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合集下载

慢性间歇缺氧致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建立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慢性间歇缺氧致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建立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慢性间歇缺氧致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建立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动脉病变的一种,是由于内皮损伤后引起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内皮下积聚和氧化,被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摄取,并形成斑块,最后导致血管狭窄、动脉硬化、斑块破裂等病理过程。

AS是全球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对于其病理机制的深入探索和掌握具有重要的临床前景和研究意义。

慢性缺氧是人类身体内多种疾病引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慢性肺部疾病、高原缺氧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近年来发现慢性间歇缺氧(CIH)可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

CIH是指人体在每天睡眠过程中,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所致,导致每晚数次间歇性低氧血症。

CIH 能够促进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影响细胞凋亡,进而导致动脉内膜增厚、肥大的基质细胞积聚、胆固醇酯沉积、玻璃样变性等AS的重要病理变化,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因此,本文拟探究CIH对于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前期预防和治疗AS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1)建立慢性间歇缺氧致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2)观察CIH模型致AS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3)探究CIH模型致AS的新治疗手段2.研究方法(1)动物诱导和组分析: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IH组,动物孵育2周后,对CIH组进行CIH处理;8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和生化指标分析。

(2)组织学:对动物主动脉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利用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3)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等指标的变化。

(4)分子生物学:利用定量PCR(qPCR)等手段检测动脉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及RNA调控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的方法与体会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的方法与体会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的方法与体会总结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从注射牛血清白蛋白速度、喂食高脂饲料及添加青饲料、影像学确定造模是否成功等多方面论述。

标签:高脂饲料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065-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160473;No.81460670);贵州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J字[2013]2063);贵州省科技英才青年培养工程项目(No.黔省专合(2012)0165)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ZYYCX12016);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項目(ZYYCX1401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50%以上,也是中国人的首位死因[1],已占我国总死因的40%。

因此,研究并建立可靠稳定的AS动物模型,在探索A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开发与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AS的病因尚不能确切阐述,有不同的的学说,如脂质浸润学说、内皮细胞损伤学说及炎症反应学说等,这些学说的争论也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AS病因学说的复杂性。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脉络积”形成是AS的基本病机[2]。

虽然AS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其说明了AS模型成功造模的两个关键,一是脉络问题,另一个是痰瘀互结,本文主要介绍的免疫损伤法加高脂饲养法,与这两个关键十分契合,先是通过免疫注射损伤颈动脉的内膜,再配合长期大量肥甘饮食产生痰瘀,最后达到脉络瘀阻,斑块成形的目的。

该模型具有造模时间短、成活率高、操作方便、损伤较小的优点,为AS的研究提供了较稳定的实验模型。

1. 免疫损伤与高脂饲料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所致的细胞或体液介导的免疫应答导致的组织损伤称免疫损伤。

我们选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为外源性抗原经兔的耳缘静脉注射到兔体内,造成内皮损伤。

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及PET成像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及PET成像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及PET成像初步
研究的开题报告
尊敬的评委们:
本次开题报告的研究课题为“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及PET成像初步研究”。

该课题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的成因与进展,并探究PET成像在该领域的应用。

在该研究中,我们将选取实验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配方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包括化学法、激光诱导法等。

随后,将进行PET成像实验,研究
其在诊断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方面的应用。

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成因、发展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研究还将探究PET成像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有望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甚至治
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该研究中,我们将严格遵守伦理道德原则,确保实验过程中兔子的安全与健康,并尽最大努力减少实验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将精心设计和实施实验计划,以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与医学研究做出贡献。

感谢各位评委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取得更为精彩的成果!。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丹皮酚药物作用的实验研究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丹皮酚药物作用的实验研究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丹皮酚药物作用的实验研究李后开;戴敏;汪电雷;唐丽琴【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年(卷),期】2005(012)003【摘要】目的:探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标准,观察丹皮酚对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丹皮酚小剂量组、丹皮酚大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各6只,灌胃给药6周,模型和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0.5%CMC-Na.6周末测定血清脂质,光镜下观察各组动物主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脂饲料喂养家兔12周可形成稳定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组动物血清TC和LDL显著升高,丹皮酚大、小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清TC和LDL.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可见典型的粥样斑块形成,而丹皮酚用药组可不同程度地减轻主动脉病变.结论:高脂饲料喂养法形成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便可靠,口服丹皮酚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主动脉组织病变程度.【总页数】2页(P129-130)【作者】李后开;戴敏;汪电雷;唐丽琴【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合肥,230038;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合肥,230038;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合肥,230038;安徽省立医院药剂科·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MR成像的实验研究 [J], 马占龙;滕皋军;麦筱莉;孙军辉;张洪英;牛焕章;余辉;李国昭2.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胆固醇血症兔模型动脉僵硬度的实验研究 [J], 温朝阳;唐杰;王月香;程志刚;林倩;张高魁3.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建立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实验研究 [J], 李丽帆;彭义;吴芳;李金平;顾国龙;廖海珍4.高频超声检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模型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J], 周丽;杨明武;李继东;刘霞5.丹皮酚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及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J], 石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作者单位: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艾志兵(硕士研究生) 李承晏(导师)];湖北省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内科[何国厚(导师) 刘 勇 魏国耀 郑 虎]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艾志兵 何国厚 李承晏 刘 勇 魏国耀 郑 虎 【摘要】 目的 寻找一个建立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简单、重复性好的方法。

方法 35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5只,高脂喂养组15只和高脂喂养加手术组15只。

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高脂喂养组给予高脂喂养,高脂喂养加手术组喂养1周后行颈动脉空气干燥术,并分别在喂养2、4、6周行脑血管DSA 和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结果 喂养4、6周时就可以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DSA 可以发现颈动脉狭窄,内膜中膜比(I/M ):1.05±0.008(喂养4周时),1.11±0.007(喂养6周时)。

结论 利用高脂喂养加颈动脉空气干燥法可以建立一种成熟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而且此方法简单、重复性好,有利于进行颈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颈动脉粥样硬化 家兔 空气干燥法【中图分类号】 R 74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0478(2005)022******* C 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model of rabbit A i Zhibing ,He Guohou ,L i chengy an ,et al.N eurology Department ,Renmin hos pital ,W uhan Universit y ,W uhan 430060【Abstract 】 Objective Tointroduce the carotid artery atheroslerosis model of rabbit.Methods Therty five J apan rabbitswere assigned into three group s ransdomly ,normal group fed with normal food ,lipo 2fed and group fed with high lipo food ,lipo 2fed and operation group ,in which the rabbits were operated by air 2dry on carotid artery after a week fed with lipo food.DSA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were done at 2th 、4th and 6th week after operation.R esults The carotid ath 2erosclerosis stenosis were observed in rabbits in the lipo 2fed and operation group at the 4th and the 6th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I/M was 1.05±0.008at the 4th week and 1.11±0.007at the 6th week in the lipo 2fed and operation group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model can be made by the lipo 2fed and air drying method.【K ey w ords 】 Animal model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Rabbit Air dry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其中60%的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3]。

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1.1 饮食诱导模型
实验动物:小鼠、大鼠、兔
模型特点:最常用AS造模方法之一,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利用不同的配方饮食进行喂养。

获取方法:饲喂含胆固醇、蛋黄、猪油等高脂饲料或西式饮食。

1.2 机械损伤模型
实验动物:大鼠、小鼠、兔
模型特点:定位准确,实验周期较短,但实验技术要求较高,失败率较高。

获取方法:对胸或颈主动脉内膜血管进行塑料球囊损伤处理,或直接进行辐射处理,以诱发AS。

1.3 免疫刺激模型
实验动物:大鼠、兔
模型特点:操作简便,实验周期较短,但免疫刺激引起的免疫反应不能完全等同于AS免疫反应过程。

获取方法:使用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肺炎衣原体、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进行免疫刺激。

1.4 转基因模型
实验动物:小鼠、兔
模型特点:ApoE和LDL-R基因单敲除或双敲除后,进行高胆固醇喂养,可快速诱导早期AS病变,ApoE3-Leiden和PCSK9-AAV基因敲除,亦可诱发AS。

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L一蛋氨 酸 ( L—m t ,连续 8周后 在 主动 脉 弓见 到 e) 局部 内膜 细 胞 收 缩 及 内 膜 下 水 肿 病 理 改 变 。Je on 等 L应 用 高胆 固醇饮 食加 球囊 导管 损伤 血管 内膜 的 6 J 方 法 ,8 后 可 出现 明显 A 周 S表现 。 目前建 立 A S模 型 最 常用 的 鼠类 是 大 鼠,模 型
2 大 鼠动 脉粥 样硬 化模 型 的建立 及评 价
大 鼠不仅 具有 A S的特 性 ,而且 饲 养 方 便 、生
是稳 定 的… 1,因而 ,已成 为建 立 高 脂 血 症及 A S模
型应用 最广 泛 的动物 之一 。
存 能 力强 、死 亡率低 、成本低 廉 、获取 容 易 、经 济
效 益 比较 高 ,所 以大 鼠 A 模 型得 到 了广泛 使用 。 S 目前 已形 成 多种建 立 大 鼠 A S模 型 的方 法 。包 括喂 养 法 、 内膜 损 伤 法 、免 疫 刺 激 法 等 。郭 延 松
小 鼠有 经济 、易 得 、耗药 量少 、饲养 和 给药方 便 的优 点 ,但是 小 鼠有一 套 与人类 截然 不 同的脂类 处 理体 系 ,不 易 形 成 病 理 模 型 。Jhsn等L 喂 以 ono 7 J 高脂饮 食 1 个 月 的 A o 因敲 除小 鼠在头 臂动 脉 2 pE基 可 有 闭 塞性 血 栓 形 成 。R sne oefl L发 现 A o d等 8 J pE基 因敲 除小 鼠饲 以高脂饮 食 1 月 ,在 4 5个 2—5 周 时 4 可观 察 到 头 臂 动 脉 有 高 发 的 不 稳 定 斑 块 。 B s l i fm
高脂 血症 ( 至 血 脂 正 常 ) 可 诱 发 家 兔 的 A 甚 S病

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简捷模型建立的开题报告

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简捷模型建立的开题报告

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简捷模型建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十分复杂,目
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家兔是一种常用的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动脉粥
样硬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颈动脉是血流动态学研究的重要部位,也
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高危部位之一。

因此,建立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简捷模型,对于深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药物的研发等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可重复的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三、研究方法
1.实验动物的选择:选择健康的新西兰白兔,体重3~3.5kg。

2.手术方法:将家兔固定在手术台上,进行全麻,取出颈部的左颈
动脉,局部消毒,打开颈动脉后进行内膜剥离,再用硬化剂(如2%戊二醛)涂抹在动脉内膜表面,使其受到刺激,于之后再接受高胆固醇饮食,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并随时进行狭窄程度的测量。

3.观察时间:实验开始后,每周进行一次测量,观察时间为8周。

4.狭窄程度的测量:采用超声检测法,观察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

四、预期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希望可以建立一种简捷、可重复的家兔颈动脉
粥样硬化狭窄模型,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同时,我们也希望可
以观察到颈动脉受到刺激后,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速度,并比
较不同因素对其影响的差异,从而为深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提供有力的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发表时间:2014-09-01T09:37:57.78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5期下供稿作者:王佳灵王怡雪[导读] 探求采用免疫损伤和高脂饮食喂养的方法来建立家兔粥样动脉硬化模型。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佳灵王怡雪摘要:目的:探索短时间内快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模型,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发现与治疗的基础性研究。

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法与免疫反应损伤法结合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分别于高脂饲养前、第2 周、第4 周、第六周、第八周测定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的含量,并在每次高脂饲料喂养后后作形态学观察,并在第八周后通过外科手术取出兔颈动脉,制作病理切片病理切片,检测斑块成膜情况,分析其斑块性质,确定建立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

关键词:高脂饲料;免疫损伤;胆固醇;血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饮食与作息的不规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日益在临床上高发,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异常,甚至猝死),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脑血管破裂),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腹痛便血)等。

由于其致病原因多而复杂,关于其发病的基础性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目前,人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尚无完美的动物模型。

猴、鸡、鼠等动物易感性较高,容易通过饮食诱导形成AS,与人的实际相似性相对较低。

兔是食草动物,很难自发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但是对高脂饲料敏感,是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候选优良动物。

它具有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并且其脂代谢与人类有相似之处,同时在停止高脂饮食养后该动物模型在一定时间内能维持稳定的特点,可供一定时间内的研究。

本实验研究拟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AS 兔模型建立的途径并通过一些典型的生化指标及病理指标进行评价,为AS 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1.实验材料:卵清白蛋白干粉和牛血清白蛋白干粉;猪油若干;鸡蛋或蛋黄粉;维生素D。

2.实验方法:探求采用免疫损伤和高脂饮食喂养的方法来建立家兔粥样动脉硬化模型,同时对家兔喂养维生素D(维生素D 能提高家兔血液中血钙含量,钙盐在主动脉中膜沉淀,使平滑肌细胞变性或钙化,同时高钙血症可以协同高血脂症破坏动脉管壁内皮的完整性,从而有利于血浆血脂对管壁的侵入促进粥样动脉硬化模型的建立且其斑块性质与人更为相似)。

2.1 免疫损伤:对实验组家兔沿耳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免疫刺激(剂量25mg/kg,1 次/3d,注射3 次),同时用卵磷脂白蛋白进行皮下免疫(2.5mg/kg,共5 次,1 次/2d)。

对对照组家兔不进行处理。

3.观察及测定指标:一般情况观察:每天观察动物神态、毛色、进食量和二便情况,每日称体重,分别于实验前、第2周、第4 周、第6 周、第8 周时禁食不禁水12 h,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 反应蛋白(CRP)的含量。

数据结果:喂养八周时血清学指标如表1:表1
相应结论: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组间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存在显著差异;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体重不存在显出差异。

但是显著性差异趋于减小。

猜测:在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模型的建立趋于稳定,病情恶化达到一定阶段。

可能该阶段已经形成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

注:CHOL:总胆固醇 TG:甘油三酯 HDL:高密度脂蛋白 LDL:低密度脂蛋白4.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4.1 病理学观测结果:描述: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形成的病理现象:正常组血管平整致密光滑,粗细均匀,实验组血管内膜增厚,由图二到图三管壁出现泡沫细胞的堆积和斑块,血管壁增厚进一步显现,而且动脉壁出血和渗漏,在血管内还出现钙化现象,并导致血管粗细不均匀。

实验表明血管斑块形成并导致堵塞。

结论: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获得兔主动脉内壁膜布满脂质斑块,就说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表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可通过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法与免疫反应损伤法结合实现。

动脉粥样硬化在人类中的发病以及研究现状: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

2010-2030 年,由于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增长,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生数上升幅度将超过50%,血压、胆固醇的增长趋势导致心血管的发生数将额外增长23%。

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在2030 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将增加2130 万,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增加770 万。

心血管疾病中的典型病症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的,但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研究还远远不够,由于致病机理复杂,致病因素很多,需要不断进行基础性研究。

因此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结果可以作为衡量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

评价:在传统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模型的方法上,通过结合免疫反应损伤法可提高兔粥样动脉模型建立的效率,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稳定,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其建立模型的效果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具有一种复合式的效果。

通过切片观察,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的最直接证据动脉壁出现粥样斑块而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是构成动脉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因此可以作为解剖前的重要佐证,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的进度。

通过血脂检测数据表明,VLDL 含量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其无论在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中都是呈下降趋势的。

极低密度脂蛋白是由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体内胆固醇从肝脏送到全身组织,此外低密度脂蛋白能够进入动脉壁细胞,并带走胆固醇,因此低密度脂蛋白与总胆固醇密切相关。

在建立模型过程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下降按照常理分析是不合理的,其是否参与了别的代谢途径需要实验的进一步验证。

这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参考文献:[1]李崇剑,徐耕.付国胜等,血清C 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关系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03,17(4):443~443.[2]于滢,杜向红.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破裂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10(6):592~5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