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对物理界的意义

合集下载

引力子与希格斯玻色子

引力子与希格斯玻色子

引力子与希格斯玻色子
引力子和希格斯玻色子是两种粒子,它们在物理学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引力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它是负责传递引力的粒子。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引力是由质量引起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引力子是负责传递这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它通过引力场传播,使得物体之间产生引力作用。

引力子的存在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的结合所预测,虽然引力子尚未被直接观测到,但引力的效应已经在实验和观测中得到了验证。

希格斯玻色子是另一种基本粒子,它是希格斯场的量子激发,也被称为希格斯粒子。

希格斯场是一种理论上的场,它通过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赋予它们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是通过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

2012年,CERN宣布发现了一个与标准模型预测的希格斯玻色子非常相符的粒子,这是对希格斯场存在的直接证据。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对于解释粒子质量的起源非常重要。

根据标准模型,希格斯场与其他基本粒子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希格斯玻色子赋予了其他基本粒子质量。

这个机制被称为希格斯机制,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粒子有质量而其他粒子没有质量。

总之,引力子是负责传递引力的粒子,而希格斯玻色子是希
格斯场的量子激发,通过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赋予它们质量。

它们在物理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探索宇宙微观粒子物理学的重要进展

探索宇宙微观粒子物理学的重要进展

探索宇宙微观粒子物理学的重要进展宇宙微观粒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世界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多年来,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推动了人类对宇宙本质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重要进展,包括宇宙微观粒子的发现、基本力的研究以及物理学模型的发展。

第一部分:宇宙微观粒子的发现在宇宙微观粒子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高能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等先进技术,发现了一系列微观粒子。

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质量来源理论中的最后一块拼图。

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实验,科学家们于2012年成功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验证了这一理论。

此外,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微观粒子,如夸克、轻子、强子等。

这些粒子的发现不仅展示了宇宙微观世界的多样性,也揭示了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微观粒子的性质和行为,得以进一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宇宙的结构。

第二部分:基本力的研究宇宙微观粒子物理学的研究还包括对基本力的探索。

目前已知的四种基本力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强相互作用力。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深入研究了这些力的本质和作用机制。

在引力的研究中,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引力作用的框架。

通过研究引力场和曲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引力的特性。

同时,引力波的首次探测也是引力研究的重要进展,这为研究黑洞、宇宙扩张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电磁力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力,它负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磁波的传播。

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电磁场和电磁相互作用,推动了电子学、通信技术和光学等领域的发展。

弱相互作用力是一种在微观粒子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的力。

通过研究弱相互作用的特性和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粒子的衰变和转化过程。

这对于理解宇宙的演化和物质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强相互作用力是一种在原子核内起主导作用的力。

通过研究强相互作用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反应的发生机制。

希格斯波色子

希格斯波色子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咏时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学标准模型当中最后一个待发现的粒子。

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 ERN)的科学家宣布,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有吻合之处。

一般认为,大约要到今年年底,才有可能确认它是否真是希格斯玻色子。

标准模型是我们当前人类对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物理理论。

它告诉我们自然界4种力中的3个电磁力、强力和弱力是如何发挥和实现作用的。

标准模型的理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中,杨-米理论是发挥作用的,但在弱相互作用中,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要发挥作用还需要希格斯玻色子的配合。

理论上,希格斯玻色子将为杨-米理论中传递弱相互作用的粒子赋予质量,使得弱力成为短程力,符合实验的结果。

这种质量赋予是怎样进行的呢?真空中希格斯玻色子的场可以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状态,理论上叫做凝聚态,打个比方就像稀糖浆或者蜜糖这样的状态。

当别的粒子经过这个“稀糖”时,也就是经过希格斯玻色子场的这个凝聚态时,就获得了质量。

(实际上,每种玻色子总和一定的场相对应。

)总而言之,希格斯玻色子本身有3个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是它是标准模型中的最后一个待发现的粒子;二是它给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中传递弱相互作用的粒子赋予了质量;此外呢,实际上,希格斯玻色子给几乎所有的基本粒子以质量,除了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光子和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胶子。

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重要学术与现实意义迄今为止,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就是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另一个就是与希格斯玻色子有关的对称性破缺的理论。

杨振宁-米尔斯理论在理论上是相当完美的,它能给我们很多确定的预言,而且很多都被相当精密的实验所证实。

与之相比,希格斯玻色子相关的理论虽然在定性上非常重要,但是在定量上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

高能粒子物理实验结果解读

高能粒子物理实验结果解读

高能粒子物理实验结果解读近年来,高能粒子物理实验在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宇宙中最微小的组成部分,科学家们可以揭示物质的本质以及宇宙的起源。

本文将通过解读几个重要的高能粒子物理实验结果,带您一窥科学界的最新进展。

实验一: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在2012年7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宣布成功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

这项发现对于揭示基本粒子和宇宙起源非常重要。

希格斯玻色子是标准模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粒子,它被认为是给予其他粒子质量的“赋予者”。

通过LHC对撞产生的高能粒子,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了类似希格斯玻色子的能量波峰,从而确定了其存在。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对粒子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验证了标准模型对于基本粒子的理论预言,并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宇宙的细节提供了重要线索。

实验二:暗物质的探索暗物质是一种组成宇宙大部分质量的物质,但其与我们日常接触的物质相互作用非常微弱,因此无法直接探测到。

为了揭示暗物质的性质,多个实验都在进行中。

一项名为“XENON1T”的实验在2017年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观测。

该实验利用了一个巨大的液体氙探测器,旨在捕获暗物质粒子与氙原子发生相互作用的瞬间。

虽然该实验并未直接观测到暗物质粒子,但它对暗物质存在的理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限制。

此外,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暗物质粒子探测”(Dark Energy Survey,DES)是另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

该项目使用了一台高灵敏度的相机,通过对数百万个遥远星系的观测,追踪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分布和演化。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确定暗物质的性质以及其对宇宙结构形成的影响。

实验三:中微子振荡的观测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微小的基本粒子,没有电荷且质量极小。

然而,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成功观测到了中微子的奇特行为——中微子振荡。

“超级神冈中微子实验”(Super-Kamiokande)是其中一项里程碑式的实验。

粒子物理学中发现的新粒子和现象

粒子物理学中发现的新粒子和现象

粒子物理学中发现的新粒子和现象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通过高能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的发展,不断发现新粒子和现象,为我们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奥秘。

本文将重点介绍粒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新粒子和现象。

1. 强子色荷局域对称性(QCD局域对称性破缺)强子色荷局域对称性是描述强子相互作用的理论。

然而,科学家们发现,在高能量下,强子的色荷并不是自由的,而是处于束缚态。

这意味着在低能量下,强子色荷局域对称性被破坏了。

2. 发现轻子(例如电子、中微子)的三种代在粒子物理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轻子(例如电子、中微子)存在三种代。

每个代里都有一个带有相同电荷量的粒子,但质量和其他性质略有不同。

轻子的三种代启发了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基本粒子的代对称性和质量生成机制。

3. 发现强子(例如质子、中子)的组成粒子在粒子物理学中,强子是由夸克(u、d、s)和胶子组成的。

然而,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强子内部可能存在更小的组成粒子,称为夸克。

这一发现推动了强子结构的研究,揭示了强子内部的复杂性。

4. 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家们通过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在2012年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验证了粒子质量的生成机制,并为粒子物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5. 引力子的缺失在标准模型中,并没有引力粒子(引力子)的描述。

尽管引力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力量,但粒子物理学领域尚未找到引力粒子的证据。

这一现象已经激发了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试图将引力纳入到标准模型中,并解释引力的本质。

6. 发现暗物质和暗能量粒子物理学的研究还揭示了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暗物质是一种无法直接观测的物质,通过引力影响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

暗能量是一种未知的能量形式,被认为是导致宇宙膨胀加速的原因。

总之,在粒子物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新的粒子和现象,丰富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引力子与希格斯玻色子

引力子与希格斯玻色子

引力子与希格斯玻色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引力子与希格斯玻色子是我们宇宙中两种极其重要的基本粒子。

引力子是传递引力的粒子,而希格斯玻色子则是赋予其他基本粒子质量的粒子。

它们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引力子和希格斯玻色子的特性、发现历程以及对宇宙的影响。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引力子和希格斯玻色子的特性。

引力子是一种没有质量的自旋为2的基本粒子,它是传递引力的介质,负责将物质之间的引力传递出去。

引力子在量子场论中被描述为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基本概念。

而希格斯玻色子,则是一种质量很大的基本粒子,是“标准模型”中的最后一种基本粒子。

它是赋予其他基本粒子质量的关键,没有希格斯玻色子,夸克和电子等基本粒子将没有质量,也就无法形成物质世界。

引力子和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过程也颇具传奇色彩。

引力子的存在最早是由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通过研究引力波的传播方式,确认引力子的存在。

而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则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直到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室宣布成功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这标志着“标准模型”完整的建立了起来。

引力子和希格斯玻色子对宇宙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引力子作为传递引力的粒子,是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没有引力子,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就无法形成,也就无法维持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行轨道。

而希格斯玻色子则是使物质具有质量的关键,它的存在使得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引力子和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中所有事物运行的基础,没有它们,整个宇宙的秩序将会崩溃。

第二篇示例:引力子和希格斯玻色子都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粒子,它们分别负责万有引力和质量赋予的机制。

在现代物理学领域,这两种粒子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我们理解宇宙、揭示物质本质以及推动科技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寻找“上帝粒子”意义何在

寻找“上帝粒子”意义何在

银“上帝粒子”的提出者希格斯2012.08发明与创新48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寻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过程中发现一种新粒子,其特性与科学家们探寻多年的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

此前一天,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也宣布,该实验室最新数据“强烈表明”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有报道称,如果最终能够证实上帝粒子的存在,并摸清它的特性,将是人类探索宇宙秘密的里程碑性事件。

霍金表示,希格斯应该就此理论获得诺贝尔奖,“我曾经打赌说不会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现在看来我输了100美元。

”那么,到底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寻找它的意义何在?物理科学已经证实,自然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归结为4种,即:引力、电磁力、维持原子核的强作用力和产生放射性衰变的弱作用力。

各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相应的媒介粒子实现的,如电磁力是通过交换光子、弱作用力是通过交换W 和Z 中间玻色子、强作用力是通过交换胶子、而引力是通过交换引力子。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发现电磁力和弱作用力可以统一为一种“电弱”作用力,“电弱统一理论”由1983年在欧洲核子中心发现了W 和Z 中间玻色子(两位欧洲核子中心的教授由此获得1984年诺贝尔物理奖)而得到确立,构成以下所述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理论的一部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粒子物理学经历了一个困惑时期,那时实验上发现的像质子、中子那样的粒子越来越多,达数百种。

当时科学界开始重新对粒子和力及其之间规律性等进行分析,提出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理论,这与中学化学课常用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有点类似。

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该理论经受住了各种实验的检验,其预言的几乎所有粒子都在实验中被发现,但科学家仍需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粒子具有不同的质量,即物质质量来源的问题。

1964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家希格斯提出一种理论假设,后来被人们称为“希格斯机制”。

他认为,物质质量来源于一种粒子(后被学术界称为“希格斯粒子”),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称之为“指挥着宇宙交响曲”的“上帝粒子”。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给粒子物理带来了什么突破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给粒子物理带来了什么突破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给粒子物理带来了什么突破引言: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自从该机器于2008年开始运行以来,它已经给粒子物理学带来了许多突破性的发现和进展。

本文将探讨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对粒子物理学的突破,并讨论其对我们对宇宙和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1. 揭示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在2012年,CERN宣布在LHC上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这是一个理论上已经被预测了几十年的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意味着我们可以解释质量形成的机制,为我们构建更加完整的标准模型提供了基础。

这一发现让我们对粒子物理和宇宙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2. 支持了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是对粒子物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其中包含了描述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数学描述。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通过实验证实了标准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对于物质构成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认识。

这一成果使得粒子物理学迈向了更加成熟和可靠的阶段。

3. 探索了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是目前宇宙学中最大的谜之一。

它们对于宇宙的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通过模拟高能碰撞事件,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有利工具。

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观测到暗物质和暗能量,但LHC的实验数据提供了关于它们性质的重要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质。

4. 探寻新物理现象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够在高能量的条件下重现宇宙诞生初期的环境,这使得科学家们有机会探索新的物理现象。

例如,LHC的实验结果支持了超对称理论(supersymmetry)的存在。

超对称理论可以解释标准模型中一些问题,如层次性问题和暗物质的存在,因此其发现将对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产生重大影响。

5. 增强了科学合作和技术创新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作为一个国际合作项目,集结了来自全球数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和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帝粒子的发现在物理学上的重要意义
摘要: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牵动着广大科学家的心,作为标准粒子模型的最后一个被发现的粒子,对重新构建新的粒子场模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的发现不仅证明了标准粒子模型的正确性,也对整个物理世界产生了巨大冲击。

1964年,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W.Higgs)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粒子场假说,预言一种没有质量、能够吸附其它粒子进而产生质量的玻色子的存在,属于按【0,1,......】整数自旋的基本粒子,亦如光子、氢原子等。

它自旋的方程和波函数区别于其它粒子,能量状态只能取不连续的量子态,但允许多个玻色子占有同一种状态。

希格斯认为,这种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粒子形成质量的基础,其它粒子在这种粒子形成的场中游弋并产生惯性,进而形成质量,构筑大千世界。

希格斯这一假说惹业界掀起轩然大波,宇宙学权威斯蒂芬.霍金以100美元押注,向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戈登凯恩打赌“上帝粒子”不存在。

一时间,科学家们莫衷于是众说纷纭------ 因为该假说若得以圆证,将颠覆已成定论的粒子场理论,改变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方式,对重新认识宇宙起源具有划时代意义。

发现它还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的粒子没有质量,反之亦然。

又因它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对重新构建新的粒子场模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若它一旦被“证伪”,希格斯构建的粒子场新标准模型的大厦将倾,而因它在意义上极其重要又实在难找,因此人们又称它为“上帝粒子”。

2012年7月2日,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宣布,该实验室最新数据“强烈表明”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不过这些数据只是接近证明它的存在。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3年3月14日,物理学家宣称,2012年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发现的一种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这种长期寻找的神秘粒子将解释其它粒子如何获得质量。

当然,希格斯玻色子发现意义不仅仅在于霍金输了一百块钱,还有其对整个物理世界产生的巨大冲击。

1.质量的起源之谜
科学家此前认为质量的起源之谜与希格斯玻色子有关,弥漫在宇宙中的希格斯场是假定中的量子场,基本粒子与希格斯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时获得了质量。

LHC对撞机ATLAS探测器试验物理学家吉马良斯达科斯塔认为如果没有这个机制,那么一切事物都是无质量的。

希格斯玻色子的确认也证明了希格斯机制的正确性。

2.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
标准模型在粒子物理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根据其预言的粒子均已被发现,唯独希格斯玻色子还未被发现。

ATLAS探测器研究员乔纳斯斯特兰德贝格认为LHC的发现结果将得到确认,我们现有的粒子物理理论是正确的。

到目前为止,希格斯玻色子似乎与标准模型的预言相匹配,但是即便是标准模型,依然被认为是不完整的,比如其“遗漏”的暗物质这个重要的角色,而宇宙中暗物质占据了近98%,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星系团等天体仅仅是极小一块可见的物质。

3.电弱作用力的证明实验前进了一大步
弱相互作用与电磁作用合并成电弱相互作用,两种作用力也被统一为电弱作用力,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有助于解释宇宙中的“根本力量”。

在此之前,科学家通过欧核中心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SPS)发现了W和Z玻色子,证实电弱相互作用的存在。

如果引入希格斯场,那么两种玻色子就可以混合在希格斯场中而获得了质量。

这就解释了W和Z玻色子为什么
会有质量的疑问,此外还统一了电磁和弱相互作用,因此希格斯场将这两股主要的基本力“联合”了起来。

4.揭开宇宙中超对称之谜
费米子与玻色子之间的对称性一直以来是物理学家们研究对象,而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也对超对称理论产生了影响。

超对称理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帮助统一其他自然力量,甚至还可以接纳暗物质粒子。

但是,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任何迹象可暗示超对称粒子存在。

5.验证大型强子对撞机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其造价达到100亿美元,隶属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此之前,它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寻找希格斯玻色子。

科学家认为粒子加速器有助于我们在量子水平上认为质量的来源,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们已经工作了数十年,同时也验证了科学家彼得·希格斯等在1964年首次提出的希格斯机制的正确。

6.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意味着宇宙末日吗?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打开了新的计算方法,有研究人员称宇宙将在数十亿年后面临一场大灾难。

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是时空计算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伊利诺伊州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理论物理学家约瑟夫·莱肯认为根据这计算结果,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十亿年后宇宙将面临一场大灾难。

这可能是我们所处的宇宙本质上就是不稳定的。

但事情好像还没有那么简单,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14年11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就在最近,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深度分析了欧核中心现有的科学数据后,用一篇论文来砸场子了。

他们在《物理学评论d辑》上发表分析称,没错,希格斯玻色子确实可以解释这些数据,但这并不意味着希格斯玻色子是唯一的解释。

“从其他粒子中,我们同样能得到这些数据。

”该研究团队成员之一、来自丹麦南丹麦大学的粒子物理学家马斯·弗兰森说。

“我们认为,它可能是一种叫‘技希格斯(techni-higgs)粒子’的东西。

”它们名字相似,在试验中也很容易被混淆,但它们确确实实是完全不同的粒子。

因为,它们分别站在解释宇宙诞生理论的不同阵营。

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是标准模型提出的预言。

标准模型是一套描述强力、弱力和电磁力这三种基本力及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理论。

不过,该模型无法解释宇宙中大量存在的暗物质。

至于技希格斯粒子,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它不是一个基本粒子,实际上,它由‘技夸克(techni-quarks)’组成,我们认为技夸克才是基本粒子。

技夸克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粒子,比如技希格斯粒子;而其他的结合形式,可能就形成了暗物质。

因此,我们希望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发现其他一些由技夸克组成的粒子。

”如果技夸克存在,就肯定有一种使技夸克结合的力,而这种力,不属于已知的自然界四种基本力中任何一种(这四种力是重力、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

因此,一定还有一种尚待发现的力,科学家称其为“技彩力”(technicolorforce)。

这样一来,欧核中心宣称发现的新粒子,可能是标准模型中一直有待捕捉的希格斯玻色子;但还有可能是由两个技夸克结合而成的技希格斯粒子。

马斯·弗兰森相信,如有更丰富的数据,科学家可以确认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粒子。

若欧核中心启用能量更为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原则上他们甚至可以直接观察到技夸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