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粒子对撞机曝光:迄今世界最大
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重新启动

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重新启动
卜灵
【期刊名称】《国外核新闻》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日内瓦论坛报》 1995年11月4—5日报道】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对撞机)Lep 2,在本周结束了一次“维生素治疗”后重新启动。
Lep 2将一直
运行至21世纪初。
Lep建在日内瓦和法国交界的地下,其圆周长27公里。
1989
年以来这台加速器一直用于发射对撞粒子和分析对撞产生的子产品。
能量为96吉电子伏(96 GeV)在Lep的粒子对撞并不能发现黑格斯粒子。
能量比Lep高出两倍多的Lep 2即将重新进行这一研究。
Lep 2与Lep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超导性更好。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卜灵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572.214
【相关文献】
1.超级粒子加速器世界上能量最高的质子反质子对撞机 [J], 保山
2.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再创纪录 [J], ;
3.世界上最大粒子加速器探秘 [J], 徐娜
4.西门子助力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 [J],
5.世界上最大的鱼世界上最小的鱼 [J], 张建江;苏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型强子对撞机”撞开发现之门

镜
每
。
一
步都 很 艰 难
、
,
需要
多名
量 记录 保 持 者
l
,
是 美 国 费米 国 家加
r m
它 将赋 予我 们 前所 未有的 能 力
科学家
,
工
程 师 和 研 究生 通 力合
。
速 器 实验 室 ( F e
c e
e r a
i
Na t i
t
o r
o n a
]
Ac
探 究 发 生 在 迄 今 为止 距 离最 短
这 个地 下 圆环 修 建 在 日 内瓦 近 郊
束流 到 适 合 快 速 采集 数 据
难控 制 的较 强 柬流
。
但 更
含 能量 的 7 0 0 0 倍 ( 参 照 爱 因 斯 坦 质
=
的 乡村
。
你可 以把 它看成科 学史
、
调试过程 的
5 0 0 0
m e
)
。
目前 的 最 高 能
上 尺 寸最大
功 能 最 强 的显 微
pa
r
,
科 学 家相 信 这 种 粒
物 理 学 的 黄金 时代
具 有 的总动 能
,
子 给 其 他 粒 子 赋 予 了质 量 ) 和 暗 物 质粒子
超级机器
只 要它 开 始运 行
,
烧 水 的话 足 可 以 冲 出 2 0 0 0 升 咖 啡
就将产 生 出
。
(这 种 粒 子 构 成 了暗 物
这 些 质 lf 会 分 布 在 大 约
的7 倍
而且
,
根据 设 计 参 数
,
,
中国四大加速器

BEPC自1990年建成运行以来,迅速成为在20亿到50亿电 子伏特能量区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对撞机,优异性能为 我国开展高能物理实验创造了条件,取得了一批在国际 高能物理界有影响的重要研究成果。如:τ轻子质量的精 确测量、发现“质子-反质子”质量阈值处新共振态、发 现X新粒子等;同时,BEPC“一机两用”,成为我国众 多学科的同步辐射大型公共实验平台,取得了包括大批 重要蛋白质结构测定在内的重要结果。
谱的研究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或有所突破,为检验和发展强 作用的QCD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核探测技术和快电子学 完成BESIII的研制和调试,研究其未来改进方案;研制大亚 湾实验的探测器与读出电子学,研究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 研发满足高能物理数据处理需要的跨平台SAN高速网络计算 环境,对关键技术进行可行性测试。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由电子注入器、储存环、探测器、 核同步辐射区、计算中心等5个部分组成。正、负电子在 其中的高真空管道内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并在指定的地 点发生对撞,通过北京谱仪记录对撞产生的粒子特征。
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一步认识粒子 的性质,从而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
2、研究目标 (1)基于BEPC的科学研究 开展国际前沿的t-粲物理研究,全面更新权威的《粒子物理 手册》中的有关数据,期望在胶球和混杂态寻找以及轻强子
具有极短寿命的滴线核束,同质异能态核束以及高离化 态重离子束)、束流品质高、准连续运行、能量可调等优 点,并可用作高灵敏、高分辨谱仪。
HIRFL-CSR建成后,与德国GSI、法国GANIL和日本 RIKEN等同属世界级的先进装置。这个大科学工程建成 后,将为中国核物理、强子物理、原子物理和高能量密 度物理的基础研究和重离子辐照材料、生物(重离子治癌) 及空间辐射等应用研究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
超大对撞机,现在该建吗?

超大对撞机,现在该建吗?作者: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6年第11期一场罕见的、针锋相对的辩论在科学界爆发。
辩论焦点是“中国是否应该建造超大对撞机”。
支持方以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中科院院士王贻芳为代表,反对方则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等。
建造超大对撞机是对是错,或许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来证明。
最近,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建超大对撞机在科学界闹得沸沸扬扬,并逐渐演变成公共话题。
前有菲尔兹奖获得者、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表态支持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后有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撰文《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又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称“建大型对撞机正当其时”……一时间,媒体、网友甚至普通民众纷纷站队,各抒己见。
人们兴奋于“亲自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决断”,也“坚信真理越辩越明”,最重要的是“科学界大咖们毫不留情地开撕”是多少年都没见过的场景。
宇宙大爆炸后,物质世界是如何组成的?一系列猜想与理论是否正确?这是对撞机的使命。
然而,这个工程可能花费千亿元,这还不算后期运行的经费,以至于从它的科学意义、目标、科技成果转化等,到与其需要耗费的资财、人力等是否相当,成为辩者的靶点。
这场掺杂了基础科学理论、工程建设等各种因素的辩论还在发酵。
无论工程是否最终实施,辩论双方究竟孰是孰非,或将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来证明。
目前的中国是不是下一代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合适选址?科学界对此尚有争议。
9月4日,杨振宁在《知识分子》发文,反对中国开始建造超大对撞机。
次日,同在《知识分子》,王贻芳刊文回应,反驳杨振宁的反对理由。
此前,丘成桐多次公开表示,支持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提出可以考虑将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作为选址。
8月29日,丘成桐在公众号上再次针对超大对撞机发文,并表示对“杨振宁反对建造超大对撞机”一说存疑。
此举引来杨振宁在《知识分子》上发文。
早在2012年,在“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被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发现的几个月后,王贻芳团队就提出了到本世纪30年代在中国建成对撞机的计划。
什么是大型强子对撞机?

什么是大型强子对撞机?
作者:佚名
来源:《共产党员·理论版(河北)》 2016年第10期
很多人对对撞机最感性的认识来自于《三体》。
在《三体》中,三体人的智能机器“智子”通过使粒子对撞机的实验出现数据随机化,锁死了人类物理进步的可能性。
很多科学家难以在
现有理论体系找到一个自洽的结果,最终在压力下自杀。
而人类的物理知识无法进步,在与三
体人的战争中便不堪一击。
对撞机的原理是通过产生高能量的粒子,对另一个粒子进行轰击,轰击可能产生出新的粒子,也可能会造成两者的相互作用,人们可以了解作用后的粒子状态,并倒推出新粒子的性质。
此外,对撞机还可以使得微观尺度上模拟宇宙大爆炸后的宇宙初期形态,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
起源。
简单地说,通过不断的提升能量和撞击次数,能够发现更多的新粒子或者粒子的新性质,
从而解答我们在物理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此前,最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位于日内瓦附近的侏罗山地下。
大型强子对撞机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任何超对称粒子存在的迹象。
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仍然是LHC的设计局限
造成的。
或许新的粒子中绝大多数的质量都超出了LHC可探测的能标。
如果是后一种,那么,
一台更大、更强的强子对撞机,应该就能够回答我们的困惑。
这也是很多科学家对中国建设新的强子对撞机寄予期待的原因。
(据《南京日报》)。
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

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作者:杨振宁来源:《科学文化评论》2016年第05期8月29日微信公众号《老顾谈几何》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丘成桐:关于中国建设高能对撞机的几点意见并回答媒体的问题》,讲到他(丘)赞成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而我(杨)反对,他难相信。
其中一段如下:这些实验背后的基础理论都用到杨先生的学说。
每一次突破后,我们对杨先生的学问更加佩服!所以说杨先生反对高能物理需要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使人费解!丘教授的理解有误!我绝不反对高能物理继续发展。
我反对的是中国今天开始建造超大对撞机,原因如下:一、建造大对撞机美国有痛苦的经验:1989年美国开始建造当时世界最大对撞机,预算开始预估为30亿美元,后来数次增加,达到80亿美元,引起众多反对声音,以致1992年国会痛苦地终止了此计划,白费了约30亿美元。
这项经验使大家普遍认为造大对撞机是进无底洞。
目前世界最大对撞机是CERN的LHC。
2012年6000位物理学家用此对撞机发现了希格斯(Higgs)粒子,是粒子物理学的大贡献,验证了“标准模型”。
LHC的建造前后用了许多年,建造费加上探测器费等等加起来一共不少于100亿美元。
高能所建议的超大对撞机预算不可能少于200亿美元。
二、高能所倡议在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由许多国家分摊。
可是其中中国的份额必极可观。
今天全世界都惊叹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
可是中国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少于巴西,墨西哥或马来西亚,还有数亿农民与农民工,还有急待解决的环保问题,教育问题,医药健康问题,等等。
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奇大,对解决这些燃眉问题不利,我认为目前不宜考虑。
三、建造超大对撞机必将大大挤压其他基础科学的经费,包括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天文物理,等等。
四、为什么有不少高能物理学家积极赞成建造超大对撞机呢?原因如下:(1)高能物理学是二战后的一个新兴领域,此领域七十年来有了辉煌的成就,验证了“标准模型”,使人类对物质世界中三种基本力量有了深入了解。
强子对撞机启动,是福是祸

青年科学6强子对撞机启动,是福是祸■翟华文王亮亮可望解开宇宙诞生之谜有人担忧可能毁灭世界科学探索走进奇幻世界者之间出现动量传递,进而在电极装置上创建一张定向力网。
仿生移植从医学角度上说,仿生指的是通过机械装置替代人体器官及其他部分或者增强其功能。
仿生移植与安装假肢略有不同,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模仿甚至超过器官原来的功能。
从技术角度上说,仿生是对生物学的一种模仿,以适应外部环境。
比如说模仿海豚皮的船壳、模仿蝙蝠回声定位系统的声纳、雷达以及医学超声成像技术。
能否实现: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应用仿生学技术的例子包括尼龙搭扣和“猫眼”反射镜,医学仿生学的例子包括人造心脏和耳蜗移植。
全球性市政无线网市政无线网络无疑是一个极为前卫的想法———将整个城市变成一个“无线接入区”,最终让无线访问因特网成为一种全球性服务。
能否实现: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城市已经采用了这种技术。
然而,由于不具有足够普遍性,所以尚未成为一种主流。
大西洋隧道大西洋隧道是一条理论上的隧道,它横跨北美洲与欧洲之间的大西洋,让实现大规模运输成为一种可能。
从纽约到伦敦的旅行时间减至1小时之内,货物运输时间和成本也随之大大降低。
能否实现:现在的主要障碍就是成本,建造这样一条大隧道的费用高达12万亿美元。
此外,当前的材料科学也没有发展到能够完成如此庞大项目的程度。
跨大西洋隧道的长度是目前世界最长隧道的5倍,而建造成本可能是后者的3000倍。
移民海洋向海洋移民是一种理论,也是建造永久性人类居住地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的一种实践。
这种居住地可能漂浮在海面之上,或者被置于海底,或者存在于中间位置。
海洋移民的优势在于拓展适于人类居住的区域和增加资源获取的方式。
此外,海洋也可充当太空移民的一个试验场。
能否实现: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实现自给自足,海洋移民的优势必须与海洋本身的特性结合起来。
虽然减少了获得陆地的成本,但建造漂浮的、可以在开放海域“存活”的建筑物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世界上最大粒子加速器探秘

世界上最大粒子加速器探秘
徐娜
【期刊名称】《科学24小时》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 要看肉眼看不到的粒子,我们首先想到的办法是什么?是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或原子力显微镜.没错,要看清肉眼看不清的粒子,就得靠显微镜.但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就得修建庞大的仪器,粒子加速器就是这样一种大型仪器.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名叫大型强子对撞机,简称LHC.这台加速器居然重达5万吨,有27公里长,造价25亿美元,于2008年春天投入使用.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徐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军麦金莱气候实验室——世界上最大的气候气象战研究基地探秘 [J], 牛宝成
2.超级粒子加速器世界上能量最高的质子反质子对撞机 [J], 保山
3.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再创纪录 [J], ;
4.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重新启动 [J], 卜灵
5.探秘世界上最大的巫术市场巫师横行、商品惊悚的“购物天堂” [J], 安镇坤;Dan Sloan(图);Ninara Paul Williams(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粒子对撞机曝光:迄今世界最大
2014-07-24 15:29:55 作者:小路编辑:小路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粒子对撞机。
但据外媒报道,中国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在筹备一个两倍于LHC的环形粒子对撞机。
据了解,LHC的周长有27公里,能够产生14 TeV的对撞能量,这足以让科学家发现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存在。
而根据报道,中国将要修建的对撞机周长达到了52公里,对撞能量高达70 TeV。
按计划,中国的对撞机将在初期阶段只针对电子,且对撞能量仅有能量240 GeV,而后期则逐渐开足马力进行质子对撞。
预计中国的对撞机将在2028年投入使用,耗资30亿美元,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是一个与国外同行携手进行的联合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欧洲已经开始筹备周长100公里,碰撞能量100 TeV的超级粒子对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