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疾病诊断
单克隆抗体PPT课件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基础研究
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 ,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
诊断
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的抗原、 抗体、激素等生物分子,用于
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治疗
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 病、感染性疾病等,通过与靶 分子结合,发挥治疗作用。
免疫学检测
用于检测食品、环境、生物武 器等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
高特异性
总结词
单克隆抗体具有极高的特异性,能够精确地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几乎不会 与其它物质发生交叉反应。
详细描述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表现在它能够精确地识别和结合细胞、蛋白质、病毒等抗 原的特定表位,这种结合具有高度的选择性,避免了与其他物质的交叉反应, 提高了检测和治疗的准确性。
高灵敏度
总结词
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鉴别血型、 检测血红蛋白病和白细胞表面抗 原,有助于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
生物标记与示踪研究
1 2
细胞分型
利用单克隆抗体标记不同细胞表面抗原,对细胞 进行分型和鉴定,有助于研究细胞发育、分化及 功能。
示踪研究
将单克隆抗体与荧光、放射性同位素等标记物结 合,追踪生物体内的物质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良好的重复性
总结词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制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复性,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详细描述
通过采用适当的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单克隆抗体的规模化生产和制备。由于单克 隆抗体的克隆来源单一,其生产和制备过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这使得单克隆抗体的质量稳 定可靠,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强。
提高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效率与质量
优化细胞培养条件
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历程原理及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历程原理及应用1. 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简称mAb)是由单个重构的白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
它们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性,并且只与抗原的特定表位结合。
由于这种特性,单克隆抗体在医学、科研和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历程•1975年:Cesar Milstein 和 Georges Köhler 首次提出单克隆抗体的构想。
他们成功融合了癌细胞和B淋巴细胞,从而得到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
•1984年:Cesar Milstein、Georges Köhler 和 Niels Kaj Jerne 因为他们在单克隆抗体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6年:通过使用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地将人的免疫系统导入小鼠体内,从而生产出人类单克隆抗体。
•1990年代:人类单克隆抗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名为“人源化抗体”的技术,使得单克隆抗体可以更好地适应人体。
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免疫原选择和制备:在制备单克隆抗体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免疫原来激发免疫反应。
一般来说,免疫原应该具有高度特异性,易于制备,并且不会引起太强的免疫反应。
常用的免疫原包括蛋白质、多肽、多糖等。
•动物免疫和细胞融合:免疫原注射到动物体内,激发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然后,从动物体内获取淋巴细胞,与癌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筛选和克隆:筛选出具有特异性和亲和性的杂交瘤细胞,以得到单克隆抗体。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ELISA、流式细胞术等。
•扩繁和生产:经过筛选和克隆后,选取合适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扩繁培养并生产单克隆抗体。
4.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医学、科研和工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临床应用: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例如,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已经获得了FDA的批准。
《单克隆抗体》课件

05
单克隆抗体的未来发展
新型单克隆抗体的研发
总结词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单克 隆抗体的研发将更加活跃,以满足更 多治疗需求。
详细描述
新型单克隆抗体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 、蛋白质工程技术等手段进行设计和 优化,以改善其疗效、降低副作用和 降低生产成本。
单克隆抗体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
总结词
单克隆抗体将与其他治疗手段和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更有效的疾病治疗和诊断 。
03
类型
IgG、IgM、IgA等。
单克隆抗体的发现和发展历程
1901年
Ehrlich提出“侧链学说”,认为抗体是 由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
1986年
FDA批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 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1975年
Kohler和Milstein首次成功制备出单克隆 抗体。
2014年
FDA批准第一个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 上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物治疗
总结词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可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病等多种 疾病。
VS
详细描述
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或免疫系统中 的特定分子,单克隆抗体能够发挥抗癌作 用。例如,针对某些癌症的单克隆抗体药 物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扩散和转移,提高 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此外,在自身免 疫病治疗中,单克隆抗体也具有良好疗效 ,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缓解单克隆抗体的概述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实例 • 单克隆抗体的未来发展
01
单克隆抗体的概述
单克隆抗体的定义
01
单克隆抗体
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具有 高度特异性识别抗原表位的抗
单克隆抗体技术医学PPT

注意:可溶性抗原需与BSA、OA等载体交联后成颗粒性抗 原才能刺激动物产生可应用的高效价的抗体。
2、免疫动物
• (1)动物选择:一般采用与骨髓瘤细胞供体来源同一品 系的动物进行免疫(如:小鼠)。由于免疫动物品系与所 采用的骨髓瘤细胞差异较远,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性越 差。
(2)融合技术 一种是加入融合剂后直接离心使两种细胞紧密接触
(R<3000r/min),另一种是加入融合剂后轻轻搅动融 合。
• (3)提高融合频率的可能途径
•
融合过程中由于细胞特性、操作过程、PEG毒性等
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融合而减少融合频率。
•
方法:对亲本细胞预处理,改进融合技术,加入饲养
层细胞促进杂交瘤生长。
(1)体外制备
• 体外使用旋转培养瓶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从上清 中获取单克隆抗体。但此方法产量低,一般培养液含量为 10~60μg/ ml。如果大量生产,费用较高。
• 随着大规模的生产,需大量血清而使成本增加,同 时血清会影响单抗的纯度,大量血清的存在干扰抗体活性。 1978年iscove用补充大豆类脂,牛血清蛋白,转铁蛋白等 添加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杂交瘤细胞成功。
• HAT选择性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次黄嘌呤HyPoxanthine H,氨基喋呤
Aminoopterin A及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 T。
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
• HAT培养基的选择原理:
• (1)氨基蝶呤(A)是叶酸拮抗剂,可阻断细胞利用正常途 径合成DNA,细胞在含有氨甲蝶呤的培养基中不能通过正 常途径合成DNA。
3. 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 细胞株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本身不能分泌任何抗体或免疫 球蛋白; • 瘤细胞的来源应与制备脾细胞小鼠为同一品系,以便两者组 织相容性抗原一致; • 细胞株保持HGPRT缺陷状态或TK缺陷状态。
单克隆抗体名词解释微生物学

单克隆抗体名词解释微生物学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一克隆的B细胞产生的抗体,它们具有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在免疫系统中,当机体遭遇外来抗原时,B细胞会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来与抗原结合并中和病原体。
然而,B细胞群体的抗体可能存在多样性,因为它们可以产生不同的抗原结合部位来应对多种抗原。
为了获得单一克隆抗体,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技术叫做单克隆抗体制备。
这个过程涉及到从免疫动物(通常是小鼠)中采集抗体产生的B细胞,然后融合它们与癌细胞形成杂交瘤细胞,得到能够无限复制的杂交瘤细胞。
这些杂交瘤细胞称为单克隆细胞株,它们能够持续产生单一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在微生物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微生物感染,例如通过特定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检测到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治疗微生物相关的疾病。
例如,通过结合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单克隆抗体可以中和病原微生物,阻止其侵入宿主细胞,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通过分析单克隆抗体与微生物抗原的结合方式,可以了解微生物的表位结构和抗原变异情况,从而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进化关系。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感染的免疫机制,揭示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应对方式和抗体的作用机制。
总结来说,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克隆的B细胞产生的具有相同抗原结合部位的抗体。
它们在微生物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检测和诊断微生物感染、治疗微生物相关的疾病以及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这些应用使得单克隆抗体成为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工具。
单克隆抗体技术讲解

克隆化过程
单克隆抗体的制取
致敏淋巴细胞的准备
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细胞融合
选择性培养
抗体分泌细胞的筛选
四、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
1.致敏淋巴细胞的准备 动物选择:品系、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抗原接种:方式—体内、体外 剂量—0.5-100g 次数—视抗原而定 间隔—视抗原而定 佐剂—视抗原而定 收集时间:末次接种后72 h 2.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细胞株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细胞株保持HGPRT缺陷状态 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没有单克隆抗体前人类所遇见的问题
银屑病 手口足病 癌症 亚急性湿疹
用于诊断鉴定人的血型类别 用于寻常型银屑病亚急性湿疹 用于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 犬瘟热病毒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药物
一、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
Georges J.F. Kohler Cesar Milstein 1975年将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 成功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84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第四章 抗体工程制药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汇报人 | 小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添加标题
打开率
10%
2.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和特点
3.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01
单击添加内容标题
02
单击添加内容标题
03
单击添加内容标题
主要内容
固有的亲和性和局限的生物活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反应强度不如多克隆抗体 制备技术复杂、费时费工、价格较高
1.检验医学诊断 (1)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试纸 (2)肿瘤抗原的检测 (3)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 (4)激素测定:早孕检测试纸、女性排卵检测试纸 (5)细胞因子的测定 (6)其他:吗啡类毒品检测试纸等 2.蛋白质的提纯 3.肿瘤的导向治疗和放射免疫显像技术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技术【原理及意义】单克隆抗体技术(The technique of monoclonal antibody)是由Kǒhler与Milstein于1975年创立的。
他们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 cAb)具有结构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交叉反应少或无等优点,缺点是其鼠源性对人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反复人体使用后可诱导产生人抗鼠的免疫应答,从而削弱其作用,甚至导致免疫病理损伤。
制备单克隆抗体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检测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冻存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等一系列实验步骤。
下面按照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顺序,逐一介绍其实验方法。
一、细胞融合前的准备(一)免疫方案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 cAb 至关重要。
一般要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而定。
1.颗粒性抗原免疫性较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下面以细胞性抗原为例:免疫细胞数为每只小鼠1×107/0.5 m 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1)初次免疫,间隔2~3周。
2)第二次免疫,间隔3周。
3)第三次免疫10天后,取血测效价。
4)加强免疫3天后,取脾融合。
2.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
将抗原与佐剂等体积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油包水的乳糜状(放一滴在水面上不易马上扩散呈小滴状表明已达到油包水的状态)。
1)初次免疫,Ag5~50微克/只,加弗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一般0.2毫升/点,间隔3周。
2)第二次免疫,剂量途径同上,加弗氏不完全佐剂,间隔3周。
3)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上,不加佐剂,于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7~10天后采血测其效价,检测免疫效果,间隔2~3周。
4)加强免疫,剂量50μg为宜,腹腔或静脉注射。
单克隆抗体

克隆化方法
经过抗体测定的阳性孔,可以扩大培养,进行克隆,以得到单个细胞的后代分泌单克隆抗体。克隆的时间一 般说来越早越好。因为在这个时期各种杂交瘤细胞同时旺盛生长,互相争夺营养和空间,而产生指定抗体的细胞 有被淹没和淘汰的可能。但克隆时间也不宜太早,太早细胞性状不稳定,数量少也易丢失。克隆化的阳性杂交瘤 细胞,经过一段时期培养之后,也还会因为细胞突变或特定染色体的丢失,使部分细胞丧失产生抗体的能力,所 以需要再次或多次克隆化培养。克隆化次数的多少由分泌能力强弱和抗原的免疫性强弱而决定。一般说,免疫性 强的抗原克隆次数可少一些,但至少要3~5次克隆才能稳定。克隆化的方法很多,包括有限稀释法、显微操作法、 软琼脂平板法及荧光激活分离法等。
周期第1天采血0.2ml(获得0.1ml免疫前血清) 第一次免疫(抗原加弗氏完全佐剂) 第14天第二次免疫(抗原加弗氏不完全佐剂) 第21天采血和ELISA检测 第35天第三次免疫(抗原加弗氏不完全佐剂) 第42天采血和ELISA检测 第56天第四次免疫(抗原溶于PBS或盐水) 第61天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
融合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转动法和离心法。融合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比例为1:1至10:1不等。3:1或 5:1最为常用。
1.试剂与材料 (1)供融合用的脾细胞及骨髓瘤细胞。 (2)1640培养液100ml。 (3)完全1640液100ml。 (4)2.5%FCS-1640液50ml。 (5)HAT培养液100ml。 (6)50%PEG:取分子量4000,高纯度的(日本进口或Serva)PEG10g放入25ml瓶中高压灭菌,使用前用预热 于40℃的1640液10ml等量(W/V)混合,以酚红检查pH,一般不必调pH。如pH有改变,可用HCl或NaHCO3调整。 (7)10ml和50ml的灭菌沉淀管或瓶。 (8)40孔塑料培养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就
• • 国外: 自1975年建立B淋巴细胞杂交瘤制备McAb成功以来,到现在的近30年间,又做了大 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美、英、日、法等国于1978年起先后建立了 McAb公司100多家,并于1979年将第一个杂交瘤产品供应市场,现已有几十种杂交 瘤细胞株和几百种McAb商品化,投入市场。现在全世界已有1 000多个实验室从事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形成一股McAb“生产热”,估计全世界研究建立的杂交瘤细 胞株数已达5万种以上。为交流总结McAb的研究工作经验,在法国Bussard教授的 倡议下,组成了“国际杂交瘤细胞专家委员会”,附属在国际免疫学会中;还建立 了一个“国际杂交瘤细胞及其产物McAb资料数据库”,专门搜集有关杂交瘤细胞的 信息,并回答各种咨询。 国内: 1. 至今,国内外报道的动物用单抗已达数百种,据不完全统计,其中针对畜禽病原 体的有163种,几乎包括了国内外严重流行的大多数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另有36种分 别针对14种动物(包括人)的免疫球蛋白单抗,另外57种分别是针对动物激素、独特 型和动物组织抗原等的单抗。这些单抗试剂主要用于下列几个方面:①用于生物医 学各学科的基础研究;②用于疾病的诊断、检疫及流行病学研究;③用于疾病预防 与治疗;④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⑤用于妊娠诊断,性别鉴定和鉴别控制,促 进畜禽生长,提高家畜繁殖力等。 我国动物用单抗的研究发展亦很快,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有的已在较大范围推广 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马传染性贫血单抗诊断试剂盒和旋毛 虫单抗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另有10多种单抗试剂盒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开发研究。
• 应用学科:
• 定义2:
• 应用学科:
• 定义3:
• 应用学科:
What单克隆抗体
• 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具有不 同基因不同的B淋巴细胞合成不同的抗体。当机体 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许多决定簇分别激 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细胞。被激活的B细胞分 裂增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大量的浆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 布到血液、体液中。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 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 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单克隆细胞 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 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提纯&保存
• 一般常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琼脂糖4B亲 和层析法。 • 单克隆抗体的保存 由腹水中获得的抗体,经离 心去除细胞成分,再经冷冻超速离心,取上清液加 0.1%NaN3,少量分装,冷冻于-70℃可保存几年。 但应避免反复冻融,否则抗体失活,特别是IgM抗 体。提纯的单克隆抗体,冷冻干燥保存于2~8℃, 取出时溶解后,保存于2~8℃,至少一个月内可 保持稳定。腹水抗体也可冷冻干燥低温(4℃)保存 两年,融化后放臵4℃下保存一个月。短期使用的 腹水抗体,4℃3~4 个月仍保持稳定, 培养上清加 0.1%NaN3,贮于-20℃,两年不失活性。
单克隆抗体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定义1:
– 单克隆抗体 – monoclonal antibody;McAb;mAb – 高度均质性的特异性抗体,由一个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分泌。 一般来自杂交瘤细胞。 – 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系统(二级学科);免疫分子(三级学科) – 只识别一种表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来自单个B淋巴细胞的克隆或一个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总论(二级学科) – 由单一杂交瘤细胞克隆分泌的只能识别一种表位(抗原决定簇)的高纯度 抗体。 – 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二级学科)
How制备单克隆抗体
1)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2)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与筛选
3)细胞融合的关键: 1技术上的误差常常导致融合的失败。2融合试验最大的失败原因是 污染,融合成功的关键是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以及适宜的无菌操作技术。
4)阳性克隆的筛选 应尽早进行。 5)克隆化 6)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7)大规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选出的阳性细胞株应及早进行抗体制备,因为融合细胞随培 养时间延长,发生污染、染包体丢失和细胞死亡的机率增加。抗体制备有两种方法。一是 增量培养法,即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分离单克隆抗体。该法需用特殊的 仪器设备,一般应用无血清培养基,以利于单克隆抗体的浓缩和纯化。最普遍采用的是小 鼠腹腔接种法。选用BALB/c小鼠或其亲代小鼠,先用降植烷或液体石蜡行小鼠腹腔注射, 一周后将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中去。通常在接种一周后即有明显的腹水产生,每只 小鼠可收集5~10ml的腹水,有时甚至超过40ml。该法制备的腹水抗体含量高,每毫升可 达数毫克甚至数十毫克水平。此外,腹水中的杂蛋白也较少,便于抗体的纯化。
杂 交 瘤 技 术
单 克 隆 抗 体 的 制 备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 • • • • 检验医学诊断试剂 蛋白质的提纯 小分子抗体的应用 抗体融合蛋白的应用 双特异抗体的应用
检验医学诊断试剂
• • • • • 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的检测 肿瘤抗原的检测 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的检测 激素测定 细胞因子的测定
四、抗体融合蛋白的应用
肿瘤的体内显像诊断 单链抗体排除速度快,穿透力强,在肿瘤 组织中的分布指数较完整抗体分子高 放射显像时,放射性核素排除较快,对身 体危害程度小,显像的本底较低 理想的显像定位诊断载体 病毒的诊断和抗病毒感染 血液性疾病的诊断 白血病的免疫诊断及分型
五、双特异抗体的应用
在体外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快速检测HBV和HIV病原体等 避免化学交联减低两者的活性,从而提高酶免疫检测的敏感度 用双特异抗体作为二抗,检测限达1ng/ml 在体内肿瘤放射免疫显像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双特异抗体的一只臂结合靶抗原,一只臂结合半抗原螯合 剂,后者可选择性地与放射性核素结合,利用二次导向系统 显示 特点: 更高的的灵敏度和清晰度 在体内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抗体分子可与放射性核素、细胞毒药物、毒素、等多种分子相 融合,这些分子在抗体结合靶分子后可提供重要辅助功能 双功能抗体可有效针对低水平的肿瘤相关抗原,并将细胞毒物 质输送到肿瘤细胞 抗体还可与携带药物的脂质体、各种PEG偶联,从而增强体内 运输和药代动力学
•
动物用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前景
• First.动物用McAb必须走向产业化今后动物用单抗的研究重点应放在 产业化上,将现有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我国动物用单抗的成果 大多数还没有产业化,其实现产业化的进程总体上很缓慢。为此,要 加速这一进程,下列几点必须引起重视。要突破“单抗建株、鉴定” 的研究框架,从研究工作开始,就应着眼其应用价值,这一问题主管 部门和研究人员都要重视。在很多方面,单抗的应用要解决的技术问 题更多更复杂,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亦较大。要选准产 业化的目标,以点带面,上述数百种单抗其开发应用价值不尽一致, 作为动物用单抗开发的产品,应具备一定的条件,以针对畜禽疾病单 抗试剂为例,应包括单抗针对的疾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经济意 义大,或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单抗能解决常规诊断试剂无法解决 的问题,如在临床上区分强毒感染和疫苗毒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应答; 单抗的适用性要大等,目前,口蹄疫、猪瘟、新城疫、伪狂犬病、鸡 传染性法氏囊病、沙门氏菌病、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 病、大肠杆菌病、畜禽Ig单抗等诊断盒应在短期内完成产业化进程。 建立产品基地,区域试验基地,促进单抗试剂的产业化。理顺单抗试 剂与常规诊断试剂、核酸探针的关系。
• Second.动物用McAb的应用领域要拓宽分析上述动物用单抗的类别, 不难看出动物用单抗研究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有许多空白尚需填补, 如有一些主要传染病(包括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单抗还未研制;对于 寄生虫病病原单抗、真菌毒素单抗,以及水产业的动物病原体单抗和 生物毒素单抗、畜禽繁殖育种用单抗等国内外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应予加强;对于畜牧兽医科学中其他学科亦应多加引入单抗技术的应 用研究,这样将更加广泛深入地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动 物用单抗的基础研究方面应有重点的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以动物传染 病为例,单抗与分子生物学的有机结合将越来越深入地揭示动物传染 病病原体的分子病理发生机制、抗原结构,以及特定的致病基因等。 而单抗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加快了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程。此外, 在动物传染病治疗性和预防性单抗研究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 3. 研制新型抗体新型抗体是利用生物技术改建和生产的抗体,包括嵌合 抗体、重构抗体、单链抗体、单域抗体、抗独特型抗体及酶抗体等。 新型抗体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在疾病的预防和诊疗 上的意义也日趋明显。新型抗体的研究与生产将克服常规单抗技术的 繁琐过程,不仅扩大了抗体的应用功能,而且为产业化生产带来了便 利。因此,应积极开展动物用新型抗体的研究。
二 、 蛋 白 质 的 提 纯
三、小分子抗体的应用
定义: 分子量较小但具有抗原结合功能的分子片段 优点: 分子量小,穿透性强,抗原性低 不含Fc段,不会与带有Fc段受体的细胞结合,不 良反应少 可在原核系统表达及易于基因工程操作 半衰期短,有利于及时中和及清除毒素 应用: 用于肿瘤的导向治疗 肿瘤的影像分布 基因治疗 细胞内抗体: 在细胞内表达 特异性识别某一基因产物 可干扰该基因产物的生物活性 研究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病原体测定: 肝炎病毒-HAV,HBV,HCV,HDV,HEV TORCH-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 病毒 细胞表面CD测定: CD4/CD8:Th/Tc 白血病的分型 激素的测定: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 药物测定(TDM): 抗排斥药物抗肿亲和层析中重要 的配体。将单克隆抗体吸附在 一个惰性的固相基质(如 Speharose 2B、4B、6B等) 上,并制备成层析柱。当样品 流经层析柱时,待分离的抗原 可与固相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 异性结合,其余成分不能与之 结合。将层析柱充分洗脱后, 改变洗脱液的离子强度或pH, 欲分离的抗原与抗体解离,收 集洗脱液便可得到欲纯化的抗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