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70年代中国服装的变化的了解和研究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衣服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衣服的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衣服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人们的衣着主要以传统的农民服装为主,大多数人都穿着简单的布衣。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衣服开始多样化。
第一个显著的改变是衣料的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棉、麻、丝等传统材料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的新型合成纤维,如涤纶、尼龙、腈纶等。
这些合成纤维不仅耐用,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使得穿着更加舒适。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对中国的衣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的时尚潮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人们开始追求更加时尚和个性化的服装。
西装、短裤、牛仔裤等外来的服装开始流行起来,人们开始更加注重服装的款式、颜色和品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购买力也逐渐增强,高级定制和奢侈品市场逐渐崛起。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名牌服装和奢侈品,而不再只是满足于实用性。
同时,一些本土设计师也逐渐崭露头角,推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服装,为中国的时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对衣服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人们开始重视使用环保材料制造的衣物,如有机棉、竹纤维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同时,二手衣物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购买二手衣物来减少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衣服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从简单的布衣到多样化的服装选择,从传统的材料到合成纤维的使用,从国际潮流的引入到本土设计的崛起,中国的衣着文化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展示了中国的时尚产业的崛起和对世界的影响力的增强。
服装风格第15——20世纪70年代风格

7.配饰
厚底高跟鞋最能体现70年代风 格.鞋的底厚达6厘米。跟高 15厘米。帽子作为前卫街头意 识的表现成为流行。受当时世 界各地民俗风的影响各类材质
的围巾也是主要配饰之一。
三、20世纪70年代风格时装流行演变 20世纪80年代:线条简练、造型夸张的70年代风格影响了
80年代时装发展。除了喇叭裤继续流行外,设计重心由下
• 源于60年代的宽大喇叭裤、紧身短茄克
及中性装扮等在70年代风靡世界。 • 军装风格也占据相当势头。出现用粗犷 的斜纹卡其布、灯芯绒制成的工装和裤 子。
一、20世纪70年代风格产生的背景
2. 时尚多元化时代
• 在充满混乱迹象的70年代。 人们对待时装观念是我行我
素.无论成衣还是高级女装 ,
在穿着上不受时尚T台的影响。 不受时尚法则的约束 ,这无 形中助长了非主流服饰的盛 行。如街头服饰、异域风情
3.款式
裤装 •瘦腿裤也是70年代风格表现之 一。铅笔造型裤装搭配合体外
套极大夸张了穿着者的细长感
觉。 •由60年代超短裙升级而出的热 裤、短裤是70年代 主要单品 。 造型更短,并装饰金属附件而
变得热力和摇滚。
4.色彩
70年代越发浪漫和质朴,
色彩缤纷,像万花筒似
为,诸多鲜亮色彩可以在 同一块面科上相互碰撞。
性 。因此简洁实用的裤套装
迅速成为人们穿着的主要选 择。
一、20世纪70年代风格产生的背景
2. 时尚多元化时代
现多样性特征,造型呈上紧下松特点。 街头服饰、牛仔裤,热裤、朋克装扮、 运动风貌都深受年轻一代的欢迎。
• 这时期的男女装已渐露休闲风,风格呈
一、20世纪70年代风格产生的背景
2. 时尚多元化时代
对70年代中国服装的变化的了解和研究概要22页PPT

对70年代中国服装的变化的了解和研 究概要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变化

军装
70年代初北京大院子女的时髦装
由于军装的难得,中学生之间除了 流行穿军装,还流行抢军帽,抢军用挎包
“的确良”服装
穿的确良衬衫的中国青年
“的确良”最初是女性穿着,主要用 来制作衬衣,以白和蓝单色居多。
自制服装
孩子服装
各种花色的“的确良”布料 面市,给沉闷的生色调带来了 更多的光彩,当 时以碎花衬 衫最流行。
红裙子
八十年代流行的是五颜六色,红色裙子 和白色衬衣比较迎合当代女性们的潮流
喇叭裤
特点: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 状特点:低腰短裆,紧裹屁股,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
电影《少林寺》
牛仔裤
牛仔裤在82开始流行
80年代初的中国,它被当作过于 前卫、过于颓废的服装风格而被 主流社会拒绝。
超短裙
职业套装
一步裙
文化衫
健美裤
北方曾经有一句口头禅,“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 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可见健美裤的风靡程度。 ·
松糕鞋
90年代,潮流空间的扩大加上天马行空的概念,松糕鞋也就 产生了不同的面貌-——各式各样的松糕运动鞋。这些新的设计 与之前的各种松糕鞋一起出现,反映出九十年代的多元个性。
西装
那时男士爱时髦却不懂什么叫风 度,领导们上台讲话总喜欢把双排 纽扣西装统统解开,裤子上爱挂一 串钥匙,人走到哪,钥匙晃到哪, 有失领导的风范,刚富起来的大款 们也是。
巴拿马西裤
皮夹克
90年代服装
社会背景
与以前各个时期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受 到媒体、杂志、影视作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 在穿着打扮上也越来越“大胆”,是与国际通行服 装最为相似的一个时期,超短裙,职业套装,文化 衫,健美裤和松糕鞋等开始流行起来。
“聚变与反思”——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风”服饰探究

( C h i n a C h i c )的衣 钵 中。
二 、服 饰 设 计 民族 化 讨 论
个国家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国 人的生活方 式 ,人民的生活方式又制约着消费方式。进而国民生
一
活方 式 动态 衍 生的 特征 ,又 是不 同服饰 潮发 生 的社 会
根源 。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对外政策逐步深入,此时 在社会性和功能性制约相对宽松的条件下,随着人们 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思想文化多元化趋势 的发展 ,中国社会的时尚文明 E t 益与国际接轨。中国
的基 础 上 逐 步 改 善 人 民 的 生 活 。 ” 此 后 ,经 过 各 方
面的宣传 、倡导和美学知识的普及 ,人们对于服装的 审美能力提高了,这种偏见也就逐渐消失。
2这一时期西方风格的连衣裙 比起 中式套装更受到人们 的欢
2
l 请她到家,亲手为她做了好几道中国点心。她说在 : 京到官员家做客是头一遭,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变 : 很大, 衣着都漂亮了, 她也高兴”p l 。( 如图 1 、 2 所示 )
民晚报 》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一位作者通过引用美囤 青年所持有的有关服饰的保守观点来提倡 ‘ 自然之美 ’ 的观念 ,希望能够教育那些 ‘ 没有品位 ’ 、炫耀长发 、 小胡子 、墨镜及喇叭裤 的中国年轻人。 ” 文革后期曾有不少人反对在服饰上讲求审美 ,凡 遇到在服装上略显新颖美观的人,便嗤之以鼻 ,认为 是 “ 追求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人们慑 于这种社会舆
、
, ,
个民族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 ,其继承下来的服 饰形制形式就愈发难以更改 ,以致出现 “ 格式化”的 现象 ,同时 ,也会形成相对固定的社会服饰审美评价 标准 。西方流行时尚是现代国际服装的主导趋势 ,但 是在 当时中国民众的理解上是具有差异的。东西方服 饰体系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归属,进入中国的西方服饰 文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之问的气质和样式截然不同,因 而在现代西方式服饰审美时尚初入围门时,造成 了一 定的陌生感和排斥感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迥异不仅存 在于服装物化的表征上 ,它还深深的存在于服饰所赋 予的精神层面。中装则要求服饰具有赋予藏形 、掩形 的功用, 而西方服饰文化在精神表现性方面张扬外显, 着意烘托人体的美 , 这种审美有悖于中华性别标识观。 文革后西方服饰潮流快速普及 ,使人们丧失判断 力, 味盲从和标新立异,从而失去理应属于现代服饰主 流的部分份额 ,摇摆不定后 ,终于归属到中国式时尚
20世纪70年代服装发展史国外文章

20世纪70年代服装发展史国外文章20世纪70年代是服装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国外的服装界也发生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时尚流行趋势、设计风格、面料选择和服装产业发展等方面,探讨20世纪70年代国外服装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时尚流行趋势开始发生变化。
上世纪60年代的迷幻风格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平实和自然的风格。
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开始追求舒适和自由,反对传统的束缚,这种反叛精神也影响到了服装设计。
流行的服装款式多以宽松、休闲为主,如宽腿裤、民族风格的裙子和牛仔服装等。
70年代的服装设计风格也开始多元化。
在国外,服装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元素。
例如,流行的迷你裙和连衣裙,让女性展现出自由和性感的一面。
此外,西装和衬衫的设计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领口、袋子和纽扣等细节设计更为注重,展现了更加细致的时尚品味。
在面料选择方面,20世纪70年代的国外服装注重舒适和环保。
天然纤维材料如棉、麻、丝和羊毛等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合成纤维的发展也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聚酯纤维、尼龙和腈纶等。
这些面料具有更好的弹性和吸湿性,使服装更加舒适透气,适应了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追求。
与此同时,20世纪70年代的服装产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服装生产开始向亚洲等地转移,原因主要是劳动力成本较低。
这导致了服装产业的全球化和分工合作的加强。
国外的服装品牌也开始进入新兴市场,扩大了其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此外,70年代也是时尚杂志的发展高峰期,这些杂志成为了时尚潮流的风向标,推动了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20世纪70年代是国外服装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服装设计风格多元化,注重舒适和环保。
面料选择方面,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得到广泛应用。
服装产业也经历了全球化和分工合作的发展。
这些变革和创新为国外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时尚潮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70—80年代的街头服饰文化

中国70—80年代的街头服饰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前几乎没有“流行”“时尚”等概念。
那时的中国服装被外国人形容成“灰蚂蚁蓝蚂蚁”,它们蠕动在大江南北的宽街小巷。
无论男女老少,也不管是何种职业,大家都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千人一面,万人一体,个性不能被张扬,只能被打倒,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形态。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服装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前千篇一律的着装演变成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样式。
这些变化在功归于大胆的设计者把复古年代的流行元素同街头时尚的现代元素进行推陈出新的改革,用街头文化的符号来消解政治波普中的政治气息,表现两个截然不同的年代“混搭”在一起的“无厘头”:健壮的工农兵举着的不是红宝书,而是一块滑板;绿军装、毛主席像和红卫兵的袖标这三个刺激性“文革标记”也被服装设计师巧妙地融入时装里,设计元素的重新组合,以更前卫的姿态展现,并呈现出别样的感觉,把中国悠久历史的街头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是这些有着“街头”叛逆性格的年轻人把“奇装异服”带入了生活,他们抵制不公平的评价,张扬个性,用实际行为去迎接一个尊重自我的年代。
让我国的街头不再是一张“黑白画”,年轻人们的大胆与张扬使其变得绚丽多彩。
服装设计师博客年代以来,流行服装上的前卫风格,分别演绎了从50年代、60年代到70年代以来的表现风格,前卫的街头文化,即表现为50年代的“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嬉皮士”,70年代的“朋克”,80年代的“雅皮士”,直到90年代的“X一族”。
70年代的的中国服装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爱红装爱武装,只要是拥有一件军大衣走在街上,那一定就是走在了潮流的前端,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和档次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
在服装风格上,性别差异进一步被淡化到最小程度,除了领口和衣袋等细节之外,男女服装几乎没有其他差异,更谈不上个性色彩。
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
谈谈70年代服装的描写

谈谈70年代服装的描写
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期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
到了1976年岁末,人们的服饰也开始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转变。
此时,西方的奇装异服悄悄地闯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
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70年代时有件军装就很神气,由于军装的难得,中学生之间除了流行穿军装,还流行抢军帽,抢军用挎包。
军装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风光无限。
当时人民解放军军装的一种特殊标志,只有排级以上的军官上衣才有四个兜,而一般的战士军服只有上面的两个兜,在军装成为最时髦服装时代,“四个兜”显得尤为珍贵。
对于那个年代的知青来说,青春和热血都奉献了那荒芜的土地上。
物资的匮乏使人们不得不放弃对服装美的追求,款式单一,色调沉闷是其服饰特点。
假领子的诞生年代是在建国后相当困难的一段历史时期,一向爱美讲体面的上海人,面对极其匮乏的物质生活,也有点无所适从。
为了发扬节俭精神,从牙齿缝里固然可以挤出一些钱,可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比如买服装要凭布票。
但任何困难似乎都挡不住人们的爱美之心。
看中零碎的布头不需要凭票供应,精明的人们就拿它们制成“节约领”(假领子),也就是相当于衬衣少了袖子和胸部以下部分。
这一项发明让老百姓有限的衣服行头顿时可以翻出更
多花色,后来假领子在其他一些城市也很流行,成了70年代的一种标致物。
的确良:文革时期极少数可以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织品,主要用于制作衬衫。
因其比棉布及府绸更为轻薄,曾一度被写作“的确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特殊革命时代映射在人的心理、穿戴上的对照是非常微妙的, 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有趣的。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 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 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 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服饰,是一种沉默的语言。我们在这种 沉默的凝视中渐渐长大,感知着服饰的暗示。它让我们虽站在今 天,依然能感知那个武妆时代的澎湃与激情。
社会背景
人类的脚步始终是往前走的,可当中华民族走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的时 候,整个民族却开始了个大倒退。人们不以祖国的文化为荣,医生不以 救死扶伤为已任,老师不以教书育人为天职······整个国家在没有外来侵 略的情况下却实现了一个大倒退。 不仅自己不保护自己的文化,还拼命破坏自 己的文化。
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和档次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 的是阶级意识。
• •
•
• • •
•
•
•
那时流行的确良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种叫“的 确良”的面料开始走俏。1976年 至1979年,中国开始大量进口化 纤设备生产的确良,由此引发了国 人在“穿衣”上的一场革命。不容 易起皱、结实耐用的的确良成了那 个年代的代名词。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布料的 花色品种增多,“的确良”的缺点 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透气 性差、化纤品对人皮肤有刺激性等。 特别是随着现在一些彩棉布料、纳 米布料的出现,“的确良”更是渐 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 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 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 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 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是通 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 代前进的潮流。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服装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 路,服装行业进一步繁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更加开放。当时 国家领导人多次发表讲话,提倡美化人民的服装穿着。共产党 领导人带头穿新式双排扣西装,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从而掀 起了一股“西服热”。 70年代时有件军装可是牛大了,由于军装的难得,中学生之 间除了流行穿军装,还流行抢军帽,抢军用挎包。军装在那 个年代绝对是风光无限。
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了。人们的服饰也开 始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转变。此时,西方的奇装异服悄悄地闯 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 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 得以释放……
70年代服装走出灰暗 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 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期 的一样, 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 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饰 的坚冰逐步消融了。 人们的服饰也开始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转变。 此时,西方的奇装异服悄悄地闯入了国门,人们 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 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 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
70年代穿制服的空姐
喇叭裤悄悄闯进了国门,“男的女的人人一条,绷着小屁股小 腿,裤脚大的跟拖把似的,
流行时尚其实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在着历史变革之际,体现时代 风尚的服饰,尤其是表现出多变的情态。1974年已经出现流行穿 大尖领子的衣服,1978年时兴穿蒙着尼龙布衫内衬定型棉的外套。
到了1976年岁末,文革结束之后,服装的色彩就已经是 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了,人们被禁锢了那么多年的什么 观终于被解放了,那真的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时代。
70年代的的中国服装用一 句话来概括就是—不爱红 装爱武装,只要是拥有一 件军大衣走在街上,那一 定就是走在了潮流的前端。 在服装风格上,性别差异 进一步被淡化到最小程度, 除了领口和衣袋等细节之 外,男女服装几乎没有其 他差异,更谈不上个性色 彩。
除红卫兵外,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 起了军便服。服装市场也开始出售草绿色上衣和裤子。 裙子必须长过膝盖,凉鞋和袜子很有特色
•
假领子的诞生是一向爱美讲体面的上海人,看中零碎的布头不需 要凭票供应,精明的人们就拿它们制成“节约领”(假领子), 就相当于衬衣少了袖子和胸部以下部分。这一发明让老百姓有限 的行头顿时可以翻出花样。的确良:当时极少数可以被称为“料 子”的化纤纺织品,主要用于制作衬衫。因其比棉布及府绸更为 轻薄,曾一度被写作“的确凉”。
思想解放的年轻人率先穿起新款式的服装,人们的服装观念十分活 跃,追求新异、时髦的心理不断增强,服装的流行周期大大缩短。
1966~1976年的文革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段时间,整整 十年的文革运动,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期 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同时在中国服装史上这 一时段的服装也有其自己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
•
• •
• •
前苏联女专家给中国带来了布拉吉热
流行裙装:布拉吉 流行背景: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原始的美化功能之外,还兼具表 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容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意识形态使命。 穿着布拉吉的姑娘 款式特点:宽松的短袖,褶皱裙,简单的圆领,腰际系一条布带。但 由于布拉吉宽松肥大,布料颜色、花样比较单调(主要是碎花、格子 和条纹),质地粗糙,对女性风采的体现有限。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 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 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 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全国上下一片绿,学生装也无一例外,军装、军帽、军挎包,书包挎在 脖子上,成群结伙地穿梭于大街小巷
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 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 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
女子服装保持着60年代的状况,渐渐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向中 性化过渡。旗袍、西装被视为封建余孽,资产阶级意识被横加批判, 服饰的个性之美、时尚之美通通被扼杀了。女装中基本上时用两用 衫,军便装的天下。旗袍的华丽之美仅仅用于外贸出口,由于政治 的需要,当时国内接受海外的少量订单,除此以外,就是成为爱好 收藏人士压箱底的藏品。
对70年代服装变化的了解和代服装的背景
• 二 十 世 纪 七 十 年 代
70年代服装流行趋势 童装
军便服(红卫兵) 70年代的服饰类型
布拉吉裙装
的确良
70年代服装的特征
男子服饰 西装再次流行,并且普及到了中国农村。便裝有夹克。猎 装、风衣、编织的棒针衫和运动装等,不仅款式多样,而且也使用了 驼色、酱红、湖蓝、米色等传统的女子服饰用色。冬装有了皮夹克、 羽绒服、运动型棉夹克等。下装经历了由喇叭裤到牛仔裤的演变过程, 而后就是一种中档和裤脚口的尺寸相一致的直筒裤。 女子服装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设计师充分运用裁片分割的手法 来设计服装,使服装的造型结构更加合理。当时的主要服裝式样有:春 秋装、衬衫、西装套装、羽绒服、各式大衣、皮夹克、皮风衣,喇叭裤、 健美裤、牛仔服等。 (1)春秋装。翻领,翻驳头,门襟钉3粒纽,两只 有袋盖的暗袋。这是女青年和中年妇女都较喜欢的款式。 (2)女衬衫。70年代后期女式衬衫有两种时髦款式。一是仿效男子衬 衫的长尖型硬领,另一种是在衬衫的领边和襟上都镶较宽的荷叶边。 (3)西服套装。基本款式是翻驳领。两粒纽,只有袋盖的暗袋。主要是 城市中的一些妇女穿着。。 (4)羽绒服。以涂层尼龙布为面料,内部 填充羽绒或羽毛。 (5)健美裤。一种黑色弹力针织踏脚裤。之后材料、颜色、放松度也 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