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灵敏度高:在原子吸收实验条件下,处于基态的原子 数目比激发态多得多(玻尔兹曼分布规律),故灵敏度高。 其检出限可达 10-9 g /ml ( 某些元素可更高 ) ;
2. 选择性好:谱线简单,因谱线重叠引起的光谱干扰较 小,即抗干扰能力强。分析不同元素时,选用不同元素灯, 提高分析的选择性;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 收 光 的 强 度 变 化 仅 为 0.5% 。 灵 敏度极差。
根据经典的爱因斯坦理论 ,积分吸收与基态原子数目的 关系,由下式给出:
Kvdv
e2
mc
N0
f
04:04:54
讨论:
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
e2
Kvdv
mc
N0 f
如果将公式左边求出,即谱线下 所围面积测量出(积分吸收)。即可 得到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的
离子;AAS:气态的基态原子);分子吸收为宽带吸收,而 原子吸收为锐线吸收。 2.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的比较
原子吸收光谱利用的是原子的吸收现象,而原子发射光 谱分析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二者是两种相反的过程。另 测定方法与仪器亦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04:04:5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三、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
VD 7.162107 V0
T M
在原子吸收中,原子化温度一般在2000~3000K,ΔνD一般在10-3~102 nm,它是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
04:04:54
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3.压力变宽 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原子或分子相互碰撞而引起的
能级稍微变化,使发射或吸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谱线 变宽。根据与之碰撞的粒子不同,可分为两类:
(二)、谱线变宽 1. 自然宽度ΔvN
在无外界影响下,谱线仍有一定宽度,这种宽度称为自然宽度。 根据量子力学的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能级的能量有不确定性,ΔE 由下式估算:
ΔE=h/2(πτ)
τ-激发态原子的寿命;τ越小,宽度越宽。ΔvN约相当于10-5nm数量级.
2. 多普勒宽度ΔνD
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导致的,故又称为热变宽. 当处于热力学平衡时, Doppler变宽可用下式表示:
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 火焰原子化法中, ΔvL是主要的;非火焰原子化法中
, ΔνD是主要的。 ΔvL谱线变宽,会导致测定的灵敏度下降。
04:04:5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三、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 1.积分吸收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nm。而原子 吸收线半宽度:10-3nm。如图:
空心阴极 灯
如要测定试液中的镁离子:
棱镜
光电管
04:04:5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3、电热原子化技术的提出 1959年里沃夫提出电热原子化技术,大大提高了原子吸
收的灵敏度。
二、原子吸收与分子吸收、原子发射的比较
1.原子吸收与分子吸收 相同点:都属吸收光谱,遵守比尔定律。 不同点:吸光物质状态不同(分光光度法:溶液中的分子或
①.共振变宽或赫鲁兹马克变宽:因和同种原子碰撞而产 生的变宽—共振变宽或赫鲁兹马克变宽。
②. 劳伦兹变宽ΔvL:因和其它粒子(如待测元素的原子与 火焰气体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劳伦兹变宽,以ΔvL表示。
赫鲁兹马克变宽只有在被测元素浓度较高时才有影响 。在通常的条件下,压力变宽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是劳伦兹变 宽,谱线的劳伦兹变宽可由下式决定:
第一激发态
h
基态
M*
M+hν(发射)
a. 原子发射
第三激发态 第二激发态
第一激发态
hν M+hν
基态 M* (吸收) b. 原子吸收
1.共振发射线: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频 率的光,它再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光(谱线),这种谱线称 为共振发射线 。
2.共振吸收线: 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共振吸收线 。
基态原子数N0。
这是一种绝对测量方法,现在的分光装置无法实现。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04:04:53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一、历史
定义: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气态的待测基态原子对特 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发展经历 了3个发展阶段: 1.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
1802年,W. H. 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发现 太阳光谱的暗线。
ΔνL=2NAσ2p[2/πRT·(1/A+1/M)]1/2 σ2--碰撞的有效截面积;M --待测原子的相对原子量; ΔvL和ΔνD具有相同的数量级,也是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
04:04:54
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4.自吸变宽 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
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 5.场致变宽 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
3.共振线: 共振发射线和共振吸收线都简称为共振线。 对大多数元素来说,共振线也是元素最灵敏的谱线。
04:04:5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二、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L
以Kv与 作图: 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中心频率0(wk.baidu.com值频率) :最大吸
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半 宽 度:Δ。
04:04:54
L
L
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a. 火焰温度较高区域

基态
Na+hν
Na* (吸收)
b. 火焰温度较低区域
根据这一暗线与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在同一位置这一事实,证 明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正是大气圈中的气态Na原子对太阳 光谱中Na辐射的吸收所引起的,解释了暗线产生的原因。
04:04:5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2、空心阴极灯的发明
火焰
3. 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因吸收线强度受原子化 器温度的影响比发射线小。另试样处理简单。 RSD1~2%, 相对误差0.1~0.5%。
缺点: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多元素同时 分析。
04:04:54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共振线
第三激发态 第二激发态
太阳 光
暗 线
但当时人们并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
04:04:5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1859年,Kirchhoff和 Bunson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 光谱时,发现Na原子蒸气发射的光在通过温度较低的Na原子 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产生暗线。
第一激发态
第一激发态
h
基态
Na*
Na+hν(发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