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的本质

合集下载

教案4:翻译的本质及译者角色

教案4:翻译的本质及译者角色

翻译的本质及译者角色一、翻译的本质翻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翻译学涉及语言学、符号学、文艺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论和数控轮、等等学科。

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从文化角度探讨,翻译是译者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从交接学的角度考虑,翻译成了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是译者设法将一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武锐:《翻译理论探索》)从这一定义可归纳出翻译活动的三个主要特征:一、翻译活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双重交际活动二、翻译是一种间接认识和译语表达三、翻译活动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征Translation is a science.Translation is an art.Translation is a craft.Translation is a skill.Translation is an operation.Translation is a language activity.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ng.翻译学是科学,因为它是由各种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其任务是“揭示”过程的“客观规律”,探求并描述关于翻译问题的客观真理,同时给翻译工作者提供“范式”或指南。

翻译是艺术,因为翻译操作的基本技能,在实际运用中必须加以创造性地发挥。

例子:Oliver Twist(Dickens)《雾都孤儿》Hamlet 《王子复仇记》Goldlion 怎么译?Benz 怎么译?(一)译者作为协调者译者作为协调者,是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进行协商、调停,在源文本与目标语读者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使两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例如:1)鄙人、鄙校、拙文等翻译2)粽子、窝窝头Zhongzi--made of glutinous riceWowotou--steamed bread of corn or sorghum(由玉米或高粱做成的馒头)3) 龙凤呈祥/红烧狮子头(菜名)Stewed snake meat and chicken/ 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二)译者作为阐释着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因为本身的知识结构差异,客观环境或目的的不同,他们对文本的阐述也会有差异。

翻译的本质

翻译的本质

翻译的本质关于翻译的本质,圣经中的一段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创世记》第十一章记载:诺亚逃过洪水劫难之后,东迁到示拿,并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大平原,就在那里从事生产,繁衍子孙。

那里土地肥沃,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兴旺,后来成了人口众多的城镇。

因为祖先们被洪水冲怕了,担心再遭水灾,决定动手修筑一座通天的高塔,以防水患。

他们学会用石料、烧砖与石灰等材料建造高大建筑物的技术,很快把塔建得越来越高。

按计划,这座高塔非常庞大,要能容纳全城的人,因此高度必须达到天顶。

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决定亲临人间看个究竟。

当他见到塔身后,又惊又怒,心想,刚刚繁荣起来的人类,就有如此高超的本领,将来高塔直通到我的宝座如何了得。

他决定施神术搅乱示拿人的语言。

这样,正在建塔的示拿人彼此不懂对方的话,工程便无法再进行下去,并且发生了许多纠纷,结果是塔未建成,弄得一片混乱。

最后,大家只得按语言结群,散居各地。

人们丢下工具和材料,承认这是“渎犯上帝”的一种惩罚。

这座建了一半的塔,被称为巴别塔。

这是基督教解释世界各民族语言来源的故事。

而翻译因着这则故事而带上叛逆的色彩,它让不同语言文化的民族能够跨越上帝耶和华在他们之间设下的语言天堑,继续建造通天塔的未竟事业,实现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同。

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叛逆,但不是对上帝的叛逆,而是对原作或原作者的叛逆。

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绝对忠实于原作的译文是不存在的。

叛逆,不是译者有意为之,而是译者无奈的选择。

叛逆,毫无疑问,是翻译固有的属性,但是否就是翻译的本质呢?我们知道,事物的本质,是决定该事物成为该事物并同其他种类的事物相区别开来的质的规定性。

那么,翻译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国内外不少学者对翻译的本质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泰特勒: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如此完备地移注入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把汉语译成英语或把英语译成汉语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既涉及汉英两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也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文翻译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文翻译毕业论文篇1英文翻译本质浅析【摘要】尽管翻译是人类最早从事的智力活动之一,但是对“翻译到底是什么”这个本质的问题人们至今也没达成共识。

实际上,译学上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翻译的标准问题、直译或意译的问题、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对翻译本质认识的不同。

笔者在拜读过一篇篇高论后,认识到对翻译本质的讨论集中起来涉及两点,一是翻译是一种怎样的活动,二是翻译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前者讨论翻译的定义,后者涉及翻译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关键词】英文翻译定义性质一、翻译的定义许多人曾为翻译下过定义。

卡特福德给翻译下的定义是: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Catford,1965)即“一种语言(译出语)的话语材料被另一种语言(译入语)中的对等的话语材料替代”。

在这里,翻译似乎主要是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源语,一种是译语,既不讲翻译主体,也没有提到翻译过程,很难说它说中了翻译活动的实质。

费道罗夫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手段忠实、全面地表达另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

”可以看出上面定义中的等值论观点来自费道罗夫的“忠实”、“全面”。

在揭示翻译活动的本质方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没能明示翻译与其实活动的根本区别。

其实,摘译、编译等活动都是翻译,因为上述活动都主要表现为语言间的意义转换。

在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上,威尔斯比以上二位又进了一步:“翻译是将源语话语变为尽可能等值的译语话语的过程”。

(蔡毅,1995)这里没有硬性规定,只是说“尽可能等值”。

翻译的本质

翻译的本质

从翻译的语言媒介看翻译的本质(续)
• 并不是所有的语言学派学者都认为翻译的本质在 于“等”、“等值”或“对等”。如英国著名翻 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就认为“诸 如翻译单位、翻译等值、翻译恒值、评判翻译的 详细方案等命题,我认为都没有什么用处;它们 要么理论性太强,要么太武断”。 (Other subjects such as the unit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invariance, detailed schemes for assessing translation, I regard as dead ducks—either too theoretical or too arbitrary. )
文化视野下的翻译本质(续)
•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西方翻译研究领 域出现了众多的学派,比如交际学派、功 能学派、阐释学派、描述学派、多元系统 学派、解构主义学派、后殖民主义学派, 等等。翻译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 进行思考和研究,从多个方面对翻译的本 质进行了揭示。
文化视野下的翻译本质(续)
翻译的复杂性与丰富性(续)
• 从活动方式来看,翻译还有笔译与口译之分,而 后者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替传译、同声传译、视 译、联络传译、耳语传译等不同的类型。 • 从翻译的结果来看,翻译同样呈现出样态的丰富 性。同一原文的不同译文之间会有很多的不同, 而其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既有时代背景和语言变 迁的因素,也有不同译者对原文理解及个人行文 风格不同的因素,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和分析。
从翻译的语言媒介看翻译的本质(续)
• 在语言学派对翻译本质的论述中,核心的观念就 是“等值”或“对等”。如雅科布逊认为,“翻 译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两个等值的信息, 即在不同的语言现象中求得等值。”与雅可布逊 类似,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卡特福德(J.C. Catford)也认为,翻译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 (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 的文本材料……翻译实践的核心问题就是寻找目 的语中的翻译等值物(translation equivalents), 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则是界定翻译等值的性质和 条件”。

翻译概论总复习

翻译概论总复习
译者在社会与文化层面有哪些责任?
第五章 翻译得创意
1、 翻译得创造性(P68) 2、 创意与忠实(P75)
第六章 翻译得目得
1、 翻译目得与翻译策略(P83) 2、 翻译过程中哪些角色会影响到翻译目得 3、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将翻译分类为哪些(P87) 4、 翻译得两大基本目得(P91)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翻译概论总复习
第一章 翻译得本质
1、 对翻译及译者得宏观比喻 2、 对翻译过程得比喻 3、 翻译得本质(P13) Q:试举几例并说明这些比喻如何体现翻译得本质
第二章 翻译得原则
国内 1、 许渊冲: 2、 严复: 3、 鲁迅: 4、 傅雷: 5、 钱钟书:化境 6、 辜正坤:绝对-最高-具体 最佳近似度
第十三章 形合与意合
形合意合得术语及定义 形合意合在翻译中得灵活使用(三策略P206)
第十四章 翻译风格
1、 风格得组成:内容+形式 2、 风格得可译与不可译 3、 风格得表现手段:P222-226 4、 影响翻译过程中风格转移得因素:P227-231
第十五章 翻译得得与失
1、 翻译得失: 2、 翻译得得: 3、 如何瞧待翻译得得与失
继续保持安静
第七章 翻译得分类
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各自包括哪些文体 2、 翻译得变体有哪些
第八章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得分类及其英文表达 机器翻译得简史
第九章 理解与翻译
1、 Eugene A、 Nida 得翻译步骤(P136) analysis, transer, restructuring, testing
期末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15=15') 二、术语匹配(1'*15=15') 三、简答题 (4'*10=40') 四、综合论述题(30')

翻译的本质

翻译的本质

理解设问

Hale Waihona Puke 将翻译(者)喻为“媒人”或“婚姻”,其中 包含了怎样的含义? 将翻译等同于“渡河”的比喻涵盖了翻译 活动的哪些方面? 将翻译喻为“没有舞台的演出”,突出的 是翻译活动的哪些特点? 对翻译(者)有哪些含贬义的比喻? 翻译的本质是什么?
Translation

But slaves we are, and labor on another man‘s plantation: we dress the vineyard, but the wine is the owner’s; if the soil be sometimes barren, then we are sure of being scourged: if it be fruitful,and our care succeeds, we are not thanked; for the proud reader will only say, the poor drudge has done his duty. But this is nothing to what follows; for, being obliged to make his sense intelligible, we are forced to untune our own verses, that we may give his meaning to the reader. He,who invents, is master of his thoughts and words: he can turn and vary them as he pleases, till he renders them harmonious; but the wretched translator has no such priviIege: for, being tied to the thoughts, he must make what music he can in the expression; and,for this reason, it cannot always be so sweet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John Drydcn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翻译功能学派

翻译功能学派

翻译功能学派
翻译功能学派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种学术派别,主要关注翻译的本质和翻译过程中的问题。

翻译功能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翻译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加莱、拉德利和阿普尔等。

翻译功能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活动,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文本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本。

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理解源语言文本的意义,并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语法结构来传达这一意义。

因此,翻译功能学派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翻译功能学派还关注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他们认为翻译中存在着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系统和表达方式。

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文本的语境和目标文化的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和调整。

翻译功能学派主张译者要具备广泛的跨文化和专业知识,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翻译功能学派还关注翻译对社会和文化的作用。

他们认为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翻译功能学派主张翻译应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避免文化的单一化和同质化。

总之,翻译功能学派通过对翻译的本质和翻译过程的深入研究,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他们强调翻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主张译者要具备广泛的跨文化和专业知识。

翻译功能学派的研究为翻译界的发展和翻译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5
文|万洋名
论翻译的本质
摘要:什么是翻译的本质?这是我们英语学科教育和各类翻译课本中一直未曾提到的一个实际问题。

在当今,人们对于翻译本质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

不过,立足点不同,对于翻译本质的认识自然也会有不同。

从古至今,众多学者对于翻译本质的看法主要集中于一点“翻译到底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又或者说翻译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翻译本质的研究,对于我们进行的翻译活动有着更好的指导作用。

本文旨在于结合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的观点,区分翻译与翻译学,并对翻译本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翻译;翻译学;本质;跨学科研究
自古以来,翻译这项活动就一直存在着,但是“关于翻译的本质是什么?”依旧是一个需要迫切澄清的问题。

从古至今,不少学者都曾对翻译本质的相关问题进行过研究讨论,笔者在梳理“翻译本质论”在翻译的发展过程中,笔者发现以前的学者们对翻译本质的问题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随着当今世界各学科逐步向前发展,其他学科的理论也越多越多得影响着翻译学界对翻译本质这一问题的相关认识。

由此可见,解读翻译的本质问题,将有助我们了解翻译的性质,开展多项翻译相关活动,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于此同时,研究翻译的本质问题能够有利于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翻译,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翻译活动。

一、文献综述
翻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活动,从古至今众多学者的讨论下也并未得出一个准确的定论。

钱钟书先生作为翻译界的大家,在翻译理论以及翻译实践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他所编写的《管锥编》里,我们可以读到一些关于“翻译”的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如《高僧传》:“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但其花又左右不同耳。

”法国的雨果说:“翻译就像广颈瓶的水灌在一个狭窄的脖子瓶里,附近的倾倒和损失会更大。

”叔本华谓:“如果这翻译是种乐器,那么他就是谱调的。

”伏尔泰说:“如果想要从译文中了解原作品,那么就要从色彩着手,重新进行雕刻。

”傅雷也曾经从翻译效果的角度,这样论述道:“翻译活动应该如复制一幅画一般”。

以上这些比喻或许都从某一个角度阐明了翻译的性质,但是这并不是对翻译的一个更准确或者更全面的定义。

然而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进步的,尽管众多学者在翻译定论的问题上众说纷纭,但是有一定很明确,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它将一种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义通过另外一种语言文字
等形式充分表述出来。

在这一点上,许多学者都是表示认同的。

1、关于翻译的定义
谭载喜在他的《翻译学》一书中提出了翻译的三种重要定义,即通俗的定义,文学和艺术学的定义以及语言学的定义。

一般来说,通俗的定义是指词典或者百科全书中给出的定义。

例如在维基百科中,翻译被认为为“是指一个准确和流利的语言的基础上,完成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

”;从文学和艺术学角度来说,认为翻译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方式,它强调了语言的再次塑造功能,同时也讲究翻译成品的艺术性质。

从语言学的定义来说,这区分了语言和语音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认为翻译是特定的语言,而不是语言系统的转换。

2、翻译的性质
关于翻译的定义的讨论并不算复杂,就如上文中提到的: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它将一种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义通过另外一种语言文字等形式充分表述出来。

但是,就翻译的性质问题,不同的学者仍旧持有不同的看法。

笔者认为从事翻译需要一套复杂的知识构建。

要做好翻译,我们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专业的文字功底,同时也需要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知识。

提出或赞成翻译是一门科学的学者,其论据主要是:1)所谓的翻译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些约定俗成的术语词汇的翻译方法只有一种,不可任意改变(王宗炎,1983:11);2)翻译可以被认定为一种描述性语言,是一种客观、科学的翻译方法和程序的描述。

认为翻译是科学性活动的另一依据是即对于翻译这项活动,可以像描写语言一样,对原文进行客观的、科学的描写。

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揭示客观规律,那就不能作为一个学科而存在。

王克非在《关于翻译本质的认识》一文,用“翻译研究”代替了“翻译学”这个说法,与此同时他也强调了分清这两个概念的必要性。

他的这一部分论证更具说服力,他说:“事物的现象本身并不具有科学性,观察和认识事物本身的现象才是科学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运动的条件和规律,这些条件和规律本身也不是科学性的,唯有揭露这些规律,了解他们的运行条件,这才是科学。

再比如说,人说话,即人们的语言活动,是对语言的使用,而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有它的发音、语法、逻辑等规则,语言的使用就是要遵循这些
所谓的规则,但这些同样不具有科学性,只有对语言内部的各种规则进行研究探索,这才是科学的,这也正是作为一门语言(language)和语言学(linguistics)作为一门学科的区别。

”同时他还指出说:“必须严格讲翻译与翻译学区分开来。

”因为,翻译(translating)是指翻译的行为或过程,而翻译研究是研究翻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人们的争论的本质似乎是“翻译”。

那么,什么是翻译?国内的一些学者,如许衍冲、王佐良等,他们所强调更多的是翻译的艺术性。

无论是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地包含了的艺术元素,但这并不是双方的主要冲突所在。

但是翻译又明显不同于艺术的,首先就在于翻译不是像艺术以及文学作品具有创造性。

另外,从翻译的出发点来说,翻译和艺术也不是一样的。

就以文学作品为例,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是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意识,而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从信息中学习。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规模较大且有规划的翻译活动,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新思想的引入。

如果翻译的目的是去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意识,那么这就与文学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二、总结
在翻译的定义及翻译的本质问题上,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众说纷纭。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翻译与翻译学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来说,翻译是一个过程,即两种文字表达的意义的一个转换过程。

翻译学,是讲两种文字所表达意义的转换过程的一个研究,并能够揭示其中所暗含的规律,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个具有很强主观性的行为,它与译者的语言功底,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是有很大联系的。

译者在翻译作品时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这就不难解释,同样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翻译作品出来。

同样,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他们不从事翻译工作。

因此,翻译一直是与语言相关的问题,这就是翻译本质的所在。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作者简介:万洋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及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朱德芬.论翻译的本质.[J].文教资料.2008-08-15
[2]王克非.关于翻译本质的认识.[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8-20
[3]谭载喜.翻译本质的绝对与相对属性.[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