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一.商周服饰1.商周贵族服饰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2.东周男子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

3.战国妇女服饰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锦袍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图为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二.秦汉服饰1.秦汉皇帝服饰冕冠,是古代帝王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礼仪文化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礼仪文化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礼仪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服饰和礼仪文化的国家。

这些传统服饰和礼仪不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底蕴,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承袭和传承。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服饰和礼仪文化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播。

一、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中国人用兽皮和植物叶子做成简单的衣物。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逐渐丰富多样,不同地区和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也有所差异。

1. 唐装:唐装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

它起源于唐朝(618年-907年),在世界服饰史上享有盛名。

唐装以宽松舒适为特点,男性常穿长袍和紧身裤,女性则穿着宽袍、长裙,并搭配发饰。

2. 清装:清装是清朝(1644年-1912年)的传统服饰。

清装注重肥胖和宽大的特点,男性常穿长褂和长裤,女性则穿着宽袍、宽裙,并用丝绸或锦缎装饰。

3. 官服:官服是中国古代官员的服饰,具有特殊的身份象征。

官服包括头巾、袍子、帽子、腰带等,其颜色、款式和花纹都与官员的级别和职务有关。

4. 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饰演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它起源于汉朝(202年BC-220年AD),以尊重传统和追求优雅为宗旨。

男性穿戴襦裙、袍子,女性则穿戴宽袍、翻领衣、长裙等。

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穿着,它还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

它代表了对于温文尔雅、和谐与秩序的追求。

二、传统礼仪文化中国的礼仪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体现。

中国人民在各个方面都注重礼仪,包括日常生活、社交场合、婚嫁、丧葬等。

传统礼仪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道德准则,反映了中国人民尊重他人和追求和谐的品质。

1. 尊敬长辈:中国人讲究尊敬长辈。

常见的行为包括行大礼、行揖、行鞠躬等。

这些行为体现了对长辈的敬重和感谢。

2. 礼尚往来:中国人倡导礼尚往来的原则,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互助。

在社交场合,人们常常互相鞠躬、敬茶、送礼物等,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介绍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介绍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介绍
1.夏朝服装:夏代人的服装主要为麻布与兽皮裙、裹胸、腕簪和腰带,腰带和头冠上面都带有装饰品。

2.商朝服装:商代人的服装较为华丽,男装主要为紧身长袍,女装为
长袍、长裙和上下两件式,用花纹和点缀图案进行装饰。

3.周朝服装:周代人的服装多以丝绸为主,男装为束腰短衫,女装为
长袍、长裙和长袍裙。

周朝服饰注重色彩搭配和花纹的应用。

4.秦朝服装:秦代服饰形式谨严,纯色布料,清新朴素,男女皆戴秦服,女子秦裙通常有卷边,男子则着长袍、长裤和靴子。

5.汉朝服装:汉代人的服装有明显的区别,男子穿半截袍子带尺褊,
戴笠帽。

女子则着长袍、长裙和褶子裤,并悬挂首饰,例如耳环、项链和
手镯等。

6.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风格多样,女性服饰以
褶子裙为主,戴花冠,男性则多穿戎装,也有文士装。

7.唐朝服装:唐代服装比较华丽,主要颜色以红色和绿色为主,女子
则穿着长袍裙和长绸袍,男子则穿着雪白袍装和五色车马服等。

8.宋朝服装:宋代服装注重轻巧形式,男装为素色束腰袍和短单裤,
女装为长袍和褶子裙,并注重细节、刺绣与装饰等风格,常常印有各种花
鸟图案。

9.元朝服装:元代服饰以五色丝纱为主,注重袖口与花边的点缀,红色、紫色和金色等色彩较为常见。

10.明朝服装:明代服饰以丝绸为主,讲究色彩鲜艳、图案华丽,并注重领子和袖口的花边刺绣。

11.清朝服装:清代服装以素色简约为主,注重纱质与滋润程度,男装以长袍裤为主,女装则有宽袖直筒长袍和长裙等简洁款式。

中国服装史唐宋元明清近代

中国服装史唐宋元明清近代
满汉文化交融
在清代服饰中,既可以看到满族文化的影子,也可以看到 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交融体现了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06 近代服装
近代服饰变革背景
西方文化的传入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政治运动的推动
近代以来,一系列政治运动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对服饰变 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服饰与等级制度
唐代服饰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同等 级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体现了尊卑 有序的社会观念。
服饰与审美观念
服饰与外来文化
唐代服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波 斯、印度等国家的服饰元素在唐代服 饰中有所体现,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包 容性。
唐代服饰注重表现人体美,追求华丽 、鲜艳的审美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审美观念。
服饰与礼仪
02
明代服饰在礼仪场合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场合穿着的服饰也
有所不同,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观念。
服饰与审美
03
明代服饰在审美上追求自然、和谐,注重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
05 清代服装
清代服饰特点
服饰等级制度森严
清代服饰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穿着的服饰有 明显差异,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明代男女服饰
男子服饰
男子服饰以长袍为主,搭配马褂、直裰等。官员服饰根据品级不同,图案、颜 色等有所区别。
女子服饰
女子服饰丰富多样,包括袄裙、背子、比甲、霞帔等。发饰也极具特色,如发 髻、发簪等。
明代服饰与等级制度
服饰与身份
01
明代服饰是身份的象征,不同等级的人穿着的服饰在颜色、图
案、材质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汉服朝代分类

汉服朝代分类

汉服朝代分类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随着中国历史的演变,不同朝代的汉服也有所区别。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汉服的朝代分类。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汉服较为简单朴素,主要是以褐色、青色为主色调,衣服多为单衣、背心、褶裙等,没有华丽的装饰。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汉服开始逐渐丰富起来,出现了长袍、长衫、对襟衫等,同时开始流行使用织锦、绣花等华丽装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汉服开始出现了更多的立领、合领、高腰等设计,同时也开始流行使用金银线、玉石等装饰。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汉服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袖子宽大、裙摆膨胀、袍服长大等设计,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汉服,如唐装、宫廷装等。

5.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的汉服开始走向朴素,颜色偏向素净,装饰也逐渐减少,同时也开始流行使用襦裙、腰带等。

6. 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的汉服较为庄重大气,主要采用黑色、白色、青色等素净颜色,衣服的装饰以刺绣为主。

7.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汉服又回归华丽,出现了大袖子、翻领、褶裙等设计,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汉服,如明装、清装等。

以上是汉服的朝代分类,不同的朝代汉服都有其特点和代表性的服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 1 -。

中国历代服饰变化与特点

中国历代服饰变化与特点

中国历代服饰变化与特点
中国历代的服饰变化与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夏商周:古代中国的服饰主要以裳衣为主,男女通用。

男子穿长袍,女子穿长裙,材质多为麻布或丝绸。

衣物上通常以花纹、图案、腰带等装饰,展示社会地位和身份。

2. 秦汉:秦汉时期,男子的服装主要为短衫或长衫,女子则开始出现分裙裳和上衣的穿着方式。

服饰的颜色丰富多样,流行有褒禺服、袄、襦、褂等,丝绸成为主要的面料。

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开始出现了更加丰富的变化。

男性的服装包括长袍、兜裆裤等。

女性的服装则出现了单衣、襦裙等形式。

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如褶皱、花纹、刺绣等。

4. 隋唐:隋唐时期,服饰变得更加宽松大气。

男子的服装为袍褐,女子的服装则以长袍、长裙为主。

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装饰的华丽程度。

5. 宋元明清:这个时期的服饰注重礼仪和规范。

男子的服装为袍褐、青衫、衫褂,女子的服装以衣服的裙摆宽松、衣袖宽大为特点。

宫廷中的服饰更加华丽,采用丝绸、金银线等高级面料,并注重绣花、刺绣等技艺。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的服饰变化与特点体现了不同朝代的社会文化和时代风尚的演变。

尽管有很多差异,但继承和发展也是共同的特点。

同时,中国古代的服饰讲究细节、注重装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尊重礼仪和美学追求的精神。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介绍:
1.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商周时期,历经汉、唐、宋、明等朝代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服的特点是宽松、舒适、典雅,注重面料和绣花工艺的精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2.唐装:唐装是唐代时期的传统服饰,以其宽松、华丽、大气的特点而闻名。

唐装的特点是宽袍大袖、高腰束腰、色彩斑斓,常常用金线、银线、珠片等装饰,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开放。

3.旗袍: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种,起源于清朝时期,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

旗袍的特点是紧身、修身、高腰、开叉,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和优雅气质。

4.中式礼服:中式礼服是中国传统婚礼、宴会等场合的传统服饰,包括龙袍、凤袍、唐装、旗袍等。

中式礼服的特点是华丽、庄重、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贵与典雅。

总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我国历代服饰的特色和来历介绍

我国历代服饰的特色和来历介绍

我国历代服饰的特色和来历介绍我国历代服饰的特色和来历丰富多彩,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

以下是对我国历代服饰的介绍:1.远古时期:特色:服饰的起源主要是出于实用,原始人类使用兽皮和树叶等来遮盖身体,保暖御寒。

来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逐渐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

约5000年前,中国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人们开始用麻布做衣服。

2.先秦时期:特色:服饰开始有上衣下裳之分,同时出现了“深衣制”,即上衣下裳连接在一起的形式。

来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积累,人们对服饰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实用,开始注重装饰和礼仪。

3.秦汉时期:特色:服饰日益讲究,着装华丽,尤其注重服饰的礼仪性。

来历:生产力的发展和统一国家的形成,使得服饰有了更多的变化和创新。

4.魏晋南北朝时期:特色:传统的深衣制在妇女中间尚有人穿着,同时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原男子开始流行上衣和裤装。

来历: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民族交融,使得服饰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5.隋唐时期:特色:无论官服还是民服,都表现出开放的思想和开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

来历: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这些都在服饰上得到了体现。

6.宋元时期:特色:宋朝的服饰质朴简洁,元朝则因民族矛盾尖锐,服饰风格有所改变,男子的袍服多为宽绰,女子的服饰则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

来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民族交融都对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7.明清时期:特色:明朝的服饰继承了前代的特点并有所创新,清朝则因满族统治,服饰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女子的旗袍成为了标志性服饰。

来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使得服饰有了更多的变化和发展。

8.近代至现代:特色: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服饰开始与国际接轨,注重个性化和时尚感。

来历: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响,都使得中国的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我国历代服饰的特色和来历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代服饰
男子服饰领型,至少有交领、圆领、大翻领 等多种形式。袖子,一般均为窄袖型。衣长 一般齐膝上下。下身有裤子或胫衣。脚履多 圆头式。 商代奴隶主贵族戴的帽子,有帽箍和加卷筒 形装饰的帽箍,此外还有一种羽状高冠。在 战争场面则戴青铜胄,胄顶有铜管可以插饰 羽毛。 商代妇女服装目前资料不多,从下一两个朝 代推断此时女子服装的形制大致与男子相同 ,只是发式上有明显区别
汉 代 官 服
西汉素纱禅衣
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 , 但是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 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但也不甚 明白,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 如春青、夏赤、秋黄、冬皂。 汉衣款式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两种: 一曲裾,即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 一直裾,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曲裾, 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 用,到东汉,男子穿深衣的已经不多了 ,一般为直裾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 服。这种服式既长又宽,从款式上官民 服用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 ,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
冕服:中国古装种类中最重要的礼服
服式主要 由冠、衣、 裳、蔽膝 等要件所 组成
一般服装
男服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 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袍:以深衣为基础,衣裳相连。 裘 :皮衣。 女服 揄狄: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 色衣,画褕翟纹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阙狄: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从君祭宗庙 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缯的翟纹。 鞠衣,展衣,祿衣,禕衣。
四、秦汉服饰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秦 始皇在位时,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绿袍、深衣。平 民穿白袍,都用绢制作。汉代四百年来,一直用袍作 为礼服。 女子服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作为礼服的深衣,一 是日常只用的襦裙。 深衣。秦汉妇女以深衣为尚, 衣襟然转层数比战国时的深衣有所增多,下摆部也有 所增大。 襦裙。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 已经出现。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为尚儒斜领、窄袖, 长仅及腰间;裙子是有4副素绢连接拼合而成,下垂 至地,上窄下宽,不是边缘,裙腰两端封釉卷条,以 便系结。
旧石器时代
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 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
新石器时代
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 纤维编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 造了条件。

最早的服装应该是在劳动中起源的。相 传,古时炎帝神农氏的形象是:身着红色襦 ,臂膊上戴有形似臂箍的东西,小腿着绑腿 ,头戴鸟羽帽,足踏皮制鞋,手执农具,俨 然是一幅农人的画像。而传说中老百姓民头 上戴的不是羽毛帽,而是戴尖帽或圆筒高帽 。传说中的形象描绘可能是出自对出土文物 中某些形象的分析;可是史前毫无记录,确实 难以置信,所以也可能是出于后人的揣度。 在古代的黄帝、尧舜时期开始有了衣裳 ,结束了史前那种围披状态。人们穿着这种 式样的衣裳,拜祭祖先和天地。

辽代服饰 金代服饰 元代服饰 明代服饰 清代服饰 近现代服饰
服装的起源
一、服装的始创 1、裸态生活阶段 2、原始衣物阶段 3、纤维衣物阶段 二、服装的起源 1、保护说 2、装饰说 3、羞耻说
一、原始服饰
《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 ,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 皮足衣也。”因此,上古时期人类的服 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人们以毛 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 为了遮羞和装饰。不论处于何种原因, 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由此,揭开了 中国服装史的序幕。
中国服装发展史
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博大精 深。纵观古代各朝的服饰,可谓各 有特色,秦汉服饰古朴庄重,大唐 服饰华贵富丽,宋朝服饰娟秀精巧, 明朝服饰高雅堂皇,清朝服饰华美 雅致……
汉服饰 魏晋服饰 南北朝服饰 隋朝服饰 唐朝服饰
宋朝服饰
二、夏商周服饰
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兴起、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 对完整阶段。随着这三个朝代生产力不断的发展, 服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夏商通过 穿着冠、冕、芾(黻,fè i音费)来变现礼仪之制, 而在周朝这种服饰制度日趋完善。夏代已用丝绸、 麻布作衣料,并用朱砂染色 。夏商周时期的服 饰,一般是上衣下裳的配套,或襦裤深衣下裳配 套;后者裳穿于襦裤深衣之外。裤为不加连裆的 套裤,两只裤脚管套在胫上,也称胫衣,穿这种 服装款式行动不便,尤其不能适应战争骑射。
历史是社会的镜子,它完全真实地反映 了社会的兴衰存亡,毫无保留地记载着 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的生活状况;而服 装,也堪称历史的镜子。这面镜子是独 特的,因为服饰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你细致地观察某个时期的服装形式、 风格,会发现它恰恰把历史淋漓尽致的 体现出来了。服装无疑是历史美丽的、 趣味的镜子。我们了解了伟大祖国的服 饰进化史,知道了服饰除满足人们物质 生活的需要外,服饰还同社会的经济基 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及 审美观念紧密相连。服饰是体现一个民 族文化的重要标志,通过本次学习活动, 让我们更爱祖国。
夏朝服饰
夏朝,奴隶制度建立,初步形成了 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装制 度。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 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 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 ,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 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夏朝的服饰以黑为主 夏朝 是占木德而成天下,尚青色,故 服饰用青色夏代是我国历史上 的第一个朝代。其服饰带有鲜 明的宗教信仰色彩,其确立的 上衣下裳的形制和玄衣黄裳的 服色。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 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象 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 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上玄 下黄的服制就来源于对天地的 崇拜。
汉代男子武冠
女子深衣与佩饰
常式 秦 服, 汉 。以 的 深女 衣装 为大 礼体 服承 ,袭 襦以 裙前 为服
汉代妇女深衣
汉代深衣俑
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 一般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 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 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 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 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 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 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 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 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 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 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 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 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 长,下垂至地。
战国早期铜人 身穿圆摆缺襟上衣,多褶裙
春秋战国时期的素纱锦衣
春 秋 战 国 王 侯 服 饰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首先,服饰用料的种类趋于多样化。 其次,服装的款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出现了“深衣”。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色彩也有 重大的变革。 第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 第五,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融 合趋势。
秦代男子服饰
秦代妇女服饰

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 (根据 陕西咸阳出陶俑复原绘制)。汉代 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 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 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 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 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 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本图正是 这种曲裾服饰。
周代服饰
到了周代,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从此 ,衣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根据《周礼》 等书的记载,夏商周时代把“礼”分为五大类,分为 祭服、朝服、军服、婚丧之服等。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 领子通用矩领 腰间系带。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 成,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 成,叫“革带“。
原 始 社 会 服 饰
原始服饰文化及其特点: 首先,原始社会的服饰表现出明显 的对天地崇拜的文化特点。 其次,原始社会的形成了较为典型 的交领、右衽、系带,上衣下裳的服饰 造型。 第三,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了以五色 作服,以等级为核心的冕服制度。 第四,原始社会的服饰制作原料出 现了多元化的趋向。
周 代 王 后 服 饰
西周妇女服饰

西周男子服饰
西周楚国贵妇服饰
西 周 男 子 服 饰
西周武士服饰
东周武士服饰
西周男子服饰
夏商周时期服饰的文化特点: 1.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实 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 2.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明确 的等级制特点。 3.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章服制度, 明显地体现出当时统治阶级“礼”与“德” 以及等级制的思想观念。
三、春秋战国服饰
春秋战国服饰: 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一种服装,将 上衣下裳合并为一体,连为一件,这种服 装被称为深衣。深衣是一种上下连属的服 装,制作时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合, 衣式采用短领,衣长到跟,续衽钩边。随 着诸侯国那时“百家争鸣”导致到列国服 饰异俗。胡服第一次被汉族人民所接受, 是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战国时期,赵武灵 王吸收东湖族及搂烦人的军人服式,废弃 传统的上衣下裳。
秦朝服饰
秦朝军力强大,秦始皇陵出土的兵 马俑被列为八大奇迹之一,服装细部一 丝不苟,让我们来浏览下秦朝的军服。
秦代将士铠甲图 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
秦代兵士铠甲展示图
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 铠甲样式胸部的甲片 都是上片压下片,腹 骑兵步兵服饰 部的甲片,都是下片 压上片,以便于活动。
秦 朝 士 兵 服 饰
汉代男子曲裾
汉代
穿曲裾的男子
汉 代 曲 裾 陶 俑
汉 代 皇 帝 冕 服
汉代官吏袍服
汉代官吏袍服陶俑
汉代将官铠甲
汉代士兵铠甲
汉代男子服饰
汉代男子冠服
通天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 服,也是次等的礼服。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诸王所服,着朱衣,绛纱袍, 皂缘白纱中衣,白曲领。 百官冠服:以绛纱为主。但陈制较复杂,百官位高者 以朱衣为朝服,位卑者,则以皂衣为朝服,皂白纱缘 中单。 品色衣: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着五色衣,以锦绮 馈绣,名曰品色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