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中水
居民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探讨

居民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探讨摘要: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对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根据原水水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中水处理的工艺及相关措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中水回用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对城市居民小区的发展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居民小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在住宅小区中的用水量不断增加,所占城市总生活用水的比重越来越大。
目前大部分小区都有景观园林、水景以及水体等观赏或者娱乐设施,使楼盘与自然景观溶为一体,为整个住宅区营造一种如诗如画的诗意境界[1]。
小区内环境的美化离不开水,各种绿地及园林每天消耗大量的水,各居住小区的居民排放生活污水,这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而又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等方面,从而做到水源的低质低用,高质高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水回用不仅能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还能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2]。
居民小区中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居民小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小区内生活用水及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多,供水量和生活污水量基本相当。
另外,小区内的景观用水和园林绿化用水量也越来越大,进一步导致了水资源的匮乏。
目前,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居民小区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小区内集中处理污水及中水回用提供了条件。
小区内水系统具有实施方便,不影响市政道路,回用管道短,投资小等优点,对大型的居住小区较适合。
目前,居民小区内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的条件已基本完善。
居民小区内排水量和杂水用量基本平衡,对水系统的设计和平稳运行有力,而且随着居民小区的规模化发展和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水系统建设的成本也将越来越低。
采用中水系统后预计居民区用水量可节省30%~40%,排水量可减少35%~50%,将产生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3]。
第六节中水介绍

❖ 生物接触氧化池: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填料,调 料上长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上 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流经其表面的污水中的有机物, 使污水得到净化。
❖ 生物转盘:生物转盘的作用机理与生物接触氧化池基 本相同,生物转盘每转动一 周,即进行一次吸附一吸 氧一氧化一分解过程,衰老的生物膜在二沉池中被截 留。
❖ 过滤:滤池的作用是去除二级处理水中的残留的悬浮物 和胶体物质,对 BOD 、 COD 、铁等也有一定的去除作 用。
❖ 消毒:消毒设备主要有加氯设备和臭氧发生器。该种设 备向污水中投放一定比例的液氯或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 的臭氧输人污水中而杀灭细菌和病毒,达到消毒要求。 此外,对于常规水处理中难以去除的物质,还可以利用 活性炭吸附,其作用为除臭、去色、脱氯、去除有机物、 重金属、合成洗涤剂病毒、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
中水水质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
❖ 满足卫生要求。其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群数、 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COD、BOD5、 磷化物等。
❖ 满足人们感观要求,即无不快的感觉。其衡 量指标主要有浊度、色度、臭味等。
❖ 满足设备构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质不易引起 设备、管道的严重腐蚀和结垢。 其衡量指标 有pH值、硬度、蒸发残渣、溶解性物质等。
首层单排粪便、厨房污水 首层单排盥洗等污水
杂用水给水水 箱
冲厕
止回阀 绿化用水
粪便、厨房污水 盥洗等污水 绿地
市政排水 溢流
中水处理站
三通阀
三、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
1、中水原水系统 指的是收集、输送中水原水到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和一些附属构
浅析多层住宅小区供水系统及维修

浅析多层住宅小区供水系统及维修供水系统的选用原则应保障供水安全可靠,防止水污染,节能节水,节材节地。
为节约水资源,有条件的住宅小区优先采用分质供水,可以分为直饮水供水系统、自来水供水系统、中水供水系统等。
直饮水供水系统用于饮用及餐饮,供水立管布置和供水点设置都在各户厨房内,系统应采用立管全循环系统,供回水管网应同程式布置,支管长度应控制在3米以内。
自来水供水系统用于洗浴、洗衣、洗菜及卫生用水,管网采用枝状管网,立管布置在户外管井内,各户水表设置在户外专用水表井内,户内支管采用埋设在结构板上垫层内的方式敷设。
中水供水系统用于小区室外绿化用水及道路洒水。
鉴于住宅内马桶有采用智能座便器(卫丽洗)的问题,且中水中细菌含量较高,如果住户较长时间不在家中,卫生器具内细菌大量繁殖会污染卫生器具,因此中水系统不能用于户内。
供水系统应优先采用由城市自来水环网不同管段上引入两根进水管,以提高供水安全性,为防止污染城市管网水质及计量准确,各个给水进口均应安装倒流防止器及水表。
小区内自来水供水系统布置成环网,实现双向供水,以提高供水可靠性。
环网管径进行平差计算,最小流速不小于0.7M/S,同时进行低入住率管网校核计算,防止出现死水管段,防止水质腐败。
供水压力控制:家用淋浴器需要水压为0.05MPa~0.10 MPa,户内管道阻力损失按户内管径DE25、管长38米计算:h=(26X0.117+12X0.058)X1.3=4.5米分户水表阻力损失按1米计淋浴器控制阀安装高度1米则入户要求压力为:10+4.5+1+1=16.5米水柱若城市自来水压力为0.30MPa,可以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水的范围为一层~四层。
若城市自来水压力大于0.35MPa,水龙头出水会出现喷溅现象,不便使用,同时龙头出水量大幅增加,也不节水,建议在供水压力大于0.35MPa的楼层供水支管上加设支管减压阀,阀后压力定为0.20MPa。
多层小区优选自来水直供,这样的系统节能,运转费用也低。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也日益增多。
为了保证住宅小区的供水质量,水的回用成为解决城市用水紧张和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城市住宅小区中的水回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1、水质安全问题城市住宅小区的污水回用需要治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比如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等。
同时,由于回用水本身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容易成为微生物的繁殖场所,若处理不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技术难题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城市住宅小区中的水回用仍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
如何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如何选择合适的水回用技术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3、管理问题城市住宅小区水回用的管理也亟需加强。
一些住宅小区并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或人员,对于水回用的管理也不够细致。
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水质问题,进而影响居民的健康。
1、严格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保证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的安全性关键措施。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居民的用水安全。
2、适配合适的水回用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水资源的紧张情况,水回用技术也不断得到了升级和创新。
因此选择适合的回用技术成为解决城市住宅小区水回用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针对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问题,可以采用生物降解技术、高效滤池技术等方法进行治理。
为了保证水回用的安全性和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人员,加强对水回用过程的监管。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遇有问题及时解决。
总之,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是一项既有挑战,又有前景的工作。
为了保证城市用水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科研力量,升级水回用技术,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

(7) 原水→格栅→调节池→曝气生物滤池→消毒→中 水。
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3种类型:物理处理法、物理化学 法、生物处理法。下面对这三种工艺做简单的介绍。 3.1 物理处理法
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膜滤法是通过在外 部压力的作用下,水源水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 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等这些粒子外径小于 膜孔的则通过滤膜,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 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外径大于膜孔的粒子则被拦截在滤 膜的表面,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从而实现有效的 分离。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 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3.2 物理化学法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 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位列世界第 121 位,因此我国是 个水资源相当紧缺的国家。水环境的污染及水资源的匮乏, 已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污 水处理并开发为第二水源,既是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又是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其目的在于按 照不同用途提供不同的水质,改变目前“多种用途,一种水 质”的局面。这将缓解目前供水矛盾,同时也可使污水排放 量和污染物的负荷量大大降低,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大中城市 来说,中水回用具有特殊的意义。中水回用系统按照其服务 的范围,可分为三类:1)建筑中水系统;2)区域中水系统;3) 城市中水系统。本文中着重分析城市住宅小区内中水回用系 统的水源及工艺。
何谓中水?“中水”的概念源于日本,主要指生活和部 分工业用水的排水收集起来经一定工艺处理后,其回水的用 途主要是用于一些对水质要求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如:农业灌 溉、市政园林绿化、车辆冲洗、建筑内部冲厕、景观用水及 工业冷却水等方面,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由于经处理 过的回水的水质介于上水(自来水)和下水(污水)之间,故称为 中水。
中水回用概述

中水回用概述“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
中水回用技术系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中水处理方式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两种处理方式1.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2.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 3 种类型:1.物理处理法: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2.物理化学法: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
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
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3.生物处理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
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
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 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
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当前,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过度地、毫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其次,待开发的新鲜水源离集中供水点距离较远,一次性投资费用高昂,这样一些缺水地区无力扩大供水能力。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的用水量不断上升。
而城市住宅小区中的水回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水回用是指将一次使用后的水再经过处理,再次利用,以达到节约用水资源的目的。
目前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1. 设施不完备:许多城市住宅小区中的水回用设施并不完备,导致再利用水资源的能力受限。
一些小区没有专门的水回用设备,也没有相关的管网和设施,导致再利用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2. 水质问题:由于再利用水资源的处理设施和技术有限,一些再利用水资源的水质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含有一些化学物质或微生物,这对再利用水资源的安全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 可持续性问题:目前的水回用系统往往难以达到可持续性的要求,一些设施和管网需要不断维护和更新,而这对于一些小区来说可能并不现实。
1. 加大投入: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城市住宅小区水回用设施的投入,例如建设专门的水回用设备和管网,提高设施的完备性。
2. 提高管理水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高对水回用设施的管理水平,加强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工作,确保再利用水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3. 推动技术创新: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推动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水回用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再利用水资源处理技术的水平,从而解决水质和可持续性问题。
4. 增加宣传和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提高居民对水回用意识,增强居民对再利用水资源的支持和参与。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是有一定挑战的,但只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居民共同努力,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城市住宅小区中的水回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真正发挥其节约用水资源的作用。
住宅小区中水技术

住宅小区中水技术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住宅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水技术的应用,为住宅小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水,又称为再生水,是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住宅小区中的中水,通常来源于居民的生活污水,如洗浴、洗衣、厨房排水等。
中水技术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显著节约水资源。
在一些水资源紧张的地区,中水的回用可以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缓解供水压力。
其次,中水的使用降低了住宅小区的水费支出。
通过对污水的处理和回用,居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自来水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水费成本。
再者,中水技术有助于减少污水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污水经过处理后回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负荷,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要实现住宅小区中水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一系列的处理工艺和设施。
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格栅、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较大颗粒的杂质。
格栅用于拦截污水中的较大固体物质,如树枝、塑料袋等;沉淀则使污水中的较重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过滤则进一步去除细小的颗粒和杂质。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是使微生物在曝气池中形成悬浮生长的污泥絮体,与污水充分接触,降解污染物;生物膜法则是让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时,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和分解。
化学处理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混凝剂、消毒剂等,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和杀灭病菌。
混凝剂能够使污水中的微小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便于沉淀和过滤去除;消毒剂则用于杀灭污水中的病菌和病毒,保证中水的卫生安全。
在住宅小区中,中水回用的途径也较为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小区中水技术一、 概述:根据<<住宅建筑规范))征求意见稿(2005.3.10)第 4.4.3条规定,人工水体严禁使用自来水,于2005年5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要求,绿化用水鼓励使用雨水和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再生水,逐步减少使用自来水,住宅小区、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和其他市政杂用水应当使用雨水或者是再生水。
所谓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设计依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二、 中水水源及水量水质:1.住宅小区中水水源的选择应根据水量平衡和技术比较确定。
首先选择水量充足、稳定、污染物浓度低、水质处理难度小,安全且居民易接受的中水水源。
2.住宅小区中水可选择的水源有:1)小区内建筑物杂排水,以居民洗浴水为优先水;2)小区或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3)小区生活污水;4)小区内雨水,目前可作为补充水源;3.住宅小区中水原水量:1)住宅小区综合排水量可按下式计算:Q=Q1*α*β式中:Q—小区综合排水量(m3/d);Q1—小区最高日给水量,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计算;α—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为0.67~0.91,按《室外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分区和城市规模取值。
β—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
2)住宅小区中水水源的水量应根据小区中水用量和可回收排水项目水量平衡计算确定。
4.原水水质:a)原水的水质随建筑物所在地区及使用性质不同,其污染成分和浓度各不相同,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水质调查分析确定。
b)在无实测资料时,住宅的排水污染物浓度可参照下表确定。
类别 BOD5 CODcr SS冲厠 300~400 800~1100 350~450厨房 500~600 900~1200 220~280沐浴 50~60 120~135 40~60盥洗 60~70 90~120 100~150洗衣 220~250 310~390 60~70综合 230~300 455~600 155~180c)当采用生活污水作中水水源时,可按上表中的综合水质指标取值。
三、中水利用及水质标准1.中水利用和要求:1)中水用途主要是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浇洒道路、绿化用水、消防、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冷却用水等。
2)中水利用除满足水量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满足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水质标准。
b)卫生上应安全可靠,卫生指标如大肠菌群数等必须达标。
c)中水还应符合人们的感官要求,即无不快感觉,以解除人们使用中水的心理障碍,主要指标有浊度、色度、嗅、LAS等.d)中水回用的水质不应引起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和结垢,主要指标有PH值、硬度、蒸发残渣、TDS等.e)污水再生利用按用涂分类:包括农林牧鱼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2.中水水质标准:1)中水用作城市杂用水,其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的规定。
2)中水用于景观环境有水,其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规定。
四、系统的组成与型式1.系统组成:1)中水系统由原水系统、处理系统和中水供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2)中水工程的设计应按系统工程考虑,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互制约和协调配合。
实现建筑或建筑小区的使用功能、节水功能和环境功能的统一。
2.系统型式:1)建筑物中水宜采用原水污、废分流,中水专供的完全分流系统。
2)建筑小区可采用下列系统形式:a)全部完全分流系统:原水分流管系和中水供水管系覆盖全区。
b)部分完全分流系统:原水分流管系和中水供水管系均为区内部分建筑c)半完全分流系统:无原水分流管系,(原水为综和污水或外接水源),只有中水供水管系或将建筑内的杂排水分流出来,处理后用于室外杂用。
d)无分流简化系统:无原水分流管系,中水用于河道景观、绿化及室外其他杂用。
3)中水系统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原水和中水用量平衡和稳定、系统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3.原水系统:1)原水宜按重力流设计,靠重力流不能直接接入的排水可采取局部提升等措施接入。
2)原水系统应计算原水收集率,收集率不应低于回收排水项目给水量的75%。
3)室内外原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均应采取防漏、防渗措施,并应有防止不符合水质要求的排水接入的措施。
井盖应有“中水”标志。
4)原水应设分流、溢流设施和超越管,宜在接入处理站之前能满足重力排放要求。
5)当有厨房排水进入原水系统时,应经过隔油处理后,方可进入原水集水系统。
6)原水应能计量,宜设置瞬时和累计流量的计量装置,如设置超声波流量计和沟槽流量计等。
当采用调节池容量法计量时应安装水位计。
7)冲厠污水进入原水系统时,应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方可进入。
8)当采用雨水为水源补充或做为中水水源时,应有可靠的调储设施,并具有初期雨水剔除和超量溢流功能。
4.中水供水系统:1)中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
2)中水系统供水量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及表9.2.3中规定的百分率计算确定。
3)中水供水系统的设计秒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供水方式及水泵的选择等可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4)中水供水管道宜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或其他给水管材。
5)中水储水池(箱)宜采用耐腐蚀、易清垢的材料制作。
钢板池(箱)内、外壁及其附属配件均应采取防腐蚀处理。
6)中水供水系统上,应根据使用要求安装计量装置。
7)中水管道上一般不得装设取水龙头。
当装有取水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误饮、误用的防护措施。
如带锁龙头、明显的标示不得饮用等。
8)绿化、浇洒、汽车冲洗宜采用有防护功能的壁式或地下式给水栓。
5.水量平衡1)中水系统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宜绘制水量平衡图。
它是用直观方法将原水量、处理水量、供水量和补充水量之间关系用图示方法表示出来。
2)水量平衡措施1)贮存调节:设置原水调节池、中水调节池等进行水量调节,以控制原水量、处理水量、用水量之间的不均衡性。
a)原水调节池的调节容积应按中水原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得。
当缺少资料时可按下列要求计算:连续运行时,可按处理水量的25%~35%计算;间歇运行时,调节池的调节容积应为处理设备一个运行周期的处理量。
b)中水调节池的调节容积应按处理量与中水用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得。
当缺少资料时可按下列要求计算:变 连续运行时,可按中水系统日用水量的25%~35%计算;间歇运行时,可按处理设备运行周期计算。
c)当中水供水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时,其高位水箱的调节容积不得小于中水系统最大时用水量的50%。
2)运行调节:利用水位信号控制处理设备自动运行,并合理调整运行班次,可有效地调节水量平衡。
3)中水使用调节:中水用水量较大时,扩大原水收集范围,如将不能直接排入的杂排水采用局部控制方式接入;中水原水量较大时,应充分开辟中水使用范围,如浇洒道路、绿化、等,以调节季节性不平衡。
4)中水调节水池或高位水箱上应设自来水补水管,作应急使用。
5)分流、溢流和超越:以平衡原水量出现瞬时高峰、设备故障检修或用水短时间中断的紧急情况。
五、处理工艺流程1.选择依据1)原水的水质、水量、和中水的水质、水量。
2)使用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
3)技术经济比较结果。
2.处理工艺流程1)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为水源时,可采用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结合的工艺流程。
a )物化处理工艺流程适用于优质杂排水:↓混凝剂坝 ↓消毒剂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或气浮→过滤→消毒→中水↓除渣 ↓排污b)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空气 ↓混凝剂 ↓消毒剂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除渣 ↓污泥c)预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消毒剂原水→格栅→调节池→预处理→膜分离→消毒→中水↓除渣2)以含有粪便污水的排水为水源时,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
a)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结合的工艺流程:↓空气 ↓混凝剂 ↓消毒剂原水→格栅→调节池→二段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除渣 ↓污泥b)生物处理和土地处理工艺流程:↑混凝剂 ↓消毒剂原水→格栅→厌氧调节池→土地处理(土壤-微生物净化)→消毒→↓除渣 中水c)嚗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流程:↓空气 ↓消毒剂原水→格栅→调节池→预处理→嚗气生物滤池→消毒→中水↓除渣d)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流程:↓空气 ↓消毒剂原水→格栅→调节池→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消毒→中水↓除渣 ↓污泥3.选用要点:1)中水处理流程是由各种污水处理单元优化组合而成,通常包括三个部分:a)预处理:格栅、调节池。
b)主处理:絮凝沉淀或气浮、生物处理、膜分离、土地处理等。
c)后处理:过滤(砂、活性炭)、消毒等。
其中,预处理、后处理在上述流程中一般基本相同。
主处理工艺则需根据不同要求进行选择。
2)絮凝沉淀或气浮a)适用于有机污染物污染浓度较低,阴离子合成洗涤济(LAS)小于3mg/L,的优质杂排水。
b)该工艺具有可间歇运行的优点,故对客房使用率波动较大,水源水量变化显著或间歇使用的建筑物的中水利用较为适宜。
c)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时,必须采取按处理水量定比投加混凝剂,并使其充分混合,达到形成絮凝效果的措施,。
3)生物接触氧化该法具有处理效果比较稳定,易于管理,产生污泥量较少,并可在短时间内停止运行等特点,在下列条件下宜用接触氧化工艺:a)中水水源为洗浴废水,含有较低的有机物污染浓度,(BOD5<60mg/L)时。
b)中水水源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
c)对于杂排水因包括厨房及清洗污水,水质含油,应单独设置有效的隔油装置,隔油后与优质杂排水混合处理。
d)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时,宜采用比表面积较高、安装维修便利的填料,并保证嚗气布气均匀和充分,防止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出现死水区。
4)采用膜处理工艺(膜分离、膜生物反应器等)时,应设计可靠的预处理工艺单元及膜的清洗设施,以保障膜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5)当含有粪便污水的排水作中水水源时,为防止较多的固体悬浮物堵塞原水收集管道,或带入中水处理系统,原水应经化粪池预处理。
6)中水用于水景等用水时,如采用的处理工艺达不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应增加深度处理设施,如活性炭、臭氧、超滤或离子交换处理等。
7)中水处理产生的沉淀污泥、活性污泥和化学污泥,应采取妥善处理措施,当污泥量较少时可排至化粪池处理,污泥量较大的中水处理站,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或其他方法进行处理。
六、中水处理站1.处理站设计技术要求处理站位置:中水处理站位置应根据小区总体规划、中水原水的产生、中水用水的位置、环境卫生和管理维护要求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