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的历史(精)63页PPT

合集下载

63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三节)

63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三节)
(二)潮州音乐 主要曲目: “潮乐十大套”——《昭君怨》、《寒鸦戏水》、 《小桃红》、《平沙落雁》、《凤求凰》、《月儿高》、 《玉连环》、《黄鹂词》、《大八板》、《锦上添花》。
二、音乐
(三)客家山歌 使用方言及流行地区: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主要流传于梅县、 兴宁、五华、紫金、博罗等客家人聚居地。
二、音乐
(一)广东音乐 优秀曲目: 有《旱天雷》、《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 马摇铃》、《平湖秋月》、《步步高》、《禅院钟声》等。
二、音乐
(二)潮州音乐 流行地区: 除粤东地区外,还广泛流行于闽南、广州、上海、台 湾、香港、澳门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和潮人聚居地。 潮州市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其源头可追溯到 唐宋之际,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
二、音乐
(二)潮州音乐 主要特点: 古朴典雅、优美抒情。 主要乐器: 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大致可分为广场乐和室内乐两大类。前者包括潮州大 锣鼓、外江锣鼓乐、潮州小锣鼓、潮州花音锣鼓、潮州八 音锣鼓,后者包括笛套古乐、潮州弦诗乐、潮州细乐、潮 州庙堂音乐等。
二、音乐
第六章 广东民族民俗与民间艺术
第三节 广东特色民间艺术
一、戏剧
广东的戏曲剧种有粤剧、潮剧、汉剧、采茶戏、客家 山歌等。
一、戏剧
以粤剧、潮剧、汉剧三种 流行最广、影响最大、观众最 多。
一、戏剧
(一)粤剧 使用方言及流行地区: 粤剧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 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和香港、澳门乃至 海外的粤语地区。
一、戏剧
(一)粤剧 著名传统剧目: 有《黛玉葬花》、《宝莲灯》、《关汉卿》、《搜书 院》等。 红线女的《荔枝颂》(获1957年匈牙利世界青年联欢 节金牌金奖)、《昭君出塞》、《羊城八景》等粤曲更是 声名远播。

粤剧

粤剧
粤剧
粤剧的定义
• 粤剧,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 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 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 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 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 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 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 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 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
粤剧的戏服
•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式样,并加 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京剧越来越受欢迎, 交流逐渐增多,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而 且当时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部分戏服也 有清朝官服的式样。传统京剧服装可分为:蟒、 靠、褶、帔、衣。然而传统粤剧服装可分为: 蟒、靠、褶子、开氅、官衣、帔、衣。在20世 纪50、60年代初珠片戏服大行其道。根据 《广东戏剧史略》对服装的描述:“粤尚顾绣, 大率金钱为贵,于是金碧辉煌,胜于京沪所制。 自欧美胶片输入,光耀如镜,照眼生花。梨园 名角,竞相采用,奇装异服,侈言摩登,斗丽 争妍,渐流诡杂”。可见其疯魔程度如何如何。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绣花戏服开始受到欢 迎,直到今日仍是戏行中的主流。
粤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特性。粤剧是中
国戏曲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全国地方剧种共360
多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岭南文化的精
华。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昆
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把粤剧
与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剧相提并论,可见粤
剧在中国戏曲界的地位。从此,“南国红豆”成
粤剧的伴奏乐器

早期粤剧所使用的乐器只有二弦、提琴、月
琴、箫笛、三弦和锣钹鼓板,声调比较简单。清
朝粤剧解禁后,加入梆子。进入成熟期以后,粤

岭南文化 粤剧PPT课件

岭南文化 粤剧PPT课件

老用褶
、途子
少甚亦
均广称
可 穿 。
;
文 、 武 、 贵 、 贱 、
海 青 是 生 角 常 服 ,
文 的不 褶大开
角 低能 子领氅
()
穿 官 衣 。
级 , 通 常 武 角 穿 开 氅 ,
穿 用 , 但 身 份 比 穿 蟒
海 青 相 似 。 无 官 者
斜皇
襟亲
, 阔 袖 长 袍 , 和
大 宦 之 常 服 , 是
二、粤剧的历史
早期的戏班艺人为了方便互相联络和安排 与班主订立合约,便在佛山成立一个行会组 织,名琼花会馆。琼花会馆附近设有琼花水 部,是戏班的红船用來停泊的地方。所谓红 船,是一艘用木造的帆船,船身大部分涂上 红色。红船的主要用途是运载戏班成员及戏 箱,戏箱里有服装、装饰等在舞台上使用的 物品。以前粤剧班经常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演 出,往來只能靠船,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要在 戏船上食住,后来戏院渐增,而且交通工具 日益发达,红船作用消失,就被淘汰。
三、粤剧的行当
“十大行当”:
末、净、生、旦、 丑、外、小、贴、 夫、杂。
“六柱制”:
文武生、小生、花旦、 二帮花旦、武生、丑 生
“文武生”:顾名思义就是能文能武的角色。演 员的要求,难度很大,要求能唱能打。不仅演 出的戏路广,对演员的声、色、艺,唱、做、
念、打’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小生”:经常扮演温文尔雅、风流倜傥的青 年书生、学士一类角色。多演唱功戏,重吊嗓, 要求音色圆脆,真假嗓结合:身段动作要潇洒 大方,柔中带刚。饰演的人物如《宝玉怨婚》
一、粤剧的起源 五、粤剧的戏服
二、粤剧的历史 六、粤剧的音乐与唱腔
三、粤剧的行当 七、粤剧名伶与粤剧
四、又名广府大戏)是广东地区 主要戏曲种类,源流上溯明嘉靖年间, 明清两代已见传演,最初的演唱语言是 戏蓬官话,后来渐渐演变成粤语。粤剧 在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最常见 ,而且十分流行。粤剧融合了中国其他 戏曲,例如戈阳腔、昆腔等。清朝末年 ,粤剧开始出现广州方言,因为文化人 想利用粤剧作为宣传革命的途径,所以 为了令广州人更容易明白,于是加入了 大量广州话。粤剧早期多在戏蓬内演出 , 戏蓬内设置神像、安放神坛供奉神明。

粤剧介绍课件

粤剧介绍课件
粤剧的角色-------------P.1 粤剧的化妆-------------P.2 粤剧的面谱-------------P.3~5 粤剧的戏服-------------P.6~9 粤剧的表演工艺---------P.10 粤剧的表演场所---------P.11 感想-------------------P.12
色和红色的胭脂。 ►丑角常有一个大白点在脸的中央。 ►化妆颜色以红、黑、白、蓝、黄为主。红色
代表血性忠,黄色代表 骠悍干炼。
P.2
►面谱是一种图案化的化妆艺术,一般用於 净、醜角。而生、旦角甚少采用。
P.3
► 《曹操面谱》 ► 曹操,用白色勾面,
► 花旦 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泼或泼辣放 蕩,常常带點喜剧色彩。
► 小生 小生是演文戏而不挂须的男角
► 丑角 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或貌不惊人的角色
► 净角 扮演性格刚烈、暴躁甚至阴险凶惡的男性角色, 要勾画脸谱,因此俗称「花脸」。
P.1
►花旦只是涂上粉末,然后填上其他鲜艳的颜 色。
►小生不抹胭脂,最多是划黑少许眼眉毛。 ►净角先用白色颜料描画底稿,再加上一些黑
P.7
►「靠」:又称「甲」,剧中武将的战袍。
P.8
► 传 氅统」粤 、剧「服官装衣「」蟒、」「、帔「」靠、」「、衣「」褶。子」、「开
► 「蟒」:剧中王侯将相,后妃大臣于朝会大典。
► 「靠」:又称「甲」,剧中武将的战袍。
► 「褶子」:又称「海青」,剧中广泛使用的便服。

「开氅」:又称「海长」,剧中武将权臣在非礼仪 场合穿着的便服。
P.10
粤剧多数会在戏棚或戏台进行演出 ► 戏棚:
戏棚内设置神像、安放神坛供奉神明。大多在 神诞和佛诞演神功戏,以供奉神明和酬神等。 ► 戏台 传统的戏台没有繁复的实境,观众通过演员的 表演加以想象体会。虽然如此,演员靠自己精 湛的演技,吸引了不少戏迷。

粤剧PPT课件

粤剧PPT课件

.
22
CONTENTS
创 新
《决战》是由广东粤剧院投入百万创作的粤剧,选取了 《剑网3》中关于“安史之乱”的时代和人物背景,在此基础上 以粤剧“戏曲性”和游戏“还原度”两个原则改编打造,讲述的 是“安史之乱”期间天策府统领李承恩率军勇战叛军力保大唐 江山的故事。
音乐也推陈出新,既有粤剧传统音乐元素,又有网游特 效,还有基于五声音阶创作的流行音乐。
将 外 省 戏 曲 音 乐 传 入 广
言 区 , 明 清 两 代 , 外
。 主 要 流 行 于 广 东 、
.
4
BEGINING
起 源

形南员广
象国,东
, 说 明 了 粤 剧
红 豆 来 比 喻 粤
并 在 座 谈 会 上
粤 剧 团 赴 北 京
粤 剧 有 一 个
是剧称参南
南,粤加国
方可剧会红
的谓是演豆
产 物 。
裙 , 一 般 用 各 色 绒 线 , 及 金 、 银 线 、
, 配 有 穗 云 肩 , 腰 间 配 硬 角 带 。 下
、 圆 领 , 大 襟 , 袖 ( 配 水 袖 ) , 左
皇 室 贵 族 女 性 之 朝 服 。 上 穿 及 膝 八
.
15
大汉装
配男
大大
云 肩 , 下 身 两 层 百 褶 长 裙 , 束 腰 , 配 前 后 牌 。
CONTENTS
.
25
创 新
加入粤剧元素的电影
随着娱乐的多元化,让有许多粤剧曲目能在电影界中得到 发展,如有粤剧改编的喜剧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面 也加入了不少粤剧元素,以及背景音乐也是由传统乐器演 奏的。
CONTENTS
.

粤剧PPT模板

粤剧PPT模板
岭南文化-粤剧
姓名:曾全菊 班级:1554400418
PPT template design by Zoey Tang I❤GZ
– 粤剧简介
• 粤剧起源 • 粤剧的行当 • 粤剧的化装 • 粤剧的戏服
目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PT template design by Zoey Tang I❤GZ
简介
粤剧简称大戏,是广东戏曲之一,源于南戏,流 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是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
PPT template design by Zoey Tang I❤GZ
行当
• :一末(老生)、二 净(花面)、三正生 (中年男角)、四正 旦(青衣)、五正丑 (男女导角)、六元 外(大花面反派)、 七小(小生,小武) 、八贴(二帮花旦) 、九夫(老旦)、十 杂(手下、龙套之类 ),合起来称十大行 当。
PPT template design by Zoey Tang I❤GZ
PPT template design By Zoey Tang I❤GZ
PPT template design by Zoey Tang I❤GZ
起源
粤剧于明朝中叶开始萌芽,孕育于 本地班,经过不断的发展,由戈阳 腔和昆腔与广东本地流行的南音.龙 舟.木鱼粤讴、咸水歌等民间曲调以 及广东器乐乐曲结合而成。直至清 末民初,逐渐演变为融集南北、中 外唱腔音乐,以广州话演唱,从而 形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地方戏剧 ――粤剧。粤剧有别于外省戏曲的独 特之处在于,它既属于中国写意派 戏剧范畴,又具有轻快流畅、新款 善变的个性,享有“南国红豆”的 美誉 。

初中班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主题班会之粤剧介绍 课件 (35张PPT).ppt

初中班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主题班会之粤剧介绍 课件 (35张PPT).ppt
清雍正五年(1727年),北京名伶张五,人称摊手五,因躲避清迁的追捕,化装易服逃亡来粤,寄居于佛山 镇大基尾以京剧昆曲教授红船子弟(粤伶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红船子弟”便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建立 “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
历史溯源
历史发展
清中叶时,粤剧传入雷南路地区,即高、雷、廉、琼等下四府,故又称“下四府”粤剧 [5]。 清咸丰年间,粤剧传入广西。
表演场所
粤剧习惯将舞台布景的岗位和人员,统称为“画部”。早期粤剧多在农村搭戏棚演出, 和其它剧种一样,都是以一桌两椅变化组合成象征性的舞台景物,尚无“布景”可言。 20世纪初,粤剧进入城市,开始由广场艺术向剧场艺术过渡,从而对粤剧舞台布景提 出了变革的要求。这个时候的布景,还只是一种单纯装饰性的画景和摆设。

文化特征
文化特征
表演艺术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一般男性角 色小生就是采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除了以音阶来分类,也 会以声音特色来分类。大喉是使用粗犷声音。同时,粤剧也会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独特唱腔,例如来自福建的广 东南音、木鱼、广东的本地民谣粤讴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又称身段,即身体表演。当中包括手势、台步、走位、关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须功、 水发、抽象表演和传统功架。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感情。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发、玩扇子、武刀弄枪、耍棍挥棒,舞动旗帜等等 [8]。
文化特征
行当
粤剧原有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等十大行当,后精简为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 丑生、武生六大类。粤剧表演带有质朴粗犷的特色,有单脚、滑索、运眼、小跳、拗腰等绝技。其武打以南派 武功为基础,靶子、手桥、少林拳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十分出色。粤剧化妆简练,色彩浓艳,服装多采 用广绣,精美华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9]。

粤剧

粤剧

粤剧,汉族地方戏曲,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

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公元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粤剧的发源与发展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成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

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1]。

清雍正五年间,北京名伶张五,人称摊手五,因躲避清迁的追捕,化装易服逃亡来粤,寄居于佛山镇大基尾以京剧昆曲教授红船子弟(粤伶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红船子弟”便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建立“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佛山遂被称为粤剧的故乡。

其时佛山多迎神赛会,逢神诞必要上演粤剧,清代有一首竹枝词描写了这一盛况:“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年,万人围住看琼花”[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