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戏曲介绍之粤剧

合集下载

广东非遗文化

广东非遗文化

1.粤剧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

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

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一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售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

2009年9月30日,粤居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广东音乐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其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约在二十世纪初期,发展成为独立演奏的器乐曲,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广东音乐。

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鼎盛,广东音乐开始在全国流行。

2006年05月20日,广东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习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

技艺和实践。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

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丅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2008年“茶艺”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第二批,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粤曲粤曲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干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

源干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丅清唱而萌发。

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干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奉。

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

粤剧介绍

粤剧介绍
粤剧音乐基本上由声乐及器乐组成。 粤剧唱腔属于声乐范围;器乐则包括烘 托各类场面的管弦乐及锣鼓点子。粤剧的 器乐部份主要由锣鼓点子和器乐曲组成的。 锣鼓点子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场面节奏,以音 响烘托表演,发挥演员动作的感染力和特定 场面的气氛。粤剧音乐中的管弦乐曲,多是
在唱腔和唱腔之间的场面用作衬托演员 动作和渲染气氛之用。
一、粤剧的起源 二、粤剧的历史
五、粤剧的戏服 六、粤剧的音乐与唱
三、粤剧的行当 七、粤剧名伶与粤 剧欣赏
四、粤剧的化装
一、粤剧的起源
粤剧(又名广府大戏)是广东地区 主要戏曲种类,源流上溯明嘉靖年间, 明清两代已见传演,最初的演唱语言是 戏蓬官话,后来渐渐演变成粤语。粤剧 在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最常见 ,而且十分流行。粤剧融合了中国其他 戏曲,例如戈阳腔、昆腔等。清朝末年 ,粤剧开始出现广州方言,因为文化人 想利用粤剧作为宣传革命的途径,所以 为了令广州人更容易明白,于是加入了 大量广州话。粤剧早期多在戏蓬内演出 , 戏蓬内设置神像、安放神坛供奉神明。
贱,褶、用子ຫໍສະໝຸດ 老途亦、甚称少广海
均 可 穿 。
;
文 、 武 、 贵 、
青 是 生 角 常 服
, 的不 褶大开
文 低能 子领氅
()
角 穿 官 衣 。
级 , 通 常 武 角 穿 开 氅
穿 用 , 但 身 份 比 穿 蟒
海 青 相 似 。 无 官 者
斜 襟 , 阔 袖 长 袍 , 和
皇 亲 大 宦 之 常 服 , 是
粤剧乐器的种类
吹管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敲击乐 器
器吹 管 乐
弹拨乐
拉弦乐 器
敲击乐
粤 大喉(男角高腔 剧) 的 平喉(男角平 唱 腔) 腔 子喉(女角专用

粤剧经典剧目赏析,领略粤剧的婉约与柔情

粤剧经典剧目赏析,领略粤剧的婉约与柔情

粤剧,作为广东省的重要戏曲剧种,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它以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目,展现了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粤剧经典剧目的赏析,带领读者领略粤剧的婉约与柔情。

二、粤剧的历史与发展粤剧起源于广东地区,与戏曲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

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粤剧不断吸收其他戏曲形式的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如今,粤剧已成为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保护。

三、粤剧经典剧目介绍1.《牡丹亭》《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这部剧情感真挚,文辞优美,是古典戏曲的瑰宝。

在粤剧舞台上,《牡丹亭》的演绎更是婉约柔情,让观众陶醉其中。

2.《西厢记》《西厢记》讲述了张君瑞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之作。

粤剧版本的《西厢记》在保留原著情感的基础上,融入了广东地区的文化特色,使整个剧目更加生动有趣。

3.《玉簪记》《玉簪记》以清新脱俗的爱情为主题,讲述了书生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的动人故事。

粤剧版本的《玉簪记》以其细腻的表现手法和柔美的音乐风格,将原著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四、粤剧的婉约与柔情音乐婉约:粤剧的音乐旋律优美,婉转悠扬。

唱腔抑扬顿挫,情感丰富。

配以丝竹之声,使得整个音乐呈现出一种柔美、婉约的气质,让人陶醉其中。

表演柔情:粤剧的表演艺术注重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

演员通过丰富的表情、细腻的肢体语言以及独特的声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柔情的表演方式使得粤剧更具感染力,触动观众的心灵。

剧情情感真挚:无论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柳梦梅,还是《西厢记》中的张君瑞与崔莺莺,亦或是《玉簪记》中的潘必正与陈妙常,这些经典剧目都以其真挚的情感吸引着观众。

它们讲述的爱情故事浪漫唯美,充满了柔情与温情,让人为之动容。

服饰华丽:粤剧的服饰设计精美华丽,富有地方特色。

演员的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细腻,展现出一种华美的视觉效果。

这种服饰设计不仅突显了角色的身份地位,也使得整个舞台更加绚丽多彩。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是中国的一种地方戏曲,起源于广东地区,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粤剧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粤剧的表演形式非常多样,包括唱、念、做、打和舞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结合。

其中,唱腔是粤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十五种不同的唱腔,每一种唱腔都有其独特的音调和表演方式。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情,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粤剧的剧本通常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涉及爱情、家庭、友情等主题,通过角色的对白和动作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粤剧中的角色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从正面角度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丰富多样的情感。

粤剧的表演技巧非常高超,演员通过精湛的身段、语言和表情来展现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他们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掌握了粤剧表演的要领和技巧,使观众在观看演出时能够感受到角色的真实和生动。

粤剧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对于广东地区和整个中国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播的方式。

粤剧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

粤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粤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剧本内容丰富,演员的表演技巧高超。

通过粤剧的表演,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希望粤剧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保留下来。

广东粤剧简介

广东粤剧简介

广东粤剧简介广东粤剧,汉族地方戏曲,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

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公元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花旦造型:广东粤剧: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积极挖掘优秀剧码、继承粤剧传统,在艺术上也全面革新,而且培养了一批新艺人。

公元1958年,广东粤剧院正式成立。

公元1960年和公元1962年先后创立广东粤剧学校和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

在粤剧历史上,是第一次有了培养接班人的综合性专业学校。

同时期电影开始蓬勃,粤剧吸引力大减。

可是后来创作的粤剧电影重新把粤剧带入电影院,使粤剧重获昔日光辉。

当时著名的粤剧电影有“蟹美人”、“龙王三宫主”、“黄飞虎反五关”、“万里琵琶关外月”、“四郎探母”、“宝莲灯”、“双仙拜月亭”、“红娘”、“夜光杯”、“千面美人鱼”、“香罗冢”等等。

20世纪50年代末,香港的粤剧形势不妙,当时红伶芳艳芬因为结婚而退下来,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离开香港,连红透半边天的新马师曾都不大热衷于演出。

幸好后来麦炳荣和凤凰女组织班霸“大龙凤剧团”,有谭兰卿加入,并由林家声担当小生,演出很多著名剧目《百战荣归迎彩凤》、《刁蛮元帅莽将军》、《三夕恩情廿载仇》《彩凤荣华双拜相》、《凤阁恩仇未了情》等。

不久,陈好逑与林家声另立新班“大龙凤剧团”。

及后新的剧团纷纷迭起,包括羽佳的庆红佳剧团、何非凡的非凡响剧团、林家声的庆新声剧团。

《三夕恩情廿载仇》小生花旦造型:广东粤剧很受群众欢迎,不但深受广东人喜爱,而且深受云、桂人民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可见其魅力四射。

粤剧小知识科普

粤剧小知识科普

粤剧小知识科普
粤剧是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而形成的剧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粤剧小知识科普,一起来看一下吧。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广府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珠江三角洲等广府民系聚居地。

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

行当分类
戏剧内的角色,在粤剧及中国戏曲中被称为行当。

粤剧的行当原为一末(老生)、二净(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丑(男女导角)、六员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贴(二帮花旦)、九夫(老旦)、十杂(手下、龙套之类),合称十大行当。

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

“末”代表年老角色。

“生”代表男性角色。

“旦”代表女性角色。

“净”
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

“丑”就是滑稽角色。

唱念做打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

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采用平喉演出。

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

除了以音阶来分类,也会以声音特色来分类。

大喉是使用粗犷声音。

同时,粤剧也会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独特唱腔,例如来自福建的广东南音、木鱼、。

粤剧简介介绍

粤剧简介介绍

粤剧的特点
表演形式
粤剧以唱、做、念、打为基本 表演形式,其中唱腔是最重要
的部分。
角色划分
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等行当,其中生和旦是最主要 的行当。
服饰与道具
粤剧的服饰和道具非常精美,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曲牌与唱腔
粤剧的曲牌和唱腔独具特色, 旋律优美动听。
粤剧的流派与传承
流派
粤剧有不同的流派,如广派、潮派和 海派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
道教色彩
道教在岭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粤剧中的一些神仙鬼怪题材也反 映了道教的信仰和文化。
民间神祇 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粤剧中。
粤剧的传承与发展
05
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1 2 3
观众流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选择增多,粤剧观 众数量减少,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流失比较严重。
技艺特点
粤剧的技艺特点在于细腻入微的表 情和丰富多样的身段,演员需要具 备高超的演唱和舞蹈技巧。
唱腔与音乐
唱腔特点
粤剧的唱腔具有韵律优美、抑扬 顿挫的特点,每个角色都有独特 的唱腔设计,以表现角色的性格
和情感。
音乐元素
粤剧的音乐元素包括粤曲、粤乐 和广东音乐等,这些元素为粤剧 的音乐部分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力
剧本结构与特点
严格的戏曲结构
01
粤剧剧本一般遵循严格的戏曲结构,包括唱、做、念
、打等表演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唱腔独特
02 粤剧的唱腔具有独特的特点,音韵和谐、旋律优美,
是粤剧的重要特色之一。
表演形式多样化
03
粤剧的表演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单人表演、双人表
演、多人表演等,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文化知识
粤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种戏曲形式,起源于广东省,深受广东人民的喜爱。

它以特有的语调、唱腔和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粤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起源于唐朝,经过宋、元、明等朝代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粤剧的唱腔有“平儿”、“大韵”、“小韵”等不同的曲调,每种曲调都有其特定的音调和节奏,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粤剧的表演形式非常丰富多样,除了唱腔外,还包括说白、做功、打戏等。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表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不仅要唱、要演,还要展示各种技能,如武术、舞蹈等,使观众们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粤剧中的角色形象丰富多样,有男角、女角、老生、小生等等。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扮相,演员们通过精心的化妆和服装,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观众们在观看粤剧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演员们的精湛表演,还能够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粤剧中的剧情多样丰富,有历史传奇、宫廷故事、现实题材等等。

每个剧目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主题,通过精心的编排和表演,将故事情节展示得生动有趣。

观众们在欣赏粤剧的过程中,不仅能
够陶冶情操,还能够了解到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

粤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广东的地方特色,还展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通过欣赏粤剧,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粤剧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粤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罗家宝
2013-7-16 2013-7-16

生于 1930 年,顺德人。罗家宝自 幼生于戏剧世家,创造了独树一帜 好听好唱的 “ 虾腔 ” 。 “ 虾腔 ” 声色浑厚甜润,尤其是中低音区域 音质厚实,共鸣强烈,行腔不事雕 饰但极具堂皇华采。因其小名 “ 亚虾 ” , “ 虾哥 ” 、 “ 虾 腔 ” 之名由此而来。
28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罗家宝 白雪仙
红线女
粤剧名人

29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红线女
2013-7-16 2013-7-16
原名邝健廉,花旦 1927年出生 开平水口镇泮村人

30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红线女
2013-7-16 2013-7-16

主演了《搜书院》、《关汉卿》、 《昭君出塞》、《李香君》、《山 乡风云》、《昭君公主》、《白燕 迎春》等许多剧目,她所塑造的翠 莲,朱帘秀、王昭君、李香君、刘 琴、沈洁等人物,感情充沛,形象 丰满,性格突出,深入人心,形成 独具特色的“红派”表演艺术。她 所创造的“红腔”,千锤百炼,炉 火纯青,许多“红腔”名曲,脍炙 人口,广为传唱。
35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著名粤剧剧目
2013-7-16 2013-7-16

唐涤生名剧《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 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 红梨记》、《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 染海棠红》、《红楼梦》、《三笑姻缘》、《花田八 喜》、《白兔会》、《桂枝告状》、《窦娥冤》(又 名《六月飞霜》或《六月雪》)、由徐子郎编剧的 《凤阁恩仇未了情》和《无情宝剑有情天》、源于唐 代传奇小说《柳毅传书》,源自晋剧著名传统作品 《醉打金枝》(编剧:苏翁),《秦香莲》、来自神 魔小说的《镜花缘》、《花蕊夫人》,还有被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梁祝》。
粤剧欣赏
16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表演工艺
2013-7-16 2013-7-16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 做、念、打。
17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2013-7-16 2013-7-16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 包括平喉及子喉。 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采用 平喉演出。 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来扮演女性 角色。

12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13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丑生
14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武生
15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帝女花 香夭 分飞燕
3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传统例戏
2013-7-16 2013-7-16

《六国大封相》、《天姬送子》、《贺寿》、《碧天 贺寿》、《跳加官》、《祭白虎》、《玉皇登殿》、 《观音得道》、《香花山贺寿》。
37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谢谢!
38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行当分类

戏剧内的角色,在粤剧及中国戏曲中被称为行当。
4
十大行当
2013-7-16 2013-7-16

粤剧的行当原为一末(老生须生坐车)、二净(花 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 丑(男女导角)、六元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 生,小武)、八贴(二帮花旦)、九夫(老旦)、十 杂(手下、龙套之类),合称十大行当。
33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白雪仙
2013-7-16 2013-7-16

原名陈淑良,广东顺德人。 是香港著名粤剧演员小生 王白驹荣的女儿,排第九, 故行内人爱称她为九姑娘。
34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白雪仙
2013-7-16 2013-7-16

主演名剧有《帝女花》、《紫钗 记》、《蝶影红梨记》、《再世红 梅记》、《牡丹亭惊梦》等,被公 认为粤剧名伶任剑辉的最佳拍档。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2

粤剧名列于公 元2006年5月 20日公布的第 一批518项国 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之 内。公元2009 年9月30日, 粤剧获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肯 定,列入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3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2013-7-16 2013-7-16
32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罗家宝
2013-7-16 2013-7-16

罗家宝的表演精湛洗炼,儒雅温文,风 流倜傥。并被誉为 “ 小生王 ” 。首本名 剧《柳毅传书》历演不衰。文革十年后, 他从小生转攻官生,饰演了《血溅乌纱》 中的清官严天民、《袁崇焕》中的主帅 袁崇焕、《梦断香销四十年》中的诗人 陆游,在粤剧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个又 一个深刻的艺术形象。 2002 年元旦的粤 剧新年盛会上,罗家宝获得了广东省所 授予的粤剧 “ 突出成就奖 ” 。
表演方式——自报家门
2013-7-16 2013-7-16

戏曲中主要人物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它由打引、 定场诗、坐场白组成。
23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表演方式——打引
2013-7-16 2013-7-16
是剧中主角第一次上场时,半念半唱一些韵文结 构的词句,这叫打引。 《帝女花· 香夭》的诗白选段: 倚殿阴森奇树双。明珠万颗映花黄。 如此断肠花烛夜。不需侍女伴身旁。

24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表演方式——坐场白
2013-7-16 2013-7-16

主要角色念完打引、定场白以后所念的一段独白。 内容是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身世、经历、心理等。
25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表演方式——跑龙套
2013-7-16 2013-7-16

龙套是指戏曲中扮演士兵、夫役、宫女等随从人 员,因穿特殊形式的龙套衣而得名。“跑龙套”就是扮 演这些角色的意思。

18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2013-7-16 2013-7-16

是指做功,又称身段,即身体表演。当中包括手势、 台步、走位、关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须 功、水发、抽象表演和传统功架。
19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2013-7-16 2013-7-16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 思想感情。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20

2013-7-16 2013-7-16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玩扇子、武刀弄枪、耍 棍挥棒,舞动旗帜等等。
21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表演方式
2013-7-16 2013-7-16
自报家门 打引 坐场白 跑龙套 说白 武打

22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7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文武生
8
2013-7-16 2013-7-16
天雅印花旦
10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二帮花旦
11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2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表演方式——说白
2013-7-16 2013-7-16

说白可以分为独白及对白,意思是演员把台词念 出来。
27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表演方式——武打
2013-7-16 2013-7-16

在武场中使用的传统岭南武功注重坐功、打功、 拳术、器械对打、高台功夫、绝技,以近距离对打为 主,强调力量。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5
六大行当
2013-7-16 2013-7-16

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 二帮花旦、丑生、武生。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 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6
生旦净末丑
2013-7-16 2013-7-16

“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 性角色。“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 是滑稽角色。
2013-7-16 2013-7-16
天雅教育集团 语文教研组
广州戏曲 ——粤剧
1
粤剧
2013-7-16 2013-7-16

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 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 ~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 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 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 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 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 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 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 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 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 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 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