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家庭原因及预防对策
防止未成年走失方案

防止未成年走失方案一、家庭预防措施。
1. 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
从小就像给孩子讲童话故事一样,告诉他们这个世界虽然很美好,但也有一些小危险。
比如说,要是在外面和爸爸妈妈走散了,可不能随便跟着陌生人走,哪怕那个人说有糖吃或者带你去找爸爸妈妈。
可以给孩子举例子,比如大灰狼就会假装成好人骗小红帽,所以要像小红帽一样聪明,不上坏人的当。
让孩子背下家庭住址、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
这就像给孩子一个秘密小法宝,不过要经常考考他们,就像玩游戏一样,答对了给个小奖励,比如一颗小糖果或者一个小贴纸。
2. 出门装备要齐全。
给孩子穿上颜色鲜艳或者有特别标志的衣服。
比如说一件印着超级英雄图案的外套,这样在人群里一眼就能看到。
就像超级英雄总是很显眼一样,咱们的孩子也能被轻松发现。
给孩子带上有定位功能的小设备,像电话手表之类的。
不过要告诉孩子这不是玩具,不能随便乱按,只有在找不到爸爸妈妈的时候才能用。
可以把这个电话手表当成孩子的小助手,就像哆啦A梦一样随时能联系上家人。
3. 家庭规则要明确。
出门的时候要定好规矩,比如一定要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要是想去看别的东西,得先告诉爸爸妈妈。
这就像在玩排队游戏,大家都遵守规则就不会乱套。
二、公共场所预防措施。
1. 提前规划很重要。
在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之前,先和孩子说一下这个地方大概是什么样的。
比如说要去商场,就告诉孩子商场有好多层,每层都有不同的东西,要是走散了就在商场的服务台等,服务台就像一个魔法小屋,里面的叔叔阿姨会帮助找到爸爸妈妈。
到达公共场所后,先找好标志性的地方,像商场的大喷泉或者游乐园的大城堡。
告诉孩子如果走散了,就到这些标志性的地方等着,这样爸爸妈妈就能很快找到他们。
这就像在森林里找大树做标记一样,有了标记就不会迷路。
2. 时刻关注孩子动态。
在公共场所的时候,大人的眼睛就像小雷达一样,要一直盯着孩子。
不要光顾着自己看东西或者玩手机,要是孩子在身边跑来跑去,就得紧紧跟着。
可以想象孩子是一个小风筝,线得时刻握在大人手里。
儿童走丢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儿童走丢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儿童走丢的原因有哪些1、家长太自信,4-7岁是孩子最容易失踪的年龄段。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时刻抱在怀里,怕碰了摔了,操足了十二分的心。
当孩子渐渐长大,开始能够自己走自己玩,家长便放下心来:腾出眼睛,刷一会儿手机,又或是腾出手来,做一做自己的事。
可意外,往往发生在眨眼时刻。
没有什么“我以为不会发生”,生活充满未知,哪怕一万次的幸运都抵不过一次重击。
2、对孩子太放心,孩子生性单纯,年幼的他们缺乏抵制诱惑的能力,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弱。
我们做的安全教育,其实远不如想象那么成功。
3、对陌生人不够有警戒心,人贩子假装热心人、熟人甚至家人的案例,在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作为家长,在拥挤的公共场合一定要抱紧孩子,或者牵住孩子,不给人贩子可乘之机,女性家长也尽量避免单独带娃出行。
多一分警惕、多一份安心。
每年暑假,都是儿童走失的高发期。
这暴露了许多家长在幼儿“防拐骗”上存在的问题。
很多儿童走丢的事件,发生的原因多半是父母对孩子太过放心,或者父母太自信了,以及对陌生人没有足够的警戒心导致的,一旦有坏人钻空子,就可能导致孩子被拐走。
二、如何预防儿童走丢1、控制距离,避免走失,为了让孩子始终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一方面家长要多多教育孩子,出门之后不要乱跑,要乖乖呆在父母身边;另一方面家长可以用一些防走失设备,比如这款精致时尚的防走失书包,可以有效防止孩子在外出时乱跑。
2、学会求助,尽早团聚,不管孩子走失是因为哪种情况,家长第一时间要做的事情就是尽早找回他,避免让孩子陷入危险的境地。
家长最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就要向孩子灌输关于遇到危险要如何正确应对的知识,比如向穿着制服的人员求助、记住父母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
同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及时给他补充一些有助于大脑发育的DHA,提高他的专注力与记忆力,从而让孩子更轻松地学习这些知识。
3、原地停留,等待救援,为了减小找寻难度,每次在外出前,家长不妨跟孩子做一个约定,一旦发生走失情况,让孩子知道第一时间不能乱跑、不要害怕,更不要相信陌生人而随便跟他走。
学生留书欲离家出走案例分析

学生留书欲离家出走案例分析【事件】:文静是一个有点惰性的小胖妞,经常欠交作业,与家长多次沟通也效果甚微,四年级下学期时还曾经留下家书说要离家出走,自己到外面赚钱养活自己。
虽然没走成,但已经把家长吓得两脚发软,立即向学校老师寻求帮助。
【原因分析】:文静来自离异家庭,她跟随父亲生活。
母亲忙于生计和重组家庭,所以母女两人甚少见面。
父亲是出租车司机,一天到晚奔波在外,而且已重组家庭并再生育一小孩,由于工作原因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与孩子缺少有效的情感沟通,甚少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
文静哭诉妈妈已经不要她了,现在爸爸也是只爱妹妹不爱她了,既然爸爸妈妈一点都不爱自己,便决定一走了之。
【预防与对策】:1、改变孩子的错误认知。
人们的不良情绪有些确实是因为生活中的不利境遇所引起的,但也有些不良情绪是由于人们对事情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有偏差而盲目地生长起来的。
同一事物,由于出发点和认识点的不同,心情就不同,以上事例正是如此。
由于文静未能全面合理地认识事物,而是单方面地、只从不利的悲观的一面看待问题,没有和父母好好沟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扰与消极情绪,若从积极的角度理性地分析问题,就能获得愉快的体验。
先让文静认识到自己对于父母一点都不爱自己的错误认知,让她认识到父母是爱她的,回想过去父母对她的爱、温暖时的场景;也让她认识到自己对父母只关注金钱,没有关心过自己的错误认知;还让她了解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会因人而异这一点。
2、教孩子学会宣泄自己的情感。
孩子应该学会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不要压抑。
孩子与家长发生争执后,常常会感到愤怒、委屈、压抑、无奈,这些坏情绪容易让孩子失去理智。
这时家长应及时疏导孩子的坏情绪,是避免孩子离家出走的有效方法。
通过说理、劝导让孩子明白,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爱孩子的,但爱孩子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迁就孩子。
另外,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建议家长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寻求老师的帮助。
必要时,也可以向专业心理工作人员求助,帮助孩子解除心理压力。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成因及对策(梁红权)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成因及对策马家寨中学三(一)班梁红权近年来,我校学生出走现象屡有发生,学校多次采取各种防范教育措施,多次开过针对性的各种会议,但从效果来看,总觉得收效甚微。
打开网络,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学生出走是一个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话题。
现在本人结合亲身经历和处理的两次学生出走,对学生出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并针对这些成因做出一些探索性的防范措施及建议。
一.事件回放:1.2008年11月9日,本人在担任2(1)班班主任时,以沈xx和涂xx为首的两个同学伙同本班另外3人及本校其他三个班级的学生共计11人出走。
他们利用周日晚自习返校的机会,集体出走到公安上网。
当天晚上及时给家长联系,家庭和学校集体寻找,直到周二下午约三点才找到。
这5个学生有4个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自动退学或者转学,一个叫高X的学生虽然读完初中,但在校期间后期表现也大打折扣。
结果表明,我们对学生出走的原因完全不了解,出走之后的教育对策也是隔靴捎痒,完全没有成效。
2.2010年12月5日,本人所在的现在3(1)班,以赵XX为首的4位女生,也是利用周日返校之际,集体出走,在沙市红门路附近找旅社住下,并准备找工作打工挣钱。
所幸当时我们连夜将学生找回。
二.事件当事人的思想溯源1,据对二年级那起出走事件的调查,原因很简单,期中考试临近,沈XX很害怕考试,因为成绩很差。
觉得成绩考差了很没面子。
他与同年级平时在一起玩的另几个讲到这个想法,约他们一起去上网。
这几个学生一拍即合,形成当次出走的骨干力量。
另外有几个随行出走的学生则是因为这几个骨干约了他们,觉得不一起出走,对不起他们的“信任”,更怕他们觉得自己没意思。
2.今年三年级的女生出走,据学生交待主要由于文化成绩不好,平时在学校老师批评,在家里家长批评。
加之最近因为因为没完成作业受到老师较为严厉的批评。
他们觉得家长和老师都不爱自己,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简直一无是处。
所以,想出去闯荡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
对近年来未成年人出走的调查与思考

对近年来未成年人出走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出走现象越来越普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种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底会面临什么危险?在此,我将就这个话题进行调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与可行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未成年人出走现象的背景和状况。
据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家庭因素与个人原因比较突出。
一些未成年人出走是因为不满家庭环境,受到家庭冲突、家庭暴力或者在学校遭受校园欺凌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一些未成年人出走是由于个人原因,比如说意外怀孕、负债等。
同时,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面临诸多危险,比如身体受到伤害、面临性侵等。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家庭环境不好的未成年人,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高父母育儿技能、建立更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等途径,来减少他们外出和离家出走的冲动。
对于受到欺凌的未成年人,学校应该加大校园欺凌的宣传力度,加强校园安保,督促学生之间友好相处。
对于意外怀孕和负债等个人原因的未成年人,社会应该建立相应的帮助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减少他们离家出走的必要性。
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儿童保护机制,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对迫使未成年人出走的家庭、学校和个人进行警示和处理。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应该致力于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障。
除了从根本原因入手,还有一些紧急的应对方法。
一旦未成年人出走,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找到他们并给予保护。
家长和监护人应该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的行动轨迹,留下更多与他们的沟通。
同时,也可以组织志愿者和社工团队来寻找和帮助失踪的未成年人。
在最后,强调一下,这是一个问题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并需要长期持续的关注,坚持行动。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教育,让社会上所有的人更加关心、理解和尊重未成年人的需求和权益。
我相信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如何预防孩子们的离家出走

如何预防孩子们的离家出走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家庭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部分孩子在与家长产生矛盾或者其他原因时,不能正确对待,采取离家出走的方式来表现出对家长的一种反抗,这让很多家长头疼。
无疑孩子离家出走,家长最担心,会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影响到家庭的幸福与和谐。
我们如何预防孩子的离家出走,我觉得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紧张、充满矛盾的家庭中孩子没有安全感,是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互相信任,让孩子感受到家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家庭永远是孩子最好的避风港,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与最值得信赖的人,这是有效的预防孩子离家出走的方法之一。
二、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
家庭教育对于父母而言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是家庭教育又是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方法简单,家长式作风很明显,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完全不了解孩子的感受,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
殊不知这样逐渐会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孩子是有思想的,虽然不够成熟,或者说还很幼稚,但他们希望得到家长与其他人的认同。
家长武断粗暴的教育方式会让自己的孩子逐渐的远离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敢或者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导致最后的离家出走。
所以改进家庭教育方式,也是有效预防孩子离家出走的方法。
三、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家人都以他们为核心,因此责任意识很差,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他人的感受,没有责任感。
任性、倔强,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只有索取,不知奉献,久而久之,完全没有责任感,也许家长很小一个要求没有满足他们,就可能造成他们赌气离家出走,用以要挟家长。
所以平常时候要避免对孩子们的溺爱,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长分忧,这也是培养他们责任意识的一种方法。
四、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小学生离家出走案例

小学生离家出走案例近日,一起小学生离家出走的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小学生小明,因为和家人发生矛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整整消失了两天。
家人焦急地四处寻找,最终在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小明。
这起案例引发了社会对于小学生离家出走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小学生离家出走,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家庭教育的问题是导致小学生离家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存在着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尊重,避免因为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学校教育的问题也是导致小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之一。
在学校中,一些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与同学关系不和等问题而产生挫折感和逃避情绪,最终选择离家出走。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同学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因为学校教育问题而导致学生离家出走。
此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小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信息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
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可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他们走上离家出走的道路。
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净化社会环境,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针对小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改善社会环境,共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做出努力。
同时,家长、老师和社会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小学生离家出走的悲剧发生。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1、不良家庭环境压抑的环境包括,父母经常吵架,家庭内部长期存在矛盾,像有些家庭,就算是吃一顿饭的功夫,父母也要争得面红耳赤。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对家庭生活会心生厌恶,继而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
2、人际关系紧张从调查材料来看,出走的中学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等原因,种种原因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
3、逃避惩罚父母要清楚,孩子青春期了,要叛逆了,他为了逃避惩罚会做出比小时候极端的多的事情,离家出走还是比较缓和的,他无非是想逃离一下避免冲突,这在中学里,并不少见。
4、逆反心理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中学心理也会形成,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形式表现出来。
5、盲目从众心理当媒体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后,有的学生就加以仿效,以为是解脱的好方法。
从众心理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若盲目从众,将有百害而无一利。
中学生离家出走怎么办?一、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父母要多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懂得他们的心理需求。
很多离家出走的学生,往往出乎家长的意料,不敢想象这一行为,甚至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当他们犯了错后,应积极引导孩子,指出问题的严重性,提出解决的办法,促使他们自觉地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二、给孩子权利许多严厉的父母可能会开始教育他们的孩子的叛逆行为,根本不给他们的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的机会。
更多的父母给孩子开罚单,不允许看电视,不允许出去玩,这样一种专横的沟通方式是绝对不允许!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记得给孩子表达的权利,控制自己的时间,决定自己的事情。
三、不过度干涉孩子行为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对事物和生活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念。
作为父母,应该耐心引导,积极交流沟通,不要过度干涉他们的行为,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四、多点包容叛逆期是每个人生活的必要过程。
换位思考。
当父母以前年轻的时候,孩子处于叛逆期是可以理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避免未成年人离家出走,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分析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原因,以警示那些离家出走或准备出走的孩子之醒悟,不要再做蠢事。
同时,引起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孩子离家出走。
本文从家庭的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原因,以期引起家长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尽量做到教育子女有的放矢。
一、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家庭原因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其原因在于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从学生角度看,还有心理因素、青春期因素、成长因素等。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与家庭、社会和个人有密切的关系,关系最大的是家庭。
据调查,20%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的学习处在被监控督促之下,压力大、兴趣低。
还有
17%的孩子常因不听话遭受父母斥责、打骂,由于长期的压抑,易形成逆反心理,出现矛盾冲突。
还有
10%以上。
些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很差,又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厌烦读书,学不会也不想学,有时便几个人一起出走,到处游山玩水瞎逛一圈。
这样的未成年人,多半是基础差,年龄大,家里有钱,家长管教不力,本人胆大。
(5)威胁家长。
有的学生由于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对家长逼迫学习过紧而产生反感,于是恐吓或威胁家长而出走。
有的学生直接跟家长讲:“你再老是批评我,我就出走”以此威胁家长。
有的学生并不真正出走,只是在同学家住几天,制造一种紧张气氛,使家长屈服。
(6)消极逃避。
有的未成年人在家得不到家长的关心爱护,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得不到同学的信任,便会产生悲观情绪,产生消极逃避的思想而离家出走。
(7)厌恶家庭。
家庭不和,父母争吵、分居、离婚会使孩子感到难堪、屈辱和痛苦,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他们为了弥补在家庭中失去的温暖,解除心中的烦闷,满足内心的需要就会到相似环境的同伴中去寻求温暖和爱。
他们有共同的心理、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语言,他们常会在一起计划离家出走独立生活来改善处境,他们在这种心理的触动下,在某件不顺心的事件的触发下就会离家出走,以摆脱不利环境。
(8)过分溺爱。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但经常控制孩子的活动,使孩子觉得处处受限制,只有离家出走寻求真正的自由。
有一个出走回来的孩子说,我爸妈对我好得让我受不了,我读书他们去接送,在家里不准我做任何事,饭端在我手里,菜也是他们夹,我就像失去人身自由一样非常难过,所以逃出家庭。
鲁迅说:当一个人过分溺爱孩子时,他的爱便是反人类的。
二、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离家出走
尽管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是极少数,可是影响却很大。
家长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预防未成年人出走事件的发生。
(一)家长要转变家教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灵
家长要给孩子创设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而且也是最长久的老师。
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环境不良,导致子女心灵不健康或扭曲,是学生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家庭和谐协调是幸福的象征,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应互敬互爱互助互谅。
家长要关心子女的内心世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只有父母深切的爱,才能使孩子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优良个性得以形成。
夫妻争吵、分居、离异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每个家长都应慎重对待这个问题,即使无法生活在一起,也要安排好子女的生活,决不能放弃教育,更不能迁
怒于子女身上。
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作用,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家长本身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要懂得怎样才是爱子女,怎样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怎样才是严格要求等等。
打骂子女、强制子女服从自己的意志都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都会让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
(二)家长要转变教育方法,关爱自己的子女
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是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又一重要原因。
如果家长在处理子女问题时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讽刺挖苦,或者借助家长的威力来慑服子女,或者以赶出家相威胁……这些做法都会损伤子女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家长的不满和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