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花药的培养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第六章植物的花药与花粉培养

第六章植物的花药与花粉培养
A.
三、单倍体育种的应用 ① 缩短育种年限,加速F1代杂合体的纯化。 ②利用单倍体易于检测突变和恢复重组,发现隐性突变体, 研究遗传分析的良好技术。 ③对于二倍体植物加倍变成四倍体或倍数更高的多倍体,可 以改善原来植物的某些经济性状,满足人类的要求。 ④对异花授粉植物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可迅速获得自交 系,免去人工自交的过程,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孤雌生殖:由胚囊中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胚,进一步发育成单倍体 植物。

孤雄生殖:在传粉后卵细胞退化消失,由精细胞单性发育成为单倍体 植物。

无融合生殖:由胚囊中卵细胞以外的其它细胞,发育成的 单倍体植株。如反足细胞、助细胞等。 人工诱发单倍体: 途径:

1966年前: 人工生产单倍体方法,有激素处理、远缘杂交、 延迟受粉、用照射花粉授粉。 B. 目前: ⑴离体花粉或花药培养,诱发小孢子单性发育成单倍体植物。 ⑵离体培养未受精的子房和胚珠,诱导卵细胞单性发育成植物 体。
一、花药和花粉培养的概念
1. 花药培养的概念:是指将花粉发育到一定
阶段的完整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诱导形成
单倍体再生植株的技术。
2. 花粉培养的概念:是指将离体的花粉粒接 种到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单倍体再生植株的 技术。
二、 花药和花粉培养的意义

研究减数分裂,花粉生长机制的生理、生化、遗
传等基础理论的最好方法
快速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纯系) 有利于尽早淘汰隐性的有害个体,筛选出具有优
良性状的个体
第二节 单倍体的概念及发生方式
一、植物单倍体的概念
1、单倍体(Haploid): 指具有配子体染色体组的孢子体。 2、单倍体细胞: 具有体细胞一半染色体的细胞。 3、单倍体植株: 单倍体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发育成植株。 二、单倍体的发生方式

第6章 花粉与花药的培养

第6章  花粉与花药的培养

花粉的培养
一、材料的预处理
花粉经过预处理不但有利于改变正常的发育途径,而 且还可以促进花粉植株的形成。 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 1. 低温处理 花蕾剪下放入水中,在4~5℃下保持3~4d。 2. 重力的作用 在烟草花粉培养中,在从花蕾中取出花药 前1h,在5℃条件下进行低温离心机离心,可提高单倍体 的诱导率。
花药的培养
第二节 花药培养 一、培养基的选择 二、花药材料的选择 三、材料的处理与培养 四、花粉发育途径
花药的培养
一、培养基的选择
基本培养基: MS、N6、B5等 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添加2,4-D(1~3mg/L ) 。 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 分化培养基: 分化培养基:添加6-BA ( 2~3mg/L )和IAA (0.2~0.5mg/L) 生根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单独添加生长素(0.5~lmg/L)。
第二节 花粉的培养
花粉培养是指把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 花粉培养是指把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 以单个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以单个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由于花粉已是单倍体细胞,诱发它经愈伤 组织或胚状体发育成的植株都是单倍体植株。且 不受花药的药隔、药壁、花丝等体细胞的干扰。 但缺点是培养难度大。
花药的培养
四、花粉的发育过程
1. 营养细胞发育途径 由营养细胞经多次分裂增生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 由营养细胞经多次分裂增生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 进而分化成再生植株。 进而分化成再生植株。 2. 生殖细胞发育途径 由生殖核经多次分裂发育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 由生殖核经多次分裂发育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 进而分化成再生植株。 进而分化成再生植株。
花粉的培养
三、培养基成分 基本培养基选用Nitsch培养基 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选用 培养基中可添加一些物质,诸如硝酸钙、 硫酸、柠檬酸铁、酵母浸出液和椰子胚乳等, 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第七章)第八章植物花药(花粉)培养

(第七章)第八章植物花药(花粉)培养

第四节
花药培养
(2)材料生理状态 花药供体植株的生理状态,对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 率有直接影响。 对水稻、小麦和大麦等禾本科植物而言,大田植株 比温室植株、主茎穗比分蘖穗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都 明显的要高。不同季节接种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也有 显著变化,例如:水稻,早造比晚造接种的愈伤组织诱 导率要高;烟草,开花早期比开花晚期的花药可产生更 多的花粉植株;小麦,早期接种比晚期接种的材料愈伤 组织诱导率可提高2~3倍。说明供体植株的生态环境, 特别是温度和光周期可能对花粉发育及其对离体培养的 反应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
花药和小孢子的发育
(以烟草花粉发育过程为例,说明被子植物花粉发 育过程,P222) 第一期: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孢子四 分体,随胼胝质分解,4个小孢子分离。 第二期:小孢子为球形细胞,核大,有液泡, 挤核靠边(单核靠边期),期末细胞明显增大,细 胞壁特化,小孢子进行第一次花粉细胞有丝分裂 (不对称),形成2个不均等的细胞。 第三期:小孢子细胞中有2个核。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花粉发育偏离正常发育途 径,第一次花粉细胞有丝分裂是对称的,结果形成 两个形态和体积相等的细胞,把此作为B型。
第四节
花药培养
2、材料预处理 对所取用的穗子或花蕾,进行低温、激素(生长 素)或其他方法预处理,能有效提高愈伤组织诱导 率和苗分化率。 (1)低温预处理: 一般是将材料置于冰箱5~10℃下冷藏一定时 间再接种。处理时间视不同植物而定,水稻在5~ 10℃时为5~8天,烟草在7~9℃时为7~14天。 同种植物不同品种的要求也有差异,需作试验比较 才能确定。
第四节
花药培养
3、材料灭菌: 取回的材料,在接种前必须进行表面灭菌。一 般方法是先用70~75%酒精擦洗穗子和花蕾的外 部苞叶,然后用0.1%升汞浸泡7~10分钟(水稻、 玉米等需剥取穗子浸入消毒液)或用饱和漂白粉溶 液浸泡10~20分钟以灭菌,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 5次,供接种用。 材料灭菌是花药培养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 此关不过,谈不上什么培养。

水稻花药和花粉培养-整理版

水稻花药和花粉培养-整理版

小孢子梯度离心前后比较
梯度离心前 (小孢子形态、活力不一致)
30%蔗糖梯度离心后 (获得均一的小孢子群体)
• 花粉培养方式
1、平板培养 花粉置琼脂固化培养基上培养。 2、液体培养 花粉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需震荡,以 利通气。 3、双层培养 花粉置固体-液体双层培养基上培养。培养 基制作方法:先铺一层琼脂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在表面 加入少量液体培养基。 4、看护培养 利用花药或花药愈伤组织释放出的活性 物质促进花粉小孢子发育。 5、微室培养 利用小的盖玻片和凹穴载玻片形成微室进 行花粉培养 6、条件培养基培养 利用培养过花药的液体培养基或含 失活花药提取物的培养基上培养。花药条件培养基、子房 条件培养等。
(4)培养条件 温度、光照、密度
4.检测方法
1、染色体直接计数法
通常取根尖、茎尖等分生组织区进行制片,直接计数染色体数目。
2、间接鉴定
(1)扫描细胞光度仪鉴定(流式细胞仪) (2)细胞形态学鉴定法 主要测定叶片单个细胞中DNA
的含量确定细胞的倍性,材料的使用量可少到1cm2。
叶片保卫细胞大小、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及保卫 细胞中叶绿体的大小和数目与倍性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培养基
三明市农科所生物技术中心以M8、 N6和NB培养基, 进行了不同水稻品种材料花培观察比较试验, 结果从出 愈率、 绿苗分化率两者比较, 还是M8 培养基较适合。 冯双华等用M8、 合5和改良M8做基本培养基, 以籼 型杂交稻两优培九、 培两优288、 P88S/0293为材料, 得 出改良M8培养基表现出对不同的基因型材料有较广的适 应性和较强的绿苗诱导作用。
(3)植株形态学鉴定法
粒小,不结实。
单倍体植株瘦弱,叶片窄小,花小柱头长,花粉

植物花粉花药培养

植物花粉花药培养

培养目的得大量无病毒的优质植株,缩
短育种周期。
种质资源保存
02
对于濒危植物或珍稀植物,通过花粉花药培养可以保存其种质
资源,避免物种灭绝。
新品种选育
03
通过花粉花药培养获得大量单倍体植株,可以用于新品种的选
育和改良。
培养历史与发展
历史
植物花粉花药培养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 一种成熟的植物繁殖技术。
水稻花粉花药培养技术需要严格 控制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 pH值等,以确保花粉的正常发
育。
玉米花粉花药培养
玉米花粉花药培养是一种通过人 工诱导玉米花粉发育成胚状体的 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遗传多
样性高等优点。
玉米花粉花药培养在玉米育种和 种质资源保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培养条件
保持温度在25℃左右,湿度适中,定期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提供适宜的光照 条件(如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
培养环境与条件
温度控制
保持恒定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都会影响花粉的发育和生长。
湿度调节
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花粉的萌发和生长, 一般控制在70%-80%之间。
光照管理
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时间,以保证 花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储存方式
将采集的花粉储存在干燥、阴凉、通 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以保持花粉的活性。
花药消毒与去雄
消毒方法
使用70%酒精或0.1%次氯酸钠溶液对花药进行表面消毒,去 除表面的微生物和杂质。
去雄步骤
在显微镜下操作,用镊子小心去除花药中的雄蕊,以便接种 花粉。
花粉的接种与培养
接种方式

第五章花药和花粉培养

第五章花药和花粉培养

第五章花药和花粉培养一、概况1.概念花粉培养:指把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以单个花粉作为外植体培养,形成花粉胚或愈伤组织,最终发育成花粉植株(单倍体)的技术.花药培养:指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花粉发育到一定时期的花药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以改变花药内花粉的发育途径,形成花粉胚或花粉愈伤组织,随后由胚状体直接发育成植株或由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植株的培养方式异同点区别: 花药培养属于器官培养范畴,花粉培养属于细胞培养范畴共同点:在培养过程中都是花粉发育,均可获得单倍体细胞系或单倍体植株2.发展概况1964年印度Gula和Maheshwari成功地从毛叶曼陀罗花药培养获得许多胚状体,并证明胚状体直接起源于花粉粒,最终从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得到单倍体植株日本、法国、丹麦、德国等相继开展花培研究工作,目前已有10个科,24个属、34个种、250多种高等植物的花药培养获得成功花粉培养始于50年代,Tulecke首先培养银杏的成熟花粉粒得到愈伤组织,随后人们进行了很多研究,在许多植物上进行花粉培养,同时随着培养技术的逐步完善(看护培养、条件培养…),获得愈伤组织、胚状体、有的还获得单倍体植株我国花培发展概况始于70年代,将花培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先后培育出一大批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品种。

如烟草、小麦、玉米、甜椒等花培新品系、品种1974年,中科院植物所与山东烟草研究所合作,成功育成烟草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单倍体方法培养出来的新品种国际公认,我国的花培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有30多种植物进行花培试验,20多种获得了花粉植株,有一大部分是我国首创,同时在花培方法,机理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德著名学者Melchers:“花药培养起始于印度,而首先却在中国广泛应用,就花药培养的单倍体育种的应用而言,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3.意义a.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研究减数分裂,花粉生长机制的重要方法用来进行生理、生化、遗传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花粉粒体积小,数量多,形状、内含物成份基本一致,是比较均一的起始材料,便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它们的生长、分化、遗传等变化过程b.遗传育种=单倍体育种中的意义可获得纯合二倍体,大大缩短育种周期具有选择效率高的优点用于远缘杂交育种,克服杂种不育性便于隐性突变体的筛选,大大提高突变育种的工作效率二、培养方法1.途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株(脱分化到再分化,变异率提高,混倍现象明显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浓度配比) 花粉植株通过胚状体形成植株花粉植株()2.花粉培养优点:不存在体细胞干扰,没有混倍现象缺点:培养技术难度大花粉分离自然散落法:机械挤压法:优点⏹操作简便⏹适于双子叶植株,不适于禾谷类,易损伤花粉粒缺点⏹花粉中易混有体细胞⏹悬浮液中花粉密度不易控制注意:液体培养基中加蔗糖或甘露醇,调节渗透压,避免花粉吸水胀裂三、影响花培成功的因素有些难培养植物诱导频率很低,有些植物(裸子植物)至今没有获得真正的花培植株花药培养虽然是一项成功的技术,但要获得良好的效果,还需克服许多困难诱导植株成功与否以及诱导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供试材料1.材料的基因型材料的遗传背景不同,诱导难易程度不同茄科番茄、蔓陀罗、烟草易成功禾本科水稻优于小麦亚种水稻粳亚种(40-80%)优于籼米亚种(2%)花药培养力是可以遗传的,且为显性或超显性2.植株的生理状态和年龄年幼植株花培成功率高开花始期成功率高烟草开花始期时花药比开花后期的更易产生花粉植株烟草开花期第6天,诱导率最高与植株的营养和生长条件有关N饥饿>高N水稻高温,高N下,诱导率下降,白化苗提高3.花粉发育时期——是影响花培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四分体时期单核期---早、中、晚期双核期三核期#不同植物最适诱导期不同曼陀罗、烟草属、水稻---单核早期、双核期均可诱导,以单核中、晚期效果最好小麦、玉米---只有单核中期才能诱导大麦---单核晚期最佳一般采用单核中-晚期的花粉培养不同植物花培的合适花粉发育时期处于单核期的花粉培养最有利于诱导成苗小孢子发育第三期是胚胎形成的临界期,超过了这一时期胚状体就不能形成在小孢子发育过程,花药内激素水平正在不断改变,由于花药的成熟使激素平衡变得不适合,或为花粉发育所必需的其他一些养分已经耗尽,从而影响了诱导率培养前应确定花粉发育时期镜检:醋酸-洋红、I-KI染色(禾本科、茄科)、焙花青-烙矾法(木本、番茄)利用相应的形态学指标对于花培没有成功的植物最好选取花粉发育各个时期的花粉进行培养,确定最佳时期4.材料的预处理——试验证明,有几种预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诱导率低温预处理烟草:7-9℃,7-14天番茄:6-8 ℃,8-12天水稻:10℃,2-14天小麦、黑麦:1-3 ℃,2-20天常温下N饥饿预处理乙烯、高糖、离心预处理(二)培养基1.基本培养基MS应用最多,N6、B5、Nitsch也有应用不同植物种类,适用的培养基不同双子叶:Nitsch、MS十字花科、豆科:B5水稻等禾谷类:N62.碳源蔗糖应用最广,既是最好的碳源,又起调节渗透压的作用不同植物种类、不同诱导时期最适碳源浓度不同,通常以2-5%为宜烟草:2%诱导胚状体小麦:8-10%愈伤;5-8%分化水稻:4-6%愈伤;2-3%分化玉米:12-15%愈伤3.激素关键决定于激素种类、浓度、配比实例小麦:2mg/L 2.4-D 愈伤;< 2mg/L 胚状体4.其它添加物有机附加物、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酵母提取物、肌醇、谷氨酰胺等活性炭(0.5-1%)吸附了琼脂中不利于细胞生长的某些杂质吸附了培养基高压灭菌蔗糖产生5-羟甲基糠醛吸附了激素,降低了激素水平(三)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1.材料的接种保证完全无菌条件、注意接种密度(104-105粒/ml为好),花药组织分泌的活性物质相互作用有利于诱导密度太高,养分消耗太快;密度太低,诱导率下降。

植物组织培养第五章 花药和花粉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第五章 花药和花粉培养

殖,它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能使不育系当代结实
并在F1代恢复育性正常的品系。是杂交种子的父本。
不育系(母本)×同型保持系(父本) ↓ 不育系(母本)×恢复系(父本) ↓
F1代种子—生产上杂交种子
1、克服后代分离、缩短育种年限 常规育种中,杂交F2代起会出现性状分离,到 F6代才开始选择,育成一个品种需8-10年。单倍 体育种将F1或F2代花药进行培养,对所获得的单 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获得稳定的纯合二倍体, 下一代植株性状基本稳定,育种只需3-5年。
(二)花粉培养
1.取材时期的确定 四分体—单核早期—单核晚期—双核早期—双核晚期—三核期 小孢子 花粉培养 花粉粒 花药培养
2、花粉预处理
低温处理花蕾,或单核后期离心预处理。
3、花粉分离
适合的花蕾-消毒-取出花药-烧杯壁中挤压花 药-尼龙网过滤-花粉液离心-花粉粒沉淀-培养基 稀释-纯净花粉群体。
C途径:在获得的花粉植株群体中,除单倍 体外,常有相当比例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 体、非整倍体等非单倍体植株,即小孢子培养 过程中自发加倍现象。此途径中,生殖核与营 养核共同参与了花粉植株的形成。`Fra bibliotek2、B途径
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为均等分裂,形成两个 大小相近的细胞(或游离核)。以后,由这两个细 胞连续分裂产生单一类细胞组成的多细胞花粉或多 核花粉。 (二)雄核发育的启动机理(不讲)
(一)花药培养方法 1、材料的选取
大多数园艺植物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的是
单核期或单核中晚期。
花粉的发育时期:
四分体 — 小孢子 — 单核花粉 — 双核花粉
最适期
2、材料与处理与灭菌
3-5℃低温处理3-10天-(大花蕾将萼片剥掉) -酒精几秒-0.1%升汞10min-无菌水冲洗。 3、接种培养 镊子剥去花瓣-花药均匀接种于培养基上,常 用培养基MS、N6和马铃薯培养基。 蔗糖5-10%,20-30℃,光照12h。

花粉与花药的培养

花粉与花药的培养

湿度调节
保持培养环境适宜的湿度,防 止培养基干燥或过于潮湿影响
花粉的生长。
培养方法
将处理好的花粉均匀撒在培养 基表面,然后进行密封培养, 定期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生长过程观察与记录
生长情况观察
定期观察花粉的萌发、生 长情况,包括萌发率、生 长速度、生长形态等指标。
数据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观察结果,对数 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花 粉生长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湿度对培养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湿度对花粉萌发的影响
01
适宜的湿度可以促进花粉萌发,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则会抑制花
粉萌发。
湿度对花药开裂的影响
02
适宜的湿度可以促进花药开裂,释放花粉,但过高的湿度也会
导致花粉失活。
优化策略
03
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调整培养湿度,使其处于适宜花粉
萌发和花药开裂的范围内。
其他因素对培养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生长异常处理
如发现花粉生长异常或污 染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并调整培养条件,以保证 实验的顺利进行。
03
花药培养
花药来源与选择
适宜的花药来源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作为 花药来源,确保花药的遗传品质 和生理活性。
花药的选择时期
在植物生长的适宜时期采集花药 ,通常是花朵刚开放或即将开放 时,此时花药内的花粉发育成熟 ,易于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
按照一定比例将各种成分混合均 匀,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然后 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条件与方法
01
02
03
04
温度控制
保持适宜的培养温度,一般为 25℃左右,避免过高或过低的 温度对花粉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光照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活性炭(AC) 活性炭(AC)
活性炭应用于花培是Naka—mura等首先提出的,目前已经在油菜、马 活性炭应用于花培是Naka—mura等首先提出的,目前已经在油菜、马 铃薯、烟草、玉米、黑麦、小黑麦、龙眼、辣椒和甜椒等花培中得到 应用。AC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在植物的组织培养中常用来吸附培养 应用。AC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在植物的组织培养中常用来吸附培养 基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蔗糖在高温灭菌过程中降解产生的5 基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蔗糖在高温灭菌过程中降解产生的5一羟甲 糠醛,花药组织产生的乙烯、酚、醌类物质以及琼脂中的杂质。如在 玉米花培中加入O %的AC可以使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诱导频率提 玉米花培中加入O.5%的AC可以使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诱导频率提 高一倍左右,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O %的AC还能促进分化的幼苗 高一倍左右,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O.5%的AC还能促进分化的幼苗 健壮,根系发达。但是,AC的吸附作用没有专一性,它既可吸附培养 健壮,根系发达。但是,AC的吸附作用没有专一性,它既可吸附培养 基内的有害物质,同时也能吸附培养基中的生长调节物质、Fe-EDTA、 基内的有害物质,同时也能吸附培养基中的生长调节物质、Fe-EDTA、 VB5、叶酸和烟酸等有益物质,如张玉华等在过滤灭菌的液体培养基 VB5、叶酸和烟酸等有益物质,如张玉华等在过滤灭菌的液体培养基 体系中研究了甘露醇预培养和诱导过程中,AC对大麦花培效率的影响, 体系中研究了甘露醇预培养和诱导过程中,AC对大麦花培效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AC会降低花粉胚和愈伤组织产量和质量,影响植株分化率, 结果显示,AC会降低花粉胚和愈伤组织产量和质量,影响植株分化率, 尤以诱导培养基中添加AC的影响较大。在该试验中,以液体培养基代 尤以诱导培养基中添加AC的影响较大。在该试验中,以液体培养基代 替固体培养基,用过滤灭菌法代替常规高温高压灭菌法,从而排除了 培养基中的蔗糖等在高压灭菌条件下产生有害物质的可能性。由此可 见,AC的使用一定要慎重。 见,AC的使用一定要慎重。
1.2 小孢子发育时期(即花粉来自育时 小孢子发育时期( 期)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小孢子,其花药培养效率差 别很大。只有花粉发育到一定时期的花药,才对 外界刺激最敏感,而不同植物的花粉对外界刺激 的敏感时期是不同的。对多数植物来说,单核中 期至单核晚期的花粉都易形成花粉愈伤组织或花 粉胚。如水稻、烟草的花粉,从单核中期到双核 期皆可接受诱导,形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玉米 的花粉以单核中后期为佳;番茄花培的最适时期 为单核期;辣椒花培胚状体形成的频率在单核后 期为最高(9. 期为最高(9.7%),双核次之(8.06%),单核中期 ,双核次之(8.06% 最低(3. 最低(3.8%).
王子霞等发现十个玉米材料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 率和分化率不同,有6 率和分化率不同,有6个材料诱导出愈伤,诱导率 最高的为O 317%,最低为0 0167%,这6 最高的为O.317%,最低为0.0167%,这6个材 料中只有2个分化出苗而其余4 料中只有2个分化出苗而其余4个材料愈伤诱导率 为0。在栽培稻中,一般以糯稻的培养力最高,其 培养力高低顺序为糯> 培养力高低顺序为糯>粳>粳/籼>籼型杂交稻>籼。 粳/籼>籼型杂交稻> 王立浩等报道在辣椒的花培中有些材料对某些培 养基根本无反应。烟草属各个种花药培养获得花 粉植株的比例最高,但郎氏烟草花药培养却很难 成功。由此可见,基因型的影响在花药培养中普 遍存在。
3.3 激素
在培养基的各种成分中,激素的水平和配比非常重要,常对诱发细胞 的分裂,生长和分化起决定作用。在花培中常用的激素有二类:一类 为生长素,如2 为生长素,如2,4一D(2,4一二氯苯氧乙酸)、IAA(吲哚乙酸)、 D(2, 一二氯苯氧乙酸) IAA(吲哚乙酸) NAA(萘乙酸)等.另一类称为细胞分裂素,如KT(激动素) NAA(萘乙酸)等.另一类称为细胞分裂素,如KT(激动素)、6一BA(6一 BA(6一 苄基氨基嘌呤) 苄基氨基嘌呤)和玉米素,一般生长素类物质对诱导细胞脱分化形成愈 伤组织及生长有决定性作用,分裂素对愈伤组织的分化和胚状体形成 有主要作用。在花培中,广泛使用的2 有主要作用。在花培中,广泛使用的2,4一D对于许多植物的花粉启 动、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曹晓燕等发 现,毛刺槐的花培中单独附加BA无法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单独附加 现,毛刺槐的花培中单独附加BA无法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单独附加 2,4一D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且BA与2,4一D配合使用比BA与 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且BA与 配合使用比BA与 NAA配合使用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好,2 NAA配合使用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好,2,4一D在毛刺槐花药愈伤 组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2 组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2,4一D是一种 其他植物激素的拮抗物质,其本身具有刺激组织形成层活性的作用; 虽然随着浓度增大,诱导愈伤组织的频率也增加,由此产生的愈伤组 织其分化能力都显著降低,因此不能为了追求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 而在初代培养基中加入过多的2 而在初代培养基中加入过多的2,4一D。
2 预处理
在大多数花药培养成功的例子中,要想获 得理想的培养效果,常常在花药接种前进 行各种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低温、 高温以及甘露醇预处理等,其中以低温预 处理应用最为广泛。
2.l 温度预处理
黄英金等”发现,对水稻亚种间杂种的花培,多数基因组合给以6 黄英金等”发现,对水稻亚种间杂种的花培,多数基因组合给以6℃一8℃4 d的预 d的预 处理与不进行预处理相比,对提高出愈率及绿苗分化率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低温 预处理还可以提高番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而茄子的花药只有经过热处理才能产生胚 状体。庄军平等以辣椒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辣椒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接种前花蕾经l 接种前花蕾经l一7 d 0℃一4℃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其中以3—5 d处 0℃ 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其中以3 d处 理的效果最好;接种后经12— 理的效果最好;接种后经12—16 h 32℃短期热激处理,也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 32℃ 但超过60 h反而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试验还对低温预处理和短期热处理的效果进行了 但超过60 h反而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试验还对低温预处理和短期热处理的效果进行了 比较,发现单独热激处理的效果稍优于单独低温预处理,而两者配合处理的效果与单 独热激处理的效果差异不明显。此外,曹晓燕等对毛刺槐花培的研究结果显示在4 独热激处理的效果差异不明显。此外,曹晓燕等对毛刺槐花培的研究结果显示在4℃条 件下不同时间的低温预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于高温预处理 对提高花粉胚或愈伤组织诱导率的作用机理目前研究尚少,有学者发现是由于高温预 处理导致内源激素和蛋白质产物的不同所致。 关于低温预处理提高花粉胚胎发生能力 的作用机理存在以下观点。Nitsch等认为低温能改变花粉粒第一次有丝分裂纺锤体的轴 的作用机理存在以下观点。Nitsch等认为低温能改变花粉粒第一次有丝分裂纺锤体的轴 向,并且还能破坏纺锤体的微管蛋白,从而阻止纺锤体的形成,使有丝分裂的正常过 程被打乱,不能进行极性分化,导致去分化过程的发生。Sunderlandc~a?认为,低温作 程被打乱,不能进行极性分化,导致去分化过程的发生。Sunderlandc~a?认为,低温作 用的机理不在于改变纺锤体的轴向,而在于使花粉保持活力,使其不在数天内死亡, 在此期间营养细胞得以完成细胞质的改组转向胚胎发生。徐武等报道了低温预处理过 程中大麦花药内源激素的变化,推测 低温预处理改变了花药内源激素的含量,阻断了 花粉原来的发育方向,使其由配子体的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的发育途径。黄斌提出低 温预处理的可能作用机理为:(1)低温预处理引起花药内源激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愈 温预处理的可能作用机理为:(1)低温预处理引起花药内源激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愈 伤组织的形成;(2)引起小孢子的孤立化,花药壁细胞和绒毡层在低温预处理过程中逐 伤组织的形成;(2)引起小孢子的孤立化,花药壁细胞和绒毡层在低温预处理过程中逐 渐退化解体;(3)使绝大多数小孢子保持其生活力。 渐退化解体;(3)使绝大多数小孢子保持其生活力。
1 材料基因型 2 预处理 3 培养基 4 培养条件
1 材料基因型
材料的基因型是花药培养是否成功的关键 因素。不同基因型的材料,花药诱导率不 同。花药培养力的大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 数量性状.因而随基因型的差异变化很大。
基因型对花培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生单倍体的途径(胚状体或愈伤组织) 产生单倍体的途径(胚状体或愈伤组织)、发 生的频率、形成的时间、植株的再生能力 以及在所形成的植株中单倍体与二倍体的 频率等。
3.2 碳源
一般情况下,糖浓度在花药培养中要比一般组织培养高,有人认为这 是由于花粉细胞的渗透压比花丝等体细胞渗透压高的缘故,高浓度糖 不利于体细胞的生长,但不妨碍花粉的生长。在玉米花药培养过程中, 培养基中附加12%一15%的蔗糖,其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明显优于附 培养基中附加12%一15%的蔗糖,其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明显优于附 加9%的蔗糖培养基,蔗糖浓度过低不利于诱导培养。毛刺槐的花培 中,蔗糖浓度从3%增至9 中,蔗糖浓度从3%增至9%时,愈伤组织诱导率也随之增加,当蔗糖 浓度增至12%时则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降低。 浓度增至12%时则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降低。 在小麦、大麦、小黑麦、 黑麦、燕麦和玉米等作物中,在诱导花粉形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阶段, 应用麦芽糖代替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有较好的效果。Ramon比较了 应用麦芽糖代替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有较好的效果。Ramon比较了 辣椒花培中蔗糖、果糖、麦芽糖的培养效果,得出结论,麦芽糖做碳 源,胚的发生率最高。麦芽糖作碳源优于蔗糖的可能原因:(1)作为营 源,胚的发生率最高。麦芽糖作碳源优于蔗糖的可能原因:(1)作为营 养物,麦芽糖可分解为葡萄糖和葡萄糖一1 养物,麦芽糖可分解为葡萄糖和葡萄糖一1一磷酸;蔗糖分解为葡萄 糖和果糖,果糖可能对培养物有害。(2)作为渗压剂麦芽糖分解速度显 糖和果糖,果糖可能对培养物有害。(2)作为渗压剂麦芽糖分解速度显 著慢于蔗糖,可使培养物保持相对稳定的渗透压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