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的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法律研究方法

法律研究方法

法律研究方法法律研究是法学领域内一项基础且关键的学术活动,它涉及对法律规则、原则、案例以及相关法律文献的系统分析与研究。

为了进行有效的法律研究,研究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法律研究方法:1.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在进行法律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主题和目标。

这包括选择一个具体的法律问题或领域,并界定研究的范围和目的。

清晰的研究目标有助于指导后续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工作。

2. 文献回顾文献回顾是法律研究的基石。

通过查阅法律书籍、期刊文章、案例汇编、立法资料等,研究者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

这一步骤有助于避免重复劳动,并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 法律条文分析法律条文是法律研究的核心内容。

研究者需要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详细解读,理解其字面意义、立法背景、适用范围及与其他法律条文的关系。

此外,比较法研究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比较不同法域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获得更全面的视角。

4.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法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分析法院判决、仲裁裁决等,研究者可以了解法律条文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法官的解释方式、案件的处理结果等。

案例研究有助于发现法律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或评估法律效果的方法。

这可能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手段。

实证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法律规则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为法律改革提供依据。

6. 批判性思维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者应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批判性分析,识别潜在的偏见和逻辑漏洞,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7. 撰写研究报告最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报告或论文。

这应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方法论、分析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良好的写作风格和结构安排对于传达研究成果至关重要。

法律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要求研究者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严谨的研究态度和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

法学机制研究方法和思路

法学机制研究方法和思路

法学机制研究方法和思路
法学机制研究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实验等方法,对法律制度的运作进行实证分析,了解其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建议。

2.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历史演变、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对其做出科学评价。

3.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了解其异同点,从而借鉴其成功经验,改进本国法律制度。

4. 定量分析法:通过运用统计学、数学建模等定量分析方法,对法律制度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对其做出科学评价和预测。

法学机制的研究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明确研究问题:在研究前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 收集资料: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法律法规、学术论文、案例等。

3. 整理和分析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4. 得出结论: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得出对研究问题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5. 学术交流:将研究成果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和研究。

法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内容

法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内容

法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内容
1.文献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已有的法律文献、案例、法规等法学资料,来获取、整理、分析和评价相关的法学知识和信息。

2.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法律现象,探寻其中的规律性和因果关系,以提高对法律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时间、文化等背景下的法律制度、法律实践和法律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以深入探究法律问题的异同、优劣和改进之道。

4.逻辑研究方法:通过逻辑思维、推理和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归纳和推演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等法律理论问题。

5.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法律史料、历史事件和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研究,以揭示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6.实践研究方法:通过对法律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争议和问题进行研究,以总结和归纳出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法律实践和理论提供参考和指导。

以上是法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究问题中各有所长,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 1 -。

法学研究方法与写作技巧法学作业辅导

法学研究方法与写作技巧法学作业辅导

法学研究方法与写作技巧法学作业辅导法学研究方法及写作技巧导读:法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提升法学作业的质量和学术素养。

内容包括:1.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2. 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3. 数据收集与分析;4. 法学写作技巧。

一、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法学研究方法面临两种主要的取向: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注重于法学理论的演绎与推理,通过对法学概念的解释和构建理论框架来分析法律问题。

实证研究则以实证数据和实践案例为基础,通过观察、实证和验证来研究法律问题。

在实际研究中,两种方法常常相互融合,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或在理论研究中纳入实证数据进行支持。

二、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文献综述是法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学术研究的综合分析,梳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可以发现研究的空白和争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对于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选择典型案例,分析其背景、法理依据、争议焦点和法院判决,以此了解案例在法律领域的影响和借鉴价值。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实证研究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关键环节。

学生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的收集应当合法合规,保护被调查者的个人隐私。

在数据分析方面,法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揭示法律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四、法学写作技巧1. 精炼论点:法学写作应当明确论点,精炼表达观点的核心思想,避免冗长和含混不清。

2. 术语使用:合理使用法学术语,注意准确、恰当地使用术语,避免使用不当或混淆概念。

3. 排版格式:遵循学术写作规范,包括页眉、页码、段落缩进、标点符号等,使文章排版整洁美观。

4. 文献引用:法学写作中应当注重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和引用,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避免抄袭和侵权行为。

5. 思路清晰: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将观点逻辑清晰地展开,层次分明,避免遗漏关键信息和混淆观点。

法学论文 研究方法

法学论文 研究方法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
法学论文的研究方法取决于具体的研究对象和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学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分析和解释相关的法律文献、法规、法律案例等,以获取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2. 实证研究法: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法律问题,并给出实证结论。

3. 比较法研究法:对不同国家、地区或制度的法律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它们的异同以及对特定问题的适应性。

4. 司法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具体司法案例的研究,分析法律规则的解释和适用,以及司法实践的影响。

5. 社会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调查和分析社会中与法律相关的问题,以获取社会实践中的经验和观点。

6. 统计分析法:对法律问题和现象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揭示规律和趋势。

7. 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和理论,对法律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构建合理的论证和结论。

8. 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收集相关材料,研究法律问题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9. 法哲学研究法:通过对法律价值、法律理论、法律伦理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法律存在的本质和目的。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法学研究方法,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的特点而定。

同时,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以获取更全面和深入的结论。

法学研究方法如何深入了解法律

法学研究方法如何深入了解法律

法学研究方法如何深入了解法律法学研究是对法律领域的系统深入研究和分析,学习法学研究方法对于理解法律、解决法律问题以及进行法学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深入了解法律的法学研究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概念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是法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相关法律概念的定义和分析,来深入了解法律规定的内涵和外延。

在运用概念分析法时,研究者需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条文、法学文献以及相关案例等来获取所需信息。

例如,在研究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概念时,可以查阅相关法律条文,分析其定义、约定内容和法律效力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深入了解劳动法中对劳动合同的规定。

二、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法域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进行比较,来深入了解法律制度的异同、特点和演变趋势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拓宽视野,了解各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例如,在研究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时,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了解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具体政策,并分析其差异和共同点,从而深入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和发展。

三、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对法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轨迹进行研究,来深入了解法律规定的由来、背景和演变过程等。

通过对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制定目的和原则。

例如,在研究宪法领域时,可以通过对相关历史事件、宪法草拟过程以及宪法修订历程的研究,了解宪法制定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宪法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意义,从而深入了解宪法的具体规定和效力。

四、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通过对法律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来深入了解法律的执行情况、实际效果和问题所在。

这种方法强调对实证数据和事实的收集和分析,帮助研究者了解法律规定的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和效果。

例如,在研究刑事政策时,可以通过对相关案例、法院判决和监狱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深入了解刑事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从而对刑事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评估。

法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学研究方法有哪些法学研究方法是指对法学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的法学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

这是法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查找、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获取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践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建立自己的研究框架和观点。

在文献研究中,可以借鉴、分析和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深化理论研究。

第二,比较法研究法。

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进行比较研究,以发现其中的异同、优劣和取长补短。

比较法有助于深入了解本国法律的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并为法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第三,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通过对法律现象进行具体观察、实证调查和数据分析,以便找出其规律和原因。

实证研究方法注重事实和数据,通过统计与计量等方法对法律实践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法律规则的效果、社会影响和合理性进行评估和研究。

第四,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具体的法律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揭示其中的法律原则、理论和应用。

案例研究法适用于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来检验和验证法律原理和理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第五,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法是通过与法学专家、法官、律师、学者等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以获取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通过专家访谈,研究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法学理论和学术动态,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研究方向,从而提高研究的深度和质量。

综上所述,法学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比较法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等。

不同的问题和研究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研究方法,可以提高法学研究的效果和质量。

大学法律学教案中的法学研究方法

大学法律学教案中的法学研究方法

大学法律学教案中的法学研究方法引言法学研究方法是大学法律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生对法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大学法律学教案中的法学研究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法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大学法律学教案可以通过引用相关文献来加强学生对具体案例和法律原理的理解。

在教案中,可以引入相关法律条文、学术论文等,以便学生深入了解案例或法律原则的来源和背景。

此外,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图书馆和各类电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培养其独立查找法学文献的能力。

二、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大学法律学教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案例之间的异同,从而掌握法律原则的具体应用。

教案中应包含案例的详细描述、相关法律条文的引用以及分析该案例对法律发展的影响等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社会中法律问题的真实情况,培养他们的调查和分析能力。

在大学法律学教案中,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和调查报告,让学生运用调查研究法进行信息搜集、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或访谈,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

四、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来揭示其异同的研究方法。

大学法律学教案可以引入跨国比较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法律制度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法律问题,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进行比较,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五、学术研究法学术研究法是培养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关键方法。

在大学法律学教案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术研究中,帮助他们了解学术写作的标准和规范。

教案中可以包括学术论文写作的要领、引用规范以及学术道德等内容。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法学著作,学习相关学术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

结论大学法律学教案中的法学研究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法律研究能力和分析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观察法律现象以及法的角度对“法律现象以及法”进行考察是一定需要一个角度的,这个角度包含了“距离”之意!◆角度包含了“距离”之意!●法律故事:四川泸州“二奶遗赠案”案情简介:黄某与妻子蒋某结婚30多年,有一养子。

1994年起黄开始与张某来往,1996年起二人公开同居,依靠黄的工资(退休金)及奖金生活,并曾经共同经营。

但黄某与蒋某并未离婚。

2001年2月起,黄病重住院,蒋一直在医院照顾,尽到了扶养义务。

4月18日黄立下遗嘱:“我决定,将依法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卖泸州市江阳区一套住房售价的一半(即4万元),以及手机一部遗留给我的朋友张某一人所有。

我去世后骨灰盒由张某负责安葬。

”4月20日,该遗嘱在公证处得到公证。

黄某去世后,张某根据遗嘱向蒋某索要财产和骨灰盒,蒋拒绝。

张遂向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依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判令被告蒋按遗嘱履行。

判决结果:法院经过4次开庭之后判决驳回原告张某的诉讼请求。

张随后向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但最终以“损害社会公德”、“遗赠行为无效”为由,驳回了第三者张某依据其情夫的遗嘱要求继承遗产的上诉。

1、实践中的“参与”角度这件案子,以及法院判决本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论。

这是今天之中国一个重要的法律故事。

应该承认,在这个故事中,许多法律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法与道德关系、法律规定之间关系、如何看待等。

在这里,“阅读者”不必关心这些问题,它们与“叙述者”所要说的“观察法律现象以及法”的角度与距离没有关联!我们应注意所有参与争论的人们所处的角度和距离。

这个角度是“实践参与”的角度。

其距离是“零距离”。

其实,法官的判决、立法者的立法所处情形都是如此。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各自诉说着自己的观点!2、理论中的“外在”研究角度在法学研究中,观察法律现象以及法,其所处的角度和“实践参与”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这种角度是“外在”的客观中立的角度。

就像观察思考外在的树木、花草、云层、建筑一样,我们应该静静地观察和思考四川法院判决这一法律现象,思考相关的法律规定(《民法通则》、《继承法》)。

我们可以这样说,当去某个国家或地区,我们完全可以站在一旁并且“有距离地”观看那里的一切,可以不必卷入其中的“是是非非”!(这里我是强调这种研究的角度是“外在”而且与对象有“距离”)3、“外在”角度和关注实践关系研究的“外在”角度,并不意味着不关心法律实践,相反,正是为了日后更好地进入法律实践。

“外在”意在强调先有姿态,然后再回到“情境”之中,提出相关价值判断和有关主张。

第二节、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1、历史考察的方法案例:1883年,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法国《高卢人报》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等待》。

在《等待》中,莫泊桑描述了一位律师与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对话。

大致意思如下:◆对话涉及老妇人的遗嘱、老妇人的一个希望(找到20年未见的儿子)、老妇人和律师之间的委托承诺、老妇人年轻时的经历等内容。

原来,老妇人年轻未婚的时候,爱过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年轻人。

因为女方家里的坚决反对,两人之间始终未能玉成姻缘。

老妇人后来嫁给了一位富家子弟,并生下一子,但是特别不幸的是丈夫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老妇人与儿子相伴为生,感情十分深厚。

然而,老妇人在情感孤寂的情况下又与自己的初恋情人开始了约会。

尽管初恋情人已为人夫,两人的约会依然是频繁激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妇人开始在心目中将自己的情人摆在了和儿子同等的地位上,她日日夜夜都在挂念着情人,同时挂念着儿子。

◆老妇人的心理是矛盾的。

一方面,她爱自己的情人,希望情人成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她又担心儿子知道这件“不宜声张”的事情从而使儿子深受伤害。

不巧的是,在一次约会中,老妇人终于使自己的约会败露在儿子的面前。

之后,儿子愤然离去。

儿子一去便是20年。

老妇人深感内疚,苦苦等待,希望见到儿子并希望将自己的所有遗产都交给儿子,于是,委托了律师办理此事。

只是儿子没有再出现,也不知道将来是否有一天会出现…这样,等待…◆思考路径:涉及法律问题(委托关系、遗嘱)---民事法律—依当时民事法律制度来进行审视---而此时有一部重要民法典《拿破仑法典》(选定研究)(1)《拿破仑法典》是何时起草的;(2)法典是哪年颁布的;(3)法典何时经过修改;(4)法典经过几次修改;(5)现在的《拿破仑法典》和以前《拿破仑法典》区别在哪(6)这部法典起草、颁布、修改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这些历史背景和法典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研究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这些与产生、发展、现状和历史背景的相互关系,是法学研究的“历史考察的方法”。

•模式:•---------------------------------------------------------------•∣法律产生•我们→进入→历史--→∣法律发展→∣历史背景•∣法律现状•--------------------------------------------------------------------------------------→•(这是表达时间的意思)2、比较的方法◆《拿破仑法典》是1804年颁布的。

几乎在<等待>同一时期,亦即中国的清朝光绪年间,中国湖南人魏息圆编辑了一本名叫《不用刑审判书》的民间小书。

在这部书中我们可读到一段类似小说的故事。

故事讲授中国官府如何解决一桩继承纠纷案的。

有一位老人姓张,不仅有正室,而且有偏房。

正室结婚多年只生一女。

女儿长大之后结婚,女婿随女儿住进张家。

偏房嫁进家之后,很快生下一子,张老十分高兴,为儿子取名“一飞”。

不久,张老身患重病,临终前叮嘱女婿一定要善待偏房以及“一飞”,并立遗言一份:“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张老死后,女婿将所有财产划归自己所有。

但是,女婿并未因为得到财产从而善待偏房以及“一飞”。

数年过去,“一飞”长大成人,问及母亲,得知父亲张老临终前写过遗言,而且得知被称为女婿的没有善待母亲和自己。

于是,“一飞”开始打官司,要求得到张老的遗产。

然而,张老遗言在当地官府看来是十分清楚的,即遗产全部交于女婿,所以,“一飞”的请求被驳回了。

事情凑巧,没过多久,京城奉旨巡查的一位官人来到当地。

这位官人听到了“一飞”的哭诉,觉得事件有欠公允,决意为“一飞”讨回公道。

他发现,张老的遗言有文章可做,即张老遗言可以有不同的断句方式:(1)“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2)“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在这位官人看来,两种断句方式都是可以成立的。

这位官人判决翻案。

他对“女婿”称,张老遗言应以第二种断句方式为准至于“非”子的问题,可以解释为张老担心“一飞”当时年幼被害(因遗产不给女婿),故将“飞”字改为“非”字,以待日后明查之人最后定夺。

最终,“一飞”因此获得了张老遗产。

魏息圆在编揖这故事时也有一法律背景,如1727年《钦定律》、1740年《大清律例》、1852年《旗地卖买章程》等等。

而且,清朝政府还仿效德国和日本草拟了〈大清民律草案〉,只是后来不幸“流产”了。

◆我们大体上可做这样一些工作:(1)将大体上是同一时期的法国民事法律制度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比较一下,看结构有何不同。

(2)比较两种法律背景(习俗、风情、观念、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等对法律的影响)(3)在微观上,比较当时两国在遗产制度上的区别,看看它们的逻辑层次上有何异同。

(4)比较法国法院以及中国政府(当时中国没法院)在民事纠纷中是怎样适用法律,看看他们的推理方式、关注焦点、思考方式是怎样的。

(5)比较一下两种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过程。

当然,上述比较只是一种形式,还有很多种形式:如不同时期同一国家某方面法律制度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某方面法律制度比较。

可横向可纵向比较。

通过比较可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一般性以及特殊性,理解具体法律和具体社会和条件之关系,进而理解法与社会之关系,理解法自身!☆将同一时期的法律制度进行横向比较,或对不同时期法律制度进行纵向比较是法学研究的“比较方法”。

模式:----------------------------------------------------------------------一种法律←横向比较→另一种法律(空间)-----------------------------------------------------------------------一种法律←纵向比较→另一种法律(空间)-------------------------------------------------------------------------(这是空间和时间的综合)3、语义分析方法◆奥地利有个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1940年,写过一本著名哲学名作《哲学研究》,这是一本研究哲学之人必读名著。

在这书中,作者讨论过一个语言现象:建筑工人甲和建筑工人乙在使用建筑石料的时候运用了几个语词-----“石块”、“石柱”、“石板”、“石梁”,在运用这些语词的时候,甲时常为了让乙递交材料,只是简短地说道“石块!”或者“石柱!” “石板!” “石梁!”甲的意思是在表达“将石块或石柱、石板、石梁递给我!”◆维特根斯坦设想,在这里“石块”这种单词并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样成为了“将石块递给我!”的缩写句子,相反,这种单词和后面句子的关系是因为两者具有相同的用法,所以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依照维特斯坦的思想,在某些情况下,语言的用法决定了语言的意义,而不是“意义”决定了语言被怎样使用!“石块”有时是一个东西的指称,有时是一个动作要求的表达。

其原因不在于“石块”一词本身的意思,而在于“石块”一词在不同的运用中就有不同的意思。

维特根斯坦的目的是想说明语言哲学乃至其他一些重要哲学问题。

他的语言观念是一种十分和重要的语思想。

◆提出重要思想:“语言”理解要放在一定场域中。

例如:“上课”、“学费”、“非法”等。

分析:“有义务”与“被迫”(“抢匪情境”中)☆仔细分析特定具体环境中的语言用法,以及语言的意义,是法学的“语义分析方法”。

4、逻辑分析方法例如:我们选定现行法律法规,可看出一个较为普遍现象:几乎每部法律的开始都包括若干条“原则性”的规定(一般规定或总则)。

后面有细则部分(具体性条款)。

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们可得出一个“法理”性质的结论:法律是原则性规定与具体性规定之结合,而且,原则性规定是指导性、基础性的规定,是具体性条文规定的前提设定。

在具体法律应用中………….☆这种有归纳、演绎、抽象、分析等样式的推理研究,就是法学的“逻辑分析方法”。

(注:这里的“逻辑”是广义上)5、社会调查方法第三节、阶级分析方法☆观察分析法律现象和法中的阶级、集团的操纵与影响,是法学的“阶级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