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人生态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对待生活、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一种基本态度和观念,它反映了个体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人生态度是人们价值取向的产物,它与人的思维方式、情绪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密切相关。
在人的一生中,人生态度会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有所转变,但却始终是我们处世的基本准则和行为指南。
在人生的旅程中,人生态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人生态度会产生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影响到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注入动力和激情,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
而消极的人生态度则可能导致我们对生活失去热情,对自己和他人心生怨尤、厌恶和否定。
人生态度涉及到个体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心态。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意味着我们对待生活充满热爱和乐观,能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这种态度使得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从中成长和进步。
与此相对的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它导致我们对生活持悲观、失望和抵触的态度。
这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行动,让我们失去了改变和成长的能力。
人生态度也涉及到个体对待自己的态度。
对自己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味着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自信、自尊和自爱。
这种态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实现个人潜力。
相反,消极的人生态度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和否定,缺乏自信和自尊。
这种态度将进一步阻碍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人生态度还涉及到个体对待他人的态度。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我们能够善待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这种态度将极大地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促进和谐与共融。
而消极的人生态度会让我们对他人产生嫉妒、怨恨和利用的心态,破坏人际关系,导致孤立和疏离。
人生态度的塑造与培养需要时间和努力。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和情绪管理来改善人生态度。
关注积极的事物和积极的人,与乐观向上的人为伍,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也需要重视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认可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成长和提升自己。
人生态度词语积累

人生态度词语积累
1. 积极向上: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努力追求进步和成长。
2. 乐观豁达: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能够以开阔的胸怀看待事物。
3. 勇敢无畏: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勇气去尝试和克服,不畏惧失败。
4. 坚韧不拔: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5. 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喜爱,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6.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不过分追求物质,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获得快乐。
7. 宽容善良:以宽容和善良的心对待他人,不计较他人的过错。
8. 诚实守信:真诚待人,遵守承诺,注重道德和信用。
9. 勤奋努力:通过不懈的努力工作或学习,追求自己的目标。
10. 不断学习:具有学习的热情,持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11. 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追求创新和变革。
12. 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关心他人和社会。
对人生态度的正确理解

对人生态度的正确理解
一、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追求真善美,远离假丑恶。
一个人应该走正道,光明磊落,见贤思齐。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
但不能故意犯错误,更不能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二、一个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不能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由于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每个人一生的成就有大有小。
但是,只要他坚持不懈地拼搏、奋斗了,就不遗憾。
三、一个人应该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
一个人一生的所作所为应该切合时代需要,不能逆历史潮流,那样会碰得头破血流。
四、一个人不能自私自利,要能够为他人着想。
一个人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和温暖他人。
要因为你的存在,让他人生活得更美好,而不是相反。
五、一个人要淡泊名利,清心寡欲。
人生在世,应该把精神生活放在第一位,物质生活放在第二位。
六、一个人要为社会和国家多做贡献。
要把个人的命运和利益与国家的命运和利益联系在一起。
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挣多少钱、当多大的官,而在于他对社会和国家所做贡献的大小。
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为了国家和民族可以献出个人的一切,甚至生命。
人生态度名词解释

人生态度名词解释人生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生活、对待他人和对待自己的一种态度和思维方式。
它是对人生的态度、价值观、信念、行动和情感的综合反映,它会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态度可以是积极乐观的,也可以是消极悲观的,它会对一个人的心态、情绪和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正向的人生态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味着对生活富有信心和抱有积极的期望。
这种态度让人更加自信和勇敢,能够面对困难和挑战,克服困难并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还能提升个人的心理韧性,使人在逆境中更容易恢复和调整自己的状态。
其次,宽容包容的人生态度意味着对他人持开放、宽容的态度。
它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宽容包容的人生态度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从而促进和谐相处。
再次,坚持进取的人生态度意味着持续不断地追求个人成长和进步。
这种态度使人注重自我提升,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潜力。
坚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仅能够推动个人的事业发展,也能够促进自我完善和成长。
最后,感恩与满足的人生态度意味着对生活中的一切珍惜和感恩。
它是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保持敏感,从小事开始感恩,欣赏并珍视自己所拥有的。
感恩与满足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更加幸福和满足,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享受生活。
对比消极的人生态度,它是一种消极、消沉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生态度意味着对生活和自己持有悲观和消极的看法,对自己缺乏信心和自我怀疑。
它会影响人的情绪和意志力,使人容易陷入困境和挫折,从而阻碍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
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人际关系、生活经历和个人性格等。
然而,人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努力和自我调整,培养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从而积极塑造自己的人生。
人生态度的改变需要时间和努力,但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够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追求更加积极、健康和有意义的人生。
人生态度的名词解释

人生态度的名词解释人生态度是指个体对待和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情境、事件和决策时所持有的意见、看法和态度。
它是一个人对自我、他人、社会和环境的感受、认知、反应和行为的总体表现。
人生态度是人与人之间差异最大、也最能影响个体发展和幸福感的因素之一。
人生态度包括对人生价值观的认知和追求,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对他人关系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以及对未来和目标的设定和追求。
一个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能够帮助个体应对挑战、实现生活目标和提升幸福感,而消极、消沉的人生态度则会影响个体的自我发展和与他人的关系。
人生态度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个体的经历等。
然而,人生态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经历变化和调整,也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和积极的心态进行塑造和发展。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指积极乐观、充满活力、有自信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个体更容易面对挑战、抵御压力和应对困难。
他们对待人生中的问题更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心,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并采取行动,不轻易放弃,并坚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会有回报。
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对个体自身有益,还能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消极的人生态度则是指消极抱怨、消沉失望、自卑和悲观的态度。
消极的人生态度会使个体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和动力,对自己和他人都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常常把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行动,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循环中。
消极的人生态度还可能给周围的人带来负能量,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关系中造成矛盾和冲突。
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培养和巩固需要个体自主意识和努力。
首先,个体应该学会积极的思考方式,关注和强化积极的事物和体验,学会从困难中寻找成长和改善的机会。
其次,个体需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和解决问题。
此外,积极的人生态度还需要个体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接受和适应变化,灵活应对各种情境。
在社会层面上,教育体系和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生态度句子

人生态度句子
人生态度句子:
1. 坚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信念。
2. 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战胜困难的关键,它能让你看到希望的光芒。
3. 用感恩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4. 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5. 坚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失败也不会气馁,而是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前进。
6. 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激发内心的力量,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7. 用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每一个问题,你会发现解决困难并不是那么难。
8. 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起伏波动,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宁与平衡。
9. 人生是一场旅程,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欣赏沿途的美景。
10. 人生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人生态度最经典十句话

人生态度最经典十句话人生就像一场奇妙的旅程,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态度前行。
在这漫漫人生路上,有一些话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也影响着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第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这是里的经典台词。
就像阿甘,他的一生充满了各种意外。
他天生智力低于常人,可谁能想到他能成为橄榄球明星呢?他去参军,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每一个新的境遇就像那盒巧克力里未知的一块。
我的朋友小李,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四处碰壁,本以为自己会一直碌碌无为。
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自媒体,一头扎进去努力钻研,现在成了小有名气的博主。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何必为了还没发生的事情担忧呢?与其焦虑,不如怀着一颗期待的心去迎接每一个新的可能。
第二句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的这句诗多有气魄啊!人生路上难免有风浪,就像在大海里航行的船。
我有个亲戚,做生意失败了,欠了一屁股债。
那时候他觉得天都要塌了,整天垂头丧气。
我就跟他说:“你看李白,他一生仕途不顺,可还是有这样的豪情壮志。
你这只是一时的挫折啊。
”他听了我的话,振作起来,从摆地摊开始重新创业,现在生意慢慢又有了起色。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不能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总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
第三句话:“笑一笑,十年少。
”这虽然是句俗语,但可蕴含着大道理呢。
你看那些总是愁眉苦脸的人,好像脸上都刻满了生活的沧桑。
而那些乐观开朗的人,哪怕生活有不如意,也总是带着笑容。
我的邻居张大妈,老伴去世得早,儿女又都在外地工作。
按说她的生活挺孤单的,可她每天都乐呵呵的。
她常说:“愁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为啥不乐呢?”她每天和小区里的老人们聊天、跳广场舞,整个人精神矍铄。
乐观的态度就像阳光,能驱散生活中的阴霾。
第四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想起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经历。
那时候看着两个轮子的自行车,感觉好难驾驭。
刚骑上去就摔了个跟头,膝盖都擦破了。
人生态度的名词解释

人生态度的名词解释人生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人生、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观念。
它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指导一个人生活和行为的准则和信念。
人生态度对个人的成长、幸福和成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生态度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文化等等。
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的决策、行为和成就。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人们面对困难、克服挫折,维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培养乐观、自信、勇敢的品质。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
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取得成功。
他们看到困难中的机会,抱着希望的心态去迎接挑战,把困境看作是成长的机会。
其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主动的。
他们不会等待好运降临,而是主动寻找机会、追求目标,积极行动起来。
他们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不轻易放弃,努力奋斗。
再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责任心强的。
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负责,不会抱怨命运,而是积极面对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勇于承担责任。
他们尽力做到最好,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另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进取的。
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不停地追求进步和发展。
他们接受新事物,勇于尝试,不断学习和成长。
他们不害怕失败,愿意冒一些风险,为了梦想不断向前。
最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善待他人的。
他们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差异,乐于助人,善待他人,与人为善。
他们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快乐。
总之,人生态度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享受幸福的人生。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培养和追求的品质,通过积极的思想和行动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态度目录拼音基本定义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关于人生态度的名言编辑本段拼音【注音】:rén shēng tài dù/duó编辑本段基本定义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人生态度,主要包括人们对社会生活所持的总体意向,对人生所具有的持续性信念以及对各种人生境遇所作出的反映方式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人生态度作为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人生观最直接的表现和反映,它要回答“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
人生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心态和态度,就是把人生看作什么,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人生和价值观。
是游戏人生?是有所作为?是听天由命?是善待每个人?还是得过且过?这就是不同人生态度的反映。
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看花似地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地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世上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人生,并且爱它。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以嘲弄的眼光看待人生,是最颓靡的。
人生态度的含义: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典故:“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编辑本段佛教徒的人生态度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处世态度。
因为人生观念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处世态度也往往大相径庭。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佛教徒是消极而悲观的。
因此,选择佛教作为信仰,只是老年人的事,年轻时是不适合的,除非在事业或情感上遭受了重大打击。
由于这种误解,使得许多人自决于佛法智慧与真理的大门之外。
再从佛教界自身来说,许多佛教徒因为对经教缺乏研习,未能树立佛法的正见,面对社会的误解,自然也无法分辨。
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修行和日常生活?消极或是积极?禁欲或是纵欲?自利或是利他?这一系列问题,不仅社会对此有诸多争议,即便是学佛者本身,多半也不甚了了,基与此,本次讲座将重点为大家分析"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一、积极乎?消极乎?人们总是习惯将佛教徒与消极厌世联系在一起,那么,学佛者究竟是不是消极的?如果是积极的,那佛教徒的积极又表现在哪些方面?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首先要探讨一下:什么是消极?什么是积极?(一)、消极、积极的产生和表现消极和积极是我们对某件事表现出的态度。
当我们对其发生兴趣或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时,就乐于主动参与,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反之,则会有意识地回避、抵抗,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尽管孩子的天性都是贪玩的,但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却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有的孩子觉得读书无用,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对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因此以消极的态度应付了事。
而那些从小好学的孩子,因为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自己就会努力对待。
我们在工作和处世中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同样的事情,落实到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各不相同。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采取的是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他为了恢复"周礼",为了推行"仁、义、礼、智、信"的政治主张,几乎一生都在周游列国。
在他游历期间,遇到很多挫折,包括隐士们的冷嘲热讽,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立场,仍"知其不可而为之",积极实施治国平天下的志愿。
在理想无法实现时,亦不轻言放弃,转而在学生中推行自己的主张,提出"学而优则仕"的读书观念,由读书进而仕途,进而治国平天下。
与孔子的积极入世相反,历史上还有许多消极避世的隐士,他们无法接受现实社会的污浊,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过着淡泊无为的生活。
《庄子》记载:尧有意将天下让与许由,许由闻听,不仅没有感到欣喜,反而跑到河边将耳朵反复清洗,觉得尧的话玷污了他。
这样的机遇对孔子而言,或许是梦寐以求的,天下唾手可得,正可用来大展宏图。
但人各有志,许由所向往的是逍遥自在的人生,世间功名于他不但毫无意义,且避之尤恐不及。
除了观念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之外,消极与积极的产生,往往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有的人从小失去家庭温暖,长大后工作不顺利、婚姻不幸福,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挫折,使他们看不到人生的意义,看不到生存的希望。
活着到底是为什么?他们找不到自己的目标。
在他们眼里,世上的一切都暗淡无光,甚至使人失去生活的勇气。
长此以往,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免趋向消极。
而在顺境中成长的人,很少经历挫折,对人生充满信心和希望,无论做什么都觉得有意义,他们所表现出的努力进取,就来自于积极的人生态度。
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不同人生态度重要的因素之一,古人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说,正是说明了这样的道理:若身逢乱世不妨遗世独立,心游江海;若天下安乐才可出来辅助明君,安邦定国。
由此可见,消极与积极既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愿望,也和客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消极与积极是相对的消极与积极并不是绝对的,由于参照的角度不同,标准也会随之改变。
伯夷和叔齐是历史上两位深受推崇的隐士。
当时,周文王想请他们出山讨论伐纣王,可在他们眼中,这却是大逆不道的犯上作乱之举。
他们为了遵循儒家的道德观念,拒不出山,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
从入世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消极的。
但换个角度来看,他们为了忠孝仁义而独善其身,其行为却有着积极的意义。
再如出家人的修行生活,以世俗的标准衡量,无疑是消极的。
但以他们追求的人生目标而言,出家不仅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命,更是为了住持正法、荷担如来家业的崇高使命。
他们为寻求真理而放弃世间享乐,其选择无疑是积极而自觉的。
所以说,消极和积极不可简单地一概而论。
当我们看待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角度,只有从多方面地观察、思考,才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反之则会有失偏颇。
通常,在我们的人生中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因为人生始终都处于选择之中,而选择就意味着取舍:在占有的同时也在放弃。
无论我们选择学校、工作还是家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高校有几百所,而我们能选择的不过是其中一所,就是在这一所中,能选择的也不过是其中一个专业。
生有涯而学无涯,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想要。
类似的选择,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时时都要面对。
而取舍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分配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在作出抉择后,对我们所选择的,要积极努力,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上面,而对其它与之无关又足以形成干扰的事情,则消极对待。
古人有玩物丧志之说,玩物何以会丧志呢?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本应消极对待、浅尝即止的事情投入了过多的精力,以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三)、佛教徒是消极的吗?为什么社会上很多人会认为佛教徒是消极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由出家制度引起的误解。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是以孝为本,而孝的核心内容就是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但出家人必须独身,当然谈不上生儿育女;再则,世人多半以地位名利作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认为人生在世或是要荣华富贵,或是要干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方能光宗耀祖,而出家人与世无争,视世间功名如过眼云烟。
现代社会是鼓励消费的年代,而佛教徒生活俭朴。
尤其是出家人,长年累月住在古老的寺庙里,饮食清淡,衣着简单。
很多人对这种少欲知足的生活不理解,觉得佛教徒缺乏常人的生活热情,跟不上社会潮流,与当代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因此在人们眼中,出家人的选择无疑是对人生缺乏积极的追求。
同时,确实有些人是在无奈之下出家为僧。
或是带着个人恩怨逃避现实,或是在遭遇挫折后对生活失去信心,万念俱灰之下遁入空门,这也是造成社会对出家人产生误解的重要因素。
其实这类人在僧团中仅仅少数而已,而且,若是出家的发心不正,即使披上袈裟,在佛门中也不会有太大作为。
再就是从为人处世方面引起的误解。
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人为了跟上时代,一生忧患劳顿,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世人最大的无明。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正因为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所以佛教徒的处世原则是随遇而安,这也是被世人视为消极的因素之一。
(四)、正确理解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如何才能正确认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辩证地说,佛教徒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从世俗的生活方式来看,佛教徒是消极的;就人生的追求而言,佛教徒则是积极的。
1.佛教徒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每位佛菩萨的成就都来自于他们的发心和愿力,正如四宏誓愿所说的那样:"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也是所有学佛者应当树立的人生目标,因为学佛就是要学佛所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常人的目标往往只是局限于个人或家庭,非常狭隘;而佛教徒的人生理想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学佛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解脱,还要帮助更多的人寻求解脱。
历史上有多少高僧大德为了弘扬佛法不辞劳苦、舍生忘死,正是他们不屈的努力,才使得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因为听闻佛法而获得解脱。
我们所熟悉的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为将佛法传播到日本,在交通条件极其简陋的时代,六次东渡,其间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随行的弟子相继被风浪和疾病夺去了生命,他本人也因长途跋涉的艰辛而双目失明,但依旧锲而不舍,终于在六十六岁的高龄踏上了遥远的异邦,成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师。
是什么支撑着他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流?就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传法事大,浩淼大海何足为惧?"在他决定东渡伊始,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在一次次的挫折中百折不挠,他所凭借的,正是为法捐躯的的赤诚之心,正是普渡众生的积极追求。
2.佛教徒要积极的研究经教,以探索真理为己任如果说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那一切善法的修行就是成佛的助缘,愿力还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去完成。
学佛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佛法甚深微妙,只有积极研究经教,才能从中探索出人生的真谛。
且不说佛陀在因地时,为求半偈不惜舍身,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
翻开《高僧传》,每一位前贤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当年,玄奘大师在国内遍访各地善知识后,感于汉地流传的佛法义理派别众多,译文尚欠完备,毅然背井离乡,踏上了西行求法的征途。
在那样的年代,西去印度谈何容易,往往是"去者成百归无十"。
在漫长的旅程中,他无数次死里逃生,终于来到佛法的发源地,又在印度学习了十七年之久。
大师的博闻强记和锐利思辩使印度各宗僧众都为之叹服,声誉之隆,一时无双。
但大师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济世度人,为了将佛法的智慧传遍东土。
因此,在求得正法之后,再一次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回到汉地,开始了中国佛教史上规模空前的佛经翻译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