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敦煌小独山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甘肃省敦煌小独山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甘肃省敦煌小独山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钨矿地质特征

钨矿资源地质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中国钨矿时空分布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的钨矿床成矿时代[以矿床(点)数量为基础],前寒武纪成矿期占2%,加里东期占4%,海西期占9%,印支期占2%,燕山期占83%。从空间分布来看,在中国三大成矿域,即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说明空间分布广泛。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二)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

(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如在赣南大余—崇义—上犹地区,仅在7800km2范围内就有180多个矿床(点)密集分布,几乎平均10km2内即有两处钨矿床,并呈现等距、近等距的分布;又如,盘古山区在

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与国际敦煌学项目

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与国际敦煌学项目 孙利平 (国家图书馆国际交流处) 林世田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资料中心) 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吐鲁番学资料研究中心是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创建的,是中国三个敦煌资料中心之一,也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个。资料中心于1988年8月正式成立,现属于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资料中心成立之初的主要工作是系统搜集、整理、入藏敦煌吐鲁番学资料,为敦煌学界提供阅览和咨询,编辑出版有关目录和论著。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资料中心入藏 《英藏敦煌文献》、《敦煌宝藏》、《俄藏敦煌文献》、《法藏敦煌西域文献》 等敦煌吐鲁番学书籍、期刊13000 余册,每年接待国内外学者 2000余人次。同时资料中心自1994年开展建立学者档案工作,为一百多位学者建立档案,专架存列,与所藏书刊资料相互补充,服务于学界。资料整理工作也初见成效,目前出版有《敦煌吐鲁番学论著目录初编·日文专著部分》、《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研究论著目录索引》等敦煌文献研究论著目录。可以说,敦煌资料中心很好地完成了创办时期敦煌学界对中心的要求,对于资料中心今后工作的开展起着奠基的作用。 随着国内外敦煌写卷的相继公布,以及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提供敦煌文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为学界服务,2001年3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签署五年合作项目,加入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促进敦煌写卷的研究与保护的国际敦煌学项目。在保证敦煌写卷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资源共享,揭示秘藏,由此拉开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的序幕。国际敦煌学项目是由大英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新德里国立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东方研究院、柏林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倡议成立的,宗旨是通过国际合作以促进敦煌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 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合作的国际敦煌学项目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乃至敦煌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经过一年的积极探索,我们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制定了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的总体发展思路,即:以国际敦煌学项目为契机,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资料信息中心,提高敦煌吐鲁番资料中心在学术界的地位;以敦煌吐鲁番资料中心的基础业务工作支持国际敦煌学项目的发展,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此我们草拟了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规划,征求各位专家的意见: 一、馆藏敦煌文献数字化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重见天日,1907年、1908年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先后闻讯来到敦煌,骗得大批敦煌遗书及其它文物,捆载而归。1910年,在罗振玉等学者的呼吁下,清政府学部咨甘肃学台,令将洞中残卷悉数运京,移藏京师图书馆,亦即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由于经办的官员敷衍塞责,留在当地的遗书也不在少数,1911——1912年日

钨矿床类型

钨矿床类型 中国钨矿床划分为3类5亚类20型,现将中国钨矿的主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此类型矿床是我国钨矿主要类型之一,以开发之早,产量之多,矿床规模之大而驰名中外。矿床主要分布在赣南、粤北、湘南成矿区带里。成矿与壳源改造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关系密切,矿体多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以岩体内为主,受岩体内构造裂隙控制,沿裂隙充填呈脉状、似脉状,有的产在岩体顶部顶板的围岩中。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等。矿石主要由石英和黑钨矿所组成,并含有锡石、辉钼矿、辉铋矿、白钨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有江西西华山、大吉山,广东锯板坑、梅子窝、石人嶂等石英脉型黑钨矿床。 (2)斑岩型钨矿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晚期的弱酸性钙碱系列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有成因联系。与钨矿化有关的斑岩主要是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矿化主要分布在岩体内,有的产在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个别的产在围岩中。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品位低,规模大,常有辉钼矿伴生,矿体产出浅,围岩蚀变具有分带现象。矿化呈浸染状、网脉状和细脉状,矿体常呈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与围岩无明显界线。矿石矿物主要有白钨矿、黑钨矿、辉钼矿,其次有黄铜矿、闪锌矿、辉铋矿、黄铁矿等。代表性矿床为广东莲花山钨矿床、江西阳储岭钨矿床等。 (3)夕卡岩型白钨矿床该类型也是我国钨矿床主要类型之一。70年代以前,我国勘探的主要是石英脉型黑钨矿和斑岩型黑钨矿等。当时储量组成主要是黑钨矿,约占储量50%以上,白钨矿约占20%,混合钨矿(黑钨矿、白钨矿)约占30%左右。70年代以来,白钨矿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至此改变了我国钨储量结构,白钨矿占71%,而储量主要来自夕卡岩型白钨矿床,但大部分是贫矿。这类矿床的生成和分布主要与中深-浅成的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矿床产在岩浆岩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围岩中。围岩蚀变主要是夕卡岩化,一般在晚期复杂夕卡岩阶段富集成矿。矿体形态复杂,多为不规则囊状、扁豆状、透镜状,也有的呈层状、似层状或形态简单的透镜状。有的夕卡岩钨矿的围岩尚有大理岩化、硅化、斜长石化、钾长石化、白云母化、叶蜡石化、黄铁矿化等。矿石矿物主要是白钨矿、辉钼矿、辉铋矿、锡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磁铁矿等。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湖南瑶岗仙钨矿床、新田岭白钨矿床、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床,江西修水香炉山白钨矿床、甘肃塔儿沟似夕卡岩型白钨矿床。 (4)爆破角砾岩型钨矿床在斑岩型钨矿区内,常伴生有含钨爆破角砾岩,其矿石成分主要是黑钨矿、辉钼矿,其次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主要以胶结构形式存在。矿体主要产在爆破砾岩体内,也有的产在角砾岩体围岩构造裂隙中,形成钨矿脉。角砾岩体内的矿常分布在角砾岩体上部及接触带附近。这类矿床品位较富,但规模较小,多为中小型富矿。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_二_

2011年4月April,2011 矿 床 地 质 M IN ERA L DEPOSIT S 第30卷 第2期 V ol.30 No.2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二) 铅锌矿资源 缅甸的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密支那至德林沙那约有50多处产地,其中以掸邦北部的腊戌和掸邦南部的东技一带最为集中(图1),规模也较大。铅锌矿床类型较相似,大多产于古生界,尤其是石炭系至奥陶系的灰岩中,呈似层状或层状,矿化可断续延长数千米。矿床附近从未发现侵入岩体,围岩蚀变较弱,而在含矿层下盘或上盘经常见有断续分布且厚度变化不大的流纹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层,其产状与灰岩的基本一致。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黄铁矿、重晶石等。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该类型矿床应属于产在碳酸盐岩中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层控型矿床。该类型矿床常由于后期岩溶作用使其塌陷和泥化而再富集,形成新的富矿体。目前己知该类型矿床以腊戍西南约50km的Baw dw in矿床最为典型,其矿化带长4km,宽400m,在NW向断裂带侧旁,有3个富矿体,长度分别为380m、400m和550m,平均厚度分别为6m、42m和6m。在富矿体周围分布着低品位的铅矿化带,以及厚度在1m左右的重晶石脉。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为主,有少量车轮矿、斜方砷铁矿、辉砷锑矿等。矿石品位(质量分数)较高,Pb为21%,Zn为15%,Cu为0.3%,Ag为0.055%。该矿床在15世纪曾由中国人开发,用于炼银;1918年改由缅甸人经营,曾开采了18万t铅锌矿,目前年开采矿石量为1万t左右。此外,东技西北部的Baw saing铅锌银矿床、腊戍西南部的Nymy ae铅矿床和东技东南部的Loungh H ken锌矿床等,其成矿特点与Baw dw in矿床基本相似,并都具有一定远景,但目前大多数矿床仅开采浅部的氧化矿(如Nymyse矿床的白铅矿,Loumg h H ken的菱锌矿)以及由岩溶作用导致次生再富集的矿体,开采量不大,每年产精矿数百吨。 铜矿资源 缅甸目前已知的铜矿产地有50多处,主要分布在东部掸邦地区,近年,在中部皆实省和伊洛瓦底省也有所发现。在掸邦,绝大多数铜矿是作为有色金属矿床的伴(共)生矿出现,其中,与古生代碳酸盐岩中层状铅锌矿床的关系最为密切,如在Namtu Smelter,每年可获品位为51%的铜精矿300多吨。其次为含铜石英脉,产于古生界,规模十分有限,但矿石都比较富。在缅甸西部,铜矿主要产于第三纪火山弧带内,火山岩以中酸性为主,矿化与斑岩体在时空上有密切关系。如下钦德敏(Chindw in)的Monywa铜矿产于火山颈相的黑云母斑岩附近,后者侵位于海相砂岩、泥岩与凝灰岩互层的层位内,在斑岩体中以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而在火山岩中则以网脉状矿化为主。矿体出露长约300余m。矿石以浸染状和脉状为主,其次为块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黄铁矿和斑铜矿。围岩蚀变以明矾石化为主,分布广泛并较强烈。地表次生富集带发育。在M onyw a以南,还有Kyingw a Taung、Sabe T aung和Letpadaung等产地,其地质特点与M onyw a基本相似,经初步工作后估算,其铜矿资源储量约200万t,品位平均为1%。文多(Wuntho)地区也有相似的矿化点,产在花岗闪长岩体附近,沿NW向断裂带分布,矿化以火山岩裂隙细脉充填为主,具有与多金属硫化物共生的特点,通常有石英 电气石、辉钼矿、毒砂、斜方砷铁矿和黄铜矿演变序列。在缅甸北部密支那西南和西部钦邦地区,曾发现岩浆型铜矿,铜矿化产在蛇纹石化橄榄岩中,以构造裂隙充填为主,黄铜矿、辉铜矿常与铬铁矿相伴,矿化规模一般不大。据说,上世纪初在北部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开采了500t铜矿石。新近,在西部钦邦维多利亚山NNW向15km处的M indat地区发现了赋存在绿片岩中的铁、铜硫化物矿化带,断续延长8 km,目前尚未对其开展工作。 钨锡矿资源 钨锡矿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图1),在掸邦 克耶邦 德林达依省一带,约有120处产地,是东南亚钨锡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南可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钨锡矿带相接,向北与中国华南成矿带相连。缅甸的钨锡矿与第三纪花岗岩侵入体在时空及成因上有关,其含钨锡花岗岩带是东南亚半岛3个花岗岩带中最西部的花岗岩带。花岗岩大多侵入于上古生界墨古(Merg ui)群中,钨锡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个别产在岩体顶部和沉积围岩中,以岩浆热液型为主,大多呈含矿石英脉产出,有少量的含矿

敦煌学习心得

心得体会- 从钱币上看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50多米高的崖壁上。敦 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洞窟层层排列。据考证,洞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一座规模大、内容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系统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艺术风格。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灿烂的时代,那雄伟浑厚高达几十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不使人印象深刻。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 敦煌莫高窟也算得上是一个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如今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建有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洞窟,既保护了洞内的文物,又丰富了参观内容。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磐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唐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佛经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另外还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等,世间万象,林林总总。 莫高窟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的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教学等领域,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该图出自敦煌莫高窟第328窟壁画。画中菩萨一腿下垂作“游戏坐”式,这种随意安坐、活泼舒坦的像式,显然是世俗化的一种表现。肌肤丰润,体态自然,裙饰华丽,胸前的璎珞、臂戴的金钏细琢精致,使造型呈现出一种和谐、淡雅的美感. 此币正面图案的盛唐菩萨像,采用了无边高浮及喷沙工艺,整个币面层次分明,极生动的再现了菩萨优雅、闲适的举止,背面图案为敦煌莫高窟九层楼主景。 此币曾荣获2003年“世界硬币大奖”最佳银币奖,可见工艺之精湛,对于收藏者来是值得拥有的一枚佳币。

敦煌书法

敦煌书法 一、概述 数万卷古代文书公诸于世,引起了各科研究者的高度自从一九 OO 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来,重视。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敦煌书法范围教广,一般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书法为主,另外还包括敦煌地区古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汉简书法、石窟题记以及现存的碑文书法等。 敦煌遗书包括了由晋、十六国、一直到北宋的 4 万多卷墨迹,是研究中国文字楷化时期的历史及其书法艺术最丰富、最系统的第一手资料。敦煌遗书的书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称之为"经书体"。"经书体"源于汉代的"简书体",完成于唐代的楷体,是两晋以后抄写经卷的重要书体。它详尽的记录了中国文字隶变以后楷化的全过程,对文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敦煌遗书中藏有唐代拓本三种。有欧阳询书《化度寿岂禅师塔铭》、柳公权书《金刚经》、唐太宗李世民书《温泉铭》,甚至还有王羲之 17 帖临本 3 帖。这些拓本和临帖极为宝贵,是现在罕见的唐代墨迹珍品。 敦煌遗书中关于书法理论的写本有三叶残卷,颇令人注目。其一是论述写字方法的,对笔划的比例关系,粗细、长短、宽狭、字与字的大小关系都有详尽和精辟的论述。其二和其三为王羲之书论,"笔势论"残卷,为民间传说中的王羲之书论抄件。

敦煌写卷中的硬笔书法,是书法史未曾记载的民间创造。这里所谓硬笔,当时为木笔或苇笔。从甘肃出土的实物来看,硬笔尖端劈为两瓣,完全与今日的蘸水钢笔尖相同。这说明我国硬笔书法自古有之。 由于敦煌在历史上曾被多民族占据过,因此,在遗书中还保存了许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写卷。有梵文、蒙古文、回鹘文、西夏文、吐蕃文等等。其中以吐蕃文(古藏文)数量最多。这些写卷均系毛笔或硬笔书写,相当工整流利,富有节奏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敦煌遗书写卷,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卷子的抄写者都是被人雇用的写经生或一般庶民。他们常年抄写,熟能生巧,久书成艺。有的书写雄强勇猛、大刀阔斧;有的书写娴熟娟秀,温文尔雅。书体行、草、隶、篆皆备,丰富多彩,表现自然质朴,机动灵活。其功力法度,审美情趣,都令人仰望赞叹~ 在敦煌莫高窟 492 个洞窟内的壁画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墨迹。一为佛画榜题,一为供养人题记,均为创作壁画的画工书写。这些墨迹题记虽数量很多,但工拙不等,除少数精良外,大部分为画工信手之作,多有错别字。但书体具有古朴稚拙的乡土气息。 敦煌地区遗存有唐代至清代许多碑碣。其刻写的时代不同,书法的格调也各有干秋。其中唐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为碑中精品。其碑虽为楷书,但有魏碑风格,结体及用字怪异,为后世罕见之碑。敦煌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先后出土了约 17480 多枚汉代简牍,在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简牍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代简牍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最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两汉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第一手资料。敦煌汉简的出土,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从中看出古隶向汉隶转化的剧变和成熟过程。汉简书法承上启下,开启了后世的楷、行、草书。

玉的鉴别方法

玉的种类有很多,玉分为翡翠、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等很多种,不同的玉有不同的鉴别方法,下图是小便为您总结的翡翠玉的鉴别方法。 缅甸玉图片 翡翠代用品的鉴别目前市场上的翡翠代用品,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常见的翡翠代用品有83玉、硬钠玉、水沫子、不倒翁、软玉、独山玉、岫玉、青海翠玉、绿玛瑙、澳玉、东陵玉、马来玉、玻璃等,这些代用品在外观和颜色上与翡翠的某些品种相似,但有些不具有翡翠的粒状、纤维状交织结构,它们的物质组成、折射率、密度和硬度等都与翡翠不同,下面雾露河翡翠网为您介绍常见的玉的鉴别方法。

83玉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约90%),次要矿物为透辉石(约10%),伴有透闪石化,结构为似斑状变晶结构,一般认为83玉为翡翠变种,属新山料。83玉绿色呈斑状、块状、条状分布,飘不鲜艳的灰蓝花;83玉水头一般都较好,多呈半透明,相对密度为3.25~ 3.31,折光率1.66,玻璃光泽,硬度略低于翡翠,紫外光下无荧光反映,分光镜下,在437nm处出现一吸收谱线。83玉可以其色形特征,飘灰蓝花水头较好,敲击声发闷,不易碎裂等特征为鉴别标志。 83玉与翡翠B货的区别是,翡翠B货是经人为处理,结构已被破坏,结构松散;83玉结构完整,不松散。B货表面有微细沙眼,翠性模糊;83玉表面光洁,翠性明显。B货绿色飘浮,呈蜡状光泽,83玉飘灰蓝花,色实在,呈明亮的玻璃光泽。红外光谱分析,83玉的谱线与翡翠A货一致,不像B货出现异物

吸收峰。要指出的是,市场上的83玉一般经过类似B货处理的方法处理,因此识别83玉是较困难的事。在业内,有人甚至称83玉就是“B货”。 染色缅甸玉

中国钨矿资源地质特征及典型矿床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中国钨矿时空分布 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二)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 (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如在赣南大余—崇义—上犹地区,仅在7800km2范围内就有180多个矿床(点)密集分布,几乎平均10km2内即有两处钨矿床,并呈现等距、近等距的分布;又如,盘古山区在11000km2范围内也有100多处钨矿床(点)分布,平均每100km2就有1处矿床。在南岭每一个密集区里往往产有1~2个大型钨矿并有“卫星”式一批中小型矿床围绕大型矿床产出而成群成组的分布。在每个矿床中几乎都有1~2条“王牌”矿脉(即规模大、品位富的矿脉),如西华山钨矿的299号“王牌”脉长920m,脉宽最大3.60m,而且品位富。每个矿区的含钨石英脉成群成带的产出(即许多脉钨矿体一起产出而形成矿体群;按矿体分布疏密程度而分为脉带型矿脉和单脉形矿脉)。如赣南的西华山、大吉山,湘南的瑶岗仙,粤北的锯板坑、梅子窝、石人嶂等特大型、大中型钨矿床中的矿脉,均是成群成带的分布。这种成群成带的分布规律,对找矿、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敦煌旅游攻略

敦煌旅游攻略 我曾以为敦煌是博雅庄肃,却不料邂逅她恬散的容颜。野马尘埃,唯她从容雅定,龙荒百寂,唯她宠辱不惊,故思庄生语,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题记 身为甘肃人,古丝绸之路是养育我们的地方,在西北宽广辽阔的土地上,有那么一片奇迹—多元异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土地。如果用诗来描述,该有多美: 如是我闻。佛于万千沙海现金身。于是我自丝路东来,只愿于尘烟之中,见佛一面。 高昌回鹘,火山沟壑,有千佛洞。佛影疏离,顶光沦翳,我从诸佛碎影前走过,再回首时,浮光眩眼,洞门处普照,我以为自己可以窥见阿兰若。 若如是,便让我提灯前行,不求经书日月,粉黛春秋,但愿空山夜寂,荒寺阴森,以昏暧火烛暖佛之面。 然,我施施然地来,又施施然地去,不知是眼中无佛,还是心中无佛。 火山很热,这万千尘色,若阳炎梦影,使我不敢出声。阎浮提与毁弃的藻井重叠,我身与经变的画面重叠,仍是看不清,这昏莽芜荟的三千大千世界。 我仍是踽踽而行,执着在前世今生的桎梏里,遂惶惶不得终日。野云蔓草,无非是些斑白点翠的浮影,游荡得远了,那戈壁化作绵延狂沙,莽莽入天。 没有水。往来于河西走廊的粟特人仰起头,众星如熟透的无花果,落入乾闼婆虚渺的城,钩月如点绛,烧尽的红珊瑚下金丝鸟的绝唱,交错的夜光杯中琥珀色的佳酿。 可这夜的城邦,又岂是梦中的汉唐?

十喻俱散,五蕴皆空,干裂的唇瓣边朱丹一线,破灭的玉杯前黄土一抔。 佛仍浮泛沉沙中,我亦不能停留。 我想我会去往很多地方,但终有一处倾葬我所有浅薄的妄想,那一处,叫荆楚。 我想我亦到过一些地方,且真有一处令我凭空生出诸多幻想,这一处,叫敦煌。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到一次敦煌,不到敦煌,岂知华夏文明之华盛渊深,不到敦煌,岂知佛国净土之暐烨堂皇。 1.地理位置与气候。 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敦煌市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3℃(1月),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 2.交通。 敦煌市现有一机场—敦煌机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镇,是国内重要的旅游支线机场,机场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如果要领略更多的西北风光,那么火车是非常好的交通工具,而甘肃省会—兰州则是很好的中转点,可以在兰州稍作休息,兰州的美食与地域风貌值得一看。 3.出行时间与天数。 敦煌旅游最佳时间段是5月-10月,其他时间段气候过于冷,南方的游客不易出行;出行天数为 4 天。 4.旅游线路:

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精选文档

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现存的敦煌诗歌写本为四百多个,在敦煌文献中所占比例很小。敦煌学研究中,敦煌诗歌也不算热门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集中于:王国维、潘重规等对《秦妇吟》的考订与研究;王重 民、潘重规、孙望、童养年、陈尚君等对《全唐诗》的补编、校订工作;黄永武、徐俊等对敦煌诗歌的整理校辑;胡适、戴密微、张锡厚、潘 [法]重规、朱凤玉、项楚等对王梵志诗歌的研究;王重民、潘重规、柴 剑虹、陈国灿等对陷蕃诗的研究。总体来看,文字校订和内容解读方面的成果较突出。 本文所依据的敦煌诗歌写本材料,主要基于徐俊的《敦煌诗集残卷辑考》。 、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特征 探讨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特征,至少要包含下述问题:唐代敦煌,人们如何获取和复制诗歌文本?这些文本是如何编集的?文字抄写、版式安排有何特征? 传播意味着要有复制。敦煌诗歌写本的复制方式为手抄。这种抄写复制行为,称为“传写”或“传抄”,汉唐史料中常见 传写”一词,此类事例更是俯拾皆是,读者传写是汉唐时期文 本传播的主要方式。敦煌诗歌写本就是这样形成的。 从存在方式看,敦煌诗歌写本可分两类:诗集和单篇。其主体是诗集。单篇指一件写本只抄一首诗作,如《秦妇吟》,此类

写本很少。诗集又包括别集(个人诗集)和集抄(集合数种诗作或数个诗人的选集)两种类型,以集抄为多。 从传播的角度看诗集,至少要知道它的名称、作者、编者、编选思想等信息。以此来看敦煌诗歌写本,立刻会发现,此类信 息几近缺失。“既无书名又无编者,也无编例可寻的诗歌选本所在着相当大差异”。这种现象的产生,部分可能与敦煌诗集写本均为残卷有关,但总体来看,即使将残卷因素考虑在内,依然会一头雾水。 占比例最大。敦煌诗歌写本与传统意义上的‘诗集'概念存1诗集名称、作者、编者信息缺失严重 先看诗集名称。现存敦煌写本,极少数残卷上保留有集名如 故陈子昂集”、“珠英集”、“王梵志诗集”等。绝大部分今人熟悉的《唐人选唐诗》、《高适诗集》、《李峤杂咏注》、《白香山诗集》等敦煌写本集名,其实并非残卷上原有的题署,而是罗振玉、王重民等早期整理研究敦煌文献的学者们根据集子内容推测或拟定的名称,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集名已证明并不准确②。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多以“唐诗丛抄” “诗钞”等为名,一方面更符合敦煌写本原貌,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诗集的名称实在无从查考。 再看作者。在徐俊统计的63 种诗集中,只有《伦人王克茂诗抄》、《杨满川咏孝经十八章》、《李矫杂咏注》、《李翔涉道诗》、《释玄本五台山圣境赞》、《高适诗集》、《张祜诗集》、

广东韶关红岭钨矿矿床地质特征浅析

广东韶关红岭钨矿矿床地质特征浅析 [摘要]在历年的地质勘查过程中,地勘部门十分重视成矿地质条件的总结、分析、研究工作,对矿区脉状钨矿及岩体型钨矿床均有较成熟的成矿规律认识、找矿方法及找矿手段,本文通过对红岭钨矿的地质背景论述,探析了韶关红岭钨矿的分布成因,并对该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广东韶关红岭钨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 1引言 红岭钨矿位于广东省翁源县北西方向,直距21km。位于京珠高速东侧,交通较便利。自上个世纪60年代被开发出来,前人已经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勘查工作。他们对矿区的构造、成矿的地质特征以及矿床的成因,都提出了诸多见解。该矿区通过近年的开采,对其主要的矿体都进行了揭露、开采,提供了真实的、丰富的地质资料。本文依据前人的勘查成果以及危机矿山综合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出红岭钨矿的成因,认为该矿床是岩体控制,是一个与岩浆活动相关的高温热液矿床。 2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后加里东隆起湘南—粤北海西—印支凹陷区内,处在大东山—贵东—九连山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中部,热水南北向断裂构造与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部位(见图1)。 区域地层分布简单,出露的地层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浅变质的浅海相碎屑沉积岩,上古生界泥盆系滨海相、浅海相砂页岩、碳酸盐建造,新生界第四系残积、坡积、冲积层。 区域褶皱发育,分布水源山背斜,轴线呈北北东向,长约40公里,由下古生界和泥盆纪地层组成,岩层倾角40~70°,东翼较西翼陡;枢纽于官渡镇一带向南西方向倾伏,形成一个对称的并向南西倾伏的背斜构造。背斜西侧为一轴线呈北北西向的对称正常的翁城向斜;东侧则为轴向北东、轴面倾向北西的翁源倒转向斜。 区内断裂十分发育,一系列近南南北向(NNE~NNW)压扭性断裂穿切北北东~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南北向断裂有水源山正断层、石坑子—红岭—热水断裂、田心—上洞断裂;北东向断裂有下洞正断层、大湾围—坪峰畲断裂、石坑子逆断层、热水断裂、下背—狐狸山断裂。 区内广泛分布燕山三期花岗岩,北部属贵东岩体,南部统称热水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出露面积240平方公里。区内还发育两个燕山四期花岗岩岩体,呈岩墙状沿东西方向侵入于燕山三期花岗岩中。热水岩体总体上呈鹅蛋形,长轴南北

翡翠的几种常见的冒充材料和验假方法

翡翠的几种常见的冒充材料和验假方法 1、83玉 83玉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约90%),次要矿物为透辉石(约10%),伴有透闪石化,结构为似斑状变晶结构,一般认为83玉为翡翠变种,属新山料。83玉绿色呈斑状、块状、条状分布,飘不鲜艳的灰蓝花;83玉水头一般都较好,多呈半透明,相对密度为3.25~3.31,折光率1.66,玻璃光泽,硬度略低于翡翠,紫外光下无荧光反映,分光镜下,在437nm处出现一吸收谱线。83玉可以其色形特征,飘灰蓝花水头较好,敲击声发闷,不易碎裂等特征为鉴别标志。 83玉与翡翠B货的区别是,翡翠B货是经人为处理,结构已被破坏,结构松散;83玉结构完整,不松散。B货表面有微细沙眼,翠性模糊;83玉表面光洁,翠性明显。B货绿色飘浮,呈蜡状光泽,83玉飘灰蓝花,色实在,呈明亮的玻璃光泽。红外光谱分析,83玉的谱线与翡翠A货一致,不像B货出现异物吸收峰。要指出的是,市场上的83玉一般经过类似B货处理的方法处理,因此识别83玉是较困难的事。在业内,有人甚至称83玉就是“B货”。 2、染色缅甸玉 染色痕迹明显,比较易于鉴别。 3、干青 也是同翡翠一起产出,但是质地较粗,水头差,但是颜色较好。 4、水沫玉 水沫玉又称水沫子,水沫子通透感好,一般呈蛋清地或玻璃地,常伴有蓝、绿色飘花,敲击之声清脆悦耳,主要矿物成分为低温钠长石,次要矿物为硬玉、绿帘石、阳起石、石英,故实际上是一种斜长石岩。主要致色矿物是按一定向排列的阳起石、绿帘石及蚀变绿泥石,水沫子折射率小于翡翠,为1.530~1.535,硬度为6,相对密度2.48~2.65,远远小于翡翠,拿在手中有明显的轻感。水沫子在腾冲、瑞丽市场很多,常用以充当中、高档翡翠。推荐阅读:水沫子和翡翠的区别。 5、不倒翁 不倒翁产于缅甸北边,迈立开江西岸靠近印度利多的地方,因当地名称音近“不倒翁” 而得名。不倒翁一般呈斑斑点点的葱绿,在重量和手感上与翡翠相当,且有较好的温润感,硬度小于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色。据严陈年(1993)认为“不倒翁” 实际上就是绿色硅质岩,化学成分为SiO2,具极细的圆形颗粒集合体或胶状体。 6、软玉 软玉是一种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为主要组分的单矿物岩,一般呈特有的交织纤维变晶结构,有时还含有少量蛇纹石、透辉石和绿泥石等副矿物。软玉折射率和相对密度均小于翡翠,分别为1.62和2.95。查尔斯滤色镜下不变色,分光镜下绿区509nm有一吸收线。软玉无雪片、苍蝇翅等翠性表现。翡翠一般不带黑点,有黑点时也呈圆形点状;而软玉却很少不带黑点,且形状多为不规则棱角形。假冒翡翠的软玉一般呈菠菜绿色,颜色呆滞,无祖母绿色调;翡翠有色形色根,软玉颜色均匀,无色形色根;翡翠底张多显灵气,而软玉质地匀润,光泽柔和,呈油脂-蜡状光泽。 7、独山玉 南阳独山玉是一种黝帘石化斜长岩,是我国的一个古老品种。其颜色、质地、硬度和折光率与翡翠相似,相对密度小于翡翠,为2.9,极易与翡翠混淆,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翡翠绿色纯正,独山玉颜色在水头足者中绿色多闪蓝色,在水头不足者中绿色多带黄色;若放入溴苯中,翡翠只见边缘不见整体,独山玉则清楚可见;独山玉难见雪片、苍蝇翅等翠性;由于密度不同,在二碘甲烷重液中,翡翠缓慢下沉,而独山玉则浮于液体表面。

敦煌文献概述(20210217035908)

敦煌文献概述 一、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几个概念 汉河西四郡,(河,特指黄河,一般的叫水)霍去病开的。武威,旧为凉州,张掖旧叫甘州,酒泉旧叫肃州(甘肃名称就这么来的),安西即瓜州,敦煌沙州。瓜沙二州离得不远。安史之乱以后,被西藏吞并,吐蕃。当时把边关的重要军事力量调回内地平息安史之乱,顾不上边关了,就被吐蕃包围了。包围了十年之久,敦煌投降了。所以敦煌里的西藏文物比较多。晚唐,敦煌大族张议潮起义,把吐蕃赶走了。派出使者到长安,说归顺唐中央。行政单位叫归义军。归义军时期很长,敦煌很多的文物如壁画都是这个阶段的。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敦煌石窟:指敦煌地区的多处石窟,如西千佛洞,榆林窟(榆林河峡谷,安西县西南)等。不光指莫高窟。旅游的话到不了榆林窟,不开放。莫高窟也只是开放有限的洞窟。敦煌城南就是一座山,鸣沙山。鸣沙山月牙泉,汉朝就有了。鸣沙山往东有条河,把山冲断,出现了崖壁,朝东。莫高窟就开在这些崖壁上。河对岸就是三危山。(台)苏莹辉《敦煌学概要》莫高窟740 多个石窟,时间最早的是前秦,最晚的是,千年之久。 16 号窟,有耳洞,编为十七号,藏经洞,长宽高各3 米左右。耳洞地面高一点,要上两三级台阶。把经卷都搁里边,包袱皮包上,像是有计划似的。放得满满,把洞口封上,抹平,画上壁画,谁能看出来这还有个洞啊。就这样,静静的,五百余年后被发现。 研究洞窟里的壁画,塑像,经卷形成了敦煌学。 二、藏经洞的发现 光绪二十六年(1900),甲子纪年是“庚子” 。八国联军进北京。8 月,慈禧携光绪逃到西安来了,西狩,来西安打猎来了。就在这个时候,藏经洞发现了,肯定顾不上了。道士,不是和尚,王圆禄发现的。 (敦煌是丝路的交汇。出了敦煌,分两路。南路到龟兹——于阗,翻过雪山——伊拉克叙利亚,过地中海,到欧洲了。北路到吐鲁番——喀什——翻过大雪山即,葱岭(帕米尔高原)。东西文化交汇三岔路口,壁画

玉石种类及基本知识

玉磨坊整理:市场上常见的玉石的种类 由于玉的品种繁多,在国家所有文献中一直对玉的种类无具体定义,玉磨坊按照玉的 分类给广大玉友们说明一下玉石的种类,介绍的玉石品种都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 我们先来看下古代对玉石的定义:东汉许慎《说文》解释的玉为“石之美者”,凡色 泽美丽、质地坚硬的石头都可以统称为玉石。 这里所说的玉石有四个标准:1、有一定的硬度2、色彩漂亮,单色多彩3、光泽温润4、从不透明到半透明(亚透或者透明)。 一般来讲,玉石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狭义的玉有硬玉和软玉两类: 硬玉主要以翡翠为主,软玉以和田玉为主。 而广义的玉,它不仅包含软玉和硬玉,还包括独玉山、岫玉以及水晶、玛瑙、绿松石、青金石等等。 用一句概括:温润有光泽的美石,可以为我们的物质、经济、生活、使用所服务的均 可以统称。 玉磨坊的小编也基本上按照这个原则,将市场上收集到的玉石的种类给大家做出介绍,介绍按列的顺序基本上以市场常见的机率为主。 ①:翡翠 翡翠,硬玉,主要产于缅甸,泰国、日本、美国、中国等地都有翡翠原石矿产,但以90%来自缅甸密支那,因内部含有不同的致色离子,所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比如含 铬元素,呈现绿色,称之为翠,含铁元素,呈现红、黄色、褐红等色,称之为翡。硬度一 般在6.5到7之间,密度为3.2到3.4,韧性强,仅次于和田玉,一般为玻璃光泽至油脂 光泽,不透明、微透明、半透明、透明等。色彩从绿、红、蓝、紫、白、黄、青、黑等。 从质地上分有:玻璃地、冰地、糯种、芙蓉种、白地青、花青、油青、金丝种、豆种、干青种、马牙种等。在日常评定翡翠时,一般从种、水、色、透明度、洁净度、致密度、 棉裂绺花、尺寸、设计工艺等方面来评价,当然了,如果要求完美,那价值肯定也是天价,做为普通的消费者,首选玉种好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首德次符”或者行业内所说的“内行看种,外行看色”,质地好,种好,这是选购玉标准。

中国钨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钨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钨矿时空分布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的钨矿床成矿时代[以矿床(点)数量为基础],前寒武纪成矿期占2%,加里东期占4%,海西期占9%,印支期占2%,燕山期占83%。从空间分布来看,在中国三大成矿域,即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说明空间分布广泛。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中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 (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中国钨矿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如在赣南大余—崇义—上犹地区,仅在7800km2范围内就有180多个矿床(点)密集分布,几乎平均10km2内即有两处钨矿床,并呈现等距、近等距的分布;又如,盘古山区在11000km2范围内也有100多处钨矿床(点)分布,平均每100km2就有1处矿床。在南岭每一个密集区里往往产有1~2个大型钨矿并有“卫星”式一批中小型矿床围绕大型矿床产出而成群成组的分布。在每个矿床中几乎都有1~2条“王牌”矿脉(即规模大、品位富的矿脉),如西华山钨矿的299号“王牌”脉长920m,脉宽最大3.60m,而且品位富。每个矿区的含钨石英脉

赞美甘肃、大美敦煌

《大漠敦煌》 男:我多想带上装满梦的行囊、牵一只骆驼去那风沙弥漫的远方 女:我多想沿着遥远又遥远的古、寻找我梦中的大漠敦煌 男:穿过祁连山的六月飞雪、走进炎风吹沙的大漠 女:我寻一把先人遗留在那里的石、看它是否还能劈出四千多年的火光 男:追赶丝绸之路落下的夕阳、跋涉在曾经角鼓争鸣的河西走廊 女:我想找到三苗人留下的陶器、让它盛满历史的冷热和苍茫 男:我想听到羌笛穿透千古的余音、在荒原的夜空里哀怨悠扬 女:借着大漠的冷月寒光、我多想找回乌孙人失散的牛羊 男:在漫漫狂野中赶路、我多想举起月氏人的宝刀将夜空划亮 女(合):我望见浩瀚的沙海如血的残阳、远处传来铁蹄铮铮烈马奔腾的轰响、一支剽悍的胡骑消失在流沙的尽头、远离了草原和毡房 男(合):我望见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的马队、马踏飞燕的嘶鸣声扬四方、我望见汉武的狼烟扬起旌旗遮日的豪壮、飘逝在风萧萧路漫漫的边关 女:那鸣沙山千年不绝的鸣响、每一声吟唱、都是英雄泯血长笑的悲壮 男:那月牙泉甘冽清澈的水塘、每一个眼神、都曾凝视过扬鞭的牧人拓荒的农夫 女:玉门关的残垣断壁、望断多少远行的商队、往来的使者 男:阳关三叠的千古绝唱、又有多少故人更尽一杯酒、从此不见回故乡 女:我站在汉长城古烽燧遗址上、似乎还能听到、一腔长风万里的呼啸 男:我站在魏晋隋唐的古墓旁、似乎还能看到、边塞诗人雪山长云、孤城遥望的豪情和惆怅 女:几度春秋风与火、东来西往的驼队穿过大漠莽莽 男:曾经几载云和月、边城要塞通向了海纳百川的大唐 女:我的大漠我的敦煌啊、你已不是金戈铁马厮杀遍野的战场 男:你丝绸铺路、你名声远扬 女:追踪远古消失的绿洲、注视大漠不朽的胡杨 男(合):我寻着崖壁上的佛光、看见风卷僧衣的乐僔和尚、在石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在穷荒中点燃了第一柱香火、一代代虔诚的僧侣随他而来、创造出佛洞悬空的圣堂 女:天空移动的云彩、遮不住三危山的金黄 男:莫高窟这座千佛神奇的宝藏、在沙漠中沉睡了一千年岁月的寒暑、剥蚀了多少绚丽的画卷珍贵的佛像 女:屈辱的年代、劫持了多少无价之宝流落他乡 男:尽管大漠景象如此苍凉 女:尽管丝绸之路如此漫长、神秘的敦煌啊 男:你玄妙神奇的经书壁、令人心驰神往、你举世闻名的丝路花雨、让人沉醉难忘 女:美丽的敦煌啊、流光溢彩的故事有你大漠落日的悲怆灿烂辉煌的历史有你光辉夺目的一章 男:我多想借反弹琵琶的神韵止住千年黄沙 女:我多想用飞天飘逸的梦想擦去百年彷徨(此处背景乐、伴读) 男:我多想牵来一股溪流为你栽上一排胡杨 女:我多想乘春风度玉门让梦露宿在你的身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