%、粗 蛋白11.3%、粗脂肪2.6%、蔗糖5.2%、还原 糖1.1%、 核蛋白0.26%、矿物质3.0%、粗 纤维1.2%,还有磷、钾、钙、镁等微量元素。 集食用、保健、药用为一体,可加工制成风味 独特的菜肴、罐头、饮料、蜜饯等,是老少皆 宜的保健食品。
12/9/2011
短枝(short shoot)是指因不进行节间生 长而叶在短茎上紧密着生的枝条。 相反,节间伸长而叶在茎上分散着生的普 通枝条称为长枝。
银杏

银杏外形银杏,俗称白果,古时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
银杏属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米,直径可达4米。
其幼树树皮比较平滑,呈浅灰色,幼树长成之后树皮呈灰褐色,具不规则纵裂。
银杏树枝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之分。
银杏叶互生,扇形,两面均为淡绿色,叶柄细长,宽5至8厘米。
其叶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至5枚簇生。
长枝上的叶大都具二裂,短枝上的叶常具波状缺刻。
银杏雌雄异株,罕见雌雄同株。
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叉端生一有盘状珠托的胚珠,一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
银杏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呈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至3.5厘米,直径1.5至2厘米。
银杏的种子有肉质假种皮、骨质中种皮和和膜质内种皮三层种皮,中间包裹着胚和胚乳。
中种皮为白色的硬壳,因此俗称“白果”。
银杏种子成熟时呈淡黄色或橙黄色。
银杏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银杏寿命长,幼树生长较慢,蒙蘖性很强。
雌株一般20年左右才开始结实,500年树龄的银杏仍能正常结实。
分布及生长环境银杏的适应性强,对气候、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在中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大量分布。
在我国,银杏北可达辽宁沈阳,南可至广东广州,东南至台湾南投,西可抵西藏昌都,东可到浙江舟山普陀岛。
野生的银杏主要分布于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多为黄壤或黄棕壤,偏酸性。
常与其相伴生的植物有柳杉、金钱松、榧树、杉木、蓝果树、枫香、天目木姜子、香果树、响叶杨、交让木、毛竹等。
植物学上的地位银杏是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
据相关研究,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像动物界的恐龙一样称王称霸。
5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运动时,地球突然变冷,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树全部灭绝,只在我国存活一种,成为我国独特的树种,在学术界一直被誉为“活化石”和“植物界的熊猫”。
银杏在我国历代园林中的应用

《银杏在我国历代园林中的应用》2023-10-26•银杏的历史渊源•银杏的特征与生态习性•银杏在园林中的应用•银杏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01银杏的历史渊源据考古发现,银杏在我国已有1亿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
银杏原产于我国银杏一名最早出现在吴县(今江苏苏州)长洲寺的《三宝感应赋》中,因“银”与“银杏”谐音,又因其叶似鸭掌,而名鸭掌树、鸭脚子。
银杏的命名银杏的起源文化传说在民间,银杏树与神秘的传说紧密相连。
据传,在很久以前,深山古刹中有一棵神奇的银杏树,每年都会结出大量的果实,人们称之为“仙果”。
文化内涵银杏树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被视为长寿、吉祥和丰收的象征,经常出现在诗词、书画和民间故事中。
银杏的传说与文化内涵地理分布银杏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至辽南,南达闽粤,东起*,西至陕西、甘肃等地都有野生或栽培的银杏树。
地理环境银杏适应性强,生长环境多样,从平原到高山均有分布。
它喜生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银杏的地理分布02银杏的特征与生态习性1银杏的形态特征23银杏的叶片呈扇形,绿色到金黄色,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叶片呈扇形银杏树干笔直,树皮光滑,给人以高雅、庄重的感觉。
树干笔直银杏生长缓慢,寿命长,具有很高的生态和观赏价值。
生长缓慢银杏的生长习性喜光银杏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需要充足的日照。
耐寒银杏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能够适应多种气候条件。
适应性强银杏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长。
银杏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净化空气。
银杏的生态作用净化空气银杏树冠宽大,能够遮荫降温,改善环境温度。
遮荫降温银杏能够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分解,有助于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03银杏在园林中的应用皇家园林中的银杏在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中,银杏被广泛用于点缀和衬托建筑,突出皇家园林的庄重和辉煌。
如故宫、颐和园等都栽植了大量的银杏。
寺庙园林中的银杏许多古寺庙的庭院中都种植了银杏,如北京的潭柘寺、山西的永济普救寺等。
中国银杏志第二章

一定具有相同的繁殖器官。1965年卡肯果(Karken— ia)
的发现(Archangelsky SA,1965)就充分地说明
了这一点。此种繁殖器官虽然和银杏型的叶(Gink—
goites)和短枝等保存在一起,其形态构造却和银杏
有很大的区别。直至1988年后章伯乐等在我国河
1968;ltolmesWBK,1995)。
同许多其他裸子植物一样,当被子植物于早白
垩世晚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时,银杏类急剧衰
落。这以后,银杏类的化石明显地减少,同时,银
杏属的分布面积也逐渐缩小并限制于温带森林之
内。晚白垩世以后除了个别记录以外已经没有银杏
科以外的种类存在,而且晚白垩世以后所发现的多
2.1.2.3 其他一些已灭绝的重要银杏类植物
白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国外也发现若干重
要的银杏类植物化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卡肯果属(Karkenia Archangclsky,1965)
(图2-2) 其模式种内弯卡肯果(Karkenia l~ZCUlWa
Archangelsky)发现于阿根廷早白垩世地层中。这种
1949; Crane PR, 1988; Zhou。ZY, 1991)。也有可
能银杏类是单独的或经由华丽木目自
前裸广植物演化而来。这些推测都有待于发现关键性的化石
来验证。近些年来,在分子系统学方面进行的研究
表明,银杏的某些细胞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
因rAcL序列和让糖体核酸rRNA序列同苏铁类近似的程度超过同柏松类等有较密切关系。
右)在欧洲出现(Florin R,1949),种属和地理分布
银杏树名称的来历

银杏树名的由来1、枰或平仲源于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华枫枰栌"和西晋左思的《吴都赋》"平仲桾梃",因缺乏足够的证据,清代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对此只说:"银杏或云即平仲木。
由此看来,"枰"或"平仲"是否即为当今之银杏,缺乏肯定性结论。
"而有人敢说"枰"或"平仲"即是今之银杏树,是因为唐代李善《文选》一书引刘成解释;"平仲"即平仲木,"平仲之木,其实如银。
" 后人以此为据,认为枰、平仲即是今之银杏。
2、鸭脚树叶似鸭掌而得名。
北宋文学家刘原父一首五言叙事诗,诗云:"巍帝眜远图,于吾求鸭脚,据此三国时民间便有"鸭脚"在民间更负盛名了。
3、飞蛾叶含义与"鸭脚"相似,其叶片宛若一只翩翩起舞的飞蛾,俗称"飞蛾叶"或"飞蛾树"。
应用不普遍。
4、"佛指甲"、"佛指柑""灵眼"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虽将上述列为银杏之异名,但据《中国果树志?银杏卷》称,此系当时当地一些银杏的品种名称,不应作为银杏异名应用。
据《浙江通志》称,佛家用银杏木雕刻佛像,木坚硬细腻,指甲虽薄,亦雕刻如真,不损不破不裂,各地千手佛皆以银杏木雕成,故有佛指甲之称。
5、圣果唐代佛教盛举,寺庙建筑叠起。
至今保存完好古老银杏大树多半见于寺庙,是僧侣们精心保护的结果。
唐代僧人释默曾有"圣果寺"诗留于今。
诗云:路在中峰上,盘围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从青霭,遥天浸碧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唐诗注:圣果寺在今杭州凤凰山上。
僧侣们称银杏树为圣树,称其果为"圣果"。
因此,"圣果"、"圣果树"是唐及唐之前宗教界对银杏树的尊称。
有关银杏的知识

有关银杏的知识银杏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植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之一。
它的学名叫银杏,属于银杏科植物,是一种落叶乔木。
银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2亿年前的白垩纪,而现存的银杏树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
银杏的叶子是它最醒目的特征之一。
银杏叶子呈扇形,通常有两排对生的叶片,每片叶片上有几十对明显的平行脉络。
银杏叶子的颜色在秋季会变成金黄色,给人一种非常美丽的景象。
不仅如此,银杏叶片的边缘也有锯齿状,整个叶片的形状非常优美。
银杏的果实叫银杏果,是一种坚果。
银杏果的外表呈橙黄色,果肉呈奶白色,味道酸甜可口。
银杏果富含营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银杏果可以生吃,也可以制作成各种美食和药物。
银杏树的树皮是灰褐色的,树干直立笔直,树冠呈锥形。
银杏树的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地下几十米,具有很强的抗风能力。
银杏树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寿命非常长,有些银杏树已经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银杏是一种耐寒的植物,适应性很强。
它可以在寒冷的冬季中生长,并且能够抵御低温和寒冷的侵害。
银杏还具有很强的耐旱能力,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这使得银杏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城市绿化树种。
银杏不仅在园林景观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银杏叶、银杏果和银杏树皮都可以入药,有着广泛的应用。
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还可以用于改善记忆、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
银杏的栽培也非常简单,只要给予适当的光照、水分和养分,就可以顺利生长。
银杏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但也可以在半阴的环境中生长。
它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可以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但最好是疏松肥沃的土壤。
总的来说,银杏是一种非常特殊和珍贵的植物。
它的叶子美丽而引人注目,果实营养丰富,树干挺拔而坚固。
银杏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园林树种,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希望人们能够更加了解和重视银杏,保护好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杏名称的演变《中国果树*银杏卷》郭善基主编收录的考证的名称有:枰或平仲、鸭脚、飞蛾叶、、佛指甲、灵眼、圣果、银杏、白果、公孙树、千扇树、树王等。
而当今更有冠以"金色活化石"、"植物界大熊猫"之称。
1. 枰或平仲源于汉代司马相如(公元前179-118)的《上林赋》"华枫枰栌"和西晋左思(205-305)的《吴都赋》"平仲桾梃",因缺乏足够的证据,清代吴其濬(1789-1847)的《植物名实图考》对此只说:"银杏或云即平仲木。
由此看来,"枰"或"平仲"是否即为当今之银杏,缺乏肯定性结论。
"而有人敢说"枰"或"平仲"即是今之银杏,是因为唐代李善《文选》(689)一书引刘成解释;"平仲"即平仲木,"平仲之木,其实如银。
" 后人以此为据,认为枰、平仲即是今之银杏。
2. 鸭脚树叶似鸭掌而得名。
北宋文学家刘原父一首五言叙事诗,诗云:"巍帝眜远图,于吾求鸭脚,据此三国时民间便有"鸭脚"在民间更负盛名了。
3. 飞蛾叶含义与"鸭脚"相似,其叶片宛若一只翩翩起舞的飞蛾,俗称"飞蛾叶"或"飞蛾树"。
应用不普遍。
4. "佛指甲"、"佛指柑""灵眼"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1937)中虽将上述列为银杏之异名,但据《中国果树志•银杏卷》称,此系当时当地一些银杏的品种名称,不应作为银杏异名应用。
据《浙江通志》称,佛家用银杏木雕刻佛像,木坚硬细腻,指甲虽薄,亦雕刻如真,不损不破不裂,各地千手佛皆以银杏木雕成,故有佛指甲之称。
5. 圣果唐代佛教盛举,寺庙建筑叠起。
至今保存完好古老银杏大树多半见于寺庙,是僧侣们精心保护的结果。
唐代僧人释默曾有"圣果寺"诗留于今。
诗云:路在中峰上,盘围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从青霭,遥天浸碧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唐诗注:圣果寺在今杭州凤凰山上。
僧侣们称银杏树为圣树,称其果为"圣果"。
因此,"圣果"、"圣果树"是唐及唐之前宗教界对银杏树的尊称。
6. 银杏宋代欧阳修有诗,题为《鸭脚》: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
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由"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可知银杏一名是宋初皇帝的赐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
宋代张舜民诗:何人栽银杏,表条数尺间。
宋代《宣和画谱》(1180-1125)收录内臣乐士宣和的"银杏白头翁"画一幅,只称银杏,不称鸭脚,可见,宫廷称"银杏"而民间仍普遍称"鸭脚"。
银杏一名既可指银杏球果,也可称银杏的种核。
7. 白果白果一名始见于元代李杲(1180-1251)《食物本草》。
当时银杏药用盛行,更因银杏结实落地,果肉烂没,只留种仁,色白如银而得名。
种仁食药两用。
至明朝白果之名大盛,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
至今,我们大多知道白果,而忘却了其旧名银杏了。
白果一名,虽可指树,但含义上应专指白色银杏种核而言。
以免与"既可指银杏球果又可指银杏种核"的"银杏"一名相混淆。
单列白果,仅指银杏种核。
尤以药用食用、方剂及药膳均称"白果"一名。
8. 公孙树明朝以后,人们据银杏的生长缓慢的特点,称之为"公孙树"。
"公孙树"始见于周文华(生卒不详)的《汝南圃史》称:"公种而孙得食"意思是你少年时种银杏待到当爷爷时才能结果实,吃到白果。
而佟屏亚《银杏史话》(1983)则称:"传说中华民族祖先轩辕氏复姓公孙。
银杏的寿命可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比,因而称为'公孙树'"。
此名专指银杏树体而言。
其被列为慢生树种行列。
一般裁种20年方能结实产白果。
30年方进入丰产期。
本文同时在 nxyxwk 南雄银杏, 发布,如转载请注明出处,特别感谢9. 千扇树银杏每年3月长出新芽,它的叶片下拖着一根细长的叶炳,形状就像一枚枚天然的书签,又像一个轻轻柔柔摇曳的绿色小扇,"千扇树"因此得名。
10. 树王银杏除自然变化及外力破坏外,极少见其自然死亡,即使主干枯死,树桩上又萌新枝,是银杏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此其一;银杏树千岁是小弟弟。
银杏树大荫大,如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银杏大树高26.35m,胸围12.04m盖地1.3亩,至今仍苍翠挺拔、直耸云天。
全国千年以上银杏树300多株。
,此其二;银杏愈老,产量愈高,据调查,银杏单株产量最高有600kg-1000kg。
广西灵川县海洋乡的九连大银杏树龄约220年最高产量650kg;贵州盘县黄家营1000年余生银杏,1965年单株产白果1000kg,此其三;银杏树抗核辐射、污染、尘埃等,最适合与人类相处,此其四,银杏树畔寿星多,宅中有银杏,人活百岁多,这已是现实,此其五。
因而在众多植物中,被现代人称为"树王"。
银杏名称的演变《中国果树*银杏卷》郭善基主编收录的考证的名称有:枰或平仲、鸭脚、飞蛾叶、、佛指甲、灵眼、圣果、银杏、白果、公孙树、千扇树、树王等。
而当今更有冠以"金色活化石"、"植物界大熊猫"之称。
1. 枰或平仲源于汉代司马相如(公元前179-118)的《上林赋》"华枫枰栌"和西晋左思(205-305)的《吴都赋》"平仲桾梃",因缺乏足够的证据,清代吴其濬(1789-1847)的《植物名实图考》对此只说:"银杏或云即平仲木。
由此看来,"枰"或"平仲"是否即为当今之银杏,缺乏肯定性结论。
"而有人敢说"枰"或"平仲"即是今之银杏,是因为唐代李善《文选》(689)一书引刘成解释;"平仲"即平仲木,"平仲之木,其实如银。
" 后人以此为据,认为枰、平仲即是今之银杏。
2. 鸭脚树叶似鸭掌而得名。
北宋文学家刘原父一首五言叙事诗,诗云:"巍帝眜远图,于吾求鸭脚,据此三国时民间便有"鸭脚"在民间更负盛名了。
3. 飞蛾叶含义与"鸭脚"相似,其叶片宛若一只翩翩起舞的飞蛾,俗称"飞蛾叶"或"飞蛾树"。
应用不普遍。
4. "佛指甲"、"佛指柑""灵眼"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1937)中虽将上述列为银杏之异名,但据《中国果树志•银杏卷》称,此系当时当地一些银杏的品种名称,不应作为银杏异名应用。
据《浙江通志》称,佛家用银杏木雕刻佛像,木坚硬细腻,指甲虽薄,亦雕刻如真,不损不破不裂,各地千手佛皆以银杏木雕成,故有佛指甲之称。
5. 圣果唐代佛教盛举,寺庙建筑叠起。
至今保存完好古老银杏大树多半见于寺庙,是僧侣们精心保护的结果。
唐代僧人释默曾有"圣果寺"诗留于今。
诗云:路在中峰上,盘围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从青霭,遥天浸碧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唐诗注:圣果寺在今杭州凤凰山上。
僧侣们称银杏树为圣树,称其果为"圣果"。
因此,"圣果"、"圣果树"是唐及唐之前宗教界对银杏树的尊称。
6. 银杏宋代欧阳修有诗,题为《鸭脚》: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
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由"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可知银杏一名是宋初皇帝的赐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
宋代张舜民诗:何人栽银杏,表条数尺间。
宋代《宣和画谱》(1180-1125)收录内臣乐士宣和的"银杏白头翁"画一幅,只称银杏,不称鸭脚,可见,宫廷称"银杏"而民间仍普遍称"鸭脚"。
银杏一名既可指银杏球果,也可称银杏的种核。
7. 白果白果一名始见于元代李杲(1180-1251)《食物本草》。
当时银杏药用盛行,更因银杏结实落地,果肉烂没,只留种仁,色白如银而得名。
种仁食药两用。
至明朝白果之名大盛,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
至今,我们大多知道白果,而忘却了其旧名银杏了。
白果一名,虽可指树,但含义上应专指白色银杏种核而言。
以免与"既可指银杏球果又可指银杏种核"的"银杏"一名相混淆。
单列白果,仅指银杏种核。
尤以药用食用、方剂及药膳均称"白果"一名。
8. 公孙树明朝以后,人们据银杏的生长缓慢的特点,称之为"公孙树"。
"公孙树"始见于周文华(生卒不详)的《汝南圃史》称:"公种而孙得食"意思是你少年时种银杏待到当爷爷时才能结果实,吃到白果。
而佟屏亚《银杏史话》(1983)则称:"传说中华民族祖先轩辕氏复姓公孙。
银杏的寿命可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比,因而称为'公孙树'"。
此名专指银杏树体而言。
其被列为慢生树种行列。
一般裁种20年方能结实产白果。
30年方进入丰产期。
9. 千扇树银杏每年3月长出新芽,它的叶片下拖着一根细长的叶炳,形状就像一枚枚天然的书签,又像一个轻轻柔柔摇曳的绿色小扇,"千扇树"因此得名。
10. 树王银杏除自然变化及外力破坏外,极少见其自然死亡,即使主干枯死,树桩上又萌新枝,是银杏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此其一;银杏树千岁是小弟弟。
银杏树大荫大,如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银杏大树高26.35m,胸围12.04m盖地1.3亩,至今仍苍翠挺拔、直耸云天。
全国千年以上银杏树300多株。
,此其二;银杏愈老,产量愈高,据调查,银杏单株产量最高有600kg-1000kg。
广西灵川县海洋乡的九连大银杏树龄约220年最高产量650kg;贵州盘县黄家营1000年余生银杏,1965年单株产白果1000kg,此其三;银杏树抗核辐射、污染、尘埃等,最适合与人类相处,此其四,银杏树畔寿星多,宅中有银杏,人活百岁多,这已是现实,此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