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总体发展战略
织金产业发展现状

织金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织金产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产业之一,织金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下面将从市场规模、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三个方面来探讨织金产业的发展现状。
织金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增加,织金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今,织金产品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金线织品,还涉及到饰品、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婚庆行业,织金产品越来越受到新人们的青睐。
这些都为织金产业的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技术创新推动了织金产业的发展。
在过去,织金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艺进行生产,效率低下且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织金产业开始引入机械化生产和自动化技术。
例如,利用电脑编织机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一些企业还积极开展研发工作,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织金技术。
这些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为织金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品牌建设成为织金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建设来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一些织金企业开始注重产品设计和品牌宣传,通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形象来吸引消费者。
同时,一些企业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中国的织金产品推向全球。
品牌建设的不断完善,为织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织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推动和品牌建设三大特点。
随着人们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增加,织金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推动也为织金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着织金产业在技术、设计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织金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分析

织金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分析
高升;刘燕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24(44)4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林下经济作为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作用巨大。
本文在对贵州省织金县林下经济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织金县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依据当前织金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提出贵州省织金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及建议,具体包括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建设,构建多元立体林下产业模式;加强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培育,推动林下产品品牌建设;加强林下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以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加强林旅一体化建设,打造全域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创造林下经济新增长点;强化林业科技人才鼓励政策,巩固人才保障。
【总页数】5页(P146-150)
【作者】高升;刘燕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林下套种金线莲技术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2.辽东山区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策略改进
3.高质量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4.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及实践策略分析
5.林下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策略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出新机遇变出新生活——织金县改革开放40年发展综述

改出新机遇变出新生活——织金县改革开放40年发展综述王勇;王春府【期刊名称】《当代贵州》【年(卷),期】2018(000)047【总页数】2页(P76-77)【作者】王勇;王春府【作者单位】织金县委宣传部;织金县委宣传部【正文语种】中文改革开放40年来,织金县围绕“改革”做文章,交通发展实现新突破、生态建设实现新跨越、旅游产业铸就新品牌、教育文化展现新希望、农业产业跃上新台阶,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织金县围绕“改革”做文章,励精图治,改出新机遇,闯出新路子,变出新生活。
交通发展实现新突破“40年前,从织金到贵阳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天只有两班车一去一来,单边要走6个小时;现在全程高速,一个小时就到。
”家住织金县城的老杨见证了40年来全县交通网的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织金县坚持把“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作为蓄势、强劲的先导性工程来抓,大进大出的交通网络体系逐渐形成。
2013年1月26日,黄织铁路通车,结束了织金没有客运火车的历史。
2013年2月8日,黔织高速公路通车,结束了织金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2015年2月16日,清织高速公路开通,织金融入“贵阳1小时经济圈”。
2015年10月22日,织纳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试运营。
至此,织金形成“两纵两横”交通网络,拉近了与各地的距离,缩小了贫富差距,打通了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截至目前,织金县公路通车总里程3029.5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3.092公里;铁路营运总里程超过65公里。
实现全县543个村通油路、484个村通客运;开通织金到贵阳的专列火车,形成城市公交及公共自行车系统,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一条条高速、铁路穿山过岭,天堑变通途,为织金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当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态建设实现新跨越深秋时节,走进织金县黑土镇箐口村,满山苍翠、溪流潺潺、瓜果飘香。
“以前的箐口村可不是这样的。
”老支书李明光回忆道,那时候大伙为了填饱肚皮,拼命毁林开荒,从山脚开到山顶,全村的森林覆盖率锐减到10%以下。
织金县积极发展“三农”的做法

织金县积极发展“三农”的做法位于乌江两大源流交汇处的织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毕节试验区建设20周年以来,织金县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发展主题思想的指引下,在探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之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就织金县发展“三农”的做法和经验作一些探讨。
1构筑生态农业屏障织金县的地貌特征为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山地多、平地少,生态极为脆弱。
1988年试验区建立以后,提出了生态农业的“五子登科”战略,为织金的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
“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
织金县不断推行石漠化治理的坡改梯工程,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并结合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支援的3356项目的开展,实施了退耕还林建设。
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织金的生态正逐渐恢复,农业生产与保护青山绿水和谐发展,构筑起了生态农业的绿色长城。
1.1科技兴农发展大农业在毕节试验区建立以前,织金的农业科技运用也在纵向上有着缓慢的发展,但近20年来,结合试验区确立的一系列立足于黔西北实际的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思路,无疑给织金的农业大发展带来了春天。
20年来,向单位面积要产量,向科技要效益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农业科学技术运用方兴未艾。
在织金县金龙乡关心村白泥窝村民组,大部分地块里长着优质牧草,家家户户都改圈、改灶、改厕和配套沼气。
全组23户110人口,2002年底仅有3头当地母猪和30头架子猪。
现在,存栏杂交母猪达到118头;生猪400头,优质纯种公猪3头;预计2010年下半年可向市场提供仔猪3000多头。
1.2实施粮食增产工程随着农业科技含量的不断加大,2007年织金县全县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34.29万t,持续保持了连年增长的良好势头,为1988年总产量的201%,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4kg,为1988年人均占有量的157%,农民人均收入达2246.5元,比1988年翻了将近4番。
织金县调研报告

织金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织金县的经济发展现状、人口结构、社会问题等相关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发展策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织金县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地处黔滇边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
二、织金县概况2.1 基本情况•织金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经105°43′-106°14′,北纬26°30′-27°01′之间。
•织金县总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辖8个乡镇。
•织金县人口约4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比较高。
2.2 经济发展织金县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和相关产业。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发展了水果和蔬菜种植业。
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也是县内的重要支柱产业。
此外,织金县还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金、银等,但开发程度有限。
2.3 人口结构织金县的人口主要由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组成,占据了县人口的大部分比例。
布依族和苗族是本地区的特色民族,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谋生,导致织金县的老龄化程度较高。
三、调研结果3.1 经济发展问题织金县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农产品产量较低。
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导致农业效益不高。
与此同时,织金县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支撑。
这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困扰,也给年轻人的就业带来了一定压力。
3.2 教育和医疗问题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织金县的教育和医疗设施相对薄弱。
尤其是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明显不足。
很多乡村学校和卫生院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也制约了织金县整体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
3.3 生态环境问题织金县地处山区,自然环境相对优越,生态资源较为丰富。
然而,由于农业过度开发、工业排放和人类活动等影响,织金县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压力。
煤矿-战略发展规划

织金县城关镇七公里煤矿企业发展规划◦一三年、企业概述企业名称:织金县城关镇七公里煤矿经营场所:织金县城关镇岩脚村法定代表人:赵典友经营范围:开采原煤,销售本企业生产煤炭(按许可证核定事项及期限从事经营)成立日期:2011年2月25日、企业团队煤矿目前实行职能化管理,建有一整套管理制度,依照企业标准 进行管理。
煤矿并拥有一批团结、务实、高效、具有很强开拓精神的 领导团体,他们在对企业环境的理解和把握上,在市场开发、煤矿管 理上,在经营、公共关系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 验,他们的领导确保了煤矿的长远发展。
同时,煤矿正在推行“思想创新出思路,技术创新出成果,管理 创新出效益,营销创新出市场”的创新经营方针,以确保煤矿经营管 理中的发展后劲与活力。
煤矿高管层年富力强、专业精通、经验丰富,对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态 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控制力,是一个经营稳健、诚实守信、敬业务 实、团结高效的管理团队。
三、企业文化1、企业目标:创造绿色家园是企业共同的心愿 消费者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 佳曲产昴 -- _ :耳空性 A ……a “ - - ~ 业NW只有消费者的认同和欣赏才有企业事业拓展的空间,企业追求为消费者提供一流的优质产品。
2、经营哲学:创造经典⑴工作职责方面:人性化管理,追求岗位职责履行到位,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尽善尽美、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⑵客户关系:创造客户满意是企业永恒的追求,企业将提供高品质精细化的产品赢得客户信赖与忠诚,为客户提供超乎价值的产品;⑶营销方面:追求精耕细作,服务周到、注重细节、耐心细致;⑷管理方面:追求管理的精细化、流程化、标准化。
3、企业理念:超越自我⑴企业提倡追求进步、超越自我,在进步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⑵企业要求保持旺盛斗志,勇挑重担,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不断突破环境限制;⑶企业的信念:只有不断的超越自我,才能磨练企业的意志、塑造良好的职业特性、才能保证企业最大程度发挥潜能、提高才干。
织金县五年工作总结

织金县五年工作总结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织金县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里,我
们不断努力,迎难而上,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为县域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下是我们五年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首先,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我们成功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过去五年里,我们加大了
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改善了县域的基础设施条件。
这为县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县域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加大对环境
保护的力度,我们成功改善了县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为县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的来说,过去五年是织金县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在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为县域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织金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毕节试验区织金县八步镇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毕节试验区织金县八步镇 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根据省地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及地委、行署要求,为大力推进“三化同步”,探索喀斯特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闯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根据省、地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相关会议精神,结合八步镇实际,特制定织金县八步镇新一轮改革发展综合试验试点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城带乡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以“三个载体”(城镇建设、特色小城镇、五园新村)为抓手,加快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强力推进“三化同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积极探索贫困地区民生保障全覆盖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机制,明确新思路、把握新定位,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八步镇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八步镇跨越发展。
二、基本目标按照“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要求。
提出以下几个基本奋斗目标。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金县总体发展战略织金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中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溶发育,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境岩溶地貌发育,多峰林、溶洞、暗河。
全县水能资源丰富,是国家实施西电东输的主要工程之一。
矿产资源丰富。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储蓄大,品位高的有煤、磷、重晶石、铁矿、铝钒士等26种。
其中优质无烟煤储量达129亿吨,占贵州省总储量的2%以上,可开采量达104.5亿吨,磷矿储量13.74占贵州总储量的54.4%;、铝矾土储量967万吨。
其他各种矿产品储量也极为丰富,具有极高的开采和综合利用价值,开发潜力巨大。
旅游资源丰富。
织金山川秀丽。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溶洞遍布,有“溶洞王国”之称。
距县城22公里的织金洞,有“天下第一洞”之称,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四十佳之一,获“国家地质公园”称号,是贵州建设西部旅游黄金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距织金洞1.5公里的恐龙谷,以其洞中有洞、桥上有桥、水上有水的奇绝景观而被国际著名的地貌学家威廉姆斯誉为“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观”,2001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家水利风景名胜区之一。
距织金洞3公里的东风湖长37公里,是一个兼有三峡的壮观和桂林的秀丽的高原平湖。
距东风湖25公里的洪家渡水电站,可蓄水49亿立方米,水库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将与恐龙谷、东风湖连成一片,成为融湖光山色、峡谷风光为一体的神奇组合。
县城古有72泉,享有“小泉城”美誉,城郊有楼亭错落、绿树掩映、古树覆盖、形似木鱼的鱼山和素有“东寺晚钟”美名的东山,县城内外的“八大景”、“八小景”令人赏心悦目。
独特的区位优势。
今后几年,随着黄织铁路、林织铁路、黔织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清织段、织金至纳雍高速公路、织金至普定高速公路“两纵两横”铁路、高速公路的建成,织金将成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和内陆城市产业转移的重要阵地。
中央实施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必将打破阻碍改革发展的制度壁垒。
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黔中经济区发展战略,织金纳入贵阳一小时经济圈等等,将加速推进织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因此,织金县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是,要使经济稳定发展,必须先从基层做起,从长远规划,小处着手,力求经济发展态势一路走好,不走下坡路。
首先,从以下“八大战略”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十二五”期间,把煤炭、电力、化工发展为三大支柱产业,建成全省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煤化工基地、农特产品加工基地。
以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织金产业园区、黑土物流园区、桂花工业园区为龙头,努力构建具有织金特色的工业体系,抓好以八步、茶店为中心的循环经济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原煤、煤化工、磷化工、钼镍矿深加工、建材(水泥)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中石化年产60万吨聚烯烃项目、年产40亿方煤制天然气项目和60万吨煤制醋酸项目,扎实推进文家坝一矿、二矿、肥田煤矿等大型煤矿建设,力争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0%左右。
二是实施“农业稳县”战略。
以“3321”工程、“三万”农业示范工程、规模养殖场、专业养殖小区和茶店百个蔬菜大棚建设为突破口,发展竹荪、韩国朝天椒、蔬菜产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实施多元化造林机制,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整合并规范运行整村(乡)推进、连片开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科技扶贫资金,重点推进在大平、牛场等6个乡(镇)规划实施的整村(乡)推进连片开发项目,加快实施以那、中寨的6个村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
三是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
完成新一轮《织金县县城总规》修编、产业园区和城乡一体化规划,启动《织金县县域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编制。
抓好以三甲和绮陌乡为主的新城区建设,打造以织金古城为核心的主城区,八步为中心的辅城区,三甲、绮陌和荷花片区为集团的城市构架。
推进金南片区环境综合治理和“桂花森林公园”建设。
建成城南、城北客运站,开通县城南北和东西向公交线路,启动县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文化广场建设,完善水、电、气、通讯、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四是实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战略。
扎实抓好黄织铁路、林织铁路、织纳水铁路织金境段,厦蓉高速公路、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织金境段征地拆迁、地灾治理等工作。
改造县乡油(水泥)路100公里、治理农村灾害公路26公里、建设通村沥青(水泥)路884公里和农村安保工程公路106公里,新建通村公路205公里,新增22个村通公路,力争70%的行政村通油路。
配合做好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完成后坝、吹聋水库除险加固续建工程,新建、改建山塘水库96座、引水渠道130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358个,解决32.8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规划13条74公里中小河流域治理,保护农田4.34万亩,受益人口达8.38万人以上。
新建、扩容110千伏变电站7座、35千伏变电站14座,新建110千伏线路79千米、35千伏线路169千米,力争“十二五”期末电网覆盖率达100%。
五是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质量标准、监管、技术支撑、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有效遏制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状况。
六是实施“民生工程”战略。
2011年完成廉租房1242套6300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11259户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32000户。
到2015年,净增就业人员2.2万人,促进就业1.4万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
全面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低保工作制度,强化优抚安置工作,力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的综合覆盖率均达99%以上。
抓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被征地拆迁户和因企业改革改制生活困难人员生活保障,做好引子渡水电站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和大新桥水库、黔中水利枢纽二期工程及洪家渡库区移民的拆迁安置补偿和后期扶持。
七是实施“旅游兴县”战略。
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景区(点)详细规划体系,打造乌江游“天下第一洞——乌江源百里画廊——千里乌江第一弯——地球大花园”旅游精品线、“织金古城一日游”和官寨古街、龙场营上古寨、官寨小妥倮民族村寨、茶店乡红艳村民族旅游村寨为主的民族文化古迹游。
推进旅游景区、产品、设施、服务、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
八是实施“社会事业建设”战略。
以推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产业、丰富文体生活、规范文化市场为重点,加快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度,抓好200个村级农家书屋建设,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和行政村通广播工程。
实施好织金教育改革实验园区、织金县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
强化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合作医疗与卫生资源有效衔接,真正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十二五”期内,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96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深入开展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织牢“五网”,推进和谐“三区”建设,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其次,采用“四化”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在煤炭产业上,以大型煤矿为龙头,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延长煤炭产业链,全方位带动煤炭产业的发展,争取建成全省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在煤化工产业上,以“煤电化一体化”煤制天然气项目为龙头,围绕贵州省煤化工规划三大基地之一的“毕清工业基地”核心区初步建成织金煤化工基地。
在磷化工产业上,以磷矿石烯土分离及精细化磷化工试验项目为龙头,建设磷化工工业园区,初步建成黔西北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基地。
在电力产业上,以国电集团大力发展织金电力产业设计投资50亿元的2×60万千瓦织金电厂项目为龙头。
在农产品加工业上,以竹荪深加工项目为龙头,建设食品及畜禽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带动粮油、腊肉制品、畜禽产品、茶叶等农产品及畜禽产品加工。
大力推进基础城镇化。
织金县围绕“山水之城”、“文化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的发展目标,倾力打造以新型能源化工产业配套服务为主的山水宜居城市。
一是按照城镇集群发展、古城服务功能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不同层面,科学制定规划。
二是通过县城周边集镇建设、工业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新城扩建等,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容量。
三是充分尊重历史格局,坚持保护、改造、提升并重,把古城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古城服务功能,还原古城历史风貌,恢复古城历史神韵,着力把古城打造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卫生城市、商业贸易城市、文化休闲城市。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织金县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面貌改善为目标,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传统农业种植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全力推进30万亩粮食基地和30万头猪、100万羽禽、5万只羊为主的优质畜禽基地以及竹荪、苡仁米、水果为主的优质农特基地建设,加大织金竹荪、熊家场腊肉等一批现有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和扩张力度,努力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聚集度,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础,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大力推进旅游品牌化。
织金县按照建成旅游大县的要求,围绕把织金洞景区打造成全国一流风景区,把织金古城打造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把织金打造成“黔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上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努力构建西部独具特色旅游业基地之一的目标。
一是重点推进“五古”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东风湖、恐龙谷、支嘎阿鲁湖、乌江源百里画廊等旅游精品线。
二是以“五园新村”建设为载体,加强农村配套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加快开发一批如熊家场、下红岩等农业公园、休闲农庄、特色果园、花卉基地,不断丰富旅游内容,切实提高旅游发展层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