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检测方法
抗车辙剂检测报告

抗车辙剂检测报告引言抗车辙剂是一种用于道路维护和交通安全的化学药剂,可以减少车辆行驶产生的车辙对道路的损坏。
为了确保抗车辙剂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告旨在对抗车辙剂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检测分析。
抗车辙剂检测方法概述为了检测抗车辙剂的成分和性能,我们采用了以下检测方法:1.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外观、粘度、凝固点、密度等指标的测试,以评估抗车辙剂的基本性质。
2.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等方法,鉴定抗车辙剂中的有机化合物成分。
3.药效评估: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车辆行驶,观察抗车辙剂对道路车辙的减少效果,评估其抗车辙性能。
4.环境安全性检测:对抗车辙剂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生物降解性测试,以确保其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5.耐久性测试:模拟不同气候和路况条件下的抗车辙剂使用情况,评估其在长期使用中的性能和效果。
抗车辙剂检测结果及分析经过上述检测方法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检测结果:外观和基本性能1.外观:抗车辙剂呈淡黄色液体,无明显杂质。
2.粘度:抗车辙剂的粘度为xx Pa·s,符合使用要求。
3.凝固点:抗车辙剂在-10℃以下不结冰,适用于寒冷地区使用。
4.密度:抗车辙剂的密度为xx g/cm³,满足使用要求。
化学成分分析经过GC-MS和LC-MS的分析,我们鉴定出抗车辙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成分1:化合物A,占总成分的比例为xx%。
2.成分2:化合物B,占总成分的比例为xx%。
3.成分3:化合物C,占总成分的比例为xx%。
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的结果,抗车辙剂中的化学成分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无存在严重的有害物质。
药效评估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车辆行驶,并观察车辙的减少情况,我们得出以下评估结果:1.在使用抗车辙剂的道路上,车辙的形成明显减少,道路平整度得到改善。
2.抗车辙剂对道路的修复速度较快,减少了车辆行驶时的颠簸感,提高了行驶安全性。
污水处理药剂检验项目、方法、标准

污水处理药剂检测项目、方法、标准石灰的检测一、氢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1、仪器:称量瓶,100ml 烧杯,250ml 棕色容量瓶,移液管,250ml 锥形瓶 2、试剂:1:1盐酸;三乙醇胺(1+2);NH 3-NH 4Cl 缓冲溶液;1%KB 指示剂;0.02N EDTA 标准溶液。
3、操作方法:1)称取1g 预先在105~110℃烘至恒重的试样,称准至0.0002g ,置于烧杯中; 2)用少量水润湿,滴加10~20ml 盐酸溶液,微加热至全部溶解, 3)全部移入25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4)准确移取25ml ,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5)加入5 ml 三乙醇胺、25 ml 水、10 ml 氨缓冲溶液及KB 指示剂,使溶液呈紫红色,用EDTA 滴定至蓝绿色。
4、计算:74.1×N ×VCa (OH )2含量(%)= ×1002 ×100W式中:74.1 —— Ca (OH )2的分子量;N —— EDTA 的当量浓度;V —— 消耗EDTA 的体积,ml ; W —— 样重,g 。
二、HCl 不溶物含量的测定1、器材:100ml 烧杯;定量滤纸;瓷坩埚 。
2、试剂:1:1盐酸;0.1%甲基橙指示剂。
3、操作步骤1)称取1g 试样,称准至0.01g ,置于烧杯中,加水润湿;2)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徐徐加入盐酸溶液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再过量5ml ,加热至沸腾,趁热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至滤液无氯离子;3)将滤纸连同不溶物移入已恒重的瓷坩埚中,灰化,在850~900℃下灼烧至恒重。
4、计算盐酸不溶物含量=(W 2-W 1)/W ×100 式中:W ——样重,g ; W1——坩埚重,g ;W2——坩埚及残留物重。
硫酸铝的检测一、产品概述硫酸铝,分子式为Al 2(SO 4)3 ·xH 20,相对分子质量[以Al 2(SO 4)3计]为342.15;白色或灰白色粉粒状晶体,在空气中存放易吸潮结块。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大众对药物的关注度也在提高,特别是近几年食品药品问题不断被曝光,大众越发重视药物生产的质量问题。
药物是给人们治病、保健的重要物质,能够对人类的身体起到预防、治疗的作用,所以药物的好坏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药物的检验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检测药物的方法主要有气象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
关键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药物检验;应用一、我国药物检验现状药物质量问题一直是全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保证药物的质量,我们对药物的原料来源、生产、运输过程都要严格监管,对生产成成品的药物要进行检验。
药物检验标准具有科学性,我国药品质量标准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例如《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等等,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细分、越来越科学。
目前我国药物检验方法不一,有的生产企业使用气相色谱法、有些企业使用紫外分光法,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保证药物的质量,保障全民的健康。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不同来反映物质的,通过该方法能够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是基于郎伯-比尔定律上进行的一种测试方法,目前该方法较为成熟,被广泛应用在药物质量的检验和控制上。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并且还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一般相对误差在2%-5%左右,可以说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具有速度快、便捷、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仪器价格低等特点,是目前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一)用于药物鉴别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对药物的鉴别是根据药物的吸收光谱呈现的特征判断的,例如观察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值的位置、最大吸收波长等。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 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 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 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1.影响因素试验
原料药及制剂处方研究需进行, 供试品可用一批未包装样品。
高温试验:
60℃放置10天, 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高湿度试验:
25℃分别于相对湿度(75于相)%及(90于相)%放置10天, 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强光照射试验:
于照度(4500试验:()lx放置10天, 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2.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加速试验:原料药和制剂需进行此项试验。
供试品要求3批, 按市售包装, 在温度(40按市)℃, 相对湿度(75对湿)%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末取样一次。
3个月资料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试验, 6个月资料可用于新药申报生产。
长期试验:为制定药物有效期提供依据, 原料药和制剂需进行此项试验。
供试品3批, 按市售包装, 在温度(25按市)℃, 相对湿度(60对湿度)%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
每3个月取样一次。
6个月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研究, 12个月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生产。
3.典型恒温法
理论依据是Arrhenius公式。
有效期t0.9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
例题: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有
A.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
B.加速试验、典型恒温
C.长期试验、典型恒温、加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
D.典型恒温、长期试验
E.长期试验、加速恒温正确答案:C。
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果蔬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导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药残留成为引起公众担忧的一个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果蔬生产和消费中,对农药残留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一类常见的农业药剂,其中包含许多广泛应用于果蔬种植的农药。
及时有效地检测果蔬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成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以及免疫分析法。
一、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它基于分子在不同条件下吸附和解吸的特性,通过分离和定量目标农药。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气态或易挥发的样品,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液体或固体样品。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样品蒸发在固态柱上,通过升温程序使农药挥发到气相,并经过柱的分离与检测,从而实现目标农药残留的定量测定。
液相色谱法则是将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经过柱的分离与检测,即可得到农药残留的浓度值。
二、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常见的质谱法包括质谱-质谱联用技术(MS/MS)和高分辨质谱(HR-MS)。
这些方法结合了质量分析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可用于低浓度农药残留的定量与鉴定。
质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两次质谱扫描,即前体离子扫描和产品离子扫描,可提高农药残留分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高分辨质谱依赖于高能量碰撞诱导解离(HCD)的离子源,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质谱数据,并用于农药残留分析中。
三、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度高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它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荧光、酶标记等检测方法来定量分析农药残留。
免疫分析法的优势在于快速高效,样品处理简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且具有较低的检测限。
然而,与色谱法和质谱法相比,免疫分析法对样品基质的影响较为敏感,有时可能会导致误检或漏检。
《药剂检测方法》课件

针对中药制剂的特殊性,对其质量控制中涉及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 定等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以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有效性。
新药研发案例分析
总结词
新药研发是药剂检测中的重要领域,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了解新药研发的过 程、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案例一
针对某创新药物,对其研发背景、药 理作用、临床前研究和术的国际化与合作
01
02
03
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研究药剂检测技术 的新方法和新标准,推动 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培训与普及
开展国际间的培训和普及 活动,提高药剂检测人员 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促进 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学术交流
加强学术交流,举办国际 学术会议和论坛,促进药 剂检测领域的学术交流和 成果分享。
电化学分析法
利用电化学原理,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CHAPTER
03
药剂检测的应用
药品质量控制
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通过检测药品的成分、含量和杂质等指 标,确保药品符合质量标准,保障患者 的用药安全。
VS
防止假冒伪劣药品
通过检测药品的包装、标签和标识等,识 别假冒伪劣药品,维护市场秩序。
新药研发
药剂检测的方法与流程
方法
包括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如高效液 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光谱法 (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 光谱法等)、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 法等。
流程
一般包括样品收集、样品处理、实验 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分析与 报告撰写等步骤。具体流程应根据检 测目的、检测对象和检测方法等因素 进行合理设计。
CHAPTER
04
药剂检测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前处理安全操作及药剂检测规定

前处理安全操作及药剂检测规定引言:在许多实验室或工业领域中,前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前处理过程涉及样本的准备、样本的分离和提纯等步骤,它对后续实验或工艺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人员的安全,前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守一系列安全操作和药剂检测规定。
一、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1.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安全培训,并掌握实验室的逃生路径、安全设备使用方法以及事故报告和紧急救护流程等知识。
2.佩戴实验室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衣物、实验室鞋和防护眼镜等。
3.注意实验室的通风状况,确保实验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4.必须保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和处理废弃物和化学品。
5.严格按照实验室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不得进行未经授权或不安全的实验操作。
6.实验室中应设置标识明确的应急设备和药品中毒急救箱,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二、前处理中常见药剂的安全使用和检测规定:1.常见药剂的安全使用规定:(1)酸和碱:在使用酸和碱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
使用过程中要逐渐加入,避免剧烈反应,否则可能引发溅溅。
(2)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易燃,必须远离明火和电子设备等火源,并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
(3)毒性药剂:使用具有毒性的药剂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和接触时间,避免身体直接接触和吸入。
2.常见药剂的检测规定:(1)pH值的检测:可使用酸碱试纸、电子酸碱计等方法进行检测,确保溶液酸碱度符合要求。
(2)溶液浓度的检测:可使用比色法、滴定法等方法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保证前处理过程中的分离和提纯的有效性。
(3)毒物残留的检测: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技术进行毒物残留的分析和检测,确保前处理过程中没有毒物残留。
三、事故处理规定:1.若发生化学品泄露、气体泄漏、火灾等危险情况,首先应采取紧急措施,如关闭泄漏源、切断电源等,然后及时报告实验室主管或相关负责人。
2.若发生人体烧伤、溅入毒物等伤害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救护措施,并及时送院进行治疗。
水质常规检测药剂

水质常规检测试剂一、pH测试:pH计(S-3C数字式酸度计)二、电导率(µS/cm)测试:DDS-11A型电导仪三、硬度测试:(1+1)HCl;(1+1)三乙醇胺;20%NaOH;NH3-NH4Cl缓冲液pH=10:称取54gNH4Cl,溶于200ml水中,加250ml氨水,用水稀释至1000mL;铬黑T:0.1g铬黑T+10gNaCl,混合研磨,盛入棕色瓶中;钙指示剂:0.2g钙羧酸+0.07g酚酞+20gNaCl,混合研磨,盛入棕色瓶中;EDTA标准滴定溶液:0.1mol/L。
四、碱度测试:1%酚酞指示剂:称取1g酚酞,溶于95%乙醇,并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1g/L甲基橙指示液:称取0.1g甲基橙,溶于70℃水中,冷却。
稀释至100mL;HCl标准滴定溶液:1.0mol/L五、氯离子检测:10%铬酸钾指示剂:称取10g铬酸钾,溶于水中后定容至100mL;1%酚酞指示剂:称取1g酚酞,溶于95%乙醇,并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2g/LNaOH溶液;(1+300)HNO3溶液;AgNO3标准滴定溶液:0.1mol/L六、总铁的测定0.10mg/mL硫酸铁铵标准液(Ⅰ):称取0.8630g(精确至0.001g)分析纯NH4Fe(SO4)2·12H2O 溶于盛有100mL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加入10.0mL98%浓硫酸,定容至1000mL;0.010mg/mL硫酸铁铵标准液(Ⅱ):取(Ⅰ)铁标准溶液稀释10倍即可,只限当日使用;(1+35)H2SO4;(1+3)NH3·H2O;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5,称取164g乙酸钠(CH3COONa·3H2O),溶于水,加84mL 乙酸,稀释至1000mL;20g/L抗坏血酸溶液:称取10.0g抗坏血酸溶于200mL水中,加入0.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及8.0mL甲酸,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贮存棕色瓶中(有效期30d);2.0g/L邻菲啰啉;40.0g/L过硫酸钾:溶解4.0g过硫酸钾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有效期14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检验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固含量
称量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絮凝效果检验方法
1 试验介质取样要求
检验所用的试验介质为取自采出水处理站(岗)絮凝剂加药点前端的水样,水 样的保存期不超过12h。
试验水样含油量应控制在200mg/L~500mg/L,对于深度污水处理站,应取 其上游普通污水处理站(岗)的未加絮凝剂水样作为试验水样。
4 检验方法
4.1 外观 测定样品的外观,在非直射的自然光线下目视测定样品的
外观。具体有以下四种判定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外观
如产品中没有明显菌落或直径超过1mm的大颗粒固体 不溶物,则判定该产品外观合格,否则判定该产品外
液体有机絮凝剂
观不合格。
液体无机絮凝剂
用容量为100mL的具塞比色管,加100mL液体无机絮 凝剂样品,垂直震荡10次后静置5min,在非直射自然 光下观察。如能形成稳定的悬浊液,则判定该产品外 观合格;如有直径超过1mm的明显大颗粒固体不溶物 ,或悬浊液在5min内产生大量沉淀,沉淀层体积超过 1mL,则判定该产品外观不合格。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絮凝剂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大庆油田采出水处理所用絮凝剂的产
品验收和使用效果检验。
2术语和定义 絮凝剂:能使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聚集成絮凝物而下
沉的化学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技术要求
表1 絮凝剂理化性质技术要求
指 标
检测项目
液体有机絮凝剂 液体复合絮凝剂 液体无机絮凝剂
与介质 配伍性
静置沉降除油量 相对增幅 %
静置沉降悬浮固体 去除量相对增幅
%
滤后水样 含油量 mg/L
滤后水样 悬浮固体含量
mg/L
含聚合物采出水
(聚合物含量
合格
>0
≥50mg/L)
≥30.0
≤20.0
≤20.0
不含聚合物采出水
(聚合物含量
合格
>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过滤装置的组装
过滤装置如图上图所示。首先向移液器吸头中装满粒度为 2mm~3mm的石英砂,安装到硅胶管的下端。然后,通过 三角漏斗依次向硅胶管中加入10.62g(6mL)粒度为 0.25mm~0.5mm的磁铁矿滤料和9.06克(6mL)粒度为 0.5mm~0.8mm的石英砂。滤料填装后,用玻璃棒轻轻敲 打胶管下部,以使滤料填实。最后将装好滤料的硅胶管接在 垂直放置于铁圈中的分液漏斗的尾部玻璃管上。过滤装置放 入40℃的恒温烘箱中预热20min待用。
1.2 将两个1000mL烧杯中预热好的试验介质同时用混凝测试仪在 170r/min的转速下搅拌1min。在搅拌过程中迅速向其中一个烧杯的试验介 质中一次性加入按C.3步骤配制好的药剂溶液(液体无机絮凝剂20mL,固体 无机絮凝剂5mL,固体和液体有机絮凝剂5mL,复合絮凝剂10mL;对两点 加药絮凝剂产品,按现场实际的加药浓度投加,但产品中各品种絮凝剂的投 加量均不得超过本步骤对各品种絮凝剂的投加量的限制。),另一个烧杯中 的试验介质不加药。
3.向称量瓶中加入9g~11g混合均匀的试样,在天平上称质量,准确至 0.0001g,记作m2。将其置于恒温干燥箱内,将盖子倾斜45°,在120℃下 烘干24h。
4.在干燥箱内将称量瓶盖子盖好后,把称量瓶移至干燥器内,冷却30min 至室温。在天平上称称量瓶和烘干药样的总质量,准确至0.0001g,记作m3 。
固体絮凝剂
若样品内混有明显杂质,或在贮存期内有明显结块、 潮解等现象,即判定该产品外观不合格。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检验方法
4.2 pH值 称取1.00 g絮凝剂于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99.00
g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液体直至试样完全溶 解。
使用酸度计测量溶液的pH值。
固体絮凝剂
外观
均匀液体 均匀液体或稳定悬浊液 均匀液体或稳定悬浊液
均匀粉末或颗粒
pH值
固含量 (m/m), %
3.0 ~ 9.0 3.0 ~ 9.0 3.0 ~ 9.0 3.0 ~ 9.0
≥1.0 ≥15.0 ≥20.0 ≥88.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表2 絮凝剂清水效果技术要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外观
液体符合絮凝剂
用容量为100mL的具塞比色管,加100mL液体复合絮 凝剂样品,垂直震荡10次后静置5min,在非直射自然 光下观察。如能形成稳定的悬浊液,则判定该产品外 观合格;如有直径超过1mm的明显大颗粒固体不溶物 ,或悬浊液在5min内即产生大量沉淀,沉淀层体积超 过1mL,则判定该产品外观不合格;如有明显菌落或 有强烈恶臭气味,即判定该产品外观不合格。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水样的静置沉降试验
1.1将试验介质混合均匀或摇匀后,用注射器从取样容器中抽取约300mL 水样,按SY/T 0530和Q/SY DQ1281测试水样的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
分别记为R0和S0;用量筒量取两份1000mL±10mL水样分别加入到两个
1000mL烧杯中,将两个烧杯均置于温度为40℃的恒温水浴中,预热20min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絮凝效果检验方法
2 絮凝剂产品效果检验用药剂溶液的配制
2.1 称取1.00g±0.01g药样于250mL烧杯中,加入99.00g±0.05g蒸馏水。 2.2 插入搅拌器的搅拌浆,调整搅拌器的转速至400r/min±10r/min,搅拌至 样品完全溶解,或使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成为稳定的悬浮液。 2.3 固体有机絮凝剂先按2.1~2.2步骤稀释成液体絮凝剂产品,然后再次重复 2.1~2.2步骤,稀释成药剂溶液。 2.4 将稀释后的样品移到具塞容器中,密封,贴好标签,药剂溶液和悬浊液的保 存期不超过24h。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絮凝效果检验方法
混凝测试仪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絮凝效果检验方法
分液漏斗
白硅胶管
外径 12mm 壁厚 2mm
移液器吸头
1mL
石英砂滤料
装填量 6ml
磁铁矿滤料
装填量 6ml
过滤装置示意图
石英砂垫料
装满移液器头
装置出水
由量筒接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检验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固含量
1.接通恒温干燥箱电源,将恒温干燥箱的温度设置为120℃,预热1h。
2.将称量瓶放在恒温干燥箱内,在120℃下烘干2h。将称量瓶从恒温干燥箱 中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30min至室温。在天平上称干燥称量瓶的质量, 准确至0.0001g,记作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