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药理苦参.ppt
苦参制剂的药理及工艺研究

苦参有效成分研究及注射液研制学号:1046030203 姓名:高勇专业:药物制剂班级:二班药物名称苦参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
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补遗》苦参,能峻补阴气,或得之而致腰重者,因其气降而不升也,非伤肾之谓也。
其治大风有功,况风热细疹乎。
2.《本草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
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
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
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
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3.《本草汇言》姚斐成云,苦参,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之药也。
前人谓苦参补肾补阴,其论甚谬。
盖此药味苦气腥,阴燥之物,秽恶难服,惟肾气实而湿火胜者宜之;若火衰精冷,元阳不足,及年高之人,胃虚气弱,非所宜也。
况有久服而致腰重者,因其专降而不升,实伤肾之谓也,何有补肾补阴之功乎?。
4.《本草经百种录》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
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
按补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义也。
5.《长沙药解》《金匮》苦参汤,治狐惑蚀于下部者,以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聚,土湿木陷,郁而为热,化生虫NI,蚀于前阴,苦参清热而去湿,疗疮而杀虫也。
当归贝母苦参丸,用之治妊娠小便难,以土湿木陷,郁而生热,不能泄水,热传膀胱,以致便难,苦参清湿热而通淋涩也。
6.《本草正义》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
苦参的作用和功效与作用

苦参的作用和功效与作用苦参(Scientific name: Sophora flavescens)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是苦参属植物的根及根茎部分,常用于中药方剂中,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苦参含有多种主要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类和皂苷类等,这些成分赋予苦参药材其特殊的疗效。
苦参的主要作用和功效包括抗菌作用、抑制肿瘤、改善皮肤问题、抗炎作用、调节免疫系统、保护肝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苦参的作用与功效。
首先,苦参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发现,苦参中的黄酮类物质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苦参也被用于治疗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脓肿等。
在实验室研究中,苦参提取物对一些耐药菌株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显示出其广谱抗菌的潜力。
其次,苦参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苦参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抗血管生成等方式抑制肿瘤的发展。
在体内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苦参提取物被发现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如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
虽然目前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确定其抗肿瘤的机制和应用范围,但苦参作为中药领域的重要药材之一,对于抗肿瘤疗效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此外,苦参还具有改善皮肤问题的作用。
苦参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和过敏症状,缓解瘙痒和红肿等问题。
因此,苦参在一些皮肤病的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如湿疹、银屑病等。
同时,苦参还可以抑制皮肤霉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于治疗皮肤感染、足癣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苦参的抗炎作用也是其重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苦参中的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从而减轻炎症导致的疼痛和不适。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如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苦参的抗炎作用使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为许多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中药苦参ppt课件

苦参临床应用的研究
肿瘤治疗
苦参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单独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肺癌、肝癌等多种 恶性肿瘤。临床研究表明,苦参能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抗炎治疗
苦参在抗炎治疗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可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炎症性疾病。临 床研究表明,苦参能够显著缓解炎症症状,改进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苦参喜暖和潮湿的环境,常生于 山坡、草地、灌丛及林下。
苦参的植物形态
01
02
03
04
苦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1-2米,全株被白色 柔毛。
根圆柱形,长而粗壮, 外皮黄褐色。茎直立, 多分枝。
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 13-33片,小叶卵状披 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花为总状花序,花冠蝶 形,黄色或黄白色。
苦参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 构及功能,导致细菌死亡。
苦参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通 过提高巨噬细胞活性等途径, 增强机体对细菌的防备能力。
苦参的抗炎作用
苦参中的黄酮类化合 物具有抗炎作用,可 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 生和释放。
苦参还能促进受损组 织的修复,减轻炎症 对机体的侵害。
苦参能够抑制炎症细 胞的活化和迁移,从 而减轻炎症反应。
苦参的联合用药方案
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合用,治疗热毒疮痈。 与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合用,治疗湿热水肿。
与生地黄、赤芍等凉血药合用,治疗血热出血证。
04 中药苦参的用法和注意事 项
苦参的用法和用量
用法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 撒、调敷。
用量
苦参片常用量一般为每天3次,每 次3-4片,30天为一个疗程。但 具体用量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苦参

苦参
1 基本简介
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 )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2.1 形态特征 落叶半灌木,高1.5~3m 。
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
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
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cm ,互生;小叶15~29,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cm ,宽1.2~2cm ,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
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cm ,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mm ,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
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cm 。
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
种子3~7颗,近球形,黑色。
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态环境: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
〖药材炮制〗
1.苦参片来货为片子除去杂质,不洁者洗净,过大者润软改刀,干燥;如为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芦头须根,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成6--10毫米厚片,干燥。
2.苦参炭 取净苦参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中药药理学苦 参

(2)抗心肌缺血 苦参水煎醇沉液、苦参总碱能减轻脑垂 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抑制ST段下降和T波 低平等心电图缺血性变化。苦参总碱能对抗脑垂体后 叶索引起的犬和免冠脉流量降低,苦参注射液能使离 体兔耳灌流量明显增加。苦参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与 之扩张冠脉及外周血管,增加心肌血氧供应和降低心 肌耗氧旦有关。
五.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1%苦参碱于体外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柯萨 奇B3组病毒对小鼠心肌有较强的毒性,苦参及苦参总碱于体外 对诙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有抑制作用,于体内可抑制病毒在心肌 中的增殖,延长感染小鼠存活时间。苦参1:3水煎液能抑制多 种皮肤真苗的生长,如毛癣菌、黄癣茵、小芽胞癣菌和红色表皮 癣菌等。苦参醇浸膏于体外能杀灭阴道滴虫,所需时间平均为
(5)解热 苦参注射液或氧化苦参碱给家兔静脉注 射.对四联菌苗引起的体温升高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给正常大鼠腹腔注射,可使体温显著降低,产生降 温作用。
(6)止泻 苦参主治热痢便血,苦参碱灌胃能明显延K 灌服炭末小鼠黑便排出潜伏期,延缓蓖麻油性湿粪 排出时间,减少小鼠排粪量,但对小鼠小肠推进功 能未见明显影响。
(4)抗肿瘤 多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均 显示有抗肿瘤作用,仅在作用强度和瘤株的选择上 有所差别。对小鼠艾氏腹水痛,苦参碱、脱氧苦参 碱、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生物碱均有较显著的抑制 作用,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其中氧化苦参碱 的作用最强。苦参对小鼠肉瘤S180、小鼠实体性宫 颈痛(U14)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参提取液 作诱导分化剂,有促人红白血病细胞株躇62向粒系 和红系分化成熟的作用。复方苦参水溶液体外对结 肠癌细胞SW4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 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光镜及电镜下可见 胞核固缩,荧光染色增强,胞核碎裂,凋亡小体形 成等凋亡形态学变化。苦参及其成分抗肿瘤作用环 节可能包括:①诱导痛细胞凋亡;②促进痛细胞分 化;③抑制癌细胞DNA合成;④直接细胞毒作用。
苦参

苦参(《本经》)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均系野生。
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地。
原植物生于山地、向阳山坡草丛中或溪沟边。
一般砂壤和粘壤土均可生长。
味苦,性寒。
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止带。
临床用名有苦参(片)和苦参炭。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主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名医别录》:无毒,养肝胆气,安五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治恶疮,下部,平胃气,令人嗜食。
《药性论》:能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唾,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不入汤用。
《日华子本草》:杀疳虫。
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泻血,并热痢。
《开宝本草》:味苦,寒,无毒。
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匿疮,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
《本草图经》:古今之方用治风热疮疹最多。
《本草衍义》:有朝士苦腰重,久坐,旅拒十余步,然后能行。
有一将佐谓朝士曰:见公日逐以药揩齿,得无用苦参否?曰:始以病齿,用苦参已数年。
此病由苦参入齿,其气味伤肾,故使人腰重。
后有太常少卿舒昭亮,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
自后悉不用,腰疾皆愈,此皆方书旧不载者。
有人病遍身风热细疹,痒痛不可任,连胸颈脐腹,及近隐处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
以苦参末一两,皂角二两,水一升,揉滤取汁,银石器熬成膏,和苦参末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后温水服二十至三十丸,次日便愈。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气沉,纯阴。
《心》云:除湿。
《本草》云: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
《衍义》云:有人病遍身风热细疹,痒痛不可任,连胸颈脐腹近阴处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
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V o1.13 N o.2NAT URA L PRODUCT RESE ARCH AND DE VE LOPME NT 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苗抗立 张建中 董 颖 席宇飞3(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 上海 200032)摘 要 介绍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苦参中生物碱和黄酮的化学结构以及其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等多种生理活性。
关键词 苦参;化学成分;生理活性 苦参是常用中药之一,别名苦骨、川参、草槐、地槐等。
为豆科植物槐属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多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的向阳处。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产量甚高。
近年来,由于苦参在药理研究中表现了多种明显的活性,所以国内外对苦参化学成分的研究十分重视。
现将苦参化学成分和药理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从苦参中分离经鉴定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大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化合物。
也是苦参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
111 生物碱从苦参根、茎、叶和花中共分离出23种生物碱。
苦参生物碱大多数是喹诺里西啶类,极少数为双哌啶类。
喹诺里西啶生物碱多数为苦参碱型生物碱,另有三种金雀花碱型,三种无叶豆碱型,一种羽扇豆碱型生物碱[1],见表1、图1。
表1 苦参生物碱化合物T able1 Sophora flavescens alk aloids化合物名称C ompound name mp.(℃)分子式M olecular formula分子量M olecular weight类型T ype1.苦参碱[2]Matrine76C15H24N2O248苦参碱型Matrine 21槐定[2]S ophoridine106~8C15H24N2O24831异苦参碱[3]Is omatrine132~4C15H24N2O248417.112dehydromatrine[7]107C15H22N2O24651槐果碱(又叫槐根碱、苦参烯碱)[4]S ophocarpine80C15H22N2O24661Is os ophocarpine[5]83~4C15H22N2O24471槐胺碱[4]S ophoramine C15H20N2O24681Δ72dehydros ophora2mine[4]146~8C15H18N2O24291槐醇(又名羟基苦参碱)[4]S ophoranol171C15H24N2O22641019α2hydroxys opho2ramine[7]230C15H22N2O O22621115α,9α2dihydroxy2matrine[7]192~3C15H24N2O3280121氧化苦参碱[2]Oxymatrine207C15H24N2O2264131N2oxys ophocarpine[2]206C15H22N2O2262141s ophoranol N2oxide[7]259~61C15H24N2O3280 151金雀花碱[8]Cytisine155C11H14N2O190金雀花碱型Cytisine161N2甲基金雀花碱[4]N2methylcytisine136C12H16N2O204171Rhombifoline[7]油C15H20N2O244 181白金雀花碱[7]Lupanine C15H24N2O248无叶豆碱型S partenines191臭豆碱[4]Anagyrine C15H20N2O24420.Baptifoline[4]210C15H20N2O226021.Mamanine[6]171~2C15H22N2O2262羽扇豆碱型Lupinines22.K uraramine[6]C12H18N2O222223.Is okuraramine[7]C12H18N2O2222收稿日期:2000207228 修回日期:2000209215 3上海医科大学2000届毕业生112 黄酮类化合物[1]从苦参根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已有32种,多数96图1 苦参生物碱结构Fig.1 The structure of Sophra flavescens alk aloids为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少数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和双环系黄酮类,其中仅有kushenol J 、trifolirhizin 和kushenol O 三种化合物为甙,见表2、图2。
苦参中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苦参中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研究关于苦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文献进行查阅和整理,并对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苦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Research Process on the Chemical Compounds andPharmacology of Sophora Flavescens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 and consolidation the literature of research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phora,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 recent years, then summarise them into a paper.Key words:Sophora;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s前言苦参是常用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苦骨、川参、草槐、地槐等。
为豆科植物槐属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 it.)的干燥根。
苦参为落叶半灌木,高1.5-3m。
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
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
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cm,互生;小叶15-29片,叶片呈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
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cm,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mm,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
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cm。
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7颗,为黑色近球形。
花期6-7月,果期在7-9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抗过敏
苦参有免疫抑制作用。比 较5种生物碱(苦参碱、槐 胺碱、氧化苦参碱、槐定 碱、槐果碱)的免疫抑制作 用,以苦参碱的免疫抑制 作用较强,而槐果碱作用 较弱
4 抗肿瘤
多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鼠肉 瘤S180、小鼠实体性宫颈癌(U14)有不同程 度的抑制作用,显示有抗肿瘤作用;对苦参 提取液作诱导分化剂,有促人红白血病细胞 株K562向粒系和红系分化成熟[医.学敎育.网 搜.集整理]的作用。复方苦参水溶液体外对结 肠癌细胞SW4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 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
五 常见含苦参中成药
苦参本草净螨膏
其中药成分主
要包:括苦参、葡 萄籽油、百部、蝮 蛇胆汁、赤芍、黄 柏、甘草、茯苓、 白附子。使用本产 品有抗菌除螨、柔 养肌肤、祛除角质、 收敛毛孔的作用。
当归苦参丸
中药成分包括:当归、 苦参,辅料为炼蜜。 【功能与主治】
凉血,祛湿。用于 血燥湿热引起:头面生 疮,粉刺疙瘩,湿疹刺 痒,酒糟鼻赤。
5 止泻
苦参碱灌胃能明 显延长灌服炭末小 鼠黑便排出潜伏期, 延缓蓖麻油性湿粪 排出时间,减少小 鼠排粪量,但对小 鼠小肠推进功能未 见明显影响。
6 抗心律失常
苦参碱对乌头碱、哇巴因、氯化钡、肾 上腺素诱发的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有一定 的对抗作用。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作用 比槐定碱、槐胺碱及槐果碱大。
复方苦参注射液
具有止血、止痛、抑制癌细胞扩散等功能, 同时还可以改善造血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 无明显毒副作用,为肿瘤患者康复提供了可 靠手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药的 研制,打破了西药在强效止痛方面一统天下 的历史。
9 不良反应
❖ 苦参制剂常见胃肠刺激反应:上腹灼热感, 恶心,呕吐,反酸等。临床应用反应率达 30%左右。
二抗过敏、平喘 4抗肿瘤 5升高白细胞 6对心血管作用
1 抗心率失常 3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
7保肝
2正性肌力、负性频率 4抗脑缺血
三 现代应用【前沿】
1 对于抗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皂角苦参丸
苦参500克,荆芥375克,白芷、大风子肉、防风 各180克,大皂角,川芎,当归,何首乌(生) 大胡麻,枸杞子,牛蒡子(炒)威灵仙,全蝎, 白附子,蒺藜(炒,去刺)独活,川牛膝各150 克,草乌(汤泡,去皮)苍术(米泔水浸,炒) 连翘(去心)天麻,蔓荆子,羌活,青风藤,甘 草,杜仲(酥炙)各90克,白花蛇(切片,酥油 炙黄),缩砂仁(炒)各60克,人参30克
复 方 苦 参 洗 剂
主要成分及含量 苦参、白鲜皮、地肤子、黄柏、土荆
皮、金银花、蛇床子、苍术、防风、黄芩、 百部、石菖
蒲、野菊花、鸦胆子、甘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用于改善妇女 带下过多,外阴瘙痒等症状。
苦参片
取苦参167g,粉碎成细粉,过筛,再取苦参 833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与上 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制成颗粒,压 制成1000片,包衣,即得。
❖ 3 苦参15克,花椒、绿茶各10克,陈醋50毫 升。加热开水2500毫升,浸泡2小时,晚上 睡觉前把药液倒入盆内,泡洗双脚30分钟, 然后用干净毛巾擦干双脚,袜子用此药液浸 泡后,用清水洗净晒干,连用7天为1个疗程。 可连续或间断泡洗双脚,起到保健和治疗作 用。(苦参花椒茶除脚气)
❖ 4 治妊娠小便难, 饮食如故 当归、贝母、苦参 各四两.上三味, 末之, 炼蜜丸如小豆大.饮 服三丸, 加至十丸.(《金匮要略》当归贝母 苦参丸)
7 抗心肌缺血
苦参水煎醇沉液、苦参总碱能减轻脑垂体 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抑制ST段下降 和T波低平等心电图缺血性变化。苦参总碱能 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犬和兔冠脉流量降 低,苦参注射液能使离体兔耳灌流量明显增 加
8 升白作用
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 用, 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引起的 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 (在急性白血病化疗 周期初升白细胞作用)
❖ 神经症状:头昏,耳鸣,烦躁,颤抖,手指 麻木。(因此剂量一般使用较小)
❖ 过敏反应:很多药物都具有少许过敏反应。 该药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偶见休克。
四 常用中药方剂
❖ 1 治痢疾:陈苦参七两 粉甘草七两.碾为 末用姜一钱与陈茶一撮煎水 用煎药 大人服 一钱 婴儿服三分至五分。(《众妙仙方》)
❖ 2 治血痢不止 苦参炒焦为末, 水丸梧子 大.每服十五丸, 米饮下.(《仁存堂经验 方》)
【制法】上药研细末,醋打老米糊为丸,如梧 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粟疮作痒,年深日久,肤如蛇 皮者。
2 解热抗炎
苦参水煎液及苦参碱均 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明 显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 巴豆油诱发的大小鼠耳壳 肿胀、角叉菜胶诱发的大 鼠后肢肿胀、冰醋酸诱发 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 加等多种炎性反应。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 虫。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 的痢疾,肠炎,热淋及阴肿 阴痒,湿疹,湿疮等。
对于苦参做成的中成药,还 有做成苦参凝胶,苦参栓,苦参 洗液,苦参素胶囊等,这里不再 一一列出。
主讲内容
❖ 一 苦参简介 ❖ 二 药理作用 ❖ 三 现代应用 ❖ 四 常用中药方剂 ❖ 五 常见含苦参中成
药
一 苦参简介
苦参为落叶小灌
木,生于山坡草地, 平原,路旁,沙质 地和红壤地的向阳 处。我国各地均有 分布。主产于山西, 河南,河北等省。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 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 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