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课件

桡骨远端骨折课件
桡骨远端骨折课件

桡骨远端骨折

定义:桡骨远端骨折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5~3cm内的松质骨骨折。桡骨干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以远部分,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6。腕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全身活动频率最高的重要关节。桡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复杂,骨折类型多样,治疗方法灵活。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患者造成不便。

主要症状:

(1)外伤史明确

(2)患者伤后出现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折移位明显时,桡骨远端骨折可出现典型的“餐叉手”、“枪刺手”畸形。

(3)检查腕部肿胀,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皮下可出现瘀斑,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则提示桡骨远端骨折。如果腕部有骨擦音、异常活动,不要反复尝试诱发骨擦音,以免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

(4)腕部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发生率不高,但需充分重视。骨折向掌侧移位可能导致正中神经、桡动脉等损伤。骨折向背侧移位可能导致伸肌腱卡压。

(5)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其它合并伤。

临床表现:

(1)外伤史明确

(2)患者伤后出现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折移位明显时,桡骨远端骨折可出现典型的“餐叉手”、“枪刺手”畸形。

(3)检查腕部肿胀,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皮下可出现瘀斑,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则提示桡骨远端骨折。如果腕部有骨擦音、异常活动,不要反复尝试诱发骨擦音,以免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

(4)腕部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发生率不高,但需充分重视。骨折向掌侧移位可能导致正中神经、桡动脉等损伤。骨折向背侧移位可能导致伸肌腱卡压。

(5)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其它合并伤。

(1)X线检查

评估桡骨远端损伤的首选检查。多数骨折、脱位、力线不良、静态不稳定等,都很容易从标准的x线检查鉴别。标准的前后位及侧位X线可测量出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等重要参数。

(2)CT检查

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检查,可以明确骨折块的移位方向、角度,明确关节面的塌陷程度,发现隐蔽的腕骨骨折,特别是普通X线难以诊断的涉及舟骨窝、月骨窝的桡骨远端骨折,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且CT检查对于桡骨远端三柱理论的应用,尤其是传统X线检查容易疏漏的中间柱损伤,包括月骨关节面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MRI检查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中也不可替代。MRI检查是评估桡腕骨间韧带撕裂、三角纤维软骨(TFCC)损伤、软骨损伤以及肌腱损伤的最准确评估手段。此外,MRI还对于腕关节创伤性或非创伤性疼痛、炎症性疾病、腕骨骨折、缺血性坏死等伤病的诊断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治疗原则

治疗的目的是使腕关节能获得充分的无痛运动及稳定性,恢复正常工作和日常活动,而且将来不会有退行性变倾向。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并非呈现相关关系。多数桡骨远端骨折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对部分关节内明显移位骨折及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要精确重建关节面、坚强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外骨折要求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以减少骨折继发移位的可能。任何对位对线不良均可导致功能受限、载荷分布变化、中排腕骨不稳,以及桡腕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风险。

满意复位的标准为:桡骨短缩小于2~3mm,桡骨远端关节面为掌倾而非背倾,尺偏角恢复接近或达到20°,无粉碎性骨折片合关节面不平整。

(二)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现以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为例进行介绍:在局部麻醉下,肩外展90°,助手一手握住拇指,另一手握住其余手指,沿前臂纵轴,向远端持续牵引,另一助手握住肘上方作反牵引。待克服重叠畸形后,术者双手握住腕部,拇指压住骨折远端向远侧推挤,2~5指顶住骨折近端,加大屈腕角度,取消成角,然后向尺侧挤压,缓慢放松牵引,在屈腕、尺偏位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及稳定情况。在屈腕、尺偏位用超腕关节石膏托固定2周,水肿消退后,在腕关节中立位继续用前臂石膏托或石膏管型外固定2周。

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复位手法与伸直型骨折相反。由于复位后维持复位位置较困难,因此宜在前臂旋后位用长臂石膏屈肘90°固定5~6周。复位后若极不稳定,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者,则需行切开复位钢板或钢针内固定。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下尺桡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恢复桡骨下端关节面的完整性。

(1)手术适应证

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远端关节面破坏;②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以及嵌插骨折,导致尺、桡骨远端关节面显著不平衡者。

(2)手术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皮克氏针固定、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入路选择主要有:掌侧入路、背侧入路以及掌背侧联合入路;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适用于不同的骨折类型及个体情况,其各有优缺点。对于复位后骨缺损严重关节面无以支撑者,可考虑行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植骨。需要指出的是,桡骨远端的骨折类型、骨折的复位程度、内固定材料与固定方式、手术时机、患者年龄、性别、内科疾病及其它部位的合并损伤均会对手术疗效产生影响。

无论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术后均应早期进行手指屈伸活动。保守治疗者外固定后每1~2周需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如果未再移位,则继续石膏外固定;如果出现移位,则需要再次手法复位或进行手术复位。4~6周后可去除外固定后再复查X线片,逐渐开始腕关节活动。手术内固定稳妥者术后可不必再行外固定,早期进行腕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训练。

骨折愈合后,桡骨远端因骨痂生长,或由于骨折对位不良,使桡骨背侧面变得不平滑,拇长伸肌腱在不平滑的骨面反复摩擦,导致慢性损伤,可发生自发性肌腱断裂,需作肌腱转移术修复。若骨折短缩畸形未能纠正,使尺骨长度相对增加,尺、桡下端关节面不平衡,常是后期腕关节疼痛及旋转障碍的原因,可作尺骨短缩术。

如果无明显功能障碍,尤其老年人,不需特殊治疗。骨折仅向掌侧成角,无桡偏及重迭移位,骨折虽达3~4周,仍可按新鲜骨折处理。青壮年骨折畸形愈合,有神经症状或肌腱功能障碍、或前臂旋转受限,应早期采用手术治疗,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对畸形不严重,仅有前臂旋转障碍者,可行尺骨头切除术。畸形严重,无前臂旋转障碍者可行尺骨头部分切除及桡骨远端截骨术。因掌侧骨痂隆突引起神经、肌腱刺激受压者,可行骨痂切除等。[1-2]

中医内外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1、外治:外敷膏剂、散剂、水剂等,也可采用熏、洗、灸等方法。早期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制剂,如金黄散、桅黄止痛散,三七散、活血接骨膏等;中、晚期宜用温经通络、化瘀止痛、续筋接骨之剂,如接骨1号、百草伤膏等。也可采用中药汤剂熏洗局部,以舒筋通络,如用川芎行气洗剂、海桐皮汤、舒筋活络洗剂、四肢损伤洗方等。有严重张力性水泡和使用伤膏后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2、内服: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1)骨折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疗。可选用姜枝活血汤加减:片姜黄8g、桑枝10g、桃仁10g、红花5g、归尾10g、赤芍12g、泽兰10g、川芎8g、元胡10g、骨碎补10g、川续断10g、地必虫8g。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车前草20g、大黄6g(后下)、甘草 6g。红桃消肿合剂加减:当归12g、川芎9g、生地12g、香附9g、牛膝9g、甘草6g、元胡12g、桃仁9g、木瓜

6g、枳壳9g、连翘9g、二花12g、桂枝6g、乳香9g、没药9g、川断12g、红花12g。(2)骨折中期:和营、活血、舒筋、续骨治疗。可选用归芎养骨合剂加减:当归12g、川芎9g、生地12g、香附6g、川断12g、花粉9g、牛膝9g、甘草5g、毛姜5g、枳壳9g、木瓜6g、透骨草6g、桂枝6g、土元9g、地龙9g。接骨七厘片:由骨碎补、土鳖虫、乳香、没药、龙血竭、当归、硼砂、自然铜、大黄组成。每次5片,一日两次口服。 (3)骨折后期:调气血、强壮筋骨、补益肝肾治疗。可选用熟地壮骨合剂加减:当归12g、川芎9g、白芍9g、生地12g、党参12g、白术9g、川断12g、牛膝9g、甘草5g、木瓜6g、龙骨12g、牡蛎12g、茯苓20g。

1、腕部神经损伤

桡骨远端骨折可累及位于腕关节周围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感觉支。其中桡骨远骨折畸形引起的腕管压迫,出现正中神经损伤是桡骨远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桡神经感觉支损伤常引起剧烈疼痛,正中神经损伤除支配区感觉迟钝外还可伴有大鱼际肌萎缩,拇指外展功能受限。急性损伤可因过度腕背伸的牵拉,向掌侧成角骨折端的挤压,以及直接外力的碾挫及切割损伤,还可因局部血肿,水肿,骨折移位和游离骨块的刺激和压迫;闭合整复后固定于腕关节极度掌屈位也可能出现,应注意避免。及时复位骨折有利于减轻局部压力,常可在几天内缓解症状。如果症状加重可行腕管减压术或骨块切开复

位术。慢性正中神经病变可由瘢痕粘连,压迫所致。一般观察3个月,必要时可行探查松解术和骨块切除术。

2、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Sudeck骨萎缩)

桡骨远端骨折有时会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Sudeck骨萎缩)。患者早期表现为患手感觉过敏、疼痛、肿胀。手指皮肤色暗,多汗,皮温稍低,但关节活动不受限。x线片有时可见点状脱钙。继续发展,皮肤变硬、发亮,色青紫;疼痛加重,特别是运动时;关节出现固定挛缩,韧带及掌腱膜增厚。X线片表现骨质疏松。晚期,皮肤变薄、变干、冰凉、色苍白、感觉减退。疼痛扩散,手各关节僵硬。x线片可见骨质严重疏松,皮质骨菲薄。治疗:①积极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功能训练;②理疗。配合功能锻炼,可以更好的改善关节和肌肉的状态。③控制疼痛。药物治疗可给予止疼剂、镇静剂、血管扩张剂等。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周围神经阻滞,交感神经节封闭,交感神经切断术都是可选择的方法,但需在有条件的医院或疼痛中心进行。

3、肌腱损伤

肌腱损伤可分为原始损伤和继发损伤。原始损伤见于肌腱嵌夹、断裂。腕部的肌腱有时可嵌夹在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的骨块之间,因此而导致骨折复位失败、骨折畸形愈合、局部肌腱粘连而屈伸功能受限。以伸拇长肌腱发生的几率最高。单根肌腱断裂因协同肌的作用和疼痛等因素干扰不易判断,需仔细检查。肌腱断裂应尽可能一期修复,条件不允许时可考虑延期治疗。

继发损伤多见于桡骨远端骨折后瘢痕组织的粘连及外伤对肌腱周围血运、营养的影响,使肌腱活动度下降,营养不良;骨折畸形或局部增生形成骨突,肌腱沟不平滑,造成肌腱断裂。Lister结节骨折造成伸拇长肌腱断裂最多见。

4、肩手综合征

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主要是由于长期用颈腕吊带固定,石膏固定或术后疼痛功能锻炼不便,引起肩关节及手部僵硬,活动明显受限。治疗过程中首先应向患者讲明伤情,消除害怕心理,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关节和肌肉的功能训练,必要时还辅以理疗治疗。

5、创伤性骨性关节炎

各种原因造成复位不良或复位后再移位未能纠正,常导致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这是桡骨远端骨折远期并发症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骨折后腕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因此,复位后应每1~2周复查1次X 线片,判断并调整复位情况。

6、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常见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发生再移位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或手法复位不满意,当时又不具备手术条件;骨折严重粉碎、骨质疏松、内固定未能达到足够的强度,不适当的功能训练等因素都可引起骨折畸形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比较复杂,需根据畸形的程度及对功能的影响来制定治疗计划。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桡腕关节的功能,减轻疼痛症状。畸形不严重,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结构关系基本正常者,可通过正确的康复治疗来恢复腕关节的功

能;畸形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有利于功能早日恢复。桡骨远端截骨楔形植骨矫形术,尺骨小头切除术,尺骨短缩术等均是可行的方法。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限手术治疗36例临床观察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限手术治疗36例临 床观察 翁庆云李小峰翁豪梅竹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限手术治疗 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骨折,约占骨折总数的15%,桡骨远端骨折绝大多数手法复位均能达到满意效果,但对粉碎不稳定性骨折,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难以达到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易出现腕关节无力、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1]。合适的固定方法,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36例桡骨远端粉碎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9~69岁,平均45岁;右侧24例,左侧12例;伸直型32例,屈曲型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2例。致伤原因:跌伤22例,交通伤10例,

重物砸伤4例(其中手法复位后再次移位15例)。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1~15天,平均8天。

1.2 治疗方法 臂丛麻醉生效后,经C型X线机监视,先行骨折手法整复,若复位困难者,用克氏针撬拨或切一小切口复位。见复位满意,助手牵引维持复位后位置,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倾向,选择桡骨远端背侧结节近侧、桡骨茎突的近侧、掌面桡动脉内或外侧作为进针点,设计进针方向经皮钻入2枚以上的克氏针固定,术中透视见复位良好后在第二掌骨基底部及中段背侧切开皮肤两小口,并分离至骨膜,用骨钻头套筒保护皮肤,垂直掌骨打孔,拧入掌骨固定架钉2枚,距桡骨骨折断端5cm处,在桡骨背侧切两小口至桡骨骨膜,与桡骨垂直水平方向平行钻孔,拧入2枚固定架钉,安装外固定各部件,调整掌倾角和尺偏角,尺骨茎突骨折未做处理。若术中固定后稳定性较差者,行石膏托固定制动。 1.3 术后处理 抬高患肢,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术后即活动手指及肘关节,每周复查X线片1次,4周取除克氏针,6~8周取除外固定支架,取除外固定支架后配合理疗,加强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观察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观察 发表时间:2019-06-11T16:15:51.18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作者:彭立军 [导读] 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开展优质的内固定治疗或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确保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汉寿中医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了解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回顾分析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方法,评估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均顺利完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骨折恢复优52例,良23例,可2例,差1例,恢复优良率为96.1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临床治疗中应当着重分析患者病情,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开展优质的内固定治疗或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治疗,确保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治疗观察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损伤较为严重的骨折症状,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影响到患者的肢体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活动障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基本为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粉碎性骨折的具体分型为患者提供对应的治疗,能够及时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并且促进骨折愈合[1]。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属于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损伤累及关节面,并且很容易出现关节畸形,在临床治疗中应当格外注意治疗细致、及时、有效。为了具体分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本文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对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41例,女性37例,患者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0.89±4.15)岁。其中左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2例,右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6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66例。 1.2 方法 1.2.1 病情评估在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前就患者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利用X线片等检查方式了解患者骨折状态,根据AO/ASIF对患者骨折进行分型,通过准确分型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保证治疗的有效率[2]。 1.2.2 手术治疗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选择仰卧位,手术时对患者进行臂丛麻醉,取掌侧前臂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腱间切口,打开桡侧腕屈肌腱鞘,切开深筋膜,牵开拇长屈肌,桡骨桡侧切开旋前方肌,剥离显露骨折线,复位钢板螺钉固定[3]。若术前CT发现有Die-punch 骨块或背侧难复性骨块,需要结合背侧入路复位骨块并植骨,若有合并桡骨茎突骨折或下尺桡关节损伤,分别固定修复,或辅以外固定,若骨折粉碎严重,钢板螺钉无法牢固固定,则碎下背侧桡侧拇长展肌以及指总伸肌之间切开腕背韧带,分离完毕后切开关节囊,开始对患者手指以及手掌进行牵引。牵引治疗过程中通过骨膜剥离器拨正患者碎骨,保证患者关节面平整,利用C臂机透视,对患者的骨折片进行短缩分离、位移矫正等操作;部分患者骨折块明显、骨块与关节面不平整不能应用手法牵引,可以通过克氏针对分离、位移明显的骨折片撬拔矫正,保证患者桡关节面平整。在患者骨块基本复位后,根据患者骨块稳定性使用克氏针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进行固定时应当确保针尖穿过近端骨质。在患者外固定支架位置患肢第二掌骨外侧钻2个孔洞,拧入固定螺钉,安装支架,在支架远端安装完成后,在患者桡骨外侧钻2各孔洞拧入外固定螺钉,安装支架近端。支架安装完后,适当的调整支架方向,使其适应患者的需求[4]。 1.3 观察指标 评估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患者骨折部位顺利愈合,无畸形情况,患者握力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良:患者骨折部位基本愈合,无畸形情况,患者腕关节活动轻微受限;可:患者骨折愈合,仍存在部分症状,腕关节活动部分受限但基本不影响生活;差:患者临床症状依然存在,骨折畸形愈合,关节活动范围较差,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患者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骨折愈合状态[5]。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均顺利完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骨折恢复优良率情况较高,治疗效果良好。见表1。 表1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例) 3 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骨折损伤比较严重,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其腕部活动受限、关节畸形,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能力造成不良影响,在治疗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发生后治疗的及时性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因此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提供治疗对治疗时机的把握十分关键。另外,由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大多发生于桡骨远端3cm左右的位置,患者也有可能伴有腕部肿胀、手腕活动受限等不良情况,累及关节面的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大多伴有重度软组织挫伤,并且粉碎性骨折患者的骨块复位比较困难,也比较容易出现复位后再位移等情况,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多难点[6]。 目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并且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可以适当的结合外固定支架使用,进一步提升对患者骨折部位的保护,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切开复位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对患者破碎的骨块以及关节面复位,目前多选择桡骨远端掌侧入路方式切开,便于放置钢板,减少对肌腱软组织的激惹。C臂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部分严重粉碎的患者,需要结合克氏针或外固定支架并植骨以提供稳定,维持桡骨及关节面的平整。在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提供治疗中还需要注意到患者的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病情上很容易累及腕部或者软组织等,在为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之

中医手法整复应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效果研究

中医手法整复应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01T15:21:12.36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作者:田中明 [导读]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在老年妇女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白芒铺镇卫生院湖南永州 425308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手法整复应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经皮锁定钢板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的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医手法整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在老年妇女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青壮年发生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原因主要是外伤暴力较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一种类型,患者的骨折相对严重,并且骨折后对关节的正常活动影响十分明显,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因此,在患者发生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时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对中医手法整复应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患者的年龄在14~76岁,平均年龄(42.68±6.95)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15例,重物砸伤9例,高处坠落致伤6例。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在16~75岁,平均年龄(42.52±6.87)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16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致伤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致伤原因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与对比研究的要求相符。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经皮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主要是先为患者进行止血带充气止血,常规消毒后在C臂X线机透视下对患者的骨折进行复位处理,利用牵引床结合手法整复将克氏针钻入以完成临时固定,并预留钢板位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选择内侧入路,于内踝开一条向上的纵向切口,然后将钢板插入其中,将克氏针分别钻入钢板远端和近端,完成固定。 给予试验组患者中医手法整复治疗,其中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拔伸牵引、擒拿扶正、内外端提和提按回旋等手法完成对骨折的复位处理。之后对背侧移位患者采用4夹板前臂、掌屈、尺偏中立位固定,掌侧移位患者采用背伸、尺偏略旋后位固定,在相应部位加垫。对于骨折粉碎较为严重和不稳定的患者,采用腕套牵引,2~3周后将牵引移除,4~6周后拆除夹板。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并让患者使用中药内服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治疗后骨折完全愈合,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则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骨折基本愈合,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则视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均无明显改善,则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分别采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桡骨骨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患者发生骨折后软组织的覆盖较少,并且血液供应很差,骨折后会导致患者的软组织和骨组织受到严重损伤。根据临床上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观察,其在骨折后除了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还会导致骨折肢体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导致其不能正常开展日常活动[2]。目前临床上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完成,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根据临床实践,患者治疗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治疗后的正常生活[3]。 中医手法整复是临床上治疗骨折时常用的中医治疗方式,其在各种骨折的治疗中均有应用。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而言,中医手法整复主要是采用腕套牵引的方式结合手法复位,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给予其有效的固定处理,从而让患者的骨折得到有效治疗[4]。根

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在骨骼发育成熟人群中,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年 轻患者的骨折主要由局部高能量创伤引起,而伴随骨质疏松的低能量创伤则是老年人发病 的主要因素[1]Hanel DP,Jones MD,Trumble TE.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wristfracture[J].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Hlxlerica,2002,33(1):35。桡骨远端骨折主要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端常发生移位,伴或不伴关节内骨折【chitnavs 1999】。关于骨折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方法众多,其分类方法多以人名命名:如Colles 骨折、Smith、骨折Barton 骨折等。在诸多分类方法中目前公认的、较全面实用 的分型方法为AO 分型的方法,其对治疗方案、固定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桡骨远 端骨折的手段多种多样,根据骨折类型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对于AO分型中A 型及B1型骨折,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且最新的Cochrane系统评价【】指出,在治疗 A型及B11型骨折时,手术治疗在疼痛,腕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并不优于保守 治疗。但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同样也面临着固定时间过久,固定范围过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方先之等【】结合中国传统骨折治疗方法,首次提出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 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随后小夹板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石膏固定相比,其疗效仍存在争议。为此,我们根据consort声明2010【】,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比研究小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通过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影 像学资料和临床并发症,评价二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研究方法 1.1随机方案的产生 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由数据管理人员制定随机方案。采用 stata9.0(StataCorp, College Station, TX)生成随机序列,对负责招募的研究人员隐 藏分配顺序,分配序列装于按顺序编号的密封不透明信封中,每名纳入研究的患者按就诊 顺序获取相应的信封,从而进行干预措施的分配。 1.2 受试对象来源及选择标准 纳入的受试者来源于2012年 1月至2013年 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和急诊就诊的老年 A 型及B1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计104 例。 1.2.1 诊断及分型标准 诊断标准[]: (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2)主要症状及体征: 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 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 擦感;(3)X 线摄片检查: 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分型标准: 分型标准和其它干骺端骨折一样,桡骨远端骨折共分A、B、C三大型,每 型有3个组,每组又分 3 个亚组,这样共有27个亚组。A型: 关节外骨折;B型: 简单关节内骨折,C型:复杂关节内骨折。 1.2.2 纳入标准 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的 A型及B1型,年龄在 60岁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3排除标准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技巧笔记

手术技巧: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2016-01-22 23:32:05) 转载▼ 标签: 杂谈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时间推移,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也在不断进步。和传统的石膏固定或者外固定相比,掌侧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更好。但是也有文献指出掌侧钢板内固定的并发症可以高达16%。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目的是获得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固定,促进腕关节的早期活动。如果正确的进行掌侧钢板固定手术,有许多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在近期的Injury 杂志上,比利时的Vanhaecke 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掌侧锁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理论基础 在桡骨掌侧放置掌侧锁定钢板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中和背伸肌力造成的应力。带有角度稳定螺钉的钢板可对远端骨折块进行支撑,将应力传导至桡骨干(图1)。软骨下支撑意味着远端关节面骨折块不仅仅获得稳定,而且按照软骨下骨解剖形状扇形分布的螺钉也能对其形成支撑。这种固定方式可以增加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允许早期活动。 其次,和背侧钢板相比,将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分水岭线(分水岭线是桡骨远端掌侧面的一条横形骨嵴, 位于旋前方肌与掌侧桡腕韧带之间)远端可以减少对肌腱的刺激。那里有充分的空间进行操作,肌腱很少能够与内固定产生接触。而且,大多数的内固定都可以被旋前方肌覆盖。 图 1 a 典型的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的 3 维CT 重建:背侧骨块严重压缩;b 对骨折进行虚拟复位后的 3 维CT 重建:骨质缺损需要通过钢板进行支撑;C 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后的侧位片:箭头指示应力传导的方式 手术适应证 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如果闭合复位后仍然存在骨折移位,背侧成角大于20°、掌侧压缩超过 5 mm、桡骨短缩超过 3 mm 以及远端骨折块移位超过 2 mm 的情况下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关节内骨折,如果骨折移位大于 2 mm 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由于骨密度下降预示着骨折容易出现继发移位,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其手术的适应症要较年轻患者更宽。 手术禁忌证

桡骨远端骨折教学大全整理

一、桡骨远端骨折 一、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跌倒用手掌撑地的病史;或有腕关节掌屈着地而受伤病史。(2)伤后有腕部肿胀,并出现“餐叉”畸形;也可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显著。 (3)伸直型X线片上具有三大特征:①.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②.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斜的角度也消失;③.桡骨长度短缩,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处于同一平面。屈曲型桡骨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 1.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脘腕背

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2.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伤后2-4周,肿胀逐步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此时手法复位困难,如需再次复位,应在麻醉下行骨折复位。晚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断端呈熟骨痂形成,逐步塑形改造,已相对稳定。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三、治疗方案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一般首先拔伸牵引,解除短缩畸形,恢复骨端长度。再行端提按压手法整复成角或侧方移位。折顶时应根据骨折端移位及成角的大小,适度灵活运用。根据外固定材料、整复手法差异,治疗方法如下: 1.小夹板外固定法: 采用“郭氏正骨手法”整复,整复后小夹板旋后尺偏位固定4-6周,整复前了解移位方向及决定采用手法,采用局麻或臂丛麻醉。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效果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6-06-07T15:32:28.1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作者:边磊 [导读]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手法复位。 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患者接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治疗,B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87.6±12)显著高于A组(7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因此,在实际的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手术治疗;关节功能 桡骨远端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致伤所致,患者在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掌屈)及前臂旋前位,手掌撑地。此时,暴力集中于骨远端松质骨处从而引起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表现为腕部肿胀、有明显的压痛感、手和腕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方式[1],两种方法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就两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经X线片检查诊断为闭合性的桡骨远端骨折。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在28~65岁,平均年龄(46.5±7.5)岁;观察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在35~62岁,平均(45.8±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名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A组 A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首先,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情况给与同等基础性药物治疗,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患者骨折部位的积血,并注入5ml 1%的利多卡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620),取患者卧位,患肩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紧握患肢前臂近端做对牵引,握住患肢手掌进行8min左右的持续牵引,牵引结束后,迅速将患肢关节掌屈、尺偏、以适当的力度和方向按压骨折远端背侧,直至完全复位[2]。复位完成后用石膏对患侧进行石膏托固定,并根据骨折远端的移位情况进行塑形,拍摄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后对患者进行悬吊固定,嘱患者行一定的放松活动。1w后门诊复查X线片,如果骨折出现移位则根据手法复位,如果复位失败则可以行手术切开复位。 1.2.2 B组 B组患者接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法:B组患者主要为开放性骨折、腕关节骨折伴脱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或者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首先,行全身麻醉,以桡骨远端掌侧或背侧切口,显露出骨折端,在直视下对骨折进行牵引复位,复位后用选择掌侧入路T 形或Y型钢板进行固定。采用C臂X-ray行腕关节应力实验和应力位摄片,确认复位满意后关闭切口,不行外固定。在术后第1d开始逐步对患侧腕关节进行康复功能训练[3]。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半年,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分。①优秀: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骨折复位,患肢未见畸形或疼痛现象,活动良好。②良好: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骨折基本复位,患肢骨折处未见明显的畸形,偶尔伴有轻度的疼痛。③差: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和僵硬感,骨折部分为复位甚至出现畸形,患肢活动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A、B两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分别为90.00%和95.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B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评分(87.6±12)显著高于A组(7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89,P<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临床多表现为腕部肿胀,有明显的压痛感,伸直型骨折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尺桡骨茎突在同一平面,直尺试验阳性。行X片检查可清楚显示骨折及其类型。临床上针对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的方式主要有手法复位、夹板或者石膏固定等非手术治疗方式,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给予基础性的药物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4]。传统的手法复位是指用指、掌、腕、臂的劲力或者结合器械的帮助,作用于筋骨,以及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疗伤,祛病强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手法复位适用于大部分的骨折病变,通过合理的牵拉、复位,缓解患者骨折情况。手术切开复位是临床上针对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通过手术能够较好的处理患者骨折部位,并去除受伤的其他组织[5]。但手术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感染、畸形愈合、迟发性韧带联合不稳定,因切开复位是开放性的手术,所以接触感染源的几率较大,而如果手术治疗不当或复位不佳则可能出现骨折畸形愈合的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B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87.6±12)显著高于A组(7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显然说明,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保守治疗的疗效相当,但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恢复更好,患者软组织的保护较好,且患者术后愈合较快。 综上所述,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因此,在实际的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粉碎性内固定术 2000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根据桡骨远端的解剖学特点,按Frykma骨折分类及患者骨质疏松等因素,采用切开复位“T”形钛合金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及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等方法,对9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42例,女54例,年龄20-68岁;左侧40例,右侧56例,按Frykma分类法[1]:关节内骨折涉及关节面46例,关节内骨折伴下尺桡关节损伤22例,关节内骨折同时涉及关节面及下桡尺关节28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者36例。 1.2手术指征及术式的选择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失败,此外考虑受伤肢体的肿胀情况及身体对手术的耐受情况。本组行“T”形钛合金金属板螺钉内固定52例,单纯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定18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后加外固定架固定26例。 2治疗方法

2.1手术方法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于手外科侧台上。行腕部桡背侧切口,近端始于桡骨茎突以上6-8cm,远端达桡腕关节后向背侧呈“L”形切口。在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切开伸肌支持带,将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向桡侧,拇长伸肌腱向尺侧拉开,充分显露桡骨背侧关节面及骨折断端。然后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复位时注意桡骨远端的长度及其掌倾角和尺偏角。在满足桡骨远端长度时,如形成骨缺损,则行自体髂骨块移植。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调整并确定桡骨远端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后再进行钛合金金属板螺钉内固定。根据骨折线的部位选择适当长度的斜“T”形板置于桡骨远端的背侧,金属板放置时注意远端应在桡骨关节缘近2-3mm处。对桡骨远端粉碎而无法行板钉固定的骨折,复位后行外固定架固定。如骨折端复位后相对稳定,即可用外固定架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45°位,完成手术;如骨折端不稳定,用2-3枚克氏针进行内固定后,加外固定架固定,同样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45°位。术后10d调整到功能位。固定完成后伤口内留置行流条,关闭伤口。 2.2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T”形钛合金金属板螺钉内固定术后第1d进行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的主动活动,包括拇指的屈伸活动,同时配合肢体静脉泵消除手部及前臂水肿。术后第2d拔除引流条,开始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行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术后10d将外固定架松开,调节腕关节至功能位后再锁紧外固定架,4周后逐渐松解外固定架,使腕关节开始活动。根据桡骨骨折恢复情况,一般手术后

2018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 桡骨远端骨折就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与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在 6-10岁阶段,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0-75岁阶段,女性患者明显比男性患者增多,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逐步上升。从发生的原因瞧,在6-10岁阶段,主要就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年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 一、病名 中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与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②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枪刺状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证候诊断 : 1、气滞血瘀证:伤后1—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肿胀渐消,疼痛渐减,但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未连。活动渐恢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肿胀已消,疼痛已减,骨折愈合迟缓,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二)骨折分期与分型 1、分期:

桡骨远端骨折课件

桡骨远端骨折 定义:桡骨远端骨折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5~3cm内的松质骨骨折。桡骨干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以远部分,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6。腕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全身活动频率最高的重要关节。桡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复杂,骨折类型多样,治疗方法灵活。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患者造成不便。 主要症状: (1)外伤史明确 (2)患者伤后出现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折移位明显时,桡骨远端骨折可出现典型的“餐叉手”、“枪刺手”畸形。 (3)检查腕部肿胀,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皮下可出现瘀斑,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则提示桡骨远端骨折。如果腕部有骨擦音、异常活动,不要反复尝试诱发骨擦音,以免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 (4)腕部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发生率不高,但需充分重视。骨折向掌侧移位可能导致正中神经、桡动脉等损伤。骨折向背侧移位可能导致伸肌腱卡压。 (5)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其它合并伤。 临床表现: (1)外伤史明确

(2)患者伤后出现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折移位明显时,桡骨远端骨折可出现典型的“餐叉手”、“枪刺手”畸形。 (3)检查腕部肿胀,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皮下可出现瘀斑,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则提示桡骨远端骨折。如果腕部有骨擦音、异常活动,不要反复尝试诱发骨擦音,以免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 (4)腕部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发生率不高,但需充分重视。骨折向掌侧移位可能导致正中神经、桡动脉等损伤。骨折向背侧移位可能导致伸肌腱卡压。 (5)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其它合并伤。 (1)X线检查 评估桡骨远端损伤的首选检查。多数骨折、脱位、力线不良、静态不稳定等,都很容易从标准的x线检查鉴别。标准的前后位及侧位X线可测量出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等重要参数。 (2)CT检查 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检查,可以明确骨折块的移位方向、角度,明确关节面的塌陷程度,发现隐蔽的腕骨骨折,特别是普通X线难以诊断的涉及舟骨窝、月骨窝的桡骨远端骨折,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且CT检查对于桡骨远端三柱理论的应用,尤其是传统X线检查容易疏漏的中间柱损伤,包括月骨关节面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桡骨远端手术记录

1.患者平卧手术台,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充止血带。 2.右腕关节掌侧,于桡动脉及桡侧腕屈肌腱间作一条长约 3.5cm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钝性分离深筋膜至旋前方肌,分离中注意保护桡动脉,切开旋前方肌,暴露骨折端。见桡骨远端呈粉碎性骨折,远端向后侧及近端移位,与近端重叠约0.8cm,关节面处呈粉碎性骨折,见0.5 x 0.3cm2骨折块,桡骨茎突骨折,骨折块约0.8 x 0.5cm2大小。牵引及撬拔复位骨折端,并各用1枚2.0mm及1.5mm骨圆针由外侧近端向远端内侧钻入固定骨折块,另加用1枚2.0mm骨圆针由前向后钻入固定远端骨折块;因桡骨茎突骨折过于小,用2-0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固定。将3枚骨圆针折弯并留于皮外,直视下关节平整,松开止血带,检查无明显活动性出血,酒精擦洗切口后,冲洗逐层缝合切口,切口内放置乳胶引流条。 3.于桡骨背侧,距骨折端约5.0cm处作长约1.0cm横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钝性分离至桡骨骨膜,垂直于桡骨钻孔,拧入3.5 x 80mm固定螺钉1枚,再于距该枚固定螺钉约3.5cm处,同法,置入另1枚固定螺钉;于第2掌骨背侧,距2端关节约1.5cm处作0.8c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牵开指伸肌腱,垂直于第2掌骨,钻孔,拧入2枚2.5 x 60mm固定螺钉,安装主体。1名助手持续牵拉近端,术者持续牵拉手掌部,并尺偏右腕关节,另1名助手将连接主体螺帽固定。C臂下透视见:骨折端对位对线好,关节面平整,关节关系正常。 4.检查切口无活动性出血,酒精擦洗切口后,缝合皮肤关闭切口,用双氧水及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擦洗患肢,无菌敷料包扎切口。术毕,手术顺利,术中麻醉佳,术中出血约100ml,未输血,术毕安返病房。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作者:杨振明,马宇飞,温生文,吕言 【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1月—2009年8月采用外固定支架技术并选择性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闭合性骨折29例。根据AO分型:A3型17例、C2型5例、C3型7例。术后1周功能锻炼,术后2周内利用X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测量术前术后掌倾角、尺倾角及桡尺骨远端相对长度,及时调整外固定支架,力求达到良好复位。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解除外固定支架时间2~6个月,平均3.5个月。骨折愈合26例,畸形愈合1例,不愈合2例。针道慢性炎症4例,术后腕关节功能根据Dienst标准评分,优5例,良1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0%。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要选择好适应证,植骨可以增加骨折愈合的概率,对C3型骨折最好配合克氏针固定,防止骨折移位造成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桡骨粉碎性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创伤之一,由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骨量减少,轻度的外伤因素即可导致骨折,因此老年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比较多见[1]。由于粉碎性骨折多不稳定,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长时间外固定后容易造成手部关节僵硬。切开复位创伤较大并且由于骨折粉碎、骨质疏松术中固定困难,术后骨折不愈合及肌腱粘连等并发症较常见。2004年11月—2009年8月笔者采用闭合整复多功能支架外固定,选择性植骨及克氏

针配合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65~76岁,平均71岁。致伤原因:摔伤16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6例。本组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后到治疗时间全部在48h内。根据AO分型:A3型17例,C2型5例,C3型7例。术前掌倾角-31°~18°,平均-14.3°;尺偏角-9°~20°,平均13.8°;桡尺骨相对长度-2.1~0.6cm,平均-1.1cm。 1.2 术前准备 入院后首先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完善相关的术前检查,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对有基础疾病的给予相关的治疗,根据骨折情况完善手术方案。 1.3 手术方法 本组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病例中分不跨关节、跨关节和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三种方式分别完成。患者臂丛麻醉,常规消毒,X 线监视下手法基本复位。骨折粉碎较重或关节面塌陷的病例,外固定支架固定后在骨折端有限切开,取髂骨植骨。 1.3.1 跨关节外固定支架手术方法 在桡骨茎突近端约8.0~10cm处取3~4cm长切口,切口位于前臂背侧1、3间室间隙,避开桡神经浅支,由肌间隙进入。垂直桡骨

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07T11:08:01.763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7月作者:陈宁宁[导读] 陈宁宁 (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甘肃省白银市730900 )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随机的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50例,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手术的方案为用钢板进行内固定,研究组的患者手术的方案为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案之下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关节的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分析对比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的手术方案之下其临床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明显要好(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也明显要好(P<0.05)。结论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临床的治疗效果较好,在促进患者的尽早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方面有较大的帮助,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关键词:有限内固定;外固定;粉碎性骨折;桡骨远端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十分常见的一种骨折,一般由跌倒时手背撑地造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一般会造成尺桡关节和桡腕关节的损伤[1]。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一般需要先手术再进行外固定或者内固定,如果固定不当则会引起骨骺早期闭合,在几年后可能会出现桡骨短、尺骨长、手腕桡偏等愈合畸形现象,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和痛苦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在对该类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35-60岁,随机的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50例,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5-53岁,平均(43.6±2.1)岁;研究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9-60岁,平均(46.6±1.9)岁。纳入标准:符合临床上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心肺肾等主要脏器患有严重病变的患者,患有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药物过敏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等[2-3]。两组患者在病程、临床表现以及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本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以及医院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法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手臂麻醉后,在第二掌骨的背侧出取5毫米左右切口,剥离组织和皮肤后,在骨干位置钻孔,凝乳两枚螺钉。然后在桡骨的被测处取两个5毫米左右的切口,同样在每个切口的骨干处拧入两个螺钉,将连接杆安装好。接着对骨折处进行牵引,复位之后利用克氏针对断骨处固定好,之后安装外固定支架[4]。术后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伤口感染,3周后对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关节功能的锻炼,8周左右将外固定支架拆除掉。患者定期进行去医院复查,检查恢复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不同的手术方案之下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与对比,其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为:显著有效:患者的腕关节的功能情况恢复良好,不影响正常活动[5];有效: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尚可,对正常活动有轻微影响;效果较差:患者腕关节的功能情况恢复较差,对正常活动影响较大。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不同的手术方案之下关节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对比,其恢复的情况用dienst表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其中计数处理进行X2(%)检验,计量处理进行t检测(x±s)检验,非正态分布使用非参数检验,当P<0.05表示有明显的差异。 2结果 2.1临床的治疗效果 对研究组的对照组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明显要好(P<0.05). 2.2关节恢复的情况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不同的手术方案之下关节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关节的恢复情况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明显要好(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的对比(例) 组别例数疼痛活动受限握力下降 3.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一般粉碎较为严重,在治疗时难度较大,骨折部位失去原来正常的生理结构,可能导致桡骨变短,单纯用钢板进行固定也很难恢复原来的功能,还有可能造成畸形等问题,所以我院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6]。一般先用克氏针固定保留较完好的骨块的位置,移除碎骨块,对于骨缺损的位置可以进行植骨,与传统钢板固定的方法相比,克氏针固定创伤较小,稳定性较强。然后在骨折处安装外固定支架,避免造成骨错位、畸形等问题[7]。这种手术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增强牵引力,操作较为简便,患者恢复期短,较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并且外支架方便拆卸,避免患者二次手术取出钢板的痛苦。该手术方法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要注意骨折位置的对线和对位,使得桡骨的长度尽量恢复。除此之外,还有植骨的选择。若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畸形较为严重或骨缺损,则应进行植骨,可选用人工骨,其优势在于可塑性好,不易感染,生物相容性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