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再生回用安全性评价研究
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现状分析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论文设计报告题目: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现状分析学生:李萍专业:电厂化学班级:电化1101班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现状分析李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电厂化学1101班)摘要:本文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深度, 从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再生水回用的工程实践出发, 明确了再生水回用事业的现状; 并通过对再生水回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的分析, 肯定了发展再生水回用事业, 实现城市分质供水在缓解水环境日益恶化和水资源短缺这两大危机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指出了标准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再生水;现状;存在问题;建议引言: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110位,属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贫水国之一。
而且,据监测数据表明,我国的地表水、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2]。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威胁着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现代城市缺水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把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开辟为新水源,并把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作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
我国北部和西部地区严重缺水,污水再生利用具有重要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再生水技术及利用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再生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再生水发展提出建议。
1.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历程我国污水回用研究和实践整体上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许多北方城市频频出现水危机,污水再生利用的相关研究和技术才真正得到广泛关注。
作为再生水起步阶段和引导阶段,主要开展了水污染方式及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污水处理与水工业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实践项目主要有北京市环保研究所中水试点工程、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中水工程,以及北京市为首的一批建筑中水工程。
十五、十一五期间,再生水发展较快,主要进行了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与示范研究,建设了集中再生水利用工程,并陆续将再生水纳入城市规划。
国外发达国家中水回用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中水回用现状污水再生利用与经济发展存在一些相互制约的关系,发达国家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进程也需与各国自身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
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大体而言,20世纪70年代以前各国对城市污水是以一级处理为主,处理水以农业再生利用和土地处理结合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为主;而70年代以后逐步变为以二级处理为主,处理水综合再生利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对水质要求逐步提高。
世界上许多缺水国家已将污水作为第二水源加以利用,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战略之一,城市污水处理后再生利用,用于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市政緑化、生活杂用、回灌地下及补充地表水源等方面,并建立了一些示工程和应用工程。
中水回用工程的实施有上千座,回用水的规模也很大,取得了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早在1962年,日本就开始回用污水,70年代已初见规模;美国也是世界上采用污水再生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现已有300余座城市实现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以色列在1987年就已有210个市政污水回用工程,城市污水回用率达72%。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中富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1000m3,是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4倍以上。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污水再生利用的国家之一。
早在1950年,美国污水研究者俱乐部就利用模型进行了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1965年将其成果用于加利福尼亚的南塔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可达到2.84×104m3。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大规模二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注意污水再生利用。
美国水资源总量较多,城市污水回用工程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西南部和中南部地区,如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得克萨斯和佛罗里达等州。
目前,美国有357个城市回用污水,再生回用点536个。
全国城市污水回用总量约为9.4×109m3/年,其中灌溉用水为5.8×109m3/年,占总回用量的60%;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30%;城市生活等其它方面的回用水量不足10%。
中水回用的安全性评价意义及安全保障措施

中水回用的安全性评价意义及安全保障措施摘要】本文针对中水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毒化学品及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进行中水回用安全性评价和必要性,提出了进行中水安全性监测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中水回用健康风险安全性评价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6-051-02一、中水回用的意义我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水的循环利用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中水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后回用可以满足多种用水需求,如农业、景观灌溉、工业生产、冲厕等,还能就地回用,如工业循环冷却水,也可用于间接饮用如地下水回灌及水库增容,防止海水倒灌等,回用水还能够改善湿地环境。
中水回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水资源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
建设部于1996年颁布了中水设施管理方法,目前北京、大连、青岛、太原、成都等缺水城市也在积极推广中水回用技术。
二、中水回用的潜在风险与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中水的价值在于各种用途的回用,因此安全保障是实施中水回用的关键。
市政污水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的种类主要有常规的、非常规的、突发性的三种类型。
常规的污染物可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去除,非常规的污染物(VOD,surfactants,metals,TDS)必须用高级的处理方法去除或降低,有时即使用先进的处理手段也不能将某些污染物有效的去除。
研究还表明,水中的有机物中的一部分很难被污水处理工艺降解,不利于消毒且消耗溶解氧,并可能给环境带来毒性。
废水中可能存在人或畜用的抗生素及其他内分泌干扰物,性激素及类固醇荷尔蒙等,这些污染物如果未能有效去除,就会对公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研究表明,回用的污水中已经发现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虫及寄生虫,病毒等,如沙门氏菌是市政污水中普遍存在的致病菌的一种,可能导致伤寒、败血病、急性肠胃炎等。
市政污水中还存在志贺氏菌,可能导致痢疾,污水中存在的弧形大肠杆菌曾在1988年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爆发。
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共3篇

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共3篇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1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随着城市排放的废水越来越多,水资源的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再生水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将废水变成再生水,成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
但是再生水也存在一定的安全和卫生风险,如果不加以评估和管理,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再生水的风险城市再生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污染再生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致病微生物,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微生物将会污染再生水,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如果污水处理设备没有运行良好,可能会导致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生长。
(2)化学污染再生水中还可能存在含有有害物质的化学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如果这些物质的浓度超过一定的标准,处理过的再生水将不能正常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营养物质过多经过处理的再生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氨、磷、硝酸盐等,如果这些营养物质过多,会对砂滩、海洋、湖泊等水域造成富营养化,加剧水体污染。
2.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是评估再生水所带来的风险和威胁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城市再生水的品质和是否可以安全使用。
(1)确定评价指标针对城市再生水的特性,可以制定一套适合的指标和标准,包括微生物、化学和营养物质等方面。
这些指标和标准应该能够反映再生水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风险辨识对所有与城市再生水使用相关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判定,包括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影响、所涉及的事故隐患、应对措施的潜在效果等方面的分析。
(3)安全性评价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判断城市再生水的安全可用性。
如果再生水不符合使用标准,则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再生水处理的效果符合标准,确保市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3.城市再生水的风险管理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监测和更新,以确保再生水的安全可靠。
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系列国家标准解析

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系列国家标准解析朱春雁1 任晓晶2 白 雪1(1.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摘 要:针对当前有色重金属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以及现有处理与回用技术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造成的选择和应用上的偏差和盲从性,有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缺失,阻碍了高效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GB/T 38224.1-2019《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第1部分:程序和方法》和GB/T 38224.2-2019《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第2部分:指标体系》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为我国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选择、识别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使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这两项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文对标准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关键词:重金属废水,回用,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程序和方法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1.08.017Analysis of National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 of HeavyMe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TechnologyZHU Chun-yan1 REN Xiao-jing2 BAI Xue1(1.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Abstract: In view of the low recycling rate and serious pollution of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wastewater, as well as the bias and blind obedience in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due to the wide variety and uneven level of existing treatment and reuse technologies. In addition, the lack of effective and systemat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ethod hinders the application of efficient and applicable technology. The release of two national standards, GB/T 38224.1-2019, Evaluation on heavy me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technology—Part 1: procedure and approach, and GB/T 38224.2-2019, Evaluation on heavy me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technology—Part 2: Indicator system,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reatment and reuse technology for heavy metal wastewater in China. In order to make the relevant personnel timely and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wo national standards better,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se standard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Keywords: heavy metal wastewater, reuse, technical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procedure and approach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YFC0403004)资助。
[再生水的利用研究]再生水利用设施
![[再生水的利用研究]再生水利用设施](https://img.taocdn.com/s3/m/cd21959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9.png)
[再生水的利用研究]再生水利用设施一、再生水利用研究现状1.再生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的紧缺加快了国际上对再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在国外再生水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也有部分城市已经应用,但对再生水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还远远不够。
国际上,水污染治理技术路线已经发生转变,关键性的转变在于由单项技术转变为技术集成。
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以除磷脱氮为重点的强化二级生物处理技术,并增加三级处理流程,包括多种类型的过滤技术和现代消毒技术;二是采用当代高新技术如微滤、反渗透、膜生物生物反应器等,使处理后的再生水达到市政杂用、生活杂用、园林绿化、生态景观、工业冷却、回灌地下水、发电厂锅炉补给水等多种用途要求。
2.再生水安全性研究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具有废水再生回用的悠久历史,但在废水回用的安全方面,仍然很难定义和描述人们争论激烈的可接受的健康危险。
当再生废水使用在人类可能接触到的地方时,其主要的健康危险来自生物致病菌,包括致病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以及肠道病毒。
为保护公共卫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再生水安全使用的基本条件和法规。
再生水安全性评价体系总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感观与物理化学评价指标、致病微生物与病原体评价指标、毒理学评价指标。
根据污水回用的目的和回用水域的功能,评价采用相应的水质标准与技术规范,因而指标体系也有一定差异。
美国各级政府都十分注重对回用水安全性的评价与科研监测工作。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回灌地下水和补充地表饮用水源的回用水量逐渐增长,美国政府及有关科研机构加强了对间接饮用的回用水卫生安全性的研究评价和跟踪测试。
我国目前城市污水回用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国家统一制定的相关标准,再生水回用大多沿用的是各种景观用水和杂排水的标准,仅包括一些常规指标如氨氮、磷、大肠杆菌等,国内环境标准中尚没有针对大多数微量有毒污染物的环境标准,达不到保障奥运公园回用水安全可靠的设计目标。
再生水安全评价

再生水安全评价摘要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方法对城市绿化用水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进行定量检测。
依据USEPA风险信息综合系统(IRIS)中制定的化学物质的毒性参数,采用概率统计和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对污水再生中城市绿化途径暴露量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分析。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类;色谱分析;参数评价1选题背景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解决我国水污染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随着污水再生利用量的增加,再生水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
应用风险评价的方法研究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污水再生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农业用水、工业回用、城市杂用水、景观环境用水和补充水源等。
我国目前城市污水大多回用于农田灌溉、冲洗道路、园林绿化及补充地下水。
再生水的安全性研究领域涉及到消毒副产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有毒化学物、病原微生物等,目前的研究方法涉及到检测分析、毒理学、环境化学、健康风险、生态影响、再生水利用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2方案论证近年来研究人员主要结合再生水的实际用途,借鉴毒理学、气溶胶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针对再生水的致突变性、再生水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再生水养殖、再生水挥发性有机物(VOCs)风险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再生水的一种主要污染物为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ers),也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Environmental hormones)。
研究发现,我国再生水中的主要内分泌干扰物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类(PAEs)。
实验主要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方法对城市绿化用水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二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进行定量检测。
根据试验结果对邻苯二甲酸酯在不同再生利用途径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健康风险评价。
3研究方法水样前处理方法:1)水样预处理:将水样用0.45μm的滤膜过滤后,准确量取10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4%(40g)NaCl,用0.1mol/lHCl调pH=3备用。
论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处理及再利用

论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处理及再利用摘要:在经济发展和加速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的用水量也在逐渐增加,同时产生的污水量也呈现递增趋势。
本文围绕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处理,阐述其应遵循的原则,并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等在内的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及可行措施,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污水;回收;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社会资源的回收利用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科研人员需要研发新技术来促进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特别是对于污水的回收技术的研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同时还能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
在研究城市污水循环利用的方案时,需要根据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确保制定的方案能够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回收效率。
1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利用原则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降水三种,而生活污水即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用水,包括厕所、浴室、盥洗室以及洗衣房等应用后排出的水,分别来自居民住宅、学校、公共场所以及机关单位等。
与工业废水相比,生活污水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效率,对其进行回收时需要对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进行处理,对其进行净化,采取各项处理工艺,使其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再次利用到生活、环境范围内非饮用水方面。
城市污水回收再利用的原则如下:(1)可持续性原则水资源为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开展的主要能源,为提高其利用效率,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次利用,达到节约水资源目的。
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同时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对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活污水处理应坚持开源节流、治污为本理念,提高各项工艺实施的有效性。
(2)安全性原则城市建设的前提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循环利用,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污水处理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城市污水的处理,同时强化处理后的水资源检测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之后的水资源不可直接用于城市居民用水,只可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再生回用安全性评价
研究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污水再生回用安全性评价研究
一、背景简介
1、概述
北京是缺水型城市,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三者并存,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2、北京市污水再生利用情况
2011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为7.1亿立方米,2012年计划再生水利用量达7.5亿立方米。
按照北京水务“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再生水利用量将达到10亿立方米,约占全市总用水量的近1/3。
2011年再生水各用途用水比例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北京再生水利用主要是作为工业冷却水,其次是农业灌溉和河道景观用水。
由于污水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有毒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其对再生水安全利用带来的威胁不容忽视。
再生水的水质安全是影响公众对再生水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污水厂升级改造及新建再生水厂应充分考虑再生水安全
问题。
再生水的安全主要涉及三个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二、再生水风险评价
1、概述
再生水风险评价是在风险管理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基于1983年美国科学院(NAS)公布的四步法发展的评价体系。
容易通过分析测定,可利用模型预测污染物迁移转化。
(1)危害鉴别——鉴定风险源的性质及强度;
(2)暴露评价——对人群或生态系统暴露于风险因子的方式、强度、频率及时间的评估及描述;
(3)剂量反应分析——暴露与暴露所导致的健康或生态系统影响的因果关系;
(4)风险评定——对有害事物发生的机率及所得机率的可靠程度给以估算和分析。
2、研究现状
美国最早制定的水环境基准是保护水生生物的水质基准(简称水生生物基准)。
起初该基准只用一个值来表示,一般是用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值乘上相应的应用系数所得到的浓度,作为不允许超过的基准值。
到19世纪,水质基准从优先污染物控制转变为全排水毒性;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毒性鉴别评价,主要包括:毒物特性试验、毒物鉴别和分析、毒物确证;到了21世纪,又增加了毒性消减评价,主要包括:毒性鉴别评价(TIE)、毒性来源调查(SIs)、毒性可处理评价(TTEs)。
3、各国再生水安全管理标准
(1)加拿大:排水毒性测试
(2)英国和澳大利亚:直接毒性评估(DTA)
(3)德国:排水整体控制(ICE)
(4)荷兰:全排水环境风险(WEER)
(5)欧洲:全排水评估(WEA)
(6)美国:全排水毒性(WET)
我国再生水利用和发展时间尚短,对再生水的安全管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