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例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分析

合集下载

200例颅脑损伤的CT诊断分析

200例颅脑损伤的CT诊断分析

损 伤较多见 。作者 自20 05年 5 月至 20 07年 3月通过 对 2O O
例颅 脑 损 伤 患 者 的 C T扫 描 分 析 , 断 其 预 后 并 指 导 治 疗 , 推
发现脑疝 , 应提示临床 医生 , 已发 生颅 内压增高 危象 , 导致 病情 急剧恶化 。外伤性脑梗 死是颅脑损 伤 1 后最常见并 周
颅骨 平 片 能 较 清楚 显 示 颅 盖 骨 骨 折 , 颅 底 骨 骨 折 , 对 由
铁屑 、 沙子 、 碎玻璃等 , 少数表 现低密度 , 如木屑等 。
22 颅 骨 骨折 . 底骨折 1例 。 4 6 (25 )其 中额 骨 骨折 7例 、 骨 骨 5例 3 .% , 颞 折 2 例 、 骨 骨 折 5 、 顶 骨 骨 折 l例 、 骨 骨折 9 、 ( 顶 】 例 颞 0 枕 例 颅
维普资讯
浙 江 临 床 医 学 20 08年 6月 第 1 第 6 O卷 期

8 7 ・ 4
20 0 例颅脑 损伤 的 c T诊 断分析
俞赵 军
目前 交 通 事 故 及 其 它 机 械 创 伤 日益 增 多 , 中 以 颅 脑 其 池 均 匀缩 小 , 大 孔 内可 见 圆 形 或 扁 长 舌 状 软 组 织 影 。如 枕
于颅底结构复杂 , 又互相重叠 , 病情危重 不宜作特殊 头颅检 查 , 颅平 片难 于显 示 颅 底 骨骨 折 线 , 出率 较 低 E 头 检 。C T颅
底横 断 面扫 描 , 骨 质 重 叠 , 折 发 现 率 较 平 片 高 , 准 确 无 骨 能 测量 骨 缝 宽 度 , 助 于骨 缝 分 离 的诊 断 。 C 有 T可 准 确 测 出 凹 陷性 骨 折 的深 度 和 异物 的存 在 部 位 及 脑 组 织 是 否 受 压及 移 位程 度 , T 示 颅 内积 气 , 窦 积 液 等骨 折 的 间接 征 象 更 优 c显 气 于平 片 , 能减 少 颅 底 骨 折 的 漏 诊 率 和误 诊 率 。 硬 膜 外 血 肿 、 膜 下 血 肿及 硬 膜 下 积 液 , 并 发 颅骨 骨 硬 常 折 及 脑 挫 裂 伤 。 颅 骨平 片发 现 明显 的骨 的 脑 沟 、 裂 池 、 底 池 , 重 可 见 于 双 侧 基 严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

tnb it T,u cn r e yC t 2 i yfs C b to f db Ta e 4—7 h fh ae t, ( 14 )w r hlrn8so e f ci at ugr 2 . % ) Co du o r i m fr 2 .O tept ns 6 2 . % i eec i e , hw di a t n"e srey(8 6 d n r o fr . n —
c s s o a mai e e r lif r t n, 3 c s sh d p i r e e rlta ma a ewa h wn if r t n CT" trta ma a e r o h wn if r — a e ft u t c r b a na c i 2 a e a rma y c r b a r u ;1 s s s o n a ci a e u ,4 c s swe e n t o n a c r c o c o f r s
C T扫描 不仅 能对外伤性 脑梗死作 出准确诊断 , 能估 计病 变程度 。 还
【 关键词 】 颅脑外伤
脑梗死
断层摄影术
x线计 算机
C 'dn so au ai ee rlnacin( na ayi o 2 ae)ME i ug eate tfR do g , h eod 叩 H si l T f ig f rtn t crb a frt m t c i o a n ls f 8css . IJ s n—rn.Dp r n a il y T eScn m o o o t p ao f
so CT S a a mp ra td a n si a u r ta ma i e e rl if ci n in C h s i o t ig o tcv e f r u t c r b a n a t . n n l o c r o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7例救治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7例救治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7例救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7例(25.9%)、中残7例(25.9%)、重残3例(11.1%)、植物生存1例(3.7%)、死亡9例(33.3%)。

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较差。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23-02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属于弥漫性脑损伤,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切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断裂和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脑损伤,目前认为dai是指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的非局灶脑损伤[1],是临床救治的重点和难点。

我院自2002年1月-20010年1月收治dai 患者27例,占同期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27%,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5~73岁,平均38.5岁。

受伤类型:交通伤19例,坠落伤2例,击打伤6例。

均行头颅ct 。

1.2 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头部外伤后即出现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

昏迷时间至少在6h以上。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11例,6~8分9例,8~12分7例。

主要表现:去大脑强直,去皮层强直,偏瘫或全瘫。

病理反射:多为阳性。

同时可见生命体征改变,表现为中枢性高热、呼吸不规则、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不稳定等。

1.3 影像学检查: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表现为大脑白质、胼胝体、脑干、基底节、内囊的一个或多个挫伤灶或小出血灶,无明显占位效应者18例(66.7%),其中伴脑室少量出血、蛛网膜下腔,轻微脑挫裂伤等9例。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积极综合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有3例因伴有严重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而行手术治疗外,其余均采取非手术治疗。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因素及CT相关分析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因素及CT相关分析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因素及CT相关分析
张树宝;颜广林;张波;贺小平
【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5)001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因素与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身螺旋CT扫描仪进行颅脑扫描,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均发生在基底核内囊区,表现为斑片状、点片状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欠清晰,其中双侧11例,单侧28例,合并有豆状核区钙化29例,钙化呈斑块状、斑点状及砂粒状.结论:基底核区钙化的存在是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外伤所致脑组织的不均匀肿胀,引起基底核区钙化的移位,使血管受压,导致供血区域的脑组织梗死是基底核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因素.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张树宝;颜广林;张波;贺小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222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28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CT诊断分析 [J], 孙东方
2.经头部CT扫描检出的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与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J], 胡洪涛;张振馨;高山;温洪波;王子时;肖新华;刘爱民;徐涛
3.小儿颅脑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 [J], 于德琦;韩志萍
4.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CT的应用价值 [J], 史丽娟; 童华琴
5.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CT的应用价值 [J], 史丽娟;童华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医临床学鉴定外伤性脑梗死的要点探讨

法医临床学鉴定外伤性脑梗死的要点探讨

法医临床学鉴定外伤性脑梗死的要点探讨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性脑梗死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均行CT常规扫描与增强扫描,观察与分析患者的CT诊断结果。

结果: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肿增长28例,CT常规扫描检出20例(2例误诊),增强扫描检出28例(1例误诊)。

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肿增长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扫描,且灵敏度、准确度与常规扫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0.5~120h可见梗死灶;63.33%为单发性外伤性脑梗死,36.67%为多发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病灶大小不同,2例占一侧大脑半球,大病灶多呈扇形低密度影,小病灶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楔形低密度影;梗死灶50%分布在基底节–内囊区,36.67%分布在脑叶区,10.00%分布在内囊区与脑叶区,3.33%分布在脑半球及脑干区。

66.67%颅内损伤,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以及复合性颅脑损伤。

确诊后经积极治疗,临床治疗优良率达到90.00%。

结论:CT检查,尤其是CT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检出血肿增长情况,在外伤性脑梗死诊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临床可根据CT检查结果鉴别外伤性脑梗死严重程度。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1前言从本质上看,法医司法鉴定与司法鉴定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二者都是诉讼活动中的判断依据。

由此可以看出法医司法鉴定更具有医学层面的专业性,在刑事诉讼法学以及司法鉴定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法医司法鉴定在我国刑事、民事以及证据法学中,都有不同的含义。

但无论是哪个层面,对于法医司法鉴定的作用,其指向性都是一致的。

法医司法鉴定不仅具有司法鉴定的一般特征,还包含医学方面的特殊性。

而与其他形式证据不同的是,法医司法鉴定需要在客观证据的基础上进行人为判断。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分析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分析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分析发表时间:2020-09-27T11:13:01.8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8期作者:张峰[导读] 分析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峰山东省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法医司法鉴定中心山东东营 257034【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案例的病历资料,对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病变部位出现时间进行分析和统计。

结果:从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来看,24小时4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5.0%;2-7天28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35.0%,12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15.0%,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10.0%;7-30天14例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17.5%,6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7.5%,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10.0%;2-7天发生神经系统缺损症状的案例最多,其中轻偏瘫症状占比最高。

从病变部位出现时间来看,24小时2例基底节-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2.5%;2-7天32例基底节-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40.0%,10例额-顶-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12.5%,2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2.5%,6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7.5%;7-30天14例基底节-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17.5%,6例额-顶-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7.5%,4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5.0%,4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5.0%;2-7天病灶出现最多,其中以基底节-内囊区为主。

结论:对于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因涉及因素多,因此不仅需要了解各时间段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还需要了解病灶变化,以保证鉴定结果可靠性。

【关键词】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中不多见,一般出现在基底节、内囊等部位,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偏瘫、癫痫症状,同时伴随呕吐、面瘫以及言语不清症状,可能是因血液动力学因素而导致,也可能是因血液流变学因素而导致,具备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因此需要予以重视,做好法医学鉴定[1]。

老年人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老年人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老年人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顾涤恒;陈海涛;王建;陆惠新;高甜甜【期刊名称】《西部医学》【年(卷),期】2011(23)4【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of senior.Method Clinical data of 25 senior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rapy,there were 9 cases with good recovery with GOS rating, 10 with cases light disablity, 3 cases with heavy disability, 1 case with vegetative state and 2 cases died.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conditions of the senior, we must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and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目的探讨老年人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老年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轻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治疗时一定要权衡利弊,多方面地去考虑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总页数】2页(P682-683)【作者】顾涤恒;陈海涛;王建;陆惠新;高甜甜【作者单位】太仓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太仓,215400;太仓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太仓,215400;太仓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太仓,215400;太仓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太仓,215400;太仓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太仓,21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J], 伍颖光;汤隆;梁宝琳;陈明;何桂荣;莫明武2.纳洛酮配合针刺对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颅脑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J], 宋建立;张波;方川;史彦芳;赵强;王建伟;赵英3.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研究 [J], 何衍晴4.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J], 方钿德5.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杨森源;赖润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

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诊断

号。

肿瘤<2cm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25%,肿瘤2cm~3cm 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59.5%,肿瘤>3cm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为90.1%。

3结论3.1高频探头可以发现0.5cm~1.0cm的乳腺肿块,本组误诊病例均由于肿块小,边界常常规则、光滑、清晰、无血流信号,故对良、恶性肿块难以区分,因此肿块较小的乳癌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超声,而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综合判断。

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对人体无损伤,可重复检查,可以明确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性质以及血流情况等,能初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可作为乳腺肿块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3.2乳腺良恶性肿块血流特征血流丰富程度与肿瘤大小存在一定的关系。

不论是乳腺良性肿瘤还是乳腺癌,具有肿瘤越大血流越丰富的倾向[3]。

本组研究发现乳腺恶性肿块的周边及内部血流丰富,并伴有血管扭曲、中断及动静脉瘘等异常血管结构,同时也发现极少部分乳腺良性肿块的血流也丰富。

但乳腺恶性肿块的血流显像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变[4]。

所以,乳腺肿块的血流丰富程度乃是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乳腺肿块,可提高准确性,能迅速全面的反映乳腺肿块内部的血流与肿块的关系,为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3病灶内钙化本组乳腺恶性肿块内存在钙化几乎占一半,大多数钙化微小颗粒状分布,大小不等,但多在0.5mm~1.2 mm。

少数为较大的钙化,直径多在1.5mm~2.0mm,这多见于良性乳腺肿块中,而微小钙化多见于恶性乳腺肿块,这是乳腺恶性肿块的特征之一。

乳腺恶性肿瘤的微小钙化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坏死和钙盐沉着所致[5]。

故认为乳腺肿瘤的坏死与恶性程度具有恒定关系,恶性程度越高,其坏死程度越明显,组织坏死而钙化[6]。

说明在乳腺肿块发现微小钙化灶作为乳腺恶性肿瘤诊断是肯定的。

3.4同时注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对鉴别良恶性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章 编 号 : 6 2 9 5 ( 0 0 1 l 一 2 1 7 — 4 5 2 1 ) 1 O 5 69
外 伤性 脑 梗 死 ( o t r u t frt n P I 是 指 患 者 在 p s t mai i a ci , T ) a cn o
新 发 现 低 密 度梗 死 灶 , 中 1 其 9例 位 于 基 底 节 区 , T 表 现 为 条 c 片状 、 椭圆形低密度 灶 ; 类 6例 梗 死 灶 位 于 脑 叶 实 质 内 , T 表 C 现为扇 形 、 片状边界 不清 密度减低 区 , 大脑动脉 的供血 区 条 与 分 布 一 致 ; 有 2例 为 基 底 节 区与 脑 叶梗 死 并存 。 另
灶 。外 伤 性 脑 梗 死 的 早 期 发 现 和 治 疗 可 以 减 轻 脑 损 伤 后 的 病 理 生 理 过 程 , 高 治 疗 效 果 。 外 伤 性 脑 梗 死 多 见 于 青 少 年 , 提
3 讨 论
头 部 外 伤 后 由 于机 体 凝 血 功 能 异 常 等 因 素 而 导 致 外 伤 后 继 发 性 的 脑 梗 死 , 因 此 进 一 步 加 重 脑 损 伤 的 程 度 , 响 患 者 预 可 影
后 。临 床 上 可 出现 相 应 的 神 经 症 状 , T 检 查 可 发 现 脑 梗 死 C
作 , 免 随机 误 差 的 产生 。 避
[ ] 王丹 丹 , 安 岚 , 雄 伟 . 床 生 化 室 内质 控 失 控 情 况 及 3 杨 冼 临
原 因 分 析 [ ] 中国 热 带 医学 , 0 7 7 8 : 4 8 1 3 . J. 2 0 ,( ) 1 3—4 9
( 稿 日期 : O O 0 8 收 2 l一30 )
总 之 , 找 窀 内质 控 失 榨 的 原 因 并 无 固 定 模
, 只 有 但
使 测 定 果 偏 低 。更 换 校 准 品 和 质 控 品 后 , 、 两个 浓 度 质 高 低 控 结 果 都 超 过 其 各 自的 + 2 限 , 背 2 规 则 , 判 为失 控 。 这 s 违 z 也
【 键 词 】 颅 脑 损 伤 ; 脑 梗 死 ; CT 关
II) 1 . 9 9 jis . 7 4 5 2 1 . . 4 )(: 0 3 6 /.sn 1 29 5 . 0 0 1 0 7 6 5
中 图分 类号 : 5 . 5; 1 . 2 R6 1 1 R8 4 4
文献标志码 : B
结 果 所 有 患 者 伤后 到 院就诊 时均 立 即行 头 颅 C 检 查 , 1 T 有 2例 颅 脑 表 现 为 正 常 , 外 1 另 j例 出 现 颅 内损 伤 、 出血
等 改 变 。患 者 均 于伤 后 7d内 出现 脑 梗 死 神 经 定位 症 状 。 复 查 C 均 于基 底 节 区或 脑 叶 内新 发 现 低 密 度 梗 塞 灶 , T 有 2例 为 基 底 节 区与 脑 叶 梗 死 并 存 。结 论 外伤 性 脑 梗 死 在 C r 现 上 具 有 一 定 的 特 征 性 , 合 病 史 比 较 容 易诊 断 , r表 结 C 对外 伤 性 脑 梗 死 的 诊 断 敏 感 性 、 确 性 均 较 高 。 T 准
在 实 际 作 中 采取 程 质 控 , 每 一 个 环 节 都 详 细 记 录 . 悉 对 熟
仪 器 的性 能 , 握 试 剂 的特 性 , 工 作 中才 能 减 少 火 控 的慨 率 掌 在 及 时 找 出失 控 的原 因 , 取 相 应 的措 施 处 理 , 证 检 测 的质 量 。 采 保
2 外 伤 性 脑 梗 死 的 C 诊 断分 析 7例 T
万 平 华 ( 东 省 佛 山 市 南 海 区里 水 医 院 C 室 5 8 4 ) 广 T 2 2 1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外 伤 性 脑 梗 死 的 C 表 现 特 征 。方 法 分 析 2 例 外 伤 性 脑 梗 死 的 临 床 特 点 与 C T 7 T表 现 。
参 考 文 献
很 有 町能 与 K 值 偏 大 有 关 , 换 校 准 品后 K 因子 变化 不 大 , 更 而 且 高值 质 控 结 粜 也 很 稳 定 , 明 校 准 品 在 测 定 过 程 中是 没有 问 说
题 的 , 以 排 除 校 准 品 失 效 的 原 因 。说 明 一 定 足 试 剂 存 在 问 可 题 , 者从 仪 器 中 取 出 T 试 剂 , 现试 剂 内 有 絮 状 物 沉 淀 , 作 G 发 换
[ ] 王 治 国. 2 I 检 验 质 量 控 制 技 术 [ . 京 : 民 临床 M] 北 人
版 社 ,0 3 1 2 2 0 : . 7

能 避 免 试 剂 失 效 导 致 的失 控 。另 外 , 质 控 血 清 的 保 存 时 间 也 对 要 有 详细 的 记 录 , 对过 期 、 质 的血 清 一 定 要 丢弃 , 能 作 为 质 变 不 控 标 准 。检 验 丁 作 者 要 怀 着 高 度 的 责 任 心 , 工 作 中 严 格 操 在
检 验 睦字 与临 床 2J 【0年 8月 第 7卷 第 l 1 置期 I a

e l 垒 ! dc : !
竺 !: : : : ! 2 i

l ・ 9 61
放 血清 的 小帆 帆 f 处 覆 着 有 冰 , 溶 解 时 有 可 能 渗 入 m 清 中 , 1 在
[] 李影 林. 1 中华 医学 检 验 全 书 [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M] 北 人
1 6: 9. 99 8
上 新 试 剂 重 新 测 定 后 , 果 全 部 在 可 接 受 范 围 内 。 当终 点 法 反 结
应 出现 失 控 时 , 先 检 查 试 剂 是 否 变 质 , 检 查 K 值 的 变 化 。 首 再 试 剂 不 稳 定 所 引 起 的失 控 是 不 可 忽 视 的 , 握 试 剂 的稳 定 时 间 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