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9移动流媒体技术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流媒体技术第9讲 移动流媒体

流媒体技术第9讲 移动流媒体

(3) 终端系统平台、LCD多样化
相对于PC的平台而言,移动终端的系统平台多 样化更加明显,常见的系统平台有Symbian、Linux、 Windows Mobile、Palm OS、Android以及一些私 有平台。移动终端系统多样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 会继续存在。为了提供一个统一的手机应用程序运行 环境,J2ME与BREW应运而生。但不同的厂家对 J2ME与BREW的支持通常都存在差异。平台的多样 化加上LCD大小不一,使得实现适应多种移动终端的 应用程序难度非常大。
(2)传输协议:
移动流媒体传输协议与固网的传输协议基本上相同, 也都是采用RTSP(RealTimeStreamingProtoco1)、 RTP(Real-timeTransport Protoco1)、 RTCP(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1)流 媒体传输协议,区别是RTP的下层承载协议有一点不 同。 对于固网传输来说,网络状况相对比较好, RTP的承载协议可以采用UDP或TCP进行传输。在 无线网络中,RTP只有UDP,没有TCP,无线网络 的链路相对于固网来说,更加地恶劣、不稳定,丢包 率相对要大,如果采用TCP的传输协议,播放器就会 频繁地缓冲,造成经常停顿的播放效果。
2)移动通信网要处理流媒体数据,要求其必须与因特 网进行通信,并收发和处理IP数据。
3)播放的流媒体文件无需较大的缓冲存储空间,这一 特点降低了对移动设备硬件的要求,同时不在客户端 存储也很大程度保障了媒体文件的版权。
1.2移动流媒体发展现状
流媒体技术在1994年由”流媒体之父“——Real NetworkS公司创始人RobGlazer提出之后,到现在已经17年 了。 流媒体技术逐渐成熟,已经形成了一条从媒体内容制作、 网络运营商、到媒体的消费者——用户,端到端的产业链条。 虽然技术已经成熟,但是直到移动技术从2G发展到3G, 能够提供数据业务以来,才为流媒体的应用带来新的契机。

流媒体技术概述(ppt38张)

流媒体技术概述(ppt38张)

1.1.3 流媒体的发展历史
Real Player 播放器
Windows Media 媒体播放器
Apple公司的 Quick Time 播放软件
1.2 流式传输的基础
1.2.1 流式传输的定义
主要指通过网络传送媒体(如音频、视频) 的技术总称。 其特定含义为通过Internet将影视节目传送 到PC机。

1.2.2 支持流媒体传输的网络协议
实时传输协议RTP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实时流协议RTSP 资源预留协议RSVP 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展协议MIME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识别流媒体类型的途径
1.2.3 流式传输的方式
2.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 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采集、传输、存储、 处理、呈现) 集成性(如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 频) 交互性 协同性和实时性
3. 多媒体关键技术: 视频/音频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技术 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涉及三维实时图形显示、三 维定位跟踪、触觉及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 多媒体计算机的软、硬平台

内容介绍
1.
流媒体技术概述 2. 流媒体技术的主流产品 3. 适应流式应用的多媒体编码解码技术 4. 流式文本文件的制作 5. 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 SMIL 6. 流媒体的网络传输与控制协议 7. 流媒体的平台搭建 8. 流媒体的制作和发布 9. 移动流媒体技术概述
RTSP(RTP) Orientation /TCP(UDP) A/V Server

流媒体技术ppt课件

流媒体技术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6
Helix
• Helix是RealNetwork公司的流媒体服务软件,支 持目前主流的ASF、WMV、RM等视频文件,许 多Internet的音乐台、视频点播站点都采用该产 品。
• Helix Universal Server 在技术上真正地实现了 突破,可以轻松实现超过10,000个以上的视频音 频流在线播放。无论是Web转播或是在现有的 Web网站上进行视频和音频的发布,Helix服务器 都会提供一个发布和管理在线多媒体内容的完整 平台。
– 发布网站
• 负责将节目提交到网页,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登记 和授权。
– 客户端解码播放程序
可编辑课件PPT
5
Windows Media
• Windows Media
– 微软公司的流媒体解决方案 – 核心是ASF(Advanced Stream Format)
• ASF是一种数据格式,音频、视频、图像以及控制 命令脚本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这种格式,以网络数据 包的形式传输,实现流式多媒体内容发布。其中, 在网络上传输的内容就称为ASF Stream。ASF支持 任意的压缩/解压缩编码算法,并可以使用多种网络 传输协议。
• 运行在传输层。由于音视频流对网络的时延比传统 数据更敏感,因此在网络中除带宽要求外还需满足 其他的条件。在Internet上开发的资源预留协议可 以为流媒体的传输预留一部分网络资源,从而保证 服务质量(QoS)。
可编辑课件PPT
10
– MMS协议
• Microsoft Media Server protocol,微软媒体服务协 议
– 硬件一般为音视频捕获卡 – 编码软件内容编辑
可编辑课件PPT
3

流媒体技术PPT课件

流媒体技术PPT课件
频服务器向用户终端连续、实时地传送。
9
3.2.1 流媒体的定义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 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媒体技 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在网站服务 器上,让用户边下载边观看和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文件 全部下载完毕后才观看
3
3.1 流媒体的兴起背景
3.1.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 流媒体技术兴起的原因
4
3.1.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 Internet出现,改变了一直利用纸张传递信息的方式,采 用更加快捷,方便的网络来传输信息,整个世界变得密切 起来了。
13
3.2.2 流媒体的传输方式
(3)需要特殊的服务器 (4)假如文件比特率超过连接速度,观看将会断续
应用: 实时流式传输总是实时传送, 特别适合现场事件, 也支持 随机访问, 用户可快进或后退以观看前面或后面的内容。 适用于远程教育、网络电台、网络视频等。
14
3.2.2 流媒体的传输方式
2. 渐进流式传输 渐进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
随着频宽的改善,WWW协议的出现,以及NetScape的大量 风行,图片大量的出现在各大网站。依照静态媒体(文字、 图片)进化到动态媒体(音乐、影片)的历史进程来说, 线上音乐,线上电视是理所当然的。
5
3.1.2 兴起原因
➢ 在线音乐或影片的不通畅 原因: 1.频宽问题 实际中的网络速度是理论上值的10 % -30%之间
10
3.2.2 流媒体的传输方式
基础技术包括:网络通信、多媒体数据采集、多媒体数据 压缩、多媒体数据存储、多媒体数据传输。流媒体实现的 关键技术就是流式传输。

《流媒体技术》课件

《流媒体技术》课件
基于流的流媒体技术是指将媒体数据连续地传 输,常见的应用包括在线直播和视频点播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流媒体关键技术
流媒体编解码技术
视频编解码
采用高效视频编解码技术,如H.264/AVC、H.265/HEVC等,实 现视频数据的压缩与传输。
音频编解码
解决方案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如AES等,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加强内容版权保护,采用 数字水印、版权管理等手段,防止内容被非法复制和传播。
终端设备兼容性问题
总结词
终端设备兼容性影响流媒体应用的广泛推广和用户体验。
详细描述
不同品牌、型号的终端设备对流媒体格式、编解码的支持 程度不同,导致流媒体内容无法在所有设备上正常播放。
5G时代的流媒体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领域 的发展。
5G将为流媒体平台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得大规模并发直播成为可能 。
AI与流媒体的结合
1
AI技术可以用于流媒体内容的智能推荐、智能剪 辑和智能编辑等方面,提高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 。
2
AI技术可以优化流媒体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和流量 调度,提高流媒体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CDN技术,实现流媒体内容的快速分发和缓存。
智能终端支持
支持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
多屏互动
实现多屏之间的互动,如手机投屏、多屏协作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流媒体应用场景
互联网流媒体应用
互联网流媒体是指通过网络传输的连续音视频数据流。

流媒体技术基础(PowerPoint 34页)

流媒体技术基础(PowerPoint 34页)
ASF文件逻辑上是由三个高层对象组成:头对象(Header Object) 数据对象(Data Object)和索引对象(Index Object)
头对象 头对象
数据对象
ASF连接对象
索引对象
其他对象
ASF文件的三个高层对象
ASF 头对象 在ASF的三个高层对象中,头对象是唯一包含其他
ASF 对象的对象。头对象可能包含以下对象: 文件属性对象——全局文件属性。 流属性对象——定义一个媒体流和其属性。 内容描述对象——包含所有目录信息。 部件下载对象——提供播放部件信息。 流组织对象——逻辑上把多个媒体流组织在一起。
2.1.2 Windows Media 组件
1.Windows Media工具——创建、编辑工具;
2.Windows Media服务器——单播、组播(广播);
3.Windows Media播放。 将实时或存储的视频、音频内容转化
创建工具: 生成ASF格式的多媒体流
为ASF流,经服务器在网络中传送。 编码:Media Encoder 创作:Media Author——演示音频
Rea Networks公司最新的网上流式视音频解决方案 叫RealSystem IQ,其优点是容易安装,在高低带 宽均可提供良好的视音频质量,但价格较贵。作为 流媒体领域的主导厂商,Rea Networks公司凭借 其优秀的技术,占领了一多半的网上流式视音频点播 市场。
RealMedia发展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具有很多先进的 设计,例如:
Sure Stream技术:一、确立一个编码框架,允许不同速率的 多个流同时编码,合并到同一个文件中;二、采用一种复杂 客户/服务器机制探测带宽变化。
6、
。 2021年 7月24 日星期 六上午3 时4分3 9秒03: 04:3921 .7.24

移动多媒体的主要技术

移动多媒体的主要技术
Windows Mobile系统
由Microsoft开发的针对移动设备的操作系 统,旨在实现与Windows桌面系统的无缝 对接。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原生开发技术
使用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提供的官方开发工具和语言进行应 用开发,如Java/Kotlin(Android)和Swift(iOS)。
跨平台开发技术
MPEG-DASH
标准化、自适应流媒体、多媒体文件分段
MPEG-DASH(动态自适应流媒体过HTTP )是一种基于HTTP的自适应流媒体传输标 准。它采用了多媒体文件分段的方式,可以 根据网络带宽和设备性能动态调整媒体文件 的传输质量和码率。MPEG-DASH具有跨平 台和跨设备的兼容性,适用于各种移动设备 和网络环境。在移动多媒体领域,MPEGDASH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流媒体传输技术
屏幕技术
移动设备的屏幕是其最重要的输出设备之一,屏幕技术的发展涉及分辨率、色彩、亮度等 多个方面。
移动设备操作系统
Android系统
由Google开发的开源操作系统,广泛应用 于手机、平板等设备,具有高度的自定义性 和丰富的应用生态。
iOS系统
由Apple公司开发的专有操作系统,具有优异的稳 定性和流畅性,与Apple设备深度整合。
Wi-Fi技术
01
无线局域网
Wi-Fi技术是一种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为移动多媒
体设备提供了便捷的无线接入方式。
02 03
高速传输
随着Wi-Fi标准的不断演进,如802.11n、802.11ac和802.11ax等, Wi-Fi技术在数据传输速度、覆盖范围和稳定性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满足了移动多媒体的传输需求。
频会议、在线游戏等。

移动流媒体技术

移动流媒体技术

多媒体
移动流 媒体
流媒体
媒体
13
1.1 多媒体与流媒体的基本概念
1.1.2 常见的多媒体文件格式
✓ 多媒体文件格式
标量图与矢量图的对比
GIF图像 PNG图像
标量图
JPEG图像 JP2图像 SVG矢量图形 MP3音频 AAC音频 MIDI音乐
组成 优点
缺点
标量图
矢量图
像素
数学向量
只要有足够多的 文件容量较小, 不同色彩的像素,进行缩放或 旋 就可以制作出色 转等操作时图 彩丰富的图象 象不失真
✓ 多媒体研究的核心: 多媒体技术
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使之建立起 逻辑上的联系,并能够对它们进行获取、编码、编辑、处理、存储、传输和 再现。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 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技术。
8
1.1 多媒体与流媒体的基本概念
1.1.1 媒体、多媒体与流媒体
边下载边播放
实时性
时延很小
连续性
连续
时序性

播放与网速的关系 有关
下载速率和播放速率 有关
本地可反复播放

用户端存储空间

适用情况
现场直播、突发事件报道
下载播放 下载完再播放 非实时 断续 无 无关 无关 是 大 预先存储的文件
11
1.1 多媒体与流媒体的基本概念
1.1.1 媒体、多媒体与流媒体
用来将表示媒体从一地传输到另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电磁波等
一地的物理媒介
7
1.1 多媒体与流媒体的基本概念
1.1.1 媒体、多媒体与流媒体
✓ 什么是多媒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2 GSM —— 1. GSM的产生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2 GSM —— 2. GSM的基本结构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2 GSM —— 3. GSM系统工作流程
1. 移动台进入无线小区,监听广播控制信道信息, 通过接收机搜寻是否有寻呼自己的寻呼信息。
涉及到流媒体数据的采集、压缩、存储以 及网络通信等多项技术。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 移动通信技术 9.1.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体之间或者移动体与固定 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 地蜂窝移动通信等。
移动通信不仅集中了无线电与有线电通信的 最新技术成果,而且广泛地利用了网络和计 算机等高新技术,它既能保证通信质量,又 能实现通信主体的随意移动,提高了通信的 覆盖范围。
信业务开始问世。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 网过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的容量较小。
第三阶段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移动通信系
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特点是采用大区制、中小容 量,使用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 续。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 1. 移动通信技术的产生
第四阶段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移动通信蓬勃
发展的时期。特点是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 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原因:a. 微电子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这使 得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种轻便 电台被不断推出。
b. 提出并形成了移动通信新体制。
c.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出现的微处理器技术 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型通信网 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
Chapter 9 移动流媒体技术
移动流媒体技术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 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 移动终端用户能够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 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 成才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
是网络音频、视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融合很多网络技 术之后所产生的技术。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2 GSM —— 4. GSM的业务
2. 补充业务 在基本业务的基础之上提供,必须首先进行申请,在获
得某项补充别显示、主叫号
码识别限制、被连号码识别显示和被连号码识别限制等。 (2)呼叫提供类补充业务:无条件呼叫转移、遇忙呼
第五阶段从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
和成熟时期。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 2. 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
1. 终端用户的移动性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的移动性,需要随时知道
用户当前位置,以完成呼叫、接续等功能;用户在通话 时的移动性,还涉及频道的切换问题等。 2. 无线接入方式 移动用户与基站系统之间采用无线接入方式,频率资源 的有限性、用户与基站系统之间信号的干扰(频率利用、 建筑物的影响、信号的衰减等)、信息(信令、数据、 话路等)的安全保护(鉴权、加密)等。 3. 漫游功能 移动通信网之间的自动漫游,移动通信网与其他网络的 互通(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数据网、专网、 现有移动通信网等),各种业务功能的实现等(电话业 务、数据业务、短消息业务、智能业务等)。
2. 补充业务(Cont’d) 通信类补充业务(如三方通信)、集团类补充
业务(如移动虚拟网)和计费类补充业务等。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2 GSM —— 5. GSM的特点
1. 频谱利用率更高,号码资源丰富,进一步提高了 系统容量。
叫转移、无应答呼叫转移和不可及呼叫转移等。 (3)呼叫限制类补充业务:闭锁所有出呼叫、闭锁所有
国际出呼叫、闭锁除归属PLMN国家外所有国际出呼叫、 闭锁所有入呼叫和当漫游出归属PLMN国家后,闭锁入呼 叫等。 (4)呼叫完成类补充业务:呼叫等待、呼叫保护等。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2 GSM —— 4. GSM的业务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 1. 移动通信技术的产生
移动通信是随着无线电通信发明而产生的。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
段: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特点是专用系统开 发,工作频率较低。
第二阶段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公用移动通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2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欧洲开发的数字移动电话网络标准,目的是
让全球各地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 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GSM系统包括GSM 900:900MHz、GSM1800: 1800MHz及GSM1900:1900MHz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徐梦溪
9.1.2 GSM —— 4. GSM的业务
1. 基本业务 电话业务:提供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实时双
向通话或两个移动用户间的实时双向通话。 紧急呼叫业务 短消息业务 语音信箱业务:按声音信息归属于某用户来存储声
音信息,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提取。(用户 留言、用户以自己的GSM移动电话提取留言和用户以 其他电话提取留言。) 传真与数据通信业务:收发传真、阅读Email、访问 Internet、登录远程服务器等。
2. 发现有寻呼信息或移动台要发出信息时,有随机 接入信道向移动业务中心申请接入。
3. 交换中心接收到基站的要求接入信息后,在下行 的接入准许信道上为移动台分配独立的专用控制信 道。
4. 在专用信道上,移动台和交换中心进行权力鉴别 和业务信道建立前的信令交换,分配业务信道。
5. 移动台接收到基站的分配指令,调谐到指定的业 务信道实现通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