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水痘疫情应急处置预案.doc

合集下载

水痘的处置预案

水痘的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短、易在人群中暴发等特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在学校、社区等集体场所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对水痘的防控意识,加强水痘疫情监测和报告;2. 做好水痘病例的隔离、治疗和消毒工作;3. 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水痘疫情,减少疫情传播风险;4. 提高公众对水痘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社区、企事业单位等集体场所的水痘疫情处置。

四、组织领导1. 成立水痘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水痘疫情处置工作;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3. 各级卫生防疫部门、教育部门、疾控中心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水痘疫情处置工作。

五、疫情监测与报告1. 加强水痘疫情监测,对疑似病例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隔离、早期治疗;2.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疫情;3. 发现水痘病例后,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

六、病例隔离与治疗1. 对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实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为出疹后7天或皮疹结痂为止;2. 患者所在班级、宿舍、活动室等场所进行封闭管理,减少人员流动;3. 加强患者生活照料,确保患者饮食、休息、治疗等需求得到满足。

七、消毒与防护1. 对患者所在班级、宿舍、活动室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具、用品等;2.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3. 加强个人防护,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应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4. 提高公共卫生意识,勤洗手、勤通风、保持环境卫生。

八、健康教育1. 开展水痘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2. 加强学校、幼儿园、社区等集体场所的卫生教育,提高师生、居民的健康素养;3.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水痘防治工作,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疾控中心水痘应急处置预案

疾控中心水痘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水痘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该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容易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控制水痘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2. 减少水痘对个人和集体的危害,降低疫情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提高疾控中心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疫情应对水平。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疾控中心及其派出机构在水痘疫情发生、发展、处理和结束全过程中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 组长:疾控中心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疾控中心分管领导- 成员:各科室负责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职责:负责制定、调整和实施水痘应急处置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小组- 成员:流行病学调查员、消毒防疫员、医疗救治人员、信息员等职责:负责疫情调查、病例报告、隔离治疗、消毒防疫、健康教育等工作。

3. 专家咨询组- 成员: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等领域的专家职责: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报告- 当发现水痘疑似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上级疾控中心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 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症状、流行病学史、接触史等。

2. 病例调查- 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的发病时间、地点、症状、接触史等。

-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理,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 病例确诊- 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水痘病例。

4. 隔离治疗-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传播。

- 患者应住院治疗,直至症状消失、皮疹结痂。

5. 消毒防疫- 对病例居住、工作和学习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包括教室、宿舍、食堂等。

-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 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水痘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

水痘应急处置预案

水痘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等。

水痘疫情一旦爆发,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水痘疫情;2. 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疫情蔓延;3. 减少水痘疫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影响;4.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疫情应对水平。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发生水痘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水痘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水痘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成员由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社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成立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疫情报告、隔离观察、消毒防疫、健康教育等。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报告(1)发现水痘疑似病例,立即向所在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2)卫生健康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疫情报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 隔离观察(1)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期间不得上学、上班;(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包括:与病例有共同生活、工作、学习场所的人员,以及病例的家属;(3)隔离观察期限根据病情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

3. 消毒防疫(1)对病例所在单位、家庭、学校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2)加强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如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3)对病例密切接触者所在单位、家庭、学校等场所进行消毒。

4. 健康教育(1)开展水痘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2)宣传水痘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鼓励群众主动接种;(3)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等单位的健康教育。

水痘疫情应急处置方案

水痘疫情应急处置方案

水痘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 总则1.1 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暴发流行等特点。

多见于冬春季节,发病高峰在3-5月;人群中儿童普遍易感,10岁以下多见。

由于水痘具有高度传播性,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传播迅速。

近年来,常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引起暴发流行,对小儿威胁极大。

1.2 编制目的为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发现、报告水痘疫情。

疫情发生后,做好以控制传染源、开展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保护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办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方案。

2 分级标准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按照国家对突发事件的分级规定,我将水痘突发疫情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

2.1 特别重大疫情(Ⅰ级)同一乡镇3周内出现5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或全3周内出现3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

2.2 重大疫情(Ⅱ级)同一乡镇3周内出现4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或全3周内出现2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县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暴发点1周内发生2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2 较大疫情(Ⅲ级)同一乡镇3周内出现3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或全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县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 一般疫情(Ⅳ级)同一乡镇3周内出现1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3 应急响应3.1 一般疫情(Ⅳ级)的响应(1)督导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水痘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水痘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暴发流行等特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水痘疫情;2.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3. 保障疫情不扩散,维护社会稳定;4.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水痘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水痘疫情防控工作。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1)监测疫情,及时上报;(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3)制定防控措施,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诊疗工作;(4)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3. 医疗机构负责:(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及时隔离治疗患者;(2)开展病例诊断、治疗和护理;(3)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4)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4. 学校、托幼机构负责:(1)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护意识;(3)做好隔离、消毒工作;(4)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病例发现与报告(1)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病例。

2. 疫情调查与处理(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3)对病例所在单位、学校、托幼机构进行消毒、隔离工作。

3. 防控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护意识;(2)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病例;(3)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4)开展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五、保障措施1. 保障物资供应,确保疫情防控需要;2. 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防控合力。

水痘得后应急预案

水痘得后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的传播,保障患者及其家属、同事的健康安全,确保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单位内部员工、家属及来访人员,一旦发现水痘病例,立即启动本预案。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水痘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XXX(单位负责人)副组长:XXX(分管领导)组员:XXX(相关部门负责人)2.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水痘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2)制定水痘疫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3)向上级部门报告水痘疫情,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4)组织开展水痘防控宣传教育活动。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单位内部员工、家属及来访人员如有疑似水痘症状,应立即向单位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2.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隔离观察,并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3.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每日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水痘疫情,包括病例数、疑似病例数、隔离人数等。

五、病例处理1. 隔离治疗:对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 休息与观察:患者隔离期间,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

3. 治疗与护理: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4. 病愈后复学:患者病愈后,需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复学证明,方可返校或复工。

六、消毒与防护1. 隔离区域消毒:对确诊患者所在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包括病房、办公室、宿舍等。

2. 环境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3. 个人防护: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应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4. 健康教育:加强员工、家属及来访人员的水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七、应急物资储备1. 隔离设施:隔离病房、隔离室等。

2. 消毒用品:消毒液、酒精、漂白粉等。

3. 防护用品: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4. 药品:抗病毒药物、止痛药等。

八、预案修订与培训1. 预案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和完善水痘应急预案。

医院发现水痘应急预案

医院发现水痘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确保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发现水痘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水痘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副院长成员: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科、预防保健科、后勤保障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2. 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组长:感染科主任副组长:预防保健科主任成员: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消毒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四、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报告(1)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如发现疑似水痘病例,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30分钟内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

2. 早期隔离(1)疑似病例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2)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如出现症状,立即隔离治疗。

3. 疫情调查(1)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的接触史、发病时间、症状等。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其健康状况。

4. 消毒与防护(1)对疑似病例所在科室进行彻底消毒,包括病室、卫生间、走廊等。

(2)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5. 信息发布(1)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

(2)通过医院公告、社交媒体等渠道,向患者及家属发布疫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6. 疫情监测与评估(1)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每日监测,了解病情变化。

(2)根据疫情发展,适时调整防控措施。

五、应急响应等级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1. 一般级:疫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无扩散趋势。

2. 较重级:疫情在一定范围内扩散,但未对医院正常医疗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3. 严重级:疫情在较大范围内扩散,对医院正常医疗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4. 特别严重级:疫情迅速扩散,对医院正常医疗秩序造成极大影响。

六、总结与评估1. 疫情结束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应急响应效果。

水痘流行应急预案

水痘流行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在校园内的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水痘疫情,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 降低水痘疫情对师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3. 加强师生水痘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

三、预案组织1. 成立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水痘防控工作。

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校医成员: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等2. 设立水痘防控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水痘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防控措施1. 早期发现与报告(1)班主任、保育员应加强晨检、午检,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报告校医。

(2)师生发现皮肤上有红疹及水疱,应立即就医,并及时告知学校。

2. 隔离与治疗(1)确诊为水痘病例的学生,应立即隔离治疗,通知家长并告知隔离期限。

(2)密切接触者需进行观察,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3. 消毒与通风(1)对水痘病例所在班级进行彻底消毒,包括教室、宿舍、卫生间等。

(2)加强校园内公共区域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4. 防护知识宣传教育(1)通过校园广播、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宣传水痘防治知识。

(2)组织师生学习水痘防控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5. 信息报送与沟通(1)建立健全水痘疫情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加强与区教育局、疾控中心等部门的沟通,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五、应急处置1. 疫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 按照预案要求,采取隔离、消毒、通风等措施,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 加强与区教育局、疾控中心等部门的沟通,共同应对疫情。

4. 对受疫情影响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

六、预案修订与培训1.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本预案。

2. 定期对师生进行水痘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 疾控中心水痘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中心各科室:
水痘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 发病急、传染性很强,潜伏期 10-21 天,多见于儿童,易感儿童接 触后90% 发病,全年均可发生,尤其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患者为主 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
播。

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水痘疫情,
最大 程度减少水痘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 命健康,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我市水痘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织机构和职责
成 员: x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
xxx 兼任,成员由疾控科 全体工作人员组成。

负责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对突发疫情进行调查处置 和评估分析,向发生疫情的单位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监督检查; 事件发生后负责启动本预案。

心下发的《 xxx 疾控中心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疫情 发生后要全面做好水痘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消杀灭等现场处置工 作。

也可通过直接接触、 唾液污染 为做好我市水痘的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

中心成立水痘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长: xxx 副组长: xxx
应急处置队伍的组成和职责依据我中
三、水痘的监测、预警
㈠疫情的监测:疾控科要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水痘疫情的常规监测工作,督导检查全市学校、托幼机构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督促各网报单位,对确诊病例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消杀科对发生疫情的学校、托幼机构做好技术指导。

㈡预警指标:
一个学校、托幼机构报告一例临床诊断病例或水痘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发生1起及以上水痘暴发疫情或发生 1 例及以上病例死亡。

四、应急反应㈠核实疫情
接到疫情报告,要根据水痘的诊断标准,对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实诊断,初步确定疫情的存在,同时报告中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评估,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处置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

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应急处置队接到领导小组的指示后,应尽快赶赴现场,结合实际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按照计划和方案对水痘疫情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传染病管理,需上级部门技术支持的,及时向中心领导小组汇报请上级有关单位指导。

㈢采取防控措施
1 、强化预检分诊,做好病人隔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督导检查各医疗机构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指导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避免医源性感染,做好每个住院病人的个案调查。

2、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督导检查各医疗机构对水痘患者要按照呼吸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检查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和病房的消毒,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对患者污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要加强对门诊和病房的检查、指导,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及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切实落实各项控制措施,杜绝医院感染。

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落实隔离措施和疫点消毒处理措施,以防止疫情
指导
扩散。

3、加强对幼托机构和中小学校防控措施落实,保护易感人群检查指导幼托机构和中小学校落实晨检制度,指导学校落实校舍等场所的通风、消毒制度,督促学校每日进行晨检,并对缺课学生进行记录,指导托幼机构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

督导检查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对发现的患有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必要时可依法采取暂时停学、停课等措施,以保护易感儿童。

4、加强医疗机构完善诊疗纪录
督导检查全市各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认真填写,要有详细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索。

5、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形式,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病知识的宣传,告诫家
长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不要与患病儿童接触;纠正儿童不良习惯,餐前便后要洗手,对儿童的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应急接种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的要求,必要时开展水痘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提高重点人群的免
疫水平,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要规范水痘疫苗的管理,对群众进行合理的宣传,严禁强制性接种和未经审批的群体性接种。

五、消毒技术
1、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30-60 分钟;用2% 过氧乙酸溶液(8 毫升/ 立方米)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开窗通风。

2、物表及物品的消毒:台面、门把手、水龙头等手接触部位,以及常用物品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 (毫克/ 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浸泡、或喷洒消毒,30 分钟后清水擦洗干净。

地面可用1000mg/L (毫克/ 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湿拖或喷洒消毒,自然干燥即可。

3、手部消毒:首选肥皂流动水,或可用0.3-0.5% 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异丙醇类、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 酒精等消毒剂)揉搓作用1〜3分钟。

六、疫情控制效果评价应急响应的终止,应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确认,判定应以病例数恢复到当地发病基线水平为原则。

可经疫情应急处置专家组核定,转入常规监测防治。

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调查和处置结果。

七、本预案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