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网设计概述(ppt 69页)

合集下载

《排水管网课件》课件

《排水管网课件》课件

雨水管网的设计要点
雨水管网设计需考虑降雨强度、管道直径、管道坡度等因素,以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排除。
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计算方法
1 时间分析法
根据设计降雨强度和沉降 时间计算排水能力。
2 流量பைடு நூலகம்算法
根据管道的截面积和流速 计算排水能力。
3 复合法
综合考虑时间分析法和流 量计算法,得出较为准确 的排水能力。
排水管网的组成
排水管道
用于收集和输送雨水和污水。
排水井
用于收集和调节管道中的水 流。
排水泵站
用于提升和排放污水。
排水管道的材料
排水管道常用的材料包括塑料、铸铁和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
排水管道的规格
1 直径
根据需要排水的量确定。
3 长度
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
2 壁厚
根据排水管道的深度和周围环境确定。
排水管网课件
本课件介绍排水管网的作用、组成、材料、规格以及连接方式,还包括排水 井的类型、结构和安装要求,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区别和设计要点,以及 排水泵站的作用和分类。
什么是排水管网
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和污水,确 保城市的排水顺畅。
排水管网的作用
排水管网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灾发生,保护建筑物和城市基础设施免受水浸 的损害。
井盖
防止人员和物体掉入井内。
井筒
排水井的主体部分,用于储存和 调节水流。
井梯
用于进入井内进行维护和检修。
排水井的安装要求
1 安装位置
根据地形和管道布置决定。
2 井与井之间的距离
根据排水管道的长度和排水量确定。
3 稳固性
确保井筒稳固固定在地下,不会被外力破坏。

排水管道设计(共52张PPT)

排水管道设计(共52张PPT)
200~300
350~450
500~900
≥1000
最大充满度〔h/D〕
0.55 (0.60) 0.65 (0.70) 0.70 (0.75) 0.75 (0.80)
为什么要做最大设计充满度的规定?
1、预留一定的过水能力,防止水量变化的冲击, 为未预见水量的增长留有余地;
2、有利于管道内的通风; 3、便于管道的疏通和维护管理。
管道的覆土厚度是指沟顶的外壁到地面的距离
管沟道埋深小些好,但是,沟道的覆土厚度有一 个最小限值,称最小覆土厚度。最小覆土厚度决 定于以下三个因素:
①必须防止沟道中的污水冰冻和因土壤冰冻膨胀而损 坏沟道;
②必须防止沟壁被车辆造成的活荷重压坏; ③必须满足支沟在衔接上的要求。
街沟的最小土厚度可用下式计算:
一、排水管道根底的组成
§2-3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三、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设计规定
设计充满度〔h/D〕 设计流速〔v〕
最小管径〔D〕 最小设计坡度〔i〕
管顶平接是指在水力学计算中,使上游 管段和下游管段的管顶内壁的高程相同。
采用管顶平接时,上游管段产生回水的 可能性较小,但往往使下游管段的埋深 增加。
2、确定方法
首先根据资料,计算出流量Q,根据Q 值可初步确定管径D;
然后,根据Q、D值,求i、h/D、v值。在 这三个未知数中,还需知道一个参数, 才能求得另外两个,此时可以在三个参 数中先假设一个值,比方流速为最小流 速,或是坡度为最小坡度,或是充满度 满足一定要求等,之后进行查表或查图, 就可得出其余两个未知数;
(3) 倒虹管数量
① 越河道的倒虹管,一般敷设2条工作 管道;
② 过小河、旱沟和洼地时,可敷设1条 工作管道;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给水排水管网系统PPT课件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给水排水管网系统PPT课件
第17页/共61页
1.2 给水排水系统工作原理
• 给水排水系统流量关系
各子系统的流量在同一时间内并不一定相等,且
随时变化。
第18页/共61页
• 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关系
四种水质:
原水水质
给水水质
污、废水水质
排放水质
三个过程:
给水处理(给水管网二次污染)
用户用水
污水处理
第19页/共61页
• 给水排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第32页/共61页
第33页/共61页
第34页/共61页
1.4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类型与体制
给水管网系统的类型
分类方法:
水源种类
水源数量
系统构成方式
输水方式
第35页/共61页
水源种类: 地表水源、地下水源给水系统
第36页/共61页
水源数量: 单水源、多水源给水系统
• 单水源给水系统:规模较小
和工业企业生活用水。

居民生活用水――居民家庭生活中饮用、烹饪、洗
浴、冲洗等用水,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家庭清洁卫生和
生活舒适。

公共设施用水――机关、学校、医院、宾馆、车
站、公共浴场等公共建筑用水,用水量大,地点集中,
成为“大用户”。

工业企业生活用水――工业企业内的饮用、烹饪、
洗浴、冲洗等生活用水,根据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生
• 重力给水:水流通过重力自流输水到水厂处理,
然后又通过重力输水管和管网送至用户使用,最
经济的给水方式。当原水位能有富余时可以通过
阀门调节供水压力。
• 一级加压给水:从水源取水到水厂采用一级提升,
处理后直接重力输水给用户。
• 二级加压给水:取水时经过第一级加压,水厂清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PPT课件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PPT课件

(l/s)
式中: Q设-设计污水量(l/s)
K总-总变化系数
F-流域面积(ha)
q-面积比流量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
21
第三节 管渠水力计算简介
一、水力计算公式
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水力计算按谢才-曼宁公式
计算:
v
1
2
R3
1
i2
QAv
n
式中:Q——流量,m3/s;
A——过水断面面积,m2;
v——流速,m/s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
12
第三节 排水系统的组成
排水工程系统中包括接受、排除、处理、利用 等几部分。其基本组成是:室内排水设施、室 外排水管网及其附属构筑物、泵站与压力管道、 污水处理构筑物以及尾闾工程等五部分。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
13
第三节 排水系统的组成
• 进行管道布置时,要考虑下列原则:充分利用 地形,主要干线要布置在地形高程较低的低谷 区,以便最大限度地接入支干管渠。同时要考 虑尽量沿城市街道布置在人行道下或慢车道下, 以减小动荷载和便于检修。当街道宽度较大时, 应考虑在街道两侧各设一条,以减少过街管; 还要尽量避免地上地下交叉。避免小流量长距 离的管道。在布置雨水管时,要充分利用地形, 就近排入水体。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
34
第三节 雨水管渠系统及共布置
在排水流域面积内,不可能为单一种类的地面,
因此在设计计算时需要按加权平均法求得综合 的迳流系数。
1F1
F1
式中:-设计时所采用的迳流系数。 1 -各种不同各类地面的相应迳流系数。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设计及施工
25
第四节 设计管段与管段设计流量
一、设计管段 设计管段的意义是两个检查井之间的一个管段, 如果设计流量、坡度都不变,则可取同一管径, 称为一个设计管段。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一、引言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废水排放。

本课件旨在介绍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设计原则和运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学习者对该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系统概述1. 给水管网系统给水管网系统是将水源地的水经过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城市各个用户的系统。

它包括水源地、水处理厂、输水管道、水塔、水泵站等组成部分。

2. 排水管网系统排水管网系统是将城市居民产生的废水经过收集、处理后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系统。

它包括污水管道、检查井、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组成部分。

三、系统设计原则1. 给水管网系统设计原则(1) 水源充足可靠:确保水源的稳定供应,避免用户用水不足的情况发生。

(2) 压力稳定合理:保证给水管道中的水压稳定,以满足用户的正常用水需求。

(3) 管道布局合理: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和地理条件,合理布置管道,降低输水阻力。

(4) 防止污染交叉:采用适当的阀门和设备,防止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污染。

2. 排水管网系统设计原则(1) 正确计算流量:根据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业用水量等因素,合理计算排水管道的流量。

(2) 正确选择管材:根据排水管道的使用环境和排水水质,选择合适的管材,以确保管道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3) 合理设置检查井:设置足够数量的检查井,以便检查和维修排水管道。

(4) 合理设置泵站:根据排水管道的高度差和流量要求,合理设置污水泵站,以确保废水能够顺利地流入污水处理厂。

四、系统组成部分1. 给水管网系统组成部分(1) 水源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作为城市供水的水源。

(2) 水处理厂:对水源进行净化、消毒等处理,以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 输水管道:将经过处理的水输送到城市各个用户。

(4) 水塔:储存处理后的水,以应对高峰用水时的需求。

(5) 水泵站:负责将水从水源地或水塔抽送到输水管道中。

2. 排水管网系统组成部分(1) 污水管道:将城市居民产生的废水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图文PPT学习教案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图文PPT学习教案

二部分的总水量。
第6页/共117页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应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水资源充沛程度,在现有用水定额基础上,结 合给水专业规划,和给水工程发展的条件综合分析确定;在缺乏实际用 水资料情况下可采用下表的规定。
第7页/共117页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L/cap·d)
第25页/共117页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给水工程规划。 根据规划法,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阶
段。大中城市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应编制分区规划。鉴于 现行的各类给水规范其适用对象大都为具体工程设计, 内容虽然详尽,但缺少宏观决策、总体布局等方面的内 容。为此本规范的条文设置尽量避免与其他给水规范内 容重复,为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的城市给水工程规 划服务,编制城市给水工程详细规划时,可依照本规范 和其他给水规范。
0.7~1.1
0.6~1.0
0.5~0.8 0.35~0.7
0.4~0.7
0.3~0.6
小城市 0.4~0.8 0.3~0.6 0.25~0.5
第28页/共117页
人均综合用水量远高于国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 部、水利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等5部委于2005年4月21日 联合发布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提出了要力争在 2005-2010年间实现工业取水量“微增长”,农业用水 量“零增长”,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实现逐步下降的节水 目标,以及相关的法律、经济、技术和工程等保障措施。
最大小时用水量:
Qh
1000 Kh Qd 86400
第22页/共117页
相关规范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 50331-2002 标准编制的目的: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城市供水管

3排水管网设计(共69张)

3排水管网设计(共69张)

(1)
(2)
(3)
——相应于最小设计流速的坡度为最小设计坡度,最小设 计坡度是保证不发生淤积时的坡度。
规定:街坊内污水管最小管径200mm的最小设计坡
度为0.004;街道内污水管道最小管径300mm
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较大管径的最小设 计坡度由最小设计流速保证。
第31页,共69页。
污水(wū shuǐ)管道埋设深度
第3章 排水管网设计(shèjì)
3.1 概述 3.2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3.2.1 污水管道设计内容 3.2.2 污水管道设计举例 3.2.3 国外污水管道的设计方法介绍
3.3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3.3.1 雨水管渠系统平面布置特点 3.3.2 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 3.3.3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水力计算 3.3.4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举例 3.3.5 排水管网水力计算软件介绍
Q4
mM KZ 3600T
式中:Q4——工业废水设计流量,L/s; m——生产过程中每单位产品的废水量标准,
L/单位产品;
M——产品的平均日产量;
T——每日生产时数; KZ——总变化系数,与工业企业性质有关。
第18页,共69页。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续5)
城市污水设计总流量计算
Q=Q1+Q2+Q3+Q4+Q渗
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 ——计算管道设计流量q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污水管道的衔接
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第20页,共69页。
设计(shèjì)管段及设计(shèjì)流量
——两个检查井之间,设计流量不变,且采用同样的管径和
坡度的管段,称为一个设计管段。
一般检查井的设置位置有:流量汇入的地方、管径 变化的地方、转弯的地方、或在直管段管径长度较长时 (30-70m)。

《排水管网课件》

《排水管网课件》
精选课件

沟槽开挖
拉铲挖土机 的工作示意
适用性与反铲挖土机类似。
精选课件
沟槽开挖
抓铲挖土机 的工作示意
可用以挖掘面积较小,深度较大的沟槽、沉井或独立柱基的基坑,最适宜
于进行水下挖土,如放置在驳船上,开挖地面水取水构筑物基础水下土石
方。
精选课件
沟槽开挖
多斗挖土机又称挖沟机、按工作装置分为链斗式 和轮斗式两种。
喷射井点 当基坑开挖较深,降水深度要求大于6m或采用多级轻型井点不经济时,可采 用喷射井点系统。它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砂性土或淤泥质土,降水 深度可达8~20m。
(a)喷射井点设备简图 (b)喷射扬水器详图 (c)喷射井点平面布置 1—喷射井管;2—滤管;3—进 水总管;4—排水总管;5—高 压水泵; 6—集水池;7—水泵;8—内管; 9—外管;10—喷嘴;11—混合 室; 12—扩散管;13—压力表
➢ 阴极设在井点管内侧,埋设应垂直,严禁 与相邻阴极相碰。
➢ 阳极应外露地面20~40cm,入土深度比井 点管深50cm,以保证水位能降到所要求的深 度。
➢ 阴阳极的数量应相等,必要时阳极数量可 多于阴极。
➢ 阴阳极的间距一般为0.8~1.0m(采用轻型 井点时)或1.2~1.5m(采用喷射井点时), 并呈平行交错排列。
起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内,然
后用水泵抽出坑外。
精选课件
施工排水
明沟排水法设备简单,排水 方便,应用比较普遍,适用 于除细砂、粉砂之外的各种 土质。
坑内排水 1—排水沟;2—集水井;3—水泵
精选课件
施工排水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 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如细砂、粉砂等) 等情况下,可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 ➢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采用井点排水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基坑周围 或一侧埋入深于基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抽水,使地下 水位低于基坑底,以便在干燥状态下挖土,这样不但可防止流砂现象 和增加边坡稳定,而且便于施工。 ➢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包括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 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可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水位的深 度和工程特点,作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适当加以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排水管网设计
3.2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管道定线 控制点确定和泵站的设置地点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污水管道的衔接 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确定主要计算管线
控制点确定和泵站设置地点
——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地点,通常在管道起点或最 低最远点。
荐的参数选用,排水量大的建筑也可以通过调查
或参考相近建筑选用。
m ——公共建筑在设计年限内所服务的用水单位数; T ——公共建筑最高日排水时间,h; Kh——公共建筑生活时变化系数,是最大日最大时污
水量与最大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续3)
(3)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量计算
Q 3A 1B 1K 3 1 6 A T 2B 0 2K 0 2C 1D 1 3C 62D 0 2 0
地形资料,包括地形图、等高线 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风向、降雨量等 自然资料: 水文资料,受纳水体流量、流速、洪水位 地质资料,包括地下水位、地耐力、地震等级
工程资料: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煤气等
第3章 排水管网设计
3.1 概述(3)
设计方案确定
——包括排水体制的选择、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应通过技术、 经济比较,确定最优的方案
设计流量包括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设计流量按最 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
居住区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设计流量 公共建筑生活污水
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
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续1)
(1)居住区生活污水量计算
Q1
n N KZ 24360
0
式中:Q1——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 n——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标准(L/(d •人)),按《室 外排水设计规范》选用,取当地用水定额的
泵站 设置 地点
中途泵站 局部泵站
总泵站
第3章 排水管网设计
3.2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管道定线 控制点确定和泵站的设置地点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污水管道的衔接 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
污水设计流量
——指污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能保证通过的最大流量,
污水平均日流 5
15
40
70
100
200
500 〉1000
量(L/s)
总变化系数 (KZ)
2.3
2.0
1.8
1.7
1.6
1.5
1.4
1.3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续2)
(2)公共建筑生活污水量计算
Q2
mqd Kh 360T0
式中:Q2 ——公共建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 qd ——公共建筑最高日生活污水排水定额,L/(用水单位 •人), 一般按《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推
80%~90%; N——设计人口数,按规划部门根据统计资料提供
的参数选用;
KZ——总变化系数,是最大日最大时污水量与平 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
KZ=Kd Kh
Kd——日变化系数,是最大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
量的比值 。
Kh——时变化系数,是最大日最大时污水量与最大
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续4)
(4)工业废水设计流量计算
Q4
m
M
KZ
360T0
式中:Q4——工业废水设计流量,L/s; m——生产过程中每单位产品的废水量标准, L/单位产品; M——产品的平均日产量; T——每日生产时数; KZ——总变化系数,与工业企业性质有关。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续5)
城市污水设计总流量计算
式中:Q3——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设计流量,L/s; A1——一般车间最大班职工人数,人; A2——热车间最大班职工人数,人; B1——一般车间职工生活污水量标准,为25(L/(人•班)); B2——热车间职工生活污水量标准,为35(L/(人•班)); K1——一般车间生活污水量时变化系数,以3.0计; K2——热车间生活污水量时变化系数,以2.5计; C1——一般车间最大班使用淋浴的职工人数,人; C2——热车间最大班使用淋浴的职工人数,人; D1——一般车间的淋浴污水量标准,为40(L/(人•班)); D2——热车间的淋浴污水量标准,为60(L/(人•班)); T——每班工作时数,h。
第3章 排水管网设计
3.2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管道定线 控制点确定和泵站的设置地点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污水管道的衔接 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排水区界是污水排水系统设置的界限。
——排水流域是指在排水区界内,按照一定要求所划分的不同排水区 域。(通常在丘陵及地形起伏的地区根据等高线划分排水区域,在地 形平坦地区可按照面积的大小进行划分。)
所采用的排水体制
管道定线时注意事项
主干管布置在坚硬密实土壤中 尽量少穿河流、铁路、山谷和高地 避免与地下构筑物交叉 不宜敷设在繁忙、狭窄的街道下 集中流量尽量排入上游
管道定线(续)
污水管道在街道上的位置
• 与其他管线、构筑物有一定的距离 • 与给水管相交时,设于给水管下方 • 尽量避免敷设在机动车道下,设在人行道下
Q=Q1+Q2+Q3+Q4+Q渗
Q渗指地下水渗入量,一般以单位管道延长米或单位服务面积公 顷计算,日本规定采用经验数据,按每人每日最大污水量的10%20%。
第3章 排水管网设计
3.2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管道定线 控制点确定和泵站的设置地点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污水管道的衔接 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第3章 排水管网设计
3.2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管道定线 控制点确定和泵站的设置地点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污水管道的衔接 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管道定线
——在总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
地形
管道定线的影响因素
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
第3章 排水管网设计
3.1 概述(1)
排水管道的设计任务:
——规划设计收集和输送污水、雨水的一整套工程设施和构筑物。
排水管道的设计步骤:
设计资料
设计图纸 的绘制
第3章 排水管网设计
3.1 概述(2)
设计资料调查
设计任务资料:有关的法令、法规、制度;城市的总 体规划及其他基础设施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