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场

合集下载

鸟巢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鸟巢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鸟巢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鸟巢是中国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

鸟巢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下面将从建筑形态、结构设计、文化内涵等方面介绍鸟巢的设计理念。

首先,鸟巢的建筑形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

鸟巢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圆形结构,整体外观像一座庞大的鸟巢。

圆形结构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鸟巢外墙采用了开敞的结构,没有封闭的外立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强调通风和自然光线的特点。

其次,鸟巢的结构设计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成果。

鸟巢的屋顶采用了一种创新的钢结构,由上千根巨大的红色钢梁构成,呈现出交叠错落的效果。

这种独特的结构设计不仅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还使得整个鸟巢在形态上更为灵动与稳固。

此外,鸟巢的结构设计还考虑了抗震和抗风的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钢柱和钢桁架,保证了场馆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鸟巢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鸟巢的红色屋顶寓意着中国的好运和吉祥,红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热情和喜庆的颜色。

此外,鸟巢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也体现了中国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和支持。

鸟巢的设计理念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文化与创新的融合等价值观念。

总体来说,鸟巢的设计理念是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文化与创新的融合等价值观念。

鸟巢不仅是一座具有超凡建筑学价值的建筑,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的文化地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筑智慧和文化底蕴。

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国在体育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实力。

中国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理念源自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结合了“天人合一”的
思想。

整个建筑的外形酷似一个鸟巢,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致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的诠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而“鸟巢”形状的设计正是将自然界的美妙融入到建筑之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除了外形设计上的体现,中国国家体育场在建筑结构和材料上也体现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影响。

建筑采用了大量的钢材和玻璃材料,这不仅使得整个建筑在视觉上更加开放和宽敞,也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建筑结构上的“穹顶”设计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圆天方地”的设计理念,将天地之间的联系和融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现
代建筑设计的探索和创新。

它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之一。

中国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一座体育场馆的设计,更是中国人对自然、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的理解和诠释。

它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雄心和实力,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信在未来,中国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理念将继续影响着世界建筑设计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建筑的骄傲和标志。

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体育场之一。

其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国在体育建筑设计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中国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如“榫卯”结构和“斗拱”形式。

这些传统建筑元素不仅赋予了“鸟巢”独特的外观,还为其提供了坚固的结构支撑。

同时,设计师还在建筑内部融入了现代科技,采用了先进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使得体育场在外观和功能上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建筑外观上,“鸟巢”采用了独特的网状结构,呈现出一种自由、流动的美感,与传统建筑的刚性、稳重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使得体育场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也展现了中国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前瞻性思维。

在建筑功能上,“鸟巢”不仅是奥运比赛的主场馆,还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
育场馆,可以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和演出。

这体现了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和灵活性,充分满足了人们对于体育场馆的多样化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
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国在体育建筑设计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它不仅是一座体育场馆,更是一座代表着中国建筑设计精髓的标志性建筑,为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无限魅力。

介绍国家体育馆鸟巢的一段话

介绍国家体育馆鸟巢的一段话

介绍国家体育馆鸟巢的一段话鸟巢,正式名称为北京国家体育场,是北京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场馆,位于中国北京市奥体中心,是一座耗资人民币33亿元(约合美元4230万)的建筑,由瑞士建筑师雅克·赫尔兹奇和中国建筑师李兴钢联合设计,建设方为中国体育场馆集团,于2003年始建,于2007年底竣工。

鸟巢是中国体育馆的代表和国家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第一个经过了奥运会和残奥会两个国际大型运动会的检验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座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体育场馆。

鸟巢是国际田联的1级田径场,能够容纳91,000名观众,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运动场建筑体量。

建筑总高度为68米,较高点建筑高度达78米,主体结构共使用了两层钢结构网壳进行建造,外观形状酷似一个巨大的鸟巢,因而得名“鸟巢”。

整个建筑容纳了超过26万吨的钢材,用了2,300多万根钢筋,是世界上最大体量的钢结构之一。

鸟巢的外观设计受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传统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充满了中国的民族象征和文化元素。

建筑师雅克·赫尔兹奇在设计鸟巢时,通过充分利用钢结构,创造了一种既结实又轻盈的建筑风格,同时也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鸟巢拥有自然通风的设计,使得比赛期间的观众可以享受到舒适的气候环境。

鸟巢作为一个多功能体育场馆,不仅举办了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还举办了田径、足球等各类体育比赛和文化活动。

比赛结束后,鸟巢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体育爱好者前来参观。

建筑内部设有展览馆、艺术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举办了众多的展览和文化活动,丰富了北京市的文化生活。

鸟巢不仅在设计上创新独特,还在可持续性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鸟巢采用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冷却系统、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等,通过这些措施,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这种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也体现了中国追求绿色发展的愿景。

总结起来,鸟巢是一座兼具功能性、独特性和可持续性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体育的进步和发展,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北京鸟巢的特点描述

北京鸟巢的特点描述

北京鸟巢的特点描述北京鸟巢,正式名称为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设计师李兴钢将其外观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鸟巢形状,因此得名“鸟巢”。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北京鸟巢的特点进行描述。

首先,北京鸟巢的外观十分独特。

它以55000吨钢筋混凝土和26000根钢制构件建成,整体造型如同一座庞大的鸟窝。

这种独特的外观造型通过交错的钢梁和支撑结构,呈现出一种雄伟而又轻盈的美感。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鸟巢都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成为北京的地标之一。

其次,北京鸟巢的结构稳固而灵活。

它采用了一种名为“断裂面”的结构设计,这种设计使得鸟巢能够在地震等情况下承受巨大的冲击力,保证了观众的安全。

此外,鸟巢还具有灵活的可调节屋顶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和活动需求进行开合。

例如,在奥运会期间,鸟巢的屋顶可以完全关闭,提供最佳的观赛环境;而在晴朗的天气下,屋顶可以打开,让阳光照射进来,使得场馆更加明亮。

第三,北京鸟巢的座席布局合理,观赛体验良好。

它可以容纳约8万观众,每个座席都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无论是靠近场地的下层座席,还是位于上层的观众席,都可以清晰地观看比赛并听到相关的声音。

此外,鸟巢还设置了足够的逃生通道和便利设施,确保观众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和便利。

最后,北京鸟巢还具有丰富的功能和用途。

除了举办体育比赛和演出之外,鸟巢还可以用于展览、会议、庆典等多种活动。

它的宽敞场地和先进设施为各种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同时,鸟巢周边还建有多个商业设施,包括购物中心、餐厅和娱乐场所,使得鸟巢成为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综上所述,北京鸟巢以其独特的外观、稳固而灵活的结构、良好的观赛体验以及丰富的功能和用途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物。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体育场馆,更是一座代表着中国创意和技术实力的奇迹。

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也是中
国体育运动的象征和标志。

它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

中国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
哲学中,天地万物与人类自然融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这一思想贯穿于鸟巢的设计之中,体现在其建筑形态和结构上。

鸟巢的外观呈现出复杂而有机的结构,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中国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理念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世
界和平的向往。

作为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承载着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梦想和希望,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对体育事业的不懈追求。

鸟巢的设计将这种热爱和向往融入其中,体现在其宏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和先进的设施设备上,展现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成就和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景。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理念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
美融合,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

鸟巢的建成不仅为北京奥运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和期盼的象征。

鸟巢简介

鸟巢简介

鸟巢简介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容纳观众座席91,000个,其中固定座席约80,000个。

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主体建筑为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6米的椭圆型,最高处高69米。

国家体育场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6月28日落成。

国家体育场座落在由地面缓缓坡起的基座平台上,观众可由奥林匹克公园沿基座平台到达体育场。

基座北侧为下沉式的热身场地,通过运动员通道与主场内的比赛场地连通。

国家体育场复杂的附属部分和赛后商业等安排在升起的地面之下,使不同人群进入的方式更加合理,同时保持了主体建筑外观的清晰、纯粹和完整。

体育场基座以上部分共七层,设有观众服务设施、媒体工作区和贵宾接待区等。

基座以下部分共三层,设有零层内部环路、停车场和大量功能用房。

碗型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并在中、下层看台之间设置包厢及其座位区。

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场作为主会场,承担了开闭幕式、田径赛事和足球决赛。

精彩绝伦的开闭幕式表演与鸟巢大气宏伟的结构相得益彰,令世人惊艳。

博尔特、伊辛巴耶娃等一批优秀运动员纷纷在鸟巢实现了创纪录表演。

国家体育场主体是由一系列钢桁架围绕碗状座席区编织而成的“鸟巢”外形,空间结构新颖,建筑和结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之美。

国家体育场钢结构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体育建筑之一,其屋顶维护结构为钢结构上覆盖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国家体育场在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计和环保措施,比如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雨水的全面回收、可再生地热能源的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等。

在“鸟巢”中足球场地的下面是312口地源热泵系统井。

它通过地埋换热管,冬季吸收土壤中蕴含的热量为“鸟巢”供热;夏季吸收土壤中存贮的冷量向“鸟巢”供冷,能节省不少电力资源。

中国国家体育场构造解析

中国国家体育场构造解析

中国国家体育场构造解析
中国国家体育场,又称“鸟巢”,是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大型体育场。

其构造解析如下:
1. 建筑造型:体育场呈现椭圆形的马鞍形,整体造型独特。

2. 结构特点:体育场内部有三层碗状看台,由混凝土框架结构支撑。

看台下有数个独立的空间,包括餐厅、商店、卫生间等设施。

这些设施均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分布,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3. 屋顶设计:体育场的屋顶采用钢结构工程,由24榀门式桁架围绕体育场内部碗状看台区旋转而成。

其中22榀贯通或基本贯通,形成网格状构架,组成体育场整体的“鸟巢”造型。

屋盖主结构的杆件均为箱型构件,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抵抗风载和地震等外部力。

4. 立面设计:体育场的立面也颇具特色。

立面、楼梯、碗状结构和屋顶是一体的,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也使得外观更加简洁、美观。

5. 可持续性设计:体育场的设计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体育场的结构空间被一层半透明的薄膜填满,如同鸟类用柔软的填料填充巢穴的细枝之间的空隙一样。

此外,体育场的设计也考虑到了自然通风,这是体育场可持续设计的最重要方面。

6. 功能区域:除了主体结构外,体育场周围还设有一些功能区域,如基座上的新公园、观众休息区、运动员训练区等。

这些区
域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场地的使用功能,也提高了观众的观赛体验。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构造独特、环保、实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科技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场
目录
【建筑档案】
总体介绍
鸟巢建设过程
设计理念
•“鸟巢”的外形结构
•象征意义
•“鸟巢”的节省资源之处
【建筑档案】
【建设地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Olympic Sport Park)
【场地类型】:新建比赛场馆园
【结构类型】:主体钢结构
【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69米
【占地面积】:313万平方米
【赛时功能】:举行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田径、男子足球
【赛后功能】:将用于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公民健身
【座位数量】:固定80000个,临时座位数11000个
【开工时间】:2003.12.24
【竣工时间】:2008.6.28
【建筑造价】:31亿元人民币
【业主单位】:国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施工单位】:北京城建集团国家体育馆总承包部和城建五公司
【建筑简称】:鸟巢(bird’s nest)
【英文名称】:(National Stadium)
总体介绍
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

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建筑面积258,000㎡。

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其中临时坐席约11000个。

将举行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

奥运会后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

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椭圆形,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4米的,高69米。

主体钢结构形成整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

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鸟巢建设过程
建设开工时间:2003年12月24日
计划完工时间:2008年3月
国家体育场面向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规划设计方案。

2002年7月2日
收到89个规划设计方案
2002年10月
举行国家体育场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国际竞赛
2003年1月至2月
确定5名国家体育场项目合格申请人进入招标第二阶段。

2003年3月19-25日
评审委员会投票“鸟巢”方案压倒性胜出。

2003年12月24日
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各项开工准备工作就绪,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

2004年2月
国家体育场百根基础桩完成,“鸟巢”工程开始实质性结构建设。

2004年7月30日
奥运场馆的安全性、经济性问题成为焦点,7月30日“鸟巢”全面停工。

2004年08月31日
“鸟巢”取消可开启屋顶方案调整风格不变
2004年8月
“鸟巢”公布效果图
2004年11月
设计工作优化调整工作于下旬完成
2004年12月
北京2008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复工
2005年5月9日
北京2008奥运会鸟巢国家体育场零层施工
2005年6月15日
北京2008奥运会鸟巢国家体育场一层施工
2005年9月14日
北京2008奥运会鸟巢国家体育场二层施工
2005年10月21日
北京2008奥运会鸟巢国家体育场四层施工
2005年10月28日
“鸟巢”首件钢构件吊装仪式
2005年11月15日
混凝土主体结构提前封顶比预期时间提前了
一个月。

2006年1月
混疑土结构施工完成,主钢结构柱脚已全部安装完毕,开始进行屋面钢结构安装案
2006年4月-5月
IOC委员考查鸟巢工地
安南参观鸟巢施工工地
伦敦市长来北京取经安南参观鸟巢施工工地
伦敦市长来北京取经
2006年8月26日-31日
鸟巢钢结构合龙焊接,整个“鸟巢”的钢结构
将浑然一体。

2006年9月17日
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在经历两年多的建
设后,于9月17日完成了钢结构施工的最后一
个环节——整体卸载。

设计理念
设计综述
新的国家体育场坐落于奥林匹克公园建筑
群的中央位置,地势略微隆起。

它如同巨大的容
器。

高低起伏的波动的基座缓和了容器的体量,
而且给了它戏剧化的弧形外观。

体育场的外观就
是纯粹的结构,立面与结构是同一的。

各个结构
元素之间相互支撑,汇聚成网格状--就如同一个
由树枝编织成的鸟巢。

在满足奥运会体育场所有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同时,设计上并没有被那些类同的过于强调建筑技术化的大跨度结构和数码屏幕所主宰。

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新颖激进,但又简洁古朴,从而为2008 年奥运会创造了独史无前例的地标性建筑。

·基座
基座与体育场的几何体合二为一,如同树根与树。

行人走在平缓的格网状石板步道上,步道延续了体育场的结构肌理。

步道之间的空间为体育场来宾提供了服务设施:下沉的花园,石材铺装的广场,竹林、矿质般的山地景观,以及通向基座内部的开口。

从城市的地面上缓缓隆起,几乎在不易察觉中形成了体育场的基座。

体育场的入口处地面略微升高,因此,可以浏览到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建筑群的全景。

·屋顶
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新颖激进,但又简洁古朴。

体育场的外观就是纯粹的结构,立面与结构是同一的。

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相互支撑,汇聚成网格状,就象编织一样,将建筑物的立面, 楼梯, 碗状看台和屋顶融合为一个整体。

如同鸟会在它们树枝编织的鸟巢间加一些软充填物,为了使屋顶防水,体育场结构间的空隙将被透光的膜填充。

由于所有的设施-餐厅,客房,商店和卫生间都是独自控制的单元,建筑外立面的整体封闭因而是非常不必要的。

这使体育场有自然通风,是体育场环保设计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碗状看台
体育场被设计成为巨大的人群的容器,无论远眺还是近观,都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不可磨灭的印象。

体育场内部,这种均匀的碗状结构形体将能调动观众的兴奋情绪,并使运动员超水平发挥。

创造连贯一致的外表,座席的干扰被控制到最小,声学吊顶将结构遮掩使得观众和场地上的活动成为注意焦点。

在此,人群形成了建筑。

象征意义
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鸟巢”的节省资源之处
设计并搭建“鸟巢”不易,要让“鸟巢”在未来的日子里充满生机与活力更为不易。

据介绍,“鸟巢”设计之初和深化设计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节俭办奥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奥运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的平衡。

按照要求,“鸟巢”共设10万个座席,其中8万个是永久性的,另外两万个是奥运会期间临时增加的。

在此基础上,设计中将“鸟巢”的功能与周围地区日后定位乃至整个城市的中长远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考虑。

根据已确定的规划方案,“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赛后将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
商务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作为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相当长时期内,也将成为参观旅游的热点地区。

同时,“鸟巢”在设计建设中,还在场地和空间的多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以提高场馆利用效率,除能够承担开幕、闭幕和体育比赛外,还将满足健身、商务、展览、演出等多种需求,为成功实施“后奥运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国家体育场将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三大主题,此次尚德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落户“鸟巢”,将清洁、环保的太阳能发电与国家体育场容为一体,不仅是对北京奥运会三大主题的极好体现,同时对于提倡使用绿色能源、有效控制和减轻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和良好的示范效应。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技术目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该太阳能发电系统是由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向国家体育场独家提供,安装在国家体育场的12个主通道上,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总容量130千瓦,对国家体育场电力供应将起到良好的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