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出身奴隶贵族家庭,青少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喜爱文学创作和诗歌。公元前407年,年满20岁的柏拉图确认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信徒。这件事对他一生的事业有重大的影响,他的兴趣从诗歌、文学和戏剧转向了哲学。他对苏格拉底非常敬仰,他的某些基本论点源于苏格拉底。然而,使他终生难忘的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于是,公元前399年,柏拉图被迫逃离典雅,到麦加拉、埃及、南意大利、叙拉古等地游学,达12年之久。侨居外乡的日子,“大希腊”之行使他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经验。尤其是毕达哥拉斯派的主要代表阿尔基达集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形象铭刻在柏拉图的心里,成为他追求融合哲学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英才人物的雏形。也正是这次有力客观上帮助柏拉图考察了各种政治体制、法律、社会结构,研究了各种哲学流派、天文学、数学和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家。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返回雅典后,在雅典城郊创办了学园,一般译作“柏拉图学园”。柏拉图学园的创立,不仅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也是欧洲学术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因为在学园里,既开展教育活动,培养人才,又进行学术研究,促进古代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学园讲授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科目。学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过“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去世以后,该学院延续了900余年,直到公元529年被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为止。学园的环境为柏拉图的教育与学术活

动生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在学园里撰写了两部巨着:《理想国》和《法律篇》。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这两部着作之中。其中《理想国》集中体现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被视为西方三大教育名着之一(其他两部为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一位友人的婚礼宴会上溘然辞世。

二、柏拉图在中西方的地位

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着作的学派。在后世哲学家和基督教神学中,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辐射力。有的哲学史家认为,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而且,柏拉图的理念论,被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对西方哲学的启蒙作用被普遍认可,也因为他卓越的人格而备受尊重。

三、柏拉图的教育观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

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提出儿童的教育与国家的兴旺有很大关系,应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他要求3~6岁的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会集在村庄的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和童话。柏拉图还重视各个阶段的教育,他认为7岁到16岁的教育属于情感教育阶段。儿童从7岁就要开始学习军人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枪、射箭等等。柏拉图将18~20岁的

教育视为意志教育阶段,目的是培养理想国的保卫者,形成勇敢的美德。20~30岁的教育属于智慧教育阶段,那些对抽象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就要继续深造,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与和声学等学科,以锻炼他的思考能力,使他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柏拉图指出了每门学科对于发展抽象思维的意义。他主张未来的统治者在30岁以后,要进一步学习辩证法,以洞察理念世界。经过5年后,他就可以成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了。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柏拉图十分重视音乐和体育的作用,认为它们是专门为情感教育服务的,强调“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因此,他特别重视音乐对幼儿与儿童的影响,甚至指出了胎教中音乐对胎儿的影响。他认为国家应重视如摇篮曲、儿歌等的编写,以音乐陶冶儿童的心灵。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音乐与文学可以保证国家能支配青年一代,使他们喜爱统治者所规定应当喜爱的,厌恶统治者所规定应当厌恶的东西,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体育应包括教育手段和健康术。他对当时雅典出现的竞技主义和竞技职业化倾向曾给予猛烈的抨击,同时也批评市民轻视体育的思想和态度。柏拉图丰富的体育思想对后世体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这么一个着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

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型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四、“柏拉图式的爱情”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