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波色子
引力子与希格斯玻色子

引力子与希格斯玻色子
引力子和希格斯玻色子是两种粒子,它们在物理学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引力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它是负责传递引力的粒子。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引力是由质量引起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引力子是负责传递这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它通过引力场传播,使得物体之间产生引力作用。
引力子的存在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的结合所预测,虽然引力子尚未被直接观测到,但引力的效应已经在实验和观测中得到了验证。
希格斯玻色子是另一种基本粒子,它是希格斯场的量子激发,也被称为希格斯粒子。
希格斯场是一种理论上的场,它通过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赋予它们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是通过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
2012年,CERN宣布发现了一个与标准模型预测的希格斯玻色子非常相符的粒子,这是对希格斯场存在的直接证据。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对于解释粒子质量的起源非常重要。
根据标准模型,希格斯场与其他基本粒子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希格斯玻色子赋予了其他基本粒子质量。
这个机制被称为希格斯机制,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粒子有质量而其他粒子没有质量。
总之,引力子是负责传递引力的粒子,而希格斯玻色子是希
格斯场的量子激发,通过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赋予它们质量。
它们在物理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希格斯波色子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咏时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学标准模型当中最后一个待发现的粒子。
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 ERN)的科学家宣布,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有吻合之处。
一般认为,大约要到今年年底,才有可能确认它是否真是希格斯玻色子。
标准模型是我们当前人类对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物理理论。
它告诉我们自然界4种力中的3个电磁力、强力和弱力是如何发挥和实现作用的。
标准模型的理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中,杨-米理论是发挥作用的,但在弱相互作用中,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要发挥作用还需要希格斯玻色子的配合。
理论上,希格斯玻色子将为杨-米理论中传递弱相互作用的粒子赋予质量,使得弱力成为短程力,符合实验的结果。
这种质量赋予是怎样进行的呢?真空中希格斯玻色子的场可以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状态,理论上叫做凝聚态,打个比方就像稀糖浆或者蜜糖这样的状态。
当别的粒子经过这个“稀糖”时,也就是经过希格斯玻色子场的这个凝聚态时,就获得了质量。
(实际上,每种玻色子总和一定的场相对应。
)总而言之,希格斯玻色子本身有3个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是它是标准模型中的最后一个待发现的粒子;二是它给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中传递弱相互作用的粒子赋予了质量;此外呢,实际上,希格斯玻色子给几乎所有的基本粒子以质量,除了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光子和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胶子。
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重要学术与现实意义迄今为止,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就是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另一个就是与希格斯玻色子有关的对称性破缺的理论。
杨振宁-米尔斯理论在理论上是相当完美的,它能给我们很多确定的预言,而且很多都被相当精密的实验所证实。
与之相比,希格斯玻色子相关的理论虽然在定性上非常重要,但是在定量上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
欧核中心称新发现粒子与“上帝粒子”高度吻合——希格斯玻色子最新证据被认为是30年来最伟大科学发现之

致, 质量范围大约在 15 16 e 2 —2 G V之 间, C R 但 E N表
北京 时 间 4 日下午 , 大型 强子 对撞机 ( H 的 实验 L C)
示也 需要 更 多数 据 来进 行佐 证 。
装 置之 一 、 MS 紧凑 缪子 线 圈) 目发 言人 乔 ・ C ( 项 因坎 迪
得・ 希格斯本人也 出席 了当天的成果发表会 , 并在公布
“ 5西格玛 ” 定性 水平 时一度 眼含热 泪 。C R 确 E N的 陈述
结束 后 , 擦 干 泪 水 说 道 :我 想祝 贺每 个 与 这 项 成 就 他 ”
相 关 的 人 。 能 够在 有 生之 年 见 证 这 一切 真 是 难 以 置
更 多的数 据 。
乔・ 因坎 迪拉 也 表 示 : 能 以 5西格 玛 的 确 定性 水 “
7月 4 日, 瑞 士梅 兰 , 国科 学家彼 得 ・ 在 英 希格 斯 在
欧洲核 子研 究 中心 出席发 布 寻找 “ 帝粒 子 ” 上 希格 斯 玻
色子最新 进程 的研讨 会 。
平 , 现质 量 范 围在 15 e 发 2 G V左 右的新 粒 子十 分激 动人
・
科 技 信 息
在希格 斯 玻 色子 构 成的“ 海洋” 中游 弋 , 受其作 用而产 生
既存 在 于玻 色子 中又存在 于 费米子 中 , 因此 , 助 于科 有 学 家们 更好 地理 解物质及 其 组成 。 目前 , 学家们还 没有 为该 三体 束缚 态命 名 。该研 科
究 的领 导 者、堪 萨斯 州立 大 学物理 系的布瑞特 ・ 瑟瑞 伊
表 示 :新 束缚 态非常特 殊 , “ 因为即使 其相 互作 用 对束缚
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

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导航】“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英语:Higgs boson)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所预言的最后一种基本粒子(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已发现61种,包括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以物理学者彼得·希格斯命名,是一种具有质量的玻色子,没有自旋,不带电荷,非常不稳定,在生成后会立刻衰变。
2012年7月4日,CERN(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LHC(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紧凑渺子线圈探测到两种新粒子,这两个粒子极像希格斯玻色子,但还有待物理学者进一步分析确定。
——维基中文百科【重难点】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又一同构成了原子。
由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因此,在化学中研究原子结构主要在于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
(如图1-1)图1-1 原子的结构图1-2 核外电子运动2.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性核外电子运动无法用牛顿力学来描述,具有测不准性。
(如图1-2)(1)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
(如图1-3)是p电子云的形状。
离核越近,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云密度越小。
(如图1-4)图1-3 p亚层结构图1-4 核外电子概率分布(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四个量子数(n、l、m、m s)多电子原子中,决定能量的量子数是n、l。
(3)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及洪特规则。
根据n+0.7l的整数部分相同,近似分成若干近似的能级组。
3.原子结构与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性等)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一般而言,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离能和电负性逐渐增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离能和电负性逐渐减小,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Ⅷ族)。
希格斯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又称希格斯粒子,将它称为“上帝粒子”,是因为它是基本粒子的质量之源。
我们知道,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构成。
而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和胶子组成,夸克、胶子和电子等至今为止没有发现有更深层次的结构,因此被称为基本粒子。
简单地讲,有了希格斯粒子,基本粒子才有质量,有了质量才产生引力,才会有宇宙中的元素、恒星、行星和生命。
按照物理学标准模型,物质的质量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夸克、电子等基本粒子的质量;另一部分则是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结合能,这部分占的比重其实还要更大。
另外在物理学标准模型的62种基本粒子中,其他61种都已被实验证实了存在,只有希格斯粒子这关键一环仍然悬而未决,它的难以捉摸也让研究者多了几分敬畏根据物理学标准模型和大爆炸理论,我们的宇宙起始于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刚发生时,无数的正反粒子同时产生,轻子和夸克通过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获得了质量。
这些粒子凝聚成物质,通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星系。
而希格斯粒子的使命,在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初始就已经完成了。
现在物理学家要再次寻获希格斯粒子的踪迹,就只有建造能量强大的对撞机,在里面给两束高能粒子进行加速、对撞,来模拟宇宙开始的时刻,在实验室里重新“复活”希格斯粒子。
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标准模型并不是唯一的金科玉律。
其他还有像超对称理论,认为存在多种希格斯粒子,且与标准模型当中的希格斯粒子有很大不同;而霍金等一些科学家则支持超弦理论,这种理论能把包括引力在内的自然界全部4种基本作用力统一起来,这是标准模型和超对称理论做不到的;但超弦理论中并没有希格斯粒子的位置。
正因为这个,霍金才会出100美元跟人打赌说希格斯粒子并不存在,不过他打输了。
物理学标准模型不是万能的,像暗物质、暗能量、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等问题,它都不能解释。
而根据现有理论,我们的宇宙组成中有73%是暗能量,23%是暗物质,只有4%是目前理论所能解释的物质。
希格斯玻色子概述

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或称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子Higgs boson)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至今尚未在实验中观察到。
它也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
物理学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机制。
在此机制中,希格斯场引起自发对称性破缺,并将质量赋予规范传播子和费米子。
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化激发,它通过自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
2012年7月2日,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宣布,该实验室最新数据接近证明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标准模型给出了自然界四种相互作用中的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统一描述,但是在能量低于一定条件后,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将呈现为不同的相互作用,这被称为电弱相互作用的对称性自发破缺。
希格斯粒子就是在标准模型解释电弱对称性自发破缺的机制时引入的。
研究背景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P.W.Higgs)提出了希格斯机制。
在此机制中,希格斯场引起电弱相互作用的对称性自发破缺,并将质量赋予规范玻色子和费米子。
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化激发,它通过自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将有机会发现希格斯粒子。
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上帝粒子‖是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对希格斯玻色子的别称。
这种粒子是物理学家们从理论上假定存在的一种基本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粒子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莱德曼更形象地将其称为―指挥着宇宙交响曲的粒子‖。
自1899年汤姆逊爵士发现电子开始,直至如今,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微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世界的奥秘。
1995年3月2日,美国费米实验室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发现了顶夸克时,一套称之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模型所预言的62个基本粒子中的61个都已经得到了实验数据的支持与验证,看上去标准模型马上就要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索已经到达了它的尾声,似乎人类也马上就要听到这一跌宕起伏的,充满了高潮与华彩的探索乐章的终曲,但是仍然有一个粒子,游离在这座辉煌的大厦之外,仿佛一个幽灵,这就是希格斯粒子,而且就是这个粒子可能会击垮整座大厦。
西格斯粒子

西格斯粒子一、什么是西格斯粒子?西格斯粒子(Higgs boson),又称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基本粒子,由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等人在1964年提出。
它是标准模型中的最后一个未被实验观测到的粒子,也是标准模型中解释质量来源的核心部分。
二、西格斯粒子的重要性1.解释质量来源:根据标准模型,物质的质量来自于与之相互作用的希格斯场。
通过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其他基本粒子获得了质量。
因此,西格斯粒子对我们理解物质的起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2.验证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是描述基本粒子和其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
西格斯粒子的发现验证了标准模型中关于希格斯场和质量生成机制的预言,进一步巩固了这个理论框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3.探索新物理:除了验证标准模型外,西格斯粒子还可能为揭示更深层次的物理学提供线索。
通过研究西格斯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科学家可以进一步探索超出标准模型范围的新物理现象。
三、西格斯粒子的发现1.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为了寻找西格斯粒子,科学家在瑞士日内瓦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能够以接近光速将质子加速到高能状态,并使它们在加速器环中相互碰撞。
2.ATLAS和CMS实验:LHC上有两个主要实验,分别是ATLAS实验和CMS实验。
这两个实验利用巨大的探测器来记录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粒子。
科学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寻找与西格斯粒子相关的特征。
3.2012年发现:在2012年7月4日,ATLAS和CMS实验宣布,在之前进行的实验证明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其质量约为125 GeV/c²,符合希格斯玻色子(即西格斯粒子)的预期。
四、西格斯粒子的性质和特征1.质量:西格斯粒子的质量约为125 GeV/c²,相对较轻。
2.自旋:西格斯粒子的自旋为0,这意味着它是一种玻色子。
3.衰变模式:西格斯粒子可以通过不同的衰变模式来分解为其他粒子。
常见的衰变模式包括衰变成两个光子、四个轻子(例如电子、μ子等)或两个强子(例如夸克)等。
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
本词条涉及专业知识,为防止被恶意篡改,需要本领域专家参与编辑。
请编辑者参考专业文献,协助完善词条,传播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
百科名片
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至今尚未在实验中观察到。它也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物理学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机制。在此机制中,希格斯场引起自发对称性破缺,并将质量赋予规范传播子和费米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化激发,它通过自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2012年7月2日,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宣布,该实验室最新数据接近证明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பைடு நூலகம்
希格斯玻色中文名: 子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子,上帝粒别称外号: 子
提出者: 彼得·希格斯(P.W.Higgs) 外文名:Higgs boson
目录
简介
诠释
研究背景
研究历史
理论
物理理论
方程简式
标准模型
其他模型
验证
成果
萍踪难觅
最新发现
相关著作
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格斯波色子
————————————————————————————————作者:————————————————————————————————日期: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咏时
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学标准模型当中最后一个待发现的粒子。
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 ERN)的科学家宣布,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有吻合之处。
一般认为,大约要到今年年底,才有可能确认它是否真是希格斯玻色子。
标准模型是我们当前人类对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物理理论。
它告诉我们自然界4种力中的3个电磁力、强力和弱力是如何发挥和实现作用的。
标准模型的理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中,杨-米理论是发挥作用的,但在弱相互作用中,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要发挥作用还需要希格斯玻色子的配合。
理论上,希格斯玻色子将为杨-米理论中传递弱相互作用的粒子赋予质量,使得弱力成为短程力,符合实验的结果。
这种质量赋予是怎样进行的呢?真空中希格斯玻色子的场可以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状态,理论上叫做凝聚态,打个比方就像稀糖浆或者蜜糖这样的状态。
当别的粒子经过这个“稀糖”时,也就是经过希格斯玻色子场的这个凝聚态时,就获得了质量。
(实际上,每种玻色子总和一定的场相对应。
)
总而言之,希格斯玻色子本身有3个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是它是标准模型中的最后一个待发现的粒子;二是它给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中传递弱相互作用的粒子赋予了质量;此外呢,实际上,希格斯玻色子给几乎所有的基本粒子以质量,除了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光子和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胶子。
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重要学术与现实意义
迄今为止,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就是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另一个就是与希格斯玻色子有关的对称性破缺的理论。
杨振宁-米尔斯理论在理论上是相当完美的,它能给我们很多确定的预言,而且很多都被相当精密的实验所证实。
与之相比,希格斯玻色子相关的理论虽然在定性上非常重要,但是在定量上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
因此,如果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第一个重要意义实际上就是在希格斯相关理论的定量研究上促进了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完善和发展。
现有的理论对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完全不能预言。
这次欧洲科学家发现的新粒子,它的质量约为氢原子核的133倍,如果将来证实它确是希格斯玻色子,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果。
这个结果为我们将来研究基本粒子理论提供了指导性的方向。
例如,在众多的未来需要探索的问题中,一个可能的方向就是,研究为什么有一种玻色子(甚或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它的质量是氢原子核的133倍。
第二个重要意义,这次进展使得标准模型有关希格斯玻色子的部分,可能通过理论和实验在研究上进一步完善。
现在有关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定性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定量还基本没有。
物理学的研究,不仅仅满足于定性的研究,还要探索定量的研究,而且是非常精确的定量研究,定量是越准确越好,使得科学知识达到准确、精密的程度。
另外一个重要的理论意义,是对未来宇宙早期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也就是说,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不仅能促进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也能促进我们对宇观尺度的理解。
这也是基础物理学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极小尺度的现象与极大尺度的现象具有一些微妙的连接。
比如说,早期宇宙某个时段的能量标度和我们现在加速器上微观粒子的能量标度是接近的(注:现在的宇宙由于自身膨胀、能量衰减,其能标已经很低了)。
这次发现的新粒子的质量是氢原子核的133倍,如果证实是希格斯玻色子,这就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重要的能量标度。
从现实意义上说,我有一个这样的看法:好像是一个艺术家,做出了一个很完美的艺术品,这也许和我们日常生活,吃、喝、用,不见得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是,在精神上,在科学的理解上,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对真知的追求,如同我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一样。
这次的科学进展,使我们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征途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使人们知道以前的标准模型在希格斯玻色子这一块定性的想法看来还是很不错的。
随着研究深入和完善,将来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将进一步完善,这将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登上一个新的高峰、铸就一个新的里程碑。
CERN发现的重要价值
此次,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学术会上公布的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有几个十分重大的价值、重要的进展:
一是新粒子在几个衰变模式当中都同时出现。
当然,因为物理科学的极端严谨性,在学术会上,科学家还是说没能确定是哪个玻色子,因为从最严谨的角度讲,要在众多的衰变模式中都出现,而且都具有相同的性质,才能完全确认发现了一个新的粒子。
第二个就是它的研究发现的标差达到了5,这就意味着99.99994%可信概率,这是新粒子发现的一个判据。
物理学上,标差的值越高,代表可信度越高。
标差5代表了99.9999%以上的可信度。
在科学上必须要这么高的概率,否则,如果放在几十亿的事件和数据量中统计,它的统计误差就可能很大。
举个例子,前些日子,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也宣布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迹象,但是他们只有3.5的标差,这个结果就完全不能算是新发现一个粒子。
第三个、也是更重要的一个发现,就是CERN确定新粒子的质量在氢原子核的133倍左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果。
如果将来确认为希格斯玻色子,这就为相关的物理确定了一个重要的能量标度。
这对下一步的标准模型里的希格斯玻色子相关理论和实验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CERN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其实是已经规划好了的。
作为近期一个重要的任务,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看来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
沿着这个方向,我相信,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改进统计”,积累更多的数据和事例,然后在更多的衰变模式当中寻找并确认希格斯粒子。
另一方面,CERN的科学家还在寻找标准模型里没有的粒子,比如超对称粒子。
如果人类能够发现标准模型里没有的粒子,那将真正是具有改变世界意义的重大突破。
发现标准模型里没有的粒子,将完全改变理论物理学家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
此外,CERN还在寻找一些新的物理现象,如小黑洞、附加维度等等。
这些现象目前只是理论物理学家的假设和猜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寻找一些新的物理现象,这也是CE RN和全世界物理学界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国粒子物理研究的开展情况简要介绍
我国现在粒子物理研究的某些领域也做出了很有影响的工作,比如在大亚湾进行的中微子振荡实验,得出了一个重要的参数的数值。
这显示我国对中微子振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已占有一席之地。
这个方面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和希格斯粒子的物理有重要的关联。
中国正在进行的寻找暗物质的研究,也是一项值得期待和关注的粒子科学前沿的探索。
但是,中国在这些粒子物理前沿领域的理论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去赶超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