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体染色和观察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六 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和观察PPT课件

二、实验原理: 健纳绿B(Janus Green B)对线粒体具有专一性染
色、毒性最小的碱性染料,由于线粒体中细胞色素酶 系的作用,使它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并呈现蓝绿色, 在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
第1页/共6页
• 三、实验材料:常规解剖器、大白鼠肝细胞 • 四、步骤及方法 • 1、鼠肝边沿较薄组织小块,放入盛有Ringer
鼠肝边沿较薄组织小块放入盛有ringer15000janusgreen染液倒入另一培养皿中将肝组织移入其内但不可将组织块完全淹没要让组织上面部分半裸露在染液外面这样细胞内的线粒体的酶系可充分得到氧化线粒体才易染色一般染3040分钟组织块边缘染成蓝绿色即可
实验七、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和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及形态、掌握研究方法。
• 3、染色后,用两根解剖针,同时用左右两手, 用一手的针压住组织块,然后用另一手的针稍 稍用力拉肝组织块边缘,就会有一些细胞或细 胞群和组织块分离。
• 4、用吸管将分离的细胞吸起,放在载玻片中央 的Ringer氏液中。垫两根头发,盖上盖玻片, 液体不要太多。
• 5、油镜观察:观察时,不断地上下微调节螺旋, 使盖玻片上下稍稍移动,这样所观察到的材料 总得到充足的氧气,线粒体的染色才显示得非 常清楚。
氏液的培养皿内,洗去血液。 • 2、将1/5000Janus Green B 染液倒入另一培
养皿中,将肝组织移入其内,但不可将组织块 完全淹没,要让组织上面部分半裸露在染液外 面,这样,细胞内的线粒体的酶系可充分得到 氧化,线粒体才易染色,一般染30-40分钟 (组织块边缘染成蓝绿色即可)。
第2页/共6页
第3页/共6页
• 6、结果:油镜下,可见肝细胞质中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呈颗粒状或线 条状,在细胞核周围分布得特别多。
色、毒性最小的碱性染料,由于线粒体中细胞色素酶 系的作用,使它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并呈现蓝绿色, 在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
第1页/共6页
• 三、实验材料:常规解剖器、大白鼠肝细胞 • 四、步骤及方法 • 1、鼠肝边沿较薄组织小块,放入盛有Ringer
鼠肝边沿较薄组织小块放入盛有ringer15000janusgreen染液倒入另一培养皿中将肝组织移入其内但不可将组织块完全淹没要让组织上面部分半裸露在染液外面这样细胞内的线粒体的酶系可充分得到氧化线粒体才易染色一般染3040分钟组织块边缘染成蓝绿色即可
实验七、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和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及形态、掌握研究方法。
• 3、染色后,用两根解剖针,同时用左右两手, 用一手的针压住组织块,然后用另一手的针稍 稍用力拉肝组织块边缘,就会有一些细胞或细 胞群和组织块分离。
• 4、用吸管将分离的细胞吸起,放在载玻片中央 的Ringer氏液中。垫两根头发,盖上盖玻片, 液体不要太多。
• 5、油镜观察:观察时,不断地上下微调节螺旋, 使盖玻片上下稍稍移动,这样所观察到的材料 总得到充足的氧气,线粒体的染色才显示得非 常清楚。
氏液的培养皿内,洗去血液。 • 2、将1/5000Janus Green B 染液倒入另一培
养皿中,将肝组织移入其内,但不可将组织块 完全淹没,要让组织上面部分半裸露在染液外 面,这样,细胞内的线粒体的酶系可充分得到 氧化,线粒体才易染色,一般染30-40分钟 (组织块边缘染成蓝绿色即可)。
第2页/共6页
第3页/共6页
• 6、结果:油镜下,可见肝细胞质中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呈颗粒状或线 条状,在细胞核周围分布得特别多。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线粒体PPT课件

五、其它
如辅酶Q、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 呤二核苷酸(FAD)以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等。这些物质均参与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 过程,它们与内膜密切关联。
2021
第三节 线粒体的功能
➢ 主要功能:是对各种能源物质的氧化和能量转换,
为细胞氧化作用提供场所。
• 物质氧化:细胞内氨基酸、脂肪酸、单糖等供能
三、酶(掌握)
外膜:合成脂类的酶类。特征酶为单胺氧化酶。 内膜:执行呼吸链氧化反应的酶系和ATP合成酶系。特征酶
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 基质:高浓度的多种混合物,特征酶为苹果酸脱氧酶。
2021
2021
四、脂类
脂类含量占线粒体干重的25%~30%。以磷脂为 主,其中以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和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为主,还含有一定量的心磷脂(内膜) 和较少的胆固醇(外膜)。
已发现的有100多种线粒体病。例如线粒体心肌病、线粒 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等。这类病的共同特点都是mtDNA 异常,导致肌细胞内线粒体缺少某些酶,引起线粒体基质的 转运、氧化磷酸化障碍,使肌细胞功能改变,发生疾病。
2021
人心肌细胞的线粒体
线粒体肿胀
线粒体空泡化(心肌缺氧20)21 线粒体增生显著
物质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消耗O2,产生CO2和水, 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细胞氧化作用,此过程中细胞
要 摄 取 O2 排 出 CO2 , 故 又 称 为 细 胞 呼 吸 ( cellular
respiration)作用。
酶
• 能量转换:物质的化学能
高能磷酸键(ATP)
2021
❖ 动物细胞80%的ATP来源于线粒体。
2021
2021
第五节 线粒体的生物发生
如辅酶Q、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 呤二核苷酸(FAD)以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等。这些物质均参与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 过程,它们与内膜密切关联。
2021
第三节 线粒体的功能
➢ 主要功能:是对各种能源物质的氧化和能量转换,
为细胞氧化作用提供场所。
• 物质氧化:细胞内氨基酸、脂肪酸、单糖等供能
三、酶(掌握)
外膜:合成脂类的酶类。特征酶为单胺氧化酶。 内膜:执行呼吸链氧化反应的酶系和ATP合成酶系。特征酶
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 基质:高浓度的多种混合物,特征酶为苹果酸脱氧酶。
2021
2021
四、脂类
脂类含量占线粒体干重的25%~30%。以磷脂为 主,其中以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和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为主,还含有一定量的心磷脂(内膜) 和较少的胆固醇(外膜)。
已发现的有100多种线粒体病。例如线粒体心肌病、线粒 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等。这类病的共同特点都是mtDNA 异常,导致肌细胞内线粒体缺少某些酶,引起线粒体基质的 转运、氧化磷酸化障碍,使肌细胞功能改变,发生疾病。
2021
人心肌细胞的线粒体
线粒体肿胀
线粒体空泡化(心肌缺氧20)21 线粒体增生显著
物质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消耗O2,产生CO2和水, 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细胞氧化作用,此过程中细胞
要 摄 取 O2 排 出 CO2 , 故 又 称 为 细 胞 呼 吸 ( cellular
respiration)作用。
酶
• 能量转换:物质的化学能
高能磷酸键(ATP)
2021
❖ 动物细胞80%的ATP来源于线粒体。
2021
2021
第五节 线粒体的生物发生
(2021)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完美版PPT

(1) 实验前,把黄豆培养在培养皿内潮湿的滤纸上,使其发芽,胚根伸长到1cm以上。
詹纳斯绿B染液。 (2) 实验者用牙签宽头在自己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将刮下的粘液状物放入载玻片的染液滴中,染色10~l5min(注意不可
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四周溢出的染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3) 吸去染液,滴一滴Ringer液,盖上盖玻片,并用镊子轻轻地下 压盖玻片,使根尖压扁,利于观察。
(4) 进行镜检。
实验结果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光镜观察。 2.黄豆根尖细胞液泡系的光镜观察。
3. 器材:显微镜、恒温水浴锅、剪刀、镊子、双 面刀片、载玻片、盖玻片、表面皿、吸管、牙 签、吸水纸。
实验方法
1. 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5000 詹纳斯绿B溶液
(3) (1)
在 实低验倍前镜,(1下把),黄取选豆择培清平养洁展在的培载口养腔皿玻上内片皮潮细湿放胞的,滤在换纸3高上7倍,℃镜使或其恒油发镜芽温进,水行胚观根浴察伸。长锅到的1cm金以上属。 板上,滴2滴1/5000
观1/3察00动0、中植性(物2红活)溶细实液胞验内线者粒体用、牙液泡签系的宽形头态、在数量自与己分布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将
观器察材动 :、显植微物镜活、刮细恒胞温下内水线浴的粒锅粘体、、剪液液刀泡、状系镊物的子形、放态双、面入数刀载量片与、玻分载布玻片;片的、盖染玻片液、滴表面中皿、,吸染管、色牙签1、0吸~水l5纸m。 in(注意不
人口腔粘膜(上3皮) 细在胞低线粒倍体的镜超下活染,色与选观择察 平展的口腔上皮细胞,换高倍镜或油镜进行观
察。
实验方法
2. 黄豆根尖细胞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3、实验三 细胞内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ppt

实验三
细胞内液泡系和线粒体 的活体染色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活体染色的定义及原理; 2. 熟悉液泡系和线粒体活体染色的方法 和步骤。
二、定义及原理
• 所谓活体染色,是指利用某些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 剂显示出细胞内某些天然构造存在的真实性,而不影 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不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 起细胞的死亡的染色方法。即在染色和观察过程中, 细胞或组织始终保持其生命状态。
三、操作程序
• 用镊子撕取莴笋叶片下表皮细胞,置于中性红中染色10分钟,可见 许多大小不同的液泡。
•
用解剖针破坏蛙的脊髓,然后把腹部皮肤剪开,使露出胸骨的剑突 部分,剪取一小块剑突软骨边缘最薄的部分,放入载片中央的中性 红染液中,染色10—30分钟,盖上盖玻片。用高倍镜观察,可见软 骨细胞为椭圆形、细胞核及核仁清楚易见,在细胞核的上方有许多 被染成玫瑰红大小膜泡,此区即液泡系。
• 活染法弥补了活观察法不能显示细胞精细结构的不足, 也避免了固定染色法对细胞结构的破环和造成人为假 象的弊病。遗憾的是,适宜活体染色的染料较少,能 显示出的结构和种类也不多。
• 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染和体外活染两种。前者是将 染料注射于生物体内,染色后再取材观察。后者是 取材后,对离体的活细胞进行染色。为保持离体细 胞的正常存活,染色时需供给细胞以正常的温度, 渗透压,PH等。 • 关于活染的机制,一般认为,线粒体能被健那绿-B 染成蓝色,是由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 保持在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而在周围的细胞质 中,这些染料被还原成无色的色基,液泡系被中性 红染色,则主要是染料的堆积作用。中性红为碱性 染料,其胶粒表面带阳离子,被染部分具阴离子, 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电吸附作用(静电吸附)。
•
细胞内液泡系和线粒体 的活体染色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活体染色的定义及原理; 2. 熟悉液泡系和线粒体活体染色的方法 和步骤。
二、定义及原理
• 所谓活体染色,是指利用某些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 剂显示出细胞内某些天然构造存在的真实性,而不影 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不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 起细胞的死亡的染色方法。即在染色和观察过程中, 细胞或组织始终保持其生命状态。
三、操作程序
• 用镊子撕取莴笋叶片下表皮细胞,置于中性红中染色10分钟,可见 许多大小不同的液泡。
•
用解剖针破坏蛙的脊髓,然后把腹部皮肤剪开,使露出胸骨的剑突 部分,剪取一小块剑突软骨边缘最薄的部分,放入载片中央的中性 红染液中,染色10—30分钟,盖上盖玻片。用高倍镜观察,可见软 骨细胞为椭圆形、细胞核及核仁清楚易见,在细胞核的上方有许多 被染成玫瑰红大小膜泡,此区即液泡系。
• 活染法弥补了活观察法不能显示细胞精细结构的不足, 也避免了固定染色法对细胞结构的破环和造成人为假 象的弊病。遗憾的是,适宜活体染色的染料较少,能 显示出的结构和种类也不多。
• 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染和体外活染两种。前者是将 染料注射于生物体内,染色后再取材观察。后者是 取材后,对离体的活细胞进行染色。为保持离体细 胞的正常存活,染色时需供给细胞以正常的温度, 渗透压,PH等。 • 关于活染的机制,一般认为,线粒体能被健那绿-B 染成蓝色,是由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 保持在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而在周围的细胞质 中,这些染料被还原成无色的色基,液泡系被中性 红染色,则主要是染料的堆积作用。中性红为碱性 染料,其胶粒表面带阳离子,被染部分具阴离子, 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电吸附作用(静电吸附)。
•
实验二-线粒体超活染色技术及观察PPT课件

• (4)染色10~15min,盖上盖玻片,吸去周围染液, 显微镜下观察。
• (5)计数50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得出平均值。
• 2、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 (1)取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
•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2滴
• (3)洋葱鳞茎内表皮 镊子撕取
• (4)染色10~15min,吸去染液,加Ringer溶液1 滴,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
2
• 【实验用品】
• 材料:
• 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
• 器材:
•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牙 签、吸水纸、洋葱
• 2、试剂:
• (1)Ringer溶液
• 氯化钠
0.85 g
• 氯化钾
0.25 g
• 氯化钙
0.03 g
•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 称取0.5g詹纳斯绿B溶于5ml Ringer溶液中,稍加热(3040℃)溶解,用滤纸过滤后,即为1%原液。
• 但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作为活体染色剂使用,一般应 选择那些无毒或毒性小的碱性染料(易溶于类脂质) 并配成较稀的溶液来使用.詹纳斯绿B是活体染色 中重要的染料,对线粒体有专一性.詹纳斯绿B可 专一性地对对线粒体进行活染,这是由于线粒体内 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 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 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
-
1
• 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 活体染 色可分为体内活染与体外活染两类.体内活染是以 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 定于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内以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 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 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因其 “电化学”特性与被染部分相互吸引被选择固定在 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中而显色。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 线粒体ppt课件

■ 两套遗传体系的协同性
通过离体实验发现两套 遗传体系的遗传机制不 同。 如放线菌酮是细胞质蛋 白质合成抑制剂,但是 对细胞器蛋白质的翻译 却没有作用。另外,一 些抗生素,如氯霉素、 四环素、红霉素等能够 抑制线粒体蛋白质的合 成,但对细胞质蛋白质 合成没有多大影响。 通过对转录的抑制研究, 发现线粒体基因转录的 RNA聚合酶也是特异 的(图)。
线粒体蛋白转运
图 线粒体蛋白转运的部位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
概念: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 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 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 组份。 种类:伴侣素家族(chaperonin, Cpn)、热休克蛋白 家族 ( Hsp family )、 核质素、T 受体结合蛋白 (TRAP) 等 特征:1、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没有高度专一性,同一分子伴 侣可以促进多种氨基酸序列完全不同的多肽链折叠成为空间 结构、性质和功能都不相关的蛋白质。 2、它的催化效率很低。行使功能需要水解ATP,以改 变其构象,释放底物,进行再循环。 3、它和肽链折叠的关系,是阻止错误折叠,而不是促 进正确折叠。 4. 多能性(胁迫保护防止交联聚沉,转运,调节转录 和复制,组装细胞骨架) 5. 进化保守性
细胞生物学第七 章 线粒体
第一节、 线粒体的生物学特征
线粒体是能够在光学显微镜进行 观察的显微结构。 ● 1890年,德国生物学家 Altmann第一个发现线粒体。 ● 1897年对线粒体进行命名。 ● 1900年,Leonor Michaelis用 染料Janus green对肝细胞进行 染色,发现细胞消耗氧之后,线 粒体的颜色逐渐消失了,从而提 示线粒体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作 用。
细胞生物学线粒体PPT课件

CoQH2
第18页/共48页
铁硫蛋白
+e 传递电子机理:Fe3+ -e
第19页/共48页
Fe2+
2.电子载体的排列顺序
◆电子传递方向按氧化还原电势递增的方向传递 (NAD+/NAD最低,H2O/O2最高)
◆ 电子传递起始于NADH脱氢酶催化NADH氧化,形成高 能电子 (能量转化), 终止于O2形成水。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 ● 氧化磷酸化 ● 线粒体与疾病
第1页/共48页
1. 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量与分布
第2页/共48页
2.
◆ 外膜(outer membrane):含孔蛋白(porin),通透 性较高。 ◆ 内膜(inner membrane):高度不通透性,向内折 叠形成嵴(cristae)。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 ◆ 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含许多可溶性 酶、底物及辅助因子。 ◆ 基质(matrix):含三羧酸循环酶系、线粒体基因
第33页/共48页
2.能量耦联与ATP合酶的作用机制
几个假说 •1953年 Edward Slater 化学耦联假说 •1961年 Peter Mitchell 化学渗透假说
•1979年 Paul B1o9y7e8r 年结合获变诺构假贝说尔化学奖
199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第34页/共48页
化学渗透假说原理示意图
(一)线粒体中的氧化代谢
1.三大物质代谢 2.NADH的进入线粒体的两种“穿梭”途径
第11页/共48页
第12页/共48页
细胞质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分析“染色”文档)共9张PPT

Fra bibliotek五、作业
• 1 .绘出人口腔上皮细胞示线粒体的形态与 分布并简要分析。
• 2 .绘出绿豆幼根根尖组织液泡系的形态与 分布并简要分析 。
• 2 .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3 .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绿豆幼根根尖
1/5000詹纳斯绿B1-2滴,口腔上皮细胞(牙签刮取),载玻片于37℃恒温染色10-15min,显微镜下观察.
2 1
..洋口葱腔•鳞上茎皮1内细/表胞5皮线0细粒0胞体0线的詹粒超体活纳的染超色斯活染绿色与B观察溶液1-2滴,洋葱鳞茎内表皮,载玻片于
察1/5.000詹• 纳斯1绿/B510-20滴,0口詹腔上纳皮斯细胞绿(牙B签刮1取-2)滴,载,玻片口于3腔7℃上恒皮温染细色10胞-15(min,牙显签微镜刮下观取察.),载玻片于3
1 2
..绘了出解人细口胞7腔和上细℃皮胞细器恒胞的示超温线活粒染染体色色的技形术1态0与-分1布5并m简要in分,析。显微镜下观察.
(一)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中性红对液泡3系7的℃染色恒具有温专一水性,浴将活染细胞色中的1液0泡-系1染5成m红i色n。,显微镜下观察.
1 .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发育和分布;
• (二) 绿豆幼根根尖液泡系的中性红染色观察 实验三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 .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发育和分布;
实验三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 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 1 .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 形态、发育和分布;
• 2 .了解细胞和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
• 詹纳斯绿B可专一性地对对线粒体进行活染,这是由于 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
• 1 .绘出人口腔上皮细胞示线粒体的形态与 分布并简要分析。
• 2 .绘出绿豆幼根根尖组织液泡系的形态与 分布并简要分析 。
• 2 .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3 .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绿豆幼根根尖
1/5000詹纳斯绿B1-2滴,口腔上皮细胞(牙签刮取),载玻片于37℃恒温染色10-15min,显微镜下观察.
2 1
..洋口葱腔•鳞上茎皮1内细/表胞5皮线0细粒0胞体0线的詹粒超体活纳的染超色斯活染绿色与B观察溶液1-2滴,洋葱鳞茎内表皮,载玻片于
察1/5.000詹• 纳斯1绿/B510-20滴,0口詹腔上纳皮斯细胞绿(牙B签刮1取-2)滴,载,玻片口于3腔7℃上恒皮温染细色10胞-15(min,牙显签微镜刮下观取察.),载玻片于3
1 2
..绘了出解人细口胞7腔和上细℃皮胞细器恒胞的示超温线活粒染染体色色的技形术1态0与-分1布5并m简要in分,析。显微镜下观察.
(一)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中性红对液泡3系7的℃染色恒具有温专一水性,浴将活染细胞色中的1液0泡-系1染5成m红i色n。,显微镜下观察.
1 .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发育和分布;
• (二) 绿豆幼根根尖液泡系的中性红染色观察 实验三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 .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发育和分布;
实验三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 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 1 .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 形态、发育和分布;
• 2 .了解细胞和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
• 詹纳斯绿B可专一性地对对线粒体进行活染,这是由于 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 方法线粒体活体染色和观
察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李 姣 (吴明松) 1号综合楼2-25室 TEL:8609692
E-mail: 270378076@qq.aom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14.11~2014.12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2
实验课要求
1. 预习;
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原位显示 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设计性实验报告汇报及指导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5
第一次实验 Ⅰ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Ⅱ 线粒体活体染色与观察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6
I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相差显微镜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观察活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变化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9
暗视野显微镜 dark field microscope
反差大、分辨力高(0. 04μm) 观察活细胞内细胞器以及液体介质中的细菌和真菌 等的存在和运动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4
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次 (验证性)
第二次 (验证性)
第三次 (验证性)
第四次 (验证性)
第五次 (设计性)
第六次 (设计性)
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 线粒体的活体观察
细胞内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的原位显示 细胞内DNA和RNA的原位显示
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 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动的观察
显微结构 microscopic structure 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亚微结构 submicroscopic structure 细胞内小于0.2μm的细微构造,通常 使用各种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8
普通光学显微镜 light microscope,LM 最大分辨力一般为0.2μm 染色后可观察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等结构
细胞形态结构研究技术
显微观察 亚显微观察
细胞的培养技术
细胞组分的分离纯化技术
分级分离技术 层析法 电泳法
细胞和亚细胞组分的测定
细胞化学法 荧光细胞化学法 放射自显影技术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7
细胞形态结构研究技术
分辨力(率) resolution 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够区分相近 两点最小距离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4
细胞融合技术 细胞融合 cell fusion 又称为细胞杂交,指细胞彼此接触时,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现象。
含有同一亲本细胞核的融合细胞 含有不同亲本细胞核的融合细胞
同核体 homokaryon
异核体 heterokaryon
2. 穿白大衣并扣好;
3. 认真操作;
4. 爱护仪器;
5. 保持卫生;
6. 保持安静。
实验室规则 1 #############。 2 #########。 3 ############。
4 ############# ######。
5 #############。
6 #########
7 #########
根据细胞内各种结构的比重和大小等不同,在同 一离心场内的沉降速度也不同的原理,用不同介 质或不同转速的离心,将细胞内各组分分级分离 出来,并进行分析的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8
组织匀浆
基本步骤 分级分离
差速离心 密度梯度离心
分析
用细胞化学法或生物化学的
方法分析、鉴定得到的细胞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22
碱性蛋白显示
酸性蛋白显示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23
I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研究技术
显微观察 亚显微观察
细胞的培养技术
细胞组分的分离纯化技术
分级分离技术 层析法 电泳法
细胞和亚细胞组分的测定
细胞化学法 荧光细胞化学法 放射自显影技术
组分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9
差速离心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20
密度梯度离心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21
细胞和亚细胞组分的测定
细胞化学法 cytochemical method
在保持细胞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可 与细胞内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局部范围形 成有色沉淀物(或电子密度高的物质)的原理, 对细胞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的研究。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0
荧光显微镜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光源——紫外线 细胞荧光化学,特别是免疫荧光技术中的重要工具, 可观察细胞或标本中的荧光现象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1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分辨力达0.08nm 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二维平面图像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3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完成后检查水电; 2. 实验动物回收焚烧:填表责任制; 3. 了解化学试剂毒性和安全使用规则; 4. 突发情况处理及逃生,如各种原因起
火分别用关电闸、盖布、打开门窗、 报警,及其他突发情况,依次离开实 验室及大楼等。
细胞生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6
自然融合 人工诱导融合
物理 化学 生物
细胞融合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 等的重要手段,尤其对单克隆抗体及细胞去分化 的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7
细胞组分的分离纯化技术
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 cell fractionation
分辨力一般在3nm 观察细胞(样本)表面形貌
三维立体图像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2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3
细胞的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 cell culture 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在无菌条件下,从机体 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 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 和繁殖的方法。
察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李 姣 (吴明松) 1号综合楼2-25室 TEL:8609692
E-mail: 270378076@qq.aom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14.11~2014.12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2
实验课要求
1. 预习;
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原位显示 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设计性实验报告汇报及指导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5
第一次实验 Ⅰ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Ⅱ 线粒体活体染色与观察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6
I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相差显微镜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观察活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变化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9
暗视野显微镜 dark field microscope
反差大、分辨力高(0. 04μm) 观察活细胞内细胞器以及液体介质中的细菌和真菌 等的存在和运动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4
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次 (验证性)
第二次 (验证性)
第三次 (验证性)
第四次 (验证性)
第五次 (设计性)
第六次 (设计性)
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 线粒体的活体观察
细胞内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的原位显示 细胞内DNA和RNA的原位显示
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 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动的观察
显微结构 microscopic structure 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亚微结构 submicroscopic structure 细胞内小于0.2μm的细微构造,通常 使用各种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8
普通光学显微镜 light microscope,LM 最大分辨力一般为0.2μm 染色后可观察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等结构
细胞形态结构研究技术
显微观察 亚显微观察
细胞的培养技术
细胞组分的分离纯化技术
分级分离技术 层析法 电泳法
细胞和亚细胞组分的测定
细胞化学法 荧光细胞化学法 放射自显影技术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7
细胞形态结构研究技术
分辨力(率) resolution 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够区分相近 两点最小距离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4
细胞融合技术 细胞融合 cell fusion 又称为细胞杂交,指细胞彼此接触时,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现象。
含有同一亲本细胞核的融合细胞 含有不同亲本细胞核的融合细胞
同核体 homokaryon
异核体 heterokaryon
2. 穿白大衣并扣好;
3. 认真操作;
4. 爱护仪器;
5. 保持卫生;
6. 保持安静。
实验室规则 1 #############。 2 #########。 3 ############。
4 ############# ######。
5 #############。
6 #########
7 #########
根据细胞内各种结构的比重和大小等不同,在同 一离心场内的沉降速度也不同的原理,用不同介 质或不同转速的离心,将细胞内各组分分级分离 出来,并进行分析的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8
组织匀浆
基本步骤 分级分离
差速离心 密度梯度离心
分析
用细胞化学法或生物化学的
方法分析、鉴定得到的细胞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22
碱性蛋白显示
酸性蛋白显示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23
I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研究技术
显微观察 亚显微观察
细胞的培养技术
细胞组分的分离纯化技术
分级分离技术 层析法 电泳法
细胞和亚细胞组分的测定
细胞化学法 荧光细胞化学法 放射自显影技术
组分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9
差速离心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20
密度梯度离心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21
细胞和亚细胞组分的测定
细胞化学法 cytochemical method
在保持细胞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可 与细胞内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局部范围形 成有色沉淀物(或电子密度高的物质)的原理, 对细胞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的研究。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0
荧光显微镜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光源——紫外线 细胞荧光化学,特别是免疫荧光技术中的重要工具, 可观察细胞或标本中的荧光现象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1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分辨力达0.08nm 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二维平面图像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3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完成后检查水电; 2. 实验动物回收焚烧:填表责任制; 3. 了解化学试剂毒性和安全使用规则; 4. 突发情况处理及逃生,如各种原因起
火分别用关电闸、盖布、打开门窗、 报警,及其他突发情况,依次离开实 验室及大楼等。
细胞生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6
自然融合 人工诱导融合
物理 化学 生物
细胞融合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 等的重要手段,尤其对单克隆抗体及细胞去分化 的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7
细胞组分的分离纯化技术
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 cell fractionation
分辨力一般在3nm 观察细胞(样本)表面形貌
三维立体图像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2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线粒体活
体染色和观察
13
细胞的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 cell culture 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在无菌条件下,从机体 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 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 和繁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