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强子对撞机疑发现上帝粒子(图)

合集下载

欧核中心称新发现粒子与“上帝粒子”高度吻合——希格斯玻色子最新证据被认为是30年来最伟大科学发现之

欧核中心称新发现粒子与“上帝粒子”高度吻合——希格斯玻色子最新证据被认为是30年来最伟大科学发现之
物的 11 , 为肿 瘤病人 带来福音 。 /0 将
致, 质量范围大约在 15 16 e 2 —2 G V之 间, C R 但 E N表
北京 时 间 4 日下午 , 大型 强子 对撞机 ( H 的 实验 L C)
示也 需要 更 多数 据 来进 行佐 证 。
装 置之 一 、 MS 紧凑 缪子 线 圈) 目发 言人 乔 ・ C ( 项 因坎 迪
得・ 希格斯本人也 出席 了当天的成果发表会 , 并在公布
“ 5西格玛 ” 定性 水平 时一度 眼含热 泪 。C R 确 E N的 陈述
结束 后 , 擦 干 泪 水 说 道 :我 想祝 贺每 个 与 这 项 成 就 他 ”
相 关 的 人 。 能 够在 有 生之 年 见 证 这 一切 真 是 难 以 置
更 多的数 据 。
乔・ 因坎 迪拉 也 表 示 : 能 以 5西格 玛 的 确 定性 水 “
7月 4 日, 瑞 士梅 兰 , 国科 学家彼 得 ・ 在 英 希格 斯 在
欧洲核 子研 究 中心 出席发 布 寻找 “ 帝粒 子 ” 上 希格 斯 玻
色子最新 进程 的研讨 会 。
平 , 现质 量 范 围在 15 e 发 2 G V左 右的新 粒 子十 分激 动人

科 技 信 息
在希格 斯 玻 色子 构 成的“ 海洋” 中游 弋 , 受其作 用而产 生
既存 在 于玻 色子 中又存在 于 费米子 中 , 因此 , 助 于科 有 学 家们 更好 地理 解物质及 其 组成 。 目前 , 学家们还 没有 为该 三体 束缚 态命 名 。该研 科
究 的领 导 者、堪 萨斯 州立 大 学物理 系的布瑞特 ・ 瑟瑞 伊
表 示 :新 束缚 态非常特 殊 , “ 因为即使 其相 互作 用 对束缚

大型强子对撞机 材料物理

大型强子对撞机 材料物理

研究所和瑞士、法国周围地区的鸟瞰图
演示图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如何工作的?
氢的电子在磁场作用下被剥离 而得到一个质子,被送到直线 加 速 器 加 速 到 50MeV , 再 通 过 束流传输线注入同步加速器, 质子束引出后,又注入到同步 加 速 , 并 加 速 到 26GeV 的 能 量 。 这时,质子接近光速c。最后, 从两个位置引出,通过两条束 流 传 输 到 LHC 的 两 个 环 中 , 注 入,加速和对撞。当加速到 7TeV时,质子束的速度已经达 到0.99999999c。
在研究暗物质的过程中,另一个未知的物理现象也进入人们的 视野,那就是暗能量。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共性是既不发光也不吸收 光。而且暗能量是引力相斥的,并且在宇宙中几乎均匀地分布。
大型强子对撞机,极有可能填写人类对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空 白的记录。
什么是暗物质?
暗物质(Dark Matter)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 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 暗物质的密度非常小,但数量庞大,因此它的总质量很大,它们代表了宇 宙中26%的物质含量,其中人类可见的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4%左右。暗 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它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 明显地感受到。
2010年11月17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大型强子对 撞机,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氢原子,这被视为人类研究反物质过程中 的一次重大突破。
宇宙大爆炸的谜团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约在150 亿年前,宇宙所有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个奇点上,并有着极高 的温度,于是发生了巨大的爆炸。而在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断 向外膨胀,而最终形成我们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机制这样解释质量的起源:在宇宙中弥散着一种场, 叫希格斯场。最初,宇宙在非常高的温度下,所有的基本粒子 都是没有质量的。随着温度的降低,他们开始与希格斯场发生 作用,从中吸收能量,从而拥有了质量。因为作用程度不同, 所以不同粒子的质量也不同。

上帝粒子或发现将颠覆现有物理学体系(图)

上帝粒子或发现将颠覆现有物理学体系(图)

上帝粒子或发现将颠覆现有物理学体系(图)CMS实验的巨大探测器,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找到希格斯-玻色子的主要设备之一。

CMS实验的模拟粒子对撞项目或许可以表明超对称性理论的成立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物理学家近日声称,他们已经在实验中发现了传说中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踪迹。

物理学家认为,这一重大发现很有可能会颠覆当前物理学家的看法。

如果这一在物理学博客中所盛传的说法如实的话,那么近二十年来物理学最重要的时刻即将在几天后来临。

科学家苦苦寻找了多年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证据有可能在7月4日被正式宣布,这一发现将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拼图放上最关键的一块,数以千计的科学家为这一辉煌的成就奉献了自己几十年的光阴。

随着这一辉煌时刻的来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希格斯-玻色子现在看起来好像有点太过于平凡了,似乎配不上它“上帝粒子”的称号。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物理学家已经做好了准备向世界展现他们捕捉希格斯-玻色子的最新进展。

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奇特的粒子,它存在于空间的任何一点,和其他所有的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并且将自己的质量赋予它们。

但是很多物理学家已经做好了失望的准备。

因为科学家们已经对这个粒子的到来翘首渴望了太久,他们以为当他们最终找到这种粒子的时候,它可以表现出一些意料之外的特性,即使是一些反常甚至不守规矩的性质。

一个完美展现其特性的希格斯-玻色子并没有给兴奋的物理学家太多想象空间,包括那些理论学者所预想会出现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的一些情况。

当前的现状已经开始让一些物理学家感到担忧了,如果接下来的几年还没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研究成果出现的话,那这个领域的研究就会陷入危机了。

从20世纪中期开始,粒子物理学家建立了一套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理论,这一套理论对所有的宇宙中的亚原子粒子都适用。

但是这一套理论还远远称不上完美,它还有着相当的缺陷。

比如在之前,理论中的数字都没得到试验的检验。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80国科学家联手解开宇宙大爆炸之谜工程总投资:100亿美元工程期限:1994年——2025年这是晨光中的“创新球”系统。

这个木质球体结构最初是为瑞士展览会Expo'02建造,直径40米,高27米。

2008年9月10日上午9时36分左右(北京时间15时36分),被称为世界规模最庞大的科学工程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在位于瑞士-法国边界的对撞机控制室正式启动。

随着第一束质子束被注入,安装在地下100米深的27公里长环形隧道内的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开始运行。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一个国际合作的计划,最初构想从1980年首度出现,1994年开始设计建造。

它由欧洲20个国家联手发起,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了建设,总投资达60亿至100亿美元。

作为观察国的中国参与了4个大试验的设备建造,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人员参加了部分实验。

中国科学家可以平等地享用对撞试验产生的100%的数据。

1999年以来,中国组(中科院高能所和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家)承担起LHC上两个最关键的实验探测装置之一CMS端部和桶部部分u探测器阴极室和阻性板室的研制任务,目前中国组已圆满完成该任务的研究、制造、测试、安装任务,并投入到LHC试验中。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它建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区地下100米深处的环形隧道中,隧道全长26.659公里。

隧道本身直径三米,位于同一平面上,并贯穿瑞士与法国边境,主要的部份大半位于法国,走完全程要花4个多小时。

你可以将百慕大、摩纳哥和4个梵蒂冈塞进它所占的区域内。

隧道内将维持在-271℃的极低温。

这一温度将会出现超导现象,使得粒子在管道中几乎不受任何阻力,以至接近光速。

“上帝粒子”是“撞”出来的吗

“上帝粒子”是“撞”出来的吗

龙源期刊网
“上帝粒子”是“撞”出来的吗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18年第36期
“上帝粒子”因2013年的諾贝尔物理学奖而被世人所知。

来自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数据显示,行踪神秘的上帝粒子可能已经被找到了。

那么,什么是上帝粒子?它是被对撞机碰巧“撞”出来的吗?
古希腊人把不可分的最小物质单元叫作原子,19世纪初,道尔顿等人认为化学反应中不
可分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但不少物理学家执着地认为,原子并非不可再分,它还有内部结构。

后来经过数位物理学家的努力,人们认识了更多的基本粒子,并逐渐形成了“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

但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界:基本粒子的质量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粒子的静止质量会大小不一?
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想了个办法——假设宇宙中有一个无处不在的场,那么基本粒子可以通过与场的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产生希格斯玻色子。

基本粒子与该场之间的作用强度不同,所获得的质量也就不同。

这种场像上帝一样无处不在,故而希格斯玻色子被物理学家戏称为“上帝粒子”,它是赋予大部分基本粒子质量的根源。

根据最初的猜想,只要能量足够高,就有希望观测到上帝粒子。

于是从1964年希格斯粒子提出以来,人们花了近50年的时间,终于利用强大的粒子对撞机发现了上帝粒子的踪迹。

可见捕捉到上帝粒子的踪迹并非巧合,而是在科学猜想的指导下,人类不断探寻的结果。

上帝粒子higgs玻色子来了

上帝粒子higgs玻色子来了

上帝粒子,higgs玻色子来了上帝粒子被发现的相关照片在瑞士和法国边界的繁华小城的地下“捉”到神秘粒子。

疑似上帝粒子被发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7月4日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均发现一种新的粒子,具有和科学家们多年以来一直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的特性。

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证明存在的基本粒子,由于它难以寻觅又极为重要,因此也被称为“上帝粒子”。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疑似上帝粒子被发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地上部分。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疑似上帝粒子被发现:大型强子对撞机,宛如科幻世界。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疑似上帝粒子被发现。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CMS实验的巨大探测器,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找到希格斯-玻色子的主要设备之一。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探测器中显示的粒子对撞后形成新粒子的运动轨迹图片,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2011年12月13日发布。

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学标准模型当中最后一个待发现的粒子。

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宣布,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有吻合之处。

一般认为,大约要到今年年底,才有可能确认它是否真是希格斯玻色子。

标准模型是我们当前人类对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物理理论。

它告诉我们自然界4种力中的3个电磁力、强力和弱力是如何发挥和实现作用的。

标准模型的理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中,杨-米理论是发挥作用的,但在弱相互作用中,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要发挥作用还需要希格斯玻色子的配合。

理论上,希格斯玻色子将为杨-米理论中传递弱相互作用的粒子赋予质量,使得弱力成为短程力,符合实验的结果。

这种质量赋予是怎样进行的呢?真空中希格斯玻色子的场可以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状态,理论上叫做凝聚态,打个比方就像稀糖浆或者蜜糖这样的状态。

霍金认输:“上帝粒子”存在

霍金认输:“上帝粒子”存在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哈尔滨市普通住宅电梯收费指导价格备注:1.基本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基本物业定价成本(包括基础服务成本和级差服务成本)+利润(政府指导价标准幅度6%—12%)+法定税金2.法定税金=基本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税率二、哈尔滨最新物业费收取标准政策和法律依据哈尔滨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维护业主、物业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物业管理条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哈尔滨市物业管理条例》、《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探索“上帝粒子”之迷由五种不同亚原子粒子组合

探索“上帝粒子”之迷由五种不同亚原子粒子组合
( 泡 网软 件 频 道 ) 泡
: 量一下 ,大 的留下 ,/ i 放 生 。题意 是想讨 论人 丈 J3 , f
^ №

的关系,用抓大放 , 方法保证鱼类种群的繁衍 。但事 J 勺
捕猎选择”的很多理论都停留在假说的层面上 。 近 ,经过 科学家 的不懈 努 力 ,这 个领 域取 得了 不少 突破 口是 捕鱼业 ,科学 家们 完善 了利用 商业捕 鱼的 行进化研 究的 方法 。来 自加 拿大 多伦 多大学的 文图
学 研究显 示 ,所 谓的 “ 上帝粒 子 ”实际上 很有可 能
I 截然不同的亚原子 粒子 ( u ao cp rce) 合 , sb tmi at l 组 i
: 前的五 十多年 中 ,科 学家们 对于 该课题 的研 究一 之

取得任何突 破性进 展 。 自美 国费米 国家加 速器 实验室 (h emi t n l teF r i a Na o
; ,科 学 家 提 示 可 以 适 当 “ 小 放 大 ” 。 此 抓
( 新京报》 )
… … ~ ~ …
~ 一 一

( 9 = )
; ~ ~一
; ~ ~一 l
位以及对H ML 更佳的支持 ,是此次O ea T 5 p r升级亮点所在 。
被 称之 为 “ 地球上最快 的浏 览器 ” ,O ea p r速度的表现 毋唐置疑 。新 版除了提速之 外 ,0 ea 赶器进一步强化 了 p r浏 对t ML 的大 力支持 ,并提供 了更 多快速和 有效的网络搜 t T 5 索功能 ,用户 可随 意调用 自己喜欢 的搜索 引擎 。 “ 通过将
●_ -
●■
i 对 2 种鱼 的 分析 发 现 ,通 常 的抓 大 放 小 的 “ 过 5 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强子对撞机疑发现上帝粒子(图)
这是一幅计算机模拟图,显示如果出现一次希格斯事件时,粒子将出现的轨迹模式
这幅图显示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紧凑型μ子螺旋型磁谱仪(CMS)仪器的数据是如何证实或排除希格斯粒
子在不同能级水平上的存在的。

紧凑型μ子螺旋型磁谱仪(CMS)仪器结构示意图,长21米,宽15米,高15米
ATLAS探测设备示意图,长46米,宽25米,高25米,确实是一台超级庞然大物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27日消息,希格斯-波色子通常又被称为“上帝粒子”,它被认为是万物的“质量之源”,同时也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

物理学界长期以来试图寻找它踪迹的努力皆以失败告终,因此这种行踪诡秘的神秘粒子一直让科学家们为之疯狂。

不过现在,来自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数据显示,这种一直以来毫无踪迹的“上帝粒子”可能已经被找到了。

当然在此之前一直就有这种说法,说美国芝加哥附近的费米加速器已经找到了希格斯-波色子,尽管这种说法一度平息下去,但是最近几个月又一次出现起伏,甚嚣尘上。

而这一次的消息则要靠谱的多:欧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两台希格斯粒子探测仪器在该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中同时记录到了疑似信号。

尽管谨慎地说,这一信
号目前还未能清晰到足以判定此项发现,但是这至少意味着这台耗资超过100亿美元,号称是这颗星球上最庞大复杂,同时也是最昂贵的科学仪器,毕竟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LHC项目ATLAS探测设备设计小组发言人法波拉·托内利(Fabiola Tonelli)告诉英国《卫报》记者说:“我们现在还不能下任何断言,但是毫无疑问的,这非常有趣。

”而令人振奋的是,另一台探测设备:紧凑型μ子螺旋型磁谱仪(Compact Muon Solenoid,CMS)小组也同样报告了探测到疑似信号结果。

这两个小组各自独立地于周五在法国召开的欧洲物理学会议上报告了自己的结果,这一会议是物理学界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学交流平台之一。

ATLAS和CMS小组一直以来都在埋头于LHC对撞设备产生的数以亿万计的数据点阵中,苦苦寻找可能显示希格斯-波色子曾短暂存在的统计学信号。

根据此次的最新分析结果,物理学标准模预言的希格斯-波色子类型可能将在大约1400亿电子伏,即140 GeV的能级上出现。

考虑到统计学上的严谨性,此次的数据结果还无法支持一项确定的科学发现报告。

不过无论如何,两台设备得到这样非常类似的疑似信号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来自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粒子物理学家唐纳德·林肯(Donald Lincoln)同时也是CMS 小组成员,他说:“如果你现在去询问任何一位有名望的物理学家,他们也不能告诉你任何更多的消息,他们只会说这非常非常有趣,而我能告诉你的,就是:这确实非常非常有趣。


但是很显然还有很多科学家对此并不信服。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托马索·多里格(Tommaso Dorigo)教授也是CMS小组成员,同时还担任美国费米实验室CDF小组成员。

他说他“没有看到任何和希格斯-波色子有关的疑似信号”。

几乎和前面所述的相反,他认为此次LHC所使用的能级恰恰给出了理论预言的希格斯粒子最不可能出现的能级。

不过大多数物理学家都同意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有关这种神秘粒子究竟是否存在这一终极问题,物理学家们不久之后应当就能给出一个相当明确的答案。

如林肯就说:“我讨厌进行具体的预测,但是很显然,考虑到目前的表现和进度,我想希格斯粒子被证实或者被排除的时间应该就会发生在最近几个月或几年内。


寻找希格斯-波色子
寻找希格斯-波色子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事实上这也是当初全世界合力建造这台超大型科学设备的主要初衷。

LHC设备位于法国-瑞士边境,它拥有一个长达27公里的地下环形隧道。

在这个隧道中,粒子会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并迎面对撞。

撞击的结果会由安装在隧道各处的各种专用探测器捕捉并进行数据分析。

这种极高能对撞会产生一些极其罕见的物质,但是它们会瞬间衰变成较为常见的亚原子粒子,但是根据仪器记录到的数据,对这些粒子的分布情况,运动方向和速度等数据进行分
析,物理学家们能够揭开一系列困扰人类的最基本问题,如宇宙诞生时的状况,暗物质的本质,以及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它维度。

而希格斯-波色子和它附带的希格斯场,则是所有这些困扰人类的“终极问题”中的一个。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就和其他科学家合作,预言了这种神秘粒子的存在,这种粒子被视为是自然界粒子质量的来源。

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一直知道有一些组成物质的粒子具有质量,如夸克和轻子,但是也有一些粒子却没有质量,如光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两者的不同?
针对这个问题,希格斯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场,即希格斯场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存在一种类似磁场的“希格斯场”,它对不同粒子施加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质量为零和质量非零的不同粒子。

在粒子物理学中,场这一概念常常会和携带力的粒子相关联,并被归入“波色子”的范畴。

而和希格斯场相互作用的粒子则被称为希格斯-波色子。

诺贝尔奖获得者莱恩·林德曼(Leon Lederman)为这种粒子取了一个雅号叫“上帝粒子”。

这是因为这种粒子在我们对于宇宙的理解中起着核心却微妙的作用。

不过希格斯本人和其他很多物理学家痛恨这个名字,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名字可能会误导或激怒某些人群。

如果希格斯-波色子终于被找到,并且并证明其行为方式符合标准模型的预言,那么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证明我们长久以来对于宇宙结构的理解是正确的。

但如果希格斯-波色子最终无法找到,或者即使找到,但是其行为不符合标准模型预言,那样的话将更加令人兴奋,因为那样就意味着物理学家们重新面临一个机会,回到一张白纸跟前,重新构思他们有关宇宙最根本运行模式的想法。

就现在而言,要预言这样的推倒重来究竟会对科学界或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何种影响还为时过早。

但是就在大约100年前,我们的社会便经历过这样的一次颠覆性科学思维革命。

当时量子理论和相对论被提出来用以解释一些观察到的,用19世纪的经典物理学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的新现象。

正是那次的科学革命,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带来了从原子弹和核电站,从微波炉到激光器的各种发明。

所以说,在现在这个阶段,谁能预言后标准模型时代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呢?
有一点需要指出,那就是发现希格斯-波色子的过程可不像是发现新大陆那样是一瞬间的狂喜,而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海量的数据需要分析,无数的统计学结果需要过滤,以便找出潜在隐藏的信号。

林肯形象的解说:“这就像是在一个大雾天行走于人群之中,然后你睁大眼睛,等待你在人海中认出你要找的那个人的脸的那一刻。

”这可能就是21世纪物理学新发现的普遍模式:首先你会注意到一些蛛丝马迹,暗示前方将出现一种有趣的新现象,于是你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确认自己的发现,最后才是恍然大悟,意识到所有这一切的时候。

所以,对于这一似乎预示着曙光的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晨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