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渔业资源

合集下载

南海渔业资源和渔业管理

南海渔业资源和渔业管理

南海渔业资源和渔业管理南海是一个重要的渔业资源区,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南海的渔业资源主要包括各类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和贝类等。

这些资源对于地区国家的渔业发展和人民的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南海渔业资源和渔业管理的简要解释:1. 渔业资源丰富:南海的生态环境和海洋条件提供了良好的渔业资源生长环境。

南海有着丰富多样的鱼类资源,如鲔鱼、鲭鱼、黄鳍金枪鱼等,以及对热带海洋环境适应性强的虾类、螃蟹、贝类等。

这些资源是地方经济、食品安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由于过度捕捞、非法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南海的渔业资源面临着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的威胁。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南海沿岸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渔业和保护区的划定、控制渔业捕捞量和期限、禁止破坏性捕捞方式等。

3. 国际合作和管理机制:南海渔业资源的管理是一个跨国的合作问题。

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建立了一些管理机制和政策规则来管理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例如,南海各国进行了渔业资源评估和监测,签署了渔业合作协议,加强信息共享、执法合作和互惠措施等。

4. 遵循国际法和准则:南海各国都承认国际法,在渔业资源管理中致力于依法管理和合作。

根据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UNCLOS),沿岸国有权制定和执行管理措施,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南海还涉及与渔业有关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恢复和环境监测等问题,这些都是国际法和准则所关注的内容。

5. 渔民权益保护:在南海渔业资源管理中,保护渔民合法权益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相关国家通过制定渔业政策、提供福利保障、开展培训和教育等,努力改善渔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并保护他们的渔业权益。

综上所述,南海是一个重要的渔业资源区,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通过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国际合作和管理机制、遵循国际法和准则以及保护渔民权益等措施,可以实现南海渔业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推动地区国家的渔业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

海南渔业的调研报告

海南渔业的调研报告

海南渔业的调研报告简介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海南省渔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海南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是中国渔业的重要省份之一。

根据数据统计,海南渔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海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特色渔产品如海南黄鳍金枪鱼、红树林蟹、鲍鱼等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为海南的渔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渔业种类海南渔业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分为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两大类。

海洋捕捞业主要以远洋渔业为主,涉及高级海洋科技、大型渔船等;海水养殖业则以海鲜类、贝类、海藻类等为主要养殖对象。

3. 盈利模式海南渔业的盈利主要依赖于与贸易企业的合作,捕捞到的海产品通过多渠道销售到国内外市场。

此外,海南还大力发展特色渔村旅游,将渔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了渔业的发展。

面临的挑战1. 资源过度开发由于渔民数量的快速增加和技术手段的提升,导致海南渔业资源面临过度捕捞的问题。

存在违法捕捞、禁渔期不合规等情况,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平衡。

2. 产业结构不合理海南渔业发展主要以个体渔民为主,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服务和配套设施。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使得相关产业链条缺乏协同作用,影响了渔业的发展潜力。

3. 品质与品牌建设海南特色渔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是缺乏品质和品牌建设。

在加强生产保障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购买者。

发展建议1. 加强监管和品德教育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捕捞政策和规定,并加大对违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应加大对渔民的品德教育力度,增强渔民对可持续渔业发展的认识。

2. 推动养殖产业发展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推动渔业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渔业与电商、餐饮等行业的对接,提高产品销售渠道。

借鉴国外经验,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南休闲渔业

借鉴国外经验,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南休闲渔业
黄 金海 域 。 省海 洋 渔 场 面 积 近 3 全 O万 平 方 公 里 。 洋 水 产 在 8 0 海 0 种 以 上 。2 0 0 7年 , 省 水 产 品 总 产 量 15 0万 吨 , 1 8 全 8. 7 比 9 7年 的
l. 1 1万 吨增 长 了 l 2 6倍 多 , 年平 均递 增 1 .%。全 省 水 产 品人 均 60 占有 量 2 1 斤 , 列 全 国 前 茅 。渔业 在 全 省 国 民经 济 和 社会 发 2 公 名 展 中举 足 轻 重 。 ( ) 强 的 渔 业政 策倾 向 三 较
亚 每 个 地 区都 设 置 有 渔 业 管 理 机 构 ,第 年用 于发 展 休 闲渔 业 的
科研经费非常充足。
( ) 三 完善 的 法律 法规
海 南 的海 洋 水 产 资 源 丰 富 。具 有 海 洋 渔 场 分 布 广 、 种 多 、 品
生 长 快 和 渔汛 期 长 等 特 点 ,是 我 国发 展 海 洋 捕 捞 和海 水 养 殖 的
渔业 的 可持 续 发 展 。与 国外 发达 地 区相 比 , 南休 闲渔 业 发 展处 海
于起 步 阶 段 ,充 分认 识 发 展 休 闲 渔业 的 意 义 ,加 快发 展 休 闲 渔 业 , 对 建 设 国 际旅 游 岛产 生 深层 次 的 意义 。 将

多万 元 建 设 渔 业 通 讯 网络 。省 财 政 拨 出专 项 资 金 对 深 水 抗 风 浪 网箱 养 鱼 、 面 积 养殖 罗非 鱼 、 鲍 和 造 大 型 渔 船 以及 加 工 水 产 大 养 品 出 口企 业进 行 专 项 补 贴 。
良种 场 , 资 1 0 投 0 0多 万 元 建 设 水 产 品 质 量 检 测 中心 , 资 1 0 投 00

浅谈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

浅谈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

浅谈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论文关键词:海南休闲渔业对策论文摘要:休闲渔业是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体闲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在为渔民提供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升级消费产品,增加渔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渔业新的增长点。

海南在发展休闲渔业方面具有众多优势。

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引导;同样,处在起步阶段的海南休闲渔业同样也存在诸多不足。

因此,海南必须认清形势,由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范地发展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又称娱乐渔业,是一种依托渔业设备与空间、渔业生产场地、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等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和精神的)密切联系,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

休闲渔业将渔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与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对渔民的家居和渔船进行改造,让游客真正贴近渔民生活,享受一种自然古朴的渔家风俗,给宾客一种全新的体验。

游客通过与渔民合作,体验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鲜鱼等乐趣。

在离城市较远的水库库区,可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形成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旅游、住宿、疗养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近年来,我国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在为渔民提供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升级消费产品,增加渔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休闲渔业已成为我国渔业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

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洋省份和热带旅游度假胜地,休闲渔业发展空间广阔,必须在全面分析评估相关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上,制订相应对策,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一、国内外休闲渔业发展现状1国外休闲渔业发展现状20世纪60年代,休闲渔业诞生在拉美加勒比海地区。

70-80年代,在一些社会经济和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休闲渔业开始盛行、发达。

目前,休闲渔业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

海南适合养殖什么

海南适合养殖什么

海南适合养殖什么海南是中国的热带岛屿,气候温暖、湿润,在许多方面都适宜农业发展。

其中,养殖业是海南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海南适合养殖许多种类的动植物。

本文将介绍海南适合养殖的一些动植物,并分析其养殖潜力和市场前景。

1. 海南适合养殖的水产类鱼类养殖海南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鱼类养殖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养殖业。

海南的渔业资源主要包括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

常见的海洋养殖鱼类包括黄鳍金枪鱼、鲈鱼、鲳鱼等,而淡水养殖鱼类则包括鳜鱼、罗非鱼等。

海南的温暖水域和盛产的浮游生物为鱼类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此外,海南具有便利的海洋运输条件,可以将养殖鱼类迅速运送到全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虾类养殖除了鱼类养殖外,海南适宜养殖各种虾类。

常见的虾类养殖包括对虾、明虾、青虾等。

海南的盛产虾苗的条件非常有利,加上适宜的水质和气温,虾类养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虾类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很高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 海南适合养殖的畜禽类猪类养殖海南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猪类养殖。

海南的猪肉市场需求巨大,绝大部分的猪肉需要依赖外地供应。

因此,在海南养殖猪类具有很高的市场前景。

猪类养殖需要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饲养环境、饲料配方和疾病预防等方面。

但只要做好管理,海南的猪类养殖将会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家禽养殖海南的家禽养殖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常见的家禽养殖包括鸡、鸭和鹅等。

在海南,鸡蛋和禽肉是人们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家禽养殖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同时,家禽养殖也可以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为养殖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3. 海南适合种植的植物热带水果由于海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热带水果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产业。

海南适合种植的热带水果有很多种,包括香蕉、菠萝、椰子等。

这些热带水果在国内市场有着很高的消费需求,并且出口到世界各地也非常受欢迎。

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改良,热带水果产业在海南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海南省水产品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海南省水产品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海南省水产品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海南省作为中国的热带海洋岛屿,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因此水产品市场在海南省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商机。

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海南省水产品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其中,海鲜类产品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其需求量逐年增加。

另外,海南省还拥有大量的淡水鱼类资源,也是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产品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海鲜类和淡水鱼类。

海鲜类产品主要有虾、蟹、贝类、鱼类等,其中虾类产品需求量最大。

淡水鱼类则主要包括鲈鱼、鲫鱼、鲤鱼等,其口感鲜美,备受消费者青睐。

市场竞争态势目前,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竞争态势较为激烈,主要原因是市场参与者众多。

既有大型水产品企业,也有中小型水产养殖户和渔民,以及一些水产品批发商和零售商,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竞争格局。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向着高品质、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因此,市场中高品质、有机水产品的市场需求将逐渐增加。

市场机遇和挑战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发展为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市场对高品质、有机水产品的需求增加,为水产品生产商提供了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水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成为企业面临的挑战。

未来发展建议针对海南省水产品市场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标准,注重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有机水产品的需求。

2.加强市场营销能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

3.建立健全的水产品产业链,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市场的发展。

结论海南省水产品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商机。

通过市场规模、主要产品、市场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海南渔业调研报告

海南渔业调研报告

海南渔业调研报告海南渔业调研报告一、引言海南是中国最重要的渔业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为了全面了解海南渔业现状,本次调研旨在对海南渔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其发展潜力和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海南渔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海南渔业现状1.渔业资源丰富:海南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包括各类海洋鱼类、贝类、海产品等。

其中,金枪鱼、鲽鱼等高价值品种广受市场欢迎。

2.渔业产值稳步增长:近年来,海南渔业产值持续增长,渔民收入逐年提高。

渔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3.渔业企业发展迅速:海南拥有多家渔业企业,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并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三、海南渔业发展问题1.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由于一些传统的捕捞方式和工具被滥用和过度开发,导致部分鱼类资源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2.渔业生态环境问题:一些捕捞行为对海洋环境造成了破坏,如过度捕捞、底拖网捕捞等,损害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海南渔业多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缺乏整合和合作,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产品附加值不高。

四、海南渔业发展建议1.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严禁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2.促进渔业技术创新:鼓励渔业企业加大投入力度,研发和应用新的捕捞和养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

3.培育渔业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渔业企业通过合作与联盟,实现规模化经营,建立品牌和市场,提高渔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加强渔业人才培养:加大对渔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渔民技能和综合素质,吸引人才回归渔业,提升渔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5.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加强对渔业的政策法规的监管和执行力度,加强对渔业企业的扶持和支持,推动渔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在渔业资源丰富、产值稳步增长的背景下,海南渔业也面临着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初探

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初探

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初探发展计划处二0一0年三月十八日一、休闲渔业概述休闲渔业:是把旅游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

换句话说,休闲渔业就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拓展发展空间的产业。

具体来说,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物、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目前休闲渔业主要表现为10大类型:休闲垂钓型、水上观光型、水族欣赏型、涉渔生产体验型、水产特色餐饮型、特色水产购物型、渔村人文欣赏型、渔业科普欣赏型、休闲渔业节庆型和综合休闲型。

二、休闲渔业发展动态(一)国外休闲渔业发展状况在美国,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美国全国现有游钓船(艇)1500万艘,每年有约3520万成年人钓客,在休闲渔业上花费达378亿美元。

休闲渔业产值为常规渔业产值3倍以上。

在日本,1993年日本游钓人数已达372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其中利用导游进行游钓的达111万人。

从事游钓导游业者2.4万名,游钓事业的发展,使渔业人员的收入提高和渔村的生活多样化,并以此来推动渔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优化,稳定渔村年轻人向城市外流,缓解渔业劳力的不足。

在台湾,近十多年来由于近海资源逐渐衰退,远洋渔业也日益受到四面排挤,使渔业发展面临各种困境。

为了摆脱困境,台湾渔业局从1998年起,加强休闲设施投资,发展海陆休闲中心,游人在欣赏渔港风光﹑观赏渔村风情的同时可品尝和采购各种鲜美水产品,适应游人和消费者的多样化要求。

这种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渔港渔区,帮助了“已近黄昏”的台湾沿岸和近海渔业“起死回生”,被称为“建设现代化渔村和增强渔业活力的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渔业资源
第一章海洋与渔业资源
第一节资源
南海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中国最大的陆缘海,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省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海南岛陆地面积的60倍。

南海渔业资源种类繁多,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200多种。

早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43年),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趾,来海南抚定珠崖,“调定城郭,置井邑”,置珠崖郡,明帝永平十年(67年),汉族人陆续来海南沿海地区,进行通商贸易,海南地区的珠玑、玳瑁、犀角、广幅布和热带果品已声闻中原。

这说明海南岛渔民早在那个时期已在南海从事渔业生产,之后,南海一直是海南岛海洋渔业的生产海域。

文昌县、琼海县等地渔民凭着智慧和勇敢,远闯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从事海洋捕捞生产活动。

海南岛四面环海,海岸线蜿蜒曲折,港湾众多,滩涂广阔,而且有154条河流一年四季带着大量的泥沙和有机物流入港湾,所以海岸海水肥沃,浮游生物和海底生物繁多,海岸带底质以泥、砂为主,成为鱼、虾、贝、藻栖息、繁殖生长的优良场所。

海南根据1980~1986年广东省海岸线调查,对港湾的气候条件、台风灾害、盐度、海水温度、径流量、滩涂类型、滩涂面积、海域类型、海域环境、资源生物、优势资源生物种类、资源生物苗种场状况、资源生物生态类型、适用开发类型、开发技术难易程度,开发水平、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18个因素,进行了养殖、增殖评价。

评价将广东海湾的养殖、增殖开发优势程度分五类区,海
南只具有三、四、五类区。

三类区为铺前湾(琼山县、文昌县)、清澜港(文昌县)、后水湾(临高县),四类区为黎安港(陵水县)、新村港(陵水县),五类区为港北渔港(万宁县)。

一、滩涂
海滩涂面积、类型、分布。

根据1980~1986年广东省海岸带滩涂综合调查,海南岛滩涂面积(不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为72.99万亩,宜海水养殖滩涂面积44.70万亩,占总滩涂面积的61.2%,其中海滩涂分布较大的市县有儋县和文昌县。

儋县22.38万亩、文昌县13.54万亩。

海南沿海各市县海滩涂面积表
表2—1单位:万亩
按成因和所取的地貌划分,海南滩涂可分为三角海岸滩涂、泻湖溺谷湾海岸
滩涂和平直海岸滩涂三种类型。

其中三角海滩涂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前缘,海滩涂物质来源主要是由于河流输沙堆积而成连续成片,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等河口三角洲。

泻湖溺谷湾海涂,由潮流和陆地暴流、散流搬运泥沙在海湾内沉积而成,此类海滩涂在海区分布不连续,在海湾内的分布视海湾大小、掩护条件和物质来源多少而定,铺前港、清澜港等。

平直海滩涂发育于较平直海岸,海涂的物质来源,由于地域附近海岸流浊堆积或浅海沉积物搬运堆积而成。

组成物质较粗,部分为砾或礁坪,岛西岸和南岸均有分布。

二、浅海
海南浅海(从低潮带水深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有326.6万亩,其中水深0~5米面积有132.8万亩,水深5~10米面积有193.8万亩,据调查资料提供可养浅海面积有21.45万亩,占水深0~10米深浅海总面积的6.6%。

水深0~10米浅海面积较大的市县为东方县81.79万亩,其次为乐东61.15万亩。

海南岛沿海水深0~10米浅海域面积表
表2—2单位:万亩
三、水温盐度
海南地处热带与亚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性海洋湿润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终年常夏无冬,干湿分明,阳光充沛,海区年平均气温24℃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可达28℃以上,一月较低,平均气温17℃以上,按气温标准,北纬20度以南为常夏之海。

在大气温度的影响下,海南海域海水的水质良好,水温、盐度适中,宜于发展海水养殖业。

海南各海域水温(表层)盐度(表层)表
表2—3
四、品种资源
海南岛与沿海海岛潮间带生物种类经调查鉴定为6类100科340种,以软体动物占比例最多,有55科190种,占55.9%;其次为鱼类12科63种,占18.53%(内观赏鱼9科52种);其他,如藻类18科54种,占15.88%;甲壳类9科20种占5.58%;棘皮类4科10种,占2.94%;多毛类2科4种,占1.18%,总平均生物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年平均生物量为2949.56克/平方米,平均栖息密度为283.98个/平方米。

还有西沙群岛潮间带生物,经调查鉴定共有7类105科655种,其中软体动物类51科287种,占西沙群岛总生物种类的
43.82%;鱼类15科250种,占38.17%;藻类13科30种,占4.6%;棘皮动物类18科46种,占7.0%;甲壳物类3科7种,占1.07%;腔肠动物类16科43种,占6.56%;多毛类2科2种,占0.3%,西沙群岛总平均生物量为980.19克/平方米,总平均栖息密度27.48个/平方米,其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均比海南岛海域低。

海南可供养殖、增殖海产品种有4大类,近70种,主要有:
1.鱼类:普通鲻鱼、棱鲻、粗鳞鲻、黄鲻、白鲻、真鲷、平鲷、黑鲷、黄鳍鲷、赤点石斑、巨石斑、鲑点石斑、青斑、魳鱼、鲳鱼、尖吻鲈、七星鲈、中华乌塘鳢、日本鳗鲡(白鳝)、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遮目鱼、大海马、三斑海马等。

2.虾蟹类:斑节对虾、长尾对虾、墨吉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红斑对虾、绵绣龙虾、中国龙虾、波纹龙虾、密毛龙虾、锯缘青蟹、梭子蟹等。

3.贝类:近江牡蛎(蚝)、褶毛蛎(蚝)、泥蚶、毛蚶、翡翠贻贝、马氏珍珠贝、
白蝶珍珠贝、黑蝶珍珠贝、企鹅珍珠贝、解氏珍珠贝、中国缘螂(大头蛏)、红肉蓝蛤(红肉)、偏顶蛤、杂色蛤仔、菲律宾蛤仔、文蛤、寻氏肌蛤(薄壳、好仔)、西施舌、栉江瑶、华贵栉孔扇贝、杂色鲍、九孔鲍等。

4.藻类:主要有马尾藻、麒麟菜、拟石花菜、沙菜、凤尾菜、细江蓠、芋根江蓠、红江蓠、缢江蓠、真江蓠、紫菜、螺旋藻等。

此外,还有棘皮类的海胆、海参、海兔等。

第二节主要经济鱼虾类分布
海洋水产资源包括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爬行类、哺乳类、藻类等海洋生物,以鱼类占大多数,是海洋捕捞的重要对象。

一、鱼类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海海域已有记录的鱼类资源的种类,根据其栖息生态习性,分布于大陆架海域的有1004种,隶属于173科、499属;分布于大陆坡海域的有200多种,隶属于25科、81属。

鱼类资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渔获组成中经常出现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只有100多种。

年平均占渔获物组成1%以上的仅有30多种,如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鲐鱼、竹荚鱼、黄鳍马面纯、带鱼、大眼鲷、金线鱼、鲱鲤、印度双鳍鲳、二长棘鲷、黄鲷、马拉巴裸胸鲷、红鳍鲷、海鳗、深水金线鱼、日本金线鱼、石斑、圆腹鲱、石鲈、蛇鲻、中华小公鱼、绒纹单角纯、青带小公鱼、乌鲳、长体圆鲹、东方豹鲂鮄、大头狗母鱼、青鳞鱼等。

其中以碜科鱼类产量较高,在海洋捕捞产量中居于优势地位;黄鳍马面鲍则波动较大,该鱼类旺发年份,在整个海洋捕捞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

二、虾类
海南海域的甲壳类主要是虾类,分布于大陆架区的有135种,隶属于18科、53属,其中广泛分布于近海区的只有20多种,数量最多的是须赤虾、刀额新对虾、鹰爪虾,其次为短沟对虾、日本对虾、近缘新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中型新对虾、长毛对虾和长额仿对虾等;分布于大陆坡水深400~600米海域的虾类有96种,隶属于18种、46属,其中以拟须虾、长肢近对虾、绿须虾、刀额拟海虾的数量最多。

三、头足类
头足类主要分布于大陆架海域,终年可以捕获,已有记录的为70多种,其中以枪乌贼(鱿鱼)的数量最多,年产量在1万吨以上。

在枪乌贼的产量中,又以中国枪乌贼的产量最高,约占90%。

大陆斜坡的头足类已采集的种类只有21种,隶属于14科、18属,种类不多,各类的数量也少。

南海海洋捕捞主要品种表
表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