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_成吉思汗与忽必烈[1]

合集下载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忽必烈
元世祖 蒙古族
建立元朝
统一中国
记记他们是谁?
元太祖成吉思汗
元世祖忽必烈
答:1、民族融合
2、元朝的统一 3、⑴契丹、女真人被称为汉人
⑵回族形成
中华民族的大家族里又增添了一员——回族
从唐朝时就居住在 中国的阿拉伯波斯人人、波斯 人,信仰伊斯兰教,后 和儿阿汉等拉伯族互人、通蒙婚古姻回族,、互畏相兀融汉人 合,最终形成了这个新 的民族蒙—古—人回族。畏兀儿
课堂小结:
名字 庙号 民族 主要成就 铁木真 元太祖 蒙古族 统一蒙古
元朝疆域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政 中央: 中书省 宣政院

改 革 措 施经
地方: 行中书省 澎湖巡检司
禁止变农田为牧场 农业:
推广植棉

治理黄河 水利: 疏通运河
效果: 巩固了元朝统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大都
成为国际大都市。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自学课本P55-56,请思考: 1、元朝在民族关系上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板书: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兴起
2、铁木真统一蒙古 1206 成吉思汗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1、蒙古灭各政权顺序
2、元朝的建立 1271 大都 忽必烈
3、统一中国 1279
4、文天祥抗元
5、元朝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效果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1、原因
2、表现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历史: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历史: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第九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题)
主备人谢富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蒙古汗国的建立,元朝的建立统一中国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比较唐末到元朝建立时的历史形势,认识到元朝统一中国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元朝统一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增强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实施的措施
教学难点
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件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件

元朝政府疏 浚、改变大运河 路线,使其河道 近乎直线,比隋 朝运河缩短了900 千米;开通了会 通河和通惠河, 形成了现在仍然 存在的京杭大运 河。元朝政府首 次将海运辟为国 家的漕运航路, 并形成了漕运以 海运为主、内河 为辅的格局。
思考:通过对元朝改革措施的学习,对元朝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1、 巩固元朝统治 2、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马可•波罗像
马可· 波罗对大都商业的描绘: “汗八里(元大都)城内包括和12个城门相对应的12个 卫城,居民之多,以及房顶的一望无际,真是超出了一个人 的想像…… 。世界上最稀少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 找到,特别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 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探究活动:元朝的改革措施
进行填空 政治上:1、
重用汉族人士为谋士,推行汉制; 2、 中央为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增设宣政院 3、 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设澎湖巡检 司作为管理琉球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农业上:1、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
2、 鼓励人民开荒种粮。 3、 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4、 治理黄河水患,开凿运河 。
讲解这个时期这个民族的特点:草原游牧民族具有对外扩张 识图思考:元朝曾经是一个大帝国,你知道它的最终疆域是多大吗?
成吉思汗和其子孙曾率领蒙古大军打到 西亚的两河流域和欧洲的多瑙河流域。
此图描绘了蒙古军队 在西征中,用木枷押送战 俘的情景。 该画是波斯史学家拉 施特丁《史集》中的插图, 现藏于德国柏林。
3 、 大都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元代的河船(瓷器)
元代的海船(瓷器)
元朝的瓷器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景德镇窑)
元大都是当时世 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南城垣在今北京东西 长安街稍南,东、西 城垣即明清北京内城 的东、西垣。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种政权横跨欧亚大
陆——从波罗地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
湾。
——《全球通史》
讨论:你怎样看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旳扩张?
▪ 为了加强对全国旳治理,我国 西周、秦朝分别采用了什么制
度?
分封制,郡县制
▪ 唐朝处理该地 民族关系采用 了什么措施?
▪ 元朝时采用什 么方法加强对 该地域治理?
布达拉宫
2023年大陆居民赴台人数估计将突
破200万人次
▪ 三20国23时年期0台3月湾01日
起源:新华社
地域被称为何?
元朝时台湾称 为何?
▪ 元朝设什么机 构进行管理?
日月潭风光
徐州故黄河风光
京杭大运河(徐州万寨港)
隋朝与元朝大运河比较
《马可波罗行纪》
▪ “至于这一城市旳规模, 人们一定懂得,它方圆24 英里,每一面长6英里---共有12扇城门,每扇城 门上都有一种漂亮旳大城 楼。街道笔直宽阔,你们 能够沿着街道从一端看到 另一端”
答:1、元朝旳统一 2、⑴契丹、女真人被称为汉人 ⑵回族形成
中华民族旳大家族里又增添了一员——回族
从唐朝时就居住在 中国旳阿拉伯波斯人人、波斯 人,信仰伊斯兰教,后 和儿阿汉等拉伯族互人、通蒙婚古姻回族,、相畏互兀融汉人 合,最终形成了这个新 旳民族蒙—古—人回族。畏兀儿
课堂小结:
名字 庙号 民族 主要成就 铁木真 元太祖 蒙古族 统一蒙古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4 、我国是一种多民族国家。要了解回族 形成旳历史,最早应追溯到(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材料一:元末,不少定居中国信仰伊斯兰教旳 旳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蒙古、畏 兀儿等族,长久杂居,相互通婚,逐渐融合, 形成了一种新民族。

七年级下册历史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历史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历史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说课稿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一、说教材: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4课的内容元朝上接辽宋夏金下启明清,它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局面。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改革措施,民族关系的发展,理解元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2)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通过用腾格尔MTV,文天祥话剧表演,小组讨论,蒙古灭夏、金、南宋的动画设计,学生结合提纲自学,元朝疆域图和中国政区图的对比,故黄河、棉花图片展示,《上下五千年--马可波罗》影片剪辑,回族学生生活习惯介绍,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蒙古是中华民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精神的学习,培养为国家民族现身的高尚情操,通过回族的形成,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和形成对外接纳的开阔胸襟。

 (4)本课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措施
 难点: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二、说学情
 下面说一下学情,经过。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第七学习主题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导入新课:
导入 标题 成吉思汗统 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 朝和统一中国
元朝巩固统一 的措施及作用
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堂小结
学习与探究
回顾我们前面学过的历史内容, 举例中国的分裂时期有哪一些?
第七学习主题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标题
导入 成吉思汗统
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 朝和统一中国
元朝巩固统一 的措施及作用
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堂小结 学习与探究
地图
第七学习主题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元的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讨论:我们刚才既肯定了元朝的 统一,又肯定了文天祥抗元的壮举, 它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不矛盾。元朝统一全国,无论从整个 中国历史,还是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 看,都应加以肯定,具有进步性;在元统 一全国的过程中,汉族人民遭受到残酷的 屠杀和压迫,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文 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斗争,与人民群众的 愿望相一致,具有正义性;同时他被俘后 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气节成 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D 1.铁木真被蒙古贵族尊推为(
)。
A.君主
B.皇帝
C.国王
A 2.元朝都城大都在今天的(
)。
D.成吉思汗
忽必烈建立元 朝和统一中国
A.北京
B.南京
元朝巩固统一 3.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
的措施及作用
A.元朝
民族关系的发展
B.隋朝
C.开封
A )。 C.唐朝
D.洛阳 D.宋朝
课堂小结 4.在元军向南推进过程中,领导南宋军民顽强抵抗的将
第七学习主题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标题 导入 成吉思汗统 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 朝和统一中国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一端看到另一端”„„“百物输入之众,有 如川流之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 千车”,“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输入此城者 ,世界诸城无能与之比。”„„“到处是金
马可·波罗
银财宝,遍地是绸缎,非常富饶。”
——《马可·波罗游记》
大都既是政治 中心,又是闻 名世界的商业 大都市.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四、民族关系的发展
原因:元朝的统一
国内各民族 之间的融合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原因:元朝的统一
国际性融合

蒙古四大汗国疆域图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民族融合的表现:(1)民族迁徙双向流动,汉人外迁 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安居; (2)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人也被统称 为汉人; (3)新的民族—— 波斯人 回族形成,他们信仰 伊斯兰教。
理辽阔疆域的需要,
2.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中央集权的 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说一说
元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元朝统一,社会安定,人民交往交流加强,有利 于经济发展。
2.元世祖的改革,建立起一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蒙古族,你了解什么?
谁改变了这种状况?
第 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作战图)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
汗国:由可汗主宰的国家 可汗:古代鲜卑、突厥、回纥、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 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
成吉思:蒙语为“强大”、“大海”
铁木真就是成吉思汗

9.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9.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4.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了解忽必烈的改革措施,理解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能力与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元朝的统一和一些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重点难点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忽必烈建元及其实施的措施。

难点: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腾格尔《蒙古人》flash歌曲导入新课。

这首歌反映了蒙古人生活的情景及习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蒙古族的两位杰出人物。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二、讲解新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阅读:教材P5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分,勾画批注1.蒙古族的生活环境?2.统一蒙古的时间?统一者是谁?他被称为什么?交流:1.蒙古民族的生活介绍;北方、游牧民族课件:蒙古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

12世纪时,各个部落在蒙古大草原上经常进行争夺奴隶和财富的战争。

过渡:12世纪时的蒙古。

出现奴隶和奴隶主,各部落贵族经常进行战争。

课件: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讲述:这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畜牧业发达的民族,以骑兵著称的勇猛民族。

过渡:在长期的战争中,以铁木真为首领部落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

2.统一蒙古的时间?统一者是谁?他被称为什么?形成了什么汗国?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汗国阅读:P53第一段小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即蒙古大汗位。1271 年定国号为元。新国号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表示国家极其广大。 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是继秦、西晋、隋唐之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结 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王朝。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行纪》书影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从1275年至1292年17年间,一直居住 在中国。他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意大 利。他把自己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见闻口授给别人,由鲁思蒂谦整理成 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东方见闻录》)。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元朝疆域图(行省制度)
元代台湾称为“留求”,或者“琉球”。元世祖设立“澎湖巡检司”, 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各项具体事务,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加强对 台湾和澎湖的管辖。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元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1.元朝统一,社会安定,人民交往、 1.元朝统一,社会安定,人民交往、交流加 元朝统一 有利于经济发展; 强,有利于经济发展; 2.元世祖的改革,建立起一套有利于社会经 2.元世祖的改革, 元世祖的改革 济恢复和发展的制度; 济恢复和发展的制度; 3.元朝统一,推行开放政策, 3.元朝统一,推行开放政策,有利于中外经 元朝统一 政治、文化交流; 济、政治、文化交流; 4.元朝鼓励农业,推广植棉。治理黄河, 4.元朝鼓励农业,推广植棉。治理黄河,畅通 元朝鼓励农业 交通等。
成吉思汗(1162~1227.8.25):又称成吉 思可汗,蒙古帝国奠基者。名铁木真,姓孛 儿只斤,乞颜(奇渥温)氏族。按蒙古起名 传统,铁木真全名应为奇渥温·孛儿只 斤·铁木真。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术 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 了术赤和察合台为国主,钦定窝阔台为继承 人。 12世纪后期,铁木真开始了统一漠北的 征程。
黄道婆
黄道婆墓园
元朝元贞年间,她将在崖州(今海南岛)黎族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 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 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 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今属上海市)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中央

中书省
宣政院

管理全国政务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 藏族地区军政事务
地方行中书省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管理琉球(今台湾岛) 管理琉球(今台湾岛) 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 “大海” 铁木真就是成吉思汗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侵略性质 客观沟通中西的联系
蒙古骑兵作战图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1.元朝统一;为各民族交往, 1.元朝统一;为各民族交往,交流和 元朝统一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2.;契丹、 2.;契丹、女真与汉族的融合
3.回族的形成 3.回族的形成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元太祖成吉思汗
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可汗:古代鲜卑、突厥、回纥、 成吉思汗骑射图 成吉思汗骑马图 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 汗国:由可汗主宰的国家 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 成吉思:蒙语为“强大”、
文天祥纪念馆(江西吉安)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过零丁洋 导入(1) 文天祥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堂小结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导入1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 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 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妖娆。 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 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 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今朝。
《沁园春·雪》(毛泽东手迹)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 材料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材料二: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铁木真统一漠北战争(想象画)
首 页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元朝统一全国,无论从整个中国历史,还 是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看,都应加以肯 定。——进步性 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汉族人民遭受到 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斗争,与人民群众的愿 望相一致。——正义性
澎湖巡检 司
②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棉布成主要衣料 棉布成主要衣料) 棉布成主要衣料 ③治理黄河水患、贯通南北大运河


巩固了元朝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大都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中 书 省 宣 政 院 辖 地 琉球
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1324)
马可·波罗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原属东罗马帝国,公元10世纪 末建为独立的共和国。),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 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三年多来 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说说元朝民族关系发 展的原因及表现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元朝亦集乃城清真寺
位于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的清真寺遗址。它是元朝聚居在这里 的回回商贾的礼拜寺,也是内蒙古草原上最早的清真寺。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学 习



第七学习主题 第4课
史海拾贝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首 页 导入(1) 导入(2) 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和统一中国 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
“汉法”与“旧俗”之争
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出生时, 他父亲感到金的大势已去,取《左 元代建国前北方著名道士,道教全 传》中“虽楚之才,晋实用之”之 真教龙门派创始人,称长春真人。 典,给他取名耶律楚材。 燕京被蒙古军破后,他应召会 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应 见成吉思汗,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 诏与弟子尹志平、李志常等人同往西域 窝阔台当政后,任中书令(宰 相),力主实行“汉法”,定君臣 雪山。 礼仪,奏立燕京等10路征收课税使, 他反对成吉思汗的杀戮政策,以 推行赋税制;阻止蒙古贵族改农田 为牧场,建议把奴隶和驱口收为国 “敬天爱民……天道恶杀”等理论劝导 家编户;反对大规模屠城和蒙古贵 成吉思汗,对成吉思汗有一定影响。他 族横征暴敛。 还奏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 后来被成吉思汗封为“大宗师”,掌管 元太祖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 元太宗窝阔台 于平阳,编印儒学书籍,保护儒生, 邱处机 1190~1243 全国道教。 “汉法”是指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等。“旧俗”在元朝时是指蒙 1148~1227 字晋卿 号湛然居士 深得窝阔台的重用。 古族游牧生活和管理方式。 登州栖霞(今山东栖霞)人 又称玉泉居士 契丹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