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5 《黄河颂》课件(共33张PPT)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5  《黄河颂》课件(共33张PPT)

重点品析颂歌部分 5.连续三次写“啊! 黄河”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 清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分别歌颂了黄河 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 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阅读方法解密 反复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 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起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情感;回环 起伏,充满语言美等作用。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 作用。本题主要从表达情感的作用上分析。
1.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诗歌。(重点)
2. 分析诗歌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诗歌。(难点) 3. 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热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重点)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 北)人,诗人、 文学评论家。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 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3.“奔”“掀”“结”“劈”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作者用“奔”“掀”“结”“劈”等动词生 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4.“摇蓝”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把黄河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 地指出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哺育滋养了炎黄子 孙,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传承。
【难点探究】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 借歌颂黄河歌颂什么?
【答案】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 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 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 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作者借 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 的意志。

七下 5《黄河颂》课件 (共21张PPT)

七下 5《黄河颂》课件 (共21张PPT)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 我站在高山之巅, • 望黄河滚滚, • 奔向东南。 • 惊涛澎湃, • 掀起万丈狂澜; • 浊流宛转, • 结成九曲连环; • 从昆仑山下 • 奔向黄海之边, • 把中原大地
•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黄河的基本走向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Biblioteka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我看见了黄河 •----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吟 诵
啊,黄河! 我来到你的身边, 向你轻轻地诉说, 我们今天的新中国。 …… ……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内嵌视频)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内嵌视频)
海日记》、《文艺辩论集》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 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 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 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 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 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词作曲者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了《救国军歌》、 《游击军歌》、《茫茫的 西伯利亚》、《在太行山 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 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 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 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 光荣称号。
从内容上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 从结构上看又可分为三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即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 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望黄河 颂黄河
尾声
学习 黄河精神
5、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黄河的?描绘出黄河的什 么特点?
滚滚、惊涛澎湃万丈狂澜表现了黄河气势汹涌; 掀起、结、奔向、劈成表现了黄河的力量之大; 宛转,九曲连环表现了黄河外形特点。
主题思想
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用 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 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 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黄河颂》当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 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6、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 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八 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PPT课件(7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PPT课件(7篇)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手抄报:/shouchaobao/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个人简历:/jianl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片黄颜色 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
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 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 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和不朽精神。
学习目标
1.熟记“浊”“巅”等字的读音;熟记“狂澜”“屏障”等词语 的字形。 2.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重点) 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爱 国主义情操。(难点)
预习检查 读一读
pài
澎湃
wǎn
宛转
diān
山巅
zhuó
浊流

臂膀

劈成
bǎng
榜样
dàng
浩浩荡荡
预习检查 读一读
lán
狂澜
píng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件PPT

教学目标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 地朗读本诗;(第一节)
2、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
3、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 热爱中华民族。
第一组 风之队
朗读:1---11行
第二组 雨之队
12----17节
第三组 雷之队
19---23
第四组 电之队
24——35
听老师读课文, 然后进行第二轮 朗读比赛,得分 最少的组可先选。
全班齐读,读出 我们的气势,读 出黄河的气势!!
黄河颂是组 诗 的第二章?
写作于什 么时期?Fra bibliotek朗读这首诗 应该是什么 样的基调?
豪迈奔放
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贴近实战,注重品质。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本文档为 PPT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黄河颂
光未然
-
以笔名光未然闻 世的张光年,1913
年生于湖北光化。
抗战时期,张光年积 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所 创作的歌曲《五月的鲜花》 传唱全国,组诗《黄河大 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 成为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不朽经典,至今久唱不衰
1938年11月武汉沦 陷后,我国现代著 名诗人光未然(即 张光年)带领抗敌 演剧三队,从陕西 宜川县的壶口附近 东渡黄河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黄河颂》PPT优秀课件4【最新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黄河颂》PPT优秀课件4【最新版】
请同学们用做批注的方法,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
做批注: 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
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涵咏品味 颂赞黄河
请同学们用批注的方式,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
温馨提示: 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可以从
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 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
黄河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04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Click to e title of the article
字词学习
Click to add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Click to e title of the article

3.就 是 把 事 情 最 精 彩 、 最 能 引 人 注 意 的 地 方 在 开 头 就 展 示 出 来 , 既 可引 起 读 者 阅 读兴 趣 , 也 可 以设 下 悬 念 。

4 . 《 背 影 》是 朱 自 清 的 回忆 性 散 文 , 文章 采 用 倒 叙 手法 , 叙 述 了 作者 离 开 南 京 ,父 亲 送 他 到 浦口 火 车 站 , 照料他 上 车 , 并 替 他 买橘 子 的 情 形 ,把 父 亲 对 儿
批注示例:
“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 描写,有画面感。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批注示例: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 复的韵律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件(共26张PPT)

的描绘、
河 主体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歌颂,表

颂黄河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达对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精神的赞
颂之情
尾声: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我们要以黄河 为榜样,发扬 中华民族坚强 不屈的精神, 为祖国贡献自 己的力量。
3、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 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4 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思考探究
• 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你”究竟指什么?诗歌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亲切、自然,直抒胸臆。指中华民族和中 华民族精神。象征手法
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借对黄河

望黄河
黄河大合唱
•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生于河北省光
化县,1927年参加革命,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 花“歌词,1939年在延安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 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8 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 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 《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 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 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结成九曲连环; பைடு நூலகம்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远镜头 近镜头 俯瞰全景 纵向描写 横向展开
“望”
表现了黄 河一往无 前、无坚 不摧的特 点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 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进行 赞颂的?
➢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 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整体感知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 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 颂”。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 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 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黄河颂》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黄河颂》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 障”?
黄河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 摇篮 地, 孕育了中华文化
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是 屏障
侧重黄河保卫了 中华民族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 /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 这是一个比喻句, 把黄河比 喻为一个巨人, 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 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 万条“铁的臂膀”。 其次, 应该和上文结 合起来理解, 如此巨人, “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 和力量, 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解释词语
狂澜: 大波浪 山巅: 山顶 哺育: 喂养 滋长: 生长
解读《黄河颂》
1、题目《黄河颂》中, 哪个是关键词?
“颂”
2、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 请用简洁的 语言表达出来。
3、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 但序曲部分重点在 “黄河”上, 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 儿女”上。
今天, 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 走进 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 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 代著名的音乐家, 创作了不朽名 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 等作品。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 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 赢得了 “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作家作品
光未然, 原名 张光年, 1913年出 生在湖北光华县。 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 参加革命工作。 1935年创作了《五月 的鲜花》歌词,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 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 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
时代背景
1938年末, 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 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 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 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冼星海在 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 连 续写作六天, 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 《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 这部大 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 其中尤以《黄河 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 所传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班齐读,读出 我们的气势,读 出黄河的气势!!
黄河颂是组 诗 的第二章?
写作于什 么时期?
朗读这首诗 应该是什么 样的基调?

豪迈奔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目标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 地朗读本诗;(第一节) 2、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 3、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 热爱中华民族。
第一组
风之队
朗读:1---11行
第二组
雨之队
12----17节
第三组
雷之队
19---23
第四组 电之队
24——35
听老师读课文, 然后进行第二轮 朗读比赛,得分 最少的组可先选。
光未然
以笔名光未然闻 世的张光年,1913 年生于湖北光化。
抗战时期,张光年积 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所 创作的歌曲《五月的鲜花》 传唱全国,组诗《黄河大 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 成为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不朽经典,至今久唱不衰
1938年11月武汉沦 陷后,我国现代著 名诗人光未然(即 张光年)带领抗敌 演剧三队,从陕西 宜川县的壶口附近 东渡黄河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9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