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镇保护与建设发展及开发的对策
试论古镇保护与建设发展及开发的对策

试论古镇保护与建设发展及开发的对策摘要:科斯塔曾提出:保护历史古城及其环境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帮助它保持并强化其传统的功能,如果这一点无法实现的话,则需帮助它建立一个合适的功能和用途。
所以应该采取整体保护的规划思路,从整体层次上保护古镇的传统风貌,正确领会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认真总结保护经验与教训,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划体系,强化历史地段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以历史街区和重要文物古迹的抢救和保护为载体,保护、恢复、展示古镇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注重有形历史遗存保护和无形历史遗存的结合,延续、弘扬的传统文化。
Abstract: Costa has put forward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city and its environment: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 is to help it maintain and strengthen its traditional functions, if this is not true, need to help it build a suitable function and use thereof. We should take the overall protection planning ideas, from the overall level of protection of ancient traditional style,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 and local regulations, fully tap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scientiously sum up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properly handling protecti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hort-term and long-term relationship, make feasible plan, draw system, strengthe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to the historic and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s rescue and protection as the carrier, protection, restoration, show town of traditional pattern and styl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and intangible tangible historical relics binding, continue,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关键词:历史文化遗存古镇规划保护开发对策1、我国古镇文化遗存保护所面临的普遍问题1)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
论古镇保护开发对策

论古镇保护开发对策试论古镇保护与建设发展及开发的对策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镇旅游脱颖而出。
古镇以其特有的环境氛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厚的人文内涵、独特的建筑风貌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受到国内外众多游客的青睐。
它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的一个亮点,也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新方向,对丰富旅游产品,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古镇旅游发展方兴未艾,开发实践远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
如何开发建设古镇,保护古镇,使两者达到协调发展。
对这一论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古镇保护;古镇建设;旅游开发1.古镇的定义古镇是一种历史遗存,距今已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
古镇泛指所有目前仍然保有比较完整的古建民居、传统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古城、古乡镇、古村, 以及建筑古旧、风俗奇特的少数民族村寨。
古镇的旅游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味古镇的古韵美;(2)鉴赏古镇文化艺术美;(3)观赏古镇自然美;(4)体验古代农耕文明。
2.我国古镇旅游的兴起上世纪90 年代以来, 古镇旅游渐渐兴起。
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 将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 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
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
随后, 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此后古镇旅游就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的游客。
首先是江南古镇周庄率先在国内打出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旗号, 随后江浙一带的古镇, 如同里、乌镇等纷纷效仿。
与此同时, 西部的大研镇( 丽江) 也因其独特的文化在古城镇开发中脱颖而出, 随着丽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及APEC 领导人在周庄的观光使得古镇旅游热达到了顶峰。
在这股热潮的影响下, 其他省市的古镇旅游开发也如火如荼, 如广西的扬美、重庆的瓷器口、安徽的三河镇、四川的李庄等。
据网上不完全统计, 全国正在开发旅游的古镇近60 座, 而且周庄模式( 或称周庄经验) 也出现了向外扩张的局面。
举例说明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现状及其利弊

陕西古镇保护开发是当前我国古建筑保护和旅游发展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陕西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开发古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陕西古镇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的现状及其利弊进行探讨。
一、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的现状1. 古镇保护现状陕西古镇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对古建筑、古街巷、古城墙等文物的修缮和保护,以及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传承和弘扬。
古镇保护主要集中在西安、延安、宝鸡等地,形成了以西安古城墙、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
2. 古镇开发现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陕西古镇的开发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
许多古镇如华阴老县城、米脂古城等,经过改造和开发,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古镇开发主要以景区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民宿项目开发等形式呈现,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的利弊1. 利:促进旅游业发展陕西古镇的保护开发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古镇的独特文化和历史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有效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可以为当地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弊:文物保护不完善在古镇保护开发过程中,一些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够到位。
部分古建筑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改造,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另一些古镇的文物保护区域、保护措施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加强。
3. 利:传承历史文化通过保护开发古镇,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
古镇中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手工艺品等,都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市民的历史文化自豪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4. 弊:商业化过度一些古镇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商业化、旅游化的过度,陷入了景观化、文化商品化的窠臼。
为了迎合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古镇不得不在传统文化和商业利益之间作出权衡,导致了当地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和纯粹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一、引言古镇旅游是我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
然而,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如景区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加剧和不合理的经营模式。
本篇文章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探讨解决古镇旅游开发问题的对策。
二、景区环境污染1.1 主要问题:随着古镇旅游的快速发展,大量游客涌入导致了环境压力增大,如垃圾扔乱、水源污染等。
1.2 对策:(1)加强垃圾分类与处理: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政策,并建立高效运作的垃圾处理系统。
(2)限制游客数量:通过预约参观等方式控制每日人流量,并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意识以减少负面影响。
(3)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监察,并配备足够工作人员来确保清洁卫生。
三、社会矛盾加剧2.1 主要问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土地征用、低工资和人口外流等。
2.2 对策:(1)公正合理的土地征用:建立规范化的土地征用程序,确保农民得到公平的补偿,并提供就业机会。
(2)合理调控薪资: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员工获得适当报酬,并加强劳动法规的执行力度。
(3)发展多元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企业发展新兴产业,以吸引本地人才回流。
四、不合理的经营模式3.1 主要问题:古镇旅游中存在严重商业化倾向,在景区过度开发和商家垄断下,文化特色退化、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突出。
3.2 对策:(1)限制商家垄断现象:设立市场监管部门对权益进行维护,并支持小微企业入驻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2)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 加大对古镇历史文物保护投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创造条件让游客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提升服务质量:敦促旅游从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强化对游客的礼仪和服务意识。
五、结语古镇旅游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措施、调控社会矛盾以及推行合理经营模式等对策,可以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古镇文化旅游保护规划与建设方案

古镇文化旅游保护规划与建设方案一、引言古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镇文化旅游的保护与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古镇文化旅游保护规划与建设方案,以促进古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古镇的特点与价值1.1 古镇的历史价值古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们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缩影,融合了传统建筑、工艺、民俗等元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2 古镇的文化价值古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在古镇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的生活方式、艺术形式和价值观念。
古镇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3 古镇的旅游价值古镇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们可以在古镇中体验传统的生活方式、品尝地道的美食、欣赏传统的艺术表演等。
古镇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古镇文化旅游保护的挑战与问题2.1 城市化对古镇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古镇面临着被拆迁、改造甚至消失的危险。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土地资源的压力,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许多古镇被拆除或改建,导致古镇的原貌和传统文化受到破坏。
2.2 商业化对古镇的冲击为了吸引游客和商机,一些古镇过度商业化,大量引进了商业设施和娱乐项目。
这种商业化的冲击使得古镇的传统文化逐渐淡化,许多商业化的建筑和商品不符合古镇的风格和特色,破坏了古镇的整体形象。
2.3 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古镇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
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对古镇的环境和文化造成破坏,而过于保护又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因此,如何在保护古镇文化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四、3.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了保护古镇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该加大对古镇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古镇的保护和管理。
古镇规划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古镇规划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古镇成为了人们追寻历史文化和休闲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古镇的规划与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镇规划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 古镇规划的重要性古镇规划是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基础。
合理的规划可以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推动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古镇时,应当综合考虑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2. 古镇规划的原则古镇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保护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人文关怀原则和参与原则。
保护优先原则意味着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古镇的传统建筑和风貌。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规划方案要符合古镇的自然环境特点,促进古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文关怀原则要求规划方案要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福利,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参与原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
3. 古镇保护的策略为了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策略。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古镇的保护责任和管理机构,加强对违法建设和破坏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其次,要加强古镇的修缮和维护工作,保持古镇的原始风貌和历史特色。
同时,要加强对古镇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古镇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4. 古镇发展的策略古镇的发展是保护的基础,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首先,应当发挥古镇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要加强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古镇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古镇的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还可以发展与古镇相关的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等,促进古镇的经济发展。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引言:古镇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独特形式的旅游方式,它将传统及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古镇旅游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古镇保护不力在追求经济效益和吸引更多游客之下,部分地方政府过度追逐规模扩张而忽视了对于古镇本身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
有些地方甚至在未进行科学评估和规划情况下大规模拆除或改造原有建筑物,导致独特的历史风貌丧失。
解决办法:1.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制定明确的保护政策,并加大对侵害遗产资源行为打击力度。
2.完善监管体系: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维护古镇遗产资源。
3.注重宣传教育:通过向公众普及古镇历史文化知识,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保护意识。
二、商业化开发过度为吸引更多游客,部分地方倾向于商业化开发古镇,导致商业活动笼罩在整个古镇之上。
原本安静的街道变得拥挤喧闹,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被大量廉价的仿制品所取代。
解决办法:1.合理规划:在进行古镇旅游开发时要科学规划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商铺,避免同质化竞争。
2.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商家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杜绝低质次品进入市场。
3.支持特色小店:鼓励培育具有独特特色的小店铺,在保护传统手工艺品基础上增加当地元素。
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大量游客涌入古镇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垃圾处理不当、水源污染以及建筑废物随处可见等问题使得原本优美天然景观被破坏。
解决办法:1.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增加厕所和垃圾桶数量,提供更好的环境卫生条件。
2.引导游客行为: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游客养成文明旅游习惯,不随地丢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四、利益分配不均在古镇发展过程中,经营者与居民、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常出现问题。
一些开发商主导了古镇经济收入,并没有给予当地居民足够的权益保护。
解决办法:1.合理划定经营边界:规范古镇内各类商业活动区域范围,确保经营合法化。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古镇旅游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形态之一,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风貌,备受游客的喜爱。
然而,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问题一:商业化程度过高现在很多古镇已经被商业化过度,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不断改变其建筑和文化特点。
因此游客在游览时,注意到的是花了钱购买了商品,而非古镇景点的美景。
这不仅破坏了当地文化,还消弱了游客心中对于古镇的独特印象。
建议一:推进保护的多样性有必要整合各种资源来保护古镇,包括宣传资料、现场管理以及社区合作。
我们应该通过这些资源来实施保护行动,鼓励游客参与,以及教他们如何尊重景点的文化和历史。
这将为可持续的旅游市场打下基础,等比例提升当地旅游收入。
问题二:缺乏创新意识与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相比,很多古镇仍然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旅游开发中脱离出来,缺乏创新意识和发展动力。
因此,助长古镇继续面临旅游市场的竞争性压力,很难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建议二:推行旅游产业多样化要保持古镇的独特性,需要制定注重本地环境和人文特点的旅游规划,通过推行旅游多样化,发掘多个旅游项目,使游客能够有更多的旅游体验。
同时,应当提高当地人群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多稳定的工作机会。
这将进一步提高旅游市场的吸引力,也有利于打造古镇的特色。
问题三:缺乏运营管理经验由于很多古镇的管理人员缺乏运营管理经验和方法,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上。
这可能会导致旅游行业结构不良、景区缺少质量保证,并可能损害旅游行业形象。
建议三:推行专业人员培训对经营古镇旅游的从业者和管理人员,需要提供更好的培训,增加其管理和营销的技能。
掌握相关的现代管理、运营和发展理念,创造合适的票务收入模式和特色化经营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针对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推进其经济发展。
同时,为古镇旅游开发的改进和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对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还没有引起重视。目前我国只注意到有形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没列入保护范围。《文物法》也没提及无形文化的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无形文化遗存正快速消亡,抢救无形历史文化遗存已成为当务之急。
4)坚持从保护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对待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城镇问题上,国内一直将“保护”置于首位。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己经普遍达成共识的今天,传统城镇也应满足“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要求,因此,传统城镇的发展应该是保护性的发展。“保护历史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也只有合理的利用;才能展示其固有的价值,并使它们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护目的”。传统城镇的空间格局、自然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原公布的人民政府批准。
2)历史文化遗存家底不清,许多历史文化遗存沉睡在地上地下。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碰到历史文化遗存时,讲不清道不明,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根本没有调查、登记,更谈不上公布文保单位。面对旧城改造、城市建设时,拿不出具体依据,在“保”与“拆”的争议声中,只得眼看着它被拆毁。
3)“建设性破坏”触目惊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遗存被毁程度令人忧心:襄樊宋城墙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历史建筑一拆而光;福建的三坊七巷名存实亡;0.8 平方公里的定海古城拆得只剩下 0.13 平方公里。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致使许多历史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遭到破坏。管理者们往往重视工业化,轻视城市化,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他重“政绩”,重“形象工程”这些硬件,而对于提高人的素质,改进效率制度这些软件不够重视。
3、古镇保护主题思想
根据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切实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全国和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保护古镇的空间格局,严格保护文物古迹的群落和个体,保护和恢复一些区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时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依据协调、整合、重构的总体思路,把历史遗迹、文物景点、地方民居、传统商业街串联成系统,以此体现古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方风貌。对于历史环境中的区域,道路、建筑、界面以及视线、空间、绿化等构成要素进行高度限制,确定通视走廊。重新整治历史建筑周边的空间构成,恢复曾经的人文气韵,增加老城的历史厚重与文化内涵。
Abstract:Costa has put forward theprotection ofhistoric cityand its environment:one of the mosteffective way is tohelp it maintainand strengthen itstraditional functions,ifthis is nottrue,need tohelp it builda suitablefunctionand use thereof.We should takethe overall protectionplanning ideas,from the overalllevel ofprotectionof ancienttraditional style,proper understanding ofnational and localregulations,fully tap thecultural connotation,conscientiously sum up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properly handlingprotection,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protection anddevelopment,short-term and long-termrelationship,make feasibleplan,drawsystem,strengthen thehistorical andcultural relicsprotection,to thehistoricandimportant cultural relicsrescue andprotectionas the carrier,protection,restoration,showtown oftraditionalpattern andstyle;pay attention to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and intangibletangiblehistorical relicsbinding,continue,carry forward thetraditional culture
3.2、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的规定,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针对保护范围内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做出相应的保护管理规定。
1)保护范围
对于保护范围内的文物,建筑本身与环境均要按照文物保护法中的具体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文物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文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下,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进行修复,做到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对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予以坚决拆除。
2)建设控制地带
在建设控制地带内,凡保留的传统民居建筑、公共建筑应加强维修,对与其风貌有冲突的建筑应逐步拆除,城外新建建筑色彩、形式等应与天长古镇内传统建筑保持协调一致,体现古镇整体传统风貌。
2)坚持周围环境与之协调的原则
保护文物要特别注意保护其周围的环境风貌,在文物的保护范围之外,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彩等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3)坚持保障文物安全的原则
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要保障文物的安全,在文物的保护范围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及其他危及文物安全的物品,禁止破坏景观和其他影响文物安全的活动。
3.1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原则
1)坚持原址、原物、原状保护的原则
文物要原址、原物、原状进行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禁止拆除、改建原有的古建筑、禁止破坏文物,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影响文物保护和环境景观的非文物建筑应当迁移或拆除。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要重视保全历史信息。
4)片面追求旅游经济效益,造成历史文化遗存严重破坏。一是为了迎合旅游热,不惜以拆毁传统历史街区为代价,而制造出了承德的清代一条街,开封的“宋街”,沛县的“汉街”等仿古建筑,使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街区沦为“假古董”。擅自改变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体制,从而出现“三孔”、“秦始皇兵马俑”等难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事件发生。
5)保护规划的滞后严重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从 1982 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公布 103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各省也先后公布了近百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滞后普遍存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左右没有编制保护规划。由于没有从保持历史村镇特色风貌出发去规划建设,导致不少地方从规划方案到建设模式,都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风格,也不顾历史村镇的空间格局、尺度和当地文化传统,简单生硬地建广场、筑高楼、修宽马路、拓绿地,严重破坏了千百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脉络。
5)因建设工程特别需要而必须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迁移或者拆除的,应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该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应遵循以保护为前提的持续性利用原则。传统城镇的保护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发展的矛盾,与当今城市建设“发展”的主题相一致。城市规划是组织协调城市各发展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传统城镇的保护规划本身便是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据此划定保护范围和保护等级,对传统城镇进行保护、改造和更新。
试论古镇保护与建设发展及开发的对策
摘要:科斯塔曾提出:保护历史古城及其环境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帮助它保持并强化其传统的功能,如果这一点无法实现的话,则需帮助它建立一个合适的功能和用途。所以应该采取整体保护的规划思路,从整体层次上保护古镇的传统风貌,正确领会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认真总结保护经验与教训,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划体系,强化历史地段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以历史街区和重要文物古迹的抢救和保护为载体,保护、恢复、展示古镇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注重有形历史遗存保护和无形历史遗存的结合,延续、弘扬的传统文化。
对策措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对策措施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保护整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在保护整治方面,主要从空间形态、环境要素、文化古迹等几方面进行整治(王颖,2000;等)。阮仪三(1999)提出对古镇区风貌整治主要包括建筑整治、空间整治和绿化整治等内容。张凡(2006)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提出城市历史要素的空间整合分为关联耦合法和步行网络法,并提出多模式的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方法,包括隐喻法、立面嫁接法、埋地法、协调法和映射衬托法。经济社会方面,陈志华(1999,2001)指出要采取另建新村以保旧村的方法解决保护和生活发展的矛盾。朱晓明(2000)探讨了古村落的土地整理问题,围绕传统民居建筑的宅基地使用及明晰房屋产权提出了相应对策。许抄军(2003)利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了古村落居民产权现状,提出了民居产权重新界定及其相关政策建议。生态环境方面,李晓峰(1996)认为按照生态控制论原理来控制聚落发展是解决文化传承和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邓晓红等(1999)研究了徽州传统聚落对自然生态、建成环境、社会生态的适应。赵万民(2001)提出对山地环境、城镇形态和空间建筑进行有机整合和保护修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