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指导:尿石症的辨证论治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泌尿系的各个部位,如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都有可能生成结石,临床多出现腰腹痛,急性发作时易出现血尿、肾绞痛、肾区叩痛,或输尿管行经区域压痛,属于中医的“石淋”、“腰痛”、“血淋”等范畴。
目前西医对泌尿结石症的治疗尚无十分有效的办法,而中医治疗却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人所在医院地处山区,常见此病多发于青壮年。
本人运用汤药排石为许多病人解除了痛苦,总有效率在70%左右。
现将临床中医辨治本病的方法浅述如下:1 病因病机1.1 湿热蕴结,注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尿中杂质结为砂石。
此种湿热蕴结所致的结石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小腹胀满、尿频、尿急、尿痛、舌红苔白、脉弦滑,西医认为多为下尿路结石或结石合并感染,中医主要治法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1.2 脾肾亏虚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下元不固,影响水湿输布,膀胱气化而成石,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酸坠胀,精神困惫,舌淡、脉沉弱,西医认为多为病情持久、肾积水、肾功能受损者,中医主要治法为健脾益肾,扶正排石。
1.3 气滞血瘀尿流不畅,尿液滞留,杂质沉积,结为砂石。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肋隐痛或酸胀、局部有压痛、叩击痛、舌质暗、苔薄白、脉涩,中医主要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瘀,通淋排石。
2 辨证治疗2.1 清热利湿排石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成石,如《巢氏病源》记载:“石淋者,有如砂石,膀胱蓄热而成,正如汤瓶久在水中,底结白碱也”。
清热利湿排石适用于湿热型患者,有腰部或少腹部疼痛持续,恶心呕吐,发热,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数不畅,灼热刺痛,或有血尿、脓尿,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用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车前子、萹蓄草、凤尾草、瞿麦、大黄、黄柏、泽泻、金钱草、生山栀等。
血尿者,加大小蓟、地榆。
2.2 补益肾气消石结石虽为湿热之邪为患,治当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但勿忘肾虚,当辨其标本缓急,且须顾及脾胃。
泌尿系结石症的中医辩证施治

泌尿系结石症的中医辩证施治发表时间:2013-03-05T13:04:26.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巩昭勇[导读] 泌尿系统结石症属中医砂淋、石淋、血淋、腹痛等范畴。
巩昭勇(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150001)泌尿系统结石症是指泌尿系统中有结石而言。
因其所在部位不同,故名称亦异,如在肾脏称肾结石,在输尿管称输尿管结石,在膀胱称膀胱结石,在尿道称尿道结石,统称为泌尿系结石。
结石的形成有下列几种原因:①异物;②感染;③梗阻;④长期卧床;⑤营养障碍;⑥内分泌系统疾病。
约83%的患者年龄为21~50岁。
老人和儿童较少见。
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尿路阻塞、影响排尿,尿潴留而引起感染。
因此,梗阻、潴留、感染与结石四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结石逐渐增大,肾盂肾盏的积水也因梗阻而加重,压迫肾实质,终致肾功能损害加重。
泌尿系统结石症属中医砂淋、石淋、血淋、腹痛等范畴。
1 病因病机1.1 湿热蕴结湿热可由感受外邪而来,也可由多食肥甘酒热之品,脾胃湿热下注而来,以致壅积下焦。
若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小者如砂,大者如石,或在肾,或在膀胱,或在尿道,或能排出而又产生,是名石淋。
1.2 肝气郁结忿怒伤肝,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气滞不宣或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之气化,则小便艰涩而痛,余沥不尽而致。
1.3 脾肾两虚疲劳过度,或精神过用,房劳伤肾,思虑伤脾,以致肾虚不固,或脾虚气陷,因而小便艰涩疼痛,遇劳即发。
2 治疗方法2.1 辨证组方2.1.1 清热通淋排石八正散加减萹蓄15克,瞿麦15克,金钱草50克,海金沙(包)30克,石韦10克,生大黄(后下)6克,木通6克,车前子(包)10克。
有血尿加小蓟草30克,茜草根15克。
2.1.2 理气通导偏实用沉香散加减,偏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沉香片(后下)3克,陈皮6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炙甘草3克,冬葵子10克,乌药6克,小茴香3克,海金沙(包)30克。
《中医外科学》课件 细目三 尿石症

鉴别诊断
➢ 1.胆囊炎 ➢ 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且牵引背部作痛,不向
下腹及会阴部放射,墨菲氏征阳性。 ➢ 腹部平片、B超、血、尿常规检查可明确。
鉴别诊断
➢ 2.急性阑尾炎 ➢ 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症,麦氏点压及肌紧
张。 ➢ 腹部平片、B超可鉴别。
处理流程
治疗
➢ 结石横径小于1cm且 表面光滑、无肾功能 损害者,可采用中药 排石。
细目三 尿 石 症
尿石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述
➢ 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 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 临床特点:疼痛、血尿。 。(p566-A1-4) ➢ 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约为3∶1。多发地
区为我国长江以南。 ➢ 本病属于中医“石淋”范畴。
各种尿路结石之分析图
病因病机
➢ 本病多由肾虚和下焦湿热引起,病位在肾、 膀胱和溺窍,肾虚为本,湿热为标。 。 (p566-A1-3)
总攻疗法
➢ 总攻疗法为遵义医学院急腹症研究组在70 年代初提出的对尿路结石的一种综合治疗 方法。其原理是将多种中西医有效治疗措 施合理地组合起来,使能在较短的时间同 时发挥治疗作用,以达到提高排石率的目 的。
总攻疗法
➢ 适应症:总攻排石疗法主要适用于输尿管 结石直径小于lcm。无严重泌尿系感染,无 明显狭窄梗阻,没有或仅有轻度的肾盂积 水,肾脏功能正常者。
➢ 3.尿道结石 ➢ 主要表现: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
状,或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 排尿时疼痛明显,可放射致阴茎头部,后
尿道结石可伴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 尿道结石可经直肠指诊或一般检查时扪及
结石。
辅助检查
➢ 除三大常规等检查外, ➢ KUB(尿路平片)、 ➢ IVU(尿路造影)、 ➢ RGP(输尿管逆行造影)、 ➢ B超、 ➢ CT等可明确结石的部位。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论治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论治作者:王豪来源:《家庭医学》2016年第05期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与尿道结石,以疼痛(腰痛、腹痛、排尿时痛甚)、血尿、尿中有砂石排出史、排尿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的“石淋”“砂淋”“血淋”的范畴。
本病男女均可发病,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近30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多。
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与湿热下注,病位在肾与膀胱。
本病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聚而成石。
结石初起,多为湿热蕴结;久则肾阴亏虚,虚火内灼。
故治疗以清热化湿、利尿通淋为大法,视其兼证不同,酌以选方加减。
气滞血瘀、疼痛剧烈者重用行气活血之剂枳金汤枳壳、石韦、萹蓄、瞿麦、牛膝、生地各15克,金钱草、车前草各30克,木香、王不留行各10克。
血尿时加白茅根30克,合并感染加蒲公英30克。
水煎内服,每日1剂。
【功用药理】行气活血破瘀,清热化湿通淋。
枳壳行气开郁,金钱草清热化湿、利尿通淋为主药;车前草、石韦、萹蓄、瞿麦清热解毒、排石利尿为辅药;木香、王不留行、牛膝行气活血破瘀,引石下行;生地防止利尿伤阴。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枳壳、木香水煎剂能增强平滑肌舒缩功能,缓解痉挛;牛膝有扩张血和利尿作用;白茅根能止血利尿,蒲公英可清热解毒防治感染。
全方能增加肾血流量,加强平滑肌舒缩功能,抗感染,减少局部充血水肿,达到解痉、消炎、利尿、推动结石下行。
化瘀消石汤桃仁、王不留行、生大黄、鸡内金各10克,牛膝、海金沙、滑石各15克(布包),乳香、没药、甘草各6克,砂仁20克,金钱草30克。
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后多饮开水,适当跳跃活动。
【功用药理】清热利湿,化瘀消石。
桃仁、乳没、鸡内金化瘀散结、消蚀沙石;大黄、王不留行、牛膝通利泻下,引药下行,因势利尿,以利结石排出,一消一排,是治标之道;金钱草、砂仁、海金沙、滑石、甘草消热化湿,利尿通淋,是对因治疗,乃治本之道。
如此则标本兼顾,双管齐下,切中病机。
浅谈尿石症的中医护理

浅谈尿石症的中医护理尿石症是一种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属中医淋证范畴,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25%。
有研究显示约50%的患者在10年内会有结石复发。
临床上以疼痛、血尿或尿出砂石为主要特征,其发病主要与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标签:尿石症;中医;辩证施护尿石症,中医称之为石淋,属淋证中的一种。
临床以小便滞涩不畅,窘迫难忍,尿流突然中断,尿中有砂石或尿中带血,或尿检大量红细胞,或茎中疼痛为特征。
结石可存在于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中。
如砂石的体积较小,则可以通过小便从体内排除,从而使得疼痛感减轻。
如若患者出现尿中带血或者是舌苔薄而黄,脉象弱而沉,则说明砂石已经波及膀胱或患者阴部,发展到后期患者会出现尿中存在大的凝块或者血尿情况严重的状况。
本病好发于四十岁以孝珩的成年人。
我院泌尿外科多年来将其分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亏虚三型进行辨证施护,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湿热蕴结型1.1 病因多由于患者过于贪食辛辣刺激或肥厚的食物,久而生湿。
再加之江南地区梅雨季节时间颇长,湿热久居于体内,肾水下引,化为尿液。
又因大部分湿热无法及时从体内排解,从而聚为砂石,盘踞于体内。
1.2 症候表现腰部及腹部突发疼痛,尿中带血,小便次数增多。
偶尔伴有发热、舌苔变白黄腻,脉弦细数。
时而伴有小便刺痛和淋漓不尽的症状。
湿热蕴结型尿路结石患者多伴有脾虚和食欲不振的症状。
1.3 治疗原则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可用石苇散加减。
金钱草30 g、海金砂15 g、车前子15 g、石韦12 g、滑石18 g、黄柏9 g、山栀子9 g、枳壳9 g、通草5 g、甘草3 g、扁蓄9 g。
此为基本药房,每日煎煮服用,一日分三次服用。
脾虚者可加炒白术、芡实、茯苓等药物调剂。
肾虚者可加黄芪和赤芍等中药。
对于腹痛和肾绞痛严重的患者可加木香、五味子、延胡索、金铃子、羌活。
尿路感染严重的患者可加地骨皮用以清火解毒。
金钱草是治疗尿结石的主要药物,任何中药的配方都要以金钱草为主。
尿石症中医外科教学PPT课件

腹肌紧张
-
40
06PART SIX
六、治疗
-
41
治疗
依据下列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 结石大小、数目、部位 ➢ 肾功能和全身情况 ➢ 有无明确病因及代谢异常 ➢ 有无梗阻、感染及其程度 结石横径小于1cm且表面光滑、无肾功能损害者,
可采用中药排石; 对于较大结石可先行体外震波碎石,再配合中药
治疗。初起宜宣通清利,日久则配合补肾活血、 行气导滞之剂。
-
42
1.辨证论治
①湿热蕴结 证候: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
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 红,苔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
43
②气血瘀滞 证候:发病急骤,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
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 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方药: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加减。
-
49
(2)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
禁忌证:结石远端尿路梗阻、妊娠、出血性疾病,严 重心脑血管病、安置心脏起搏器者、血肌酐 ≥265μmol/L、急性尿路感染、育龄妇女输尿管下段 结石等。
适应症:肾、输尿管上段<2.5cm的结石,具有正常的 肾功能,碎石成功率可达90%左右。
-
50
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优点
1、肾盂切开取石术 2、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3、肾部分切除术 4、肾切除术 5、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
61
治疗
手术治疗适应症
反复发作肾绞痛,经ESWL治疗不能排出的结石;合并 严重梗阻,感染危及肾实质;急性梗阻性无尿或少尿;结 石引起癌变等情况时应手术治疗。
-
尿石症中医辩证论治浅谈

不仅小便滴沥刺痛 , 欲 出未尽 ,大便亦秘者 ,当用八 正散兼泻 二阴 ; 方 中大黄 涩 , 热得补而 愈炽” , 尤其病 初起 正未虚者更宜慎之。但久症正虚 ,过用清利 , 取 其清热化瘀 , 用量颇有考究 , 轻用 则走小肠 而清膀胱之热 , 重用则走大肠 而 必益虚其虚 ,证见脾肾两虚 。 泻阳明之实。若心烦 口渴 , 溺黄带 血,舌赤脉数 ,此肾水不足 ,心火偏 胜 , 移 热于小肠所致 , 应予 泻火通淋 ,可用导赤散 。 若 湿热据结 于下焦 , 热邪迫伤 阴
志, 2 0 1 3 ( 9 ) : 7 3 6 —7 3 7 .
用 的药物都在 一 定程度 上起到一 一 定 的滋阴补虚 的功效 , 例如黄 苠、 党参起到 了 [ 3 ]王成. 7 7 例 中西 医结合治疗原发性 肾病 综合症 的临床疗效分 析 [ J ] . 中外健 补 气升阳的作用【 4 】 。 康 文摘 , 2 0 1 2 ( 4 1 ) : 3 7 6 - 3 7 6 . 4 ] 张绍英. 中西医结合 治疗原 发性 肾病 综合征 的临床 观察 【 J 1 . 浙江临床 医 综 E 所述 , 在对原发性肾病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 中, 采用 中两结合 的方 【 学, 2 0 1 1 , 1 3 ( 5 ) : 5 2 1 — 5 2 3 . 法, 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并且还可以改善 为长期使用西药对患
历 代治淋 , 均不离通利小便 。常用石苇散 、 八正散 ,导赤散或猪苓汤等方 化解消于无形之效 ,足发人深思 。
剂 。虽皆在于通利 ,但适应症则各不相同 。 如湿热蕴蓄膀胱不甚 , 出现小便频数短涩者 , 以石苇散为宜 。 若 湿热较甚 , 淋症治法古有忌补之说 ,如 《 证治汇补 》说 “ 气得补 而愈胀 ,血得补而愈
中医辨治泌尿系结石

中医辨治泌尿系结石
中医辨治泌尿系结石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有一定疗效,关键在于辨证准确。
另外,按中医学辨证论治原则,首当审因论治。
然而,尿石既已形成,则各种证型其相应的方药组成中,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牛膝等药均不可少,旨在强化排石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类药物有溶石作用。
湿热蕴结型
主症:腰或下腹痛,痛处觉热或兼重坠,小便浑浊黄赤,小便时常伴急迫、灼热等感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没或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化石通淋。
方药:金钱草30克,海金沙(包煎)、石苇、冬葵子、滑石、瞿麦、车前子(包煎)各15克,鸡内金、牛膝、威灵仙、香附各12克。
血尿甚者加白茅根、苎麻根、小蓟、藕节、生地黄各15克;伴发热、脓尿者加白花蛇舌草、马齿苋各30克,蒲公英、鱼腥草各20克,黄芩15克。
肝郁气滞型
主症:腰或下腹胀痛,牵引至少腹阴部,脉沉弦。
治则:疏肝理气,排石通淋。
方药:金钱草30克,海金沙(包煎)、鸡内金、车前子(包煎)各15克,郁金、枳实、白芍各12克,柴胡、香附、素馨花(玉芙蓉)各9克,甘草6克。
气滞血瘀,尿中夹有血块加五灵脂(包煎)、蒲黄(包煎)各9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石横径小于1cm且表面光滑、无肾功能损害者,可采用中药排石;对于较大结石可先行体外震波碎石,再配合中药治疗。
初起宜宣通清利,日久则配合补肾活血、行气导滞之剂。
1.辨证论治
(1)内治
①湿热蕴结证
证候: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淋排石。
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②气血瘀滞证
证候:发病急骤,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方药: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加减。
③肾气不足证
证候: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可酌加黄芪、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丹参、穿山甲等。
2.总攻疗法
(1)适应证:结石横径<1cm,表面光滑;双肾功能基本正常;无明显尿路狭窄或畸形。
(2)方法:总攻疗法以6~7次为1个疗程,隔天1次,总攻疗法治疗后结石下移或排而未净者,休息2周可继续进行下一个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
多次使用双氢克尿噻等利尿药进行总攻疗法时,需口服氯化钾1g,每日3次,以防低血钾。
3.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体外震波碎石或手术治疗。