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

(2) 纤维素性炎 纤维素性炎是指以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为特征的炎症。
1、 粘膜的纤维素性炎 发生时,在黏膜的表面,渗出的纤维 素、白细胞、坏死的粘膜组织和病原菌等,形成一层灰白 色的膜状物,称为假模,将此类炎症又称为假膜性炎。如 白喉、细菌性痢疾等。
(3) 玻璃样变性 1、玻璃性样变:是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HE染色呈嗜伊红均质红 染的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主要见于结缔组织、血管 壁及部分细胞内。 2、细胞内玻璃样变性: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 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
2、 坏死 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皮下和内脏等实质器官,如肺、肝、肾、脑等。
原因:脓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第2节 慢性炎症 慢性肉芽肿性炎 是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特 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又称特异性慢性炎症。 肉芽肿是指在某些致炎因子的作用下,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 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将结核病时结核结节中的多核巨细胞称为Langhans巨细胞) 第5章 肿瘤 一、 肿瘤的概念 肿瘤 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异常增值所形成的新生 物。 二、肿瘤的形态 肿瘤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软硬度)和数目等。 三、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肿瘤的分化:肿瘤的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的余某种正常组织 的相似之处。 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之 间的差异。
(1) 皮肤创伤的愈合 1、 愈合的类型 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皮肤创伤愈合分为以
下两种类型。 (1) 一期愈合:特点:①伤口缺损少、创缘整齐,对合严密,
病理学第四章 炎症

粘附机理
3.游出emigration 以阿米巴方式游出,需2~12分。各种白细
胞均以同种方式游出。不同期游出细胞不一
4.趋化性chemotaxis 指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
向移动。速度为5~20um/分
①诱导白细胞定向游走的物质称为趋化因子。 特异性 内外源性(C5a LTB4 IL-8)
吞噬和消化的过程。为炎症防御反应的最 重要过程。
吞噬细胞的种类: 小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胞浆内含 多种酶类颗 粒,是杀灭、 消化和降解 病原物和组 织碎片的重 要场所。
嗜中性粒细胞
溶酶体 富含酸 性磷酸 酶和过 氧化物 酶。
巨噬细胞
吞噬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①识别及附着: 指吞噬细胞与病原体或组织崩解碎片等接
的杀菌系统HOCL杀菌因子 2)不赖氧机理: 溶菌酶、阳离子蛋白.
酸性水解酶进行降解
免疫作用
抗原呈递
组织损伤作用 白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活性氧自由基、
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产物,能引起内皮细胞 和组织损伤。
单核细胞也能产生组织损伤因子。
6.白细胞功能缺陷(自学)
三、增生
限制炎症扩散及修复
一般以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巨噬 细胞为主。
病理学第四章 炎症
炎症时血管内的白细胞穿过血管壁到 达血管外的过程称白细胞渗出;其出现在 局部组织间隙的现象称炎细胞浸润。
炎症反应的功能是将炎细胞输送到炎 症灶,吞噬降解细菌、异物,其为炎症防 御反应的最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
是一个主动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边集margination
白细胞离开轴流到达血管的边沿部,称 边集;
触、附着的过程。 与IgG和C3b等血清中的调理素有关。 调理素(opsonin) 调理素化 非调理素化吞噬(CR3识别脂多糖 )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 ⎩ ⎨ ⎩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1. 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 1)生理性萎缩: 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器官萎缩⎪ ⎧ ⎧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能长期进食 ⎪⎪a.营养不良性萎缩:⎨⎪⎪ ⎩局部性:结核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 ⎪萎缩⎨ b .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 2)病理性萎缩⎨c .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肉萎缩⎪⎪d .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肌群萎缩 ⎪⎪e .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等器官 ⎪⎪ f .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肉萎缩2. 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
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发达⎪生理性肥大⎨ ⎪ 肥大⎪ ⎪⎩内分泌性:妊♘期孕激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 ⎧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室肥大、⎪ ⎪病理性肥大⎨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 ⎪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症3. 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增强的结果。
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
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生理性增生⎨ 增生⎪ ⎩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病理性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内分泌性:子宫内膜、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肝硬化4.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病理学基础》教案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 1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 2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 3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 4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 5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 6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7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8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9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10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11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12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13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14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15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16 教师:李薄冰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科目:病理学根底授课顺序:17 教师:李薄冰。
病理学第四章

1.第1题体表急性炎症的主要症状是A.红B.肿C.痛D.热E.以上都是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第2题慢性炎症病灶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A.嗜酸性白细胞和嗜碱性白细胞B.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C.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D.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3.第3题关于浆液性炎症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皮肤二度烧伤时出现的水疱B.结核性胸膜炎时的胸腔积液C.风湿性关节炎时的关节腔积液D.高热时口唇附近出现的疱疹E.亚急性重症肝炎时的腹腔积液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4.第4题在慢性炎症组织中,哪种细胞最多见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C.淋巴细胞D.肥大细胞E.嗜碱性白细胞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5.第5题急性炎症早期,下述哪种细胞多见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E.浆细胞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此题得分:6.第6题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组织内哪种细胞多见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E.浆细胞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7.第7题下列哪一项叙述符合脓毒血症的概念A.细菌大量入血,但不引起中毒症状B.细菌的毒素入血,出现中毒症状C.细菌入血繁殖,产生毒素,出现中毒症状D.细菌随血流运行,在内脏引起多个脓肿,出现中毒症状E.以上都不是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8.第8题下列叙述渗出液的作用中,哪一种对机体不利A.带来各种抗体、补体及杀菌物质B.稀释毒素或有害刺激物C.纤维素不能被溶解吸收,发生机化D.纤维素形成有利于限制病灶扩散E.纤维素形成有利于吞噬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9.第9题渗出液容易凝固是因为渗出液中含有A.较多的炎细胞B.较多的红细胞C.较多的蛋白质D.较多的纤维素E.较多的凝固酶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0.第10题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进入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A.白细胞附壁B.炎细胞浸润C.阳性趋化性D.阴性趋化性E.白细胞吞噬作用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1.第11题下列哪一种细胞是化脓性炎症的主要细胞A.浆细胞B.异物巨细胞C.郎罕巨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中性白细胞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2.第12题急性炎症疼痛是由于A.液体渗出压力作用B.组织胺的作用C.5-羟色胺的作用D.激肽类的作用E.以上都是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3.第13题细菌性痢疾属哪一种炎症A.纤维素性炎B.浆液性炎C.化脓性炎D.出血性炎E.卡他性炎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4.第14题下列哪一种疾病是以变质为主的炎症A.大叶性肺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肾小球肾炎D.结核性胸膜炎E.病毒性肝炎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5.第15题炎症时中性白细胞游出是由于A.血管壁通透性升高B.血管内皮破坏C.毛细血管基底膜破坏D.血管内静水压增高E.以上都不是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6.第16题具有吞噬能力的炎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淋巴细胞及浆细胞D.A+BE.以上都是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7.第17题假膜性炎症是指A.浆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B.浆膜发生的化脓性炎C.粘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D.粘膜发生的化脓性炎E.粘膜发生的化脓性炎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8.第18题与单核巨噬细胞不相关的特性是A.处理传递抗原信息B.表面有C3b受体C.免疫监视功能D.表面有Fc受体E.表面有SIg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此题得分:19.第19题属于化脓性炎的病灶是A.结肠嗜酸性脓肿B.睾丸树胶样肿C.肝阿米巴脓肿D.淋病尿道炎E.骨结核时脊柱旁脓肿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0.第20题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是A.局部的血管反应B.红细胞漏出C.血浆渗出D.炎症介质释放E.纤维素渗出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1.第21题不符合炎症时白细胞渗出的描述是A.白细胞靠边B.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着C.内皮细胞主动收缩,使白细胞得以游出D.白细胞通过阿米巴运动游出血管E.白细胞向炎症灶定向运动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2.第22题急性炎症时局部组织肿胀,主要原因是A.动脉充血B.静脉阻塞C.富于蛋白的液体渗出D.组织增生E.以上都不是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此题得分:23.第23题一般来说,炎症的基本病变早期以------------------和------------------为主,而后期以------------------为主。
教学设计案例-病理学基础-血栓的形成

----------血栓形成
一、课前准备
师生问好
考勤 教材、笔记 草稿纸、红油笔 集中注意力
二、复习提问
1、静脉性充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静脉受压?2、静脉官腔阻塞 3、心力衰竭
2、1静、脉肺淤性血充2血、都肝淤有血哪些后果? 毛细血管
静脉
章节出处
第四章 局部血液 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第四节 栓塞 第五节 梗死
凝血
抗凝血
猜想血栓形成的原因
(二)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心血管内
膜损伤
条件
血流状态 改变
血液凝固性 增高
1、心、血管内膜损伤
机械屏障作用
正 抑制血小板粘集 常 抗凝血
抑制 血栓形成
促纤溶
屏障作用破坏
损 血小板活化并粘集 伤 启动内、外源性凝血
抑制纤溶(PAIs)
对比
血栓形成
涡流形成
2、血流 状态改变
血流缓慢
手术或创伤 后大出血
大面积 烧伤
恶性肿瘤 转移
3、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高)
提问:
卧床过久,会不会可能导致血栓? 为什么?
血流状态改变
血栓形成
(三)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
过程1:
4、
血栓的类型:
1、白 色 血 栓
血栓的类型:
2、混 合 血 栓
三、导入新课
1、你对血栓的了解有多少?我们生活中有 哪些疾病跟血栓有关?
2、什么是血栓?
3、血栓为什么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四、讲授新知
(一)血栓和血栓形成的概念 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
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凝集成固体质块 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 质块称为血栓。
病理学基础全书习题

病理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与疾病概论一、填空:1. 疾病转归期有三种结局即、、。
2. 死亡传统上分、、三期3. 疾病的经过分、、和四个阶段。
4. 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5.判断脑死亡的依据有、、、、。
二、单项选择:1. 下面有关病理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现代病理学可分为病理学(又叫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
B 病理学(病理解剖学)偏重于疾病的功能代谢变化,病理生理学则侧重疾病的形态变化。
C 病理学以基础医学各学科为基础,为临床医学各学科提供重要的背景知识,在两者之间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D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均很强的学科,是许多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最后确诊手段。
2. 宫颈涂片诊断早期子宫颈癌属于哪种病理学研究方法:A.活检B.脱落细胞学检查C.组织培养D.动物实验3. 下列哪项不是病理学的研究方法A.尸检B.活检C.动物实验D.X线检查4. 下列哪项不宜做为脑死亡的判断指标A.心跳停止B.自主呼吸停止C.脑神经反射消失D.瞳孔散大或固定第二章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一、名词解释:1. 萎缩2. 化生3. 增生4. 肥大5. 坏疽6. 机化7. 坏死二、填空题:1. 机体的适应性改变有、、、四种类型。
2. 病理性萎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五种类型。
3. 实质细胞常见的变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4. 肉芽组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
5. 最容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____。
6. 形态学上可将坏死分为、、、四种类型。
7.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是______的改变,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坏死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理知识点分章总结最全

病理知识点分章总结最全第一章:细胞学基础知识1.细胞的组成和结构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3.细胞的代谢和能量4.细胞的运动和形态5.细胞的损伤和修复第二章:组织学基础知识1.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3.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4.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5.血管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第三章:免疫学基础知识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免疫系统的认识和记忆3.免疫系统的炎症和免疫反应4.免疫系统的异常和免疫疾病5.免疫系统的治疗和预防第四章:病理生物学1.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2.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3.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4.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和防控5.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诊断第五章:炎症与修复1.急性炎症的病理过程2.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3.炎症的细胞和介质4.炎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5.组织修复与瘢痕形成第六章:肿瘤学基础知识1.肿瘤的分类和命名2.肿瘤的生长和扩散3.肿瘤的遗传和基因变异4.肿瘤的诊断和分期5.肿瘤的治疗和预后第七章:器官病理学1.心脏病理学2.肝脏病理学3.肺部病理学4.肾脏病理学5.消化道病理学6.内分泌系统病理学7.神经系统病理学8.骨骼肌肉病理学第八章:血液病理学1.贫血病理学2.白血病病理学3.淋巴瘤病理学4.出血性疾病的病理5.骨髓病理学第九章:神经病理学1.神经元的损伤和变性2.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3.神经疾病的分类和病理4.神经退行性疾病5.神经感染和炎症第十章:妇科病理学1.子宫和卵巢的病理2.乳腺的病理3.宫颈和阴道的病理4.妇科肿瘤的病理5.妇科炎症和感染第十一章:儿科病理学1.新生儿常见疾病2.儿童感染和免疫3.儿童遗传疾病4.儿童肿瘤和血液病5.儿童器官病变第十二章:老年病理学1.老年疾病的特点和病理2.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3.老年代谢性疾病4.老年心血管疾病5.老年肿瘤和衰老病变第十三章:实验病理学1.动物实验的病理学意义2.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3.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病理4.药物毒性评价和临床试验5.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第十四章:环境病理学1.食物和水源污染的病理效应2.空气和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3.职业毒物和有害因素4.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的毒性5.环境病理学的防治和预防措施总结:病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学科,涉及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等多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疾病的结局
1. 完全恢复:病原清除,症状消失,机体的机能等完全恢复 完全恢复:病原清除,症状消失, 2. 不完全恢复:主要症状消失,但机体仍有些后遗症 不完全恢复:主要症状消失, 3. 死亡
Chapter 3. 病理学基础简介
第二节 衰退性病变(物质代谢障碍) 衰退性病变(物质代谢障碍)
在鱼虾病害中常见的物质代谢障碍有萎缩、 在鱼虾病害中常见的物质代谢障碍有萎缩、变性和坏死等 萎缩 Atrophy) 一、萎缩 (Atrophy) 1. 定义:指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体积 定义:指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三)根据症状来分
1. 局部性疾病:病变主要为某一局部区域,如皮肤病、鳃病和肠道病等 局部性疾病:病变主要为某一局部区域,如皮肤病、 2. 全身性疾病:病变影响到整个机体,如中毒、营养不良、泛池等 全身性疾病:病变影响到整个机体,如中毒、营养不良、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四)根据感染情况来分
1) 动脉性充血:动脉流进的血液超过正常值而引起的充血 动脉性充血: 2) 静脉性充血:因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充血,一般又称为“淤血” 静脉性充血:因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充血,一般又称为“淤血”
B. 按性质来分: 按性质来分:
1) 生理性充血:如激烈运动时,肌肉和鳃等组织器官的血液增多 生理性充血:如激烈运动时, 2) 病理性充血:致病因素引起的充血,如病原诱发的炎症常伴充血 病理性充血:致病因素引起的充血,
第一节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生物机体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疾病的发生是各种致病因素和机体自身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疾病的发生是各种致病因素和机体自身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衰退性病变
二、变性 1. 定义:指组织细胞因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的一种程度较轻的变质性变化 定义:
变性通常是一种可逆性病变
2. 变性的种类: 变性的种类:
1) 颗粒变性:又称浊肿,是肿大的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蛋白质微 颗粒变性:又称浊肿,
细颗粒,使细胞和病变器官出现浑的现象 细颗粒, 在急性传染病、中毒和缺氧时常在肾脏和肝等组织中见到该变性。 在急性传染病、中毒和缺氧时常在肾脏和肝等组织中见到该变性。 2) 空泡变性: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大量大小不一的空泡状水泡的现象 空泡变性: 3) 透明变性:在细胞和间质中出现均质、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 透明变性:在细胞和间质中出现均质、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 透明变性常在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出现。 透明变性常在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出现。 4) 粘液变性:是上皮细胞或结缔组织内粘液物质增加的一种病变。 粘液变性:是上皮细胞或结缔组织内粘液物质增加的一种病变。 粘液病变在鱼类常见于因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而引起。 粘液病变在鱼类常见于因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而引起。 5) 脂肪变性: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了游离性脂肪滴的病变。 脂肪变性: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了游离性脂肪滴的病变。 脂肪变性常伴有机体氧化过程不足等疾病, 脂肪变性常伴有机体氧化过程不足等疾病,如全身性贫血等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节 血液循环障碍
1. 血液循环的作用:输送O2与养料、运走CO2与废物。 血液循环的作用:输送O 与养料、运走CO 与废物。 2. 水产动物常见的血液循环障碍:充血、出血、贫血、血栓形成和水肿 一、充血 1. 定义:指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定义:指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2. 充血的种类: 充血的种类: A. 按血液来源来分: 按血液来源来分:
3. 栓塞:指血栓碎片离开血管壁或异物(如寄生虫、气泡等)进入血管 栓塞:指血栓碎片离开血管壁或异物(如寄生虫、气泡等)
从而阻塞血流流通的现象。 内,从而阻塞血流流通的现象。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血液循环障碍
五、水肿 1. 定义: 定义:
1) 水肿:细胞或组织间隙内贮留的等渗性液体过多称为水肿。 水肿:细胞或组织间隙内贮留的等渗性液体过多称为水肿。 2) 浮肿:皮下组织内贮留大量的液体称为浮肿。 浮肿:皮下组织内贮留大量的液体称为浮肿。 3) 积水:腔道内积存了大量液体称为积水。 积水:腔道内积存了大量液体称为积水。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血液循环障碍
四、血栓形成 1. 定义: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 定义: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
析出、聚集形成血凝块的过程。其中的血凝块称血栓。 析出、聚集形成血凝块的过程。其中的血凝块称血栓。
2. 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的原因:
1) 心血管内膜受损:血管受损后内壁粗糙,血小板易沉积,引起血栓 心血管内膜受损:血管受损后内壁粗糙,血小板易沉积, 2) 血流减慢:血流减慢后使血小板易于粘附于血管壁,形成血栓。 血流减慢:血流减慢后使血小板易于粘附于血管壁,形成血栓。 3) 血液性质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液凝固性升高。 血液性质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液凝固性升高。
2. 引起水肿的原因: 引起水肿的原因:
1) 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2) 淋巴回流受阻; 淋巴回流受阻; 3)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4) 组织渗透压升高; 组织渗透压升高; 5)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血液循环障碍
1) 动脉阻塞; 动脉阻塞; 2) 动脉痉挛; 动脉痉挛; 3) 动脉受压; 动脉受压;
七、栓塞 定义:循环系统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 定义:循环系统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
腔的过程称为栓塞。引起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栓子可以是个体、 腔的过程称为栓塞。引起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栓子可以是个体、 液体或气体。 液体或气体。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衰退性病变
三、坏死 1. 定义:指机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 定义:
坏死是不可恢复的变化, 坏死是不可恢复的变化,是不可逆变性发展的最后阶段
2. 坏死的种类: 坏死的种类:
1) 生理性坏死:指因正常的生理原因出现的组织或细胞死亡 生理性坏死:
如表皮的角化脱落,脾脏对老化血细胞的清理等。 如表皮的角化脱落,脾脏对老化血细胞的清理等。 2) 病理性坏死:指因致病因素引起的组织或细胞死亡 病理性坏死:
二、疾病发生的种类 (一)根据病原种类来分
1. 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即病原性疾病 由生物引起的疾病: 2. 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如机械损伤、理化刺激、营养缺乏、先天缺陷等 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如机械损伤、理化刺激、营养缺乏、
(二)根据病原种数来分
1. 单纯感染:疾病是由一种病原侵袭引起 单纯感染: 2. 混合感染:疾病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侵袭引起 混合感染:
(五)根据病情性质来分
1. 急性病: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短(数天至1-2周) 急性病: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短(数天至1 2. 亚急性染:从发病至死亡时间较长(2-6周) 亚急性染:从发病至死亡时间较长( 3. 慢性病: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长(6周以上甚至终生) 慢性病: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长( 周以上甚至终生)
B. 按出血方式来分: 按出血方式来分:
1) 破裂性出血:因血管壁破裂而引起的出血 破裂性出血: 2) 渗出性出血:血管壁渗透性增高而引起的血液流出。 渗出性出血:血管壁渗透性增高而引起的血液流出。
3. 鱼类出血的原因: 鱼类出血的原因:
1) 机械性损伤:如刺伤、咬伤等直接损伤血管壁而使血液流出血管。 机械性损伤:如刺伤、咬伤等直接损伤血管壁而使血液流出血管。 2) 侵蚀性损伤:因炎症、肿瘤、溃疡等原因,使血管壁受周围病变的 侵蚀性损伤:因炎症、肿瘤、溃疡等原因,
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现象。 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现象。
2. 萎缩的种类: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萎缩的种类:
1) 生理性萎缩:指生物机体由于正常的生理原因而出现的组织或 生理性萎缩:
器官体积的缩小和功能的衰退。如石斑鱼变性时雌性性腺的萎缩 器官体积的缩小和功能的衰退。
2) 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
a. 全身性萎缩:如饥饿和营养不良等引起的全身性组织器官减小 全身性萎缩: b. 局部性萎缩:如大眼鲷匹里虫引起的生殖腺萎缩 局部性萎缩: 主要类型有:营养不良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 主要类型有:营养不良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缺血性萎 缩、神经性萎缩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三、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一)疾病的经过
疾病的发生发展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包括: 疾病的发生发展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包括: 1. 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至出现症状前的一段时间; 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至出现症状前的一段时间; 2. 前驱期:期限很短,尚无典型症状; 前驱期:期限很短,尚无典型症状; 3. 充分发展期:为疾病的高潮期,已出现疾病的典型症状。 充分发展期:为疾病的高潮期,已出现疾病的典型症状。
六、梗死 1. 定义: 定义:
1) 缺血:组织或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称为缺血。 缺血:组织或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称为缺血。 2)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阻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组织或器官坏死。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阻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组织或器官坏死。
2. 引起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引起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1. 原发性感染:健康个体首次遭到病原侵袭而发生疾病 原发性感染: 2.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继发性感染: 3. 再感染:同一种病原第二次侵袭后又使机体患病 再感染: 4. 重复感染:第一次感染后留在体内的病原使机体再次发病。 重复感染:第一次感染后留在体内的病原使机体再次发病。
3. 病理性坏死的原因: 病理性坏死的原因:
1)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脊髓受损后,相应的肢体部分发生坏死;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脊髓受损后,相应的肢体部分发生坏死; 2) 局部血液供应不足: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细胞则缺氧坏死; 局部血液供应不足: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细胞则缺氧坏死; 3) 微生物、寄生虫或其毒素的毒害作用 微生物、 4) 理化因素:如高温、严寒或放射性物质等。 理化因素:如高温、严寒或放射性物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