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共场所棉织品外送清洗记录(10份1份)

合集下载

布草送洗记录单

布草送洗记录单

高层人才培训中心布草送洗记录表部门送洗时间
注:
1.本表格一式两份,一份由部门领导保留,清洗后照此单验收,一份交送洗人员。

2.“使用部位”要注明客房房间号或餐厅名称。

3.送洗人员负责布草送洗和取回,并按单交给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负责验收。

高层人才培训中心布草送洗记录表部门送洗时间
注:
1.本表格一式两份,一份由部门领导保留,清洗后照此单验收,一份交送洗人员。

2.“使用部位”要注明客房房间号或餐厅名称。

3.送洗人员负责布草送洗和取回,并按单交给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负责验收。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记录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记录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记录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台账(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记录)单位名称:单位地址:卫生管理员:卫生监督所监制(年)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一、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用品专用清洗消毒间,上下水设施齐全,场所整洁,不堆放无关物品,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各类公共用品消毒设施和保洁设施。

二、落实专人负责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并做好清洗消毒记录。

三、供顾客使用的饮具、拖鞋、棉织品等公共用品用具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四、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有相关许可证件并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保证运转正常。

五、清洗消毒饮具、盆桶、拖鞋等公共用品用具的卫生设施应分开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六、场所内应当设置专用密闭布草间(柜)用于储藏毛巾、垫巾等公共用品用具;设置专用密闭保洁柜用于存放饮具等。

各类公共用品用具应当分类存放并有明显区分标志。

七、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建议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二次污染。

八、公共用品用具外送清洗消毒的,应当选择有资质的清洗消毒单位,签订有效的清洗消毒协议。

九、配好的消毒液应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附:l、茶具、口杯:采用电子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2、理发刀具:紫外线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3、美容工具:紫外线消毒柜,时间20--30分钟。

或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4、拖鞋: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5、脸盆、脚盆: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6、棉制品:蒸汽消毒,100℃作用20—30分钟。

公共饮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一、洗消程序1、清洗:清倒杯中残渣及茶水,然后在洗涤池中用洗洁液清洗,并注意洗刷杯口。

公共场所卫生重点监督检查

公共场所卫生重点监督检查

公共场所卫生重点监督检查住宿场所1.卫生管理:指卫生许可证件、体检培训、个人卫生等。

2.功能间卫生要求:指消毒间、布草间、保洁设施、卫生间环境等。

3.公共用品卫生要求:指棉织品清洗、清洁工具等。

4.通风系统:指机械通风装置、集中空调。

5、卫生许可证、本条是对公共场所经营资格的规定。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营单位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经营,经营者经营时须持“卫生许可证”且在有效期限内。

卫生许可证应真实有效,不得擅自伪造,涂改、倒卖或转让他人,逾期3个月未复验视为过期。

6、亮证经营卫生许可证原件应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醒目位置(如接待处、前台的面向顾客墙面等处)。

7、卫生信誉等级公示公共场所卫生信誉等级标识应悬挂于经营场所明显醒目位置(如接待处、前台等处)。

8、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包括:(1)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2)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3)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制度;(4)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通风系统清扫制度;(5)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6)预防控制传染病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分别应置于卫生档案和相应工作岗位的墙上。

星级宾馆6项制度须分别列出,普通旅店可以允许一项制度内包含多项内容。

9、卫生档案卫生档案内容包括:⑴卫生管理组织,⑵卫生管理人员,⑶卫生制度、应急预案,及自查记录,⑷健康证和培训证,⑸卫生用品索证资料,⑹卫生监督文书,⑺卫生监测报告。

集中空调系统档案内容包括:⑴卫生学评价报告,⑵空调系统竣工图,⑶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

卫生监督文书和卫生监测报告期限应为1年内的;集中空调卫生学评价报告期限应为2年内的。

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不合格或无评价报告。

11、卫生管理及人员卫生管理体系指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卫生部《住宿业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住宿场所应设置卫生管理职责部门或组织机构,未设置的判定为不合格。

卫监督发〔2009〕5号卫生部关于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

卫监督发〔2009〕5号卫生部关于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

卫监督发〔2009〕5号卫生部关于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切实履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职责,不断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我部组织制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见附件),决定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量化分级制度)。

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推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是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向风险度管理转变的一种方式。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给予充分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工作的相关工作机制,确保顺利开展。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的要求,结合本省(区、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切合实际的量化标准,认真组织实施。

同时,要加强对地方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

三、各地要对卫生监督员进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工作的培训,提高监督员对法律、法规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的认识水平,准确掌握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监督水平。

四、各地要加强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的宣传力度,向社会提供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信息。

要注意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五、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2009年各地要重点在住宿业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至2009年12月底,各省会城市要对辖区内不少于50%的住宿业,其他城市要对辖区内不少于40%的住宿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请各省(区、市)于2009年12月底前将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开展情况书面报我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各地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与我部沟通。

联系人: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房军联系电话:(010)68792407附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六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附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卫生规范,预防疾病,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公共场所(足浴)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公共场所(足浴)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公共场所(足浴)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一、足浴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四、公共用品用具购买、验收、储存制度五、公共场所自身卫生检查与检测制度六、洗衣房卫生管理制度七、布草间卫生管理制度八、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九、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十、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十一、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十二、卫生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十三、证照管理制度十四、公共饮具(茶杯、口杯)洗消程序十五、棉织品的清洗消毒程序十六、公用拖鞋清洗消毒程序一、浴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持有有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亮证经营,按时复核。

2、每日进行卫生清扫,保持内部环境整洁,室内无积尘,地面无痰迹和垃圾。

3、建立卫生管理网络,建全卫生管理制度,有卫生负责人。

4、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考核,持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上岗。

5、设置各类公用物品清洗消毒间,配置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做到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消毒间内不存放个人物品和与消毒无关物品.6、保持公共用具清洁,茶具、毛巾、拖鞋、浴衣裤、修脚工具等做到一客一换一清洗一消毒,消毒方法正确,操作规范;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标识明显,外送清洗消毒物品建立管理台帐.7、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公用物品。

8、营业期间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无烟味异味,机械通风换气设施正常使用,营业结束后打开门窗充分进行自然通风。

9、空调滤网和电风扇叶片定期清洗保持清洁.10、厕所及时清扫保持清洁,做到无污物积留、无异味。

11、禁止患各种传染性渗出性皮肤病顾客进入足浴,有禁浴标志。

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1、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

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试用工)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健康体检,体检合格上岗工作。

3、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应及时调离,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4、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不得上岗工作,健康证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txt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是人最大的悲哀。

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彻底。

保持距离也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来源:添加时间:2010-3-31一、消毒间及消毒相关要求要求1、公共场所需设立专用消毒间,普通单位必须设置一间或一间以上的专用消毒间,大型单位应按照楼层设置消毒间或按照15-20间客用房或包间配置一间的比例配置专用消毒间。

每个消毒间面积不得小于3m2消毒间应做到“专人、专室、专工具、专消毒、专储存”。

2、建筑结构兼顾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应能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消毒间良好的建筑结构是保障消毒间消毒效果最基本的条件,消毒间应采用混凝土、砖木等坚固耐用的形式,能有效地与外界隔开,以尽可能的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减少外环境的污染。

3、消毒间应设置在室内并为独立的隔间,消毒间在门、窗关闭时清洗消毒间与外环境,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之间能够相互分隔。

4、地面卫生要求材料应无毒,无异味,以保证消毒效果不会受到建筑材料的污染。

材料应不透水,不易积垢,并保持平整,无裂缝,保证消毒场所环境易于进行清洗,水泥地面、瓷砖地砖通常可以达到要求。

5、墙壁卫生要求:材质方面应达到与地面相同的无毒、无异味、不易积垢的卫生要求外,还应平滑并采用浅色材料,以便能及时发现污垢,并易于进行清洗。

墙裙一般采用瓷砖、塑钢、铝合金等易于清洗并能够承受反复清洗的材料,一般不用涂料。

6、门窗卫生要求门窗应装配严密,在门窗关闭时清洗消毒间与外环境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之间能够相互分隔。

与外环境直接相通的可开启的窗应设防护设施,如防蝇纱网。

窗台是室内易于积聚灰尘的地方,为减少灰尘的积聚,宜不设室内窗台或采用台面向内侧倾斜的形式。

7.消毒间不得存放任何杂物。

凡是消毒间内与清洗消毒操作无关的可挪动的工用具均为消毒间内的杂物,须按规范处置。

如:拖把、饮水机、制冰机等。

8、清洗消毒区内应设置足够数目的水池,其位置应设置在方便从业人员操作的区域。

公共场所量化管理通知及量化评分表

公共场所量化管理通知及量化评分表

卫生部文件卫监督发〔2009〕5号卫生部关于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切实履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职责,不断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我部组织制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见附件),决定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量化分级制度)。

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推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是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向风险度管理转变的一种方式。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给予充分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工作的相关工作机制,确保顺利开展。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的要求,结合本省(区、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切合实际的量化标准,认真组织实施。

同时,要加强对地方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

三、各地要对卫生监督员进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工作的培训,提高监督员对法律、法规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的认识水平,准确掌握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监督水平。

四、各地要加强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的宣传力度,向社会提供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信息。

要注意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五、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2009年各地要重点在住宿业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至2009年12月底,各省会城市要对辖区内不少于50%的住宿业,其他城市要对辖区内不少于40%的住宿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请各省(区、市)于2009年12月底前将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开展情况书面报我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各地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与我部沟通。

联系人: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房军联系电话:(010)68792407附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doc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六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卫监督发〔2009〕5号卫生部关于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切实履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职责,不断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我部组织制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见附件),决定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量化分级制度)。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一般卫生要求.txt 1、公共场所需设立专用消毒间,普通单位必须设置一间或一间以上的专用消毒间,大型单位应按照楼层设置消毒间或按照15-20间客用房或包间配置一间的比例配置专用消毒间。

每个消毒间面积不得小于3m2消毒间应做到“专人、专室、专工具、专消毒、专储存”。

2、建筑结构兼顾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应能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消毒间良好的建筑结构是保障消毒间消毒效果最基本的条件,消毒间应采用混凝土、砖木等坚固耐用的形式,能有效地与外界隔开,以尽可能的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减少外环境的污染。

3、消毒间应设置在室内并为独立的隔间,消毒间在门、窗关闭时清洗消毒间与外环境,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之间能够相互分隔。

4、地面卫生要求材料应无毒,无异味,以保证消毒效果不会受到建筑材料的污染。

材料应不透水,不易积垢,并保持平整,无裂缝,保证消毒场所环境易于进行清洗,水泥地面、瓷砖地砖通常可以达到要求。

5、墙壁卫生要求:材质方面应达到与地面相同的无毒、无异味、不易积垢的卫生要求外,还应平滑并采用浅色材料,以便能及时发现污垢,并易于进行清洗。

墙裙一般采用瓷砖、塑钢、铝合金等易于清洗并能够承受反复清洗的材料,一般不用涂料。

6、门窗卫生要求门窗应装配严密,在门窗关闭时清洗消毒间与外环境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之间能够相互分隔。

与外环境直接相通的可开启的窗应设防护设施,如防蝇纱网。

窗台是室内易于积聚灰尘的地方,为减少灰尘的积聚,宜不设室内窗台或采用台面向内侧倾斜的形式。

7.消毒间不得存放任何杂物。

凡是消毒间内与清洗消毒操作无关的可挪动的工用具均为消毒间内的杂物,须按规范处置。

如:拖把、饮水机、制冰机等。

8、清洗消毒区内应设置足够数目的水池,其位置应设置在方便从业人员操作的区域。

9、洗手设施的排水应具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和臭味产生的装置,下水道可使用“U”型管等形式。

10、、水池的材质应为不透水材料(包括不锈钢和陶瓷等),结构应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