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博会的认识
世博会思想汇报

世博会思想汇报一、背景介绍世博会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际博览会,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经济和科技交流。
世博会每隔几年举办一次,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
本次思想汇报旨在总结并分享我对世博会的理解和体味。
二、世博会的意义1.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世博会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和合作。
通过展览、论坛和文化活动,世博会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2.推动科技和创新:世博会展示了各国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参展国可以通过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吸引国际合作和投资,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3.传播文化和艺术:世博会展示了各国的文化、艺术和传统。
观众可以通过参观展览和文化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4.促进城市发展:举办世博会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改善。
世博会吸引了大量的参展商和观众,带动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三、我的参观体味1.科技创新展区:我参观了世博会的科技创新展区,展示了各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感到充满希翼。
2.文化交流活动:我参加了世博会的文化交流活动,观看了各国的传统舞蹈、音乐表演和手工艺展示。
这些活动让我更加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也增强了我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3.可持续发展论坛:我参加了世博会的可持续发展论坛,与来自各国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这次论坛让我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激发了我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决心。
四、对未来的思量世博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思量。
在未来,我希翼能够积极参预科技创新、文化交流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为推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总结世博会是一个展示各国成就、促进国际交流和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平台。
世博会知识点总结

世博会知识点总结世博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展会,是各国政府和企业展示国家形象、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平台,也是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机会,对于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世博会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世博会的历史世博会起源于19世纪中期,最早是由法国举办的。
世博会的举办周期为5年一届,每届世博会都有一个主题,吸引全球各国的政府、企业、组织和民众参加,展示各自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文化特色。
2. 世博会的主题每届世博会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通常与全球的重大问题或者各国发展的重要趋势有关。
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是“喂食星球,能源生命”,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主题是“连接思想,创造未来”。
3. 世博会的举办地点世博会的举办地点通常是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城市,比如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等地。
世博会的举办地点选择通常取决于城市的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会展场地的条件等因素。
4. 世博会的参与国家和地区世博会是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文化机构的重要平台,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参与者。
参与世博会的国家和地区通常会在世博会上搭建展馆,展示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文化特色和发展成就。
5. 世博会的影响力世博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展会,对于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世博会通过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国际贸易、扩大国际合作等方式,推动世界各国的发展。
6. 世博会的经济效益世博会通常会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包括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扩大就业机会等。
同时,世博会也会带动参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7. 世博会的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各国政府和企业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通过展示各种最新的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8. 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世博会不仅是各国政府和企业展示国家形象和科技成果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关于世博会的知识

关于世博会的知识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共同举办的一种大型综合性展览会,旨在展示各个国家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1年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但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以“世博会”的形式举办。
目前,世博会每5年举办一次,有时候会调整间隔时间。
世博会的举办地点和主题每次都不同,世博会的主题通常涉及到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
例如,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世博会主题是“食品为我们的星球创造能量”,强调食品和农业对于世界的重要性。
而在中国上海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强调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世博会对于举办国家来说,不仅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交流机会,同时也是一次全民动员、创新和建设的机会。
在世博会的历史中,有不少有着重大历史事件背景的世博会。
例如,1962年举办的西雅图世博会是当时美苏间科技和军事竞赛的舞台之一。
2005年在日本爱知县举办的世博会是震后重建的重要契机。
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是中国通过一次盛大的国际展览向全世界展示其现代化和高科技水平的机会。
世博会通常会持续半年到六个月,期间会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其数目可能高达数千万。
在展馆内,可以看到各种由不同国家或企业展示的科技产品、文化遗产和日常生活用品。
同时,世博会还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科技讲座等活动,吸引着更多的人流。
但同时,世博会的盈亏往往难以评估,尤其是对于那些承办国家来说,承办世博会的成本很高,有时很难盈利。
总体来看,世博会对于全球各国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科技交流平台。
世博会的主题涵盖了现代化、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每次世博会都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能够促进国际交流、加强文化交流、推进社会进步。
世博会感悟心得体会

世博会感悟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有幸参观了今年的世博会。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改变和人类智慧的展示。
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世博会中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世博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科技印象。
在世博会展览馆的各个展区,我看到了许多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比如在生物科技展区,我了解到了基因编辑、人工肉和仿生器官等令人震惊的科技突破。
通过这些科技,人类将能够更好地治疗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在人工智能展区,我看到了各种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家居产品,这些产品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智能的生活方式。
此外,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城市等也是我在世博会中了解到的令人兴奋的科技成果。
这些科技成果让我觉得人类的科技能力是无穷的,我们的生活将在科技的帮助下变得更加美好。
其次,世博会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世博会的可持续发展展区,我看到了很多关于环保、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城市的展示。
例如,有些展馆采用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实现自给自足,这为我们示范了可持续城市的建设途径。
此外,一些展馆还介绍了循环利用和废物减量的技术和方法,这让我深感环保意识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参观这些展馆后,我决心从现在起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积极行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世博会让我对人类文化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世博会的文化展区,我看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馆,展示了他们的传统文化、民俗和艺术。
这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独特之处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参观这些展馆,我更加珍惜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也更加尊重和关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我相信,只有通过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构建一个和谐、包容的世界。
总结起来,参观世博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美好。
这次参观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运用科技、关注环境、尊重文化,我们就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世博会知识

世博会知识世博会(Expo)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展览会之一,也是各国间进行文化、科技、经济等各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世博会自1851年伦敦世博会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多届,每一届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国家和观众。
本文将从世博会的历史、目的、影响以及我国的世博会经验等方面进行介绍。
世博会起源于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当时是为了庆祝工业革命的成果而举办的。
从那时起,世博会逐渐成为全球国家间展示科技、经济、文化和艺术成就的大舞台。
通过世博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
世博会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世博会是展示国家成就与发展的平台。
各国通过世博会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科技创新、文化魅力,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贸易和人才。
其次,世博会是推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机会。
世博会为参展国家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最后,世博会也是传播文化与艺术的重要途径。
各国展馆可以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世博会对于参展国家和世界各地观众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世博会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各国代表可以在展会上就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对话与交流,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
其次,世博会为世界各地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展示与学习最新科技成果的机会。
观众可以在世博会上亲身体验新技术、新产品,了解到全球最前沿的科技发展。
此外,世博会还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多次举办世博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举办的世博会以展示自己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成就为主线,注重展示国家发展的全方位形象。
中国展馆通过创新设计、展品展示和文化演示,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展现了中国的发展实力和开放态度。
此外,中国还通过世博会与其他国家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世博会思想汇报

世博会思想汇报引言概述:世博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综合性博览会,每届都吸引了全球各国的目光。
世博会不仅是展示各国最新科技和文化成果的平台,更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机会。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世博会的思想进行汇报,包括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文化交流和城市规划。
一、国际合作1.1 世博会促进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1.2 世博会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国家形象和发展成果的平台,增强了国际间的互信和合作意愿。
1.3 世博会通过举办各种高层论坛和会议,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推动了国际间的合作项目。
二、科技创新2.1 世博会是科技创新的舞台,各国通过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推动科技的交流和合作。
2.2 世博会展示了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研发实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3 世博会通过科技展览和创新论坛,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思维和科技研发活力。
三、可持续发展3.1 世博会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展示了各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能源开辟方面的创新成果。
3.2 世博会通过展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引领了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3.3 世博会通过举办可持续发展论坛和研讨会,促进了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交流和合作。
四、文化交流4.1 世博会是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展览、表演和文化活动,展示了各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成就。
4.2 世博会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各国文化的多元融合和交流互鉴。
4.3 世博会通过文化展览和文化论坛,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创意经济的繁荣。
五、城市规划5.1 世博会为承办城市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推动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
5.2 世博会的举办促进了承办城市的国际形象提升,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和人材。
5.3 世博会的举办为承办城市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机遇,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世博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博览会,不仅是各国展示自己国家形象和发展成果的平台,更是促进国际间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机会。
2024年世博会感悟心得体会

2024年世博会感悟心得体会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在城市A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以“共享未来,创新发展”为主题,展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
参观博览会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也收获了许多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被博览会展览的丰富多样所震撼。
在展馆里,我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们展示的各种科技产品、创新设计和艺术文化。
有的展馆展示了智能城市的建设成果,无人驾驶、物联网等科技应用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和智能化;有的展馆展示了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正在逐渐替代传统能源;还有的展馆展示了各国艺术和文化的独特之处,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这一切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也让我意识到创新和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次,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博览会的绿色展区里,我看到了各种植物和花卉的展示,这些都是生物多样性的珍贵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在博览会上,我看到了很多关于环保和生态保护的展览和演示,比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等。
这让我认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并积极采取行动,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另外,我也被博览会中的科技创新所深深吸引。
在展馆里,我参观了很多展示着未来科技的展台。
无人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创新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我们应该鼓励创新精神,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机遇。
此外,博览会还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和价值。
在国家和地区馆里,我看到了各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每一个展馆都展示了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习俗和风情。
通过参观和了解,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文化交流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理解和友谊的桥梁。
正是文化的交流和互鉴,让世界更加多元和丰富。
关于世博会的知识

关于世博会的知识世博会是世界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型国际展览活动,旨在促进全球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
自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伦敦举办以来,世博会已成为了各国展示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
下面将从世博会的历史、目的、规模和影响等方面探讨世博会的知识。
首先,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伦敦的水晶宫举行,展示了当时最新的工业和科技成果。
此后,世博会每隔几年就会在世界各个城市举办一次,成为各国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其中,著名的世博会有巴黎世博会、纽约世博会、大阪世博会等。
每届世博会都有不同的主题,例如“人类进步的引擎”、“人类灵感的集市”等。
世博会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它是一个国际交流展览平台,通过各国参展,展示和推广自己的科技、文化和经济成果,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世博会是一个展示国家形象和实力的机会,各国竞相参展以展示自己在各领域的发展成就。
最后,世博会也是一个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平台,各国在展览中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世博会的规模庞大,各方面的影响力也非常广泛。
一般来说,世博会会持续几个月,吸引数百万人次参观。
世博会的展馆通常由各国自行建造,面积广阔,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参展国家通常还会组织丰富多样的展览、演出和论坛活动,使参观者能够全面了解各国的文化、科技和经济发展成果。
世博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世博会的举办城市通常能够借此机会提升城市形象和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旅游资源。
其次,世博会也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交流,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此外,世博会还能够刺激科技和文化创新,激发人们对未来发展的向往和探索。
然而,世博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世博会的举办需要巨额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因此各国都要在这方面做出一定的权衡。
另一方面,世博会的主题和展览内容也常常引发争议,涉及一些政治、环境和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世博会的认识
课程:展示设计
姓名:林丽群 学号:200910030037
班级:产品造型(2)班
导师:王丹花
关于世博会的认识
摘要: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重
要渠道。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权衡,多次参加
了重要的世博会。
中国参会具有政府组团参加、布展契合主题、富有民
族特色等显著特点,不仅促进了国内各方面的发展,还塑造了中国良好
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世博会 改革开放 中国形象
正文: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
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
化传播和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渠道。
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世博会的
活动十分隆重,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对于这些活动的研究,
从历史视角进行系统阐述的还比较少见。
笔者试图从广阔的历史视野对
中国参加世博会加以解读和考察,将其置于改革开放后激烈竞争的时代
背景与社会环境中,对其内在史料进行完整系统地归纳整理,从而充分
地探索其源流,了解其全貌,分析其特点,论述其影响,进而揭示出历
史启示。
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 是Exposition的缩写; 也
称World Fair或World's Fair),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
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
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
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是第一届有明确主题的世博会,这样的身份常使其成为世人眼中世博历史的另一种开端。
芝加哥世博会世博会场址位于芝加哥城米歇根河畔的公园区。
两个湖泊的划入,为随后的博览会入场设计提供了新颖的元素。
在当时现代建筑思潮影响下,为了突出科学性,博览会场馆设计刻意避免了古典风格造型,并借鉴20年代巴黎城现代建筑风格,钢筋与墙板构成了建筑物的主体,外形上则以吊塔结构为主。
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与运输馆”就是由钢筋聚拢连接,构成12座钢塔,共同托起一个125英尺高的穹顶。
圆顶具有伸缩缝,可根据天气升降达18英尺。
大多数展馆都减少了窗的使用,虽然这在当时引起异议,但窗的缺失使展品免受日光照射,也提供了更多的内部空间。
色彩的运用是1933年世博会建筑的一大亮点。
一座展馆常常集中了黑、白、蓝、橙等多种元素,同时运用区间原理,主题相似的展厅采用一种颜色以便于观众选择游览线路。
1851年,伦敦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当时又称万国工业博览会。
这个伟大的建筑由钢铁,玻璃和木头制成。
最重的铸铁是梁架,长24英尺,没有一样大件材料超过一吨;锻钢是圆型,平型的钢条,角钢,螺母,螺丝,铆钉和大量的铁皮。
木头用于一些梁架或桁架,主水槽和帕克斯顿槽,顶部梁骨,车窗锁和横梁,底层走廊地板,指示牌和外墙;玻璃是平板或圆筒状,10×49英尺的长方型,每平方英尺重16盎司。
3300个空心钢柱,同时作为平屋顶的排水管;为了解决玻璃上蒸汽凝结问题,帕克斯顿设计了专用水槽,长达34英里长的专利水槽并特别设计和制造了机器生产。
窗条栏杆等也用发明的机器来上漆。
在伯明翰的强斯兄弟生产了30万块玻璃,尺寸是当时最大的,他们设计制造了安装玻璃的移动机器车,使工人乘装玻璃车在敞开结构上进行快速安装……整幢建筑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
1999年中国昆明园艺博览会。
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春城”昆明成功举办,这也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专业类世博会,为后来中国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期184天,国内外参观人数达到950万人次。
整个园区结合世博会主题和园艺博览会特点,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设计布局,自然、弯曲的路径体现了追随自然、顺应自然的设计理念。
来到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人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感叹云南有如此丰富美丽的旅
游资源。
正是这一届专业类世博会,让世界认识了云南。
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以园艺展示、文化娱乐、综合服务、展会活动等基本功能为分区原则,将各类展园、建筑、附属设施完美融入自然景观之中。
主题会标以玫瑰花、地球、机床飞溅出的铁花为基本元素,整个造型似盛开的玫瑰。
玫瑰是沈阳的市花;红色向绿色的过渡象征着沈阳已由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城市发展成为绿色环保的生态城市;地球代表着世界。
会标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也寓意着沈阳通过世界园艺博览会走向世界。
吉祥物为世博园内栖息最多的鸟类灰喜鹊,名字叫“阳阳”,充分体现了它的真实性、自然性和本地性。
喜鹊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喜运之鸟。
展开双翅的“阳阳”象征着沈阳的活力和热诚,也象征着沈阳愿把吉祥如意带给全世界的美好愿望。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最大的特点,是上海世博会已有13项纪录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1、上海世博会的参展规模,共有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
2.志愿者人数最多。
园区共79965名,其中国内其他省区市1266名,境外204名。
共分13批次向游客提供了129万班次1000万小时约4.6亿人次的服务。
3、正式参展方的自建馆,大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报名建设,其数量为历届之最。
4、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
5、主题馆墙面入选中国世界记录协会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为5000平方米。
6、直接投资为286亿元,财政总预算将达到3000亿-4000亿元。
7、世界上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的世博会园区。
约有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得以保留、保护。
世博会博物馆与城市足迹馆都设在原江南造船厂的老建筑内。
8、截至10月16日21时,进园参观世博会的人数已达103.28万人,成为世博会史上单天参观人数之最9、参观人数最多,截至10月31 21:00 人数超过了7308.44万。
10、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
11、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
12、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园区在市中心占地5.29平方公里。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命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
吉祥物“海宝”的设计,受中国汉字“人”的启发,并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
它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
人。
“海宝”将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
好”主题理念的理想传递者,通过世博会成为代表人性和生活的使者。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
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
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