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十大品牌事件
2003年移动通信行业十大事件

度的高速移动上网 " 掌中宽带"业务;基于GSn 定位技 POe 术,提供精度高达 5 米的位置查询,交通导航,找寻朋友 0
等位置相关服务的 " 定位之星"业务.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被列入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成为我
国电信业务的一类.
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利用第三代移动通
信网络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第三代数字蜂
真正能体现 CM DA网络数据业务优势的 25 .G的增值业务一直
信息产业部 月3 日 5 0 公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 年 03
1 4 至 月我国国产品牌手机销售 19 万部,在国内市场销售 30
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1 年多后的今天,中国联通已经拥有 了上千万 CM 用户,向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差异化服务已 DA 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3 2 日,中国联通正式在全国3 个省会及部分重要 月 8 1 地市全线推出以 "-A 联通无限) UMX( "为总体品牌的CM DA
灵通"的成本也相应提高.固网运营商们一直垂涎移动通信
市场,于是 ' , ] ' , 灵通"成为其进军移动市场的利器.之前 " 小 灵通"在全国通信市场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蔓延,更为中国
务反映了近年来电信技术和业务不断发展的趋势.
电信和中国网通奠定了进军移动市场的信心.面对北京和
上海这样广阔的市场,运营商们没理由不动心.即使投入非
国际电联 (T 接纳后,要形成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必须 I山
加入 3P ,并写进标准规范文档,才能成为可以商用的标 GP
种标准进行测试,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选择了WDA CM 和 cm20 标准进行测试, 而T-CM 是唯一被指定由6 da00 DSDA 家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_借力“神五”蒙牛诠释公关四大精髓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_借力“神五”蒙牛诠释公关四大精髓案例主体: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地位:已由行业第四一举上升至榜眼之位,而液态奶部分更是攀升为行业霸主。
市场意义:紧扣产品的核心优势和品牌的核心价值,对转瞬即逝市场机会的把握,感性路线和理性路线的完美结合,超强的执行力,蒙牛“神五飞天”事件营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关活动范本。
市场效果:蒙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并由此树立起一个具有民族内涵的大品牌形象,同时使产品销量一路奋进。
案例背景:2003 年可谓是拥有上千家企业的中国乳品业的多事之秋,几家被曝光、几家被收购,几家欢喜几家忧。
在这乱世的纷纷扰扰中却始终有一个品牌独树一帜、高歌猛进,它就是来自内蒙古草原的蒙牛。
事件回放2003 年 3 月伊拉克战争期间,蒙牛集团率先进行事件营销,此后,他们与央视协商建立了一个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以确保蒙牛广告能在第一时间赢得商机;“非典”期间,蒙牛集团加大广告投放,并增加了公益广告的力度;10 月份,蒙牛利用获得“航天员专用牛奶”称号这一机会,进行大规模“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的公关活动;11 月,蒙牛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策略解析蒙牛的每一次公关活动,尤其是借助神舟5 号成功飞天的“航天员专用牛奶”公关活动,其成功的原因在于蒙牛的营销人抓住了公关策划的四大精髓。
精髓一:永远不忘产品的核心优势和品牌的核心价值公关=沟通+销售,即所谓“既沟通又销售”。
其中沟通侧重于我们常说的树立产品或品牌形象等,而销售则侧重于实现真正销售量的增加。
两者一累加就是公关营销。
所以公关活动不仅仅瞄准顾客,还瞄准广大的社会公众。
如果说单纯的销售就像马鞭子抽在马背上能使马儿跑得快的话,公共活动就是清除跑道上的沙石障碍,铺平跑道上的坑坑洼洼,给马儿创造跑得更快、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当之无愧于“品牌建设”的有力工具。
因此,企业的一切公关活动应该服务于品牌建设和适应于品牌规划。
中国十大品牌事件

下结论还 为时 尚早 。
五 、 中 国 汽 车 产 销 全 球 居
首 ,一骑 绝 尘 难 解 品牌 忧 患
事 件性 质 :行业 品牌
1 1 月 8日,工信 部发布  ̄ 0 9 2 0 年
汽车 工业 经济运 行报告 》显示 ,2 0 09
的 可能 不是 网站被 黑 ,而 是 商业 信 中的 品牌 战略 与责 任 ”等主 题 展开 年我 国汽车 产销量 实现 历史跨越 ,位
息的安 全。随着互联 网的发 展 ,企业 卓有 成效的探 讨 。艾丰 、孙晓华 、侯 居全 球首位 。从 2 0 年 8 08 月汽 车销量
信 息化 被 推上 日程 ,随 之 而 来的 数 云春 、保 育钧 、陈准 、聂梅 生 、李光 的负增长 ,到 2 0 年 在全球车 市 “ 09 一
据 安全 会 一直 束 缚 企业 的 品 牌化 发 斗 等领 导 、专 家 出席论 坛并 发 表 了 骑 绝尘 ” 中 国汽 车工业 足以 自傲 。 , 近 展之 路 。
精 彩 观 点 ,受 到 与会 嘉 宾 的 追 捧 。 l 年来 , 5 汽车 产量平 均增速 1 . 4 6 7 %,
1 0多 家主流媒 体报道 了论 坛 。 0
2 0年 我 国汽车 工业 仍将 呈现较 好 0 l 发 展的态 势 ,并预计 全年汽车 产量增
三 、 品 牌 中 国 地 产 论 坛 举 行 , 探 讨 新 形 势 地 产 新 格 局
事 件性 质 :行 业品牌
四 、 淘 宝 欲 打 造 零 售 业 航 速在 1 %左 右 ,有 望达到 1 0 万辆 。 0 50
1 4日 , 江 苏 、 深 圳 、浙 江 等 外 衣 ,各 卫 视 跨 年 晚会 同质 化 日趋 但 网络 安 全 问题 再 度 引 起热 议 。严 月
中国十大品牌危机事件及其影响

2022 中国十大品牌危机1. 瘦肉精致双汇品牌受损食品安全再现信任危机2. 锦湖轮胎深陷返炼胶门企业商业道德亟待提升3. 台湾塑化剂风波大蔓延食品安全危机引人关注4. 哈药品牌深陷污染泥潭敲响企业绿色发展警钟5. 郭美美殃及红十会品牌透明度提升慈悲公信力6. 达芬奇品牌身陷造假门拒罚单驳央视波澜再起7. 比亚迪安全气囊不安全产品受质疑品牌遇重创8. 俏江南卷入回锅油风波餐饮品牌频陷诚信危机9. 淘宝商城伤及品牌形象内哄凸显行业标准缺失10. 蒙牛再检出致癌物超标乳业品牌缘何屡屡犯错1 、瘦肉精致双汇品牌受损食品安全再现信任危机事件性质:企业品牌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 特殊节目《“健美猪”真象》报导,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份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消息一出,在各方均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3 月15 日,双汇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即以跌停回应市场。
大量超市、零售店下架双汇冷鲜肉和火腿肠等肉制品,一些双汇加盟店也“改旗易帜”,脱离双汇的销售体系。
该事件无疑再度加剧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中国肉类加工产业链的种种问题也将接受公众拷问。
诚信应是企业立业之本,发展之道,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2、锦湖轮胎深陷返炼胶门企业商业道德亟待提升事件性质:企业品牌3· 15 晚会上,据内幕人士爆料,锦湖轮胎在创造过程中一些废掉的半成品会进入新料中再次使用,为了保证轮胎品质,锦湖轮胎制定了严格的作业标准,规定在市场上零售的胶品,只允许采用少量返炼胶。
标准规定的是一套,可锦湖轮胎实际操作的却是另一套。
作为世界十大轮胎企业之一,为包括通用、北京现代、上海大众等汽车厂家提供配套轮胎,在中国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情况下公然出售不合格产品,这种视生命为儿戏的做法是我们无法容忍的。
通过这一事件,再次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增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绝不能以伤害消费者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品牌老化的经典案例

品牌老化的经典案例1. 耐克(Nike):在20世纪70年代,耐克是一家以制造高性能运动鞋为主要业务的小公司。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耐克逐渐丧失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品牌开始老化。
为了重振品牌,耐克在1988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设计和激情的广告,其中以"Just Do It"为口号的广告尤为著名。
这一系列广告成功地重新激发了消费者对耐克品牌的热情,使得耐克重新恢复了竞争优势。
2. IBM:曾经是全球最著名的计算机公司之一,IBM在90年代逐渐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境。
当时,IBM的产品线缺乏创新,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
为了重振品牌,IBM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转型,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多样化业务来降低对硬件业务的依赖。
这些努力最终帮助IBM重新塑造了品牌形象,使其成为一家以创新和服务为核心的全球领先企业。
3. 贝尔斯登(Bear Stearns):贝尔斯登是一家曾经在华尔街具有盛名的投资银行。
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贝尔斯登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最终被迫出售给摩根士丹利。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贝尔斯登的声誉和品牌价值,使其成为金融危机的代表性受害者之一。
4. 尼康(Nikon):尼康在相机行业曾经是一家领先的品牌。
然而,随着数码相机的兴起,尼康没有及时适应市场变化,错失了转型的时机。
尼康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品牌价值也受到严重冲击。
为了恢复竞争力,尼康进行了重组和战略调整,加大了对数码相机和高端摄影市场的投入。
而且,尼康也进行了品牌推广活动,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这些经典案例表明,品牌老化是企业面临的一个常见挑战。
然而,通过创新、市场调整和品牌推广等一系列措施,企业可以重塑品牌形象,恢复竞争力。
十大保健品经典营销案例分析

十大保健品经典营销案例分析第一篇:十大保健品经典营销案例分析十大保健品经典营销案例分析中国医药保健企业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发展迅猛,10年来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3%。
近年来,中国医药工业规模和利润持续增长的同时增速在下降。
我国医药保健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行业集中度低、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缺乏国际市场经验、成本高、营销模式落后等。
医药保健行业营销案例分析专辑详细总结了国内著名医药品牌的营销案例,如黄金搭档、海王、太太口服液、安利、九芝堂等保健品营销案例。
医药保健行业营销案例分析专辑通过对我国医疗保健行业营销案例新形势的充分理解和分析,全面剖析我国药品市场的竞争格局,研究各种营销模式的利弊,以改善国内制药企业的营销战略模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介绍我国十大保健品的经典营销案例:新中国迎来了60华诞,保健品营销人才辈出,也在不断创造奇迹,更是监管的“重灾区”。
回首风风雨雨,笔者按其操作方式,整理出十大保健品营销经典个案,回顾曾经逐鹿此间的群雄。
三株帝国:“证言”神话一支15万7千人的团队,几乎每一个有人出没的地方都有其营销人员的脚印,从城市到农村,其所到之处总会刮起一股保健浪潮。
在全国人民还没有弄清楚保健品是什么的时候,这支“铁军”已经用脚丈量了中国的一寸寸土地;在大多数营销人还不知道什么叫创意的时候,一支支“军团”已经出征,在市场上燃起滚滚狼烟,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虎狼之师,所到之处捷报频传。
路演、试服、证言、买赠,这些后来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便诞生在这场摧枯拉朽的战争中,没有名目繁多的术语,消费者像迎接邮递员一样等着营销人员发小报;没有各种技巧的组合,一部专题中除了证言还是证言,观众们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拥挤过去,拿出自己并不多的钞票,抱一瓶三株口服液仿佛得到了玉露琼浆。
80亿元的年销售额,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为自己的保健花了7元钱,这是一个让医药保健品营销人激动的数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而这一切,都在济南一个不起眼的办公室里运筹帷幄,其辉煌的业绩成就了医药保健品营销界的“珠峰”。
澳优历年事件回顾

澳优历年事件回顾2003年2003年9月,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澳优定位进口高端婴幼儿奶粉品牌,同年在中国市场推出A选系列奶粉,并率先提出拒绝添加母乳中不含有的香精、蔗糖、麦芽糊精。
2004年针对早产儿与低重儿特点,推出第一款上市销售的早产儿配方奶粉。
2006年2006年9月,针对0—3岁婴幼儿脑部发育、内脏发育、骨骼发育阶段特点,推出原装进口免疫强化配方奶粉---能力多配方奶粉。
2007年2007年9月,澳优能力多系列奶粉获得澳大利亚局颁发的权威认证"Dairy Good"授权,是中国市场上率先获得这一授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之一。
2008年2008年9月,央视公布国家质检总局检测的不含三聚氰胺乳企名单,澳优位列第一位。
2008年11月,澳洲商会组织的澳大利亚—中国商业奖在香港揭晓,澳优获得最佳推广奖。
2009年2009年9月,澳优能力多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上市,标志着澳优引领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入"有机"时代。
2009年10月,澳优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婴幼儿乳制品企业。
2010年2010年,澳优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10年1月,《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位列第8,澳优乳业凭借高品质和安全性在各大行业事件及金融危机中稳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企业之一。
2011年2011年,通过调整矿物质比例及先进的膜分离技术,使渗透压接近母乳的能力多有机婴幼儿奶粉,澳优已成为中国市场占有率领先的有机奶粉品牌。
2011年8月,并购荷兰百年乳企海普诺凯公司(Hyproca),融汇百年制乳经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为中国市场提供营养安全更高标准的婴幼儿食品。
2012年2012年1月,澳优启用"澳优海普诺凯"联合品牌名及LOGO,并开始布局全球业务。
2012年3月,澳优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签订十年"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成立"北大澳优母婴营养研究中心",组建权威专家团队,开展母乳基础研究、配方研究、临床验证以及全国性科普教育活动。
跨国公司十大在华危机事件

跨国公司十大在华危机事件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然而,他们在中国所面临的危机事件也是非常多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这对于他们的声誉和业务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下面将介绍一些跨国公司在华危机事件的十大案例。
1. 美国百事可乐公司的污染事件2004年,百事可乐公司曾被曝光在中国市场出售含有农药成分的产品。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抵制,对百事可乐公司的品牌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 韩国三星电子公司的手机爆炸事件2016年,三星电子公司的部分手机在中国市场出现了爆炸的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恐慌。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三星电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声誉。
3.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排放门事件2015年,大众汽车公司被曝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柴油车辆存在排放造假问题,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抵制。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4. 英国荣誉出版集团的敏感书籍事件2009年,荣誉出版集团出版了一本敏感的书籍,引发了中国政府的愤怒和抵制。
该事件导致荣誉出版集团的图书在中国市场无法销售,对其业务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 美国苹果公司的劳工问题近年来,苹果公司在中国的劳工条件和待遇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有报道称,苹果公司的供应链中存在着违法劳工条件的问题,这对于苹果公司的声誉和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6. 日本东芝公司的财务丑闻2015年,东芝公司被曝光存在财务造假问题,这一事件对于东芝在中国市场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东芝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大幅下滑,公司的业务发展受到了重创。
7. 法国路易威登公司的价格歧视2015年,路易威登公司在中国市场被曝光存在价格歧视问题,对于同样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和其他市场的定价不同。
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抵制和抨击,对于路易威登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8.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贿赂事件2008年,西门子公司被曝光在中国市场存在贿赂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十大品牌事件
1、乐凯与柯达携手
轨迹:2003年10月23日,乐凯胶片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与伊士曼柯达公司于近日就股权转让等相关事宜签署了合作协议书。
双方采用股份、生产技术转让以及设备转让与提升、培训等多种方式,建立合作关系。
柯达投入的现金总额预计约为1亿美元,并另加其他资产。
合作最为关键的内容是柯达公司以4500万美元现金出资和提供一套用于彩色产品生产的乳剂生产线和相关的生产技术,换取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持有的乐凯胶片20%的股份。
点评:作为中国感光材料界“最后一面旗帜”,乐凯品牌甚至被注了民族形象与民族尊严的无限博大的内容,不过市场地位终归需要市场的手段来定夺。
但愿乐凯融入胶片产销的一个大圈子后,能够韬光养晦、洋为中用,而不是急于事功,在20年的合作期结束后能够继续扛起自己的品牌大旗。
2、TCL多品牌运作
轨迹:继去年9月并购德国施耐德之后,2003年TCL集团在多品牌运作方面可谓疾步流星,上半年接受乐华彩电业务,使曾名噪一时的“乐华”成为其彩电子品牌。
11月4日,TCL与法国汤姆逊签署彩电业务合并重组,成为全球最大彩电生产企业,而在欧美等发达市场知名的“Thomson”品牌亦被其揽入囊中,TCL多品牌阵线已初具规模。
点评:TCL集团在完成上市之后,兼并收购的步伐明显加速,而打造多品牌企业集团的战略也大白天下。
在普遍的为中国企业“撑足面子”的褒誉之下,TCL能否具备快速整合各类资源和多品牌阵营眼下正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3、清华校办企业摘金帽
轨迹:前不久,新华社发布消息,“清华同方”等清华大学校办企业将摘掉企业名称当中的“清华”金字招牌。
清华大学将在年内注册一个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取代目前的清华大学企业集团。
一则毫不起眼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接着,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批准清华大学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酝酿已久的清华大学校办企业改制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巨额的资金、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一时间众人众说纷纭,究竟辉煌的清华系企业在脱离“清华”的金字招牌后能否再续传奇?
点评:校方称,校办企业摘掉学校帽子是在企业与学校间筑起了一道防火墙;而企业则表示,此举可以打击市场上为数众多的“李鬼”,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不能否认,清华的金字招牌在清华系的崛起方面居功至伟,这顶金帽去掉后如果能打造出一批新的强有力的品牌来,恐怕才是这次事件背后真正需要凸现的核心所在。
4、房地产品牌第一案
轨迹:8月19日,上海市中院正式受理了由深圳某开发商起诉上海龙仓置业等2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香榭丽花园侵权案。
深圳该公司称,有关名称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但上海有关企业却在上海当地使用了同样名称,而使该公司在上海连锁项目无法进展,损失重大。
由此引出的索赔144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房地产商标纠纷第一案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点评:房地产业一向被认为是具有很强地域性的产业,所谓品牌建设与维护也是这几年才逐渐形成,而且同样具有很强地域性,此次爆发号称中国房地产第一品牌案也仅在业内反响强烈即是很好的反证。
但随着房企实力的不断壮大,深圳、广州等地的品牌开始全国性扩张,从而导致的品牌案件可能会逐渐增多。
因此,包括合生创展、富力等广东名牌企业可能要多花点品牌的心思。
5、家电进军汽车业
轨迹:今年家电业之所以如此热闹,一个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很早,在国内恐怕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产业有如此多知名的品牌存在。
而2003年家电企业扩张至当下正大热的汽车产业成风,8月和10月,美的先后收购昆明和湖南三湘客车;奥克斯进军汽车业也眉目显现;春兰继续向重型卡车企业转型也成定局。
而就在前几天,格林柯尔也吃下了亚星客车,为2003年家电业的汽车旋风画上了一个醒目的句号。
点评:春兰的卡车已经贴上了诸如春兰空调样的品牌标签,而据称,美的在云南汽车城的项目开始运作后,也有可能将美的作为客车的品牌。
其他从做家电扩张到做车的企业会否直接移植已经有些名字的品牌,很多自己可能都还不那么清楚。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家电业品牌的继续跨行业延伸在2004年会继续发生。
6、第一商业航母启航
轨迹:2003年4月,由上海一百、华联等四大集团联合组建的上海百联挂牌。
拥有超过700亿元资产,8家上市公司并囊括了分列中国连锁企业排行第一、第二位的上海联华和上海华联等知名品牌企业在内的超级航母本身就足以让人侧目。
点评:作为今年的年度经济人物,百联老总王宗南称:百联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打造中国的沃尔玛。
不过,规模最大的商业巨舰并不代表真正的突飞猛进,而且在重组磨合中肯定还存在诸多暗礁,百联究竟能否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商业企业,锻造出“中国的沃尔玛”品牌来,我们拭目以待。
7、“金华火腿”受株连
轨迹:金华一些生产者在炮制火腿过程中大面积使用敌敌畏,此事经媒体曝光后,金华火腿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点评:本来是一些不法商贩所为,但金华火腿的品牌显然遭受重创,类似前年南京冠生园月饼馅的品牌事件几乎重现。
这种品牌“株连”现象,与厂家的商品“寄生”经营不无关系。
本来,金华火腿厂家众多,性质各不相同,可他们搭的都是“金华火腿”这班车。
尽管“金华火腿”商标不是共同拥有,但“金华火腿”作为一个名称,却为各商家共用。
此次事件爆发再度警示,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加强商标品牌意思和管理迫在眉睫。
8、联想更换品牌标识
轨迹:4月28日,联想正式宣布将“Leg鄄end”品牌更换为“Lenovo”。
Lenovo这个新的英文名称的读法是“len’nouvou”,其中“Le”代表联想过去的英文名称“Legend”,而“NOVO”是一个很有渊源的拉丁词根,代表“新意,创新”,整个品牌名称的寓意为“创新的联想”。
点评:联想之前的商标策略与很多国内企业不同,在其产品上都是“图形+中文+英文”这一种,“而正因为这样,才对联想进入国际市场在客观上造成了障碍”,联想方面表示,此次更换成纯英文标识,目的不在改头换面本身,而是迈向国际化的一大步。
但愿联想能够实现其提出的“新名称创造新联想。
”
9、格林柯尔收购冰箱业
轨迹:2003年6月1日,继收购科龙而名扬天下的格林柯尔再度施展品牌杀招,将中国冰箱业内号称“四大天王”之一的美菱拿下。
顾雏军以2.0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占美菱电器总股本的20.03%从而成为美菱电器的最大股东。
点评:在收购美菱后,格林柯尔已经将原来中国冰箱业四大天王时代彻底终结,这个品牌整合的举措在家电业内产生的强烈震撼不言而喻。
据称,顾雏军甚至对另外的巨头都有兴趣,只要有机会,中国冰箱业眼下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许也会因为他再度以品牌方式插手而改变。
10、“太太”更名健康元
轨迹:日前,“太太药业”正式更名为健康元,而在女性保健品领域颇有号召力的“太太”品牌则成为健康元旗下一个单一的子品牌。
点评:与股市中广为流行的更名事件有很大区别,朱保国显然不是在做一次文字的游戏那么简单,是次改名有着非常浓厚的品牌扩张的意图。
2003年尽管太太药业的购并案例并不多,但实际上每一个案子都填补了“太太系”的空白,8月出资2550万元与山东东风制药成立合资公司山东健康药业,丰富了太太“健康”的概念。
出资5000万元把生产洋参为主的知名品牌—————喜悦收归旗下。
这一举措弥补了太太在滋补品领域的空缺。
在“收购兼并将是太太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指引下,更名后的健康元很显然会继续在品牌扩张上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