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

合集下载

西方行政学说史章节论述_doc

西方行政学说史章节论述_doc

西方行政学说史第一讲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一、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1、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于产生背景(1)思想渊源德国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斯坦因:宪政与行政的关系;构建行政研究的体系: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法规。

(2)产生背景源自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反动—政党分赃制被功绩制所取代,行政力量日益被民主运动视为一种有效的工具而得到重视。

2、威尔逊行政思想简介(1)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多,政府职能不断扩到;“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

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迫切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

(2)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其次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

(3)行政的实质:“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部分,它就是行动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显眼的部分,并且具有与政府本身同样悠久的历史”A.政治与行政二分:行政不同于政治,“行政管理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有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B.行政与政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4)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法德传统(5)行政学研究的方法论:历史方法和比较方法(6)人事行政思想:文官制度改革官员素质(足够的文化教养和自立精神、良好态度)考试制度克服官僚主义激励机制(7)行政监督思想:“公共舆论将起到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3、评价第二讲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一、古德诺主要行政思想1、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阐释(1)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即“政治”与“行政”。

(2)但“政治”与“行政”之间又无法截然分开:行政机构拥有大量的制定法令权或立法权;而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通常又有权用某种方式控制以执行国家意志为主要职责的机关对国家意志的执行。

西方行政学说史读后感

西方行政学说史读后感

《西方行政学说史》我所读的是丁煌在2004年重新修订的《西方行政学说史》,颇有所感,故将一些想法记下与大家分享。

丁煌从西方行政学的提出开始,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将西方行政学分为“提出与创立时期”、“正统时期”、“批评与转变时期”、“应用与发展时期”、“挑战与创新时期”和“总结与探索时期”,也就是从1887年提出至今的114年的发展历程。

正如丁煌所言,“行政管理和行政思想古已有之”。

近代行政学包含于政治学之中。

1865—1968年,德国学者斯坦因首次提出了“行政学”一词。

1887年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首次将“行政”与“政治”分离,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那么,一个明显的问题——为何要将政治与行政分离?按照西方传统对于权力划分的体系,国家权力被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

其实也就是在法律的基础之上,按照法律的制订、执行、监督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系统进行权力划分。

也就说,大前提就是国家权力的运行需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

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规则是个人意志,也就是君主权力。

那么权力独揽的君主制下也就不可能存在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的权力的制衡。

这种行政生态之下,也就不可能衍生出西方的政治抑或行政思想。

在任何时候如果社会的组织规则不是建立在法律之上,那么也就不会存在权力的制衡。

之所以在文章开始提出这一观点,就是想首先请读者明晰为何西方的理论在中国社会现实中南辕北辙、变形走样的根本原因。

也请诸位读者在阅读本书中理论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其中差异,切勿生硬套入中国现实。

行政学的肇始便是将这三分转变为“政治—行政”二分。

依威尔逊之言,“政治是‘在重在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

”也就是说,政治是在处理国家权力及主体间的关系,而行政则是在执行这种关系意志(国家意志)的结果。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1、官僚制: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2、非正式组织:一种无正式的组织结构、无自觉地共同目标,但具有通过与工作有关的接触而产生的习惯、规范和情感等特点的集合体。

3、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在决策时决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备选方案,如果拟采用的备选方案满足了,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备选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

4、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

5、彼得原理: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

6、行政生态学说:研究“自然以及人类文化环境与公共政策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形”的一门行政学分支学科。

7、新公共行政学:20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运用现象学方法、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并且强调以公共行政“公共”部分为研究重心的公共行政理论。

8、政府失败: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

9、企业家政府: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即象企业家那样具有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政府。

1、行政学的社会历史背景?p2首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和行政权力的扩大,提出了行政学研究的要求。

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由自由放任转为主动干预。

第二,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行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出现了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和怀特的《行政学概论》。

第三,相关学科理论发展与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2、古德诺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述(并结合现实谈谈党政能否分开)p30政治与行政协调的道路之一: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

政治与行政协调的道路之二:行政的适度集权化。

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

美国加强民主和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2024年4月自考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4月自考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4月自考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单选:1、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研究的起点应该是A、行政职能B、行政效率C、行政价值D、行政效益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行政学研究的首要目标是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并且成功地承担什么职能,行政学应该以行政职能作为其研究的起点单选:2、被威尔达夫斯基称为通过政治的途径来分配财政资源的一种努力的是A、税收B、规划C、预算D、计划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戚尔达夫斯基把预算称为通过政治的途径来分配财政资源的一种努力。

单选:3、巴纳德认为,刺激可分为刺激方法和说服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说服方式是A、团体吸引力B、形成一种强制状态C、动机灌输D、引诱合法化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最重要的说服方式是动机的灌输。

它的正式方式是对年轻人的教育和对成人的宜传。

单选:4、法约尔提出,管理层次的设置一般坚持A、“1~2”原则B、“1~3”原则C、“2~4”原则D、“2~5”原则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法约尔提出,一般的组织形态由组织人员的数目决定。

管理层次的设置一般坚持“2-5”原则单选:5、居于韦伯现代化理论核心的是A、线性组织理论B、参谋理论C、行政生态理论D、官僚制理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官僚制理论居于韦伯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他认为行政管理体系向官僚科层制发展的程度,给现代化的政府提供了决定性的尺度。

单选:6、法约尔组织管理原则中的劳动分工实际上是一种A、职能职业化思想B、职能专业化思想C、职能技术化思想D、职能业务化思想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劳动分工实际上是一种职能专业化思想。

这种职能专业化的行为可以在动物界和人类社会得到共同的考证。

单选:7、梅奥认为,解决社会和个人的解体问题在于A、国家的有限作用B、国家的全面介入C、社群的自治D、国家和社会的互动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梅奥认为,解决社会和个人的解体问题在于国家的有限作用,在于回到控制“边缘”组织、建立行政管理精英、获取科学知识以及确立一种适合社会需要和问题的教育过程。

西方行政学说史 简答自己整理考试必过

西方行政学说史  简答自己整理考试必过

●第一编古典时期的行政学说★第一章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1.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的研究目标:◆2简述威尔逊研究行政学的方法◆3威尔逊认为美国的文官制度的改革需要从哪几方面入手◆4威尔逊公共舆论监督理论的内容:◆5威尔逊对行政学的贡献:◆6威尔逊关于行政学与政治学区别的论述★第二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7泰罗将工人分为几种?◆8简述泰罗写作科学管理的原理的目的◆9简述泰罗的刺激方法?◆10互利的交换体系的含义(泰罗)◆11简述泰罗的思想革命的内容?◆12军事型组织的缺陷◆13偷懒和磨洋工原因分析◆14时间-动作研究的具体步骤包括:◆15进行职能工长制变革的好处:◆16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内容◆17泰罗的贡献◆18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局限:◆19简述立莲吉尔布雷斯所述的历史上的三种管理方式★第三章法约尔的管理织思想◆20简述法约尔的组织论。

◆21试述法约尔认为的产生双重指挥的原因。

◆22法约尔关于企业活动的六种职能的内容◆23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24简述权利与责任的关系◆25法约尔认为制定和维持纪律的最有效的办法:◆26对报酬的方式,人们通常希望:◆27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成功办法◆28法约尔认为参谋部主要为领导处理四个方面的问题◆29法约尔管理组织理论特征:◆30法约尔对管理的革命性贡献:◆31法约尔认为,为保持人员团结应避免哪些危险★第四章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32程序规章和制度在现代官僚组织的实际运行中的基本作用◆33简述理想类型官僚行政机构的特征◆34官僚制的缺点◆35简述传统型统治的组织机构的基本特征与法理型统治的区别◆36个人魅力型统治的基本特征◆37个人魅力型统治产生的原因◆38法理型权威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什么?◆39法理型统治的基本特征◆40官僚制的评价(优缺点)◆41权力的合法性及其三种主要的权威形态:◆43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对西方行政学的贡献◆44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的缺陷与不足★第五章古立克的行政组织理论◆45政府在社会中的作用:◆46行政改革的原则◆47通过权威结构进行协调◆48古力克八字方针”(其中职能),◆49古立克对“计划”十分看重,认为◆50古立克的研究兴趣◆51市政研究局称为"效率运动的发电厂和思想库"的目的是什么?◆52古立克对政府和行政的主要看法的归纳◆53古立克为什么认为一定要限制国家的作用●第二编新古典时期的行政学说★第六章福莱特的动态管理理论◆54福莱特真正民主的含义◆55福莱特认为实现成功整合以解决社会冲突的做法◆56福莱特关于领导的功能的观点◆57福莱特要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58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59邻里群体的作用◆60福莱特的思想◆61福莱特对企业组织情有独钟,主要原因有:◆62福来特主张,不能盲从专家们的建议和主张的原因★第七章梅奥的社会人管理理论◆63简述梅奥对群氓假设的驳斥。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第一节生平与著作一、单选:(《行政学研究》)的发表,是行政学发展的一个起点,它标志着行政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的诞生。

二、单选:(威尔逊)是行政学的奠基人,对现代行政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关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的提出,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行政学,并标志着行政学这门独立学科的正式产生。

第二节现代行政学理论一、单选:行政学研究的基本概念:“行政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劳伦斯·冯·施塔因)于1865年在其著作《行政学》一书中提出。

二、单选:威尔逊“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思想主要受益于德国政治学家(布隆赤里)。

他认为,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第二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第三节思想的传播四、简答: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1.强调劳动方法的标准化,即将工人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艺经整理后归纳成原理和规则,建立科学的作业方式。

时间以及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的工作量即是这方面的努力。

2.建立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对于不同的工作表现支付不同的工资率。

3.科学地培训工人,改变凭经验选择作业方法和师傅带徒弟的方法。

4.管理职能的专业化,职能工长制则是这一专业化的体现。

5.劳资双方的合作,双方将注意力从对现有利益的分配转向把利益做大。

第四节分析与评价一、简答:科学管理的局限性:首先,泰罗的科学管理建立在经纪人的人性假设上。

其次,泰罗的科学管理只考虑组织内的因素,因而忽略了外在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再次,泰罗的科学管理注重对效率标准的追求,忽略了为社会服务的道德观念。

最后,泰罗的科学管理本身有些内容的“科学性”也是有问题的。

第三章法约尔的管理组织思想第一节生平与著作一、单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法约尔最主要的代表作。

第二节管理组织思想一、单选:(等级制度原则)是法约尔管理理论的核心。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该理论认为行政系统应具备适应环境、目 标达成、整合协调、适应变革等功能,并 强调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西蒙的决策理论
1
西蒙的决策理论关注行政决策的合理性和最优性, 认为决策过程是信息处理和判断的过程。
2
西蒙认为决策者在处理信息时受到有限理性的限 制,因此应重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 选择。
影响与评价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许多国家得到 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公共服务效 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 关于公共责任和民主价值的争议。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理论基础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强调多元、开放、复杂 性和不确定性,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进行批判 和反思。
主要观点
主张超越传统公共行政的规范和框架,关注公共领 域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强调民主参与和公共对话。
04
保健因素是指能够预防员工不满的因素,如公司政策、 管理、工作环境等。
04 当代行政学说
彼得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彼得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强调行政系统内 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整 合,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彼得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为行政系统的分 析和设计提供了一种框架,有助于理解 行政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
3
激励机制和管理控制
泰勒认为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控制可以激 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生产效率。
03 新古典行政学说
威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主张建立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 体系”,以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 的需要。
主张通过严格的招聘和培训程序 ,选拔和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行 政人员。
强调组织结构的层级化、专业化 、制度化,以确保组织的高效运 作。
行政机构的职责
古德诺认为行政机构应该负责执行政 策,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同时维护 组织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西方行政学说史》课件

《西方行政学说史》课件

奥斯本的公共行政理论
企业家政府理论
奥斯本提出了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公共部门应该像企业 一样注重效率和效果,通过创新和改革来提高公共服务的 质量和效率。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奥斯本认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 效率的关键,应该注重员工的激励和发展。
政策制定与执行
奥斯本强调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重要性,认为公共部门应该 更加注重政策效果和回应性,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资源管理
登哈特认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应该注重员工的激励和发展,培养员工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05
CHAPTER
后新公共行政学说
罗森布鲁姆的公共行政理论
总结词
多元主义视角
详细描述
罗森布鲁姆从多元主义视角出发,认为公共行政是多元化 的,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主张 公共行政应该关注公共利益,并强调公共行政的公开性和 透明度。
登哈特的公共行政理论
01
新公共服务理论
登哈特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服务的价值和伦理,认为公共
行政人员应该关注公民的权利和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效率和经济利益

02
公民参与和社区治理
登哈特认为公民参与和社区治理是实现良好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公共
行政人员应该鼓励公民参与和合作,以实现更好的社区发展和服务效果
03
CHAPTER
新古典行政学说
威伯的行政学说
威伯的行政学说强调组织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行政应追求效率、效果和节约,主张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组织目标。
威伯认为行政组织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职责、有效的沟通、专业化的分工 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是行政管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这门课程需要是在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公共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详尽的介绍中外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

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突出特点。

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知识与理论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外行政学说发展及学说内容。

在此基础上,借鉴外国行政管理体系和做法,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深入地分析了中西方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在对中西方行政学的历史发展进行科学分期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每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学说,并结合当代中西方行政学研究的特点,指出了中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行政管理历史知识,对各个时期的中西方行政学说进行梳理,是学生容易掌握和比较。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行政管理概述(4学时)
主要内容:行政管理的内涵综述;行政管理史的涵义;学习行政管理史的意义。

学习要求:这部分学习是让学生明确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私人管理基本概念,了解基本理论和本质属性、明确行政管理学的诞生,行政管理史的含义、分期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了解学习行政学说史的意义和学习方法,深刻把握本学科特点。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国家行政思想(8学时)
主要内容:姜尚的治国之道;孙子的战略管理思想;孔子的礼义治国思想;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刘邵的人才思想;古代人事管理思想
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行政管理思想,以及官员选拔、任用等管理手段。

第三章西方早期的政府管理思想(8学时)
主要内容: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治国思想;中世纪的政府管理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的政府管理思想。

学习要求:本部分要求学生具体掌握西方早期代表性行政学说,古希腊柏拉图“学识治国”思想、亚里士多德以法治国思想和古罗马的政府管理思想。

了解中世纪的基亚维利的统治权术和行政规则及其学派的治国与理财思想。

掌握17世纪英国洛克的政府管理思想、18世纪法、马布利等人的政府思想、18世纪美国汉密尔顿的政府管理思想、以及19世纪英国政治家密尔的政府管理思想。

第四章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学(10学时)
主要内容:西方行政学的创立和分期;威尔逊(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研究;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两分法;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以及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法约尔的行政管理要素和原理;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怀
特等人行政学专著的问世;古立克对传统行政学的概述;传统理论时期行政学研究内容、特点及方法。

(1887—1931年前后)
学习要求:在本章中,要求学生了解行政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起源和历史分期。

了解威尔逊对行政研究的贡献,古德诺的主要观点,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在政府行政中运用,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含义、管理五要素和14条管理原则。

掌握韦伯的行政组织模式和特点。

理解怀特、韦劳比、费富纳等人的行政学说。

掌握古立克行政七要素说。

明确传统理论时期行政学研究内容、目的及方法,以及对传统理论时期行政学研究的评价。

第五章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学(30——60年代)(8学时)
主要内容: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巴纳德的组织协作理论;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沃尔多的行政研究;马斯洛等人关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帕金森对英国行政现象的分析和研究;行为科学时期行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以及特点。

学习要求:在本章中,主要了解行为科学——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的行为活动时期的代表性行政学说。

了解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巴纳德的组织协作理论;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沃尔多的行政研究等,理解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等级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超Y理论、Z理论(威廉)、期望值理论等。

了解帕金森定律的含义。

明确行为科学时期行政学研究内容、目的及方法,以及对行为科学时期行政学研究的评价。

第六章系统科学时期是行政学(1960——今)(8学时)
主要内容: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高斯、雷格斯的生态行政理论;利克特等人关于领导方式的研究;杜拉克(德鲁克)关于管理有效性的研究;职务晋升的彼得原理;费富纳、赖格鲁的行政著作;蒂姆西特关于行政学研究的三个模式;当代管理学状况;系统科学时期行政学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和特点;国外行政学研究的主要机构。

学习要求:通过讲授,认识系统科学时期的行政学说。

了解帕森斯的主要观点以及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开放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

了解高斯和雷格斯的生态行政模式、利克特的“参与式管理”与“支持关系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圆”、菲德勒关于“领导情境”理论。

掌握杜拉克做到有效的管理的五个方面,《彼得处方》的内容等。

了解关于管理理论的“丛林”、管理科学的三大中心指向以及关于管理原理普遍性的争论。

讨论(2学时)
四、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中国行政管理发展的大致脉络。

2、能以历史为镜,结合我们现阶段社会生活中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状况,进行分析,从历史中得到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3、能熟悉我国和西方行政管理方面的经典学术观点,从中吸收到营养。

4、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的案例讨论和分析。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论授课、学说分析、研讨、自学、作业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BBS等形式)。

考核办法是从理论考试、动手能力(作业质量)、分析能力(课堂讨论)、学习态度(纪律出勤)、优异表现(特别加分)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增强考核方式的灵活性。

不仅使学生综合成绩的检验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也能更客观的反映学生能力,强调个性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热情。

最总成绩﹦平时成绩×20%~40%﹢期末考试成绩×80%~60%﹢加分值(0—10分)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修订版。

阅读书目:
1.虞崇胜,《中国行政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2版。

2.王建学,《中国行政管理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3.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后续课程,也是《行政案例分析》等课程的前导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中该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中外行政学说发展历史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八、说明:
1、本课程的平时成绩由出勤、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课程作业几部分构成。

2、本课程以讲授为主,并注重训练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弄懂课程基本概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4、课程讲授与章节为线条,基础、重点、难点应采用讲授为主,并结合论题分析、辩说、讨论等方式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