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钨矿资源地质特征及典型矿床
中国钨矿床成矿特征探讨

和 联合 国亚太 地 区资源 部联 合在 江 西主办 了钨矿 地
质 讨论 会 ,出版 了 ( ( 钨矿地 质讨 论会 论文集》 1 8 ;94
年 在南 京大 学召 开 了 “ 岗岩地 质和 成矿 关系 国际 花
学 术会 议 ” 出版 了国 际学 术会 议 论 文集 《 岗岩 地 , 花 质 和成 矿关 系》 从而将 我 国华南钨 矿 和与 之有 关 的 , 花 岗岩研 究 的程 度推进 到 了很 高的水 平 ,形成 了 比 较 完整 的花 岗岩 成岩 成矿理 论体 系 ,在 国际上 产生 了重要 影 响。 2 纪 9 从 O世 0年代 至今 , 对于 南岭 钨矿
入 ,如 : 重 点 成矿 区 带 的 区域 构 造 和 成 矿 构 造 文 《 集》 《 岗岩 研 究 思维 与方 法》 1 。对 南 岭 地 区大 、花 【 2 等
2 世纪 8 0 0年 代 , 据“ 层 楼 ” 式 发现 岩 体 型 钨 根 五 模 矿, 完善 了钨矿 成矿 模式 , 为钨 矿床 深度 评价 提 供 了
岭 地 槽 褶皱 系 至 大别 山淮 阳地 槽 褶 皱 系 ;在 内蒙
古一大兴安岭地槽褶皱带、天山地槽褶皱带和扬子
褶皱 带均 有部 分分 布 。 华北 地洼 区 、 在 东北地洼 区和
北 疆地洼 区 也有新 矿床 ( 分布 。 点)
12 钨矿 床 的成矿 时代 .
和碳 酸岩 盐接触 带 形成 的不规 则夕 卡岩带 型 ;矿物
晶岩 型 ; 生代 的钨 矿床 以石英 脉型 为主 。 次为 夕 古 其 卡 岩型 , 也有 少许 伟 晶岩型 产 出; 中生代 以石 英脉 型
往产 生 交代 岩或 角 岩 , 形成 石 英 脉 型 、 岩体 浸 染 型 、
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门寺镇以北12公里处。
该矿床地质特征独特,储量极为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以下内容将从地质条件、矿床类型、成因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条件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处于皖南钨矿区的北部,地处南岭构造地带。
区内主要岩石类型有片麻岩、二长岩、辉长岩、斜长岩等。
矿区所在的石门寺地区地处于毛乌素—华南地区构造线南侧,为南岭造山带的后背地区。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受南岭造山运动影响。
石门寺地区的地壳从古生代到晚新生代都有不同程度的构造变形,形成了地层变形和构造断裂带。
二、矿床类型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属于岩体膜状矿床,形成于二长岩、辉长岩中。
据研究表明,石门寺地区晚侏罗世的二长岩、辉长岩岩浆侵入是石门寺矿床的主要岩浆活动期。
由于该岩体具有较大的前期岩浆捆绑能力,使得之后的岩浆复合作用更加强烈,促进了矿床成因环境的形成,铀钍元素参与了矿床成因的作用。
三、成因特征从矿物成分和矿物赋存状况来看,钨、铜和金等金属元素主要以胁迫照相和固体机械扩散的方式在矿石中富集。
钨矿主要为黑钨矿、白钨矿和黄钨矿等,铜矿主要为赤铜矿和黄铜矿,金矿为天然金。
矿体赋存形态有簇状、层状、管状、节理状等,矿脉主要由脉状、网状和截层状矿脉组成。
成矿流体主要为卤水和热水,成矿温度较高,通常在200℃以上。
四、总结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独特,属于岩体膜状矿床,成因复杂,储量丰富。
该矿床是区域重要的钨多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对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在今后的矿产资源开发中,需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完善开发技术,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是中国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根据已有的数据,我们可以对该矿床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是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的储量情况。
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分析

Coal Mining Technology︱426︱2017年12期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分析邓丽军 余 俊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江西 九江 332100摘要:某省份的钨矿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矿山,钨矿床产地众多、发展规模大、品位较高,矿山发展深受区域断裂带和花岗岩株的影响。
其中,岩浆岩破裂构造是矿山的重要构造。
文章结合甘肃省北山地理位置特点对钨矿床的发展形成规律进行分析,并对甘肃省钨矿床的未来找矿前景展开分析。
关键词: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12-0426-01我国钨矿床最早出现在1908年,钨矿床的发展具有产地多、规模大、品位高、元素复杂的特点。
甘肃省钨矿床矿区位于西贝利亚模块明水-旱山微板块-内雀儿山!狐狸山晚古生代洋盆-狼娃山-白山复背斜西段南翼。
矿带是多金属成矿带,矿产数量众多,矿山开采条件好,具有广阔的找矿发展前景。
1 区域地质情况 区域地质构造是从东西向区域性双尖山-狼娃山压扭性深大断裂,以及派生的北东向扭张性断裂,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
区域范围内的岩浆活动剧烈,岩浆岩发育快速,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分布。
其中,华力西中期是该地区岩浆岩发展规模最大的地区,主要成岩基、岩株状产出。
岩浆岩具有很强的基性、超基性、中性、酸性等特点,局部还有碱性岩出露。
中晚期发展起来的岩浆岩矿性发展良好。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甘肃省北山矿区能够被人们肉眼看到的地层挤压发展强烈,呈现片理状发育,产状比较凌乱,总体走向是60度到80度。
下石炭统白山组下亚组倾向南南东,倾斜角度是65度到85度。
在矿区的南边和北边的大小冲沟中有分布第四系全新统。
北山小白石头钨矿床出露地层为蓟县系平头山组下亚组,结合岩石的特点,岩性段可以具体划分为三层。
首先,甘肃省北山矿区下岩段。
甘肃省北山矿区下岩段的钨矿床是比较厚实的大理石,颜色是纯白色;其次,甘肃省北山矿区中岩段。
钨矿地质资源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w、 s b 、 A s 、 v、 c r 等元素相对富集 的地质体 ,为上述元素后 期成矿
的矿源层。
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成矿控制 因素 , 它是矿物质运 移的通道 同 时为热液和矿质活动 、 沉淀提供了有利的存储空间
4 . 3矿 远 景 分 析
4 . 3 . 1 有利的地质背景 :钨矿区出露地层是东昆仑成矿带金 、铜 、 钴、 钨等多金属 的成 矿地层 、 也是金 、 铜等多金属提供物质来源矿 源层 。钨矿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 是矿物质运移的通道同时为热液 和矿质活动 、 沉淀提供了有利 的存储空间; 4 . 3 . 2已有 的成 矿 事 实 : 白钨 矿 的 首 次 发 现 , 对 找 矿 方 向勘 查 工 作 尤为重要 , 其地质研究及指导意义较大 ; 有 利的找矿方 向: 通过初 步查证工作 , 并 通过少量槽探工程 的揭露控制 , 在H S 1 9 异常区 圈定铜矿化蚀 变带 1 条, 控制铜矿体两条 , 在、 H S 1 5 1 异常 区圈定 白钨矿化蚀变带 1 条, 控制矿体 7条 , 为找矿前景奠定基础。
金属矿 , 是矿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地 区。矿区主要 出产 白钨矿 , 白钨 矿是炼钨的主要材料 , 能为国家 的矿工业发展提供高质的原料 。 参 考文献 【 1 ] 张乾 , 田燕, 张洪涛. 青海省格尔木市万保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 因 浅析『 J 1 . 西部探矿工程, 2 0 1 2 ( 9 ) : 1 3 2 . 【 2 ] 肖光禄. 江西黎J l I 县熊村 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 析[ J ] . 科技 与生活, 2 0 1 l ( 1 3 ) : 1 9 1 .
5 结 语
昆仑河 地区有钨矿成矿 条件 , 从 区域成矿类 型分析 , 在中高 温 热 液 型钨 矿 区外 还 有 构 造 蚀 变 岩 型 金 、 铜矿 、 火 山 岩 型银 、 铅 多
我国钨资源状况(冶金1304班0501130426)

2012-2014我国钨资源状况一、我国钨矿储量概况钨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只占地壳重的0.007%左右。
自然界中约有20种不同的钨矿物,主要为黑钨矿(钨锰铁矿)和白钨矿(钙钨矿)。
世界钨资源主要集中于亚洲一带,钨矿在我国储量丰富,约占世界钨矿的90%以上,中国是产钨大国,钨资源储量520万吨,为国外30个产钨国家总储量(130万吨)的3倍多,产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一向被国际称为“钨王国”。
我国的钨矿大体上分布于我国南岭山地两侧的粤东沿海一带,尤其是以赣南为最多,储量约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以上。
此外,江西大庾、湖南汝城、资兴、荼陵等地;以及广西和云南等省也都产有钨矿。
2009年,我国查明钨资源储量571万吨(WO3),其中黑钨矿占23.33%,白钨矿占66.90%,混合钨矿占9.79%。
80%以上的白钨矿床地质品位小于0.4%,低于国外品位,而且组分复杂,共伴生的白钨矿床占全部白钨矿床的70%。
中国钨矿生产集中度较高。
目前,中国钨精矿产量最多的省份是江西和湖南,前者以黑钨矿为主,后者以白钨矿为主。
其次为河南,主要以白钨矿为主。
总的来说,国外主要开发利用白钨矿,而中国主要开采黑钨矿资源,产量一度占钨矿年产量90%以上。
白钨矿资源虽占全国钨资源量的绝大部分,但由于富矿少组分复杂嵌布粒度细,因此大多白钨矿矿山的选矿难度较大,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较多白钨矿得到了有效利用。
二、我国钨矿主次要资源及特点我国钨矿资源主要特点是:1、分布较集中,规模大。
2、矿床类型多.成矿作用多样3、共(伴)生组分多,综合利用价值大4、伴生钨资源储量可观5、富矿少、贫矿多、难选矿石多,白钨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钨矿矿石类型,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50%,开采量约占总储量的25%。
黑钨矿矿床是开采生产的最主要类型,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5%。
黑钨矿(钨锰铁矿)(Fe,Mn)WO4一般分布在石英脉中,粒度较粗,因此较为易采易选。
矿物和条痕颜色均随铁、锰含量而变化,含铁愈多,颜色愈深,一般为褐红色至黑色,条痕黄褐色至黑褐色,金属光泽至半金属光泽,有一组完全的板面解理,比重7.2-7.5,摩氏硬度4-4.5,一般具有弱磁性,晶体形态呈板状或柱状。
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边深部找矿预测

37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边深部找矿预测梁 杰,谢谱洪(江西下垄钨业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 341518)摘 要:金属钨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运用,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增强对钨矿矿床的探究,同时还逐渐把许多先进探测技术运用在此方面,从而提高对其边深部预测的实际效果。
不过,在有关勘测工作实施期间,容易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取得的数据与信息大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针对某一钨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实行详细分析,同时还对其边深部找矿预测展开了相应的研究,以期可以为钨矿有关的开发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钨矿;矿床;地质;特征;深部找矿预测中图分类号:P61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23-0037-3收稿日期:2021-12作者简介:梁杰,男,生于1993年,汉族,江西赣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工程。
钨矿对于工业行业的生产作业而言占有十分关键的地位,其当前既被普遍运用在汽车制造、化工生产、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之中,并且还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对其运用价值以及特性、性质进行深入探究,我国有关部门提高对了其矿床地质特征与边深部找矿预测工作的投入力度,并且不断把各种先进的勘测技术运用在此方面,从而提高对于钨矿的勘察效率与质量。
钨矿已然和国家发展之间建立了紧密的直接联系,若是要将钨矿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作用于工业发展,就应当对钨矿资源进行更大力度的开发与合理的配置使用。
1 矿床地质特征1.1 地层矿区内地层较简单,主要为震旦系、泥盆系和少量第四系。
震旦系下统坝里组:为主要赋矿围岩,大面积分布于矿区内,近南北走向,构成区域内复式背斜的核部。
主要岩性为变质杂砂岩和千枚岩,为一套类复理石泥、砂质沉积。
与上覆老虎塘组呈整合关系,区内未见底。
岩石性脆易产生裂隙,被后期矿化热液充填。
泥盆系:零星分布于矿区东部和西部的山脊上,呈近南北向展布。
对我国钨矿资源地质特性的研究

对我国钨矿资源地质特性的研究[摘要]国家战略性金属对国家军事发展,工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战略性金属资源匮乏的国家,很多的军事武器、民生用品、工业器具等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没有资源就会使国内的机械行业的瘫痪,下文就对我国战略性金属钨的矿资源地质特性做一下研究。
[关键词]钨矿资源主要特点地质特性1我国钨矿资源的分布我国的钨矿资源从成矿期来看,可以分为前寒武纪成矿期占大约2%,加里东期占大约4%,海西期占大约9%,印支期占大约2%,燕山期占大约83%。
而从空间分布方面来看,中国的矿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成矿域,即特提斯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这说明我国钨矿资源的空间分布是非常广泛的。
在1994年,苗树屏、康永孚等人将我国的钨矿分布划分成了5大成矿带,即华南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华北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
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则是我国钨矿床的发育区域,也是现如今世界分布最密集的钨矿地区。
中南玲成矿区域成矿的条件非常优越,所以矿床的类型也丰富多彩,该区域拥有世界上最主要的钨矿类型,如江西大吉山钨矿和广东锯板坑钨矿为代表的石英脉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为代表的花岗岩细脉浸染型、以夕卡岩为主的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代表的层控多因叠加型和广西大明山钨矿代表的层控型等钨矿类型。
2钨矿原料的特点2.1钨的化学特性及其在地质作用的行为钨是自然界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化学元素,几乎在各类的岩石中都会含有,但是含量会比较低。
在表生作用中,因为含钨矿物都比较稳定,常常能形成砂矿。
但是在酸性的条件下,含钨矿物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的钨并以WO3的形式溶于地表水中,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一些钨的次生矿物,有时会以矿物微粒或者离子的形式被铁锰氧化物或粘土吸附而集聚于铁锰矿层、泥质细砂岩及页岩中。
近几年在古老的变质岩系中常常会发现有钨的矿源层和控钨矿床层,说明在地质变质作用的过程中,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富集。
中国典型钨矿区

中国典型钨矿区(钨矿床)一、江西西华山钨矿西华山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城西北9km处,大型黑钨矿床,累计探明储量(WO3)8.13万t,并伴生可观的钼、铋、锡、铜、稀土等矿产。
矿山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西华山钨矿开采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早在宋代就有采锡者,钨矿发现于1907年(清·光绪33年)。
开采始于1915~1916年。
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始于1929~1938年,先后由江西地质矿业调查所、中央地质调查所等单位的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1955年进行大规模的正规地质勘探工作,1956年6月,由冶金部地质局中南分局(前称中南有色局长沙地质勘探公司)二○一队提交了《西华山钨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同年,报告由全国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
矿床处于赣湘粤加里东隆起成矿带西华山-棕树坑钨锡带的西南端,产于燕山期复式花岗岩株内。
矿区地层为寒武系浅变质的硅铝质岩(图3.12.2)。
矿区面积6.48km2,矿化面积2.86km2。
全区共有矿脉524条,除少数分布于变质岩中外,绝大多数赋存在岩体之内,又大部分产于第二次侵入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第一次侵入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
矿脉都成组成带集中分布,全区分为北、中、南3组(区)。
矿脉一般长400~600m,脉宽10~30cm,矿化深度一般为50~140m,最深达250m。
北区299号矿脉为全区最大的“王牌”矿脉,长达920m,脉宽最大3.6m,平均0.94m,矿化最富集。
在开采过程中以及补充勘探时又发现了一些盲矿脉,主要集中在中区西部变质岩之下。
矿体整体形态为狭长的薄板状,但常有膨大缩小,尖灭侧现,分支复合等变化。
矿石矿物主要为黑钨矿,其次为辉钼矿、锡石、辉铋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矿石平均品位WO3 1.086%,矿脉两侧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局部有黄玉化、萤石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中国钨矿时空分布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
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
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
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二)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
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
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
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
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
如在赣南大余—崇义—上犹地区,仅在7800km2范围内就有180多个矿床(点)密集分布,几乎平均10km2内即有两处钨矿床,并呈现等距、近等距的分布;又如,盘古山区在11000km2范围内也有100多处钨矿床(点)分布,平均每100km2就有1处矿床。
在南岭每一个密集区里往往产有1~2个大型钨矿并有“卫星”式一批中小型矿床围绕大型矿床产出而成群成组的分布。
在每个矿床中几乎都有1~2条“王牌”矿脉(即规模大、品位富的矿脉),如西华山钨矿的299号“王牌”脉长920m,脉宽最大3.60m,而且品位富。
每个矿区的含钨石英脉成群成带的产出(即许多脉钨矿体一起产出而形成矿体群;按矿体分布疏密程度而分为脉带型矿脉和单脉形矿脉)。
如赣南的西华山、大吉山,湘南的瑶岗仙,粤北的锯板坑、梅子窝、石人嶂等特大型、大中型钨矿床中的矿脉,均是成群成带的分布。
这种成群成带的分布规律,对找矿、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矿床水平分带规律在南岭内生钨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这种分带规律在一些成矿区带和矿田、矿床中均不同程度的显示。
如南岭赣南钨矿成矿区带,王成发(1984)提出赣南脉状钨矿具有区域性水平分带特征,表现以大余岭为中心的半环状分带,按钨矿地球化学特征划分3个带,依次为:Ⅰ——钨锡矿带,Ⅱ——钨矿带,Ⅲ——钨多金属矿带。
(5)矿床垂直分带规律在石英脉型钨矿床(简称脉钨矿床)的矿体形态在垂直空间具有“五层楼”式的变化规律。
这种垂直变化规律的认识,是60年代初广东冶金地质九三二队在勘探粤北梅子窝脉钨矿床时研究总结出来的,形象地称为“五层楼”:即①石英云母线(也叫线脉带)、②稀疏细脉带、③密集细脉带、④平行薄脉组、⑤单独大脉,即以带、组、脉为基本模式。
在赣南、湘南等地的脉钨矿床的矿脉也存在这类似的垂直分带。
这种“五层楼”式模式,对找矿、勘探和矿床开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但应指出,有些脉钨矿床的矿脉因剥蚀和其他地质因素所致,不一定每个矿床都显现出“五层楼”式的垂直变化规律,有的仅具有三层、四层。
二、矿床类型中国钨矿床划分为3类5亚类20型(表3.12.5),现将中国钨矿的主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此类型矿床是我国钨矿主要类型之一,以开发之早,产量之多,矿床规模之大而驰名中外。
矿床主要分布在赣南、粤北、湘南成矿区带里。
成矿与壳源改造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关系密切,矿体多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以岩体内为主,受岩体内构造裂隙控制,沿裂隙充填呈脉状、似脉状,有的产在岩体顶部顶板的围岩中。
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等。
矿石主要由石英和黑钨矿所组成,并含有锡石、辉钼矿、辉铋矿、白钨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
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有江西西华山、大吉山,广东锯板坑、梅子窝、石人嶂等石英脉型黑钨矿床。
(2)夕卡岩型白钨矿床该类型也是我国钨矿床主要类型之一。
70年代以前,我国勘探的主要是石英脉型黑钨矿和斑岩型黑钨矿等。
当时储量组成主要是黑钨矿,约占储量50%以上,白钨矿约占20%,混合钨矿(黑钨矿、白钨矿)约占30%左右。
70年代以来,白钨矿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至此改变了我国钨储量结构,白钨矿占71%,而储量主要来自夕卡岩型白钨矿床,但大部分是贫矿。
这类矿床的生成和分布主要与中深-浅成的中酸性岩浆岩有关。
矿床产在岩浆岩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围岩中。
围岩蚀变主要是夕卡岩化,一般在晚期复杂夕卡岩阶段富集成矿。
矿体形态复杂,多为不规则囊状、扁豆状、透镜状,也有的呈层状、似层状或形态简单的透镜状。
有的夕卡岩钨矿的围岩尚有大理岩化、硅化、斜长石化、钾长石化、白云母化、叶蜡石化、黄铁矿化等。
矿石矿物主要是白钨矿、辉钼矿、辉铋矿、锡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磁铁矿等。
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湖南瑶岗仙钨矿床、新田岭白钨矿床、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床,江西修水香炉山白钨矿床、甘肃塔儿沟似夕卡岩型白钨矿床。
(3)斑岩型钨矿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晚期的弱酸性钙碱系列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成因联系。
与钨矿化有关的斑岩主要是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
矿化主要分布在岩体内,有的产在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个别的产在围岩中。
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品位低,规模大,常有辉钼矿伴生,矿体产出浅,围岩蚀变具有分带现象。
矿化呈浸染状、网脉状和细脉状,矿体常呈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与围岩无明显界线。
矿石矿物主要有白钨矿、黑钨矿、辉钼矿,其次有黄铜矿、闪锌矿、辉铋矿、黄铁矿等。
代表性矿床为广东莲花山钨矿床、江西阳储岭钨矿床等。
4)爆破角砾岩型钨矿床在斑岩型钨矿区内,常伴生有含钨爆破角砾岩,其矿石成分主要是黑钨矿、辉钼矿,其次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主要以胶结构形式存在。
矿体主要产在爆破砾岩体内,也有的产在角砾岩体围岩构造裂隙中,形成钨矿脉。
角砾岩体内的矿常分布在角砾岩体上部及接触带附近。
这类矿床品位较富,但规模较小,多为中小型富矿。
中国钨矿类型,由于成矿作用复杂,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成矿作用多期、多阶段,因而形成多型共生复杂的矿田、矿床。
如江西大湖塘钨矿,岩体内浸染型(Sn-W-Mo)-角砾岩筒型(W-Sn-Be);又如湖南柿竹园钨矿田,岩体内云英岩型-夕卡岩型-叠加于夕卡岩的网脉型、云英岩-大理岩中的网脉型-石英脉型;瑶岗仙钨矿床,花岗岩内浸染型-石英大脉型-细网脉型-云英岩-花岗伟晶岩型-夕卡岩型等。
三、典型矿区(一) 江西西华山钨矿西华山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城西北9km处,大型黑钨矿床,累计探明储量(WO3)8.13万t,并伴生可观的钼、铋、锡、铜、稀土等矿产。
矿山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西华山钨矿开采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早在宋代就有采锡者,钨矿发现于1907年(清·光绪33年)。
开采始于1915~1916年。
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始于1929~1938年,先后由江西地质矿业调查所、中央地质调查所等单位的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1955年进行大规模的正规地质勘探工作,1956年6月,由冶金部地质局中南分局(前称中南有色局长沙地质勘探公司)二○一队提交了《西华山钨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同年,报告由全国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
矿床处于赣湘粤加里东隆起成矿带西华山-棕树坑钨锡带的西南端,产于燕山期复式花岗岩株内。
矿区地层为寒武系浅变质的硅铝质岩(图3.12.2)。
矿区面积6.48km2,矿化面积2.86km2。
全区共有矿脉524条,除少数分布于变质岩中外,绝大多数赋存在岩体之内,又大部分产于第二次侵入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第一次侵入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
矿脉都成组成带集中分布,全区分为北、中、南3组(区)。
矿脉一般长400~600m,脉宽10~30cm,矿化深度一般为50~140m,最深达250m。
北区299号矿脉为全区最大的“王牌”矿脉,长达920m,脉宽最大3.6m,平均0.94m,矿化最富集。
在开采过程中以及补充勘探时又发现了一些盲矿脉,主要集中在中区西部变质岩之下。
矿体整体形态为狭长的薄板状,但常有膨大缩小,尖灭侧现,分支复合等变化。
矿石矿物主要为黑钨矿,其次为辉钼矿、锡石、辉铋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矿石平均品位WO3 1.086%,矿脉两侧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局部有黄玉化、萤石化等。
矿床类型为石英大脉型热液充填黑钨矿床,简称石英大脉型钨矿床。
(二) 江西大吉山钨矿大吉山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镇,距县城41km,大型黑钨矿床,累计探明储量(WO3)17.39万t(据《中国矿床发现史·江西卷》公布的储量,与表3.12.4略有不同),并伴生丰富的铋、钼、铍、铌、钽等矿产。
矿山建设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大吉山钨矿发现于1918年,之后民窿开采。
地质调查工作最早始于1929年。
1953~1955年由重工业部中南有色局长沙地质勘探公司二○五队进行大规模的详细勘探,1956年提交了《大吉山钨矿地质勘探报告书》。
1969年,为寻找富钽矿在矿床深部发现69号花岗岩型钽铌钨铍矿体,1982年提交了《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矿区花岗岩型钽铌钨铍矿床地质勘探报告》。
矿区位于赣湘粤加里东隆起成矿带的九连山区。
近东西向延展的隆褶带与北东向断裂复合部位,是该矿床成岩成矿的主要定位构造。
区内地层为寒武系板岩、变质砂岩,是成矿岩体及石英脉型钨矿床的围岩;矿区东南侧断陷盆地中分布有泥盆系砂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