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
4普通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毒

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多数为核糖核酸(RNA), 少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根据核酸性质及 功能,可将植物病毒基因组分为下列5种类型:
2021/6/16
35
(1)正单链RNA(+ssRNA) 单链RNA具有侵 染性,可以直接翻译,起mRNA的作用。大部分 重要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属这一类型。 70%, TMV,CMV(黄瓜花叶病毒),PVY(马铃薯 Y病毒 );多分体病毒。
2021/6/16
41
(三)其它组分
• 除蛋白和核酸外,植物病毒含有的最大量的其它 组分是水分。碳水化合物主要发现在植物弹状病 毒科病毒中,以糖蛋白或脂类的形式存在于病毒 的囊膜中。
• 某些病毒粒体含多胺,主要是精胺和亚精胺,它 们与核酸上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为稳定折叠的 核酸分子。
• 金属离子也是许多病毒必须的,主要有钙离子、
壳
2021/6/16
29
2021/6பைடு நூலகம்16
30
植物病毒有两种基本结构方式:螺旋对称型结构和等面体对称型 结构。
• 螺旋对称型结构:杆状病毒的结构,TMV为代表。蛋白亚基呈 螺旋状排列,镶嵌在 RNA螺旋链上,一个亚基和三个核苷酸 相结合。
• 等面体对称形结构:球形病毒的结构。壳基有规则地结合、 分布在二十个正三角形组成的面上;壳基经常由5、6、2、3 个蛋白亚基聚集而成,常被分别称为五邻体、六邻体、二聚 2体021和/6/1三6 聚体。这种结构使病毒消耗的能量最小,粒体最稳定31。
2021/6/16
32
2 植物病毒的蛋白种类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很小,编码的蛋白质种类也 很少,按照其功能可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 蛋白。
• 结构蛋白:主要是衣壳蛋白(coat protein, 缩写为 CP)和囊膜蛋白。
植物病理学-农学-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细菌、病毒

7、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新设立的属,这是一类在韧皮
部中寄生危害的病原菌,以柑桔 黄龙病菌为代表,至今尚未能人 工培养,但已在电镜下观察菌体 梭形或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过 去一直称为类细菌或韧皮部难养 菌( Phloem fastidious bacteria , PFB) 。
马铃薯环腐病
9、螺原体属(Spiroplasma) 菌体的基本形态为螺旋形,繁殖时可产生分枝,分枝亦呈螺 旋形。螺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很小,煎蛋状,直径 1mm 左右,常在主菌落周围形成更小的卫星菌落。菌体无鞭 毛,但在培养液中可以做旋转运动。 传病介体:叶蝉、飞虱等。 引起柑桔僵化病、玉米矮化病等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重要类群
门及特征
薄壁菌门(有细胞壁的格 栏氏阴性细菌) (Gracilicutes) 细胞壁10~13nm,肽聚糖 含量1~3%
重要植物病原属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食酸菌属 Acidovorax 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伯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嗜木杆菌属 Xylophilus 拉尔氏菌属 Ralstonia 欧氏菌属 Erwinia 草螺菌属 Herbaspirillum 泛菌属 Pantoea 根瘤杆菌属 Rhizobacter 木杆菌属 Xylella 韧皮部杆菌属Liberibacter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棒型杆菌属 Clavibacter 短小杆菌属 Curtobacterium 节杆菌属 Arthrobacter 红色球菌属 Rhodococcus 鸭茅草杆菌属 Rathayibacter 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普通植物病理学习题题解

植物病原学第四章习题题解33.植物病毒的本质是什么?病毒(virus)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病毒的复制依赖于寄主的蛋白质合成系统,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靠脂蛋白双层膜定位在寄主细胞内的位点上。
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是:1病毒是个体微小的分子寄生物,其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2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一种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历材料和场所。
按它们寄主性的不同,病毒分为寄生植物的植物病毒(Plant virus)寄生动物的动物病毒以及寄生细胞的噬菌体等。
34.植物病毒是如何传播的?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在自然界生存发展必须在寄主间转移,植物病毒从一植株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transmission),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称为移动(movement)。
因此,传播是病毒住植物群体中的转移,而移动是病毒在个体中的位移。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类。
介体传播(vector transmission)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它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包括动物介体和植物介体两类。
在病毒传递中没有其它它机体介入的传播方式称非介体传播,包括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和花粉传播。
病毒随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传带而扩大分布的情况则是—种非介体传播。
病毒不同于真菌,在寄主体外的存活期一般比较短,也没有主动侵入寄主无伤组织的能力,因此只有被动的传播,不像真菌那样主动和有效。
植物病毒的有效传播,近距离主要靠活体接触摩擦而传播,远距离则依靠寄主繁殖材料和传毒介体的传带。
35.怎样利用交互保护反应防治病毒病?在植物病毒学的研究中,人们早已发现病毒近缘株系间有“交互保护作用”。
当植物寄主接种弱毒株系后,再第二次接种同一种病毒的强毒株系,则寄主抵抗强毒株系,症状减轻,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普通植物病理学重点问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1.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因的定义。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围素,又有生物因素。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
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粘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2.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
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parasite)。
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host)或宿主(parasitifer)。
寄生是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寄生关系。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是寄生的程度不同。
有的是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
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biotrophe)。
有的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称为死体营养型(necrtroph)。
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的称腐生物(saprogen)。
植物病原物中,如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以及寄生在植物上的病毒和种子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型。
植物病毒名词解释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毒名词解释植物病理学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植物有可能遭受各种各样的病害,其中植物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病原体。
植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的核酸构成。
植物感染病毒后,会导致植物生长异常、叶片变色、凋谢甚至死亡。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科学领域,主要涉及植物病原体、致病机理、病害防治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植物病毒相关的名词解释:
1.植物病毒:一种可以感染植物并繁殖在其中的微生物,主要由核酸
和蛋白质组成,能够引起植物的病害状况。
2.病毒颗粒:植物病毒的基本单位,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具有一定
的形态和结构。
病毒颗粒能够在植物体内进行复制并传播,引发病害。
3.载体昆虫:一些昆虫可以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它们在吸食感
染植物的汁液时,会将病毒颗粒带入健康植物体内,促使病毒的传播。
4.植物宿主范围:不同的植物病毒对宿主植物有不同的适应范围,有
些病毒能够感染多种植物,而有些只能感染特定种类的植物。
5.免疫学抗病性:植物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植物病毒的感
染,免疫学抗病性是植物自身的一种防御机制。
综上所述,植物病毒是导致植物病害的重要病原体,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病毒的特性和致病机理,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普通植物病理学测试题+参考答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7题,每题1分,共77分)1.积年流行病达到流行程度要--------。
A、多年B、半年C、9个月D、1年正确答案:A2.导致了200多万人饿死的孟加拉饥荒是由下列哪种病害引起的--------。
A、小麦条锈病B、稻瘟病C、小麦赤霉病D、水稻胡麻斑病正确答案:D3.游动孢子囊内形成--------。
A、厚垣孢子B、游动孢子C、孢囊孢子D、分生孢子正确答案:B4.冬孢菌纲包括--------。
A、白粉菌目和小媒炱目B、锈菌目和黑粉菌目C、座囊菌目和格胞腔菌目D、水霉目和霜霉目正确答案:B5.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是由下列哪种病害引起的--------。
A、小麦赤霉病B、马铃薯早疫病C、马铃薯晚疫病D、小麦条锈病正确答案:C6.小麦秆锈病是由--------引起的。
A、柄锈菌属B、层锈菌属C、胶锈菌属D、单胞锈菌属正确答案:A7.由马铃薯晚疫病害引起的爱尔兰大饥荒发生在哪一年--------。
A、1945-1946年B、1865-1866年C、1965-1966年D、1845-1846年正确答案:D8.TMV的形状是--------形。
A、球状B、X状C、杆状D、线状正确答案:C9.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物为--------属。
A、白锈属B、疫霉属C、腐霉属D、绵霉属正确答案:B10.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是利用颉抗生物的。
A、抗菌作用B、捕食作用C、竞争作用D、重寄生作用正确答案:D11.温汤浸种属于。
A、物理防治B、生物防治C、化学防治D、农业防治正确答案:A12.黑盘孢目的分生孢子生于--------。
A、分生孢子器内B、子囊盘内C、孢囊梗上D、分生孢子盘上正确答案:D13.锈菌目以冬孢子进行分类是因为--------。
A、冬孢子是一种休眠孢子B、冬孢子有色C、冬孢子较大,易于观察D、不同类群的冬孢子形态与着生情况明显不同正确答案:D14.--------引起小麦赤霉病。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 ppt课件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 PPT课件
12
二、病毒的结构
植物病毒主要含有核酸和蛋白两大部分。 中间为核酸芯,外部有外壳蛋白包被形成衣 壳,少数病毒在蛋白衣壳外面还包被一层脂 膜,称为包膜病毒。
寄生植物的称为植物病毒(plant virus),
寄生动物的称为动物病毒(animal virus)
寄生细菌的称为噬菌体(bacteriophage)。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 PPT课件
3
简要发展史
发现:
天花;公元10世纪(北宋),人工免疫预防天 花(中国);1798,英国人Edward Jenner发 明牛痘疫苗。700年。
非典型肺炎”元凶冠状病毒图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 PPT课件
1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 PPT课件
2
第十章 植物病毒
病毒(Virus)是一组(一种或一种以上) DNA或RNA核酸分子,包围在蛋白或脂蛋白外 壳内,在合适的寄主细胞借助于寄主蛋白合成 体系、物质和能量完成复制 ,伴随核酸突变发 生变异。
蛋白质。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 PPT课件
18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多数为核糖核酸 (RNA),少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根 据核酸性质及功能,可将植物病毒基因组分为 下列5种类型:
1.正单链RNA(+ssRNA) 单链RNA具有侵染 性,可以直接翻译,起mRNA的作用。大部分 重要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属这一类型。 70%, TMV,CMV,PVY; 多分体病毒。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 PPT课件
4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章植物病毒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章植物病毒第四章植物病毒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植物病毒的概念、形态结构与组分、复制与增殖、传播与移动、分类和命名、鉴定和类病毒,以及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的简介等。
主要教学方式与手段(含实验课):本章总8学时,其中理论课5学时,实验3学时。
理论课教学运用CAI、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验课教学以学生自己独立操作为主,并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病毒粒体的形态结构,植物病毒的传播与移动及植物病毒的鉴定原理。
难点:植物病毒的介体和非介体传播方式,植物病毒的鉴定方法和植物病毒病害的鉴定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植物病毒?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的衣壳中,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二、主要特征1、微小2、结构简单:核酸+衣壳3、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和场所。
三、主要类群按寄生寄主: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四、发展简史(植物病毒)1、症状描述eg:荷兰郁金香(16世纪):杂色欧洲马铃薯退化病(18世纪):越长越小2、传染性和滤过性1882年,德国Mayer烟草花叶病TMV(汁液可传染,排除了生理性问题,认为可能是细菌)1892年,Ivanowsk →细菌滤器→ 发病→ 毒素(不能增殖)1896年Beijerinck 琼脂扩散→ 不是细菌→病株→健株→侵染性活液(在植物中可增殖)1935年美 Stanley 提纯→ 蛋白质结晶↓1936年英Bawden 侵染源为核酸← 有核酸3、形态1939年 Kausche 拍下照片4、分子生物学(1)研究蛋白、核酸的组成、结构(2)研究复制(3)转基因研究1985(植物) 1986(植物病毒)五、危害性外部症状:变色花叶畸形常见减生作用(矮化)坏死烟草类eg:1、马铃薯退化病,减产50%2、麦类黄矮病:20~40年代流行3、番木瓜黄斑病毒病第二节植物病毒形态结构一、形态1、基本形态—粒体(Virion/particle)球状(多面体,CMV)直径20~35nm杆状截头、圆头线状2、单体病毒,仅有一种粒体联体病毒:两个核酸分别包在两个粒体内多粒体病毒:CMV二、结构 P129核酸(RNA或DNA)+衣壳(蛋白质或脂蛋白)三、组分(一)蛋白质1、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oat Protein)2、功能蛋白:复制酶运转蛋白(二)核酸基因组、遗传物质1、DNA ssDNA BBTVdsDNA CaMV2、RNA +ssRNA 70%以上﹣ssRNAdsRNA病毒核酸的比例:球形粒体的核酸,15%~45%长条形粒体核酸,5%~6%弹状病毒只占1%左右第三节植物病毒的复制病毒侵柒植物以后,在活细胞内增殖后代病毒需要两个步骤,一是病毒核酸的复制(replication),从亲代向子代病毒传送核酸性状的过程,即病毒的基因传递(Gene transmission);二是病毒核酸信息的表达(gene expression),即按照信息RNA的序列来合成病毒专化性蛋白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92年,俄罗斯 伊万诺夫斯基 烟草花叶病感病因子(细菌滤器滤过性)
•
1892年从事烟草病工作的年青
•
的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
(Ivanovski)发现感受花叶病的叶汁,即使经
过细菌滤器的过滤也仍具有传染的
• 性质。这项观察提示了存在一种比
• 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种都小的病原,
壳
植物病毒有两种基本结构方式:螺旋对称型结构和等面体对称型 结构。
• 螺旋对称型结构:杆状病毒的结构,TMV为代表。蛋白亚基呈 螺旋状排列,镶嵌在 RNA螺旋链上,一个亚基和三个核苷酸 相结合。
• 等面体对称形结构:球形病毒的结构。壳基有规则地结合、 分布在二十个正三角形组成的面上;壳基经常由5、6、2、3 个蛋白亚基聚集而成,常被分别称为五邻体、六邻体、二聚 体和三聚体。这种结构使病毒消耗的能量最小,粒体最稳定。
•
第一个记载的植物病毒病的是
•
郁金香碎色病,因为至今荷兰
•
阿姆斯特丹的Rijks博物馆还保存着
一张1619年荷兰画师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物
画。当时一个得病郁金香球茎竟能换来成吨的
谷物或上千磅的奶酪。在1634-1637年的荷兰, 这种嗜好达到了可称做“郁金香热”的高潮。
使我们知道在十七世纪就存在一种植物病毒病
• 杆状病毒多为20~80nm×100~250nm,两端 平齐;杆状病毒粒体刚直;
• 线状病毒多为 11~13nm×750nm,个别可以 达到2000nm以上,粒体有不同程度的弯曲。
二、植物病毒的结构
• 完整的病毒粒体是由一或 多个核酸分子(DNA或 RNA) 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衣壳 里构成的。
----郁金香碎色病。
染病郁金香01碎色
染病郁金香02
二、昆虫病毒
防治农林害虫的优势: 专一性高 扩散性强 毒力大 后效长 环保功能 对人类的不利作用:经济昆虫(蜂、蚕)
斜纹夜蛾病毒杀虫剂及甜菜夜蛾病毒 杀虫剂: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第一节 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组分
观察植物病毒的形态则需要放大数万倍的电子 显微镜。度量病毒大小的尺度为纳米(nm)。
• 绝大多数病毒粒体都只是 由核酸和蛋白衣壳(capsid) 组成,但植物弹状病毒 (PIant rhabdovirus)粒体 外面有囊膜(envelope)包 被。
三、植物病毒的组分
(一)蛋白质 1 衣壳蛋白的组成和结构 • 绝大多数物病毒的衣壳只有一种蛋白,蛋白多肽
链经过三维折叠形成衣壳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作 蛋白亚基(subunit,也称结构亚基)。多个蛋白 亚基聚集起来形成壳基。 • 壳基是一种形态单位,主要表现在球状病毒上, 多数壳基构成衣壳,起到保护核酸链的作用。
侵染性物质要比通常的细菌小。贝杰林克用“病毒
(Virus)”来命名这种史无前例的小病原体。不难看出
真正发现病毒存在的是贝叶林克。
1935年,美国生物化学家 斯坦莱 烟草花叶病毒结晶
按它们寄主的不同,病毒分为:
寄生植物的植物病毒(PIant virus)、 寄生动物的动物病毒(Animal virus) 医学病毒(人类病毒); 真菌病毒 寄生细菌的噬菌体(细菌病毒bacteriophage)。 等。
病 毒 与 其 它 病 原 生 物 大 小 比 较
病毒与其它生物大小比较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
植物病毒的基本形态为粒体(virion, virus particle),大 部分病毒的粒体为球状、杆状和线状,少数为弹状、杆 菌状和双联体状等。
球状病毒:直径大多在20~35nm,少数可以达到 70~80nm;球状病毒也称为多面体病毒或二十面 体(icosahedral particle)病毒。大约一半左右 的植物病毒科、属是属于这种形态。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
▲引起人类疾病(天花、爱滋病、非典型肺炎、肝 炎、流感、小儿麻痺等)。
▲引起畜禽疾病(狂犬病、口蹄疫、猪瘟、牛瘟、 鸡瘟、鸭瘟)。
▲引起植物病害(大麦黄矮病毒病、椰子死亡类病 毒)。
非典型肺炎”元凶冠状病
一、艾滋病毒
AIDS:获得性免疫缺失综合病症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 植物病毒的蛋白种类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很小,编码的蛋白质种类也 很少,按照其功能可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 蛋白。
• 结构蛋白:主要是衣壳蛋白(coat protein, 缩写为 CP)和囊膜蛋白。
• 非结构蛋白:病毒核酸编码的非结构必需的 蛋白,包括病毒复制需要的酶,传播、运动 需要的功能蛋白等。
(一)形态:圆球形 (二)侵染特点:逆转录病毒。
(三)传播方式:血液及分泌物经由粘膜表面或皮肤破损处进入
HIV
疯牛病
艾滋病毒
T淋巴细胞中的爱滋病毒
植物病毒
被病毒感染的植物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
▲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或元件。 ▲有害生物控制(害虫、真菌及杂草生防)。 ▲环境保护(利用藻类病毒消除水面藻类污染)。 ▲花卉增色(金心黄杨、金边瑞香、杂色郁金香) 1576,荷兰人Charles de Lieclase描述郁金香杂色花。 “郁金香热”。一株郁金香(球根):数头牛、猪、 绵羊;几顿谷物;上千磅奶酪;一个磨坊。 。1、植来自病毒的核酸类型(二)核酸
核酸是病毒遗传信息的载体,植物病毒粒体 中的核酸主要是其基因组,有些含DNA,有些含 mRNA。一套基因组含有病毒侵染、复制、运转、 传播等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基因,决定病毒的增 殖、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等。
植物病毒基因组所包含的基因数目从一个 (卫星病毒)至十二个(植物呼肠孤病毒),一 般为4~7个基因,分子量从0.4×106d到15.5×106d, 通常具有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及运动蛋白 基因等。大部分植物病毒基因组能编码4~7种蛋白 质。
• 他认为该病是由产生毒素的细菌
• 引起的。
•
1898年,荷兰科学家贝叶林克
•
(Beijerinck)重复了伊万诺夫的实验,
•
他从患花叶病的烟草叶中挤出汁液,并使之
通过细菌滤器。表明滤液仍有侵染性。贝杰林克相
信他的滤器阻挡住了细菌。将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
的表面时,发现侵染性物质在凝胶中以适当的速度
扩散,而细菌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因此认为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