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庙乐辞十八首其八始基乐恢祚舞
【乐府诗集】《乐府诗集》卷四 郊庙歌辞四

【关键字】乐府诗集《乐府诗集》卷四郊庙歌辞四【周祀圆丘歌】庾信 <p> 《隋书·乐志》曰:“周祀圆丘乐:降神奏《昭夏》,皇帝将入门奏《皇夏》,俎入、奠玉帛并奏《昭夏》,皇帝升坛奏《皇夏》,初献及初献配帝并作《云门之舞》,献毕奏登歌,饮福酒奏《皇夏》,撤奠奏《雍乐》,帝就望燎位、还便坐并奏《皇夏》。
”古【昭夏】重阳禋祀大报天,丙午封坛肃且圜。
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来下风肃然。
王城七里通天台,紫微斜照影徘徊。
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钩陈开。
知【皇夏】旌回外壝,跸静郊门。
千乘按辔,万骑云屯。
藉茅无咎,扫地惟尊。
揖让展礼,衡璜节步。
星汉就列,风云相顾。
取法於天,降其永祚。
主【昭夏】日至大礼,丰牺上辰。
牲牢脩牧,茧栗毛纯。
俎豆斯立,陶匏以陈。
大报反命,居阳兆日。
六变鼓钟,三和琴瑟。
俎奇豆偶,惟诚惟质。
斋【昭夏】圆玉已奠,苍币斯陈。
瑞形成象,璧气含春。
礼从天数,智总圆神。
为祈为祀,至敬咸遵。
古【皇夏】七里是仰,八陛有凭。
就阳之位,如日之升。
思虔肃肃,施敬绳绳。
祝史陈信,玄象斯格。
惟类之典,惟灵之泽。
幽显对扬,人神咫尺。
知【云门舞二首】献以诚,郁以清。
山罍举,沈齐倾。
惟尚飨,洽皇情。
降景福,通神明。
斋长丘远历,大电遥源。
弓藏高陇,鼎没寒门。
人生于祖,物本於天。
奠神配德,迄用康年。
知【登歌】岁之祥,国之阳。
苍灵敬,翠云长。
象为饰,龙为章。
乘长日,坏蛰户。
列云汉,迎风雨。
大吕歌,《云门舞》。
省涤濯,奠牲牷。
郁金酒,凤皇樽。
回天睠,顾中原。
知【皇夏】国命在礼,君命在天。
陈诚惟肃,饮福惟虔。
洽斯百礼,福以千年。
钩陈掩映,天驷徘徊。
雕禾饰斝,翠羽承罍。
受斯茂祉,从天之来。
主【雍乐】礼将毕,乐将阑。
回日辔,动天关,翠凤摇,和銮响。
五云飞,三步上。
风为驭,雷为车。
无辙迹,有烟霞。
暢皇情,休灵命。
雨留甘,云馀庆。
斋【皇夏】六典联事,九司咸则。
率由旧章,於焉允塞。
掌礼移次,燔柴在焉。
烟升玉帛,气敛牲牷。
休气馨香,膋芳昭〈晣〉。
汉乐府诗集卷五郊庙歌辞五

卷五郊庙歌辞五【唐享昊天乐】武后【第一】太阴凝至化,贞耀蕴轩仪。
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
扪天遂启极,梦日乃昇曦。
【第二】瞻紫极,望玄穹。
翘至恳,罄深衷。
听虽远,诚必通。
垂厚泽,降云宫。
【第三】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
闿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圆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
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第四】巍巍叡业广,赫赫圣基隆。
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
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
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第五】朝坛雾卷,曙岭烟沉。
爰设筐币,式表诚心。
筵辉丽璧,乐暢和音。
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第六】昭昭上帝,穆穆下临。
礼崇备物,乐奏锵金。
兰羞委荐,桂醑盈斟。
敢希明德,聿罄庄心。
【第七】樽浮九醖,礼备三周。
陈诚菲奠,契福神猷。
【第八】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
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暢《韶》《英》。
【第九】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
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
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矩。
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
【第十】肃肃祀典,邕邕礼秩。
三献已周,九成斯毕。
爰撤其俎,载迁其实。
或升或降,唯诚唯质。
【第十一】礼终肆类,乐阕九成。
仰惟明德,敢荐非馨。
顾惭菲奠,久驻云軿。
瞻荷灵泽,悚恋兼盈。
【第十二】式乾路,辟天扉。
回日驭,动云衣。
登金阙,入紫微。
望仙驾,仰恩徽。
【唐祀昊天乐章】《唐书·乐志》曰:“景龙三年,中宗亲祀昊天上帝: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作用《凯安》。
”【豫和】天之历数归睿唐,顾惟菲德钦昊苍。
选吉日兮表殷荐,冀神鉴兮降闿阳。
【太和】恭临宝位,肃奉瑶图。
恆思解网,每轸泣辜。
德惭巢、燧,化劣唐、虞。
期我良弼,式赞嘉谟。
【告谢】得一流玄泽,通三御紫宸。
远叶千龄运,遐销九域尘。
绝瑞骈阗集,殊祥络绎臻。
登年庆栖亩,稔岁贺盈囷。
【肃和】悠哉广覆,大矣曲成。
九玄著象,七曜甄明。
《南齐书》卷十一志第三◎乐

《南齐书》卷十一志第三◎乐南郊乐舞歌辞,二汉同用,见《前汉志》,五郊互奏之。
魏歌舞不见,疑是用汉辞也。
晋武帝泰始二年,郊祀明堂,诏礼遵用周室肇称殷祀之义,权用魏仪。
后使傅玄造《祠天地五郊夕牲歌》诗一篇,《迎神歌》一篇。
宋文帝使颜延之造《郊天夕牲》、《迎送神》、《飨神歌》诗三篇,是则宋初又仍晋也。
建元二年,有司奏,郊庙雅乐歌辞旧使学士博士撰,搜简采用,请敕外,凡肄学者普令制立。
参议:"太庙登歌宜用司徒褚渊,余悉用黄门郎谢超宗辞。
"超宗所撰,多删颜延之、谢庄辞以为新曲,备改乐名。
永明二年,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上表,宜集英儒,删纂雅乐。
诏付外详,竟不行。
群臣出入,奏《肃咸之乐》:夤承宝命,严恭帝绪。
奄受敷锡,升中拓宇。
亘地称皇,罄天作主。
月域来宝,日际奉土。
开元首正,礼交乐举。
六典联事,九官列序。
此下除四句。
皆颜辞。
牲出入,奏《引牲之乐》:皇乎敬矣,恭事上灵。
昭教国祀,肃肃明明。
有牲在涤,有洁在俎。
以荐王衷,以答神祜。
(此上四句,颜辞。
)陟配在京,降德在民。
奔精望夜,高燎伫晨。
荐豆呈毛血,奏《嘉荐之乐》:我恭我享,惟孟之春。
以孝以敬,立我蒸民。
青坛奄霭,翠幕端凝。
嘉俎重荐,兼籍再升。
设业设虡,展容玉庭。
肇禋配祀,克对上灵。
(此一篇增损谢辞。
)右夕牲歌,并重奏。
迎神,奏《昭夏之乐》:惟圣飨帝,惟孝飨亲。
(此下除二句。
)礼行宗祀,敬达郊禋。
金枝中树,广乐四陈。
(此下除八句。
)月御案节,星驱扶轮。
遥兴远驾,曜曜振振。
告成大报,受厘元神。
皇帝入坛东门,奏《永至之乐》:紫坛望灵,翠幕伫神。
率天奉贽,罄地来宾。
神贶并介,泯祗合祉。
恭昭鉴享,肃光孝祀。
威蔼四灵,洞曜三光。
皇德全被,大礼流昌。
皇帝升坛,奏登歌辞:报惟事天,祭实尊灵。
史正嘉兆,神宅崇祯。
五畤昭鬯,六宗彝序。
介丘望尘,皇轩肃举。
皇帝初献,奏《文德宣烈之乐》:营泰畤,定天衷。
思心绪,谋筮从。
(此下除二句。
)田烛置,權火通。
大孝昭,国礼融。
全唐诗·卷一十二

全唐诗·卷一十二古风藏书·诗歌国学导航全唐诗·卷一十二卷12_1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顺和】万方资以化,交泰属升平。
易从业惟简,得一道斯宁。
具仪光玉帛,送舞变咸英。
黍稷良非贵,明德信惟馨。
卷12_2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肃和】至矣坤德,皇哉地祇。
开元统纽,合大承规。
九宫肃列,六典相仪。
永言配命,长保无亏。
卷12_3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雍和】柔而能方,直而能敬。
载厚以德,大亨以正。
有涤斯牷,有馨斯盛。
介兹景福,祚我休庆。
卷12_4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舒和】玉币牲牷分荐享,羽旄干鏚递成容。
一德惟宁两仪泰,三才保合四时邕。
古同“雍”,和睦,和谐。
卷12_5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顺和】阴祇协赞,厚载方贞。
牲币具举,箫管备成。
其礼惟肃,其德惟明。
神之听矣,式鉴虔诚。
卷12_6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昭和】九玄眷命,三圣基隆。
奉承先旨,明台毕功。
宗祀展敬,冀表深衷。
永昌帝业,式播淳风。
卷12_7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致和】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宇兮孕八荒。
天符既出兮帝业昌,愿临明祀兮降祯祥。
卷12_8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咸和】坎泽祠容备举,坤坛祭典爰申。
灵眷遥行秘躅,嘉贶荐委殊珍。
肃礼恭禋载展,翘襟邈志逾殷。
方期交际悬应。
(下一句逸)卷12_9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九和】祗荷坤德,钦若乾灵。
惭惕罔置,兴居匪宁。
恭崇礼则,肃奉仪形。
惟凭展敬,敢荐非馨。
卷12_10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显和(拜洛)】菲躬承睿顾,薄德忝坤仪。
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
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
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
卷12_11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显和(受图)】顾德有惭虚菲,明祇屡降祯符。
汉乐府诗集卷九十七新乐府辞八

卷九十七新乐府辞八新题乐府下【骠国乐】唐·元稹《新唐书.礼乐志》曰:“贞元十七年,骠国王雍羌遣其弟悉利移城主舒难陀献其国乐,至成都,韦皋复谱次其声,又图其舞容乐器以献。
大抵皆夷狄之器,其声曲不隶於有司,故无足采。
”《旧书志》曰:“骠国王献本国乐凡一十二曲,以乐工三十五人来朝,乐曲皆演释氏经论之辞。
”《会要》曰:“骠国在云南西,与天竺国相近,故乐曲多演释氏词云。
”骠之乐器头象驼,音声不合十二和。
促舞跳趫筋节硬,繁词变乱名字讹。
千弹万唱皆咽咽,左旋右转空傞傞。
俯地呼天终不会,曲成调变当如何。
德宗深意在柔远,笙镛不御停娇娥。
史馆书为朝贡传,太常编入鞮靺科。
古时陶尧作天子,逊遁亲听《康衢歌》。
又遣遒人持木铎,遍采讴谣天下过。
万人有意皆洞达,四岳不敢施烦苛。
尽令区中击壤塊,然及海外覃恩波。
秦霸周衰古官废,下烟上塞王道颇。
共矜异俗同声教,不念齐民方荐瘥。
传称鱼鳖亦咸若,苟能效此诚足多。
借如牛马未蒙泽,岂在抱甕滋鼋鼍。
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
是非倒置自古有,骠兮骠兮谁尔诃。
【胡旋女】白居易传曰:“天宝末,康居国献胡旋女。
”《唐书.乐志》曰:“康居国乐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
”《乐府杂录》曰:“胡旋舞居一小圆球子上舞,纵横腾掷,两足终不离球上,其妙如此。
”天宝欲末胡欲乱。
胡人献女能胡旋。
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
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硃盘火轮炫。
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
潜鲸暗吸■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
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圆变。
是非好恶随君口,南北东西逐君眄。
柔软依身著珮带,徘徊绕指同环钏。
佞臣闻此心计回,荧惑君心君眼眩。
君言似曲屈为钩,君言好直舒为箭。
巧随清影触处行,妙学春莺百般啭。
倾天侧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
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其谴。
【蛮子朝】《唐书》曰:“贞元之初,韦皋招抚诸蛮。
《乐府诗集》《郊祀歌辞》北齐郊祀歌之一

《乐府诗集》《郊祀歌辞》北齐郊祀歌之一《乐府诗集》《郊祀歌辞》北齐郊祀歌之一【北齐南郊乐歌】《隋书·乐志》曰:“齐武成时,始定四郊、宗庙、三朝之乐。
大禘圜丘及北郊,夕牲,群臣入门奏《肆夏乐》;迎神奏《高明乐》,登歌辞同;牲出入、荐毛血并奏《昭夏》;群臣出、进熟、群臣入并奏《肆夏》,辞同初入;进熟、皇帝入门奏《皇夏》,升丘奏《皇夏》,坛上登歌辞同;初献奏《高明乐》,奠爵讫奏《高明之乐》《覆焘之舞》,献太祖配飨神座奏《武德之乐》《昭烈之舞》;皇帝小退,当昊天上帝神座前奏《皇夏》,辞同上;饮福酒奏《皇夏》,诣东陛、还便坐奏《皇夏》,辞同初入门;送神降丘南陛奏《高明乐》,之望燎位奏《皇夏》,辞同上;紫坛既燎奏《昭夏乐》,自望燎还本位奏《皇夏》,辞同上;还便殿奏《皇夏》,群臣出奏《肆夏》,辞同上;祠感帝用圜丘乐。
”沌意:“武成”是北齐皇帝高湛的谥号。
所谓古代郊庙乐曲的‘五夏’:《昭夏》、《皇夏》也称‘王夏’、《诚夏》、《需夏》、《肆夏》,至今我只看到三夏:《昭夏》《皇夏》《肆夏》。
《诚夏》、《需夏》居然查不到。
这里的‘夏’是‘华夏’之意。
‘肆夏’,应是‘祭祀华夏’之意。
《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
”北齐将《肆夏》的作用稍作修改,用于群臣出入。
是不是这时祭祀已没有了尸的说法?《覆焘之舞》:覆焘,亦作“覆燾”,焘覆。
犹覆被。
谓施恩,加惠。
覆盖滔滔大恩也。
奠爵讫:应是‘祭祀的酒爵终了’?祭酒完毕?还是‘奠酬’?古代饮酒的一种礼节。
主人敬酒,宾客置之而不举,称“奠酬”。
配飨:配享。
享,通“饗”。
合祭;祔祀。
古帝王祭天,以先祖配祭。
昭烈:昭明武烈大功?文昭武烈?诣东陛:到祭坛东厢台阶。
圜丘:古代帝王冬至祭天的地方。
后亦用以祭天地。
如天坛的圜丘。
【肆夏乐】肇应灵序,奄字黎人。
乃朝万国,爰徵百神(1)。
祗展方望,幽显咸臻。
礼崇声协,贽列珪陈(2)。
《乐府诗集隋郊祀歌辞》之一

《乐府诗集隋郊祀歌辞》之⼀《乐府诗集隋郊祀歌辞》之⼀《乐府诗集隋郊祀歌辞》之⼀【隋圜丘歌】《隋书·乐志》⽈:“仁寿元年,诏⽜弘、柳顾⾔、许善⼼、虞世基、蔡徵等创制雅乐歌辞。
其祠圜丘、降神奏《昭夏》,皇帝升坛奏《皇夏》,次奏登歌,初献奏《諴夏》,既献奏⽂舞,饮福酒奏《需夏》,次奏武舞,送神奏《昭夏》,皇帝就燎位、还⼤次并奏《皇夏》,辞同升坛。
”沌意:仁寿(601年正⽉—604年⼗⼆⽉):隋朝政权隋⽂帝杨坚的年号,历时3年余。
仁寿四年七⽉隋炀帝即位沿⽤。
⼤次:帝王祭祀、诸侯朝觐时临时休息的⼤篷帐。
五夏⾥的《諴夏》《需夏》莫⾮是隋朝时定名?【昭夏】肃祭典,协良⾠。
具嘉荐,俟皇臻。
礼⽅成,乐已变。
感灵⼼,回天睠(1)。
辟华阙,下乾宫。
乘精⽓,御祥风。
望爟⽕,通⽥烛。
膺介圭,受瑄⽟(2)。
神之临,庆阴阴。
烟衢洞,宸路深。
善既福,德斯辅。
流鸿祚,遍区宇(3)。
【⾃解】(1)具嘉荐:器具⾥都是上好的荐献。
俟sì:等待。
臻:到来。
感灵⼼:感通神灵之⼼。
天睠:上天的眷顾。
(2)辟华阙:开启华丽宫阙。
乾宫:天宫。
乾,⼋卦之⼀,代表天。
精⽓:阴阳精灵之⽓。
古谓天地间万物皆秉之以⽣。
爟guàn⽕:祭祀时所举的⽕。
谓祓除不祥的⽕。
⽥烛:郊祭时置于⽥头的⽕烛。
孔颖达疏:“六乡之民,各於⽥⾸设烛照路,恐王祭郊之早。
”膺:接受,承受。
介圭:介护之⽟珪。
【汉典】⼤圭。
圭,上尖下⽅的⼀种⽟。
瑄⽟:祭天⽤的⼤璧。
(3)阴阴:深邃貌。
烟衢洞:祥烟缭绕的⼤道洞开或洞穿。
宸路:帝王之路。
【汉典】宫内的甬道。
德斯辅:德⾏辅佐于此。
流鸿祚:汩汩流动的鸿⼤运祚。
区宇:区域和殿宇。
境域;天下。
沌意:膺介圭,受瑄⽟,迎天神应⽤⽟珪以寻求介护,使⽤⽟璧代表天圆。
迎地神则⽤⽅琮,代表地⽅。
朝见诸侯⽤⽟琮,⽟琮的内孔可以对接诸侯⼿持的⽟珪,表⽰⾂属关系。
这样看⽟珪和⽟琮的⽤途就明显了:⽟珪是寻求于上,⽟琮是管理于下。
这⾥的'介圭’也正是此意。
乐府诗:郊庙歌辞

⽆忧考为⼤家收集整理了《乐府诗:郊庙歌辞》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天地【原⽂】天地并况①,惟予②有慕,爰熙③紫坛,思求厥路④。
恭承禋祀⑤,缊⑥豫为纷,黼绣⑦周张,承神。
千童罗舞成⼋溢⑧,合好效欢虞泰⼀⑨。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⑩。
璆磬⾦⿎,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
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展应律鋗⽟鸣,函宫吐⾓激徵清。
发梁扬⽻申以商,造兹新⾳永久长。
声⽓远条凤鸟翔,神⼣奄虞盖孔享。
【注释】①况:赏赐。
②予:皇帝⾃称。
③爰熙:爰,发语词。
熙,兴建。
④厥路:这⾥指与神相通的路。
⑤禋祀(yīn sì):专⼼⼀意地祭祀天地。
⑥缊:阴阳和同相互辅助的样⼦。
⑦黼(fǔ)绣:⿊⽩相间,画成斧形的刺绣品。
⑧⼋溢:即“⼋佾”。
古代天⼦祭神和祖先,⽤⼋⾏⼋列共六⼗四⼈来表演舞蹈。
⑨泰⼀:⼜叫太⼀,是天神中的者。
⑩轩朱:两个⼈名。
轩是皇帝轩辕。
朱指朱襄⽒。
璆磬(qiú qìnɡ):指⽤美⽟做的磬。
璆,美⽟。
盛牲:指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焚烧⾹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
奄留:通“淹留”,停留的意思。
长丽:传说中的⼀种神鸟。
不忒:不出差错。
鋗(xuān):鸣⽟声。
发梁:指声⾳好听,歌声绕梁。
条:到,达到。
【译⽂】希望天地的神灵都赐福,因为皇帝敬慕他们。
皇帝兴建了紫⾊的坛宇作为专门祭神的场所,想找寻与神相通的办法。
皇帝专⼼⼀意、恭敬地继承前代祭祀天地的重任,使神灵和乐。
把刺绣品画成⿊⽩相间的斧形图案,遍挂于祭坛之上,⽤隆重的仪式来承奉的神灵。
把六⼗四个童⼦排成⼋⾏⼋列跳舞以娱乐天神太⼀。
⾳乐⼀起响起,琴、竽、瑟、美⽟做成的磬和⾦⿎并陈杂奏,希望神灵能够得到娱乐,百官济济,都恭敬地向神灵祭祀。
他们恭敬地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焚烧⾹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
神留下受享,虽然历时很久,但从天上看来,那只是⽚刻。
只见神鸟在前⾯发出光芒,神赏赐皇帝以寒暑准时不失,阴阳和顺,以彰显君主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